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雅宋-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俅有点感动。他好久没有感动过了。

在苏东坡手下混到一碗饭吃的时候,他没有;

在驸马王铣家讨生活的时候,他没有;

初识端王赵佶的时候,他也没有,有的只是幸运;

端王上位,位居九五的时候,他也没有,有的只是狂喜;

而现在,他感动了,虽然只是有点。

捧着那张报纸,高俅很开心,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对了,尊重,是尊重。他很尊重自己。

他很开心,很专业的和自己探讨“蹴鞠”这个旁人看起来是微末之技的运动。

他很热情,很随和的和自己谈话,全没有象别人那般隐藏得很深很深的蔑视。

他为什么会想到给我一张他亲手创办的第一张报纸?给一个守卫偏僻宫门的护卫,而不是权倾朝野的大臣呢?

高俅笑着摇了摇头。是了,他想让我分享他的喜悦。

他……把我当做他的……朋友。

朋友,除了分享,当然还有担当。

“我必须要告诉他,哪怕现在擅离职守。”此刻的高俅,正离了皇宫,飞奔在向着书报社的路上。凭着天生的敏感和对皇宫生活的了解,他隐隐地知道,他的朋友犯了一个错误。

笑话就是玩笑。玩笑是不能乱开的,特别是对某一类人。

这类人就是太监。

“爹爹若是知道这些诗词,游记,还有这篇《断桥相会》出自他宝贝女儿之手,他会做何感想?”闺房之内的李清照,正美滋滋地看着自己变成“铅”字的文章。

书桌之上,放着填字游戏的答案。

“唉,一点难度也没有,不好玩。”

回首,看着挂在墙壁上的那套男装,猛然站起身来,又徒然无力的坐下,“为什么,为什么我生来不是一个男子呢?”

“如果心中有喜悦,那么请告诉朋友,喜悦会翻倍。如果心中有悲伤,那么请告诉朋友,悲伤会减半。呵,还真是那么一回事呢。说起来,我已经不知道分享了他多少喜悦了呢……”

“清儿……”一声呼喊打断了李清照的思绪,“你要的牛奶我给你带回来了,真不明白,这牛奶腥膻味这么重,你却这么喜欢喝。”

见是拿着牛奶的父亲,李清照很高兴,每天下朝,他都会来看自己,这个习惯竟是一直保持了多年。倒是自己,每每跑了出去四处游玩。

见清儿在家,李格非很是高兴,说道:“女儿家这才象话么,多做些女红就更好了。”见清照手中拿着报纸,问道:

“这是何物?邸报吗?邸报没这么大啊。”

“爹爹,这是报纸!今日京城新发的报纸。啊?!下雨了,下雨了!”说完,将报纸塞到老爹手里,兴高采烈的跑进雨中……

“清儿,下雨收衣服,也不用跑得这么快吧……”

是的。下雨了。

“好雨知大事,今天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入细无声。好诗,好诗啊!”和李清照一样,沐浴在雨中的,还有我们的主角。

李师师满眼温柔地看着雨中的男子,深深地感受到他此刻心中的喜悦,手中拿着她新缝制的衣裳,冲他喊到:“冤家,好了,快进来,别受凉了!”

跟着齐大姐学了两个月,这次的衣服幸不辱命,两边的衣袖可是一样长的。

江耘从雨中跑进房内,胡乱地摸着脸,兴奋地说道:“人才,人才啊!刚刚我还担心着呢,没想到真下了。”

在李师师的强烈要求下,江耘换上了衣服。不错,相当合身,特意的伸出了双手。

李师师嘟着嘴说道:“不用比了,一样长的。”

江耘讪笑道:“只要不是差太多就行。对了,为什么这里有一朵花?绣得真好看。”

“啊呀,坏了,我怎么这么糊涂呢?我照着齐姐姐的衣服做的……”李师师一脸窘色,羞得满脸红云,急急的就要扒江耘的衣服。

“别,别,师师。幸好这里没人。”江耘提醒道。

李师师大怒,叱道:“你乱想什么,还不快脱下来!”

“不用了,温暖牌么。只要是你做的,我都喜欢。”

“一个大男人的衣服,肩角上绣朵花,太惊世骇俗了吧?”

“不错啊,正合我的口味,惊世骇俗的事,难道我江耘做得还少么?”说罢,飞也似的在她嘴上亲了一下,扬长而去。

傍晚时分,等到高俅冒着雨急急地赶到书报社的时候,坊里的工人们已经将近加印了近500份报纸。

“你说什么?公公?”江耘听高俅说完,顿时头大如斗,是啊,光一个童贯就够他受了,何况宫中成千上百的公公,他们可都是皇上身边的人!搞不好,每个公公都会成为一个定时炸弹,在某一重要时刻爆炸!

“完了!全完了!我太轻率了,我太得意忘形了。”江耘懊悔不已。

高俅拉着江耘劝道:“江学士,也许这只是个笑话……”

“如果你是太监,你会介意吗?”

两人说完,对视一眼,旋即放声大笑。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高大哥,感激的话我就不多说了。你擅离职守,雨中报信,我也不多留你了。”江耘说道。

“高俅相信子颜能度过难关,告辞!”

【第077章 未来大计】

送走高俅之后,老杜和工人们立马围了上来。知道事情原委之后,老杜自责不已。

江耘说道:“老杜,你别把事情往自己身上揽,你们只管校对、排版和印刷,这事轮不到你来负责,要负责也是主编们的事情。”

见江耘这么说,老杜心中感动,问道:“东家,那现在怎么办?”

“呃,马上重新排版,把那个笑话去掉,然后派人去商家那里看一下,把旧的拿回来,如数补上新的。记得,不要说明原因,就说是有错字就行了。”

“好的,那这时怎么办?”老杜指着新印出来的500多份报纸说道。

“烧了吧,烧了。”江耘长叹一声音,心中充满了惋惜。

一脸懊丧的回到慧贤雅叙,江耘极度郁闷,原去大好的形势给这么一搅,早些时候的快乐心情早已荡然无存。

“子颜这是怎么啦?今天的形势不是大好么?招了两位得力的干将不说,这报纸可是又加印了,江学士何故愁眉苦脸?”贺暄笑吟吟的问道。

江耘也不隐瞒,将今日的事情一五一十说个清楚。

“如此说来,子颜的眼光不错,这高护卫倒是够朋友,为你擅离职守雨中报信。”贺暄不紧不慢地说道。

江耘却是心中着急,马上就想脱口而出:“你是不知道这童公公的能量有多大。”却又生生地忍住。

杨明镜安慰道:“子颜勿忧,我看季甫神情,怕是有了主意。”

江耘转忧为喜,催促道:“老哥哥,你就别卖关子了,快点说。”

此时,王烨也笑着说道:“说到主意,正好我也想到一个。太监的玩笑,在确是开不得,不过除了一个人。”

“不错,他不但开得玩笑,更是太监的神明。”

“是皇上!”陆伯勤抢着说道。

“正是,只须找个机会,如此这般……”贺暄半眯着眼,笑呵呵地说出了主意。

“好,哈哈,害得我白担心一场,现在看来,今天真是完美的一天啊。”

的确,今天是完美的一天,正当他们计划着怎么找个机会的时候,机会突然来了。

“圣旨到。传皇上圣谕,命汴京戏院于端午节申时(下午3点至5点)在御花园演出舞台剧《断桥相会》、《包青天》,朕与母后、嫔妃、众臣同乐。钦此。”

一番忙碌的谢恩过后,传旨的太监又从怀里拿出一张纸来,递于江耘:“江学士,这是皇上让我交给你的诗词,他特意说了,这是他以私人的名义投的稿。”

“喔,知道了,有劳公公了。”江耘双手接过。

看着传旨太监的背影,江耘叹道:“想必这位公公还不曾看过报纸吧,这么和颜悦色。”

身边的杨明镜忽然想起一事,从袖中拿出几张纸来,讪笑着说道:

“子颜,翰林书院的几位同仁看了我拿过去的报纸以后非常感兴趣,他们也有些手搞,托我拿了过来,你看看吧。”

江耘暗自好笑,看来这步棋是走对了,现在只是第一期,就有那么多“自由撰搞人”了。

“嗯,这样吧,所有稿件一视同仁,全部由江家兄弟审核把关,这个规矩是不能坏的。等明天邵籍过来之后,我们大家再坐一起商量个章程出来。”江耘说道。

翌日上午,慧贤雅叙的博闻小筑之中,大宋书报社成立之后的第一次会议正式召开。

江耘拿着一大叠纸张最后一个进来。屋中正热闹非凡。**兄弟俩端坐正中,左手面的贺暄、杨明镜正在和邵籍热切的讨论着什么,右手面的王烨和陆伯勤则对新任的方翌方编剧更感兴趣一点。齐玉沅和李师师正低着头说着悄悄话,老杜作为印刷坊的代表也被请来参加这次会议,这让他很有面子。

“各位,今天商量的主要是两件事,书报社和戏院。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而且我江耘向来是制度为上,慧贤雅叙的成功证明这是对的。所以今天要定下来的便是书报社和戏院的制度。”

“我先说,我先说。”李师师抢先说道。

江耘微微皱眉,但又不好发作,只好退让:“好,你先说吧。”

众人都心照不宣了笑了笑,听李师师说道:“整日排戏,演戏,姐妹们非常辛苦,要发银子。还有,主要的几个演员,慧贤雅叙那边的工作还兼着,太累了。”

嗬,好一个咄咄逼人的员工代表。改进和不足不谈,一上来就是要求增加福利和减少工作时间的。看来,劳资矛盾显然是由来已久的问题。

江耘却是早有准备,从底下抽出一张纸来,理了理头绪,说道:“我考虑过了,也有了个方案,你们大家商量一下,看合不合适。戏院的事分成三块,分别由编剧、排演、运作组成。编剧就是这位方先生了,并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再吸收一些新的人员,他将具体负责今后戏曲的剧本创作,除了薪金外,还会得到戏院每月净利润的百分之五。”

此话一出,众人都颇为动容,方翌也急着说道:“江社长,我编排戏曲,本是出自爱好,非是为了名利,这个百分之五我不能拿。”

江耘微微一笑,解释道:“你们先听我说完,排演这一块由师师姑娘负责,人员的招收,培训,排练,演出可全权决定,除了工钱外,将会得到每月纯利润的百分之二十,这笔奖金不是你一个人的,而是作为对所有参演人员的奖励。之所以拿出比例来奖励各方人员,是想提高所有人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会水涨船高。我想让大家明白的是,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家戏院或者报社的主人。”

大家都明白江耘的意思,其实这个道理并不复杂,只不过是江耘这个老板比较大方而已。李师师更是得意,百分之二十,那还差不多。

“最后这一块,就是运作,这一块很关键。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在门票上赚的钱很少,戏院的票只不过钱,慧贤雅叙的演出又是免费的。所以我们大头的收入是戏院门口和戏院内的招牌画。所以招牌位的发放就是比较重要的了。这一块我想齐姑娘会很胜任的,另外,戏院的工勤、打扫人员归运作这一块管,同样,回报是百分之五。那么剩下的利润则全部归入慧贤雅叙。好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江大哥,我,我怕不能胜任。”齐玉沅担忧地说道。

“齐姑娘,放心,刚刚那一期慧贤雅叙的招牌竞卖不是你主持的吗?我相信你没问题的。”

边上陆伯勤也打气道:“玉沅放心,有我在,我会帮你的。”

戏院的事情安排完毕,大家讨论的中心集中到报社上来。

邵籍谦虚道:“江公子,可否让我先谈谈看法?”

在得到肯首之后,邵籍说出了他的见解。正是这一番话,让江耘对他重新定了位,这是一个天才,传媒天才,如果仅仅让他当一名编辑的话,真是太委屈他了。

“首先,此报纸名为《大宋天下》,所谓天下者,并非只限于京城。我大宋之地,宽广万里,风俗人情更不同。江南之地,人才辈出之所,文学鼎盛,民智开化。且京杭运河,贯通南北,快船之行,十日可达。完全可运报纸南下,取江南风物人情而回,两者相辅相成,有利无弊。”

【第078章 涌泉之报】

贺暄看着邵籍侃侃而谈,也被勾起兴趣,问道:“邵先生的意思,是要将报纸卖至全国各地吗?如此一来,便要舍利求名了。”

“贺先生好眼光,这些还只是邵某不成熟的设想,真正施行的话,却是时机未到,要卖到全国各地,也并非舍利求名,我们也可以采取在各地办分社的办法。相比这些想法来说,成立一支送报的队伍却是当务之急。报纸之物,乃是互通消息,传播文化,领略市情的最佳之物,是文人士子,商贾大富,官宦之家所喜闻乐见,每期必买,如果我们能全年开订,并送报纸上门,想必会大受欢迎。并且我们还可以先行预收一年的报金,更有利于书报社的资金运作。”

众人已被他吸引,俱都听得心潮澎湃。

“我们还必须对报纸的每个版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每个版面都是针对不同的人群。然后销售方式也可以更灵活多变,送报的队伍除了送报上门外,闹市的叫卖也似乎可行……最后,呃,最后是邵籍的一点点担忧,不知道该不该讲。”

“邵先生但讲无妨。”江耘说道。

“那就是朝廷……”

“不错,是朝廷。”一直没作声的江端友说道。

“终我一朝,还未曾有因言获罪者,过虑了吧?”杨明镜提醒道。

“不因言获罪,那是针对士大夫。报纸之说,只怕未在其列,况且君王之心,深不可测,不可不防啊……”

江耘说道:“这个问题,我也曾想到过,所以暂时我们不议朝政之非,而且文字的避讳上要严格把关,不要再出现这次类似的麻烦了。”

“今日之非,未尝不是明日之正,朝议之事,力求稳妥吧。江公子放心,我们兄弟俩负全责。”江端礼保证道。

看着眼前这个团队,江耘暗自惊叹:“果然是人多力量大,我想到的他们都到了,我不曾想到的,他们也想到了。”

“对了,两位先生,稿酬的事情,你们商量过了吗?”江耘问道。

江端礼笑呵呵的说道:“在这里先代天下的读书人谢谢江公子了,我们兄弟俩初步商量了一下,觉得定为每篇文章、诗词一两银子比较合适,至于笑话么……”

看他们兄弟俩的意思,好象笑话就不给钱了……

“不行,我不同意,那十个笑话中有六个是我的,起码一两银子一个……”李师师不答应了。

陆伯勤取笑道:“天下诗词文章,呕心沥血之作,区区笑话,市井俗语,岂能算钱?”

“谁说的?千金难买一笑你没听说过吗?亏你还是个读书人。这份报纸,怕是有几千个人笑过了,你说价值几何?”李师师引经据典,毫不示弱。

陆伯勤一时语塞,无法反驳,僵在那里,众人再也忍不住,哄堂大笑。

江耘赞赏地看了一眼李师师,说道:

“师师说得没错。说句难听的,我大宋最不缺的就是这些诗词歌赋,相反,雅俗共赏的东西太少。我的意思是除了诗词每首一两以外,其他的都按字数来算,,如何?”

**兄弟一听,连忙拿起手边的报纸来数字数。

这时候,老杜说话了:“东家,这个老杜知道。第一版的《论密折制460个字,算成银子的话是一两半;第二版诗词共13篇,一十三两;第三版游记,一两多银子,第四版除了美食地图外和填字游戏,共十多个笑话,大概有个二三两银子,加起来的话总共是二十两左右。”

“二十两?子颜,是不是太多了?份也只不过赚二、三两而已,就算我们能卖到3份,也是入不敷出。”

“钱不是问题,我们办报纸,不光是为了钱,而且大家不要忘记了,还有商家的招牌画。从下几期开始,我们在每版的角落里都放上宣传画,每期有几十两的收入。况且,我们之所以给这么高的稿酬,就是为了吸引到更好的文章。只有文章好,报纸的销量才会上升,销量上升,广告费也会水涨船高,与其在一盆水里作文章,不如把一盆水变成一桶水!”

连**兄弟都被江耘的说法所吸引,“一盆水,一桶水,深究起来,倒是真有道理。”

“今天报纸发行才了一天,我们就收到了不少手稿,但都是以诗词居多,评论文章甚少。”江端礼说完,从袖中拿出一大堆手稿。

江耘笑道:“你们看,我说得没错吧?我大宋最不缺的就是这些。这也是我提倡以字数定稿酬的初衷。”

“我们既然定下了这个规则,就应该刊登到报纸广而告之,以此为杠杆,来调节不同文章的比例。”**兄弟终于开了窍。

“正确。”江耘赞道,“好了,我最后说一下书报社的构架吧。嗯,原本打算是分成三部分。听了邵先生的话后,江耘决定分成四块。第一块是编辑,由**伯仲全权负责,王烨,邵先生都作为编辑,主要负责文章的遴选,刊登,校对,人手不够时可以通过明镜兄再从翰林书院再招几个来,反正他们自由、空闲的很,这一块的回报是15%。第二块就是印刷了,这个我和老杜交待清楚了,回报是5%,第三块是运作,由邵先生具体操作,伯勤可从旁协助,成立送报,卖报队伍,并筹划向江南扩展的事宜,这一块的回报%,最后一块是广告,就由本人亲自操刀,呃,我就5%吧,说老实话,最近手头很紧。剩余的利润自然也归入慧贤雅叙了。”

江耘的最后句话,惹得众人大笑。在笑声中,关系着书报社和汴京戏院未来发展大计的董事大会完美谢幕。

第二天一大早,江耘正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被人叫醒了。

王烨告诉他,书报社的门口围了一大群人,看样子不象是来买报纸的。江耘急急忙忙地赶去,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原来是好事。

江耘一看到跛脚老陈,就差不多知道了这是件好事。

对于他们这些贫苦的小商贩,小摊主来说,江耘的确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江公子啊,真是谢谢你了。你的那个什么报纸一登,老婆子的馄饨比平时多卖了两倍,连太后都尝过我的手艺了。”

“是啊,真是太谢谢江公子了……”

“江公子真是好人啊,记得我们贫苦百姓,这些糕饼请公子收下吧……”

“那报纸,我老汉要买他个几十份,把我那铺子全都帖满……”

看着他们手中热呼呼的包子,糖果,糕饼之类的东西,江耘的心也是热呼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