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个问题,朱胜只是笑道:“陈兄,重庆不比川北,你在川北见过几个大土司?你现在和秦柱国关系很好,你的人撤回重庆卫,白杆兵到时会庇护于你的。老陈啊,一个奢崇明叛乱就够了,没人希望再出来一个。”朱胜这话说得相当直白了,说完后他就走了,留陈华清独自一人思量。
陈华清懂朱胜的意思,重庆府境内土司众多,光陈华清知道的大土司就有石砫和酉阳两家,现在刚刚把奢崇明的叛军打回老家,在此过程中重庆本土土司出了大力,现在正是这些土司最得意的时候,朝廷一般不会拂了他们的面子,因此锦衣卫没敢在重庆大闹。自己的卫所军回到重庆卫后,肯定会得到石砫的庇护,到时锦衣卫想找麻烦也不好找,更何况陈华清相信朱燮元到时肯定会在京城活动,说不定会趁此机会彻底压制住川地的锦衣卫。
说起朱燮元,陈华清现在是越来越佩服他。朱胜过来找自己,让自己跟锦衣卫硬碰硬,并给自己安排妥当。面上看朱燮元很相信陈华清会和朝堂上的势力硬碰硬,但实际上在留给陈华清的后路中已经隐隐的威胁了他。现在陈华清的千户身份只是朱燮元给他的,没有朝廷的承认,若陈华清怕了锦衣卫,撤回重庆卫,那他也就别想去南京,在朝廷眼里他就永远是黑户。
“唉,自己还是实力太弱了。”陈华清叹了一口气。
但发展实力哪有那么容易,光是现在拉起的卫所军就耗费了陈华清半年的时间。
陈华清回到军中后,决定按照朱燮元的话,排除干扰,只管剿寇。心思不复杂了,行动也就快,很快陈华清就安排好了进兵事宜。
为了避免流寇联合起来,也为了避免锦衣卫找麻烦,卫所军和白杆兵要速战速决,并且此次行动不在合兵一处,对于在小村子活动的流寇,分兵进剿。
“总而言之,这次的行动要快,要让流寇反应不过来!”陈华清最后说道。
“是!”
一时间,东川县不管是招安的还是没招安的流寇都遭到了打击。
东川县锦衣卫负责人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报告给顶头上司孙可珍。
孙可珍极为恼火,他已经通过锦衣卫专门的渠道给川地官员发布了消息,现在的川北是锦衣卫和东厂的战场,流寇问题他们来解决,但现在看来,川地官员似乎不买账啊,仍旧让重庆卫和白杆兵继续清剿。
“把刘坎找来。”孙可珍朝自己手下人说道。
刘坎来后,孙可珍也不废话,直接说道:“现在起你负责达州的流寇招安,顺便给那重庆卫和白杆兵一个教训,让他们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是。”刘坎躬身行了一礼。
“哼哼,重庆卫,饥民没有冲垮你,这次我让你出不了川北。”正在赶往达州的刘坎眯着眼想道。
东川县的情况也传到了川北的另一支势力东厂那里。此次来川北主持东厂大局的是宫里的御马监太监李德芳,据说和当红的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原名李进忠)有点亲戚关系。
李德芳一到川北,就联系上了各地的矿监税使。这些矿监税使基本都是从宫里出来的太监,因此和宫里的大太监都保持着较好的关系,对于李德芳的到来也很欢迎。
万历死后,新皇好像忘记了他们这些人,矿监税使在地方上是一日不如一日,时时刻刻都盼着能回宫。
李德芳到川北有两个目的,一是和锦衣卫争权,压过锦衣卫,二是安抚这些税监矿使,让他们好好干。现在用兵之处太多,所花经费也将是一笔巨款,户部存银不多,朝臣只能盯着皇帝的内帑。上次杨愈懋出兵已经动用了一次内帑,但内监众人肯定下次再有边事朝臣依旧会打皇帝内帑的主意,这种事在万历朝见多了。
因此,被派往各地的太监在临行前,魏忠贤就叮嘱了他们,除了要压倒锦衣卫外,还要安抚各地的矿监税使,他们是皇帝内帑的主要来源。
魏忠贤的这一做法已经决定了日后东厂和锦衣卫谁是赢家,不过到那时,魏忠贤的势力已经膨胀到影响了皇权。
第九十一章 刺杀()
川北各地的矿监税使见到李德芳后,都纷纷拍起马屁来。这些矿监税使时刻关注着宫里的情况,再加上他们消息灵通,很容易就知道了现在宫里的情况。
原本当红的皇帝伴当太监王安现已失势,新崛起的明星是一个叫魏忠贤的,虽然他只是个秉笔太监,但为人狠辣,行事毫无顾忌,就连掌印太监王体乾都很忌惮。再加上魏忠贤和天启皇帝的乳母客氏交好,又不如王安那样和朝臣交好,故深得天启皇帝的信任。现在的内监,几乎成了魏忠贤的天下。
李德芳靠着和魏忠贤有那么点亲戚关系攀上了魏忠贤这棵大树,他们这些被安排在各地的人临行前,魏忠贤跟他们说了这么一番话:“咱们都是些没卵子的阉人,靠的是皇爷的恩赐才让外面的人对咱尊敬有加。锦衣卫的那帮子人不懂得感恩皇爷,但咱得懂,去了外面后,心里要想着为皇爷办事,别光顾着自己,都听懂了吧。”
“魏爷,我们知道了。”(低级太监对高级太监一般称呼为某爷。)
李德芳心里感叹了一声,魏忠贤混得这么好果然是有原因的,他完全懂得皇帝的意思。他们这些太监纯粹是靠着皇帝活着,皇帝看他们顺眼了,他们就高人一等,皇帝不爽他们了,他们比狗都不如。
理了理思绪,李德芳对着屋内的矿监税使们说道:“诸位,京城的魏公公知道大家受苦了,这次我来,就是要告诉大家,宫里没有忘记大家,你们要好好干,宫里需要诸位,皇爷需要诸位!”
李德芳的话说得众人心里暖融融的,有些太监竟然哭了起来。李德芳又请众人吃了一顿饭后,博得众人好感,纷纷表示愿为魏公公效死力。解决完矿监税使的事情后,李德芳又马不停蹄的赶到东厂设在川北的办事处。东厂里不都是太监,一般只有提督和地位尊贵的是太监,现在东厂的提督太监是魏忠贤。
川北东厂的负责人见李德芳亲自赶来,很是惶恐:“公公赎罪,我们本想亲自迎接公公的,但没想到”
李德芳喝了口水,摆了摆手打断负责人的废话,说道:“把川北现在的情况告诉我。”
“是,公公。”
紧接着,负责人就把现在川北川地明军还在剿寇,打乱了锦衣卫招安流寇的计划,根据东厂番子得到的消息,现在川北的锦衣卫派出了一个颇有身份的人去对付明军。
听到这儿,李德芳骂了句“蠢货”,东厂负责人以为在骂他,吓得跪了下来。
“起来,骂得又不是你,下去吧。”
“是,公公。”负责人下去后擦了一把汗,这些阉人喜怒无常,很不好伺候啊。
李德芳敲了敲桌子,面带喜色,这孙可珍这样做是在自掘坟墓啊。在京城时就听说孙可珍被安排回四川,一来是因为孙可珍是四川本地人,二来是孙家人送了上头一件稀世珍宝,颇得骆思恭喜爱。
“黄毛小子就是黄毛小子,不懂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个道理啊。”李德芳久经宦海,看问题要比孙可珍深,现在西南土司叛乱,在这个特殊时期,掌握四川军政大权的是朱燮元,东厂和锦衣卫闹得动静小一点。朱燮元会给京城里双方长官一个面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若像孙可珍现在这样插手流寇的事,他就等着倒霉吧,朱燮元绝对会插手的。以朱燮元的能力和朝廷现在对西南乱局的关注度,孙可珍绝对会被玩死。
这是让孙可珍想不到的,他和李德芳就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对手。
把东厂先放在一边,且说此时的陈华清。东川县的流寇和达县一样,成一盘散沙状,唯一不同的是陈华清在剿流寇时有的流寇说他们已被朝廷招安,对于这种说辞,陈华清一概不理,不管他们是在骗人还是真被锦衣卫给招安了。
等刘坎到达州时,东川县的流寇已被剿清,其中还有一些是锦衣卫的人。刘坎对此感到很愤怒,立即召集散布在达州各县的锦衣卫,决定把流寇集合在一起,让卫所军和白杆兵有来无回。
这么大的动静很快就被达州通判得知,于是来自川北的书信再次摆到了朱燮元的桌上。
朱燮元还没读完信,就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站在外面的家丁听见了朱燮元拍桌子的声音,赶紧进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发往京城的急件送出去了没有?”朱燮元阴沉着脸问道。
“送出去了。”
“好,你现在赶紧联系,我要再送一封书信。”
“是,老爷。”
家丁走后,朱燮元立即提笔写了一封书信,封好口后,递给了已经联络回来的家丁,说道:“送到京城后,让咱们的人把信给了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越快越好!”每个省都在京城有自己的办事处,相应的六部也设了专门的司管理某省具体事务,比如户部就有四川司、湖北司等。
“是,老爷。”
家丁去送信件后,朱燮元又写了两封书信,叫人分别交给达州通判和朱胜。
达州通判接到书信后,立即把书信展示给达州的知州和同知。知州和同知知道通判是朱燮元门生,对他拿出朱燮元的书信毫不奇怪。不过,两人看完书信后脸色有些怪异,特别是知州,达州境内发生的事他也知道,按照以往惯例,只要不是太过火,地方官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现在朱燮元要对锦衣卫下手了。
朱燮元给达州长官的与其说是书信,倒不如说是一封命令。信里内容很简单,让达州三位主事者在达州境内发布“缉盗令”,凡是和流寇有接触的人一律可以被扭送进官府,举报的人还有赏。
知州和通判一眼就看出了这“缉盗令”是在针对锦衣卫,在陈华清扫荡过达县和东川县后,现在的达州敢和流寇接触的,也只有锦衣卫的人了。
看到这儿,也许有人要问,地方官敢逮锦衣卫的人吗?诸位看好了,这些人是锦衣卫的人不代表他们就是锦衣卫,锦衣卫的编制是很紧张的。他们和锦衣卫的关系就相当于临时工和正式工的关系,一个吃剩饭,一个吃皇粮。
“怎么样?”通判问道。
“大人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知州表了态。
当天知府就发出“缉盗令”,凡是敢和流寇有接触的人,当地百姓都可以把他们和流寇视为一伙,人人皆可送他们进官府,各县县衙也决不可姑息这些人。
朱胜接到书信后,立刻找到陈华清,急忙问道:“老陈,你手下有没有一些武艺高强的人?”
陈华清虽然很奇怪,但还是回道:“有。”陈华清觉得自己特战队里人的武艺还不错。
“那就好。老陈,刚才我接到朱大人的书信,再完成一件事后你让手下的人带着人回重庆卫,你跟我直接去成都。”
“什么事?”
“刺杀一个人,具体的你就不要问了,我不方便说。你赶紧把手下武艺高强的人召集起来。”朱胜急道。
“那人长什么样?在哪儿?这些都搞清了吗?”陈华清不放心,他不会让自己的人去接不明不白的任务。
“陈兄,这些你就放心吧。赶紧把人召集起来,我要把他们带到达州知府那儿,你想知道的他们在那儿都能知道。”
“我能不能去?”陈华清试探的问道。
朱胜想都没想就拒绝道:“不行!”开什么玩笑,刺杀人是有风险的,一个不小心陈华清给交代了,让朱胜带具尸体回去见朱燮元啊。
“陈兄,别磨蹭了,快点啊。”朱胜催促道。
“好,我这就去。”
陈华清直接找到特战队的负责人苏沪,跟他说了刺杀一事。苏沪听后当即拍着胸脯说道:“大人放心,弟兄们保证完成任务。”
“嗯,小心一点。”陈华清本想说不要勉强自己,但马上意识到了自己作为卫所军的千户不能说丧气的话,便改口道。
“大人你就等我们的好消息吧。”
既然是刺杀,人在精不在多,苏沪从特战队里选了八个人再加上自己作为此次刺杀任务的人选。
临行前,陈华清批给苏沪八颗**,留给他们关键时候用。
朱胜带着苏沪九人赶往达州知府。一到达州知府,朱胜来不及休息,立刻把苏沪带到达州通判那。
达州通判见朱胜来了,松了口气,“你可总算来,赶紧跟我来。”
三人进了一处隐秘的屋子后,达州通判拿出了一张画像和一沓资料,递给朱胜,说道:“这是各县大族给我传来的。”
朱胜草草扫了一眼后递给苏沪。
苏沪接过去后问道:“两位大人,可否让我带回去和兄弟们仔细商议一下?”
达州通判看着朱胜道:“这事由你负责,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朱胜也不客气,对苏沪道:“你拿回去吧,但记得看完后烧了它。”
“没问题。”
苏沪拿回去后,连夜和另外八人商量起来。
要刺杀的人叫刘坎,有两个很大的特点,一是鼻子旁有颗痣,二是说话声音极其粗犷。近几天,刘坎为了联系各地的流寇到处跑,最新的消息是刘坎到了丰县,住在了一个叫“好雅居”的客栈里。
“今晚就动身去丰县,尽量在‘好雅居’里解决此人。”苏沪直接作出决定。
“好。”其余诸人没有异议。
苏沪把画像和资料烧了后就立马起身。
第九十二章 离开四川()
等天边露出一丝曙光时,苏沪一行人到达丰县,刚好是县城开城门的时候。众人进了县城,直接找到好雅居。
好雅居在丰县境内颇有名气,苏沪他们很容易就找到了好雅居的位置。
此时的客栈房间都有自己的名牌号,通过从达州通判那儿得到的情报,苏沪知道刘坎和自己的两个随从住在十五号房间。
“老板,有没有空余的房间?”苏沪找到站在柜台里的老板,上前问道。
好雅居的老板没有料到一大早醒来就有生意,赶紧道:“有有有。客人是想住上等房还是一般房?”
“这上等房和一般房有什么不一样的?”
“说起这,这可是我们好雅居的一大特色。我们好雅居一共有十九间房子,一号到十四号是一般房,十五号到十九号是上等房。这上等房”
苏沪打断了老板的介绍,直接道:“我们要住上等房,你这上等房还剩几间?”
老板一听苏沪他们要住上等房,立马喜笑颜开,“上等房还剩两间,刚够诸位住。”
“门牌号是多少?”
“十八、十九,客人请看,这是店里的登记簿,就剩下十八、十九了。怎么样,客人?”
苏沪拿起登记簿,看了看十五号的登记情况,十五号客房没有跟店里订午饭和晚饭,看来刘坎他们就是晚上在这里住。十五号客房还没有退,说明刘坎他们今晚还会回来。
“客人,决定的怎么样?”
“就住这两间,再订上午饭和晚饭。”
“好嘞。”
交了钱,拿上钥匙,苏沪一行人走进十八号房间。
“刘坎应该是晚上回来,我们今天晚上动手。现在时间还早,大家都睡一觉,下午开始盯梢。”
“是。”
下午,特战队的人轮流在客栈里盯梢,时刻关注着进进出出的人流,一旦发现刘坎,就开始行动。
天色黑下去后,在大堂盯梢的苏沪终于等到了刘坎。
刘坎进了好雅居,脸色很不好看,两个随从小心翼翼的,生怕惹怒刘坎。
三人进了十五号房间,刘坎踹翻了摆在桌子旁的椅子,怒声道:“这些流寇还真把自己当成了人物,一点都不把锦衣卫放在眼里。”
两个随从静悄悄的,他们今天一天跟着刘坎活动,知道刘坎为什么有这么大怒气。不仅是丰县的流寇,就连丰县的大户,都不给刘坎面子。那些流寇名义上虽然招安了,但一见刘坎,就要粮要饷,没粮没饷根本指挥不动他们。大户们初见刘坎也是满脸笑迎,但一听刘坎要借点钱粮,不是家里面紧就是闹流寇了,反正就是不给刘坎东西。
刘坎发完火后,气呼呼地坐在椅子上,一句话都不说。
苏沪带着人站在十五号客房门前,敲了敲门,里面传来刘坎粗犷的声音:“什么事?”
“客人,您要的茶水上来了。”
“我没要啊。”
苏沪低声对其他人说道:“人在,待会动起手来动静小一点,尽量不要让人发觉。”
“咔”的一声,苏沪和两名特战队战士一起用力推开了门。
刘坎三人看见苏沪很是惊讶,“你们是什么人,要干什么?”
苏沪等人没有废话,直接扑向目标刘坎,伸出匕首,要直接置刘坎于死地。
刘坎是锦衣卫,武艺不错,侧身躲过苏沪刺过来的匕首后顺手拿起把椅子,对着在抵抗的两个随从喊道:“瞅机会,跳窗子!”
听到刘坎的话,特战队有三个人立马朝窗子旁靠拢。
刘坎把椅子扔向苏沪,趁苏沪躲开的功夫和特战队和自己的两个随从靠近窗子的功夫,立即朝门跑去。
“堵门,别让人跑了!”苏沪边跑边喊。
刘坎慢了一步,手刚伸向门就被人拉住了衣角。
刘坎头也不回,脚直接踹回去。衣角松开后,刘坎刚要跑出去,一道亮光直朝自己的脖子而去。
苏沪直接扔出去了自己的匕首,插中刘坎的脖子。
一道血柱直接喷了出去,刘坎捂着自己的脖子靠着门缓缓的倒下去,两眼里满是不甘,他连自己是谁杀的都不知道。
两个随从见刘坎死了,失去了抵抗的意志,被特战队队员解决。
“怎么办,苏头,刚才动静太大了,有人来了。”靠近窗口的一名特战队队员看着楼下上来一伙人道。
苏沪握了握拳,不能让丰县县令发现锦衣卫在他的地盘死了,可现在毁尸灭迹已经来不及了。
“用**吧,把这一切烧了。”有人建议道。
“好,拿出三颗来,烧了它。”苏沪来不及想其他,立即吩咐道。
一道火焰从刘坎住的十五号客房里窜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