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9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百七十八章 巨兽() 
中午,大冶地区浓烟滚滚,无数烟囱冒出的黑烟聚集成云,使得太阳黯淡无光,半山腰,登高远眺的皇子宇文维新,看着浓烟环绕之中闪烁着火光的大冶地区,看着其中那一个个庞大的身影,无法形容自己此时此刻的感觉。

    他仿佛置身于小说中的世界。

    妖雾弥漫的群山之中,栖息着一头巨大的洪荒巨兽,这巨兽正在沉睡,不知不觉中吸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纳于己身。

    它的头颅,枕靠在山峰上,巨大的重量,压得山峰咯吱作响;

    它的脖子,依靠在山坡上,粗硕的黑色血管浮现表皮,一股股黑色血流在血管中流动;

    它的身躯,压在大地上,挡住了田野,挡住了沟壑,遍布全身的凸起,是一个个鳞片,还有一根根棘刺;

    鳞片和棘刺之间的缝隙里,有大量火光闪烁,那是巨兽体内的烈焰正在熊熊燃烧。

    跃动的火苗遍布全身,而其脊背上为火光环绕的七根巨刺,仿佛即将化作利刃,刺透长空。

    沉睡中的巨兽,发出雷鸣般的鼾声,鼾声传到数十里外,飞禽走兽都不敢近前。

    就在巨兽身边的宇文维新,甚至有一种错觉,仿佛自己说话声大一些的话,就会惊醒这头巨兽。

    它会如那鲲鹏一般,展开遮天蔽日的翅膀,扶摇直上九天么?

    宇文维新收回思绪,看向山下大冶制铁所,看着那七座巨大的炼铁高炉。

    以新式冶炼原理设计、建造的巨型炼铁高炉,炉体宛若山丘,其尺寸是如此巨大,以至于要在炉身外箍上铁架进行加强。

    这种巨型炼铁高炉,单炉日产铁十万斤,一旦点火终日不熄,一年至少可以运行八个月(累计),年产铁两千四百万斤。

    单炉年产铁两千四百万斤,这是什么概念?

    就在去年,产铁量天下第一的大冶制铁所,全年的铁产量也就比这个数字高一些。

    有如此惊人的突破,得益于去年年底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随后,巨型炼铁高炉在大冶动工建设,共计七座,其中一、二号高炉已经建成投产,点火十二日。

    三、四号高炉这两日点火,五、六号高炉刚刚建好,七号高炉即将完工。

    每座高炉耗资数十万贯,造价不菲,而投产之后,其产量累计起来十分惊人:七座炼铁高炉,累计年产量为一亿六千八百万斤。

    这又是一个让人听了不敢相信的数字,如今却即将成为现实,担任观察使到大冶巡视的皇子宇文维新,看着硕大的炼铁高炉,艰难的咽下口水,问陪同参观的官员:

    “这高炉。。。得消耗多少矿石,消耗多少燃料?”

    “回大王,通常而言,普通铁矿的含铁量,在三成左右,若有五成,便是富矿,大冶铁矿石含铁量在五成左右,下官便以此推算。”

    “要炼出一斤铁,需要两斤矿,而要熔化一斤矿,就要三斤木炭,当然,如今用煤炭(焦炭),从宽了计,等同于熔一斤铁矿要两斤煤炭,毕竟煤炭热值高。。。”

    “这高炉烧的是煤气,且不计制作成煤气的损耗,依旧以一斤矿消耗两斤煤计,那么。。。”

    “单座高炉日产铁十万斤,所以日消耗铁矿石二十万斤,消耗煤炭四十万斤。”

    “若以七座高炉全年(八个月)的消耗来看,就是消耗铁矿石三亿三千六百万斤,消耗煤炭六亿七千两百万斤。”

    宇文维新听到这个数字,不知该说什么,这种以“亿”做单位的铁产量和原料消耗量,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范围。

    父亲让他到大冶走一圈,一开始他还觉得无聊,现在身处大冶,看着眼前这个巨兽,他终于明白父亲的用意何在。

    眼下,有识之士都会意识到铁路、火车的好处,可要修建铁路就得有足够的铁料制作铁轨、道钉,然而,一里铁路就要消耗铁料六万斤。

    从长安到洛阳,官道长度有七百余里,若要修铁路,长度应该差不多,那就意味着要修这条铁路,至少耗铁四千二百万斤,接近去年大冶、利国、舞阳三大制铁所合在一起的年度铁产量。

    所以,铁不够,铁路就修不快。

    然而,从明年起,这个问题不再是大问题了。

    年轻的宇文维新不过二十出头,他不像几位兄长那样生于西阳、长于西阳,所以对于大冶没什么直观的印象。

    现在,宛若巨兽的大冶,在宇文维新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七座炼铁高炉,累计年产量为一亿六千八百万斤,加上现有高炉的产量,差不多有两亿斤,宇文维新去年秋天时,还听父亲闲谈时提起,说争取未来五年,让大冶制铁所的年产量达到四千万斤。

    结果还不到两年,直接就翻了几倍,这是不是骗人的啊。。。。

    宇文维新如是想,看着眼前的浓烟滚滚,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一旁,陪同皇子公干的杨济,看着眼前的七座高炉,心中也是吃惊不小。

    他记得,在大明的时代,一座常见的炼铁高炉,正常运行时,一天(昼夜)十二时,每时都要出铁一版,一昼夜出铁十二版,每版十钧,累计一百二十钧。

    一钧等于三十斤,也就是说,崇祯年间的炼铁高炉,单炉铁产量是三千六百斤。

    现在,周国的新式高炉(常规尺寸),日产铁约四千斤,比如现在正在修建的秦兰铁路、关中铁路,其沿途几个铁冶,单座高炉的日产量就是四千斤。

    所以杨济判断,这个时代的铁冶平均水平,仅以单座高炉的日产量计,和大明崇祯年间的铁冶水平差不多。

    两个时代之间,可是差了一千年。

    当然,考虑到火轮船、电报、火车,这不算什么。

    但是,杨济没有想到的是,现在,居然有单炉日产量十万斤的“巨兽”出现。

    而这样的巨型炼铁高炉,本来可以早几年就有的,之所以拖延到今年,完全是因为落后的采矿水平限制。

    大冶制铁所这七座巨型炼铁高炉,单从建筑难度来说,并不算太难,杨济觉得即便是在大明的时代,也能修起这么大的高炉,但问题是限制太多了。

    道理很简单,炉子越大,需要的通风量就越大,大明的时代,给高炉鼓风靠人力或者水排,根本就不足以给如此巨大的高炉通风。

    硬要上马巨型高炉的结果,就是高炉内温度上去不,甚至连过半的铁矿石都熔不掉。

    其次,高炉的炼铁量越大,消耗的铁矿石和燃料就越大,日产铁十万斤的高炉,要堆积多少铁矿石、木炭或者煤炭才能喂饱?

    通风的问题,在这个时代已经解决,但是煤炭、铁矿石依旧靠人力来开采,开采量较低,根本就撑不起巨型炼铁高炉的巨大消耗。

    一个矿工,平均每日开采的铁矿石是十斤,平每日开采的煤矿均是二十斤左右,面对宛若饕的巨型高炉,这样的开采效率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所以,巨型高炉不是没办法修建,却受限于原料、燃料不足,导致建起来没什么用。

    但是,去年年底,采矿技术出现突破,因为猛炸药、烈炸药的产量大增,所以“爆破采矿”的技术实用化,极大提升了采矿效率。

    其次,蒸汽动力的辅助采矿机械出现,可以协助矿工采矿,节省时间、人力,提升采矿效率。

    所以,当采矿由人力采矿改良为机械(炸药)辅助之后,一个矿工的每日平均采矿量翻了数倍甚至十余倍,煤炭、铁矿石的开采量暴涨。

    最后,制作耐火砖的工艺改良,使得巨型炼铁高炉的内衬寿命得到保证,降低运行成本,降低炉体崩溃危险。

    正是有了这样的底气,政事堂诸公才最终下了决心,为大冶制铁所募集资金,新建七座巨型炼铁高炉。

    与此同时,舞阳制铁所、利国制铁所也在筹建巨型炼铁高炉,再过几年,周国的铁产量,怕是要以十亿斤计。

    由此,杨济可以作出判断,周国的铁冶水平(包括铁产量),已经超过了大明,至于将来会达到什么高度,他无法想象。 富品中文

    

第五百七十九章 童工() 
华州,某山边采石场内,有许多男女老少分散在各处,拿着铁锤砸石子,青壮们抡起大铁锤,将酒坛大小的石头砸碎,妇孺们拿着小铁锤,将拳头大小的石头砸碎。

    敲碎后的小石子放到箩筐里,交给工头,可以按重量算钱,这样的活没有什么难度,又是“计件”,虽然工钱微薄,但总归是挣钱的活计,所以附近村落的村民趁着有空,携家带口到采石场砸石子。

    身着便服的宇文温,在便装侍卫的陪同下视察采石场,他看着不远处两个小小的身影,得停下脚步。

    这是一对年幼的姊弟,姊姊年纪大概**岁,弟弟年纪大概五六岁,面有菜色,穿着草鞋以及满是补丁的衣裤,蹲在地上,拿着小锤子砸石子,旁边放着一个箩筐。

    砸拳头大小的石头时,为了防止铁锤砸下时石头被砸得乱蹦,需要用长条物体围成圈圈,然后把石头放在皮带圈中间,用锤子砸。

    这对姊弟,和其他许多人一般,用的是草编的圈圈,一双脏兮兮的手和脚,加上瘦弱的身影,让人看了只觉得心酸。

    宇文温知道自己不是什么神仙,没办法在短短二十年时间里,让天下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无法让人人吃饱饭,着袜子穿布鞋、每旬换一件新衣服,每月吃一顿肉。

    关中的华州,有大把生活拮据的百姓,为了赚取微薄的工钱,想办法务工挣钱,这就包括全家上阵到采石场砸石子,那么,其他地方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可想而知。

    大概也就是混个温饱而已。

    繁华的长安、洛阳、邺城、晋阳等大都会,是朝廷的脸面,是光鲜亮丽的皮毛,在江河里喷着浓烟穿梭的火轮船,在铁路上疾驰而过的火车,是震撼人心的美妙场景。

    但是,还有许多百姓,一日两餐都吃不饱,一家人很难做到一年换一身新衣。

    说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不为过。

    所以,宇文温时常提醒自己,不能沉浸在所谓“盛世”的吹捧之中,以至于得意忘形、自我感觉良好,忘了本心: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让更多的百姓从社会发展中获得好处。

    宇文温将视线从这对姊弟身上挪开,环顾四周。

    有许多瘦小的身影在采石场里晃动,这些都是随着父母到采石场砸石头挣钱的儿童,可以说是变相的童工。

    在后世,雇佣童工的行为是违法的,雇主是要遭到舆论谴责的。

    宇文温干咳一声,将视线转到采石场一隅正在运行的蒸汽破碎机。

    这是新型的颚式破碎机,由动颚和静颚两块颚板组成破碎腔,模拟动物的两颚运动,将投入机器的大石头“咬烂嚼碎”,碎石效率比起人力碎石的效率高许多。

    宇文温所在这座采石场,为建设中的关中铁路供应大量碎石,因为铁路路基需要铺设大量碎石,所以对碎石的需求量很大,采用了蒸汽颚式破碎机的采石场,其产量才能满足这种巨大的需求。

    从生产效率上来说,完全用机械碎石的采石场,产量是最高的,但官府特意限制沿线各采石场颚式破碎机的数量,为的是让采石场不得不雇佣百姓来人力碎石。

    尽可能让关中铁路的修建工程,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百姓有机会受雇佣,靠出售劳动力换取工钱,哪怕这工钱微薄,总比没有要好。

    所以,先进的机械要用,但不能完全取代人力。

    以修铁路为契机,让更多的人从中获利,哪怕“利”只是微薄的工钱也好过没有,这就是宇文温的构思和决定。

    虽然各采石场内砸石头的人当中有许多儿童,也就是童工,看起来让人觉得有些心酸,但是,砸石子这种不是很危险的工作,用童工是可以的。

    至于矿井等工作条件恶劣的行业,官府明令禁止用童工,不管实际执行情况如何,至少态度是很明确的。

    宇文温不会为了道德上的洁白无瑕,就假惺惺的喊口号,却不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只看道德不顾实际的行为,只会好心办坏事。

    他“当年”看过报道,南亚某国,血汗工厂大量雇佣男女童工,这些童工在没有安全措施、条件极其恶劣的工作场所里,每天工作超过十小时,每周工作六天半,工资却很微薄。

    无数童工被血汗工厂摧残,其中许多人甚至才五六岁,这些儿童没能享受美好的童年,却要到工厂做工,挣钱补贴家用。

    如此残忍的行为被记者曝光,引来舆论的谴责,最后一些血汗工厂迫于压力,辞退童工,雇佣成年人。

    世界各国的人们,看了这个新闻消息,为该国部分儿童摆脱奴役而感到高兴,捍卫儿童利益的人们为此欢呼雀跃,人道主义在这一刻绽放出闪耀的光辉。

    雇佣童工,是人性(资本)之恶,打击雇佣童工的现象和行为,是理所当然的。

    那么,那些离开工厂的男女童工们,接下来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许多儿童没有回到学校,没有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这是因为他们家境贫寒,不要说缴纳学费,甚至自己的存在也是家庭的负担,于是。。。

    许多女孩沦为雏妓,或者和男孩一样,变成沿街乞讨的乞丐,这些孩子们的境遇,比起之前更惨了。

    为什么会这样?

    道理很简单,血汗工厂雇佣童工确实不对,但到血汗工厂当童工,是许多穷苦家庭儿童唯一能“正当”挣钱的机会,这个机会没了,就只能沦落为雏妓、乞丐。

    而不是许多人想的,可以回学校读书。

    记者曝光童工的悲惨遭遇,其行为没错,舆论声讨血汗工厂也没有错,但事情演变的后果,就是这些童工的境遇更惨。

    在这件事中孰是孰非,众说纷纭,宇文温觉得,解决一件事情,不能光从道德上“嘴炮”,否则只会好心办坏事。

    对于家境贫困的父母来说,儿女多了就是负担,儿子还好,长大了有用,女儿就是赔钱货,所以一旦手头紧张,首先倒霉的就是女儿。

    甚至有些地方还有溺死女婴的行为,而父母一旦手头周转不过来,卖儿子也不是不可能。

    这种时候,说什么大道理是没有用的,因为贫穷才是问题的根源,单纯的禁止雇佣童工,只会让儿童更容易掉进更大的火坑。

    宇文温觉得执政者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创造就业机会,至少让这些家庭养不活的孩子,有个向父母证明自己“有价值”的机会,可以减轻家庭负担。

    为此,些许文人墨客的嘲讽,又算得了什么呢?

第五百八十章 改头换面() 
“三、二、一、起爆!”

    “轰~~~”

    爆炸声中,山脚下一个宛若房屋大小的巨石为火光和浓烟笼罩,又有大量碎石飞溅,砸得四周地面“噼啪”作响。

    待得烟雾散去,巨石的身影已经消失,原地只剩下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石。

    头戴安全帽(藤盔)的工人们从躲避处现身,拿着各种工具向这堆碎石走去,穿着“劳保鞋”的脚踩在地面碎石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同样头戴安全帽的宇文温,从躲避处转出来,看着那堆碎石,又看看地面上那根残破的电线。

    漆皮电线宛若一条死蛇瘫在地上,歪歪扭扭,不过收拾收拾还能用,就是短了一截。

    电起爆当然要用电线,当年用于战场上的起爆装置,如今在严格管理下连同炸药一起开始进入民用领域(施工),开山炸石,发挥自己的力量。

    宇文温将视线转到那堆碎石处,然后迈开脚步走上前。

    采石场要把大小不一的石头弄成碎石,但要把一个宛若房屋大小的巨石弄碎可不容易,自古以来的办法就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将巨石弄碎。

    譬如方才这块巨石,被人从山上炸下来后,需要堆积大量干柴在石块底部,然后点起大火焙烧数日,烧得石头热乎乎的,然后泼冷水。

    通体发烫的石头表面忽然遇冷,在热胀(内部)冷缩(外部)的作用下,很容易就分崩离析,类似厚壁玻璃杯装了热水后放在冰凉的桌面会爆裂一样。

    可以说,这种办法十分有效,自古以来不仅采石场在用,开山修路时遇到绕不过去的巨石,也可以用这种办法来解决。

    同理,在矿井里,也能用这种办法破碎矿层。

    但是,这样的碎石方法很耗时间,而且焙烧石头需要收集大量的木柴等燃料,中间不能断,,一旦遇到雨天火也烧不久,只能等雨停了再开工。

    在雨水多的夏秋季节,焙烧法碎石的限制颇多,如此一来,修路、采石的工期就会延长,即便天气晴朗,采石场的产量都难以提升。

    然而现在不同了,有了猛炸药、烈炸药,开山炸石轻而易举(相对)。

    可又有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如何尽快在巨石上钻洞,以便将炸药放进去?

    若以传统的办法,就得靠人力用锤子、凿子在石头上凿出较深的洞眼,一旦石头质地坚硬,凿洞眼这项工作耗时也不少。

    再有,若巨石被炸裂,很可能出现一些不大不小的石块,这些石块尺寸比破碎机能处理的最大尺寸还大许多,可若使用锤子砸,长条状的倒还好,团状的石块砸起来费时费力。

    若动用炸药,太浪费,那么,该怎么办?

    宇文温走到碎石堆边,看着工人们对几个大如牛的大块石头进行后续处理。

    一辆推车上,装着一台机器,这机器有锅炉,工人正在烧煤,因为之前已经预热,所以蒸汽很快便供应上来,带动一台空气压缩机。

    活塞式空气压缩机,就像一个高速打气的打气筒,向一个耐高压的气罐打气,而这个气罐是个存储压缩空气的储气罐,通过缠有铁丝网的杜仲胶管,和新式工具风钻连接。

    当气罐内气压达到一定数值,压缩气体就能驱动风钻工作,而风钻的作用就是钻洞眼。

    一名身强体壮的工人,手持长管状的风钻,在一块大石头上钻洞,低沉的呼啸声中,几个颇深的洞眼很快就被打出来。

    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