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周丽娜/孙文霞



两字篇 第一章(1)

■ 八婆

“八婆”一词多用来形容那些平常在生活中对别人的隐私感兴趣,没事喜欢背后议论人,乱讲别人闲话的女人。最初来源于香港。

相传,在香港开埠初期有一个名叫朱燕的女子,她在家中排行第八,人称“八婆”。朱燕是当地富商何东家族里的一名佣工。因香港当时是英租界,所以当地英国人很多。有一次,一个英国商人想得到何东的家族秘密,便收买了朱燕。朱燕被钱财迷昏了头脑,便偷偷将主人家的家族秘密售予了英国商人。后来被人发现,引起了一场轰动,朱燕的行为被华人严厉指责。当时,人们只要提到八婆朱燕,就深恶痛绝,所以“八婆”一词便成了当时社会流行的负面词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八婆”一词逐渐演变成爱管闲事女子的代名词,并慢慢由港澳台地区传到中国内地。

■ 抱瓮

“抱瓮”一词的本意就是抱着水瓮,源自《庄子?天地》。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贡从楚国游历回来,路过汉阴时,看见一个老人正在浇菜。老人凿了一条通道,一直通向井里。然后抱着一个大瓮盛水,绕过菜园再去浇水,这样就浇得很慢。子贡看见了说:“如果借助其他工具来浇的话,既省力气,浇的地又多。老人家,您为什么不用呢?”老人就问子贡:“那是一个怎样的工具啊?”子贡说:“就是前重后轻,像抽水机一样的工具。”老人听后很生气,脸色不是很好看,但是仍然笑着说:“我听我师父说了,使用工具的人必定是会投机取巧的人,而投机取巧的人心思一定很狡诈,内心狡诈的人必定不是纯洁的,内心不够纯洁就不能够心神安定。这样的人必定不能容纳正道。我是知道这种浇灌的工具的,只是耻于使用它。”子贡听完之后非常羞愧,无言以对,低下头默默地离开了。

从那以后,人们便用 “抱瓮”一词来形容保持本心,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

■ 鼻祖

“鼻祖”一词即指始祖,相传源于唐朝。

据说,唐明皇李隆基很喜欢看戏,也愿意和唱戏的人在一起。一年元宵节,李隆基与文武百官及梨园弟子共同宴饮,唱戏的人为了讨好皇帝就扮成各种神仙鬼怪,并唱诵着皇帝编的歌,在皇宫里尽情地歌舞。大家一会儿唱歌,一会儿跳舞,一会儿击板,一会儿打鼓,非常热闹。唐明皇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跳舞的队伍,但是他发现别人不是带着面具,就是化了妆,只有他一个人与众不同,于是他叫人找来一些白灰,然后抹在自己的鼻子上,扮成了白鼻子的丑角。唐明皇说:“我亲自化了妆与你们同乐。”梨园弟子见皇帝这么高兴就一直欢跳到黎明。从那以后人们都尊称唐明皇为戏剧的始祖。

在演戏化妆时往往从鼻子开始画起,唐明皇又是第一个往鼻子上涂抹白灰的人,所以人们又把始祖称为“鼻祖”。现常用来比喻某一事物的创始人。

■ 吃醋

典出《隋唐嘉话》:梁公夫人至妒,太宗将赐公美人,屡辞不受。帝乃令皇后召夫人,告以媵妾之流,今有常制,且司空年暮,帝欲有所优诏之意。夫人执心不回。帝乃令谓之曰:“若宁不妒而生,宁妒乃死?”曰:“妾宁妒而死。”乃遣酌卮酒与之,曰:“若然,可饮此酖。”一举便尽,无所留难。帝曰:“我尚畏见,何况于玄龄!”

据说,在唐太宗李世民当政时期,有一位大臣名叫房玄龄,他足智多谋,为李世民立下不少的丰功伟绩,帮助唐太宗巩固了帝位。唐太宗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封他为梁王,并且选了几位美女给他做妾,房玄龄知道自己的夫人一定会反对,就婉言拒绝了。李世民知道原委以后就派人去劝说房夫人,并且安排太监送去了“毒酒”,传话说:“如果不能答应房玄龄纳妾,就请房夫人一死。”房夫人听后二话没说,拿起“毒酒”一饮而尽。其实,皇帝赐给房夫人的并不是毒酒,而是一壶醋,目的就是考验房夫人。皇帝见房夫人态度如此坚决,而房玄龄也没有纳妾之心,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提过送美女给房玄龄的事情。

两字篇 第一章(2)

从那以后,“吃醋”的故事就被广为流传。现在,多用来指那些见别人受到表扬或奖励,心存嫉妒,而眼红别人的人。而“吃醋”一词用得最多的,就是在男女之间的感情上,通常指因第三方面而产生的嫉妒,称为“吃醋”。

■ 吃香

“吃香”一词据说来源于宋朝。当时京师流传着“三班吃香,群牧吃粪”的说法。

宋灭唐后,继承了唐代的制度,在宫廷内设有三班之职,分别为东头供奉、左右班殿直和殿前承旨。这三班都隶属于宣徽院。宋朝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另外设置三班院,以崇仪副使蔚进负责的管理,根据个人的功劳和能力,分别委任在院内和院外做事。当时,在院外做事的有八千余人,在院内做事的也经常有数百人。这些人身居高位,而平时的工作很简单,并且权势越来越大。每年的乾元节,他们都凑钱到庙里进香,来庆祝圣寿,这叫做“香钱”。判院官常将其余的钱用作餐钱,据说这就是“吃香”一词的最初含义。

“吃香”现在泛指受欢迎,受重视。

■ 大夫

“大夫”一词,作为“医生”的含义出现,最初来源于宋徽宗政和年间的医官官职。

宋朝时,医学制度和医学教育就有了相当的发展,负责管理医疗行政的官职很多。宋制翰林医官院医官就分七级,而官职就更多了,有22种,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保安大夫、翰林良医、和安郎、翰林医正等等。所以,“大夫”最初是医官的官职名称,从那时起,人们就称呼医生为“大夫”了。一直到现在,人们仍沿称医生为大夫。

另外,大(dà)夫,还作为古代官名使用,现在这种用法已经消失了。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官职之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清朝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

现在,“大夫”一词只作为医生的代名词。

■ 大亨

“大亨”一词来源于旧上海。旧时上海称有势力的官绅﹑富商或大流氓为“大亨”。

19世纪中叶,英国人约翰?亨生发明了一种名为“亨生”的马车,当时人们称这种在车后驾驶的双轮小马车为“亨斯美马车”。第一个拥有这种马车的华人是《申报》老板史量才,而且是花费了数十万银两从一个德国人手中买来的。于是,当时的上海人就将拥有这种马车的人称为大亨,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另外,在《易经》里,也经常出现 “亨” 这个字。如《无妄》卦里,就有“大亨以正”之说。这里的“大亨”,其实是亨通而顺利无阻的意思。

“大亨”, 其最初意思专指称霸一方的帮会头目或达官巨富,现在通指社会上有权势、有地位的人。

■ 导游

“导游”一词是从“响导”一词演化而来的。

“响导”这一称谓,在我国古代是军队中的一种专用名词。《孙子兵法》中就有“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响导’者,不能得地利”之语。

春秋时期,大政治家管仲从齐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于没有熟悉地理的向导带路,齐军在回家的路上迷失了道路,不知所措。后来,管仲提出一个办法,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就挑选了一匹老马,解脱了它的缰绳和鞍具,放任它自由自在地往前走。就这样,齐军跟着老马,找到了返回的路。实际上,这匹老马就起到了向导的作用。因此,后来留下一句“老马识途”的成语,流传至今。

在我国旅游业中,早年一直沿用“响导”这一称谓。后来,将“响”改为“向”,即向导。现在,人们也说向导,但在旅游业中又将“向导”称作“导游”。

■ 倒霉

“倒霉”一词是浙江一带的方言,产生于明代末年。“倒霉”没有在专门的语句中出现过,它的产生与当时的科举制度和民间习惯有关。

在明朝末年,采取的是“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读书人要想做个一官半职,就要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由于科举考试的局限性很大,严重地影响了知识分子才智的发挥,再加上考场上营私舞弊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一般的读书人想要考取功名是非常不容易的。为了求个吉利,考生们一般都会在考试之前在自家门前树立一根旗杆,当时人们称这跟旗杆为“楣”。如果考中了,旗杆就一直竖立着,考不中就要把旗杆撤去,人们便将撤掉旗杆的行为称为“倒楣”。后来这个词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口语和书面语当中,来形容不顺心的事情。

今天我们把“倒楣”的“楣”写作“霉”或“眉”,反倒不写原来的“倒楣”了,这也是约定俗成的,只是在使用的时候,大家应该记得“倒霉”一词是由“倒楣”演化而来的。

两字篇 第二章(1)

■ 点卯

“点卯”来源于旧时官吏的一种考勤方法。

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分别用12地支来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早晨5点至7点称为卯时,旧时官署衙门卯时开始办公。官员查点人数时叫“点卯”,吏役按时到官署、衙门听候点名叫“应卯”,其点名册称为“卯册”。若需签到,则称为“画卯”。《水浒传》里说“武松径去县里画了卯”,就是指这种考勤。

有的人为应付差事,点卯后即走开,故后来用“点卯”来比喻敷衍了事、应付差事。

■ 东床

典出《晋书?王羲之传》: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相传晋朝时,太傅郗鉴的爱女郗璇眉清目秀、聪明伶俐、妙龄待嫁。郗太傅听说丞相王导的几个儿子也都长得英俊、潇洒,便有意与王府结儿女姻亲。王丞相对这门亲事也很乐意。有一天,郗太傅就派了一个门客拿着自己给丞相的亲笔书信到王府去选婿。王丞相见过信后对门客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在东厢房呢,请转告郗太傅,任意挑选吧!”门客到东厢房看过之后,谢过丞相王导就赶回了郗府,并回复太傅说:“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到了王府一看才知道,王丞相的几个儿子长得真的都不错,各个都很英俊。听说我要为您选女婿,都饰容待客,有的还有些拘谨,只有一个年轻人,袒腹卧于东床,好像没听说有这回事似的。”谁知郗太傅闻此言后高兴地说:“就选那袒腹东床的为婿。我就喜欢这样的,他将来肯定是一个好女婿。”太傅郗鉴后来又经过进一步了解,得知这个青年名为王羲之,才华横溢,便将女儿郗璇嫁给了他。太傅郗鉴果然没有看错,王羲之不仅是个好女婿,而且还成为我国著名的书法家。

后来人们便用“东床”一词指代女婿。

■ 东西

“东西”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时的五行学说,即金、木、水、火、土。

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组合关系是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己土。我们可以看出,东方属木,可以代表一切植物;西方属金,可以代表一切金属矿物;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于是人们就把代表“木”和“金”的两个方面连在一起,逐渐构成了“东西”一词,用它代表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品。

宋朝的理学家朱熹好学多问,有一次,他在巷子里碰到精通五行的好友盛温和,问道:“你提着篮子去干什么啊?”盛温和回答说:“去街上买东西。”当时还没有“东西”一词。朱熹不解,盛温和解释说:“你把五行和五方对照一下就会豁然开朗了。”朱熹独自思考了一会儿,突然如梦初醒。原来盛温和说的“东西”是指金木之类,可装入篮子的物品!若说“南北”当然不对了,篮子里怎么可以装水和火呢?从此,“东西”就成了物品的代名词,直至今天。

“东西”中“东”和“西”本是两个方位名词,合在一起使用就完全脱离了它们的本义,变成了“物品”的代名词。

■ 斗胆

典出《三国志?蜀书?姜维传》:维死时见剖,胆大如斗。

三国时,蜀国统领大军的姜维在剑阁得知后主投降魏国大将邓艾的消息,大吃一惊,众将士也无比气愤,考虑大势已去,无法挽回,难以进行抵抗,但又不愿轻易投降,这时姜维心生一计,决定先投降魏国大将钟会再说,等日后有机会时,再作恢复蜀国的计划。

两字篇 第二章(2)

投降魏国的姜维很快便得到钟会的信任。邓艾与钟会原本就有矛盾,邓艾攻入成都,觉得是立了灭亡蜀国的大功,于是得意专横。加上司马昭想利用钟会的兵力来牵制邓艾,以各个击破,所以两人的矛盾更加尖锐。这时候,姜维乘机从中挑拨,钟会打算以成都为基地进行反叛,让姜维作先锋。当时魏军的将士对钟会重用姜维早就不满,当他们看到钟会要反叛的迹象后,都纷纷反对,并且团结起来杀死了钟会。姜维虽有大智大勇,但终因寡不敌众,最后被魏军杀死。在姜维死后,魏军很想知道姜维为什么有如此大的气魄,敢孤身与魏军做对。于是,人们剖开了姜维的腹部,看看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才发现他的胆囊极大,大得简直像斗一般,这让在场的魏国官兵惊讶不已。

此后,便产生了 “斗胆”一词,本是形容胆大,后来经常用作自谦之词。

■ 杜撰

“杜撰”一词没有专门的文献记载它的出处,据说来源于杜默作诗的故事。

在古时候,有个叫杜默的人,喜欢写诗。但是,他写的诗,内容空乏,不着边际,没有任何的真情实感。而且,他的诗也从不讲究韵律,于是就有人说他写的东西是诗不像诗,文不像文,实在是不伦不类。他却常常在自己所作诗的后面署上“杜默撰”三个字,所以经常被人耻笑。一提起诗人,大家便不约而同地戏说“杜撰”。

此后,人们便把不合乎常规的事情统称为“杜撰”,后来,“杜撰”又被引申为不真实地、没有根据地编造的意思了。今天,人们用“杜撰”一词来表示胡编乱造的写作或者编造。

■ 方寸

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生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

这里讲的是三国时期关于徐庶的故事。徐庶本是蜀国大将,并做好了与刘备共图霸业的准备,可是谁料曹操用计谋把徐庶的母亲骗到了许昌,竟然把徐庶的母亲作为人质。徐庶一向是孝子,为了母亲,他没有办法,必须离开刘备,到曹操那里去救自己的母亲。于是,他对刘备说:“我的母亲被曹操骗去了,我的内心已经大乱,不知还能不能与大王共同来打天下了。所以,请求离开。”徐庶后来到了曹营,但并没有救出自己的母亲,他的母亲自杀而亡。徐庶因此一生未为曹操献一策。

这里的“方寸”一词指一寸见方的心部,后引申为心烦意乱、没有主见。

■ 夫人

“夫人”一词来源于春秋或更早时期,在当时是国君原配的固定称号。

从那时的封建皇朝发展到现在,“夫人”一词大概被赋予了四种用法。

第一种,是指称诸侯之妻为“夫人”。如《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

第二种,是作为帝王嫔妃的名称。如《汉书?外戚传序》:“汉兴,因秦之称号,……妾皆称夫人。”汉武帝增加倢伃等号,其后称号益繁。从曹魏开始,夫人为妃嫔称号之一。王后以下,妃嫔分五等,以夫人为最高。魏明帝增为十二等,贵嫔与夫人位次王后。

第三种,是作为达官配偶的封号所使用。如明朝时,“夫人”被用来册封一品、二品官员的嫡室,如“一品诰命夫人”。

两字篇 第二章(3)

第四种,是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多用于正式场合。

这四种用法中,只有第四种现沿用至今。

■ 斧正

典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庄子引用这个故事讲述了自己和朋友惠子之间的故事。

战国时期,博学的庄子有一个好朋友叫惠子,惠子也是一个博学之人,两人在一起时总是互相切磋学问,取长补短,有着很深厚的友谊。可是天妒英才,惠子早早地就离开了人世,庄子非常痛惜。有一次,庄子去惠子的坟前拜祭惠子,不由得回忆起自己的朋友。于是他就给随他一起来的人讲了一个故事说:在楚国有一个人,在粉刷墙壁时,不小心在鼻尖上粘上了一点白粉,可是这点白粉薄如苍蝇的翅膀,他就去找了个工匠帮他去掉。工匠让他站稳以后,拿起斧头照他的鼻尖就是一下,那人非常镇静,动都没有动,只觉得一股清风从脸面滑过,而鼻子却没有受到一点伤害。宋元君听说这个故事之后,就让那个工匠来表演这个运斧成风的技能,工匠说:“我确实有这种技能,只可惜和我配合的那个人已经死去很久了。”故事讲完了,庄子叹息说:“惠子死了,我就失去了学业上的挚友,再也没有和我如此默契的人了。”

据说,从此便有了“斧正”一词,后来,“斧正”多用来表示谦恭,指请别人帮自己修改文章之意。

■ 腹稿

典出《新唐?王勃传》: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王勃字子安,唐朝时期绛州龙门人,“初唐四杰”之一。据说,他从小聪明过人,七岁就能写文章,十几岁就成名了。在他写文章的时候,从来不像别人似的打好草稿,他从来不起草稿,更没有穷思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