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上位,但相信朝野已有不少人将其视为太子,在这种情况下,施贵妃生出些小心思,也是人之常情嘛……更何况,儿臣听说施贵妃素来与王皇后不合。”
其实父子二人都明白施贵妃的小心思,无非就是想取代王皇后、成为后宫之主嘛,毕竟堂堂魏国的皇后,母仪天下,这个位置与相对应的权利,对于绝大多数女人而言都是极具诱惑的。
“小心思?”
魏天子轻笑一声,随即淡淡说道:“她也不想想,王氏这些年来甚是贤淑,纵使太子让人失望,可以王氏的贤德淑惠,朕如何好废之?”
的确,皇后与后宫其余的妃子,地位可是截然不同的。
想当初幽芷宫仗着魏天子对她的恩宠,刁蛮任性,惹得魏天子不快,因而被打到冷宫,这件事朝中或多或少都知情。但是有人站出来说闲话么?一个都没有。
这并非只是因为陈淑嫒平日里不得人心,更是因为妃子在后宫的地位本就如此。
但皇后不同,别看东宫如今倒了,可这件事与皇后的地位却无几分影响,倘若魏天子当真废了王皇后,立施贵妃为后,相信朝中大臣,尤其是礼部、御史监、以及翰林署的学士们,都会纷纷站出来阻止。
更何况皇后王氏这些年来甚少参与后宫内众后妃的勾心斗角,除了帮魏天子打理后宫外,便是自顾自在凤仪殿观阅道经,修身养性,这份贤德淑惠,纵使是朝中亦有许多学士点头称赞。
要知道,这些高傲的学士,可是坚定的中立派,绝不会因为东宫党势强或势弱而为谁说话,王皇后能得到这些学士的点头称赞,完全是凭借她自身平日里的言行举止,与东宫太子无关、与郑城王氏无关。
退一步说,别说如今雍王只是得到了监国的资格,还不是太子,就算有朝一日成为了太子,皇后依旧是王氏;哪怕雍王坐上魏国君王的位置,这太后的位置,也还是有王氏的一份。
可能到时候会有两位太后,一个东太后、一个西太后,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纵使是母凭子贵,施贵妃也没办法真正凌驾于王皇后之上。
可问题就在于,施贵妃却不明白这些道理,见眼下朝中的局势对他自己儿子雍王弘誉有利,因此心中难免有了些心思,希望能取代王皇后。
她也不想想,废立皇后那是何等严重的大事,甚至不是魏天子的意志可以办到的,还得经朝中百官普遍认可,宗府也得认可。
更何况皇后王氏素来贤德淑惠,根本没有废立的道理,若轻易废之,别说朝臣与宗府不会认为,甚至于,魏天子也会因此背负上昏君的骂名。
然而,碍于施贵妃是雍王弘誉的母妃,魏天子也不好太过严厉,于是乎,就只能能避则避、能躲就躲了。
“父皇也是挺辛苦的。”
在听完了魏天子的牢骚后,赵弘润半开玩笑半感慨地说道。
可能世人都觉得君王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但事实上,魏天子也会有烦恼。
“父皇打算怎么办呢?”他问道。
“还能怎么办?”魏天子轻笑着说道:“朕眼下不就是能避则避,躲到甘露殿歇养了么?”
“得了吧。”赵弘润翻了翻白眼。
因为施贵妃而躲到甘露殿,他才不相信这种事。
他觉得,魏天子之所以暂时退居幕后,多半是打算集中精神对付谁,不想被垂拱殿那日复一日批阅奏章给牵绊住手脚。
至于想对付谁,赵弘润想来想去,觉得只有两个可能:要么是萧氏余孽,要么就是南梁王赵元佐。
赵弘润个人猜测,是萧氏余孽的可能性更大。
父子二人继续在御花园散步,边走便聊,聊的话题,逐渐从施贵妃转移到了眼下朝中的格局这一方面。
聊了一阵后,赵弘润便告辞了皇宫。
其实他有心想问问魏天子,如何看待『雍王弘誉』与『庆王弘信』,毕竟朝野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在东宫倒台的眼下,雍王与庆王无疑成了最有可能册立为东宫太子的人。
但是最终,赵弘润还是没有问出口,毕竟以他的立场,着实不应该过多地探究这方面的事。
第905章:商会模式()
『PS:今天老爸老妈来了,晚上陪他们打打麻将,就暂时不加更了,望见谅。』
————以下正文————
过了两日,宫内便传出了消息,言魏天子龙体欠安,需歇养一阵,朝中政务,暂使雍王监国。
这个消息一传出,雍王弘誉在大梁的声势再次高涨,许多曾经攀附东宫的贵族世家们,纷纷改换门庭,削尖脑袋希望能投入雍王这边的阵营。
虽然雍王弘誉目前仍没有坐上东宫太子这个位置,但他辅佐『监国』,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是无名有实的储君。
对于那些改换门庭投奔自己的贵族世家,雍王弘誉相当大度地决定既往不咎,这使得雍王党的势力,一下子就取代了曾经东宫党的势力规模。
当然,在这段东宫太子赵弘礼倒台的日子里,其实并非只有雍王弘誉在收买人心,事实上,襄王党、庆王党都在不遗余力地拉拢那些原本依附东宫的权贵与世族,甚至于,包括肃王党。
当然了,这里所说的肃王党,指的是肃王赵弘润的三叔公赵来峪,而不是赵弘润自身。
三叔公赵来峪向赵弘润毛遂自荐,擅做主张也好、自说自话也罢,总之就是接过了这个任务。
不得不说,东宫太子赵弘礼这回栽了个大跟头,一蹶不振。
趁着这个良机,雍王、襄王、庆王、肃王都可以说是分了一杯羹。
其余三位皇子暂且不提,就连在国民中名声最好但在贵族圈子里名声最差的肃王赵弘润,他身背后亦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支持他的贵族势力。
这个贵族势力,可不是指商水郡的羊舌氏、南门氏、贡氏这些外来户,而是指魏国本土的贵族。
记得前两年的时候,赵弘润的身背后就只有沈淑妃的娘家『黄邑沈氏』,一个谈不上有多兴旺的中层贵族,而如今,赵弘润的身背后已陆续出现一股以『安陵赵氏』为纽带的贵族势力,在国内贵族圈子里好歹也有些影响力了。
但说实话,赵弘润对此并不高兴,因为他很清楚那些贵族世家为何会支持他,原因只有一个:利益!
的确,肃王是一座冷灶,因为他不争皇位,但是,他掌握着『川雒联盟』与『商水郡』,前者是『魏川贸易』的重要城池,而后者,则是『魏楚贸易』的中转站。
说『魏楚贸易』其实不妥,毕竟魏楚两国才刚刚打过一场仗,并且无论是魏国还是楚国,都不承认有两国贸易这回事。
因此,所谓的『魏楚贸易』,其实就是『平舆』与『商水』两地的走私,是肃王赵弘润与楚暘城君熊拓私底下的贸易往来,无法摆上台面来明说。但不可否认的是,走私的份额极大,若是有人知道其中的利润,相信必定会眼红。
其实想想也知道,商水县的楚国特产,肯定是存在问题的——商水县之所以发展迅速,那是因为魏国国内有许多的商队在这里收购楚国的特产,比如青铜器、漆器、珍珠等等。商人们收购了这些东西,或运回国内售卖,或运往三川郡,楚国的珍珠,在三川郡卖地最好,早已成为羱族少女们喜爱的物什。
可问题是,商水县哪来这么多楚国的特产?
道理很简单,走私!
平舆君熊琥,就是负责这趟走私路线的负责人。
他负责将楚国的特产以及矿石运到商水县,从商水县手中换取粮食以及魏国淘汰下来的武器装备,武装暘城君熊拓的军队,使得暘城君熊拓在楚国的实力大增,并不亚于固陵君熊吾与溧阳君熊盛等几位楚国公子。
相信此刻楚王熊胥也是蛮头疼的,毕竟三个儿子的势力都很庞大,而且都与外邦有所联系——暘城君熊拓因为芈姜的关系搭上了魏国的肃王赵弘润,固陵君熊吾据说是与宋地的南宫垚有书信来往,而溧阳君熊盛,据说齐国内部也在偷偷地贩卖旧兵器给他。
再加上被流放到固陵邑的屈氏,在肃王赵弘润的授意下,商水县也偷偷运输一些违禁物给屈氏,听说屈氏已秘密组建了一支军队。
总之,楚国的内部问题还是挺严重的。
当然,这一切与赵弘润无关,他自然是希望楚国越乱越好,除非暘城君熊拓已经稳当当可以坐上楚王的位置,否则,他会不遗余力地暗中支持暘城君熊拓与其那几个兄弟内争,通过诸楚国公子的内争,内耗楚国的底蕴,为魏国争取强盛的时间。
话说回来,赵弘润如今手中的渠道的确蛮多的,也容易遭人眼红。
『魏川贸易』、『商水走私』、『博浪沙河港』、『祥符港』,以及工部正在修建的『梁鲁渠』,不可否认,肃王赵弘润尽管在朝廷暂时还未形成势力,但是他却掌握着这些贸易渠道,而这也正是户部为何默许他赊欠庞大债务的原因。
眼下还只是三川与楚国,而待等『梁鲁渠』修成,到时候的贸易圈子更是不得了,东边的鲁国与齐国也将加入到魏国的贸易对象行列。
川雒联盟,臣服的是肃王赵弘润。
商水郡,那是肃王赵弘润的封邑。
博浪沙河港,那是冶造局修建的。
祥符港,亦是冶造局修的。
梁鲁渠,是肃王赵弘润提议,并且由工部与鲁国负责合力修建的,而工部与冶造局的关系,好到合穿一条裤子。
只要从这几点入手,赵弘润那位三叔公赵来峪,要说服一些贵族世家投奔肃王一党,实在不是什么问题,毕竟这几个地方所组成的水运贸易,其背后的利润实在是太庞大了。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那些贵族世家前来投靠,也就意味着赵弘润最起码也得分人家一点汤头,不能再像之前三川贸易最初时那样不留情面,暗中使坏。否则,凭什么让对方来投靠?
七月初九的那一日,赵弘润被自荐当做说客的赵来峪说了半日,最终应下了这件事。
倒不是赵弘润被赵来峪说服了,而是他在思考一个问题:当初他在『三川贸易』中大力支持平民商人,可平民商人为何会失败?
不得不说,赵弘润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壮大魏国本土的民间商人力量,但让他感到失望的是,民间商人能壮大的,真的没几个。
记得想当初,他有意让成皋关的大将军朱亥拒绝国内的贵族商人前往三川,给了民间商人快一年的发展机会,甚至于又说服户部倒贴钱来支持哪些民间商人,可截止到如今,已成规模的民间商人有几个?
没几个。
针对这方面的事,赵弘润曾派青鸦众打探过,这才得知,最初那批获利的商人,坚持到如今的寥寥无几:有一个『陶洪』,如今已成为定陶县的巨富,还有一个安陵魏人『文少伯』,也成为了安陵县的巨富。
可除此以外呢?
大浪淘沙,剩下的寥寥无几,更多的仍然是各地方的名门望族。
这个局面,等同于是失败了,而且还是惨败。
其实事实上,赵弘润当初也考虑过这个可能性。毕竟那些民间商人,大多是曾经家境不佳,当这些以往苦惯了的人忽然得到一笔庞大的钱财,他们自然会迷失,膨胀、自大,贪图享乐,用本来可以继续当做本金作为壮大财力的钱财,购买豪邸、添置侍女,热衷于享受,可当他们回头再看一眼雒城时,雒城已没有了他们存在的空间。
『注:其实历来许多民间起义就败在这一点。一开始都做得不错,可几乎每次打到中场,起义军的领袖层开始学着他们本来要打倒的对象那样贪图享受,结果在下半场就彻底完蛋了。比方说太平天国。其实有很多起义,都输在下半场。为何?因为很多人只想着“推翻”,却没有去考虑“推翻后旧势力后该做什么”,这也就是所谓的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不得不说,当初那批人,几乎有九成绊倒在这一步,自认为赚到了庞大的钱财,却不知,这所谓的庞大钱财,对于真正的巨富来说,仍是九牛一毛而已;他们本来有机会成为富甲一方、富可敌国的巨富,但是一时的迷失,则让他们错失了这个良机。
说实话,这让赵弘润很失望。
因为他的偏袒,只是让极小一部分平民变得富裕,但却无法改变平民商人在魏国的总体局势。
这件事,让赵弘润意识到了曾经一个疏忽:他让那些平民商人赚钱赚得太容易了,以至于这些人反而忘记了本心,迷失在安图享乐当中;而待等到这些人享受了一番后,他们才发现,三川贸易已经没有了他们的位置。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平民商人中很少有真正眼界开阔的人,以至于有大部分人只是单纯想着『大捞一笔』,却根本不懂得在赚到了巨大的财富后,该如何去充分的利用,最大化地以钱赚钱。
简单地说,平民商人需要一个引导他们前进发展的路标。
而那些投奔肃王党的贵族势力,赵弘润觉得也应该给这些人一个能制约他们、掣肘他们的规章。
『商会……』
忽然,一个念头浮现在赵弘润心底。
七月中旬,就在大梁朝野仍在感慨东宫的倒台,或者猜测于雍王、襄王、庆王三者间的角力的同时,赵弘润悄无声息地在大梁的城西购了三间不小的临街店铺,在请工部营建司的工匠们粉刷装饰之后,挂上了一块匾额,『肃氏商会』。
附近许多街坊都不知这所谓的商会究竟是干什么的,纷纷做出猜测。
而就在他们暗自猜测的时候,肃王党背后的贵族势力,黄邑沈氏、安陵赵氏、商水羊舌氏、鄢陵贡氏等等,迅速拧成一股,合资请冶造局的营造司打造了几十艘商船,建成后将其投入于『川—魏—楚』的稳固商贸路线。
同时,雍王党在各地吸收当地贵族与平民商人加入肃氏商会,在当地开设店铺。
这一条条线,逐渐形成一张巨大的运输贸易网,仿佛要覆盖整个魏国。
第906章:商会模式(二)()
『PS:上章最后写‘雍王’属笔误,应该是‘肃王’,毕竟是‘肃氏商会’嘛,抱歉。』
————以下正文————
肃氏商会的形成,户部是第一个感觉情况不对的。
要知道在此之前,户运(户部贸易运输)占据着魏国商贸的最大份额,无论是地方诸侯还是名门望族,都无法与『户运』的运输量相提并论。无论是贵族商人还是平民商人,都无法撼动户部旗下的『官商』。
想想也知道,哪怕是再有钱的诸侯王或地方贵族,又如何与掌握着国家财政的户部相比?至于人脉就更不必多说。
但是『商会模式』的出现,却让户部感受到了莫大的威胁。
就比如『肃氏商会』内的那些贵族,黄邑沈氏、安陵赵氏等等,曾经这些贵族单独开辟商贸路线时,户部毫不在意,毕竟两者的财力与人脉根本不可相提并论,可当这些贵族势力拧成一股,一起筹资、一起分享人脉时,这远远不是一加一等于而的概念。
打个比方说,安陵,这座颍水郡内数一数二的城池。
曾经安陵城内那些商人的交易模式,都属于是单打独斗,即通过自己家族的商队与人脉到其他地方收购交易物,因为没有财力拥有大型运输船,因此普遍采取马车陆运的方式,非但耗时久而且花费巨大。
可随着『安陵赵氏』带领安陵城内那些大小贵族商人投入了肃氏商会的怀抱后,曾经的陆运模式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不亚于户运运载量的水运模式——相比较陆运,水运更快、更便捷,并且其中消耗的花费也更少。
每隔一段时间,隶属于『肃氏商会』的大型运输船,便装载着满满当当的货物,在鄢陵、安陵附近停靠,当地的贵族商人直接在港口卸下货物,运回各自的仓库,相比较曾经单打独斗的模式,集装运输模式将消耗减到了最低,非但降低了运输成本、也缩短了运输时间,变相地提高了利润。
集装物流,这就是『肃氏商会』准备在整个贸易网上所扮演的角色:针对各地方商人势力没有能力养活一支庞大的运输船队的这一点,以『批发』的方式,将货物出手给各地方的商人势力,使后者成为零售商。
批发赚的钱,肯定没有零售来得多,但正所谓吃独食容易遭天谴,给各地方的零售商人留口饭吃,也容易招揽到更多的贵族势力投奔到肃王党这边来。
而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模式下,掌握着运输渠道的『肃氏商会』,等于是捏住了各地零售商人的脉门。若是日后有谁不听话,没关系,直接将其踢出整个交易网,使其回归原本的陆运模式,然后再找个替代的人,随随便便就能用经济手段将其击垮。
以如今魏国的经济状态,渠道方无疑是大爷。
曾经,魏国最大的渠道商就是户部的『户运』,而如今,则多了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肃运』。
七月下旬,户部尚书李粱收到了旗下官商的禀告,后者汇报国内出现了一股庞大的实力正在跟他们争夺三川以及国内的交易物。
起初,户部尚书李粱感到十分好笑,毕竟他户部代表着整个魏国的财力,谁有那么大的实力与他们户部抢饭吃?
但是当看到旗下官商送来的帐幕对比后,李粱笑不出来了,因为单单就『商水珍珠』这一块,他们的交易量就比上月少了一大块。
这里所说的商水珍珠,指的就是从楚国走私到商水的珍珠,曾几何时,户部在这一块上就赚取了庞大的利润,而如今,突然在珍珠的份额上少了一大块,李粱心疼不已。
国内,有谁竟然拥有了堪比他们户部的运输量?
一查之后,李粱得知了一个名字:肃氏商会。
一个已拥有了数十艘『甲级』大型运输船的新兴势力。
『数十艘甲级大型运输船?』
李粱惊地说不出话来。
要知道,这种『甲级』运输船,是冶造局营造司对他们最新打造的大型运输船的归类,也正是户运如今正在采用的大型运输船。
这类运输船,是由冶造局营造司打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