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嘿!”熊拓显然是看出了什么,轻蔑地笑了笑。

    『手下败将还敢如此放肆!』

    赵弘润气地面红耳赤,随手将手中的书卷丢在一旁。反手握住了宗卫沈彧腰间的佩刀,将其抽出了半截:“看来你是想做本王刀下之鬼了!”

    “你有这个胆子?”说着说着,熊拓似乎也忘却了初衷,摊开双手冷笑着说道:“本君就站在这里,你来啊?”

    “你以为本王不敢?”赵弘润又将沈彧的佩刀抽出了一小截,冷冷说道:“你过来,让本王砍了你!”

    “凭什么是我过去?我熊拓就站在这里,你有本事你来。”

    “你过来!”

    “你过来!”

    『……』

    屋内众人瞅着这一幕,谁也没有插手,因为看得出来。无论是熊拓还是赵弘润,都心有顾忌,并不敢真像他们所说的那样行动。

    见此。士大夫黄砷眼角不由地抽搐了两下。

    他忽然想起了一句谚语:麻杆打狼两头怕。

    虽然很好笑,但说实话他此刻却笑不出来,毕竟魏楚两国若是无法尽早达成言和的协议,齐国那边就很有可能会出兵攻打楚国。

    “两位,两位?”

    黄砷终于开口打破了熊拓与赵弘润的对峙,并同时频频向熊拓使眼色,让他莫要忘记此行的目的。

    注意到黄砷的眼神示意,熊拓这才率先收手,冷哼一声表明心迹:“姬润。你别以为你打赢了本君,本君才决定与你罢兵言和。本君还没有输给你!……是你的胞兄。姬昭,明白么?”

    『六哥?』

    赵弘润闻言一愣。疑惑问道:“与他何干?”

    “与他何干?”熊拓反问了一句,旋即冷笑道:“若不是他说动了齐王僖,使得齐王僖有意出兵攻打我大楚,你以为我大楚会与你魏国言和?”说到这里,他见赵弘润满脸困惑之色,不解问道:“此事……你不知?”

    赵弘润张了张嘴,无言以对,在默默思忖了片刻后,遂将手中抽出了半截的刀刃,又插回了挂在沈彧腰间的刀鞘内,站在那里皱眉不语。

    “当真?”

    “哼!不然你以为本君肯轻易与你言和?”熊拓哼了一声,坐回椅子上,指着羊舌杏说道:“喂,那丫头,替本君倒茶!”

    丫头,在楚国有小丫环的意思。

    因此,羊舌杏摇了摇头,说道:“奴家并非丫头,乃是殿下的妾室。”

    “妾室?”熊拓愣了愣,看了看羊舌杏,又看了看赵弘润,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充满嘲讽意味地赞道:“唔唔,很配,相当配!”

    羊舌杏喜滋滋地听着熊拓的称赞,然而赵弘润却能从熊拓的称赞中听出浓浓的恶意,不过他眼下可没心思与熊拓争吵,因为他更加在意他的六哥赵弘昭。

    “我六哥,在齐国?”

    “齐国王都临淄,与齐王僖在一起。”

    熊拓倨傲地瞧了一眼赵弘润,他一心想让赵弘润明白,不是这小子打败了他才迫使他提出言和,而是赵弘润那位远在齐国的六兄姬昭。

    可能反复强调这一点,会让熊拓感觉舒坦一些。

    不过此时的赵弘润,可没有心思与熊拓争论什么,坐回书桌后的椅子默然不语。

    正如熊拓所言,方才他赵弘润的确稍稍有些得意忘形,因为他一开始以为是他打败了熊拓,逼得熊拓乃至整个楚国都有意与他言和。

    可没想到熊拓却告诉了他真正的原因。

    他让赵弘润明白,此次楚国向魏国言和,他赵弘润顶多只有一半的功劳,而另外一半,应该归属于那位为魏国做出了极大牺牲的六皇兄,赵弘昭。

    想到这里,赵弘润便再没有了在熊拓面前占口舌上便宜的心思。

    毕竟他那位已得到他尊敬与亲近的六皇兄弘昭,很有可能这辈子都无法再回到魏国,只能留在齐国,作为齐、魏联盟的纽带。(。)

第一百七十七章:谈判() 
『六哥……』

    不得不说,赵弘润此刻的心情很是复杂。

    诚然,这场战役他大胜暘城君熊拓,逼得楚国碍于齐国的态度,不得不与他魏国罢兵言和,因此,毫不意外能够追回他父皇魏天子曾经对楚王的许诺,拒绝他皇姐玉珑公主的那一门联姻婚事,但他,也因为此事赔上了六皇兄赵弘昭。

    平心而论,赵弘昭真的说不好这件事究竟是赚是赔,毕竟赵弘昭与玉珑公主,都是与他非常亲近的人,如今虽然挽回了玉珑公主,但因此失去了那位他很是亲近与尊敬的六皇兄,说实话赵弘昭的心里并不好受。

    他想起了曾经,想起了当初他囊中羞涩时,偷偷将他六皇兄赵弘昭的墨宝带到宫外贱卖,而事后,他六哥赵弘昭在察觉到这件事时,并未责怪他,而是自己派人将他的书画又给买了回来。

    虽然那位六皇兄也曾借此事逼迫赵弘润,但说到底,那不过是他想把赵弘润介绍给他的那些知己们罢了,根本不算是恶意。

    在八个兄弟中,除了弟弟弘宣外,其余让赵弘润心存好感的,恐怕也就是二皇兄雍王弘誉以及这位六皇兄了。

    但严格说起来,雍王弘誉厚待赵弘润那是有深意的,比如,他希望拉拢赵弘润,让赵弘润支持他争夺皇位。

    但是六皇兄赵弘昭对赵弘润的善意,却是毫不关系利益,纯粹是君子之交。

    这样一位兄长,因为自己执意要与楚国开战的关系,默默牺牲自己前往齐国为质,借此换取齐国对魏国的支持,说实话赵弘润在得知此事后心里并不好受。

    虽然他知道。此举必定是赵弘昭心甘情愿的,因为除非如此,他们的父皇绝不会将这个曾经最器重与喜爱的儿子。远放到齐国为人质,只有可能是赵弘昭主动说服了他们的父皇。

    可这份心甘情愿中。有参杂着多少无可奈何呢?

    如果大魏足够强大,那位六皇兄还会牺牲自己前往齐国寻求援助么?若不是情非得已,他会离开生他养他的大梁,离开他的父皇与母妃,千里迢迢到齐国那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做人质?

    『大魏……不够强大!』

    赵弘润冷冷地扫了一眼暘城君熊拓一眼,将一切恩怨,都归于了这个家伙。

    『这小子忽然神经兮兮地看着我做什么?』

    熊拓显然猜不到赵弘润心中所想,心里颇有些莫名其妙。

    从旁。楚国的士大夫黄砷生怕这两位又像刚才那样争执起来,连忙岔开话题说道:“润公子,关于言和之事,不知公子是否应许。”

    其实他这句话,也算是没话找话,毕竟从赵弘润提出“讨伐暘城君熊拓”而不是“讨伐楚国”

    的口号上来,就足以证明赵弘润早就想过最终要与楚国和解,因此并没有彻底撕破脸皮。

    是故,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是否应允这个问题。

    黄砷之所以提起此事,无非是希望屋内的众人。将话题转移到言和的这件事上来罢了。

    “……”赵弘润闻言打量了黄砷几眼,见他表情笃定,心里已明白了几分。

    显然。对方早已猜到他也有罢兵言和的意思,在彼此心知肚明的情况下,再耍什么花招就显得有些惹人耻笑了。

    想到这一层,赵弘润并没有耍什么心眼,点点头如实说道:“好,罢兵言和。”

    他之所以这么爽快,是因为他已经清楚,此次迫使楚国主动向他提出言和,并非全是他的功劳。其中一半的功劳,应该归于他的六皇兄赵弘昭。

    而他的六皇兄赵弘昭为何要做出那般巨大的牺牲?

    无非就是希望他们的母国魏国尽快结束两国的混战。并从楚国手中得到丰厚的战后利益,用于强大魏国罢了。

    因此。赵弘润不能凭自己的喜好行事,罔顾他皇兄赵弘昭在这件事中的牺牲。

    从赵弘润口中听到『罢兵言和』这四个字,黄砷的心中松了口气,毕竟从他偷偷观察赵弘润所得出的结论,这位魏国的肃王可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人物,其胆气、其器量、其能耐,甚至还要在他身边那位暘城君熊拓之上,可谓是人中蛟龙。

    是故,黄砷生怕这位肃王因为眼前的大好局势,盲目乐观,以至于拒绝他们楚国的好意。如此一来,来年齐、魏、鲁三国与楚国的战事,很有可能就会打响。

    而值得庆幸的是,连接几场大胜,并未冲昏这位魏国的肃王的头脑,他仍然能够冷静地分析魏国与楚国的强弱对比,识趣地做出了在大好局面下就此收手的选择。

    这份眼界与魄力,让黄砷不由地将这位年仅十四岁的魏国肃王给牢记在了心中:这位,或许将再日后成为他们楚国在魏国这边最大的强敌!

    “既然初步达成默契,不如再来谈谈赔偿事宜吧……”

    黄砷趁热打铁,想尽快达成整个协议,毕竟不是赵弘润说出『罢兵言和』这四个字,这位肃王殿下就会率领大军撤出他们楚国的国土。

    在这位魏国的肃王没有得到足够的利益前,魏国的军队,又岂会心甘情愿地将所有攻克的城池拱手奉还呢?

    黄砷可没幼稚到这种地步。

    “赔偿事宜啊。”听闻此言,赵弘润嘿嘿笑了笑,颇有些磨刀霍霍的意思。

    因为他觉得,若不趁机狠狠宰楚国一笔,实在对不起那些被楚人所杀害的魏**民,对不起冒着严寒支持他对楚国宣战的浚水军与鄢陵军,更对不起那位替他营造了如此优势局面的六皇兄赵弘昭。

    “你们打算怎么谈?”

    说话间,赵弘润吩咐沈彧,叫他派人去请百里跋前来,毕竟似这等事关整个魏国利益的大事,最好还是有一位足够分量的人物镇场,免得到时候国内传什么闲话。

    毕竟按理来说。赵弘润还未有资格与楚国谈判的。

    听闻赵弘润此言,熊拓第一时间就把他兄弟固陵君熊吾给卖了:“我楚国退出宋地,你的军队。亦同时退出我楚国境内。”

    “这就完了?”赵弘润用嘲讽的眼神望着熊拓。

    岂料熊拓毫不示弱,冷冷说道:“别以为熊某不清楚。你派人收刮了彭氏、闾氏等五个大氏族的财富,还嫌不够么?”

    “可笑!”赵弘润冷哼一声,撇嘴说道:“那当初你还派人席卷了我大魏数个城池的财富呢,那又怎么算?!”

    “放屁!”熊拓闻言怒声道:“那些财物,最后不都是落入你手中了么?!老子孤身逃回楚国,带走你魏国什么财物了?”

    “……”赵弘润为之哑然,他仔细想了想,这才发现。情况还真是像熊拓所说的那样。

    “那……那我大魏的被你楚军所杀的百姓又怎么算?”赵弘润瞬间想到了说辞,轻描淡写地说道:“一名魏人一千两,算是便宜你们了。”

    “一千两?你们魏人都是金子做的么?”熊拓闻言大怒,毕竟这个价码实在也太离谱了。

    他想了想,恨声说道:“一两!”

    这下轮到赵弘润瞪眼了:“一两?你打发谁呢你?信不信本王甩给你一两,再把你给砍了?”

    黄砷闻言不由地苦笑连连,生怕二人又争吵起来耽误了赔款一事,连忙劝止了正要瞪着眼睛破口大骂的熊拓,苦笑着对赵弘润说道:“润公子的意思,黄某明白。不过,一千两的价码,实在也太离谱了。不若这样。我大楚奉上折合白银二十万两的珍珠、玉石、漆器、铜器,偿清拓公子对贵国境内城池、军民的冒犯,如何?”

    赵弘润想了想,说道:“一百万!”

    黄砷闻言皱了皱眉,又开口说出一个数字:“十五万。”

    “九十万!”

    “二十万!”

    “八十万!”

    “二十五万!”

    赵弘润闻言不悦说道:“本王一减就是十万,你才增加五万,这也太小气了吧?”

    听闻此言,黄砷不由地心中嘀咕起来:你那是漫天要价,随口胡诌。而我们大楚却要实打实地拿出东西来,这能一样么?

    咬了咬牙。他沉声说道:“好罢,黄某也不多说。五十万!……这是最后的底线了,润公子。”说罢,他抬头望向赵弘润,补充道:“润公子要知道,这些价值五十万两银物的珍珠、玉石、漆器、铜器,那只是在我大楚的价值,若是运至贵国,相信价值还要远远在这之上。”

    赵弘润一言不发,毕竟这种事他也心知肚明。

    “好罢,那就五十万两。”赵弘润点点头同意了黄砷提出的赔偿,旋即又说道:“再来谈谈贵国的城池赎金吧,十八座城池打包卖,吐血跳楼价,九十万!”

    听了这句话,暘城君熊拓气地险些一口血吐出来。

    可在这时候,赵弘润却抢先用话堵住了他与黄砷的嘴:“有什么问题么?你们真不会以为,支付了那五十万的赔偿,本王就会率军离开贵国的国土吧?……哪有这么便宜,那十八座城池,那可是本王麾下的将士们洒尽鲜血换来的,平白无故归还于贵国,本王日后何来脸面对待他们?”

    熊拓闻言手指赵弘润,气地说不出话来。

    要知道据他所知,赵弘润除了在攻打正阳县时损失了大概三千兵力外,其余十七座大小城池,都是借助平暘军那些原来的楚兵诈开城门所得,几乎没有多少伤亡,可是赵弘润的语气却仿佛他在攻打那些城池时伤亡惨重似的。

    何等无耻之人!

    “有本事,那些城池你搬了走!”熊拓怒不可遏地说道。

    赵弘润闻言毫不动怒,淡淡说道:“城池,本王是搬不走的,不过,本王倒是可以一把火烧了它……相信贵国重新建造那十八座城池的代价,要远远在那九十万之上吧?”

    “……”

    听闻此言,暘城君熊拓与黄砷对视一眼,不由地皱紧了眉头。(。)

第一百七十八章:狠宰() 
『ps:多谢书友/》

    ————以下正文————

    赵弘润与黄砷、熊拓等人口中的『五十万』、『九十万』,指的是以银两为单位的数额。

    莫以为这个数额并不大,但事实上,只要换一个解读方式,就能体现出这笔钱的巨额:『五千万两钱』以及『九千万两钱』。

    无论楚国还是魏国,白银仍然还没有取代铜钱作为主要流通货币,事实上许多国家,国内民间所流通的货币仍然是铜钱。

    别的国家暂且不论,先说魏国。

    魏国的主要流通钱币,称之为『圜钱』,即圆形的铜钱,中央有个小原孔,方便用绳索穿起来。

    而圜钱的单位是两与铢,而在魏国所流通的主要钱币,有分一两、半两,偏远地区仍保留有六铢钱,不过最早的三铢钱早已被淘汰。『注:黍,差不多就是一粒稷米(后称黄米)的重量。十黍为絫,十絫为铢,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这是古代重量单位换算。』

    先说一两圜钱,它与半两钱,是魏国大梁等京畿之地的主要流通货币。

    其购买力,打个比方,一个魏国平民走入一家很普通的酒馆,点一壶最普通的酒,二两钱,再点一盘素菜下酒,一两钱,若是再点一盘肉食,二两到三两钱左右。

    换句话说,五两钱,就可以让一名魏人在大梁内普通的酒馆吃喝一顿。

    再说半两铜钱,它的购买力体现在,再打个比方,假如那名魏人在酒足饭饱后正准备回家。途中忽然想起家中的妻儿还未吃饭,于是他在路边的铺子买了几个馒头,一个半两钱。大概能买一个带肉馅的馒头,如果是没有馅的。则更加便宜。

    这两个比喻,只是在大梁,魏国其他偏僻地方物价相对更低。

    以上所说的,是一两铜钱与半两铜钱的购买力,一两铜钱并不等同于一两银子。

    在魏国,白银也称得上是贵金属,但它并不流通于民间,准确地说。是几乎很少流通在一般百姓手中,那些高额消费的场所,还是会收的。

    正因为流通不便利,因此,白银的定为不能称之为货币,只能称之为『贵物』,就跟珍珠、翡翠、玛瑙一个含义。

    它跟魏国主要货币,即一两钱的换算,大概是**十到一百一十这个范围,不过一般情况下。一两银子顶多只能兑换八十枚一两铜钱,毕竟白银终归不如珍珠等物贵重,若无法充当货币。便体现不出它的价值。『注:别跟一两银子等于一千文钱的概念搅浑,那种孔方兄的单位是“文”而不是“两”,换算下来,一文孔方兄价值仅相当于2。5株钱。』

    再来说说『五千万钱』是什么概念。

    整个魏国境内的魏人人口,大概在四百万到六百万左右,按平均七口人为一户算,大概是六十万户到九十万户左右。

    打个比方,刨除魏国的『什二』田税,仅计算『户税』。假设魏国国内百姓都没有田地,按照每月每户二十两钱的『户税』计算。再排除缴纳不出户税而情愿履行徭役的可能性,再取六十万户与九十万户的平均值。七十五万户,每年大魏户部可以收取到『一万八千个万两钱』,即『一亿八千万两钱』,折合银两多少?一百八十万。

    当然,这只是一个估值,并且大魏户部的纳税大头也并非是来自民间百姓的户税,而是田税,以及,各贵族、世家、豪门所缴纳的税收,金额远远不止这个数。

    但有一点要提出,那就是,黄砷向赵弘润所提议的『五十万』,并非是白银五十万两,而是指价值白银五十万两的珍珠、玉石、漆器、铜器,这些东西在楚国十分便宜,尤其是珍珠、漆器与铜器,在楚国几乎不值什么钱,但是一旦运到魏国,其价值那至少是四五倍左右。

    若是那『九十万』的城池赎金也谈成,相信这『一百四十万』,其价值要远远超过魏国一年的户部税收。

    就这样,还未算上赵弘润从彭氏、闾氏等五个大氏族所收刮的财物,那些东西,可不像楚国会交割给魏国的那些廉价的珍珠、漆器、铜器,那些财物更加珍贵,运往魏国其价值翻个六七番不成问题。

    “九十万……”黄砷长长吐了口气。

    九十万换十八座城池,说实话谈不上亏,毕竟建造一座城池需要多久?两三年那是很寻常的事,至于耗资,那更是远远超过九十万两白银,即九千万两钱的价值。

    但不可否认,九十万这个数字,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