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介子鸱是楚人,而在楚国,水路是最为重要的交通途径,他告诉文少伯,驻扎在商水县的商水军正在大力发开商水县东侧的河港。

    文少伯听取了介子鸱的建议,两人驾驭着马车来到商水港。

    到了港口一瞧,只见附近到处都是商水军的旌旗,数千商水军士卒指挥着劳役期间的商水县县民,共同致力于建造商水港,那规模,让身为安陵文家士族子弟的文少伯都不由为之惊叹。

    毕竟方圆数百里之内,文少伯可没见过如此浩大的工程。

    “肃王为何要扩建商水河港?”文少伯不解地问道。

    此时此刻,相信几乎没有人知道赵弘润正打算将商水县打造为连通楚国的自由贸易港口城池,也很少有人知道,商水县即将成为肃王弘润的封邑,但介子鸱还能隐隐猜到了几分。

    毕竟这段时间里,赵弘润与楚暘城君熊拓的私下交易,尽管瞒过了魏国绝大多数的魏人,但是要想瞒过居住在商水县的人,这还是比较困难的。事实上有很多居住在商水的楚人都知道,这段时间内商水县不时有装载满货物的船只临时停靠。

    而停泊在商水河港的船只也挺有意思,这里不止有魏国的船只,也有楚国的船只。

    据商水县的居民所知,每隔几日至十几日,便会有一支楚国的船只队伍秘密来到商水河港,尽管这些船只都收起了代表着楚国的旌旗,但商水县的县民仍旧一眼可以看穿。

    想想也是,毕竟居住在商水的几乎都是出身楚国的楚人,怎么可能不熟悉故国的船只呢?

    而在这些楚国船只到来之后,便会有一些悬挂着魏国旗帜的运输船陆续抵达,这些运输船装满了谷物类的粮食,名义上是送至商水县的粮仓的,但事实上,接到秘密任务的商水军士卒,却将这些粮食从魏国战船上运下来,搬上了那些故意隐匿行踪的楚国船只上,并从后者的船只上,将一件件漆器、青铜器,以及整箱整箱的珍珠,运至魏国的船只上。

    随后,楚国的船队便在某个夜里消失了,而魏国的船只,亦在某个白昼间悄无声息地启程往北。

    似这种私底下的交易,在商水县的县民眼里,几乎已成了见怪不怪的事。

    但是作为一名魏人,文少伯却是首次从介子鸱口中得知这件事,惊呼道:“难道居然敢有私通外国?将我大魏的粮食运至国外?”

    介子鸱无奈地摇了摇头,连忙提醒文少伯,毕竟这件事牵扯到了商水军,以及那些悬挂着魏国朝廷户部旗帜的运输船,这显然就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走私』了,这件事的背后,或许是肃王弘润与魏国朝廷在推动,甚至于是得到魏王的默许的。

    “肃王为何要暗中支援楚国?……介子,我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纳闷。”一听到肃王也在这件事中出力,文少伯的敌意便减了许多,毕竟在颍水南郡,曾一度击溃了楚暘城君进犯的军队的肃王弘润,在这里的威望如日中天。

    而介子鸱自然明白『魏国私下资助楚暘城君』与『魏国资助楚国』这两者的区别,也隐隐猜到了赵弘润的目的,遂将自己的判断偷偷告诉了文少伯,使得文少伯叹服不已。

    毕竟文少伯只是不喜好读书,但人却不傻,当然能想得到,若是赵弘润暗中支持如今在楚国势弱的楚暘城君熊拓去争夺楚王的位置,十有八九会使楚国陷入内乱,而一旦楚国陷入内乱,魏国自然而然能从中获利。

    “不愧是肃王,高瞻远瞩,不是咱们这些人拍马能赶得上的,哈哈哈。……不过话说回来,介子,你也是楚人,难道就不担心楚国的隐患么?”

    “我是商水人。”与绝大多数移居至商水的楚人一样,介子鸱纠正了文少伯的话,随即长叹一声说道:“从小生活在大魏的你,不会理解楚人的感受。……楚国,那是一个非常昏暗的地方。事实上在我们看来,暘城君熊拓已经算是比较仁慈的邑君了,但他的仁政,依旧比不上大魏的县官。……这还是在楚西,倘若是楚东,呵呵。”

    说到最后,介子鸱嗤笑了两声,不想再继续讲述楚东的境况。

    的确,楚东,那是楚国的平民不想去提起的,因为那里的境况,会让每一名心中尚且热爱或者怀念楚国的楚人感到悲哀,以及绝望。

    “算了,不说这个了。我们先租一条船,请船夫将我们送至大梁吧。”介子鸱指了指河港的边缘一带,在那里,停泊着许多小型的船只。

    那是商水县渔民的船只,这些渔民,几乎都是从楚国陈县、项城一带移居至此的。

    这些渔民以往以捕鱼为生,哪怕移居商水后,商水的官府分给了他们田地,他们也不会耕种。于是乎,这些人便将自己家的田地或卖或租给其他人,自己仍然重操旧业。

    而介子鸱眼下就打算雇一名船夫,将他与文少伯以及整辆马车的货物,沿着颍、水蔡河运至大梁。

    可文少伯在听到了介子鸱的建议后,却用贼溜溜的目光投向了那些悬挂着魏国朝廷户部旗帜的运输船上。

    “这个……咱们上不去的吧?”

    在听说了文少伯的建议后,介子鸱不禁有些吃惊,虽然他也明白大船的速度更快,可那是魏国朝廷的船只啊。

    “我有办法。”

    文少伯眨了眨眼睛。

    可没想到是,当两人驾驭着马车靠近魏国户部船只的时候,立马便被负责巡逻警戒的商水军给拦了下来。

    想想也是,商水军负责这边的治安,怎么可能让文少伯、介子鸱两个平民,靠近魏国朝廷的船队呢?

    期间,文少伯一脸自豪地表明了他安陵文家子弟的身份,然而商水军的士卒们根本不买账。

    “安陵文家?那是谁?我等只服从肃王的命令!”

    拦下了文少伯两人的商水军士卒撇嘴冷哼道。

    要知道,商水军那可是肃王弘润的嫡系军队,别说你一个安陵中流贵族子弟,就算是像原阳王那样王族旁支,若提出不正当的要求商水军同样驳回,会管你那么多?

    不过拒绝归拒绝,商水军的士卒并没有对文少伯太过严厉,毕竟文少伯是魏人,而商水军军纪中有一条,便是禁止以任何形式地对魏人动武,也算是在商水军掌权的谷粱崴、巫马焦两位将军变相讨好魏人的方式吧。

    由于气不过,文少伯便与那几名商水军士卒争吵起来,他们的争吵,引起了在不远处清点货物的一名文吏的注意。

    此人走了过来,问道:“怎么回事?”

    “大人。”只见那名商水军士卒抱了抱拳,沉声说道:“这两个平民想要登船。”

    “登船?”那名文吏愣了愣,端详着文少伯与介子鸱说道:“你二人可知,这是朝廷的船队吧?”

    “我知道,我也知道你们刚与楚国的船队私底下进行了交易,正准备返回大梁。”文少伯的一句话,让那名文吏与附近众商水军色变之余,亦让介子鸱满头冷汗,连忙用手捂住文少伯的嘴。

    “呵呵,两位知道的不少啊……”那名文吏皮笑肉不笑地哼哼两声,内心不由地也苦笑起来。

    事实上,知晓这件事的人并不少,但绝没有哪个二愣子敢当众将这件事说出来。

    而就在这时,商水军的一名士卒低声在那名文吏耳边说了几句让那名文吏脸上的惊讶之色更浓了。

    “你是安陵人?”那名文吏吃惊地望着文少伯。

    “是的,大人,我是安陵人,我兄弟是商水人,咱俩听说了三川那边的事,合资弄了些货物正准运到三川去卖,希望大人给个方便,让咱们兄弟搭个顺路船。”文少伯一副自来熟的样子,笑嘻嘻地对那名文吏说道。

    那名文吏显然有些傻眼,可能他还是第一次碰到如此胆大的家伙,居然想乘朝廷的顺风船。

    可是一想到他们户部最近接到的命令,居然没有反对,而是点头说道:“可以。……不过,要支付船资。”

    “没问题没问题,多谢大人,多谢大人。”文少伯嬉皮笑脸地点头哈腰。

    见文吏居然答应了此事,那些商水军士卒也不再阻拦,反而帮忙将二人那辆装满货物的马车也给弄上了船。

    而文少伯此人,也非常会做人,临走前给了帮忙的商水军士卒几个大钱。

    “开船!”

    片刻之后,随着在船首引导的旗手一声命令,这些停泊在商水县河港的船只,陆续启程,返回大梁。

    不同于文少伯那激动的神色,介子鸱望着船只上来来往往的户部人员,脸上满是惊愕之色。

    “我们,真的坐上了朝廷的船只?”

    “咱们支付了船资嘛。”文少伯一脸理所当然地说道。

    听着好友那理所当然的语气,介子鸱翻了翻白眼。

    支付了船资便可登上朝廷的船只?开什么玩笑!那可是朝廷户部的船只!

    『那名文吏,那个时候犹豫了呢……在听到文伯提起他响应肃王的号召,前往三川做买卖的时候……』

    手扶着船栏,介子鸱细细思索,眼中逐渐泛起几许吃惊与恍然之色。

    『看来,肃王的确是在不遗余力地扶持民间商贾,甚至于,知会户部给予民贾方便……』

    “为何呢?”

    介子鸱喃喃嘀咕道。(未完待续。)

第465章:民商崛起之初(三)() 
大船的速度,自然要比小船快得多,没几日工夫,户部的船队便抵达了王都大梁南侧的祥福港,在该地停泊,搬卸船上的货物。

    因此,文少伯与介子鸱两人也驾驭着马车下了船只。

    此刻,祥福港正在冶造局与工部的携手合作下扩建,那工程规模,让文少伯与介子鸱二人目瞪口呆。

    他们本以为商水县河港的建设是一项大工程,毕竟那里负责工程的劳役有数千人,可是在看到祥福港这边数万人参与港口建设的工程后,他们心中那份自豪感顿时荡然无存了。

    “不愧是王都的河港。”

    文少伯惊叹道。

    不想,旁边路过一名满身污垢的工匠,在听到了文少伯的感慨后,停下脚步来,笑着问道:“两位小兄弟并非本地人吧?”

    “你谁啊你?”文少伯疑惑地望着眼前这位随便搭话的家伙。

    只见那人耸了耸肩,笑着说道:“不过是冶造局的一名工匠而已。”

    介子鸱愣了愣,因为他发现,此人在提到『冶造局工匠』时,神色露出了隐藏不住的自豪。

    他恭谨地说道:“我兄弟二人是响应肃王号召,前往三川行商的商贾……”

    尽管介子鸱并不清楚冶造局是肃王弘润所执掌的朝廷司署,但敏锐的他,却从对方的骄傲神色中瞧出了些端倪:只不过是一名工匠,却能在王都大梁这样的地方,提到自己所属的司署后面露自豪之色,这就说明了一些问题。

    “肃王?”那名工匠愣了愣,在瞅了一眼两人身边那辆马车后,恍然说道:“原来如此。”说罢,他抬手指向一个方向,说道:“走这个方向,经博浪沙,再经成皋关,便可抵达那座雒城。……对了,经过博浪沙的时候,不妨瞧一瞧正在建设的博浪沙,看看我冶造局,如何将一座荒芜之地,改造成江河大巷。”

    “比祥福港还要大么?”介子鸱吃惊地问道。

    “祥福港?这里?”那名工匠指了指脚下,随即嗤笑道:“小兄弟,等博浪沙港口竣工之后,你就会发现,祥福港,只不过是一个小港而已。”

    『祥福港?居然只是小港?』

    文少伯望了一眼占地何止数里方圆的祥福港,与同样吃惊的介子鸱面面相觑。

    与对方寒暄了几句后,文少伯与介子鸱便与对方告别,驾驭着马车,未经王都大梁,径直朝博浪沙方向而去。

    “不进王都么?”文少伯有些沮丧地问道。

    或许在颍水郡,安陵县算是一座繁华的城池,可与王都大梁一比,安陵充其量就只是一个穷乡僻壤而已,身在小地方的文少伯,自然想亲眼目睹王都的繁华。

    “回程时算算日子再考虑此事吧。”介子鸱摇摇头,提醒道:“令尊不是要求你年关前必须回安陵么?否则……”

    “否则打断我的腿。”文少伯叹了口气,沮丧地叹了口气。

    驾驭着马车,文少伯与介子鸱在当日傍晚,便来到了博浪沙。

    可是到了之后,博浪沙一带的荒芜,却让文少伯十分失望,因为放眼望去,博浪沙一片荒芜,到处都是淤泥、沼泽,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个竣工后会将祥福港比下去的港口。

    “那人不会是在耍我们吧?”

    文少伯气愤地说道。

    介子鸱摇了摇头,目光远远望向远处那一帮人。

    只见在远方,有一伙人正在将一根长达数丈、需要两人合抱的铜柱打入淤泥当中。

    “桩子……”

    介子鸱低声嘀咕一句。

    楚国多河港,而河港建设必须用到桩子,因此,介子鸱对此并不陌生。

    他只是吃惊,魏国居然用如此巨大的铜柱来当桩子。

    而这意味着,日后建造于这些铜柱桩子上的建筑,会是十分沉重,十分庞大的建筑群落。

    “那名工匠没有欺骗我们,这里的港口若是竣工后,会将祥福港比下去的……”介子鸱在暗暗自语了一句后,又在心底补充道:甚至于,可能会将天底下各国所有的港口都比下去。

    “是么?反正我是瞧不出来。”文少伯耸了耸肩,带着几分失望与遗憾,驾驭着马车继续向前。

    倒是介子鸱,目测着博浪沙,在心底推测着这座河港日后的规模。

    而推测出来的结果,让他瞠目结舌。

    因为那或许会是一座比一般县城更庞大,庞大数倍的河港。

    这哪里是建设河港,分明就是在铸造一座城池!

    “大魏,真是欣欣向荣啊……”

    介子鸱忍不住感慨道。

    文少伯莫名其妙地望了一眼兄弟,笑着调侃道:“别说得好似跟你不相干似的,你虽出身楚人,可如今也是一名魏人啊,兄弟。”

    “是啊……”介子鸱轻叹一声,缓缓点了点头。

    他回头望向博浪沙的目光中,带着几分莫名的哀伤。

    他想到了他的故国楚国。

    与欣欣向荣的魏国想必,楚国显得死气沉沉。

    魏国,投入了或许是天文数字的钱财来建设国家,而在楚国,那些把持着国家的贵族们,却将那些钱用来挥霍,用于奢侈荒淫,醉生梦死。

    当晚,他们在博浪沙往西的沙丘地带夜宿。

    博浪沙往西的沙丘地带,实在是太难行走了,好几次车轮陷到沙里,害得文少伯与介子鸱费了好大力才将车子从沙坑里推出来。

    不过让他们惊喜的是,他们在准备夜宿的时候,遇到了好几支同样抱着去三川经商目的队伍。

    这些人都是魏人,对于文少伯与介子鸱这安陵魏人与商水楚人的组合感到非常的吃惊,毕竟举国皆知,安陵魏人与商水人相互瞧不顺眼,以至于尽管两地相邻,但从来都是井水不犯河水。

    甚至于,今年还发生过一起安陵人与商水人约架斗殴的恶劣事件,如今那些人还被关在安陵与商水的大牢里。

    因为介子鸱楚人的身份,这些魏人并不是很热情,毕竟当初楚暘城君率军攻打魏国一事,在魏国内闹地沸沸扬扬,使得魏人对楚人极为愤慨,因此,哪怕如今似介子鸱这样的楚人投奔了魏国,依旧有些魏人对其报以成见。

    倒是有个叫做陶洪的人,给文少伯与介子鸱腾出了一块地方。

    “砀郡陶丘,陶洪。……切确地说,我是宋地人。”

    在文少伯与介子鸱坐下之后,对方简单地介绍了自己。

    所谓的宋地人,其实指的就是原宋国的人,而如今,宋国的国土已被并入魏国,宋民亦被并入魏人当中。

    “颍水郡安陵,文少伯。”

    “颍水郡商水,介子鸱。……多谢这位大哥为我俩腾出一块地方。”

    文少伯与介子鸱也分别简单介绍了自己。

    “些许小事而已。”陶洪摆了摆手,随即朝着那些隔着颇远的几队魏人努了努嘴,压低声音说道:“与我相比,你出身楚国的身份根本不算什么。……说实话,我一开始真怕那些人上来用刀砍死我。”

    “……”文少伯与介子鸱面面相觑。

    “为何?”介子鸱吃惊问道。

    陶洪轻叹了口气,压低声音说道:“魏国攻灭我们宋国,有很多宋民不能接受,仍在反抗,砀郡还要,因为有砀山军坐镇着,但是在别的地方……很乱,真的很乱。魏人杀宋人,宋人杀魏人,睢阳的南宫,那个混账东西,以往只晓得屠杀、镇压造反的宋民,如今他后悔了,开始安抚宋民,可有用么?太迟了!……宋民对南宫的仇恨,对魏人的仇恨,早已到了接近爆发的地步。”

    “喂喂,我就是一个魏人。”文少伯不满地插嘴道。

    陶洪望了一眼文少伯,耸耸肩说道:“能与一个楚人结拜兄弟的魏人,自然不会是我口中的『那些魏人』。”说罢,他转头望向介子鸱,羡慕地说道:“商水的事我听说了,说实话我挺羡慕你们的,有肃王坐镇,谁也不敢在商水一带闹事。宋地就不成了……”

    听闻此言,介子鸱安慰道:“陶兄放心,待肃王解决了三川这边的事,或许就会去宋地。”

    “去宋地?”陶洪摇了摇头,低声说道:“肃王不会去宋地的。……不为别的,因为宋地有南宫。与大梁一样,肃王不能插手宋地的事,除非南宫反叛,这是当年南宫与大梁约定的事。”

    说罢,他咧嘴笑道:“事实上,我现在是恨不得南宫反叛。一旦南宫反叛,说不准就是肃王率军征讨宋地的南宫……只可惜南宫那个窝囊废最近听说肃王接二连三地打胜仗,复辟宋室王族的事提都不敢提了。”

    望着陶洪眼中的遗憾之色,文少伯与介子鸱面面相觑。

    他们只能劝说陶洪再耐心等待,日后肃王一定会解决宋地之事的。

    次日天明,夜宿的众人便启程了。

    而文少伯与介子鸱因为与陶洪聊得投机,便结伴一同前往,毕竟他们的目的皆是成皋关。

    博浪沙至成皋关的沙丘官道,实在是难行,害得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