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他看来,虽然在上次魏秦三川战役中,秦少君最终不敌于魏国公子姬润,导致二十万秦军被后者覆灭,但这并不能表示秦少君是个无能之人,毕竟截止目前,魏公子姬润还未遭到战败,纵使是楚国寿陵君景舍这一类的人物,也只不过是与这位魏公子打了个平手而已。
更要紧的是,那位秦少君很宽容,他并没有计较当年『函谷一日战役』后,魏军逼迫三川诸部落对秦军落井下石的举动,仍旧许下种种承诺拉拢像乌须、羯、羚等部落,只可惜,秦国的底子薄弱,不如魏国殷富。
而据巴布赫所言,这一次,那位秦少君也是强烈要求出兵支援,只可惜,他的建议最终没能被秦军现任主帅武信侯公孙起采用。
『武信侯公孙起,这个胆怯之徒,不知会写些什么。』
抱持着轻蔑的心情,巴鲁图拆开书信瞅了两眼。
出于意料的是,信中所写的内容,让巴鲁图的面色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
第1172章:武信侯出招(二)()
“诱杀司马安?”
在函谷秦军连营的帅帐内,秦少君吃惊地看着正在向诸将讲解战略的秦军主帅,武信侯公孙起。
“不错。”看了一眼秦少君,武信侯公孙起正色说道:“目前在三川境内,若我军擒杀两人,便能使魏军的士气遭到不可估量的打击,其中一人即魏公子姬润,而另外一人,便是他的副将,魏将司马安……”
顿了顿,公孙起捋着髯须继续说道:“如今,魏将司马安在三川境内的名气相当大,已到了让川人谈之色变的地步,若能想办法击杀此人,相信必定能够让魏军的士气大跌。”
“魏将司马安,可不是那么好击杀的……”秦少君皱着眉头说道。
听闻此言,帐内诸秦军将领也是纷纷点头。
诚然,擒杀魏公子姬润是最佳的策略,毕竟,只要秦军擒杀了前者这位三川战场上魏军的主帅,那么秦军与魏军这场仗,秦军可以说是已经胜利一半了,但很遗憾,魏公子姬润身边有十几万的军队,甚至于其中十万军队还是商水军、鄢陵军这样的精锐。
因此,想要擒杀魏公子姬润,无异于痴人说梦。
然而,退而求其次,设法击杀魏将司马安,这也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要知道作为魏公子姬润的副将,魏将司马安执掌着五万骑兵……那可是整整五万骑兵啊!
秦国偌大的国家,都凑不出五万骑兵!——当然了,事实上魏国也凑不出五万骑兵,那五万骑兵,其实是川北联盟下大督统博西勒所率领的五万羯角骑兵,但必须承认,这支骑军目前听命于魏公子姬润以及其副将司马安。
“是故,我才不救卢氏的乌须……”
武信侯公孙起淡然的一句话,将秦少君以及好些位将军给说懵了。
见帐内诸人面露不解之色,武信侯公孙起遂将他们请到桌旁,指着平铺在桌上的『三川略图』,说道:“不出某的意料,魏将司马安着实是一位魏国猛将,我原以为他击破乌须需要好几日光景,却没想到,他在抵达卢氏后,仅几日工夫就覆灭了乌须部落……”
听到这里,秦少君、王龁、王戬等将领们亦纷纷流露出敬佩之色。
因为在赵弘润的有意推动下,『司马安赠羊立信、以五百羊灭乌须』这个骇人的战绩,正在三川境内疯狂流传。
无疑,赵弘润是打算将司马安塑造成『不可战胜的魏国战神』,方便日后司马安坐镇河西,甚至出兵河套。
很尴尬,在天下人的眼中,魏国的步兵非常强悍,尤其是魏武卒,但是,魏国举世闻名的将军却很少。
虽然在魏国本土,似驻军六营大将军、上将军韶虎、南梁王赵元佐等等,皆颇有名气,但若放在整个中原,魏国举世闻名的名将目前就只有一位——魏公子姬润。
而事实上,像砀山军大将军司马安、临洮君魏忌、南梁王赵元佐、上将军韶虎、禹王赵元佲等等,魏国本土足以匹敌赵弘润的将领其实并不少。
不过这也没办法,因为魏公子姬润,也就是肃王赵弘润,是唯一一位前后攻克楚国王都寿郢与韩国王都邯郸的魏人,他前后攻克了两个国家的王都,并且,至今都没有打过败仗,哪怕对手是楚国的寿陵君景舍,亦或是韩国的上谷守马奢等等。
因此,在天下人的眼中,魏公子姬润就仿佛比其余司马安、魏忌、赵元佐、韶虎等等魏将更厉害。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并非是赵弘润比这些人更厉害,而是因为他的名气更大。
在这个时代,一位统帅的名气与威望是非常重要的。
就好比赵弘润,若几年前,他在三川提出『顺者昌、逆者亡』的口号,相信必定会成为众矢之的,但是在『魏秦三川战役』、『函谷一日战役』后,当赵弘润再提出这个口号时,有些部落纵使心中不愿意臣服魏国,也不敢公然抗拒,只能通过一些较为缓和的手段,表示他们的不满,比如说拒绝悬挂魏字国旗以及川雒盟旗。
因此,鉴于自己在三川境内的名声已无法再提高,赵弘润索性加大力度塑造司马安的战神形象,虽然名声难听点,但『屠杀几十万人的司马屠夫』,势必会比简简单单的『砀山军大将军司马安』更加知名,更能让与魏国为敌的人感到惊惧。
这不,在赵弘润的大力传扬下,魏将司马安在三川境内的名声突飞猛进地提高,以至于秦军上下,都知道了这位魏国的将军。
当然了,这件事的负面情况就是,目前秦军已在想法设法铲除司马安,企图断魏公子姬润一条臂膀。
“……魏将司马安灭了乌须,他的下一步,肯定是顺势攻打羯部落。”
武信侯公孙起的这个判断,并没有引起帐内诸将的争议。
原因很简单,摆着魏公子姬润这位擅战的主帅在,司马安不可能会选择进攻坐落在伊川的羚部落,因为伊川距离卢氏较近,而雒南距离卢氏较远,因此,执掌着骑兵的司马安,势必会选择攻打距离远的羯部落,而将距离较近的羚部落,留给主帅魏公子姬润——只要魏军的战略是『速攻』,那么这就是最佳的选择。
而此时,武信侯公孙起终于说出了他打算铲除魏将司马安与其五万骑兵的战略:“……卢氏到雒南,仅有一条狭长谷道,若在司马安率军进攻羯部落的期间,我军截断司马安部的归路,则这位目前名震三川的魏将,必亡。”
秦少君闻言皱了皱眉头,问道:“敢问大庶长,置魏公子姬润于何地?”
听闻此言,王龁、王戬等将军也是困惑地看着武信侯公孙起。
不可否认,武信侯公孙起总的战术是没错,但这个战术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难题,即卢氏,目前已被魏公子姬润的大军所占据。
只要卢氏仍然在魏军手中,秦军就不可能截断魏将司马安进攻羯部落的归路。
面对着帐内诸人的眼神询问,武信侯公孙起捋着髯须,微笑着说道:“因此,要用调虎离山之计!”
“什么意思?”秦少君困惑地问道。
只见武信侯公孙起微微俯身,手指指向地图上的卢氏位置,问秦少君道:“少君殿下,您可知那位魏公子,为何率领十七万大军直奔卢氏,并驻扎在此么?”
“因为他采取『先川后秦』的战术,打算先覆灭乌须、羯部落、羚部落,最后再与我军开战……因此,他要先攻卢氏。”秦少君正色回答道。
武信侯公孙起闻言微笑道:“少君殿下,您被那位魏公子骗了。”说着,正色解释道:“魏公子决定先川后秦的战术,这固然不佳,但他没有必要将整整十七万军队都带到卢氏。你们看这里,函谷到雒城,沿着大河,函谷可直通雒城,按理来说,魏公子应当分一支军队驻守在此,以防我军偷袭雒城,但他没有,就仿佛……他故意摆出空门,让我军去偷袭雒城。”
说到这里,他用手指点了点地图上的卢氏,继续说道:“你们看卢氏,经过这座『常烝山』,有一条山谷狭道可以从卢氏直奔函山……若我军果真抵不住诱惑,出兵偷袭雒城,那么,魏公子姬润势必会率军北上,截断我军的归路……这就是他为何使十七万军队都驻扎在卢氏的原因,除了攻打羚部落、支援魏将司马安外,他还需要一支兵力用来截断我军的归路。”
听闻此言,帐内诸人皆露出了沉思之色。
他们必须承认,武信侯公孙起的判断句句在理。
而事实上,武信侯公孙起的判断也是非常精准的,别看赵弘润将主要精力放在率先覆灭乌须、羯、羚部落这边,事实上,他始终没有疏忽对于函谷秦军的警惕,派人监视着函谷秦军的一举一动。
就像武信侯公孙起所判断的那样,这场仗魏军拖不起,因此,相比较魏、秦两军在函谷鏖战,打个一年半载的,赵弘润自然更加倾向于将秦军引出来,在平原或盆谷解决这支秦军,而不是与拥有地利的秦军在函谷战斗。
“……倘若我所料不差的话,魏公子姬润会派一半兵力攻打羚部落,另一半则留在卢氏,等待着我军按耐不住、出兵偷袭雒城时,截断我军的归路……既然如此,我军不妨将计就计。王戬将军。”
“末将在。”副将王戬闻声抱拳应道。
只见武信侯公孙起用手指点了点地图上的『函谷』,沉声说道:“会议之后,你即刻召集麾下锐士,沿河直驱雒城。若如我所料,得知此事后,魏公子姬润势必会将剩下的兵力一分为二,一支从『常烝山』南边小道直奔函谷,断你归路,另一支回援雒城。……而如此一来,卢氏的守备自然就空虚了,请你在经过崤山后,迂回向南,偷袭当时正在攻打羚部落的魏军,随即与羚部落的人马汇合,拿下卢氏,截断魏将司马安的归路!……务必要在那位魏公子回援之前,将魏将司马安诛杀。”
听着武信侯公孙起的战略讲述,副将王戬面色连连变幻。
不得不说,武信侯公孙起这条兵略非常险,很有可能会使他陷入魏军的包围,但不可否认,若是一切顺利的话,他们秦军还真有可能一鼓作气吞掉魏将司马安以及他所统率的五万骑兵。
“某……遵命!”
在定了定神后,王戬正色应道。
第1173章:各有行动()
九月二十六日,在巴布赫带着那两百余乌须部落幸存者逃到雒南盆谷的同时,魏将司马安,则已率领着麾下人马,来到了『卢氏平原』的西侧尽头,一条当地人称之为『横涧』的河流。
越过这条横涧,便是那条连接卢氏平原与雒南盆谷的狭长谷道,弯弯曲曲的据说有两百余里。
当日,司马安在横涧的北侧,命麾下奴隶们开始建造一座军营——姑且称之为『卢原涧北魏营』。
在军营内那座临时搭建的帅帐内,司马安将麾下的将领召集起来,商议下一步的战略。
期间,博西勒问司马安道:“大将军打算在此建营停驻?等待(肃王)殿下的命令?”
司马安摇了摇头。
事实上,肃王赵弘润在这次作战中给予了司马安相当高的授权,因此,司马安可以毫无顾忌地拒绝乌须部落的投降,自作主张地将已经失去抵抗意志的乌须部落彻底覆灭。
倒不是说司马安当真性格嗜杀,只是他觉得,乌须部落是羱族人的王庭,若能趁机会铲除,还是尽早铲除为妙,免得影响到某位肃王殿下收纳三川郡的意图。
是的,在得知某位肃王殿下打算用“两面旗帜”来迫使三川境内的诸部落确定各自立场时,司马安就猜到,那位肃王殿下这是要收三川了——趁着这次机会,将三川正式纳入魏国版图,成为名副其实的『三川郡』。
在名字这件事的情况下,司马安怎么可能接受乌须部落的投降?
其他部落暂且不说,乌须部落是必须要覆灭的!因为有乌须部落存在,三川境内的众多羱族部落,未必肯接受臣服于魏国。
这是一种默契——司马安很清楚那位任命他为先锋官的肃王殿下,需要他做什么。
『接下来,就是羯部落了……』
正如秦军主帅武信侯公孙起所料,司马安在覆灭了乌须部落后,便盯上了坐落在雒南盆谷的羯部落——只要魏军选择速攻,那么这是必然的结果。
但待等司马安来到横涧一带,从博西勒口中得知卢氏平原与雒南盆谷之间居然是崇山峻岭相隔,唯有一条长达两百余里的狭长谷道可以通行时,司马安心中就难免犯起嘀咕。
毕竟,骑兵是不适合在那种山谷地形作战的——确切地说,骑兵不是不能在山谷地形作战,而是在这里作战发挥不出骑兵的优势。
骑兵优势在于什么?在于机动性,然而在那条狭长蜿蜒的峡谷,骑兵的机动力便大打折扣,只剩下列队冲锋这种攻击方式,威胁程度被大大降低。
因此,司马安有预感,此番他进攻羯部落,可能不会那么顺利,毕竟羯部落占据着有利的地形。
而在这种情况下,就必要在峡谷外的横涧附近,建造一座可以退守的军营,以应对不是会打上多久的这场战争。
“卢氏到雒南,就只有这条狭道么?还有没有其他路?”司马安询问博西勒道。
博西勒遗憾地摇了摇头,回答道:“据我所知,这是前往雒南唯一的道路。……可能有别的捷径,但我并非此地人士,不太清楚。”
想来也是,博西勒自幼生活在三川北部,曾经最远踏足的地方就是卢氏,因此对雒南一无所知,怎么可能知晓这边的情况?
甚至于,那条狭长的谷道,还是从那些奴隶们口中问出来的呢。
听到这样的回答,纵使司马安心中有些不悦,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吩咐博西勒派人前往峡谷打探路况。
待等到九月二十九日,博西勒派出去的羯角骑兵便返回了涧北魏营,向司马安禀报他们所打探到情况。
据这些羯角骑兵所说,他们沿着那条狭长的谷道前行了大概一百四十里左右,在那里,他们看到羯族部落的战士正在峡谷中建造关隘,为了避免惊动那些羯部落的人,羯角骑兵们原路返回。
期间,另外一些负责打探那条峡谷是否存在岔路、捷径的羯角骑兵,亦摇头表示那条峡谷只有前后两个出口。
当然了,这里所说的『前后只有两个出口』,指的是那条峡谷本身,事实上,峡谷两旁的山峦是可以攀登的,只不过山上林木茂盛、毒虫猛兽颇多,兼之山路坎坷难行,不利于行军。
『看来只有走那条峡谷了……』
皱了皱眉,司马安最终下定了决心。
不过他并未下令进兵,他还在等肃王赵弘润的消息。
原因很简单,记得前一阵子他麾下的五万骑兵分散席卷整个三川时,并不需要粮草后勤,因为从那些不愿臣服魏国的部落手中,他麾下的骑兵可以抢掠到足够的羊群作为食物。
但如今,雒宁、卢氏一带的部落要么已被骑兵们覆灭,要么就是早早地臣服了魏国,这使得司马安已没办法继续采取『以战养战』策略,更何况他还收纳了数万乌须部落的奴隶作为炮灰,因此,恢复粮草运输线,就成为了进兵羯部落前必须完成的事。
正因为这样,他需要等待肃王赵弘润的消息,后者会告诉他,最近一批粮草何时运至,只有在确定了粮草运输的日期后,司马安才能无所顾虑地率军向那条狭长峡谷挺进。
肃王赵弘润的书信来得很快,在当日下午,也就是九月二十九日的下午,便由青鸦众,将书信送到了涧北魏营,送到了司马安的手中。
当时,司马安正在帅帐内与诸将商议一件事,即针对那数万奴隶的整顿——他准备用军队式的方式编队这些奴隶,让他们负责一些后勤杂物,比如砍树、做饭、运粮、杀羊、腌肉等等。
虽然这些奴隶兵的战斗力,司马安实在看不上眼,但说到底那也是好几万的劳动力,干杂物终归是没有问题的。
而在商议这件事的期间,青鸦众送来了肃王赵弘润的亲笔书信。
与心情有些忐忑的季鄢、乐逡两位砀山军骑兵将领不同,司马安并不担心某位肃王殿下会在信中指责他过多杀戮。
果然,在这份信中,肃王赵弘润丝毫没有提及司马安屠杀川民这件事,他只是要求司马安必须在战后打扫战场,掩埋尸体或者焚烧尸体,以免引起疫病,至于乌须部落的覆灭,那位肃王殿下甚至提都没有提及。
除此之外,赵弘润还在信中清楚写明了粮草运输的路线,告诉司马安第一批粮草运至的确切日期等等。
简单地说,司马安先前的种种举动,皆被那位肃王殿下默许。
这让季鄢与乐逡两位砀山军骑将着实松了口气,毕竟在一路进兵的途中,他们可是留下了不少用来恐吓川民的“痕迹”,比如尸林、京观等等。
将信件递给探着脑袋好奇观望的季鄢与乐逡,司马安询问着自称『鸦四十六』的那名青鸦众:“殿下目前驻军在何处?”
鸦四十六抱拳回答道:“殿下与商水军等,驻军于卢氏,命鄢陵军驻军雒宁,进攻伊川的羚部落。”
司马安点点头,在地图上标记了一下。
盘踞在伊川一带的羚部落,据说也是实力不亚于羯部落的羯族人部落,但司马安并不担心鄢陵军的战况,毕竟鄢陵军的实力丝毫不亚于商水军,甚至于,军中的将军级别的指挥能力,还要在商水军之上,有这支军队进攻伊川,谅羚部落也玩不出什么花样来。
不过有件事司马安感到颇为纳闷,那就是肃王赵弘润驻军在卢氏的兵力数量,毕竟根据鸦四十六的描述,刨除了正负责攻打伊川的鄢陵军外,肃王赵弘润仍有十几万军队驻扎在卢氏,似这种扎堆布防,着实有些反常。
『莫非……呵,殿下的心很大啊。』
司马安暗暗说道。
想了想,他当着鸦四十六的面,对帐内几位将军吩咐道:“博西勒,明日你我先领两万兵徐徐而进,其余人马就留守在军营。……季鄢、乐逡,待某离营后,你二人约束奴隶,使其不得滋事。”
“得令!”帐内被点到名字的将领们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