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2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时机还未成熟,韩人还在等待着某个契机。

    若是是前者,那倒是还好,而倘若是后者,那可就太糟糕了。

    毕竟韩人用于战前筹备的日期越长,就说明他们对这场战争愈发看中,倘若其目的真是为了攻打魏国的话,绝不可能仅仅只满足于攻下上党、河东两郡,极有可能会挥军强渡大河,攻伐河南。

    “朕不希望战火始终燃烧于我大魏的国土上……”魏天子一句话阐明了他打算另添新军的打算。

    并且这支军队,将不再会是侧重于『驻军』的守备军,而是侧重于进攻的军队。

    想到这里,赵弘润也就明白他父皇为何想要宗府的宗卫羽林郎了。

    毕竟新设一支新军,最头疼的并非兵源,而是足以担任职位的将领,上至将帅下至伍长,而宗卫羽林郎,他们最起码也拥有着伯长(百人将)的眼界与素养,倘若这支新军能以宗卫羽林郎为骨干打造起来,或许拥有着赶超驻军六营的潜力。

    『能赶超驻军六营的新军……』

    赵弘润想了片刻,兴致勃勃地说道:“父皇,若是你真能说服二伯的话,儿臣想尝试尝试训练这支新军。”

    听闻此言,魏天子愣了一下,随即目视着赵弘润良久,摇头说道:“你……不行。”

    “父皇这话也太伤人了吧?”赵弘润皱皱眉,不悦说道:“父皇应该知道,只要是国事,儿臣绝不会当儿戏。”

    “话虽如此,但你……还是不合适。”说罢,魏天子深深望了一眼赵弘润,意有所指地说道:“等你回府,你或许就能明白朕这句话的意思了。”

    见魏天子明显不想再细说,赵弘润怏怏地撇了撇嘴。

    告别了魏天子,赵弘润返到肃王府。

    他诧异地发现,宗卫高括站在府门前,一脸着急焦虑之色。

    “怎么了,高括?”他纳闷地问道。

    只见宗卫高括疾步走了过来,在向沈彧、吕牧两位宗卫点点头打了声招呼后,压低声音对赵弘润说道:“殿下,出事了,不知怎么,大梁城内都在流传对殿下不利的谣言,言殿下你口口声声说不贪恋尊位,但私底下一直在积蓄力量,手握数支军队兵权不放……诚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注:『明修』这句出自汉朝,但作者实在想不出比这更合适的了。』

    说着,高括偷偷瞄了一眼赵弘润的面色,又补充道:“又说,殿下表里不一,野心勃勃,乃欺世盗名之徒。”

    『……』

    赵弘润张了张嘴,半响后无言地又闭合了。

    他怎么会猜不到这则谣言究竟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混账,走就走了,却偏偏还要留下点恶心我的东西……』

    赵弘润恨恨地咬了咬牙。

    此时此刻的他,终于明白他父皇那句『你不合适』究竟是什么意思。

    正如那则谣言所说的,他赵弘润如今手中的权利,已远远超出了一位皇子或亲王所能拥有的权利,尤其是兵权。

    更不妙的是,这则谣言,很有可能会打破他赵弘润与他几位兄长的关系。(未完待续。)

第496章:影响() 
传播谣言,自古以来都是打击敌人的一招有利手段。

    正所谓众口铄金,一旦谣言传播到一定程度时,它所产生的能量,那是非常可怕的。

    比如那位汾陉塞的大将军徐殷,他已贵为魏国军方一等一的大将军,但在当初那一则谣言下,魏天子只能选择将其保护起来。

    而眼下,徐殷大将军以及他所率领的汾陉军,仍然还呆在浚水军的驻军营地,甚少抛头露面,以待过些日子风平浪静,再返回汾陉塞。

    徐殷大将军,并非是那种恶意谣言的首位受害者,而绝对不是最后一位。

    这不,刚刚打灭了宗府的赵弘润,就尝到了被谣言所攻的滋味。

    其实事实上,由于他一征楚国、二征三川的辉煌功勋,王都大梁的本地魏人对于肃王弘润是非常支持的,并不在乎这位肃王殿下究竟是不是真的用以退为进的方式来博皇位。

    甚至于,有不少大梁人还挺倾向于赵弘润的。

    顶多就是有几个闲着蛋疼的士子会觉得肃王弘润此举『有欠光彩』而已。

    而这只是在民间,而在朝中,情况就全然不同了。

    东宫太子弘礼会如何看待赵弘润?

    雍王弘誉、襄王弘璟,又被如何看待赵弘润?

    这则谣言最可怕的地方,并不在于『警告』以上这几位心系皇位的皇子们,他们的小八弟赵弘润或有可能是抱着以退为进的方式来博得皇位,而是在于『点醒』这些位皇子殿下们,他们的小八弟弘润,如今手中究竟攥着怎样的权利。

    伍忌的商水军三万、屈塍的鄢陵军两万、博西勒的川北弓骑五万,在军队方面,赵弘润手握整整十万大军。

    驻军六营的兵力加起来才多少?有没有八万?

    而在朝中,赵弘润又执掌着冶造局。

    如今的冶造局,已非昔日可比,前几日,冶造局以缺钱作为借口停工,户部、兵部、工部三者联名上奏垂拱殿,整整三个部,朝廷的一半。

    或许以往朝野人士对赵弘润的印象仍停留在『年轻』、『杰出』这些方面,但在听到那则谣言之后,他们多半会惊叹,『原来肃王手中已不知不觉地捏了那么大的权柄啊。』

    被迫浮出于水面,成为舆论的焦点,这就是那则谣言带给赵弘润最大的危害。

    更糟糕的是,这则谣言会打破赵弘润与东宫太子弘礼、与雍王弘誉、襄王弘璟之间那谈不上有多坚固的关系。

    这不,在听到这则谣言后,东宫太子弘礼立马便将首席幕僚骆瑸召到了面前,询问后者这则谣言是不是属实。

    “肃王想必是被阴了……”

    骆瑸知道眼前这位东宫太子弘礼并非心思缜密、头脑活络之人,也就没有拐弯抹角,手端着东宫内一名宫女奉上的茶水,平静地分析道:“前些日子,肃王不是被关到宗府内去了么?冶造局还为此一度打算停工?”

    “先生的意思是,这则谣言是宗府传出来的?”东宫太子弘礼惊讶地问道:“宗府为何要这么做?”

    骆瑸喝了一口茶,淡淡说道:“显然,是宗府没能斗过肃王。”

    “宗府斗不过小八?”东宫太子弘礼哈哈一笑,摇头说道:“这怎么可能,宗府,那可是父皇都要妥协的存在啊。”

    “正是这个原因!”骆瑸打断了太子弘礼的话,正色说道:“正因为陛下一直受到宗府的钳制,因此,只要有机会,陛下势必会重重削弱宗府……再者,据在下所知,前两日兵卫、禁卫、郎卫曾包围宗府,虽然无论是陛下还是三卫军,皆对此事缄口不言,但多少还是可以猜到几分的。”

    “可是宗府,不是好端端的么?本宫的二伯……依旧执掌着宗府啊。”太子弘礼不解地问道。

    “太子殿下指的是俨王爷么?”骆瑸微微一笑,说道:“若俨王爷也属于是胜者的一方,他自然相安无事。”

    东宫太子弘礼愣了愣,随即脸上露出几许难以置信之色,喃喃说道:“不会吧?难道说……”

    骆瑸瞥了一眼东宫太子,微笑说道:“观太子殿下的神色,想必宗府内,还有比俨王爷那位宗正更具权势的人……”

    听闻此言,太子弘礼脸上闪过几丝惊诧,喃喃说道:“话虽如此,那可是本宫与小八这辈的叔公,以及太叔公啊……”

    骆瑸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随即点点头微笑说道:“不愧是肃王,真是好本事。”

    说罢,他莞尔一笑,又补充道:“这不就对了么?想必是肃王牵头,将太子殿下的那几位叔公、太叔公赶出了宗府,后者心中不忿,故而传出这个谣言,作为报复。”

    说到这里,他深深望了一眼东宫太子弘礼,压低声音说道:“倘若太子殿下眼红于肃王此刻手中的权柄,与其为难,甚至是争夺,便正好中了那几位老者的计。”

    在听骆瑸一番解释后,东宫太子弘礼总算是明白了,随即愤愤地说道:“先生的意思,是让本宫继续装聋作哑,漠视小八的权势一日增过一日么?”

    “……”骆瑸沉思了片刻,忽然问道:“太子殿下,您说陛下是否也听说了这则谣言?”

    太子弘礼一脸不解地说道:“这个自然。……父皇身边的大太监童宪,乃内侍监的大太监,内侍监一直以来都作为父皇的耳目,监视着大梁,似这种在城内传得沸沸扬扬的大事,父皇自然知道。或许,这则谣言还未传开,父皇就已经听说了。”

    『……这就不对了!』

    骆瑸眯了眯眼眸,心中暗想:倘若真如东宫所言,天子在这则谣言还未传开之前便已有所耳闻,他为何不插手阻止呢?以天子对肃王的器重,应该不会坐视这则对肃王不利的谣言在大梁传开啊。

    『除非……天子想尝试,是否能借此次契机,让肃王也加入争夺皇位……』

    骆瑸眼中闪过几丝异色。

    而此时,见骆瑸久久不开口说话,东宫太子弘礼有些按耐不住了,连声问道:“先生?先生?……难道事到如今,先生还要劝本宫低声下气拉拢小八么?”

    “不。”骆瑸摇了摇头,颇有些遗憾地说道:“很可惜,殿下与肃王八字不合,再做拉拢,恐怕肃王也不会投到殿下这边……”

    听闻此言,东宫太子弘礼欣喜地说道:“太好了,本宫即刻命人上奏父皇,言及此事。”

    “什么?”骆瑸愣了愣,连忙喊住太子弘礼,惊愕地说道:“殿下要做什么?”

    东宫太子弘礼自以为得计地说道:“此番可是削弱小八的大好机会啊,若是本宫能将三川之事拿到手的话……”

    『……』

    骆瑸呆若木鸡地望着太子弘礼,随即苦笑着说道:“太子殿下,您指的是『川雒』吧?那可是肃王的心血,您觉得肃王会将他的心血拱手相让?更何况,眼下不知有多少人死死盯着『川雒』这块肥肉,岂只是成陵王、济阳王、中阳王、原阳王那四位诸侯王?宗府、朝廷户部、成皋关……诸多势力在其中角力,也亏得是如今名望如日中天的肃王,要换做另外一人,恐怕这块肥肉早已被撕碎抢食……”

    “那……那五万川北骑兵如何?”东宫太子弘礼说道。

    骆瑸叹了口气,说道:“川北骑兵的前身,乃是羯角部落的骑兵,他们畏惧的是打败了他们的肃王,并非太子殿下,若是太子殿下想借助陛下或朝廷,来掌握这支军队,相信桀骜不驯的羯族人,并不会听从太子殿下。……倘若只是名义上的掌控,要来何用?”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先生要本宫怎么做?”太子弘礼不满地说道。

    只见骆瑸脸上的苦笑顿时收敛起来,沉声说道:“借此机会,将肃王逼出大梁!”

    “咦?”太子弘礼不解地望着骆瑸。

    见此,骆瑸遂耐着性子解释道:“若在下料中,肃王的野心的确不小,但他的野心,并非在于他要坐上皇位,而是在于他过于自负,希望一切尽在他掌握,希望大魏按照他的想法逐渐变强。因此,肃王绝不会交出他手中的权利,但他也知道,若是他不肯交出权利的话,就势必会被传成似谣言中那样,『表里不一,以以退为进,野心勃勃窥视皇位』,在这种情况下,肃王最有可能做出的选择,就是离开大梁,远离皇位争夺。”

    东宫太子弘礼闻言摸了摸下巴,喃喃说道:“这样的话,本宫倒也可以接受。”说罢,他皱皱眉又问道:“就怕老二从中作梗。”

    “这次不会。”骆瑸摇了摇头,淡淡说道:“肃王如今手中的权利,已大到了就算是与他关系极好的雍王、襄王都会为此感到不安的地步,因为那两位皇子殿下不敢轻易断定,肃王是否是真的用以退为进的方式去博皇位。……如我所料不差,肃王远离大梁,怕是他们也会松口气,又岂会从中作梗?”

    太子弘礼闻言长吐一口气,随即欣喜地说道:“那还等什么?”

    “还是要等!”骆瑸正色说道:“此事水到渠成,不必为此得罪肃王。……自有人会逼得肃王离开大梁。”

    “老二、老三?”太子狐疑问道。

    “不……”

    骆瑸微微摇了摇头。(未完待续。)

第497章:影响(二)() 
就在骆瑸说服东宫太子弘礼的时候,雍王弘誉,亦在其王府内秘密接见了襄王弘璟。

    只见二人在一间密室内,一边对坐小酌,一边谈论着。

    而他俩所谈论的,无非也正是那则对赵弘润极为不利的谣言。

    对于这则谣言,雍王弘誉的看法与骆瑸一致,亦觉得是宗府某些人对赵弘润的报复之举。

    因此,雍王弘誉笑呵呵地说道:“三弟,为了这种小事,你亲自登门拜访为兄,可不似你的性格啊。”

    听闻此言,襄王弘璟轻笑了两声,随即似笑非笑地说道:“二王兄,你真觉得,这只是一件无关痛痒的小事么?”

    雍王弘誉闻言摇摇头说道:“我了解弘润,他对我等兄弟都争相抢夺的那个皇位,的确是不屑一顾,就跟六弟弘昭似的。……只不过,弘昭他喜欢吟诗作画,若非出生在王室,想必早已在某座仙山隐居,与山水为伴,与鸿儒为伴了。而弘润嘛,他对『使我大魏成为强国』一事,有着十分强烈的执念,我曾听他说过,他说,他所做的一切,只是因为他是一名魏人,而非是为了那个位子。再者,只有我大魏愈发强大,他日后想要撒手不管当一位闲王,也能当得更加舒坦……哈哈哈,还真是符合他性格的话,对吧?”

    “呵。”襄王弘璟静静地听着,听到最后不置与否地笑了声。

    随即,他将脸上的笑容收起了大半,淡淡说道:“二王兄还真是不实诚啊。……王弟问的,并非『弘润他是否想要那个位子』,而是『父皇是否希望弘润坐上那个位子』……”

    “……”雍王弘誉皱了皱眉。

    “王弟不相信二王兄没有看出来。”眯了眯眼睛,襄王弘璟低声说道:“父皇有内侍监作为耳目,监视着大梁的风吹草动,宗府那几个老家伙此番没能斗过老八,被夺了权柄,故而在离开前给老八使绊子……难道父皇就当真没有预测到?更别说,就算当时没有预测到,待内侍监禀报了此事后,父皇仍可以将这则谣言压制下来,只要他愿意。但是,父皇却没有这么做,放任这则谣言越传越广……二王兄以为,这是为何?”

    “……”雍王弘誉扫了一眼襄王弘璟,淡淡说道:“或许是父皇疏忽了呢。”

    “疏忽?”襄王弘璟呵呵一笑,压低声音说道:“那可是他如今最器重、最疼爱的儿子啊!……老八如今手中有多少兵权?十万!十万兵权!比驻军六营加起来还要多!我大魏历代皇子中,可曾有哪个皇子,手握十万兵权的?”

    雍王弘誉皱了皱眉,说道:“终归弘润对我大魏立下了赫赫功勋,有些特权也实属正常。”

    “难道只是这样么?”襄王弘璟似笑非笑地说道:“在我看来,此番父皇放任这则谣言,恐怕是想借机试探老八,看看他是否对那个位子有那么一丁点的兴趣……”

    “弘润对皇位毫无兴趣。”雍王弘誉淡淡说道。

    “但愿如此!”襄王弘璟轻笑一声,自嘲道:“否则,咱们这些人还争什么?其实二王兄也看出来了吧?父皇早就在培养他心中最合适的继位者了,否则,似那位继位者的恶劣性子,再加上他什么都要插一手的作风,早就以僭越的罪名被御史监问罪了。……在成皋关私设关隘,收取出关税,还拒绝对国内贵族势力开放三川,甚至因此闹出人命来,啧啧啧,父皇对老六的爱护,怕是也没有到这种地步!”

    “但不可否认,弘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局着想。”雍王弘誉面带不悦地正色说道。

    “好好好,这些事就到此为止。”见雍王弘誉面色不佳,襄王弘璟没有再说下去,当即打住了这个话题,低声说道:“二王兄,老八,不是一个屈于人下的人。……前一阵子,王弟所在的户部,曾帮他打造了一批什么……『三川纪念币』,你可知晓。”

    “唔。”雍王弘誉点了点头。

    “当时,户部请示了王弟,王兄也知道,我不想与老八作对,就懒得去管这件事,让户部自己拿主意,结果,户部当时是拒绝了的。但是最后呢?老八自己出资,叫冶造局打造了一批熔铸钱币的模具,并请户部帮忙铸了一大批三川纪念币。……他决定的事,就一定要做,似这样性子的人,王兄真以为他会是能屈于人下的?”摇了摇头,襄王弘璟正色说道:“当时我就明白了,老八,不会是一个屈于人下的人。”

    “你到底想说什么?”雍王弘誉看似越来越烦躁了。

    “我只是想提醒二王兄,老八今日对那个位子不感兴趣,并不代表他明日也是如此。更要紧的是,父皇也对他寄以厚望……”

    “……”雍王弘誉深深望了一眼襄王弘璟,皱眉问道:“你的意思是,借机削弱弘润?”

    “当然不是。”襄王弘璟哂笑一声,自嘲道:“老八连宗府都能扳倒,咱俩与他相处地好端端的,何必树敌呢?”说罢,他压低声音说道:“王弟只是觉得,老八此番很有可能会暂时离开大梁……老四尚在山阳、老五去了陇西,倘若老八再离开了大梁,这大梁,就只剩下东宫,以及你我了……”

    听闻此言,雍王弘誉饶有兴致地望着襄王弘璟,笑道:“你有自信能扳倒东宫?那骆瑸可不简单。……弘润若暂离大梁,方便的可不是你我。东宫扩大势力的速度,可要在你我之上。”

    “我知道。”襄王弘璟笑着点点头,随即又似笑非笑地说道:“但,正所谓『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若老八仍呆在大梁,东宫可是会投鼠忌器的,他对老八,太忌惮。”

    “……”

    雍王弘誉沉思了片刻,随即缓缓点了点头。

    如此过了两日,关于赵弘润的那则谣言在大梁传得沸沸扬扬。

    一时间,很多人都在猜想,猜测肃王弘润是不是如谣言中所传的那样,以退为进、意在皇位。

    甚至于此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