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淘宝大唐-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玄策是中国乃至世界外交史上的牛人之一。

第三百零三章 烈火焚城

    最近身体一直不好,更新和质量都不正常,很抱歉。

    王玄策曾经在历史上创造了“一人灭一国的战绩”。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时任右率府长史的王玄策受唐太宗之命,前往印度访问与唐朝有友好关系的印度玛卡达国的国王西拉迪提亚。

    王玄策好不容易来到印度后,却发现西拉迪提亚王已死,王位被印度大臣阿尔裘那所篡夺。同时,不光是玛卡达国,当时全印度几乎均陷入战乱之中。王玄策等大唐使者一行人还受到阿尔裘那派兵袭击,身陷牢狱之中。幸好后来王玄策安然脱困,逃离玛卡达。

    王玄策没有就这样逃回大唐,而是策马自印度大陆北上,渡过甘地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目标,一路来到尼泊尔王国。

    在此他与尼泊尔的阿姆修瓦尔曼王谈判,王玄策就以迎娶唐太宗养女文成公主而与唐朝具有友好关系的吐蕃(即今西藏)的王中之王的名义,向尼泊尔的阿姆修瓦尔曼王借兵。借用七千尼泊尔骑兵,再度带兵回到玛卡达国向篡夺者阿尔裘那挑战。

    在激战之后,王玄策终于获得胜利。于甘地斯河畔的决战中,包含象部队在内的阿尔裘那军战死三千,而被追落至水中溺毙的则有一万之数,被俘虏者至少一万一千人,大大地惨败。据推断,其总兵力至少有三万,王玄策以少数之兵获得大胜,而且还是在异国、并以异国之兵得胜,实属不易。

    王玄策在俘虏阿尔裘那、恢复玛卡达国的和平之后,就率领尼泊尔军回到其母国。当然,这时也救出其他留在牢狱中的部下,在俘虏提拉布阵提王阿尔裘那后,于648年将之献予唐太宗,回到大唐。

    李世民因为王玄策的功绩,给他连升两级,提拔为朝散大夫。

    今年年初,29岁的王玄策正在融州(柳州)黄水县担任县令,接到了太子李的旨意,前往征讨林邑国的远征军司令部,觐见了太子殿下。

    王玄策不知道为什么,太子殿下会注意到他一个小小的县令,莫名其妙地就来到了外交部报到。这次,他被派往新罗和百济。

    新罗和百济常年受到高句丽的威胁,对于征讨高句丽自然是支持的。他们唯一担心的是唐朝打不下来高句丽,担心会受到高句丽的报复。

    王玄策很灵活,他与新罗王和百济王约定,等唐军打过了鸭绿江,他们再起兵策应。

    飞虎军夺回高句丽京观遗骸的行动,坚定了新罗王和百济王的信心,他们开始备战,等候唐军的消息。

    高句丽最近10年发展迅速,国力强大,主要是因为出了一个强势人物,他就是宰相泉盖苏文。泉盖苏文是皇族子弟,皇室暗弱,高句丽的实权掌握在泉盖苏文的手中。他在高句丽的地位相当于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

    在攻打扶余的时候,泉盖苏文就已经做好了对大唐可能干预的准备,他有信心战胜大唐的进攻。

    东北和朝鲜半岛,地形复杂,从军事上来讲,作战的气候条件分为冰冻和化冻两种。在化冻时期,江河湖汊纵横,对于古代缺乏渡河工具的军队的行动十分不利。

    相比较而言,冰冻时期作战比较有利。可是严寒气候又是一个极大的障碍,气候经常会出现零下20度甚至40度的情况。

    泉盖苏文对付唐军的办法,主要就是避免野战,利用坚城消耗唐军的实力。他们的办法是,利用东北地区丰富的木材资源,修筑高大的城堡。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城堡外墙上泼水,结成坚固光滑的冰面,唐军很难攻破这样的堡垒。

    在这种情况下,进攻者在野外攻坚,不仅仅要面对坚固的堡垒,还要面对严寒的打击。

    隋朝和唐朝初年对高句丽的战争,基本上都是这样失败的。

    11月27日,23万唐军和6万扶余军队越过了辽河冰面,攻入了高句丽,战争正式开始了。

    12月1日,辽城(本溪)城。

    李世民站在城西的一个山坡上,在李靖等人的陪同下观察辽城的情况。

    李靖向他汇报到:“皇上,辽城里面大约有人口4万,高句丽守军2万,我军已经将该城四面包围了,由薛仁贵负责指挥,攻城的准备已经完成了,随时可以开始进攻。

    李世民说道:“开始吧。”

    李靖发出了命令,传令兵立即吹响了号角。薛仁贵听到了号声,挥动令旗,指挥部队发动了进攻。

    高句丽人对于唐军也是有研究的,他们知道唐军的弓弩厉害,为了防备唐军的弓弩,他们在城墙上加盖了木围子,上面带着顶盖,可以有效地防止唐军用抛射攻击。

    木围子十分坚固,上面留着射击孔和枪刺口,唐军使用云梯攻城,要从木围子顶部越过,他们的身体就会暴露在守军的刀枪和弓弩下。以前的进攻者吃尽了苦头。

    高句丽的官兵们做好了准备,等着与唐军厮杀。

    唐军的进攻部队上来了,唐军以班为单位,在前面是三人操作的木盾,掩护着全班的士兵。

    眼看着唐军一步步逼近,高句丽的弓弩手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唐军接近。

    唐军到了距离城墙50米的时候,不再前进。他们将木盾连接起来,城墙上的高句丽人看不到后面的唐军的动作。不久,木盾闪开了一道缝隙,里面伸出来了粗大的床弩箭杆。

    但是唐军仍然不进攻,在木盾的掩护下,一架架抛石机也推进到了城墙附近。

    高句丽人也有床弩和抛石机,但是数量不多,给唐军造成的损失并不太大。

    终于,唐军开始攻击了。

    唐军的抛石机,抛射出来的不是石弹,而是一个个瓦罐,瓦罐上带着一条着火的布条。

    高句丽人知道这是火攻,他们并不太畏惧。当时的油料就是菜籽油,一来产量少,二来火势不大。高句丽人在城墙上架着大锅,一来可以用开水浇敌,二来可以用来灭火。

    凡是唐军可能使用的战术,高句丽人都有充分的准备。

    可是当瓦罐落下的时候,出乎高句丽人的意料,火势竟然出奇的凶猛。高句丽人试着用锅里的开水灭火,却发现根本不管用。

    随着大批的瓦罐落下,城头已经是一片火海了,高句丽人一片混乱。

第三百零四章 豪华的唐军

    这时,唐军开始冲锋了,大批的唐军官兵手持着盾牌,冲到了城下,他们没有架起云梯爬城墙,而是朝着城墙上没有着火的地方,抛掷出一个个小型陶壶,将整个城墙上不留间隙地燃烧了起来。

    接着,床弩也开始发射了,高大的城门迅速被大火吞噬,很快就被烧毁了。

    高句丽人傻眼了,不知道唐军使用的是什么武器,竟然如此厉害。

    原来,唐军使用的是汽油。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1世纪,东汉班固著《汉书地理志》中就有“高奴有洧水可燃”的记载。北宋神宗时期(1068~1085),中央军器监属下的作坊中就有加工原油的“猛火油作”和使用猛火油的器械“猛火油柜”。可见此时石油已用于军事。

    延州(延安)盛产黑油(石油),油层很浅,很多地区,在地表上就可以见到黑油。

    早在637年,研究所就在延长县建立了炼油厂,成功地提炼出了煤油和汽油,并将汽油应用到了军事上。这是第一次用于实战。

    猛烈的大火,不仅烧毁了高句丽人的攻势,也摧毁了他们的心理防线。随着城门的的倒塌,高句丽军队无心恋战,打开东门逃窜。

    薛仁贵采用围三阙一的战术,故意在东面留下缺口,放高句丽人出城,等到高句丽人出城以后,派骑兵抢占了东门,截断了高句丽人的退路。

    高句丽军拼命向东逃窜,被早已埋伏好的唐军两个骑兵师,痛快地歼灭了。

    整个攻城战斗仅仅用了5个半小时,以2400人的伤亡代价,全歼高句丽军2。1万人,收复了辽城。

    李世民来到被烧毁的城门处,十分感叹汽油弹的威力。以往攻打这样的坚城,没有个把月,不死上个上万士兵,基本上是难以成功的!

    薛仁贵曾经在援助吐谷浑和征讨林邑国时,表现出色,早已经在李世民心中挂了号,今天的攻城战役,令李世民十分欣赏。

    接下来的时间里,唐军依靠着汽油弹等先进装备,连续攻下了辽东的大部分城池。

    高句丽宰相泉盖苏文十分郁闷,他发现原本对付隋朝人和唐初的唐军的曾经行之有效的战术,现在根本不起作用。他为了保存实力,主动下令,放弃了部分城池,将高句丽军退到了鸭绿江以东地区。

    到642年春节前夕,唐军成功地将收复了辽东,将战线推进到了鸭绿江边。

    这天,扶余军统帅莫克鲁利到宽甸唐军统帅部觐见李世民。

    莫克鲁利对于唐军的装备极其羡慕,他是来向李世民求援的。

    说起唐军的装备,李世民也是一脸的自豪。

    到目前为止,唐军的装备是世界上最豪华的了。

    唐军一个骑兵,装备一匹马,马鞍、马镫、马甲。一把陌刀,一把横刀,一把匕首,一张弓,一支手弩,各配箭30支。一个牛皮水袋,一个干粮袋,两个口罩,两个急救包。大头鞋,皮手套,皮大衣,皮帽子,棉被(攻占高昌国以后,棉花已经在大唐普遍使用。)

    一个骑兵班,配备两辆胶皮轱辘马车,帐篷一顶,煤油炉子一个,三把工兵锹,铜壶一把,餐具12套,三把工兵锹,三张木盾,各种零散器物等。

    骑兵连配备一个炊事班,一个辎重班,指挥官配备望远镜和指北针。

    团级配备工兵连,辎重连,卫生队。

    师级配备火力团,辎重营,野战医院。

    官兵们伙食很好,还有优厚的薪水,奖金和抚恤金等等。

    扶余军队和唐军一比较,就像是叫花子一般。仅仅唐军一个骑兵师的装备,论起价值,超过了扶余军队的25倍不止,超过了高句丽军队的20倍。

    当年隋炀帝的军队与现在的唐军,更是不可同日而语。隋炀帝的军队当年因为后勤保障跟不上,大部分人死于冻饿和疾病。唐军极少数是因为非战斗减员的。

    对于扶余军统帅莫克鲁利的恳求,李世民大笔一挥,就批给了他们大批的粮食和部分军械。

    春节前夕,房玄龄求见。

    李世民看到房玄龄,很高兴问道:“玄龄,你怎么来了?”

    房玄龄说道:“皇上,老臣想您了,就来看您了。”

    两人寒暄了几句后,房玄龄说道:“皇上,臣这次来,还带来了20万大军和给养。”

    李世民不高兴了,说道:“打一个高句丽,用得着这么多人吗?这不是劳民伤财吗?”

    房玄龄说道:“皇上,您先别生气,请听臣解释一下。”

    两个月前,长安城,东宫。

    房玄龄是负责唐军东征部队的后勤保障的,他正在向太子殿下汇报情况,他说道:

    “殿下,臣已经在河北道设置了3个转运站,物资供应确保能够及时到达前线。

    按照您的要求,关内道、河东道、河南道和淮南道每个州出动一个预备役团,合计91个团,20万人,各自运送一个师三个月的粮饷物资,前往辽东前线,并就地补充东征军。

    殿下,您这个补充方案,对于各州压力很小,平均到每个县,只有100人,地方上不仅没有意见,而且都是挑选最好的预备役兵员,积极性很高啊。”

    李使得:“很好。房大人,请您辛苦一趟,亲自前往辽东面见皇上。”

    房玄龄随即出发,前往辽东。

    太子李心疼老爹李世民,担心他打高句丽费劲,除了大力保障他的后勤供应,还想方设法给他增加兵力。

    大唐经过近10年的发展,国力强盛,随便动员一下,就可以组织强大的军力,就像现在这样,调动20万人和物资,对于地方上基本上没有任何影响。不仅补充了东征军,还使得地方上参与朝廷战争,可以增强百姓的爱国意识。

    他担心李世民不高兴,特地派房玄龄面见李世民。

    李世民听完了房玄龄的解释,心中也有些感动,说道:“既然如此,那就留下吧。”

    事实证明了,这次给东征军增加兵力,并不是多余的。

    高句丽王朝数百年的基业,百姓对朝廷的认同感很强,保卫国家的决心也很大。泉盖苏文在高句丽全境紧急动员了70万大军,部署于平壤附近,一场大唐建国以来最大的决战就要开始了。

第三百零五章 稳定后方

    善于抓住机会,是领袖人物的共同之处。

    唐朝和高句丽发生这样大的战争,自然会引起周边国家的关注。

    10月初,吐蕃逻些(今拉萨)布达拉宫。

    25岁的吐蕃赞普(国王)松赞干布,召集手下四大名臣吞弥桑布扎、禄东赞(即噶尔东赞)、支赛当汝恭顿和娘赤桑扬顿,商讨利用这次机会,征讨吐谷浑。

    吐蕃大论(外交部长)禄东赞今年29岁,是松赞干布的得力干将,吐蕃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就和外交家。

    历史上就是他向大唐替松赞干布求亲,李世民同意以养女出嫁,这就是著名的文成公主。

    禄东赞是个很聪明的人,他建议松赞干布实行联姻外交。松赞干布英俊潇洒,先后迎娶了印度两个城邦国的公主,和尼泊尔公主,获得了稳定的西南边境,从而为统一吐蕃创造了条件。

    禄东赞对于松赞干布趁着唐朝出兵高句丽,攻打吐谷浑的战略,十分赞成,他提议自己去长安替松赞干布求亲,稳住唐朝。

    松赞干布同意了他的策略,一面派他前往长安,一面准备出兵吐谷浑。

    快过年了,李前往立政殿,求见长孙皇后。

    “儿臣参见母后。”李恭恭敬敬地行礼说道。

    长孙皇后说道:“太子过来了,请坐吧。”

    李说道:“母后,儿臣的侧妃阿史那晴的父王阿史那什钵,已经来到了长安。”

    长孙皇后心中一阵激动,吩咐侍女们:“你们先下去吧。”

    等侍女们走后,她问道:“有成乾的消息吗?”

    李递上一封信,说道:“这是大哥的信。”

    长孙皇后急忙接过李成乾的信看了起来。看完后,她流着眼泪说道:“儿,谢谢你了,成乾在丰州一切都好,多亏了你的照顾了。唉,也不知道他是胖了还是瘦了,真想他啊。”

    李说道:“母后,大哥已经秘密前来长安了,儿臣已经安排好了,就在万年县洪家堡,您可以去和他见面。”

    长孙皇后喜出望外,激动地说道:“真的吗?快带我去吧。”

    按照李的安排,长孙皇后首先前往东宫,然后乘坐东宫的马车,离开了皇宫。

    李安排李成乾来到长安,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李成乾毕竟是谋反罪,消息一旦走漏,对于李来说,麻烦很大。

    不过,快过年了,李实在是不忍心看到长孙皇后悲伤的样子,于是就安排了这次会面。

    能够帮助长孙皇后,李心情很好,他叫来了几位太子妃,准备和她们打牌消遣。

    就在这时,杨康进来报告,说外交部长唐斐来了。

    “参见太子殿下。”唐斐说道。

    “唐大人,你先别说,让我猜猜,是吐蕃来人了吧?”李说道。

    唐斐惊奇地问道:“殿下,您真是神人,正是吐蕃使者,名叫禄东赞。”

    其实,这不稀奇,吐蕃境内大的举动,海外情报局一定会提前通报给李的。

    李来到唐朝,对于这个时代所有名人都有过深入研究,对于这位吐蕃传奇人物,很想见识见识。

    他说道:“禄东赞是个人物,他很聪明,和他打交道一定要小心。”

    唐斐对于太子殿下的神奇,已经有了免疫能力,他没有问太子殿下是如何了解禄东赞的了。问道:“臣该如何接待他?”

    李说道:“你这样……”

    唐斐说道:“臣明白了。”说完告辞走了。

    李喊道:“宝贝们,都出来吧。”

    太子妃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走了出来,围着李说话。

    李说道:“宝贝们,夫君准备大婚了,你们要帮着张罗张罗啊。”

    契乌云说道:“是啊,儿的母亲已经来到了长安,是该准备她的婚事了。”

    武满脸惊喜,可是又有些担忧地说道:“我母亲说,现在正在打仗,还是等东征胜利后再举行婚礼吧?”

    契乌云说道:“这没有关系,你们现在举行婚礼,正好可以稳定民心,是好事啊。”

    李说道:“还是云儿看得远,不愧是可汗出身。”

    武十分开心,说道:“谢谢乌云姐姐,也谢谢各位姐姐们。”

    李说道:“这件事就这样定了,明天我就向母后禀报。让她给咱们主持婚礼。”

    李是真的打算这么做。东征以来,虽然目前战事顺利,可是对手毕竟是高句丽这样的大国。历史上对高句丽的战争鲜有胜绩,难免人心惶惶的。

    在这个时候,太子殿下举行婚礼,无疑是稳定民心的一大举措。

    再说禄东赞在外交部的馆驿,等候太子殿下的接见。唐斐动作很快,第二天就来到了馆驿,对禄东赞说道:“贵使大人,我家太子殿下这几天忙着部署军事演习,他让我先陪同您参观一下长安城,过几天就接见您。”

    禄东赞也想了解一下唐朝的真正实力,就提出参观工业城、工业学校和军事学院。他原本想,军事学院唐朝是不会让他参观的,他就是顺嘴提提。

    不料,唐斐说道:“太子殿下说了,吐蕃是大唐友好邻邦,大唐对于吐蕃没有秘密。太子殿下请贵使大人参观军事学院、长安兵工厂,一句话,您想参观什么,都会给您安排。”

    禄东赞心中大喜,又有些疑惑,不知道人家打得什么主意。不过,对于参观大唐核心的部门,他还是满怀期待的。

    接下来几天,唐斐亲自陪同禄东赞参观了工业城、工业学校和长安兵工厂,禄东赞越看越吃惊大唐的工业水平,实在是太高了,工业城巨大的财富,工业学校的教育水平,都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