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高于一切-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迪听的毛骨悚然。各级官府做着百姓的父母官,却不顾百姓们的死活。怪不得历代大灾之后,必有大民变!

    驿丞又到:“还有,陈大人刚才说买大户们的粮食赈灾!屁!你们沁阳县有个刘家,沁阳县大半的粮食全握在刘家手里。人家才不会傻了吧唧把粮食平价卖给官府赈灾呢!都是囤积居奇,等到最高价的时候卖给买得起粮的富户!一转手就是几倍的暴利!”

    张老推官曾给陈迪讲过沁阳县四害中的刘家以及家主刘鸣天,可陈迪没想到安阳离着沁阳上百里,刘家的大名竟然连安阳的驿丞都知道。

    驿丞又感慨道:“陈大人你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可谓是前途无量。真不知道京城里的大人们是怎么想的,把你这个十几岁的进士派到了沁阳做县令!”

    陈迪苦笑了一声,却没有回话。

    你以为我愿意来沁阳?

    我早就知道沁阳是灾荒重地啊!

    谁让那翟鸾翟首辅诚心害我呢!

    再赶两天路就到沁阳县了。

    陈迪要面对的,不仅有这一场罕见的大灾荒,还有张老推官讲的“匪、巫、王、刘”四大害!

    陈迪这个十三岁的少年县令,前途未卜。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五章 下马威() 
沁阳城内,四害中的三害正在县衙的后衙内喝酒。

    沁阳县丞刘鸣天,巫教教主孙大仙,泼皮恶霸王朗正在谋划着如何排挤新任的县令。

    刘鸣天道:“也不知道上面是怎么想的,竟然派下来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做咱沁阳的县令。”

    泼皮王朗道:“哼,管他县令不县令的,咱沁阳是刘县丞你说了算!他来了,要是乖乖听话也就罢了,要是找咱们的麻烦,我找几个弟兄剁了他!”

    巫教的孙大仙道:“唉,王兄弟,你现在都是皇亲国戚了,怎么还动不动就打打杀杀的?新县令据说才十三,这么小的年龄就能当七品正堂,我看他肯定有一定的背景。”

    三人之中,以孙大仙的年龄最长,他算是三害中的狗头军师。

    刘鸣天道:“屁!京里的朋友早就托人带话给我了。他这样的少年进士,应该是进翰林院的。可他得罪了翟首辅,这才被发配到咱沁阳县来!”

    泼皮王朗道:“我还是那句话,沁阳是咱刘县丞说的算!他来了之后要是敢指手画脚,我就直接剁了他!”

    刘鸣天道:“杀人倒是不必。我早就想好了办法给他来个下马威。”

    孙大仙道:“刘县丞,现在今年的灾荒太厉害了,咱们巫教的信徒大多是些穷百姓,连饭都吃不上了,哪里有钱交教贡?我手下的护法们,都两个月没发饷钱了!您是巫教的**师,这事情可不能不管啊!”

    刘鸣天道:“不就是钱么?我们刘家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一会儿你到帐房支两千两银子,先给弟兄们花着。”

    孙大仙嘴上虽然乐呵呵的答应了,背地里却骂了刘鸣天的祖宗八代。要知道,巫教这些年给刘鸣天赚了不止几万雪花银,到了现在他却只愿意拿出区区两千两。这根打发要饭的有什么区别?

    泼皮王朗道:“对了,刘县丞,咱县里都饿死几千号人了!我看咱屯的那批粮食,该脱手了吧?”

    刘鸣天头摇的如拨浪鼓一般:“这才哪到哪?你想想,这大秋天的正是种春粮的时候。老百姓都快饿死了,哪里会存什么种子粮?明年定然又是一场春荒!咱的粮食再屯上几个月,咱能赚十倍不止!”

    泼皮王朗深出大拇指:“还是刘县丞你站得高看得远!”

    孙大仙担忧的说:“咱们屯的粮食太多,到时候往外卖,一个沁阳县怕是卖不完。要想卖到外县去,可要经过雁荡山!雁荡山的黄霸天,不会抢咱们的粮食吧?”

    刘鸣天笑道:“他?有这个胆量?我刘家光家兵就三四百人,我最近托人从浙江买了二十多条上好的鸟铳!这些年,黄霸天跟咱们是井水不犯河水,他要是犯浑,别怪我不客气!”

    黄大仙又道:“掐指算来,那位新任陈县令也该到任了。”

    刘鸣天道:“我早就受到了消息,前天他到了安阳府驿站,怕是明天下晌就到沁阳县了,看我怎么给他个下马威!”

    一天后,陈迪一行三人,站在了沁阳县城门外。

    按理说,新任县令到任,县里的士绅、衙门里的官吏要到城门口排队迎接。

    可城门口此时只有些老百姓来来往往,哪里有什么迎接的队伍?

    严老管家是伺候过从二品官员的,官场规矩自然都懂,他奇怪道:“这似乎不合规矩啊!”

    陈迪道:“算了,咱们初来乍到,就别挑理了,走,去县衙。”

    陈迪要办的第一件事,是接县令大印。

    县令空缺,县丞执事。沁阳的县令大印,此刻应该在县丞鸣天手里。

    陈迪一番打听,终于到了县衙门前。

    县衙门前,竟然没有一个差役!

    再进到县衙内,整个县衙竟是空无一人!

    没人的县衙?一个县衙上有县令,下有县丞、主簿、典史、巡检,大县还设有吏、户、礼、兵、工、刑六房,各房各有吏守,再加上三班衙役,怎么也有个一百多号人。

    可沁阳县衙,此时却像个鬼衙一般。

    陈迪来到大堂之上,打开装县令大印的印盒,里面空无一物。

    没有县令大印,自己就不算沁阳的县令。

    陈迪略一思索,就明白这是县丞刘鸣天在给自己下马威。

    好一个无礼的刘鸣天,有这种胆量这样对待一县正堂,又可见这刘鸣天是多自信。

    可惜,过分的自信就是自大。

    陈迪打算用三国时刘备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用过的法子对付刘鸣天——示弱!

    陈迪摸出来怀里的那颗祖母绿宝石。这祖母绿宝石是从黑店的贼人身上搜来的。

    他吩咐梁二黑:“你去外面给我买一个漂亮点的锦盒,顺便打听打听这刘县丞住哪里。

    半个时辰后,梁二黑捧着一个锦盒回到了县衙。

    陈迪将那枚祖母绿宝石装进锦盒里,又问梁二黑:“刘县丞住哪里打听到了么?”

    梁二黑回答:“嗯,俺打听到了。俺还去看了一眼,我的天,他家那房子跟前,站着二三十拿着刀枪的兵丁!”

    梁二黑引着陈迪来到刘县丞府门前。

    只见刘鸣天这座府邸的府门威严无比。

    俗话说:“官大官小看门簪。”

    大明的官员的府邸,如果门簪是一个,说明是正七品以上官员,两个是正六品。。。。。以此类推。

    刘家的大门外,竟足足有七个门簪!

    这可是货真价实的违制!七个门簪可是正一品大员才有权利拥有的!

    再看刘家门口站着的二三十个兵丁,穿的并不是大明的官军服色,身上贴着一个大大的白色补子,补子上写着个刘字。

    看来,这些应该都是刘家的家兵了!

    这些家兵里,竟然有四个还是拿鸟铳的!

    陈迪心想,这鸟铳是大明军队才能拥有的,刘家家兵却有鸟铳,这刘家在沁阳,还真是如土皇上一般!

    陈迪深吸了一口气,来到府门口,对领头的刘家家兵道:“本官是新任沁阳县令陈迪,特来拜见刘县丞!”

    领头的家兵见陈迪穿着县令官服,转身就要去替他通报。

    陈迪却叫住领头的家兵,顺手从衣袖中掏出二两碎银塞给他:“你一定说清楚,我不是来见刘县丞的,是拜见,拜见懂么?”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六章 示弱() 
刘鸣天穿着一件睡袍懒散的半躺在床上。

    陈迪在床下拱手而立。

    床上躺着的是县丞,床下拱手而立的则是县丞的顶头上司县令!

    刘鸣天半睁着睡眼道:“哦,陈县令来了啊。”

    陈迪道:“晚辈今天刚到沁阳,特地来拜会前辈你!”

    “晚辈、前辈”的称呼,让刘鸣天很受用。

    “啊,这倒是你有心了。最近沁阳闹了灾荒啊,我忙,一忙就得了病。我又看最近衙门里的同僚们都累坏了,就放了他们两天假。”刘鸣天道。

    “老前辈为沁阳百姓操碎了心!理应卧床静养几天。可我年龄太小,哪里懂什么政务?我早想好了,来沁阳,只做个甩手的县令,大事一概不管。这就要老前辈您多费心了!”

    陈迪说着将手中的锦盒递给了刘鸣天。

    刘鸣天打开锦盒一看,心道好一块难得的祖母绿宝石。

    他问陈迪:“陈县令,这是何意?”

    陈迪道:“我这样官场里的晚辈第一次见你这样的老前辈,自然该有所表示!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刘鸣天脸上露出了几分笑容:“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陈迪又道:“咳!老前辈啊,说实话,晚辈是不愿意来沁阳这地方的!京城里花花世界,在那里呆着不好么?不过既然来了,就要平平安安的混完三年任期。要想求平安,自然要靠老前辈您啦!”

    刘鸣天说:“不能这样讲,陈县令少年得志,怎么能想着混日子?要多为朝廷出力!”

    陈迪道:“唉,不瞒老前辈说,晚辈我这人生来就会好玩,什么养猫养狗,斗蛐蛐斗鸡,这里面的门道我都门清!真要是让晚辈关在县衙里整日处理政务,不活活把晚辈憋死了?”

    刘鸣天笑道:“陈县令始终年纪太小,玩心太重。对了,怎么不坐啊?来啊,上茶!”

    一名侍女端着一碗茶想要放在桌子上,可不小心却失手把茶盅盖掉在了地上。

    “啪!”

    陈迪一个激灵窜了起来,然后拍着胸脯道:“吓死我了,吓死我了。”

    刘鸣天心想,胆子如此之小,不过是个孩子,在沁阳,一个孩子是碍不了自己的事的。

    刘鸣天对那侍女怒道:“你个废物点心!我让管家赏你二十鞭子你信么?”

    这侍女穿着一件搂肩的绸缎衣服,陈迪色迷迷的盯着这侍女,转头对刘鸣天说:

    “老前辈,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我看这姑娘如花似玉,看在晚辈的面子上就免了二十鞭子吧!”

    刘鸣天笑道:“怎么,陈县令觉得我这侍女还看得上眼?那我就把她送给你了!”

    陈迪脸上乐开了花:“那就却之不恭,却之不恭!”

    刘鸣天暗道,这少年县令小小年纪就如此贪玩好色,看来是个没出息的酒囊饭袋。

    他刘县丞巴不得县令位置上坐着的是个贪玩好色的酒囊饭袋!

    陈迪又说:“对了,老前辈,这县令大印是在您这儿吧?您看是不是交接了。毕竟晚辈这个县令没有大印,要是让上官们知道,是会挨责罚的。”

    刘鸣天笑道:“在我这里!我马上撤了全体衙门公人的假,让他们明天回衙门上差!我会当着他们的面把大印移交给陈县令你。”

    陈迪又道:“晚辈有个远房表亲,这次跟着晚辈一起来沁阳上任。不如前辈你在三班衙役里给他挂个号,让他做个衙役。这样他每月多几吊饷银,也不至于白吃晚辈的饭。”

    刘鸣天道:“小事一桩,明天我就办了这事!”

    陈迪道:“那就谢过前辈了!”

    刘鸣天发现,陈迪此时已经不再看他,目光始终色迷迷的盯在那侍女身上。

    刘鸣天暗笑,没想到他小小年纪就是个色中恶鬼。

    陈迪道:“没别的事晚辈就告辞了。这位姑娘。。。。。。我可要带走啦!”

    刘县丞半嘲不讽的说道:“陈县令年纪轻轻,可要注意保重身体。要是不行的话,我这里可有药!”

    陈迪大笑:“老前辈多虑了!别看晚辈年纪小,那方面却是老手!”

    刘府的这名侍女名叫小红。陈迪心道真是巧了,京城里有小青和小白,到了沁阳又得了这个小红。

    刚才自己演的一出戏,看来已经把刘鸣天骗的团团转。

    陈迪带着小红回了县衙。

    严老管家抱怨道:“大明官场还从未听说过县令去拜县丞的!”

    陈迪道:“不要计较了。你给小红找个卧房。我也要休息了,明天一早刘县丞要来交印!”

    第二天一大早,陈迪就等在了县衙大堂上。

    县衙的典史、主簿、巡检、三班衙役、各房小吏一百多号人陆陆续续都来到了大堂上。

    良久,刘县丞才踱着步子走进大堂。

    刘县丞双手捧着一个印盒,将县令大印递给陈迪。

    陈迪装作无精打采的样子,接过了印盒。

    刘县丞压低声音道:“陈县令昨晚似乎没睡好啊!累坏了吧。”

    陈迪道:“老前辈莫要取笑晚辈,不过,是累坏了,嘿嘿。”

    陈迪又一本正经的扯高嗓门对躺下的衙门官吏们说道:“本官年纪轻,不过凭着运气好些成了天子门生。到了沁阳这快宝地,凡事要刘县丞和诸位同僚们多帮衬本官!其实说句老实话,帮衬本官的最好办法就是什么事情都别找本官!有事情找刘县丞解决!刘县丞是我的老前辈,今后他说的话就是本官说的话!他虽然当着县丞,但你们要将他当作县令!”

    堂下的官吏们心说,这新来的少年县令还真是个识时务的。这沁阳县,本来就是刘县丞做主。

    陈迪道:“没什么事情,诸位就各自去忙吧!”

    众人散去,陈迪在大堂上坐着心中开始盘算。

    这示弱一项,自己做的很好。看来刘县丞已经没了戒心。

    下一步,想要在沁阳为百姓做些好事,必须先树立起自己的威望来。

    树立威望,必要靠做事,一做事,刘县丞免不了又要对自己起疑心。

    这真是矛盾啊!

    就在此时,衙门前传来了阵阵击鼓声!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七章 断案如神() 
“冤枉啊!”击鼓声过后,喊冤的声音传到了陈迪耳中。

    看来是来了百姓告状了!

    大明的县衙审案,百姓可以围观。

    陈迪悄悄对梁二黑说:“你去县衙外多叫些百姓,就说新来的少年县令要审案子了!”

    梁二黑领命而去,一会儿便领进来百十号看热闹的百姓。

    陈迪一拍惊堂木:“堂下何人?有何冤屈,速速讲来!”

    躺下跪着的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他说道:

    “小民名叫王二,家中养了一只鸡。邻居孙老汉不慎踩死了这只小雏鸡,我让他赔偿,他却不肯!”

    王二身旁跪着的六旬老汉应该就是被告孙老汉了。

    孙老汉道:“青天大老爷啊,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一只小雏鸡,在集市上仅仅值三百钱,我打算给他三百钱了事,他却不肯!非跟我要九百钱!”

    陈迪王二道:“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明明人家赔你钱了,你为何不要,还要告人家?”

    王二道:“大老爷你有所不知。这雏鸡虽小,却是优良的鸡种!只需饲养数月,就可以重九斤!九斤的鸡,在集市上可值一吊钱!我要他九百钱都是便宜他了!”

    陈迪心道,这王二摆明了是耍无赖讹诈孙老汉。

    陈迪沉思片刻,开了口:“孙老汉,你走路不长眼,踩死了王二家的雏鸡,理应赔偿!王二之言,也有道理,本官判你赔他九百钱!”

    孙老汉说:“大人,老汉只有三百钱,实在是赔不起啊!”

    陈迪笑道:“好办,我看你这上衣,能值六百大钱吧?你就把上衣作价给王二!”

    围观的百姓窃窃私语:这是什么糊涂县令!审案子不分青红皂白。那王二明摆着是耍赖讹诈,县令竟然判孙老汉赔上上衣和三百大钱。真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审案子也没谱!

    王二听后,喜出望外,大呼:“青天大老爷圣明!”

    孙老汉虽然心中不服,无奈陈迪是县令,已经判了哪敢不从,就拿了三百大钱,又脱下上衣给了王二。

    王二接过上衣,欢天喜地的就要叩头而去。

    陈迪道:“且慢,这案子刚审了一半儿,你怎么就要走?”

    王二疑道:“大人,不是已经审结了么?

    陈迪道:“我问你,这雏鸡长到九斤,要吃多少谷子?”

    王二回道:“都说是斗谷斗鸡,鸡长到九斤,差不多要九斗谷子吧?”

    陈迪一拍惊堂木:“现在你的雏鸡死了,你不用饲养,省下来九斗谷子!你应该给孙老汉九斗谷子才公平!九斗谷子,官价是不到两千大钱,我判你给孙老汉两千大钱!”

    围观的百姓这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原来县令是变着法惩治讹诈人的王二呢!

    孙老汉叩谢陈迪,王二垂头丧气的回家拿钱赔孙老汉了。围观的百姓对陈迪十分佩服。

    一会儿,又有人击鼓。

    一个造锅的铁匠,左手拎着一个铁锅,右手拉着一个瘸子来告状。

    陈迪道:“你有什么冤屈,说。”

    铁匠对陈迪道:“俺是城南吴铁匠,平日里以打铁造锅为生。打好了锅就放在我后院里。这些天,一连少了好几个锅!我知道遭了贼,就在后院的草丛里蹲着抓贼!不大一会儿,他便来了,一看没人,抬起一个锅就走!我出来把他一把抓住,问他为什么偷我的锅,他竟然不承认!”

    那瘸子却苦着脸道:“大老爷,分明是他冤枉我!我是个瘸子,怎么能拿得动这么大一个锅?是他诬赖我!”

    陈迪略一思索,计上心来。

    陈迪对吴铁匠说道:“你说他抬起一个锅就走?你看看,人家是个瘸子,哪能那么利落的偷你的锅呢?分明是你诬赖好人!”

    陈迪一拍惊堂木:“既然是吴铁匠诬赖了这瘸子,我就判把这铁锅判给瘸子!权当是吴铁匠补偿这瘸子的了!”

    吴铁匠听了,跪在地上连呼冤枉。

    陈迪道:“再喊冤当心我打你的板子!”

    那瘸子倒是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满心欢喜,把铁锅抄起来就走,看他腿脚麻利,分明就是装瘸!

    “啪!”陈迪拍了一下惊堂木,大喝一声:“站住!”

    陈迪对那瘸子道:“你不是说你瘸,拿不动铁锅么?怎么拿的这么利索?纯粹是胡言狡辩!如果不招认,小心受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