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云琅之外,还有三位公主,是三个皇贵妃的女儿,云琅最小,云琅终于知道为什么父皇母后这么上心了。最近看父皇最近神色不是太好,忧心忡忡的,云琅已经在考虑是不是要帮他一把,比如把火药什么的捣鼓出来。毕竟火药可是大杀器,配方也并不难,木炭:硝石:硫磺=2:1:1吗,热武器和冷兵器是完全没有任何可比性的,一旦火药出世,怕是一阵血雨腥风少不了的。算了,再说吧,过度推进历史流程怕是要遭天谴的,毕竟,这也算是逆天而行。
“太子殿下,时辰到了,该去殿中等候孔老尚书授业了。”一个小侍女跑到我身边跪地禀告。
“我。。。孤知道了。”即便是现在云琅依旧没能习惯使用这些称谓,可是若是那个姓孔的老古董知道了,怕是少不了一顿板子,不是说孔家人只领爵位,不入朝为官的吗,这个姓孔的什么鬼,居然官至礼部尚书。
云琅回到东宫,大殿,跪坐在书案前,将母亲特意为云琅找人抄写的帛书摊开,规规矩矩的等候孔尚书的到来。足足两年年的时间云琅才缓缓习惯这里的生活方式,屋内没有高凳,只有一个个矮桌和坐垫,应该是为了照顾这个小太子吧,刚开始练习跪坐的时候,最是辛苦,坐脚踝上几分钟便血液不畅,腿脚发麻,后来坐多了也就习惯了,但是却非常担心万一影响身高该怎么办,不过为了不挨板子云琅还是屈服了。还记得第一次授课是,云琅抱着记录礼记的粗糙的蔡侯纸编成的书册,跟着孔尚书读书,虽认不全字,却也可以勉强跟上孔尚书的速度,孔尚书读一句,云琅就跟着读一句,将肉嘟嘟的小手放在书上跟着认字,这可把孔尚书惊坏了,大呼天佑大夏,千古名君什么的。等云琅想要装傻充愣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只得将云琅这绝世天才的名号坐实,然后尽量变得像个正常的小孩子,两年时间云琅已经认得大多数的古字了,除了那些比较生僻的字,但是不会写,毛笔的用笔很是蛮难的,再者说,也没人会要求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去学习写字。
在这个时代每天吃两顿饭,开始不太习惯,但是多了也就习惯了。早上一顿,在向父母问安后,回东宫吃,不过母后宠我,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母后德清殿中与母后一起吃。第二顿是在太阳落山前一个时辰左右吃,大约下午五点吧,同样是在德清殿和母后吃,半数时间父皇也会在,这也让我看到了他们的相敬如宾。毕竟父皇仅贵妃就有三位,能有半数时间在母后处用晚膳,也算是十分恩爱吧。不过身为太子的我还是有点小特权的,饿的时候可以加餐,不过加餐时间不能在正餐前后一个时辰,这是“礼法”,该死的“礼法”。
不多时,孔老尚书来了,开始讲授他的礼法,“《礼器》曰:君子之行礼也,不可不慎也,重之纪也,纪散而众乱。。。。。。太子需谨记祖宗礼法,此乃国之根本。”
“弟子谨记尚书教诲”。虽然不知道他讲的什么,但还是表下态好些,不然挨板子是肯定的。不过,若是真记住了,那才麻烦大了。这个时代是门阀的时代,各个门阀传承悠久,子承父业,整个官场被把控的毫无缝隙。贫民只能是一辈子的贫民,而富贵繁华永远都属于门阀世家。若是遵从礼法,怕是用不了几年,整个大夏将陷入无人可用的局面。毕竟,越是高贵的人,越是怕死,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若是有可能一定要提出科举,虽说上一世将隋文帝骂得体无完肤,但是不得不说,在这种时代科举是最有效的,最公平的选举人才的方法。
“太子殿下,不可贪玩,再过些时日就到了册封大典了,需牢记礼法,不可散漫懒惰”授业完成,孔老尚书还不忘交代一句。
“弟子谨记,不敢懈怠。”云琅起身,恭敬行礼回答道。
第四章 册封大典()
每天做做功课,去母后父皇处撒撒娇,毕竟现在是小孩子,小孩子就要有小孩子该做的事情。即便是这样也让皇后娘娘奇怪不已,因为,三年来,小云琅仅尿了一次床,大部分皇女可都是尿床到七八岁才停的。对此,云琅羞愧不已,毕竟是刚刚接手身体,年龄又小,对身体的掌控不能随心所欲,便在来到大夏的第一个夜晚尿在了床上。“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可以随心所欲的尿床,你们行吗?”云琅在心中默默吐槽道。
今天是册封大典的日子,皇帝已经为了云琅准备了半年了,这规模自然不会小,这可就苦了云琅了,五岁的小身板不仅要要记住各种礼节,言行举止皆有规范,还要将流程模拟多次。云琅真的很怀疑,要是自己没有穿越到这个小屁孩身上,怕是也要被自己的亲爹亲娘给活活累死,何苦来哉。
五月初七,黄道吉日,又是皇太子生辰,赶得早不如赶得巧啊,别人皇太子的生辰,刚好有事加冕的黄道吉日,云琅在心中狠狠吐槽:再好的命格还不是为小爷做了嫁衣,现在都是我的了。
今天的云琅可是没有半点特权,自卯时被宫女叫起来后,便任由宫女折腾,“蹂躏”。皇后娘娘看着身边打着瞌睡的小太子,心中心疼却也未曾说上半句,毕竟今日这是太子今生最重要的日子之一,皇后也并非不识大体之人,何时该宠,何时该严,她把握得很清楚,慈母多败儿。
随着身上服饰的增多,云朗也逐渐清醒过来,看着铜镜中的自己嘴角抽搐了几下,头戴太子珠冠,身穿赤红色的太子冕服,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藻、火、粉米、宗彝、黼、黻等12章。据云琅所知,十二章由来已久,大约在周代已经形成。然而,章服制度的真正确立,是在东汉初年。东汉永平二年(公元59年),汉明帝根据有关典籍,制定了详细的祭祀服饰及朝服制度,规定在冕服中恢复使用十二章纹饰,皇帝用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以下九章,九卿用华虫以下七章。从此以后,直到明清,十二章纹作为帝王百官的服饰,一直沿用了近二千年。?昭示慈善、仁义、清洁、济养、智勇,把天下一切最美好的比喻和形容,统统灌注在这十二章纹里,以显示天子“至高无上,完美德慧”。
云琅最不喜欢的就是在腰间的鞶囊,其中装着一个硕大的太子印信,至少对现在的云琅来说很大,为了不让印信掉下来,几个小宫女可是费了不少的心力。当然,遭罪的还是云琅。同挂在腰间的还有一块白玉,通体壁透无暇,熠熠生辉,与装印信的鞶囊同挂在腰间的太子玉带上,使得装饰有明珠,珊瑚,白玉的玉带显得更加非凡。
正当云琅松一口气的时候,小宫女又拿来一把佩剑,说是佩剑实际上更像是一把匕首,云琅哭丧着脸看向身边的皇后娘娘,就差哭出来了。皇后娘娘心疼的抱着云琅的小脑袋轻声说:“皇儿乖,加冕礼成很快的,这是皇儿一生的大事,万不可马虎,皇儿委屈一会儿,待礼成后,母后給皇儿准备好吃的。”
云琅无奈的翻了翻白眼,但是小孩子就要有小孩子的表现,就掰着手指头说:“琅儿要吃母后煮的白玉莲子粥,桂花糕,豆沙糕,还要两个鸡子”古代的烹饪方法及其单调,除了煮和蒸,就是烤,调料只有盐,即便是在皇家,也没有多大改善,至于肉食,云琅只能呵呵了。而且云琅还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一个鸡蛋的价格竟然接近于一斤牛肉的价格,这些就是采办太监的“功绩”了,云琅虽然知晓其中猫腻,却也不能对父皇母后之言,不然就太让人怀疑了。
“好,皇儿说什么,母后就做什么,皇儿一定要在稍后的册封大典上好好表现,万不可失了礼数,让百官笑话,这可是要记入史册的,不可怠慢。”皇后娘娘慈爱的说道,到后边,却还是有些沉重,毕竟云琅不过五岁而已,却要做如此繁杂的礼仪,皇后娘娘依旧不放心。
“孩儿晓得,定不会让父皇母后失了脸面。”云琅小傲娇的抬起头颅,自信的对母后说道。
“琅儿天纵奇才,不过五岁便识得两千字,几位老尚书都说我儿定会成为千古明君呢,自不会让母后失望”。皇后娘娘欣快的看着这个宝贝儿子,这孩子真的未曾叫人失望过呢,两年间紧随礼部官员习礼,就识得两千字,不是天纵奇才是什么?云琅默默吐槽:身为一个现代的成年人,两年若是还不能认出大多数字,也就不要活了。
“母后,皇儿一定会成为千古明君,让母后名垂青史。”云琅抬着脑袋认真的说到。作为一个了解中华数千年文化历史的现代人,云琅自然有这个自信,制定好这个国家基本策略,至于实施,那是宰相的事情,与皇帝何干。至于历史上著名昏君晋惠帝所言的:“何不食肉糜?”在云琅看来解释宰相的过错,毕竟对于大多数皇帝而言,久居深宫,不识五谷,不晓物价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好像一个商人家的孩子不知道每亩田地能产多少粮食是一样的。
“母后相信琅儿一定可以成为千古明君,名垂青史”慕容皇后笑着看着一脸认真的云琅鼓励道。
待到云琅收拾好衣装已经快辰时了。册封大典定下的时辰就是辰时,云琅随着侍女来到承天殿前等候,至于皇后娘娘,今天是要和皇上一起坐在龙椅上,接受百官朝拜恭贺的。承天殿是父皇上朝的地方,早朝并非是每日都上的。对三品以上京官来说,早朝为三,五,九,上朝,也就是每月,初三,初五,初九,十三,十五,十九,二十三,二十五,二十九几天。五品以上是三,九上朝,至于地方官员和品级低的官员来说,是很难见到皇帝一面的。
“吉时已到,太子进殿。”皇帝身边的小太监喊道。
云琅听到门前的太监喊道:“吉时已到,太子进殿。”就在侍女的带领下来到成天殿中,这是云琅第一次进入古代的集权中心,心中兴奋不已,却又不能表现出来,按照礼仪,昂首挺胸,进入承天殿。不过他的表现倒是让不少朝臣心中大声叫好,小小年纪,不骄不躁,遵守礼仪,又是一个神童,有千古明君之相啊,大夏之福啊。
第五章 夜宴遇刺()
进入承天殿中,云琅站直身体,双手抬起,于胸前一寸双手交叉,然后双手伸直,抬至于额上,略高于额头,跪于地,高呼:“孩儿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双手放下,置于膝前一尺,双手放于十字,左手上,右手下,低头叩首,额头放于左手手背,皇帝微笑受礼,威严道:“我儿免礼。”身旁小太监赶忙重复皇帝言语。云琅抬头后重复先前动作,高呼:“孩儿参见母后,母后千岁千岁千千岁。”再次低头叩首。皇后亦道“皇儿免礼。”云朗随后起身立定。抬头便见父皇与母后端坐在龙椅上,父皇一身黑色龙袍,头戴皇冕,面露微笑,却尽显威严,母后一身朝服,头戴凤冠,雍容华贵,尽显一代国母风范,微笑的看着云琅。
皇帝身边的小太监恭敬地从皇帝身边取走一份黑色玉轴绣有龙纹的圣旨读到:
“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
??????建立储嗣,崇严国本,所以承祧守器,所以继文统业,钦若前训,时惟典常,越我祖宗,克享天禄,奄宅九有,贻庆亿龄,肆予一人,序承丕构。纂武烈祖,延洪本支,受无疆之休,亦无疆惟恤,负荷斯重,祗勤若厉,永怀嗣训,当副君临。
??????咨尔皇嫡子云琅,体乾降灵,袭圣生德,教深蕴瑟,气叶吹铜。早集大成,不屑幼志,温文得於天纵,孝友因於自然,符采昭融,器业英远,爰膺锡社,实寄维城,懿河间之不群,慕东平之最乐。自顷离明辍曜,震位虚宫,地德可尊,人神攸属,式稽令典,载焕徽章,是用册尔为皇太子。
往钦哉!有国而家,有君而父,义兼二极,重系万邦。何好非贤,何恶非佞,何行非道,何敬非刑。居上勿骄,从谏勿弗,懋兹乃德,惟怀永图。用陪贰朕躬,以对扬休命,可不慎欤!”
“孩儿谢父皇恩典。”云琅叩首谢过。
“免礼,今日起,你既是大夏太子,当思国念家,紧遵祖制,多学善思,体劳民情,不可懈怠,你年纪尚幼,当多向长辈请教,遇事不可急躁,不可任性,当三思后行。”
“孩儿谨记父皇教导。”云琅再次叩首道。
小太监将太子封册,太子印信,圣旨等置于托案,双手恭敬送至云琅面前,云琅身后的侍女转手接过。
云琅随后占逾一旁,等候随后的册封和祭祖。
册封是册封太子的班底,为太子以后的继位做好准备,打下基础,不至于,在太子即位时无人可用,或者用人不淑的特殊情况。册封的官职有: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还有太子冼马,以及太子的侍从,陪读等一系列的官职。
无论何时的祭祖大典是极其繁琐的,这是对祖上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皇家的祭祖更是如此,而且,祭祖之后还要几天,来乞求上天赐福,祈祷大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虽然云琅对这些并不感兴趣,但是毕竟是自己第一次参加这么重要的仪式,而且自己还是主角,勉为其难的坚持着吧,不知道老祖宗们想到皇太子这么想,会不会起的托梦告诉皇帝重立太子。当然,云琅是不怕的呀,睡觉我是嫡长子呢,而且还是独苗一根,剩下的就是四个姐姐了,这种礼制社会可不会像唐朝一样来个武则天吧。
待到祭祖之后已经是酉时了,傍晚时分,离天黑不远了,皇帝早已吩咐好,准备晚宴,与大臣同乐。不多时,大臣们岁皇帝皇后入座,累了一天的云琅便跟随皇后来到大殿中央的主位上,趴在皇后怀里睡觉,毕竟是小孩子的身体,累了一天实在没多少气力(看来要找时间好好锻炼身体了,这幅身子实在有些弱了)。众大臣见到如此也不觉得失礼,毕竟连他们都有一些困意,太子年纪尚小,能坚持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歇息一下也属正常。
随后太监宫女们,将饭菜纷纷端上桌,众人饮宴欢笑,虽在皇帝身边有些放不开,但是相比于朝堂之上已经轻松许多,即便有些时候略显失礼也不会有人纠错扫兴。只要不是有人在皇帝说话的时候,影响一般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能够在这大殿之上的哪个不是人精中的人精,谁也不会犯那种错误。
宫廷乐师开始演奏庭乐,然后宫女们开始表演舞蹈,大殿上慢慢安静下来,众人皆在认真观赏舞蹈,能够在宫廷之内被选为舞女,那容貌身段自然不差,至少比现代的那些整日想着潜规则的女明星会好上许多,放到现代那就是国家级的艺术演员。虽说古代礼法严谨,对于女子更是堪称严苛,但是为了不影响美观,舞女的衣服一般都比较紧身,自然要比平常街市上的女子要有吸引力的多。
三五曲罢,大殿上的气氛有活跃起来,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也开始推杯换盏起来。众大臣的欢声笑语连绵不断。酒过半酣,大家虽说有所节制,却也眼神迷离,只是不至于出丑罢了。
就在这时,谁也没有发现三名舞女缓缓地从队伍中突出几步,后方舞女见队型乱了,自然跟上,不多时,距离皇帝所居位置不过五六丈远,三名宫女对视一看,猛地朝皇帝冲去,虽说场中大臣大多在饮酒说话,但还是有人发现了异常,见三名宫女冲向皇帝即刻大声呼喝:“放肆,尔等何人?”却见三人不退反进,行动更是迅速三分眨眼间已到皇帝近前,这是大臣们也都清醒过来。场上刹那间安静下来,这时,发出呼喊之人即刻喊道:“保护皇上,有刺客。”当即向皇帝冲去,却已经来不及了,只见三个宫女每人手拿一把匕首,分别刺向皇帝眼窝,喉咙,心脏,皇帝当即将眼前的一盆菜肴砸向一名刺客,刺客被砸,脚步一顿,踩空摔倒,另两名刺客却已经离身不及三尺。
第六章 皇后离世()
一名此刻踩空,另两名刺客却已到身前,皇帝躲闪不及,却也不会坐以待毙,抓起桌上的盘子挡在身前,一名刺客刺中盘子,将手右划,划伤皇帝左臂,皇帝忍住痛,继续与刺客纠缠。身后的小太监反应过来,也冲上前去,阻拦另一名刺客,慕容皇后起身,云琅翻在地上,惊醒过来,就见到小太监被刺客一脚踹飞,皇帝怒吼,身边却无甚和手武器,只能以餐盘与刺客纠缠。却见身旁的皇后忽然站起,竟然也就缠住了一名女刺客。眼见大臣马上就要走到皇帝身前,两名刺客竟不顾一切的拼命冲上。皇帝被刺一剑,身体本就不太灵活,现如今更是难以招架,一柄匕首眼见就要扎在皇帝胸前,慕容皇后却放弃低挡另一名刺客,挡在了皇帝面前,也挡下了刺客的匕首。云琅在地上,看着眼前的鲜血,却是呆在那里,这是他第一次正面见到如此场面,虽然前世电视上见的血与火多了去了,但是现实生活中终究不一样。正见到刺客拔刀再刺,另一名刺客也冲了上来,同样刺向了慕容皇后,却见,皇后忽然伸出双手抓住了两女的手腕,两女躲闪不及,这是一声怒吼忽然在殿中响起:“啊,小妹。”初始发现三名刺客的大臣已冲至近前,拉住两女的衣服便向后方摔去,再一脚将刚站起身的刺客踢飞出去。两把匕首忽然离体,慕容皇后猛地喷出一口鲜血,正喷到来人胸前。这时,皇帝才回过神来,一声怒吼:“传太医。”这时大殿上惊慌失措的的文官连忙喊到:“传太医,快,传太医。”
宫外护卫已到三名刺客跟前,三名刺客仿佛知道事不可为,纷纷自尽,宫中内卫自知犯错,跪伏大殿中央,文武百官也纷纷从惊乱中安静下来,皆跪伏余地,准备承受皇帝陛下的怒火。世人皆知皇帝与皇后琴瑟和谐,他们自然看得更清楚,也知道更多故事,也更了解皇帝发怒的可怕。
“滚出去,全都给朕滚出去。”皇帝像一头发怒的狮子,冲着殿下的人喊道。不多时,殿中只剩下,皇帝,皇后,冲着皇后喊出小妹的中年男子,以及被遗忘在桌下的吓坏了的云琅。
“皇儿,皇儿。”重伤的皇后,声音也小了许多,但是皇帝听到了,慕容将军听到了,云琅自然也听到了。云琅伸出小手抓住慕容皇后染血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