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膳碌奶镏隆
“要是当初父皇听从『萧老将军』的建议就好了。”赵元佲长长叹了口气。
他口中的『萧老将军』,即是南燕侯萧彦。
记得在『上党战役』前,已年高六旬南燕侯萧彦,竭力劝阻魏王赵慷与韩国交兵,因为他说,韩国效仿草原民族组建了一支骑兵,虚实尚不明了,不易贸然应战。
然而,魏王赵慷盲目自信于魏武军,斥责南燕侯萧彦年迈怯战,后者羞愤离城,返回南燕。
随后,魏王赵慷依然下令魏武军与韩国新锐兵种骑兵交战,南燕侯萧彦却被魏王赵慷羞辱,但仍心系国家,遂派长子萧博远率领南燕军赶往上党,援护魏武军。
没想到,萧博远率领的南燕军还未抵达上党,就得到消息,说魏武军在上党郡境内那平坦宽广的战场上,被韩国骑兵打得全军覆没。
听闻此事后,萧博远一边派人回禀大梁,一边派人通知其父。
在得知此后,南燕侯萧彦气怒攻心,在家中大叫『天亡大魏』,吐血昏厥,救醒后没过几日,便郁郁而亡,以至于继魏武军全军覆没之后,魏国又损失了一位名帅。
事后,魏王赵慷意识到自己的过失,但并不肯承认错误,只是派人安抚南燕萧氏,让南燕侯萧彦的儿子萧博远继承侯位,操练兵马,守护北疆,谨防韩人继续进犯。
“慎言!”
赵元偲瞥了一眼赵元佲,提醒道。
他很清楚,他们的父皇赵慷一直对『上党战败』耿耿于怀,不允许任何人提起此事,倘若赵元佲的话被他们的父皇听到,就算是亲儿子,恐怕也逃不过一顿惩戒。
不过话虽如此,但赵元偲心中亦觉得万分遗憾,毕竟南燕后萧彦这位老将,那可是他们魏国的北方屏障,相比较这位老将军,其子萧博远并不能说虎父犬子,但比起其父萧彦,萧博远的确是差了不少。
“四王兄,你觉得阳武军如何?”赵元佲冷不丁问道。
阳武军,是上党战役惨败、魏武军全军覆没之后由魏王赵慷亲自组建的一支军队,为此,朝廷还不惜花费巨资在中阳与原阳的交界筑造了一座军镇城池——阳武城。
而三十几年后,阳武城又有了另外一个称呼,中阳猎宫。
“阳武军?”
赵元偲看了一眼赵元佲,心中有些不以为意。
阳武军,是他们父皇赵慷在前年新组建的,当时,他们的父皇信心百倍要打造一支不逊色魏武军的强大军队,因此还引起了朝廷的强烈反对——堂堂君王,居然亲自训练军队,成何体统?
然而,才三个月,赵慷便受不了操练士卒的辛苦,灰溜溜地返回了大梁。
因此但凡是聪明人,都不会在赵慷面前提起阳武军,毕竟这是那位魏国君王半途而废的最好写照。
正因为这样,前两年还万众瞩目的阳武军,如今已彻底被朝廷遗忘,仿佛这支军队根本不存在似的。
“不妥。”可能是猜到了赵元佲的心思,赵元偲摇了摇头,说道:“虽然你我需要一支军队,但是阳武军并非是一个上好的选择,首先,他是父皇心中的一根刺,提起此事,无异于恶了父皇。其次,阳武军被搁置了一年半,军心涣散,与其在这支军队上花心思,还不如重新组建一支军队。”
赵元佲闻言点了点头,遗憾地说道:“我就是可惜那些装备……哎。”
如此过了一年,待等到昭武九年,五皇子赵元佲亦获封禹王,出阁辟府。
乔迁之日,赵元偲与赵元佲来到赵元俼的听风阁,开导这位年幼的兄弟。
没想到,对于继赵元偲之后、赵元佲亦搬离皇宫一事,赵元俼一点也不感到失望,他神秘兮兮地告诉两位王兄,他已有办法溜出皇宫,日后找他们玩耍。
听闻此言,赵元偲与赵元佲面面相觑,好奇地问道:“元俼,难道你有了出入宫门的令牌?”
对此,赵元偲与赵元佲感到很诧异,毕竟在他们当中,只有受宠的皇子才能得到出入宫门的令牌,就比如东宫太子赵元伷。
其余兄弟想从他们父皇手中拿到一块出入宫门的令牌,那可是难如登天。
见赵元偲与赵元佲面露不解之色,赵元俼遂领着他们来到自己(听风)阁内的书房,让宗卫长王琫移走了一架书柜。
随即,赵元偲与赵元佲目瞪口呆地发现,书柜后的墙壁上,竟然有一个大洞。
“这……”赵元偲与赵元佲面面相觑,隐隐已明白了几分。
“元俼,你疯了?!”赵元佲震惊地说道:“你竟然挖了一条通往宫外的地道?你可知此事若被人得知,会有何结果么?!”
“嘘、嘘。”赵元俼紧张地示意五王兄小声说话,压低声音说道:“咱们都不说,有谁会知道?再说了,这条地道也不都是我挖的。”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份手册,递给赵元佲。
赵元佲将信将疑地接过手册瞅了瞅,表情古怪地说道:“魏游子手札?这是什么?”
赵元俼笑嘻嘻地解释道:“我无意间发现的,原来这个魏游子,居然是咱们的某位先祖,不过这位先祖可不是安分的主,据在他这本手札内的记载,说他当年居在宫内时,曾挖了一条通往宫外的地道……我瞧他在文中对他旧日皇子阁的描述,跟我的听风阁挺像的,于是就试了试,没想到,还真被我找到了!”说着,他指了指书柜后那个密道,略有些感慨地说道:“总算是没出错,要不然,我跟王琫他们,可就白白辛苦一个多月了。”
赵元佲依旧面有惊色,而赵元偲倒是不在意,闻言笑着说道:“这条密道通往哪?”
“通往城内一座空置多年的老宅子,我已查询过,这座宅子在宗府名下,应该就是那位先祖的宅子。……两位王兄,你们看这个……”
看着有些不好意思的赵元俼,赵元偲与赵元佲对视一眼,无奈地摇了摇头:“得了,我们会想办法让你弄到那宅子的。”
“多谢两位王兄。”
赵元俼面色欣喜地抱住了两位兄长。
第1130章:尘封的故事(二)()
随后,景王赵元偲与禹王赵元佲前去拜见了他们的三叔,即宗府宗正赵来峪。
经过赵元偲与赵元佲的恳求,赵来峪同意了将那座空宅子卖给这两位侄子,毕竟这两位侄子买下那座控制的老宅子,是为了送给他们的幼弟赵元俼,这非常符合赵来峪宗族兄弟和睦团结的理念。
而这座府邸,即三十年后的怡王府。
用三人多年积攒的皇子俸禄,再加上各自母妃的补贴,买下了这座老宅子,赵元佲本想将这个好消息立马告诉赵元俼,但很可惜,他们并没有出入皇宫的令牌,只有等每月初一、十五的时候,他们才有机会入宫,向父皇赵慷与各自的母妃问安。
当然,此时他们也有另外一个办法出入皇宫,那就是走那条密道,但是,赵元偲劝阻了赵元佲,因为赵元偲觉得,这条密道尽量还是少用为好,毕竟万一被宫里宫外得知,这可是一桩不小的罪过。
于是,等了半个月,赵元偲与赵元佲兄弟二人这才有机会入宫,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赵元俼。
一晃数个月过去了,因为有那条密道的存在,赵元俼住在皇宫一点也不觉得苦闷,因为他隔山差五就会通过密道偷偷跑出宫外,找赵元偲与赵元佲两位兄长。
“可惜这条密道只是宫内通往宫外,要是能通到城外就好了……”
在某日于听风阁内的小聚时,赵元俼犹不满足地对赵元偲与赵元佲两位兄长说道。
听闻此言,赵元偲与赵元佲不禁哑然失笑。
在他们看来,听风阁到城内那座老宅子的距离并不远,因此,曾经那位先祖才有办法挖一条密道,可要挖一条城内到城外的密道,这可就难得多了。
“你呀,别想这些了,不就是再熬一阵子嘛,还有一年半,你不就也能离宫了嘛?”赵元佲好笑地劝阻赵元俼那天马行空般的想法。
然而,赵元俼却撇撇嘴说道:“搬离皇宫又能怎样?还不是出不去大梁?无非就是从一个狭隘的鸟笼搬到另外一个稍微宽敞点的鸟笼罢了。”
听到这话,赵元偲与赵元佲无法反驳,毕竟按照祖制,只有等他们经历冠礼,真正成年之后,才能任意出入大梁城门,而在此之前,他们只能老老实实呆在大梁城内。
“好了好了,我与元佲难得入宫一趟,你就别这般模样了,对了,话说今年地方上进贡了一些金鳞的鱼?”
“金鳞赬尾。”赵元俼闻言笑嘻嘻地说道:“在御花园的观鱼池呢,我早就偷偷溜进去瞧过了。”
赵元偲与赵元佲对视一眼,苦笑着摇了摇头。
于是乎,兄弟三人一边说笑,一边往御花园的方向走去。
期间,他们遇到了一队队的宫女,那些宫女待瞧见景王赵元偲与禹王赵元佲时,纷纷在远处驻足观瞧。
毕竟这两位皇子殿下皆已到了婚娶的年纪,但是还未册立王妃,这对于宫内一些宫女而言,着实一个好机会。
别以为宫内的宫女都是穷苦百姓出身,事实上,皇宫内的宫女,其实是贵族世家的千金居多,她们的父亲,在她们十岁、八岁左右的时候,便将她们送到皇宫,至于目的,不言而喻——要是有幸被当今天子看上,那当然最好,就算未被天子看上,退而求其次,也有机会参与皇子妃的名额争夺。
当然了,舍得将自家女儿送入皇宫来攀附王室的,几乎都是些魏国国内的中小贵族,真正的大贵族,是不会将自家女儿送到皇宫内吃苦的,他们只需在皇子适合婚娶的时候,向天子或皇后递上自家女儿的画册即可。
不过因为赵元俼的关系,那些宫女们未敢靠近,只是在远处观瞧,毕竟宫中有规定,宫女不允许接触未出阁辟府的皇子,倘若发生苟且,则杖毙那名宫女——这是不能逾越的死规定。
因此,赵元佲笑着调侃赵元俼破坏了他与赵元偲的艳遇。
当然,他也只是玩笑而已,毕竟兄弟三人都清楚,他们日后成婚的对象,只有可能是国内有些大贵族的女儿。
他们这些皇子,在婚事上是几乎没有自主的。
而此时,赵元偲正目不转睛地看着观鱼池的对过,只见在池子对岸,有一位陌生的年轻女子身穿着浣纱罗裙,侧坐在池子旁一块石头上,神色恬静安详地望着池中的游鱼,脸上露出几许沁人的笑容。
『好……好美的人儿……』
赵元俼睁大眼睛瞅着池对岸的美人,心口砰砰直跳。
“唔?”赵元偲摸了摸下巴,惊讶地说道:“此女好是面生啊……老五,你认得么?”
赵元佲闻言撇撇嘴,不大关注地说道:“不会是老头子新招入宫的后妃吧?”
“别瞎说八道,怎么可能?”赵元偲闻言翻了翻白眼,见不远处有几名小太监路过,便将他们召到面前,指着观鱼池对面那位女子,问道:“此女何人,瞧着不像是宫内的人。”
那几名小太监都认得赵元偲这位景王殿下,于是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回禀殿下,此女乃南燕侯萧博远之女萧氏,至于为何入宫,委实不知。”
“哦。”赵元偲恍然地点了点头,挥挥手遣散了那几名小太监,对赵元佲说道:“竟然是萧博远的女儿……元佲,你怎么看?”
“怕是要联姻吧。”赵元佲皱了皱眉,小声说道:“父皇前些年气死了萧彦老将军,南燕萧氏与王室的关系就大不如前了,想来,父皇多半是想通过联姻,缓和两者的关系。”说到这里,他瞧了一眼赵元偲,笑着说道:“老三(赵元佐)去年刚成婚,不出意外的话,联姻的对象应该就是四王兄你了……恭喜恭喜。”
“嘿。”赵元偲笑了两声,忽然眼角余光瞥见赵元俼,见他面红耳赤地看着那名萧氏之女,遂故意问道:“老六,你怎么不说话?老六?”
“呃?”赵元俼如梦初醒,面红耳赤地说道:“我……我不清楚。”
赵元偲捉狭般瞧了一眼赵元俼,随即搂住后者的脖子,笑着说道:“元俼,别说做哥哥的没给你机会,此女看上去着实不错,出身也门当户对,你若是有胆量过去与其搭话,问出她闺名,我与元佲就帮你促成这段美事。否则,此女或许就是你日后的四嫂了。”
这一番话,说得赵元俼面红耳赤,他连连摆手说道:“小弟岂敢对四嫂有何非分之想?”
“别听元佲瞎说,什么四嫂,这名分还未定呢,咱们兄弟几人,人人都有机会。……怎么样?”赵元偲笑着说道。
在赵元偲的鼓动下,赵元俼在犹豫了半天后,终于鼓起勇气走向观鱼池对面。
看了一眼赵元俼的背影,赵元佲轻声说道:“那可是……萧氏的女儿啊。”
仿佛是猜到了赵元佲的心思,赵元偲毫不在意地说道:“你与元俼,皆时我肱骨兄弟,你二人得此女,与我得此女,并无区别……”
赵元佲深深看了一眼赵元偲,点了点头,随即忧虑地说道:“就怕我等是自作多情啊……”
“唔?”赵元偲闻言一愣,正要询问,却见赵元俼已走到了那名女子附近,连忙笑着说道:“等会,有好戏瞧了。”
瞧见赵元偲脸上的捉狭之色,赵元佲苦笑着摇了摇头。
而与此同时,赵元俼已走到了那位萧氏之女身后,几次张口欲言,却又不忍打破那恬静宁和的气氛,以至于傻站了那里。
然而,萧氏已然注意到了赵元俼,回过头来,见他面红耳赤,遂轻笑着问道:“有什么事吗?”
看着那张美貌绝伦的面孔,赵元俼脑海中一片空白,竟害臊地转头就走,别说萧氏为之傻眼,池子对岸的赵元偲、赵元佲亦是乐不可支。
待赵元俼面红耳赤地回到两位兄长身边后,赵元偲一手撑着旁边的假山,一手捂着肚子,笑着说道:“元俼啊元俼,你怎么……”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戛然而止,因为他看到,那名萧氏之女竟然跟着赵元俼来到了这边。
只见在赵元佲与赵元俼目瞪口呆的注视下,那位萧氏之女走到赵元偲面前,一把抓住后者的衣襟,愠怒说道:“你是何人,为何要戏弄我?”
“我……”
景王赵元偲,三十年后的魏国君王,在此一刻瞧着那张近在咫尺的美貌容颜,哑然无语。
面对着美人儿愠怒的质问,远不及日后有城府的赵元偲,一股脑地将前因后果说了出来,并诚恳地向萧氏道歉,这才平息了萧氏的愠怒。
“你……您就是景王殿下?”萧氏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赵元偲,仿佛就跟打量着日后的夫婿那般:“您会骑马吗?”
“弓马娴熟。”赵元偲怡然自得地说道。
“懂兵法么?”
“当然。”
“这么说,您文武双全咯?”萧氏笑着问道。
还没等赵元偲开口,赵元佲便在旁笑着说道:“不止文武双全,而且尚未婚娶,着实是最佳的如意郎君呐。”
“哦?”萧氏抿嘴一笑,也不羞臊,想来将军家的女儿,比一般世家千金要坐落大方。
而与此同时,在观鱼池一侧的御花园小道上,靖王赵元佐正巧经过,瞧见有一名面生的女子正与赵元偲、赵元佲、赵元俼兄弟三人说笑,心中微微一愣。
“此女是何人?”赵元佐招过附近几名小太监,问道。
那几名小太监恭敬地回答道:“此乃南燕萧氏之女。”
“萧博远的女儿?”
南梁王赵元佐闻言皱了皱眉,瞧着正与赵元偲兄弟三人谈笑的萧氏,脸上露出了几许忧虑。
“这可……不太妙啊。”
第1131章:尘封的故事(三)()
『PS:补上昨日第一更。昨日是我懒了,回到上海后睡了会,十二点半醒过,实在是太困了,就没起来。等到凌晨的各位书友对不住。等作者还清欠更吧,以后就每天两更,再也不弄加更活动了,吃力不讨好,作者自己也累,吃不消。』
————以下正文————
自那以后,景王赵元偲、禹王赵元佲,以及日后的怡王赵元俼,便与萧氏之女萧晴结识了。
当时,景王赵元偲与萧晴隐隐都有猜测,因为种种迹象表明,他将会是她的夫婿,而她,则将会是他景王府的景王妃。
然而,本来顺理成章的事,却发生了一丝变故。
原因就在于靖王赵元佐看到了赵元偲、赵元佲、赵元俼与萧氏之女萧晴在御花园观鱼池旁互动的那一幕。
他认为,这是一个相当不利于己方的讯号。
因此,他求见了当时的东宫太子赵元伷,将见到的那一幕对这位东宫太子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起初,赵元伷到不以为然,因为他乃魏王赵慷的长子,从小被作为储君培养,早些年便迎娶了吏部尚书翟煦的女儿,当时的吏部,俨然仍是六部之首,因此,在吏部尚书翟煦的支持下,赵元伷的地位稳如泰山。
但是,靖王赵元佐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翟煦在朝中虽然声誉极高,但萧晴的祖父南燕侯萧彦亦毫不逊色,更要紧的是,其父萧博远还统领着北疆数万南燕军。
一旦景王赵元偲与萧晴成婚,景王这一系势力势必暴增,或有威胁到东宫地位的可能。
鉴于太子妃翟氏至今无出,靖王赵元佐劝赵元伷迎娶萧晴为侧室,永绝后患。
最终,赵元伷被靖王赵元佐说服了,毕竟就当时他诸兄弟来说,俨然就是他赵元伷一个山头,四王弟赵元偲一个山头,前者有懿王赵元俨、靖王赵元佐支持,而后者,亦与禹王赵元佲和他们最小的弟弟赵元俼关系亲近。
于是,赵元伷就通过自己的母亲张皇后,向魏王赵慷提出了这个要求。
当时,魏王赵慷虽然正准备通过联姻拉拢与南燕萧氏的关系,但究竟让哪个儿子与萧氏联姻,他还未考虑决定——倘若不是张皇后后来在其耳边鼓动的话,那么联姻的对象极有可能正是尚未婚娶的四子赵元偲,毕竟前三个儿子都已婚娶。
但是在听过张皇后那一番危言耸听的话后,魏王赵慷便改变了主意。
正如张皇后所言,南燕萧氏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势力,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