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耘忍俊不禁。乐道:“亲兄妹明算帐,如何欺负小倩妹子?”
“是大姐。”司马倩不依道。
“此处却不行。离河岸远了点。依我看。便在对面下游处。那边还有一块乱石滩,约摸十余亩,全划;给了你。地价便从所欠的粮钱中扣除。余下的明日去县衙里拿。”
司马啸推辞道:“你我兄弟,莫要分得那么清楚。贤弟说这话,大哥可不高兴了。”
江耘感动道:“大哥情意小弟谨记。然此非私财,乃是官家的钱,慷慨的可不是的方,大哥莫要拘泥了。”
司马啸只得答应:“既如此,那我明日派人来拉钱。”几百贯,份量极重,倒真是要用车来拉。
江耘心中一动。问道:“时了,大哥见闻甚广,可知交子、引?”
司马啸道:“此物蜀中较多。虽然方便,亦流行过一眸子,但这些年却早不用了。贸易往来,异地贩物,多带些黄金白银,不便是不便,却让人踏实。”
“路上不怕贼人么?”
“成群结队。走官道,到也不怕。荒僻的地方。却是时有发生。”司马啸道。
江耘点点头。交子虽在北宋中期便已出现。但终是流通不广,且缺乏保障,最终被商人们所抛弃。
告别司马兄妹二人,江耘低着头踱回了县衙,手中把玩着那枚铜钱,脑海之中构思着契合大宋实际的金融流通方案。若是时机成熟,倒是可以一试。以司马家族遍布全国的财力,能不能作为一颗燎原的火星呢?
不出江耘所料。递交到杨时处的运河修建报告终于有了回应。杨知府还算客气,拨了一百五十贯,相当于预期的三分之一,但却不是真金白银。
在信中,杨知府直言州上府库不足,无力拨款。可从今年上交的漕银中扣除,不光是浏阳,其他两县也是如此,堵得江耘没一点脾气。
在给江耘的私人信件中,杨时除了对江耘修这河的方案表示支持外,还告知了岳麓书院新增的学舍钱已经到位。朱。长托他向江耘致谢,并表示随时欢迎江耘抽空上书院去讲学。江耘所倡议的“伐木助学”方案院里也已经通过,施行之后,学生、书院的反映都很好,书院有望摆脱目前的困窘局面。
对此,江耘颇感欣慰。那朱山长总算不是太古板,否则的话,倒真是应了一句“守着金山要饭。的俗语。对于他的邀请。江耘很感兴趣,那些未来的大宋精英,所缺的并不是知识,而是与时俱进的思想。
转眼间已经到了四月底,除了整日忙碌之处,尚有一件新鲜事。来到浏阳半年之久的江知县终于接到了他上任以来的第一件讪案。自从发布了告状简易程序之后,这还是头一遭百姓击鼓要求公断。
江耘大感兴奋。兴冲冲穿上官服,升堂办案。附近的百姓得了消息,亦很好奇地聚进了县衙,瞧瞧这个新知县的第一案。
【第149章 知县断案】
案件的详情却让江耘夫失所望,没有扑朔迷离的案情,吸甘偃藏在深处的凶手,甚至连调查都不需要,唯一要做的就是断案。
案情简单至极:“甲老汉牵着牛犁田,牛不知怎的不听指挥;挣脱了僵绳,跑到乙老汉的田里,将其新插的稻苗踩得乱七八糟。两人唯一的分歧便是赔多少钱。从开春争到现在,还是不能达成一致。乙老汉赶集之时听到消息,新知县鼓励告状。还代写状纸,便拉着甲老汉击了鼓,求父母官作主。
当事人陈述也是波澜不惊,乙老汉道:“那牛毁了我的苗,不能光算青苗钱,我重新种上的人工也要算钱的,虽说也就四五天工夫,但老汉我每天摘些花儿卖给那香料坊也能挣一贯钱。”
甲老汉却抱怨道:“大人,非是我蛮横不讲理,这牛踏青苗时有发生。往年都是赔了青苗钱便可,都是乡里乡亲的,又不是故意,如何能象他这般算的。若是象他那样算。你去大船上撑船,四五天还不止一贯钱哩。瞧你那糟老头样,会撑船么?”
周围的百姓哄堂大笑,连江桓都忍不住,自己比别人还老,却骂别人糟老头子,这甲老汉倒是可爱。
乙老汉见众人哄笑,委屈道:“不是我敲他竹扛,老汉我是能挣这么多,香料坊的伙计都认识我,我采了多少花买给他们。再说,往年是往年,今年却不一样,牛生崽还有饲料拿,官家钱随便借。老汉你活了这么久,却不是不一样?”
甲老汉无法反驳,坚持道:“反正只赔青苗钱半贯,若以后你的牛踩了我的,也是一样。”
江耘轻咳一声,举起惊堂木,犹豫了一下,轻轻地放下,温言道:“好了,案情分明,甲老汉的要求合乎常理,然今年浏阳的确有新形势。乙老汉的要求亦不过份,误工之费的确应该有所补偿。大家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本官便折个衷,你们都让个步,赔钱一贯,如何?”
乙老汉并无异议,跪谢道:小人愿听大人作主。”
甲老汉吃了亏,嚅嚅道:“一贯便一贯,只是那头牛性烈,以后若再有祸事,个个和他这般闹起来,却是不消应付。那老汉的隔壁田里。便是撑船的。”
众人否次笑场。这老汉,考虑得件是长远。
江耘哭笑不得,说道:“老人家,管好你的牛啊。”
甲老汉抱怨道:“大人不了解农活,老汉那牛是极难对付的。”
江耘奇道:“你牵着牛鼻子,叫它往东还朝西去不成?”
江耘此活一出,堂上鸦雀无声。众人心中疑惑:牛鼻子,怎么牵?
江耘心中一个“嗝噔”怎么,这会儿还没有这个说法,瞧着马蹄上。都已打了铁蹬,怎么牛鼻子还不曾穿?
甲老汉是个活宝,再次发问:“大人,你会牵牛鼻子,那牛儿不拱你?”
江耘索性道:“本官听闻域外之农人,以铁条贯穿牛鼻,待其伤好之后,可令牛听人指挥,极少发生惊牛之事
“大人教教老汉吧,我怕我那牛再给老汉闯祸。”
江耘来了兴致,高声道:“好。去找个铁匠来。本官去你家,给你穿牛鼻子
甲老汉大喜,兴冲冲道:“好。好。大人能上老汉家,老汉多赔几贯钱也愿意。”
围观的百姓见有热闹可看,都跟在江耘后面,一大群人兴冲冲地朝甲老汉家涌去。
甲老汉住得不远,出了城不久就看到了他的田。除了水稻之外;尚种了一大片绿油油的玉米杆子。
江耘见状问道:“原来你还种了玉米啊?”
甲老汉压低声音,故作神秘道:“可不是,我种了绿杆子之后才去犁自家的稻田,比他晚几天,要不然也不会踩了他的苗。那老汉肯定眼红我有玉米杆子,才狮子大张口,敲我的年权。
江耘乐不可支,大笑着摇摇头。甲老汉到了家,从栏里牵出那头牛来,骂道:“畜牲,莫要得意,治你的人来了。”
江耘唤过铁匠,吩咐一番,让他去准备一根细细的小铁棒将一头磨尖放在火里烧红了,又唤过甲老汉道:“给牛灌些烧酒,醉到了它。”
老汉应声而去。同来的老张师爷提醒道:“江大人可有把握,此时围观之人甚多,若有闪失,只怕吃力不讨好。大宋有律,伤害耕牛。是有罪的。”
江耘心中有数,说道:“只七分把握,试一试吧。你放心,我会把握分寸的。”
待一切收拾妥当,江耘高声道:“诸位乡亲,此汹官也是据了传闻,行或不行。也是未知之日试有成效,也可方便农人。少些损毁青苗之事。若牛致残或伤口感染,本官保证原价赔偿。”
临了,又转头对甲老汉说:“老人家,那牛得受些痛。你可莫要心
甲老汉连说不会,还兴冲冲搭了把手,和小伙们一起按住牛腿。那牛灌了酒,已沉沉醉去。江在挥手,铁匠带着手套将烧得通红的细铁条从牛鼻穿过。牛儿吃痛不住,从沉睡中醒来,又因被人死死按住,痛得全身颤抖,一声沉闷的牛嘶声伴着一股皮肉的焦味。旁边一人贝铁条穿过,迅谏到水。冷却了铁条,又在伤口处洒上浇酒消毒。
江耘见大功告成,宣布道:“待静养几日,牛鼻便可复原,再将绳儿系在那铁条之让便可操纵自松了。此法若是可行,便可推广。老汉,本官保你今后不再吃官司。”
众人哈哈大笑,纷纷开着玩笑。见江耘没甚架子,懂的又多,今日又是大开眼界,不由从心底里看好这位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知县。
五日之后,从甲老汉那里传来了好消息,那牛儿伤好之后,那于它鼻子之上的铁条并无不适,全身这中最柔软最薄弱的地方被人攥在手里,果然安分了许多。其他人得了消息,纷纷有学有样,趁着秋耕之前将自家的牛儿都穿了牛鼻。一时之间,铁匠铺订做细铁条的生意好得不得了,连带着从浏阳贩出的耕牛的价格也上涨不少。
断案之时乙老汉给江耘不少启发,兴办实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现今的浏阳。**、酿酒、侗养耕牛都可以让农民们增收,商贸区即将投产的造纸作坊和湘绣坊还能增加不少工作岗位,这一切都按着他当初设想的轨道顺利地前行。理想中的浏阳新农村建设已初见规模了。
崇宁三年的端午之日,京城水运码头,由《大宋天下》组织的浏阳采风团即将出发。李清照之前四处游说,多方公关,终于做通了工作,得以成行。
此刻的她。正一身男子打扮,青衣纸扇,站在客船的甲板之上,迎着江风,踌躇满志。大半年前,送别了他,便如游龙如海,悠然自行地呆在那个,穷乡僻壤,做他的圣贤事。便有书信。也只是只言片语,全然是应付的模样。后园之中的怀抱,尚有余馨在肩,他却已为人夫,远在千里之外。想起昨晚自己母亲的嘱托,心中不由一热。
“若是知道自己要什么。便不要管其他的事情。只需要知道自己会失去什么。”
“是啊,母亲这话真是说到我心里去了。当初她自己,便是这么勇敢,作为当朝宰相王睦的长女,冲破世俗眼光,下嫁还没当什么大官的父亲,在当时也是引起了一番轰动。可是如今轮到她自己,却是难度更大,更有挑战性。想到此节,李清照不由郁闷非常。
作为此次采风团的带队人,李才女正在清点着人数。
正忙着团团转,码头之上却传来了招呼声。
高俅仍是嘻皮笑脸的老样子,低声道:“李主编免礼,随意些。”
正主儿赵估从身后闪了出来,笑呵呵道:“李主编辛苦。我这里还有两个人,你一并带去。”
在他的身后站着两个人。也是一身男装,却明显地看出不同来。左首那人英武挺拔,见面虽少。却是熟人,禁军的护卫单一飞。右首那人虽是男子打扮,却能看出是女子所扮,眉宇之间颇为熟悉。啊呀,不是别人,正是当今皇妹徐国长郡主。
李清照好不紧张,忧声道:“皇,皇上,路途遥远,怕是担当不起啊。”
赵估摆摆手,轻笑道:“李主编勿忧,你只管带好你的人,郡主的安全,无需你担忧,一路之上,会有一艘改装过的商船同行,潭州杨大人那儿,联也已经打好招呼。船上也有单护卫一路照看着。”说完,转头对单一飞道:“你只需负责郡主的安全,其余的事,可由李主编作主。”
单一飞领命道:“皇上放心小的一定全力配合杨大人。力保一路无书。”
赵怡亦说道:“单护卫放心,我在船上可与李姑娘同住一舱,无需张扬。”
赵估点头道:“李主编你去忙吧,开船尚早,联与皇妹道个。
李清照领命而去,高俅与单一飞也离了两人身侧,远远地戒备着。
一今日两更,求票啊!!!”
【第150章 郡主出京】
妹子。此番总算遂了你心愿吧。要不要我下道圣旨”乞寸协非将他宝贝女儿领回去?”
赵怡嗔怪道:“皇兄莫要取笑,此去浏阳,却是为了官家的大
赵估收起笑脸,正色道:“唔,他江耘说得再好,联也要让你帮着亲自瞧瞧,新法再怎么有弊端,终归府库充实,国家受益。而且,你猜他给我的奏折里怎么说?天下详瑞,都是用来造势,是糊弄人的。为了证明这个道理,他也要给我献一个大祥瑞。我倒很好奇,会是个什么东西,让他夸下如此海口?”
赵怡问道:“可是说什么新作物,叫玉米的?”
赵估摇摇头道:“玉米是另一回事,说起来到也新奇,这玉米究竟是什么样子,值得他如此推崇?名字到起得好听。”
赵怡笑了,说道:“皇兄此刻定然心痒,想和我同去吧?”
赵估神往道:“此不可求之事,潇洒如江耘者,少之又少,连蔡相说起,也是颇为欣赏。学识、政见无一不精,实干之才不亚于当年王。
赵怡警觉道:”皇兄。听说蔡相对于浏阳之事也关注得很。直言江耘经此历练可为朝堂栋梁,欲将其调回京城。”
赵估轻笑道:“皇妹勿忧,你是怕蔡相调虎离山么?”
赵怡不置可否,说道:“浏阳初见成效,此时若调他回来,只怕前功尽弃。”
赵估哈哈大笑道:“即便联肯了,他江耘也不肯,杨时也不肯。老杨时也是对他推崇得紧。说他是条泥鳅,滑手得很,却能搅出新气象来,却是一个滑头相公。”
赵怡乐不可支,脆声道:“杨大人的比喻妙得很,的确滑头。”
赵估见时间不早,便叮嘱道:“身在皇家,总有缺憾,终不得自由,此去浏阳,心罢。有个消息,联却要事先告诉你。让你有
赵怡疑惑道:“什么?”
赵估叹道:“他去年回乡省亲之时已成婚,你终是要知道的。”
赵怡身在字中,消息不通。此番初闻,心中一惊,强自镇定道:“是哪家的姑娘。怎不见他在信中说起?”
赵估气道:“便是那个园中的头牌绾人,长得虽好,却是坊间出身。”
赵怡颇感意外,苦笑道:“他却不忌私节。多谢皇兄告知,怡儿知晓了。”
赵估见她脸色不好,担心道:“皇妹莫要伤心,兄长心中自有计较。谅他江耘跑不出联的手掌心。”
赵怡略略心乱,摇头道:“皇兄不必为我担忧,怡儿欣赏他,公义多于私情。此去潭州,乃是代皇兄考察时政,不管别的事情。时间不早,皇兄速速回宫吧。”
赵估点点头,欲言又止,送了郡主上船,终是放心不下,回到宫中,但写了折子给江耘,让他小心照看长郡主。言下之意,若是惹她不高兴,没你江耘好果子吃。
这边船队刚刚启程,潭州那边早已得到消息,因为郡主微服出京,杨知府并未大张旗鼓,只是外松内紧地整顿治安,除了私下和江耘通了气之外,消息并未扩散。毕竟,书报社的考察团只不过是个民间组织,用不着大动干戈。江耘却早有准备,计算着行程,向杨时提出了接待方案。以二十多日的行程,到潭州之时正逢夏收之际,正好让他们见识一番潭州的丰收景象。待潭州事毕,再到我浏阳来,可看的东西就多了,商贸区、玉米丰收、水陆码头,哪一处不是好气象。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让州里的其他知县也来见识见识,省得他们老拖我的后腿。
杨时对此方案颇为赞同,特拨了一笔资金给浏阳,并再三叮嘱他好生负责浏阳地面的太平,莫要让人挑出毛病来。
杨时显然并不清楚江耘与长郡主的交情,对于台面上的事情,江耘面不担心,让他为难的是。他该如何面对那个一直对自己青睐有加的皇妹,还有那个难缠的刺头才女李清照。据说她已经修炼到了赌王的级别,而自己可不比当初。兜里没有几个。钱,那为数不多的俸禄,两个师爷一分,剩下的都被夫人们收走了。
为了避免争端引发的不安定因素,原定的方田均税法被推迟,江耘的全部精力放到了两件事情上,随着资金的日渐充裕,浏阳县内的运河已进入关键阶段,原本那条废弃的水道经过修整已经可以通航,按照当初齐越的规划,余下的河道被分为三段同时施工。建筑河堤与挖掘河道所需的劳力甚多,虽然是有偿施工,为了不耽误临近的夏收,必须要加快进度。
除此之外,浏阳县的县尉人选也急需选定。新增的农政、水利、道路、经济特区管理、政务公开等五个职位江耘称之为知县助理,并已小心翼翼地密报赵估,得到了他“只能在浏阳暂行”的答复后信心大增。自打张贴了招贤令出去。应者如云。前来询问的人踏破了县衙的门槛。潭州那边的来人尤其多。三湘之地,学子众众,科举的门槛又高,浏阳知县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新设了这么些稀奇的职位,招贤令又贴在州府的门”想必是假不了,不如前尖碰碰这选材的时间已经大致定了下来,只等京城一行人到来。此玄,江耘的选材试卷经过加班加点,已经大致完成,想着自己当初在京城小院之中若心竭虑地猜题、押题,江耘满意地大笑,如今,咱自己也是主考官了。
出于慎重,江耘找了最信任的老张师爷与王烨他们参详一下自己的考题,却让他们看得大跌眼镜。
如果你捡到一贯钱,正好你急需一件体面的棉袍。但这笔钱又不够,如果是买一件普通的棉衣,又多出几百文,你会如何做?
答案一,自己添些钱,买体面的棉袍;答案二,买普通的棉衣;答案三。什么都不买,先存起来。
“君子拾金不昧。此题不妥。”王烨道。
江耘笑道:“问题是这里没有失主,选三的人,或者是君子,却审题不清,思想僵化。不是我所需要的人。”
老张师爷插言道:“老朽心里也是选三的。”
江耘大笑,拍拍老张师爷的肩膀道:“张大人莫要自寻烦恼,你这一老,可是我江耘的宝。现今我所需之人,是办事的人才。才干为重,选二之人,缺乏主见。不用也罢。”
“如此,太过轻率了吧?”王烨反对道。
“此非唯一标准。下面还有十多道题,分别能就改革意识,压力承受能力,品德修养、人际沟通以及协调能力作出判断。当然,这些题我会放在最后,前面尚有两部分,分别是时政与案例分析。两位,我这个不是选教书先生。选圣贤,你们不要这样看我好不好?”
老张师爷与王眸对视一眼,同时说道:“荒唐。”
江耘最后陈述道:“如果人数足够多,我会选出十数人。让他们自由发表意见,就上任之后的施政与决心作一个。讲演,以分优劣。两位到时也可做个考官。”
王烨却摇头道:“我不做考安,我也要应试。”
江耘笑道:“王兄欲出仕了吗?离秋季大试尚早,上京还来得
王烨笑道:;“我可不趟这浑水,便在此处,在你江大人个。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