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击可以掩护东北野战军主力在平津地区的展开和分割包围行动,到时候傅作义部队既不能东逃,也不能西窜,就达到了解放军的战略目标。后来的战役进程表明,从西线打起,是一着绝妙的好棋!'1'为了稳住傅作义集团,完成战役的部署,毛泽东命令东北野战军主力加速向平津地区推进。在两个星期内,对张家口、新保安之敌围而不打。以便吸引平津国民党军,不好下从海上逃走的决心。对平津、通县等地之敌则是隔而不围,隔断傅作义诸部联系,而不作战役包围,以待部署完成后各个歼灭。遵照上述指示,东北野战军于12日开始行动,第三、第四、第五、第十一纵队和华北军区第七纵队分别由顺义、怀来和涿县地区出发,至17日先后占领海淀、门头沟、南口、通县、南苑等地,完成对北平的包围。第一、第六、第十纵队由蓟县地区南下,至20日先后进抵宝坻附近和廊坊等地,隔断了平津之间的联系。第七、第八、第九纵队则完成了对天津的包围并隔断了津塘联系。至此,华北和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东起乐亭,西至张家口的600公里战线上,完全封闭了傅作义集团西逃和南逃的道路,将其分割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五个地区,傅作义集团从“惊弓之鸟”变成了“笼中之鸟”。战役第一阶段的目的顺利达到。'2'12月16日左右,北平国民党军总部得到惊人的情报,已在颐和园附近发现东北野战军的前锋部队。傅作义怕解放军从西山插过来袭击他的司令部,便紧急决定总部立即撤入北平城内。这次是轮到傅作义的部队“逃情况”了,北平城里城外所有能动用的汽车,都开到了公主坟。大家你争我夺抢着上车,乱成一团。大官的家属住城里,不用着急;狼狈的是那些小官的家属。她们住集体宿舍,突然通知搬家,车子一来,大人喊小孩哭,好像大难临头。由于仓皇撤离,笨重东西几乎全扔了。就是警卫部队,除了武器弹药随身带,所有粮秣被服全丢了。当晚,解放军就进占了公主坟。傅作义总部撤入北平城里,在中南海原国民党北平行辕办公。但是几百家属却无法安置。大杂院里人满为患,深宅大院虽然空房很多,但多是阔人的府第,不让住。军官们拖儿带女到处乱碰,大街小巷行李乱堆,吵吵嚷嚷,一片混乱。傅作义军队进入北平城内以后,首先要加强城防工事。北平城郊没有坚固的永久性工事,除了古老的城墙外,可以说无险可守。为了扫清射界,总部勒令将紧靠城墙附近的房屋全部拆除,引起城外居民的强烈反对。起初答应折价赔偿损失,或战事结束重新修盖,均遭居民拒绝;后来干脆施用武力,强制拆除,引起百姓的极大愤慨。西直门外居民自动组织起来把守家门,坚决抵抗,引起冲突,还有死伤的。最难解决的是给养问题。此时北平内外隔绝,二百多万军民,每天要吃要喝。百姓买不到粮食、蔬菜、煤炭,贫苦市民眼看处于绝境。每天各城门拥挤着大批市民,要求出城。当局最初一律不准出城,后来看到如不让出城,不仅粮、菜、煤的问题不能解决,城内治安亦成严重问题。最后确定只许出不许进。部分居民固然可以用这个办法解决,军队补给就成了大问题。几十万军队只好靠空运解决。起初南苑机场可以使用,自解放军合围后,南苑机场已被解放军占领。飞机不能着陆,空运受到很大限制。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乃开辟了天坛机场,参天古树损坏了几百棵。机场跑道刚修成,就遭到解放军的密集炮火轰击,飞机不敢降落。不得已又开辟东单机场,利用柏油马路作跑道,勉强让小飞机起落。但是不拆除东单牌楼飞机是无法起落的。这个牌楼是明清建筑,非常宏伟壮丽,是北平有名的古建筑。傅作义不愿承担破坏文物古迹的罪名,于是他想了个两全之策,决定招商拆除。合同规定拆不许损坏一砖一瓦,战事平息之后照原样修复。东单机场虽然修成了,可是问题又来了。这个临时飞机场只能起落轻型飞机,重型运输机则不行。最后只好采取空投的办法,在城里选了几个空投场,可是满载大米白面的运输机一飞临北平上空,就不敢低飞。只能利用降落伞投掷。由于空投技术很差,一袋一袋的大米白面投到北海中喂了鱼。傅作义的官兵痛骂空军是孬种,不负责任。
12月21日,平津战役第二阶段作战开始,解放军先打“蛇尾”,消灭新保安、张家口之敌。为了吸引傅作义主力,华北军区第3兵团于11月底包围了张家口。傅作义错误判断形势,认为这是华北解放军继察绥战役之后的又一次局部行动。他决心乘东北野战军尚未入关,华北解放军兵力分散的有利时机,以主力第35军驰援张家口,集中兵力给华北解放军一个“歼灭性打击”,回过头来固守平、津。于是命令驻丰台的35军主力与驻怀来的104军一个师星夜赶赴张家口解围。35军军长郭景云受领任务后对部属们说:“总司令要我们去救援孙兰峰,我想不会有什么麻烦。不过你们要注意,北平没有我们35军,总司令是不放心的。所以他要我们快去、快打,打了快回来。”11月29日下午,35军分乘400余辆汽车出发,30日下午全部抵达张家口。35军出来后,华北解放军主动撤离。就在35军等候傅作义命令时,12月5日,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攻克密云。国民党中央系的13军抵挡不住,狼狈溃败下来。傅作义听说林彪主力来了,大惊失色,命令35军火速撤回北平。这时,杨得志、罗瑞卿、耿飚指挥的华北野战军第2兵团正由涿鹿向下花园急进,阻截35军。双方的机会相等。如果郭景云不轻敌,不恋战,完全可以突围回北平。但是他舍不得丢弃400辆卡车,还是走大路东返。12月7日晚到达新保安城,郭下令休息一夜,犯下致命的错误。
杨罗耿兵团与35军相差一日的路程,毛泽东担心抓不住35军,将对未来战役形势产生不利影响,7日下了严厉的命令:“如果该敌由下花园、新保安向东逃掉,则由杨罗耿负责。”'1'杨罗耿兵团日夜兼程,终于在8日拂晓到达新保安以东,包围了35军。傅作义闻讯万分焦急,一面向35军空投粮食,一面命令怀来的104军西进解围。没想到强大的东北野战军四纵向西猛进,12月11日堵住了104军,将其全歼。军长安春山等幸免逃回北平。待四纵前进到张家口,与围城的华北第3兵团会合后,解放军统一发起了歼灭张家口、新保安之敌的总攻。郭景云突围不成,绝望自杀,35军被歼灭。守卫张家口的11兵团司令孙兰峰23日弃城逃往绥远,105军等部被全歼。短短几天内,解放军连续歼灭傅作义嫡系部队三个军10万之众,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傅作义西去绥远和南走海上的道路都被堵死,华北国民党军变成一盘死棋。是战还是和?傅作义日夜思考,下不了决心。他环顾左右,没有替他排忧解愁的人。他认为胡适能够替他出主意,把胡适接到怀仁堂秘谈,事后有人透露,傅问计于胡适,胡送了八个字,即“和比战难,坚持待变”。而胡博士自己并没有“坚持待变”,几天后就坐上南京教育部派来接华北“名流”的专机飞到南京去了。'2'傅作义对胡极为失望,命令守城门的岗哨不放胡适出城。胡适费了半天口舌,说自己是送陈寅恪教授去南京,才得以脱身。'3'傅作义又与身边亲信商量。他提出几个问题:1.和谈是不是投降?2。不讲道德还能做人吗?3。咱们过去的历史就完了吗?多数部下认为打肯定是没有前途的,但是谈能谈到什么程度,共产党会怎样处置他们,谁也说不准。这时,北平地下党通过多种渠道,对傅作义进行说服。中共华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长刘仁指示北平地下学委书记佘涤清找到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要她出面试探,看傅作义的反应如何。当时傅冬菊在天津《大公报》工作,由王汉斌领导。佘涤清向傅冬菊交代任务:“现在解放战争形势发展很快,你父亲有接受和谈的可能,希望他能放下武器,与共产党合作,和平解放北平。”傅冬菊当即去找她父亲,向他转达共产党的意思。傅作义怕是“军统”特务的圈套,问女儿:“是真共产党还是‘军统’?你可别上当!要遇上假共产党,那就麻烦了。”傅冬菊说:“是我们同学,是真共产党员,不是‘军统’。”傅作义又问:“是毛泽东派来的,还是聂荣臻派来的?”傅冬菊一下答不出,又去问佘涤清如何回答。佘明确告诉傅冬菊,叫她说是毛泽东派来的。傅作义表示可以考虑。12月15日,他派《平明日报》社长崔载之和记者李炳泉秘密出城,找到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阵地,会见贺晋年司令员,说明来意。贺立即将情况报告林罗刘,并转报中央:
(一)由北平地下党南方局支部关系人李炳泉来接头称:他们经过李腾九(傅之联络处长)、傅冬菊(傅的女儿,系准备吸收的党员)劝说傅作义投降。八日开始,十日傅答复条件:(1)参加联合政府,军队归联合政府指挥。(2)一定时间起义,要我为他保密。(3)要求林彪停止战斗,双方谈判。十四日晚的条件:(1)军队不要了。(2)两军后撤,谈判缴械。(3)由傅发通电缴械。上述过程已于十三日晚由电台报告了华北中央局。
(二)参加此事的还有傅之平明日报社社长崔载之。该员已与李炳泉到了我部,他们带有电台(留在城内)、密本与傅通报(报务员、译电员与李、崔均已到我部)。
中共中央认为,傅的基本立场是对等谈判,组成联合政府,这是不能接受的。16日中央军委答复林罗刘:“对傅作义代表谈判内容以争取敌人放下武器为基本原则,但是达到这个目的可以运用某些策略。”“具体策略现在不作决定。”12月19日当崔载之再次来访时,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长苏静代表解放军明确表示:和平解决平津问题,以放下武器,解除武装为前提,绝不允许保存其反动武装力量,更不允许通电全国建立华北联合政府。如对方同意我方条件,可以保障傅本人及其部属生命安全和私人财产免受损失。蒋系顽固军官反抗,可先将其逮捕。'1'12月22日新保安战役结束,35军被歼,给傅作义以沉重打击。为了表示自己的和平诚意,他于23日给毛泽东发了一封电报:
毛先生:
(一)今后治华建国之道,应交由贵方任之,以达成共同政治目的。
(二)为求人民迅即得救,拟即通电全国,停止战斗,促成全国和平统一。
(三)余绝不保持军队,亦无任何政治企图。
(四)在过渡阶段,为避免破坏事件及糜烂地方,通电发出后,国军即将停止任何攻击行动,暂维现状,贵方军队亦请稍向后撤,恢复交通,安定秩序,细节问题请指派人员在平商谈解决。在此转圜时期,盼勿以缴械方式责余为难。过此阶段之后,军队如何处理,均由先生决定,望能顾及事实,妥善处理。余相信先生之政治主张及政治风度,谅能大有助于全国之底定。
毛泽东不为所动,25日,中共中央公布国民党43名战犯名单,傅作义名列其中。这使傅大受刺激。他对参谋长李世杰说:“你好好准备打仗吧,两方条件相距太远,根本不能谈。”'1'事情本来就是这样,不在战场上见个高低,和平解决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双方都没有把路堵死,还是明里准备打,暗中继续谈。在双方相持过程中,中共地下党的情报工作十分出色。北平城里各方面的动态,特别是傅作义的一举一动,都在掌握之中。崔月犁同志回忆:“我作为共产党代表与傅方谈判后,给傅冬菊的主要任务则是了解傅作义的动态。那时我和傅冬菊见面是在东皇城根李中同志家里,我们几乎每天见一次面。那时她还是一个青年知识分子,每次见我总是高高兴兴,满面笑容,不慌不忙地把她父亲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我。傅作义有时思想斗争激烈,唉声叹气,发脾气,咬火柴头,甚至想自杀,对他这些细微的情绪变化,我们都很清楚。有时头天晚上发生的事情,第二天一早就知道了;上午发生的事,下午就知道了。这些都及时写成电文,刘仁同志及时转给前线总指挥部。”解放后,有一次刘仁同志谈起这事,说:“聂司令员(聂荣臻同志)还表扬了你们的情报工作。聂司令员说:‘你们对傅作义的动态了解得可真清楚,在战场上,像这样迅速、准确地了解敌军最高指挥官的动态乃至情绪变化,在战争史上是罕见的。这对我军作出正确判断,定下正确的决心,进行正确的部署,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和傅作义谈判过程中,傅冬菊是一个好情报员。由于对傅作义的情况了解得准确及时,中央在组织解放北平的工作中,在军事进攻与政治争取的配合上,结合得非常紧密,在用武力解放北平已毫无问题的情况下,掌握了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放北平的主动权。”
解放军兵临城下,北平解放只是时间问题。在新旧交替的历史关头,何去何从,不仅是对傅作义集团官兵的考验,也是对北平众多高级知识分子的考验。从11月开始,南京方面就预感平津不保,蒋介石指示“中央研究院”院长傅斯年将北平的一批名教授接到南京来。并策划北大、清华等学校南迁事宜。并派曾任北大训导长、教授的国民党青年部长陈雪屏飞到北平承办此事。事关重大,各校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清华校长梅贻琦约了冯友兰等几位教授请陈雪屏吃饭。陈当场宣布,南京派了专机来接诸位先生,如果愿意走,可以同他一起出发。在座的人反应冷淡,不置可否。几天后,梅贻琦在家里召开了最后一次校务会议。散会后他对冯友兰说:“我是属牛的,有一点牛性,就是不能改。以后我们就各奔前程了。”梅贻琦已被孙科内阁任命为教育部长,不走不行。而冯友兰等教授都看清了局势,决心留下来。梅走后,冯以校务会议主持人身份管理清华,等待解放。'1'北大接到国民党“抢救”教授的名单后,秘书长郑天挺觉得事情难办,于是公开征询意见。结果名单上的教授大多数不想走。当时大家最关心校长胡适的态度。因为12月17日是北大五十周年校庆,胡适没有说要走。一天,季羡林教授到办公室找胡适说事,忽然有人来告诉胡适:昨天夜里解放区广播电台有专门广播,劝胡适不要走,并说将来仍然让他当北大校长兼北京图书馆馆长。而胡适微笑着反问了一句:“他们要我吗?”季羡林感觉胡已经胸有成竹,要跟国民党跑。但又不能说他对共产党有刻骨的仇恨。在政治上,他有时候想下水,但又怕湿了衣裳。胡适的立场与北大教授学生不
同,使他作出了投奔南京的决定。'1'北平是文化古都,还有大量珍贵文物。南京行政院下命令给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将故宫的珍贵文物装箱运往南京。这时,在故宫工作的朱家接到中共华北局城工部的密信,要他坚守岗位,保护文物。当马衡指示他“抓紧准备,但不要慌”时,他与同事商定,尽量拖延。其实当时装箱的器材很充裕,几天就可以将文物装妥。然而朱家他们登记目录就用了好几天,马衡也不催问。当行政院再次催促起运文物时,马衡表示飞机场不安全,文物暂时不能运,以后派专人押送。到北平解放,这件事也没办。后来朱家问马院长:“是不是有意拖延?”马笑答:“会心不远。”原来他也接到了地下党的通知,要他保护文物,留在北平。但是抗战胜利后从重庆迁移到南京的2972箱国宝(其中大部分是故宫的珍品),则在南京解放前夕,被国民党政府运到台湾。'2'在城里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徐悲鸿也接到南京要他们迁校的通知,并汇来一笔“应变费”。徐悲鸿召集校务会议,在会上第一个发言,提出不迁校的主张,得到吴作人、叶浅予等多数教授的赞同。虽有少数人反对,在表决时赞成不走的占了压倒多数。于是徐悲鸿将南京汇来的钱给全校教职员发了生活费,并留下一部分钱给学生会,购买一批粮食,预防围城期间可能出现的饥荒。徐悲鸿不仅自己不走,还动员齐白石等艺术家也不要走,大家一起迎接解放。'3'当解放军的炮声在北平城外响起的时候,乘飞机离开北平的只有清华校长梅贻琦、北师大校长袁同礼、北平研究院院长李书华等极少数人,国民党“抢救”名单上的教授绝大部分都没走。梅贻琦等搭乘的第二架飞机到了南京,教育部官员到机场去接,以为有许多名教授过来了。不料大失所望,下来许多不相干的人。因为飞机有空位,袁同礼的老妈子也上了飞机。傅斯年一怒之下,通知停派飞机。'1'胡适的出走是临时决定的,家中的藏书、信件、日记全都扔下了。12月15日下午飞机到达南京后,教育部长朱家骅、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和蒋经国等都到机场迎接,蒋介石还设宴款待他。但这些礼遇都没让胡适感到高兴。17日是北大校庆,在南京的北大校友举行纪念会。胡适致辞时痛责自己是“北大的逃兵”,“而且是一极不名誉的逃兵”。他在台上声泪俱下,在座的也神色黯然。'2'与此同时,北大也在举行校庆。原本准备大操大办的盛事,因胡校长的飞去而告吹。城外炮声隆隆,城内惶惶不安。大家都在猜测,学校会不会受损失,还有谁会飞走。主持学校行政事务的秘书长郑天挺教授对学生发表谈话,表示他绝不走,一定和大家一起保护好学校。他说他平生注重“敦品”,即信守诺言,不会说不走而又走了。郑天挺的表态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学校照常开课,行政工作井然有序。为了表达对郑先生的敬意,校庆那天,学生自治会向郑先生赠送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北大舵手”四个大字。'3'在南下的少数教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史学家陈寅恪。12月12日,浦江清教授去拜访他,陈已表示南下之意。陈说:他不反对共产主义,但不赞成俄国式的共产主义。一旦形势变化,“那时左右分明,中间人难于立足。”'4'当天夜里,清华园北面炮声隆隆,陈寅恪一家迁入城内中央研究院宿舍躲避。两天后傅斯年来电话,说有专机接他们去南京。15日晨,陈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