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级进阶到中级仅仅500熟练,就耗费了三个月以上的时间。一开始每天能增加十点熟练左右,到了后来每天只能增加三四点。
而从中级到高级更需要5000熟练,不知道要修炼多久。哪怕有药浴辅助,恐怕时间也要相当的长。
鹰抓功这段时间也已经到了403/500的熟练,想来再有两个月应该可以到达中级,到时候实力又会提高一个档次。
到了晚上,素问得知那个年轻人醒来,连忙赶过去。
“大师”。那青年看向素问的时候有些羞愧。
素问拽过一把椅子坐在炕边上。“说说,发生什么事了。”
青年神色一正,将事情婉婉道来。
青年叫吴中旭,父母双亡,中学没念完就到社会上打拼。后来机缘巧合拜了个师傅,将他领进盗墓这个行当。十年下来已经在这一行小有名气。
去年下半年,他们偶然的机会得知一座古墓的大概位置。墓的主人在古代也是高门大姓,想来陪葬品也不会少,一行人觉得有利可图,就前往寻找此墓。
一行人花了一个月在深山老林里找到准确位置,以及后续的打眼探墓倒还算顺利,墓里各种古玩倒也不少。本来这一行已经可以算是完美收官,可临走前发现这墓是一个上下两层墓穴,众人就起了探究的心思。
然后这一次就引来了祸事。
下面那个墓穴是一个方士的,棺材镇压在一口阴煞气眼之上。而古墓的主人早已经在上千年阴气洗刷下变成了僵尸,最后七个人只活下来了三个。之后将盗洞炸塌,三人刚逃到最近的村子里,他就昏迷了。
当他醒来后一开始也想按照素问所说找个寺院常住驱除体内阴气,但接连去了两间寺院后发现效果并不大。同时总是做梦那僵尸跑出来找到他,因此心里不安之下再次前往那座古墓。
再次跋山涉水来到那里,大白天就能听到古墓下面有敲击的声音。同时古墓周边都被阴煞之气所覆盖,当他发现不对的时候体内阴气早已被引动冲出体表。
素问听完他的话久久不语。
自己超度过亡魂,可僵尸这种东西只以前看林正英的电影见过,根本知道该怎么处理。自己可是和尚,只会超度,不会做法。还有那个古墓整个被阴煞之气所笼罩,完全就是僵尸的地盘了。自己冒冒失失跑过去,可别再是给他送菜去了。
僵尸和亡魂还不一样。亡魂本身是没有实体的,只用金光明砂就可以布下防护。而僵尸不一样,是有实体的,完全可以凭借肉体直接攻击。
但不管也是不行。那东西万一跑出来,祸患也是不小。而且按吴中旭所说,在离那古墓十几里之外就有一个小村落,有百十口人。若是不管,这些人恐怕要遭了秧,而且说不定这个东西以后会越来越厉害。
管,是肯定要管。只是怎么弄,还需要合计一下。
想到这里素问安抚吴中旭:“你先休息两天,驱散体内的阴气。按你所说那僵尸被封锁在墓里,一时半会儿还出不来。”
吴中旭苦笑:“恐怕也封不了多久了。上次我去的时候听声音已经离地表不算远了。”
素问点点头表示知道。
出门就找道衍打听去了,看看他知不知道僵尸这种东西。
第八十九章 定制九环锡杖()
从道衍房间出来已是深夜。
第二天一早素问就给何百川打了电话,毕竟他是地头蛇,什么门路都好找。
接通电话素问就开门见山:“何施主,不知道你认不认识老铁匠,或者手艺好的匠人。”
何百川纳闷道:“大师你找他们做什么?现在什么都是现成的,哪还用他们打造啊。”
“我要做一根锡杖,而且要快。”
何百川仍然一头雾水:“锡杖?”
“就是禅杖,杖首是塔状,有九环。杖长要两米,由铁打造,另外还有其他要求。”素问解释道。
“啊?好,我知道了,我一会儿回给你电话。”何百川挂了电话发了会儿楞,不知道素问要做这东西是干什么。这人情来的容易,和素问打好关系也是他一直所希望的。
坐在床上就开始一个个打电话。
要说能打造锡杖的人现在可不太好找,一般工人可没那手艺。
好在最后联系上一个,下午何百川就拉着素问前往那人的家。
一直开了一个多小时,到达华安县,就是过年那天发生血案的那个。
到了华安何百川打个电话,随后拐个弯去另一条街接了个人,是个带着眼镜的小伙,上车后看到素问略微有些意外。
听何百川叫他小张,也是别人介绍的。
听小张说话,素问也知道了要找的人的信息。姓郭,原来家里是十里八村有名的铁匠,据说祖上是打造军械的。不过现在什么东西都是冲压流水线的,他这手艺也没落下来,原来在县里一家铁器厂上班,是厂子的大师傅,偶尔帮人打造点东西,现在退休了。
按照小伙的指路,又开出去十几公里,到一个叫做郭家镇的地方。“就是这里”随着话落,车子在路边一个大院前停下。
外面是一人多高的砖墙,大门开着,院子里都是水泥地面,几只鸡在那闲逛。
“郭老,有人找。”
小张站在院子门口大喊,引起一阵狗叫和铁链子哗啦啦的响声。声音就在大门旁边响起,吓了何百川一跳。
这才发现大门后面被铁链子栓了条狼犬,站起来有一人多高,将铁链子挣的笔直,本来趴在窝里谁都没注意到。
“谁啊,瞎嚷嚷什么。”一个穿着一套旧工作服,头发梳的整整齐齐,带着眼镜的50多岁男人从里屋推门出来。
看外面一个带眼镜的年轻人,一个中年胖子,一个年轻和尚,不由问道:“你们找谁?”
年轻人点头套着近乎:“郭老,我是二雷的朋友。以前来过。”
“哦。”郭老点点头。又看向何百川和素问:“那他俩呢?你们来什么事?”
“阿弥陀佛,施主,贫僧想找你打造一样东西。”素问上前两步说道。
郭老摆摆手:“早不干了,要打造东西去厂子吧。”
他所说的厂子是县里的铁器厂,郭老就在那干了半辈子。不过随着老一辈都退休后,厂子没有能扛大梁的人,这几年每况愈下。
素问摇摇头:“厂子做不了,这事只能求到施主头上。费用什么的都好说。”
何百川接上话:“没错,价钱你开。”
年轻人也搭腔道:“郭叔,人家大老远诚心来的。现在厂子什么样您还不知道吗?何况二雷也快结婚了,您这也能赚点礼钱。”
最后一句话将郭老说动了。
哪怕不为二雷结婚的事,都一大把年纪了,赚点就给儿孙攒点。
“别叫了。”显示朝那条狗吼了句,又转头冲几人说了句:“进来吧。”就转身返回屋里。
一行人进了屋,是一个不大的客厅,摆着一张沙发,前面一张茶几。沙发后面的墙上挂着两把带鞘的长剑。
看众人把目光放到墙上,不由得笑道:“年轻时喜欢做些,自己做来玩的。”
先让几人坐下才问道:“你们要做什么?”
年轻人把目光看向何百川,何百川看向素问。
素问开口道:“做一把九环锡杖。”随即拿出来一张准备好的图片递过去。
郭老接过来看看,点了点头。“能做,就是麻烦一点。”
素问接着说道:“杖头四钴要厚,杖身要鸡蛋粗细,尾端是球状。全部以铁铸成,半中空,总长两米,分量要24斤。之后还要再上面刻上经文”
郭老掏出根烟点上,发给几人,只有素问没要。
郭老合计一下,“怎么也得半个月。别的还好说,刻字麻烦点。”
“五天我就要。而且要在字上描金,用金粉。价钱好说。”
“做不做电镀?不然以后肯定生锈。”
素问摇头。“不用,做成黑色就行。不过经文一定要按照我说的来。”随即又掏出一张纸,上面写满了经文,给郭老讲好这经文怎么刻。
郭老点点头,伸出三根手指。“金粉你自己出,3万。”
年轻人吓了一跳。就这么一根铁棍就要3万?这是要抢劫啊。这要是把人砸跑了,自己也不好交代啊。
没想到素问却是点了点头答应下来。“可以,金粉我明天让人给你送来。”
回去的路上,小张下了车,何百川才问道:“做这个是要做什么?”
“最近有些用处。带这个方便。”素问那天从道衍那知道僵尸身上都带有尸毒,就想弄个武器。不过普通武器不能携带,这锡杖总没有问题。自古僧人出门就多有带锡杖的,一来托钵化缘时到人家不用敲门,可摇动发声,而来在野外走路摇动时可驱赶蚊虫,三来用作防身。
和尚出门带锡杖,理所当然,也不会被人当成武器,以后走哪带着正合适。
而且在上面刻上经文,再用金粉描之。回去后自己再在上面加持,还可以当做一件法器使用,诵经之时还可以有额外加持作用。
除了这个,素问又找人用雷击木刻出几串挂珠拿回寺院加持。
这次的事素问打算带上行心,行明,行德,行法四人,这样在诵经超度时有人随诵,能发挥更大效果。几串挂珠就是给他们防身的。
一方面可以防止被阴气侵入身体,一方面如果有僵尸之外的什么危险,挂珠也可以救他们一命,在关键时刻还可以把全部珠子打出去,对亡魂之类的东西伤害很大。
在准备这些的时候,同时给吴中旭驱散阴气,调养身体。几天的功夫他就可以行走无碍了,但还是有些虚弱。经此一事,他想要驱散体内的阴气,恐怕要在寺院长住才行了。
到了约定的时间素问再次前往郭家镇,见到了打造好的锡杖。将带来的两万块尾款放在茶几上,仔细观察杵在一边的锡杖。
做工精细,所有连接的地方都打磨的非常平滑自然。杖首成塔状,没有多余的花纹装饰。四钴足有半公分厚,每个上面挂着三个圆环。说是九环,实际上是十二环。四钴对应四谛,十二个圆环对应十二因缘。乌黑的锡杖上布满密密麻麻的金色经文,一眼看过去有些耀眼。
郭老一边数钱,脸上带有得色,这锡杖虽然在他眼中还有些粗糙,但由于上面那些金色经文,整个锡杖看起来已经大不相同,已经可以算是艺术品了。打出这么一件东西,以后也可以和人吹吹牛。
素问将杖提起,以他的力气来说二十四斤正好够用。和鲁智深的六十二斤水磨禅杖自然没法比,虽然六十二斤他也舞得动,但想打人就够呛了。
拎到院子里挥舞几下,虎虎生风,气势逼人,杖上圆环锡锡作响。郭老刚刚跟出去就感觉一股劲风在鼻子前扫过,吓了他一跳,连忙又后退两步。
舞动几下,素问心里满意,这才持着锡杖告辞。
他得了趁手的兵器,虽然还要回去加持,但不管怎么说这次去把握都大上几分。
第九十章 进山()
又过了两天,素问持着禅杖,带着行德四人以及吴中旭下山。
这一段时间做了不少准备,甚至有考虑过是否将这事通知道教。毕竟这方面上似乎道教很专业。而佛门也有这方面的高人,可素问一个不认识。说到底他也只是个半路出家,一直偏居一偶的土包子。除了净心寺,根本也不认识什么其他佛门中人了。
最后还是按不住内心的好奇心。固然此去是有慈悲心,又何尝没有好奇心作祟。
亡魂他见过了,僵尸还从来没见过。是不是上辈子看的电视中的那样?
素问手持九环锡杖,每走一步都伴随着铁环相撞之声。
加上身后还带着四个和尚,一行人极为吸引人眼球。
和尚有时候能见到,但这种做派的还真的很少见。更何况素问手中持着的禅杖,黑色的表面上有着无数密密麻麻的金色小字,更是吸引人眼球。
一行人在候车室的时候,不少人都拿出手机拍照。
行心凑过来说:“师傅,好多人在看咱们啊。”
素问眼皮不抬,淡淡回道:“由得他看去,你少块肉么?”
行德和行法虽然后入门,却比行心行明稳重的多。手中持着挂珠,默默念诵佛经,只能看到嘴唇微动,听不到丝毫声音。
行心看了眼他俩,老老实实回座位坐着了。
到了登州转车的时候同样如此。
在金陵再转了一趟车,几人才登上前往安庆的动车。到达安庆已经是出发22小时之后的事了。
这一路下来,也就素问面色仍然不变,行心几人面有倦色,而吴中旭已经站不稳了。
素问看看几人的状态,下了决定。“我们先在这里休息一天。”
按照吴中旭所说,后面还有很远的路要赶。行心几人还好些,能够坚持,可吴中旭恐怕没到地方就都趴下了。
安庆2月的天气也是很冷,平均气温也就4、5度,由于湿气重,众人仍然觉得比东海要冷许多。一直在北方的行德和行法出了站台就打了几个喷嚏,对这种阴冷的天气很不习惯。
在火车站附近找了个还算干净的旅店,结果屋里比外面还要冷。
让几人先休息,素问持着锡杖再次出门。
感谢现在的科技,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也不至于迷路,想要到哪用手机上网搜一下就行。
由于这次要去山区,温度更低,湿气更重,还是有一些东西需要准备。比如帐篷,睡袋,还有一些干粮。
虽然说在十几里外还有个小村落,一来不知道住宿是否方便,另外山里十几里路可能要走上一整天。在不知道具体情况之下,多带些东西总是有备无患。
坐在车里往外看,素问很喜欢这样打量一个陌生的城市。
晚上回到旅店的时候素问往旅店搬了几趟,才把车上的东西全都搬进去。探照灯,绳索,大背包,防风打火机,铁水壶,指南针,还有一把战术刀,一把工兵铲,两个四人的帐篷,还有六个睡袋。同时还买了些压缩饼干,上次在海州就吃过。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在野外用来填饱肚子还是不错的。
第二天早上众人看到这么多东西吓了一跳,吴中旭倒是竖起大拇指。这些东西素问不准备,他也会说的。没想到素问心这么细,昨天下午都准备了,而且很齐全。
他却不知道昨天素问只是想买帐篷和睡袋,压缩饼干。其他东西都是老板推荐的,素问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都买下了。
经过一夜的休息,众人都恢复了很多。行心四人神态精神奕奕,在来之前素问就对几人说过此次的情况了。四人不但不害怕,反倒很兴奋。毕竟僵尸这种东西可是只在传说中存在,没人会不好奇,没想到世界上竟然真的有这种东西。
更因为主持竟然有降魔的法力。那自己以后是不是也可以?
这次再出门,每个人都背了一堆东西。
拦了两辆车,直奔霍山县。
到了霍山县境内,几人已经能够看到远处蜿蜒连绵的山脉,这就是此行的目的地了。
山上很多地方积雪还没化开,老远就能看到一片白色。
中途又停了一次,给每人买了两瓶饮水,然后再次出发。剩下的就要到那个山村再补充了。
两辆车按照吴中旭指路,一直到了一处山脚,之后就要进入山林了。
除了吴中旭,每个人都背了一个大包。
吴中旭拿着战术刀在前面开路,其他人跟在后面,抬头看了一眼面前茂密的树林,一头扎了进去。
山里积雪没有化开,积雪下是厚厚的落叶,走起来经常深一脚浅一脚。没过多久就得素问拄着锡杖在前面开路,吴中旭拄着个木棍在后面指路了。
很快众人就发现几行脚印在雪地上,方向和众人一样。
看痕迹时间应该超不过三天。如果时间久,脚印处的雪应该有些融化,边缘会呈弧形。
一直到天黑,众人走了一半。不过按照吴中旭所说,已经走过的那些都是平缓的道路,而前面的路开始陡峭起来,后面会更加难走。
为了照顾吴中旭,众人才到天黑就找了个避风口的山坳休息。
将帐篷支上,找来些干木柴升起一堆篝火,用铁水壶烧了些热水,每人就着热水吃些压缩饼干。
吃完饭众人烤着篝火,听吴中旭所说当时他们来这里时的情况。
山区虽然冷,但钻入睡袋后没多久就暖和起来。一夜睡了个好觉。
半夜不时听到有动物的叫声,不过很远,听不清楚。
第二天再次出发,果然难走了许多。
很多地方都很陡峭,需要把着冰冷的石头攀爬才行。很多时候只能由素问先过去,然后再用绳子一个个拽上去。
直到第三天下午,众人才来到吴中旭口中的小山村。
站在山头眺望山谷中的山村,炊烟升起又被山风吹散。能够听到小孩玩闹的声音,狗叫声,一片祥和。在现代这样的山村已经非常少有。
山村很小,也很破旧,到处都是土房,外面围着一圈木篱笆,这里住的多是大别山的采药人。
看到一行人的到来,都很热情。几个孩子围着素问等人打转。
最后一行人被请到村长家,虽然是村长,但和普通人家也没什么区别,一样又矮又旧的土房。
这里的村长和外面的不一样,都是选出来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平时也只是负责一些小事,但村民都很尊敬。
而在村长家素问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前两天有几个道士来过,然后进了山就没出来。
毕竟这么一个深山里的山村,平时少见人来。村民采到药材都要出山去卖,在县里有专门收购的地点。
而这么短短几天,接连来了两波人。
…
顺便求个收藏,推荐票,多谢各位支持了。
第九十一章 道士()
老村长今年有70多岁了,精神头却很好,也很健谈,看起来就像60的人一样。晚上煮了一锅肉招待几人,都是冬天跑下来儿女在山外面很少回来,只剩他在这里住了一辈子不舍得离开。
先给几人煮了一锅粥,配上咸菜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