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水西行动了起来,一个个彝族武士被召集起来。
水西的异动很快就引起了官府的注意。贵州巡抚也不是傻子,早在奢崇明起兵叛乱后就派人时刻关注着水西的动静,水西异动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王三善的手上。
“李总兵,贵阳现在还有多少可战之兵?”王三善向贵州总兵李标问道。
李标苦笑道:“王大人,现在贵阳城可战之兵不超过两千,能不能守住贵阳城还是个问题。”
“唉,传我命令,各府、各县坚守城门,不要外出。”王三善下令道。
“是。”一众官员应道。
“李总兵,在你军中选一个经验丰富的斥候,带着我的书信向西南总督朱大人求援。”
李标应道:“没问题。”
贵阳的官员这个大年初一过得有些提心吊胆,水西土司的异动在官场上已是众人皆知,到时不知道能不能守得住贵阳城。没有人认为现在的黔军能主动打击水西土司,可见贵州兵备败坏到何种程度。
西南地区再次紧张起来,水西方面的行动让很多人揪起了心。
京城,这座古老的城市又走过了一个年头。天启皇帝呆在自己的书房里,屋里放着火炉,正在专心志致的做着木活。
王安站在天启皇帝的旁边,随时等着天启的召唤。
“王伴伴,看看我的木工活做得怎么样?”做完木工的天启习惯性的问道。
“巧夺天工,当世罕见。”王安习惯性的回道。
“呵呵,王伴伴,说吧,今天有什么事,这大过年的,可不要有什么烦心事。”
王安拿起一份奏折,轻声说道:“皇上,四川传来消息,朱燮元打退了叛军。”
“终于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天启高兴地站了起来,“王伴伴,你给我仔细讲讲,朱爱卿是怎么打退的?”
“好的,皇上。”
王安给天启细细讲起了朱燮元的平叛过程。今天是大年初一,早在进宫之前,王安就想好了只给天启皇帝讲好事,可近来发生的好事就只有新上任的西南总督朱燮元打退了叛军。为此,王安专程去了一趟东厂,让番子们把朱燮元打退叛军的详细过程整理出来,方便他向皇帝讲。不要怀疑厂卫收集情报的能力,他们就是靠着这个吃饭。
王安讲完后,天启皇帝赞道:“朱爱卿一心为公,秦柱国舍生敢战,都乃人杰也。”
“奴替他们谢过皇上将了。”王安在旁说道。
“王伴伴,你刚刚还说到一个叫什么陈什么清的人,他发明了一个什么东西来?”
王安赶紧翻了翻资料,回道:“那人叫陈华清,他发明的那个东西叫**,对于破敌十分有用。”
“哦。”
这是陈华清第一次进入大明最高统治者的视线里。
“陛下,有朝臣求见。”守在门外的小太监进了天启的书房,垂着身子说道。
“唉,真烦人!”天启嘀咕了一句后还是去见朝臣了,陈华清什么的也被他抛在脑后了。
不管怎么样,天启元年过去了,天启二年缓缓拉开它的序幕。
第八十三章 石砫相谈()
大年初二,在石砫的石当和李明轩安顿好家人后,就往重庆卫赶去。此时在重庆卫的陈华清和黄诚从柴家送的一大堆东西中选出几件名贵东西,整理好,准备到了石柱后去送人。
上午巳时(九点)时分,石当和李明轩回营报道。陈华清见了两人,问道:“家里怎么样?在那边过得还行吧。”
石当点头笑道:“分到了新房子,比以前好多了。”
李明轩也笑着说道:“都好。”
“嗯。接下来几天重庆卫这边由你俩和孙喜共同负责,我、应诚和名声到石砫拜年去。”陈华清说道。
“是。”
陈华清、黄诚和刘明声三人带了一个排的士兵去石砫拜年,这也算是重庆卫和白杆兵之间的一种交流。
石砫,秦良玉接到朱燮元的书信,信中朱燮元告知秦良玉已确定好攻打重庆城的时间为二月十二日,并让秦良玉在元宵节之前赶回军中,准备战事。
秦良玉把这个消息告知了回到石柱的一干白杆兵将领,让他们在初二这天把该处理的事都处理了,初三出发。
马钧也想去,但秦良玉让他先处理好盐井的事再说。
陈华清赶到石砫已是下午,马上就到了开饭时间。
“老陈,你这可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明天我奶奶就走了,今晚这顿饭可是相当丰盛。”马钧去接陈华清时打趣道。
秦良玉明天就要走,什么事情这么急?难道说是叛军又有行动了?陈华清不由问道:“什么事情这么急?”
马钧看了看四周,把陈华清拉到一边,悄悄说道:“据说总督大人要收复重庆城。”
陈华清点点头,算算时间,朱燮元也应该攻打盘踞在重庆城的叛军了,肃清在川地的叛军。
“老陈,走吧,跟我一起吃饭去,奶奶想见见你,还有,我妹妹她”
“马铃怎么了?”陈华清奇道。
“没事,你赶紧跟我来吧,那边快开饭了。”
“慢着。”陈华清从后面跟着的卫所军士兵手中拿过几个盒子。
马钧瞅了瞅,问道:“这是?”
陈华清笑道:“过来一趟,给大家带点东西。”
“华清你也太客气了。”马钧嘴上说着客气话,手上却一点也不客气,挑了一个最大的盒子。
陈华清连忙阻止道:“哎,老马,那个不是给你的,这个才是你的。”说完递过一个不大的盒子。
马钧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接过了那个盒子。
“送你的是一把匕首,很锋利。”
马钧拆开了盒子,拿出匕首,抽出来把玩了两下,赞道:“果真锋利。”
陈华清跟上马钧去吃饭,黄诚和刘明声带着卫所军去了村民的聚居点。
陈华清和马钧来的还不算迟,饭还没开。这次吃饭的是秦良玉一家四口,外加陈华清一个外人。
秦良玉看见陈华清大盒小盒的提着,笑道:“华清啊,你人来了就行,还拿什么东西。”
陈华清也笑道:“前段时间深受秦柱国照顾,备点礼物是应该的。”说完把给秦良玉的礼物递上去,并说道:“秦柱国,过年好。”
然而让陈华清想不到的是,对于自己的示好,秦良玉却叹了一口气:“华清,我是把你当做自己的子侄辈看待的。”
陈华清有些搞不懂情况,但看到马铃的眼神示意后,立马明白是自己的称呼出了问题。既然自己是秦良玉的子侄辈,那就不应该叫秦良玉为秦柱国,而应该和马钧马铃他们一样,叫奶奶。
于是陈华清再次把礼物递上去,并说道:“奶奶,过年好。”
“哎,这就对了。”秦良玉把礼物接了过去,笑道。
陈华清又依次把礼物给了马祥麟和马铃。
开饭后,众人边吃边聊。聊着聊着,话题转移到了陈华清身上。
“华清,奶奶听说你在重庆卫干得不错,你给大家讲讲。”秦良玉说道。
“嗯。”
陈华清从自己进入重庆卫讲起,讲自己在重庆卫时怎么选街道代表,怎么清除地痞恶霸,怎么给重庆卫的住户们分地,又是怎么打退的流寇。
一开始讲时陈华清还只是在平静的述说,但越讲越激动,特别是讲到自己给重庆卫的住户们分地时,更是眉飞色舞,这可是自己最得意的地方,凭着分地,自己可以牢牢掌控重庆卫。
马钧和马铃没想到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陈华清居然做成那么多事。特别是马铃,本来就对陈华清有好感,现在越来越觉得自己很有眼光。
“现在重庆卫有多少兵?”马祥麟问道。
陈华清很少见到马祥麟,对于马祥麟的突然发问有些反应不过来:“啊?”
“你现在手底下有多少人?”马祥麟只得再问一次。
“七百二十八人。”在与流寇的作战中,卫所军阵亡二十五人。
秦良玉赞道:“很不错,我听说总督大人那边也没给你太多的支持,你能在重庆卫做出如此成绩,很不错。”
秦良玉带兵日久,她比在座的任何人都知道养兵的艰辛。
吃完饭后,秦良玉让自己的儿子马祥麟回去休息,好明天出发,留下陈华清、马钧、马铃三人,她有话对他们说。
“华清,我听说川北那边闹流寇闹得厉害,总督朱大人是不是让你领兵去川北平息流寇?”马祥麟走后,秦良玉直接问了起来。
“嗯。”
秦良玉从身后的抽屉里拿出一张地图,在桌子上展开,然后让三人靠拢过来。
“钧儿,那龚大海的地盘在武陵,我料想他不会轻易交出盐井,到时你多半得带兵去。”
“华清,若你要去川北,武陵是必经之地,到时我想让你和钧儿一起带兵去。”
陈华清和马钧点了点头。
收起了地图,秦良玉说道:“武陵鱼龙混杂,每个盐商后面都有人给他们撑腰。我白杆兵进去插一脚,必会引起那些人的反对。钧儿,到时你要多听秦温的话,不可意气行事。”
“是,奶奶。”马钧乖乖地应道。
“还有华清,你到了川北之后,不要光想着剿流寇。前些日子从京城来了个锦衣卫的大人物,紧接着又来了东厂的人,还派出了监军,整个四川是越来越乱了,前有叛军,后有厂卫。华清,你去了川北要小心,川北不比重庆,蜀王、锦衣卫、东厂在那边斗得厉害。”
秦良玉十分痛恨厂卫之流,她的丈夫马千乘就是死于矿监之手。以前石砫实力薄弱,对厂卫之流没办法,现在实力强了,只要厂卫敢进石砫,秦良玉绝对敢把他们打出去。不过相应的,厂卫的人也不敢来石砫闹事。
陈华清和黄诚原本就推测川北有什么人在针对重庆卫,现在听了秦良玉的话,陈华清已基本肯定是哪股势力想把重庆卫拿掉。
“好了,时候也不早了,你们都去休息吧。铃儿,把华清带到他的房间。”
“是,奶奶。”
陈华清和马铃走在路上,马铃拿着陈华清送给她的盒子,问道:“华清,你给我送的是什么东西?”
“你拆开就知道了。”陈华清笑着回道。
马铃小心翼翼的拆开了盒子,里面是一个首饰盒,打开首饰盒,里面是一支玉色的头钗。
“你哪来的?”陈华清一直在重庆卫打仗,应该是没有功夫去成都这样的大地方去买头钗,故好奇道。
“这东西其实也不是我的,是我在涪陵时当地的一个大户送我的,我就把它拿来送你了。”陈华清很老实,直接就交待了。
“嗯。”马铃把头钗放进盒子里,说道:“谢谢你的礼物了。”
这是陈华清第二次给马铃送礼物了,第一次是在去重庆府购军资时陈华清送了几匹丝绸给马铃做衣服。
马铃说完后便在前头带路,不说一句话,陈华清也找不到话题,默默的跟着马铃走。
在走到一个拐角处时,马铃突然停住脚步,转过身来。陈华清没反应过来,没有停住脚步,碰上了马铃,更让陈华清尴尬的是自己竟然“吻”了马铃的脸颊。
马铃转过身来是想告诉陈华清他住的地方到了,但没想到陈华清竟然没反应过来,直直走了过来,还碰到了自己的脸。
“铃儿,我、我不是故意的。”陈华清急忙退开来解释道。
马铃虽然性格活泼,但终究是个女孩子,脸色通红,用谁都听不见的声音说道:“没、没事。”
两人再次沉默下来,气氛变得有些古怪起来。
陈华清两世为人,这是他第一次得到女孩子的喜欢,这让他感到一种以前从未有过的感觉。
“豁出去了。”陈华清给自己鼓了鼓劲,上前一步把马铃抱在了怀里。
马铃没有抗拒陈华清的拥抱,反而往里挤了挤,生怕陈华清抱得不够紧。
两人就这样静静地抱着,不发一言,直到陈华清的胳膊酸了。
“铃儿,天色不早了,你快点回去吧。”陈华清松开了马铃,在她耳边低声道。
“嗯。”马铃十分乖巧的点头。
马铃走后,陈华清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说实话,刚刚陈华清很紧张,就怕马铃拒绝了自己。
而马铃在脱离了陈华清的视线后,摸了摸自己发烫的脸,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
这一夜,两个年轻人都探得了对方的情意,相互之间已经捅破了那层窗户纸。
第八十四章 训练(一)()
初三,秦良玉、马祥麟和一干白杆兵将领离开石砫,前往各自统领的白杆兵中,准备二月份的战事。
陈华清准备在石砫待到初六,在石砫的三天里他和马钧、秦温确定了在二月一日这天去武陵,若龚大海交出盐井,那大家就一起吃个饭交个朋友,若不交出来,到时少不得用武力夺取。
和马钧、秦温确定好之后,剩下的时间陈华清基本是和马铃在一起。两人在一起,有时谈工作的事情,有时谈发生在各自身边的趣事,两人之间的感情迅速升温。马钧也尽量不去打扰两人,给两人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很快就到了初六。马铃对陈华清的离开很是恋恋不舍,但她没有因为自己的情绪影响陈华清,在送陈华清离开的时候,很平静的对陈华清说道:“华清,上了战场要小心,战场上刀剑无眼。”
“我肯定要小心,就算不为其他人也得为你啊。”
陈华清走后,马铃向站在自己旁边的秦温问道:“秦爷爷,你说华清他不会有事吧。”
战场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谁也无法保证陈华清会毫发无伤。这话是大实话,但秦温肯定不会这样对马铃说,而是笑道:“傻孩子,华清他大大小小的仗也打了不少,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你就放宽心吧。”
马铃点了点头,看着陈华清离去的方向,眼里仍旧满是担心。
当你喜欢上一个人时,就总是会时时刻刻的替他担心。
路上,黄诚笑着对陈华清说道:“大人,恭喜了。”
陈华清知道黄诚说的是什么事,也打趣道:“应诚,别光顾着恭喜我,你呢,不打算找一个?”
“这”陈华清的话让黄诚莫名想起李海茹来,脸色不由的变红了。
“哈哈。”陈华清加快步伐,留黄诚在后面。
刘明声在队伍中也想着事情,陈华清和马铃走到一起他是很乐于见到的,这不仅有利于刘明声个人在卫所军中的发展,他是从白杆兵中过来的,同时也有利于重庆卫的发展,现在在整个重庆最大的一支力量就是石砫的白杆兵。
如今的重庆卫还是一股很小的力量,内部还是比较团结的,但到了以后可就说不定了。
陈华清回到重庆卫时已是下午,石当和孙喜正在营地操练士兵,此时士兵的假期已经完了。李明轩带着自己的人也去了外面搞训练,不见人影。
石当的训练方法来自石砫白杆兵,十分注重士兵之间的合作,他认为在战场上个人的勇武起的作用不大,只要士兵之间配合的好了,不仅能以少击多,更重要的是能最大程度的保全士兵。
陈华清很赞同石当的看法,军队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最应该注重团体精神的集体。打仗是两支军队之间的各方面比拼,不是两个人之间的比拼。
卫所军以班为单位,四个人一组,一个班分为两组,以班长和副班长为组长。小组里三个士兵的武器是刀,一个士兵的武器是长枪,作战时长枪起的是掩护作用。
这套方法是在整编之后向整个卫所军推广,当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绝大部分士兵不明白新的编制,包括被提拔上来的排长、连长们。对于这个问题,若真让陈华清说清楚为什么要用团、营、连、排这样的形式编制,他也说不清,只不过他知道,在自己的时代,已经证明了这种编制的正确性,更主要的是陈华清要为即将到来的**时代作准备,到时这种编制能更好的发挥火器的威力。
为了避免士兵的困扰,陈华清给众连长、排长解释道:“班、排、连是干什么的,你就把他当做是一个人换了个名字。就好比有个人叫张三,后来改了名字叫张四,称呼虽然变了,但人还是这个人。”
陈华清的解释让新的编制得以顺利推广,整编完后没几天,卫所军就去了永川和涪陵打流寇,在实战中新的编制之法得到巩固。
编制问题解决后,训练方面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士兵之间配合不好。这是肯定的,在他们没加入卫所军之前,相互之间就是陌生人,哪来的默契可言。
在涪陵和流寇打时,卫所军的合击战术发挥了不少作用,但深入战场后,卫所军士兵就开始各自为战。这是和流寇打,因此取得胜利比较容易,但若和叛军打,就有点不够看了。若是考虑到以后还要和后金八旗军交战,就更不是对手。
这个问题从涪陵回来之后陈华清就一直在考虑着,说实话,他没有好办法,因此他等晚饭过后,召集所有排长及排长以上的军官开一次会,听取众人的意见。
卫所军现在一共有排长二十七个排长、九个连长和三个营长,还有一正一副两个团长。陈华清住的地方不大,这么多人一起来显得有些拥挤。
“这段时间咱打了不少仗了,有表现好的地方,也有出问题的地方。开这个会,一是做个战后总结,二是提出问题,三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我希望大家有什么说什么,畅所欲言,不要有什么顾忌。”陈华清为会议定了个基调。
石当听了陈华清的话,第一个站了出来,说道:“既然大人说了,我就先说说自己的看法。咱们卫所军现在能取得胜利,最大的优势是咱的士气,为什么咱的士气这么足呢,因为咱是为自己的父老乡亲打仗,咱是为自己打,咱打得不是糊涂仗!”
石当的话博得了一片掌声,黄诚很赞同石当的话,只有当人知道做事的目的时,才会爆发出气势。想到这,黄诚看了看站在中间一脸微笑的陈华清,正是陈华清这个教导员整天不厌其烦的在卫所军中宣扬这些,才让士兵们知道自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