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两天的经验告诉德军士兵,在前面有美味的小牛排和香槟酒等着他们。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进入索姆河旧战区的德国人会面临怎样的困境
。
和胡蒂尔一样,秦致远也面临困难的选择。
在第二天晚上,贝当致电秦致远,要求秦致远抽调兵力,前往拉昂地区填补因为第五集团军调动出现的空缺。
在秦致远派出兵力增援亚泯的时候,巴斯蒂安的部队也被抽调了一部分,前往阿拉斯地区增援溃退中的英国人。
巴斯蒂安和秦致远一起赢得了费尔昂塔德努瓦战役和兰斯战役的胜利,现在已经有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因此巴斯蒂安并没有直接前往阿拉斯,而是在阿拉斯后方大概十英里的地方构筑防线,准备迎击德军的进攻。
就像是多米诺骨牌,如果有某个牌倒下去那么就一定会引发连锁反应。
因为英国人的阵线崩溃,巴斯蒂安要去填坑。
而巴斯蒂安去填坑之后,他的防线也出现空缺,需要秦致远的部队去填坑。
秦致远很想对贝当的命令置之不理,但总不能任由巴斯蒂安的防线出现缺口,只能再次派出部队。
于是阮俊才和范文雄率领的两个安南人组成的步兵师被派出。
之所以派出安南部队,是因为秦致远已经感觉到危机,现在秦致远负责的防线中,一线阵地看上去没有任何问题,但预备队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危险值,如果德国人现在发起进攻,那么秦致远的阵地将出现极大的风险。
好在目前德国人攻击重心仍旧是北线,鲁登道夫的视线还没有投向秦致远。
但秦致远也不敢大意,他一方面命令科西嘉的后备部队加快速度,另一方面也向贝当声明目前自己部队的现状。
到第二天为止,法国人已经向英国人提供了20个师的支援兵力,这远远超出了福煦当初的承诺,英国人应该为此表示感激。
实际上英国人并没有,甚至黑格认为,福煦有能力提供更多的支援却没有付诸行动,并因此心怀怨恨。
幸亏新任皇家参谋长威尔逊帮福煦说了不少好话。
威尔逊会法语,是法国的崇拜者。在世界大战之前,威尔逊曾经前往法国进行战前协调工作,和福煦在工作中有交叉,因此萌发了对福煦的崇拜,被人称为是“福煦的宠物狗”。
在四月二号,福煦、贝当、以及克里蒙梭在贡比涅森林福煦的专列里召开了一个会议,商讨如何同英国人更好的协调作战。在当天,黑格和他手下的将领们也在距离贡比涅不远的杜朗召开会议,商量如何应对德国人的进攻。
因为某些原因,高夫没有参加这次会议,这或许是一个信号,因为英军一败涂地,肯定要有人为此负责。
当克里蒙梭知道英国人也在开会之后,克里蒙梭表达了想要参加的愿望,黑格欣然同意,于是连雷蒙扑恩加莱都去了,法国总统、法国总理、法军总司令、法军总参谋长齐聚英军总司令部,参加第一次实际意义上的联席会议。
英国人没想到法国的领导人来的这么齐,劳合乔治来不及参加这次会议,与会的英方高层除了黑格还有战争大臣米尔纳以及威尔逊。
因为身份的差距,这让这场会议看上去有些不对等,当法国人发言的时候,英国人总是显得有些没有底气
。
在会议上,黑格首次表态愿意合作,在回答克里蒙梭的问题时,黑格发誓要死守亚泯,再也不会后退半步。
米尔纳提出一个新建议,建议福煦担任亚泯地区的军事协调员。
威尔逊有不同意见,他认为福煦应该获得更高的职位,比如“联军总司令”。
所有的法国人都对威尔逊的提议表示出热情回应,这让黑格看上去颇为失落。
黑格明白设置“联军总司令”的好处,这会使后勤更加统一有序,同时兵力的调拨也更加合理,尤其是在目前英军处于困境的前提下,黑格需要更多地援军,但如果让黑格担任“联军总司令”,法国的将军们不一定会服从黑格的调遣,尤其是某些连战连捷的“跋扈将军”,单凭战绩来说,黑格没有任何优势。
军人,毕竟还是要靠战绩说话的。
福煦担任联军总司令,贝当顺理成章的成为法军总司令,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贝当和黑格的第一次会议就很不愉快。
黑格终于了解到内阁给法国陆军的命令,如果德军继续进攻,法军将向巴黎方向撤退,力保巴黎不失。
这个命令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已经下达给福煦,但福煦努力维持了英、法两军的联系,给了黑格足够的帮助,并没有真正执行内阁的命令。
贝当刚刚上任,就引爆了这个火药桶。
黑格对法国内阁的命令表示愤慨,然后命令高夫的部队向北移动。
这导致了严重后果,当第四天开始的时候,英、法两军之间出现了一个宽达30公里的缺口,如果德国人能抓住这个机会,就可以把英、法两军顺利切割,然后各个击败。
别怀疑,如果是德国人单独面对英、法两国的任何一个,德国人都有战而胜之的能力。
世界大战打了四年,即使是号称全世界“陆军第一”的法国人,也要承认德国部队的战斗力,从陆军这方面来说,德国确实已经是世界性强国。
英军部队的北撤,给了刚上任的福煦当头一棒,这之间的缺口如何填补,成为福煦目前工作的重点,而且是急需解决的重点。
目前的法军,在法国国内一共超过100个师,在外驻扎的也有不少部队,在北非、在意大利、甚至是在埃及,都有法军部队的身影。
几乎所有的部队都处于疲惫中,他们有的是刚刚换防,还没有恢复足够的战斗力。有的是刚刚补充大量新兵,这些部队的状态更差。
福煦手中现在也没有足够的力量。
不过也不不是没办法。
在巴黎后方的奥尔良,还有一支部队拥有强大实力,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水平、训练程度、作战意志都是丝毫不差。
四月四号当晚,福煦致电潘兴,要求美军参战。
(。)
362 麦克阿瑟()
自从去年四月份美国宣布参战之后,美国一方面向法国直接派出士兵,一方面也在本土修建军营用于训练。
在大西洋沿岸,美国人一共修建了十几个训练营,每一个都能容纳近万人。
经过一年的训练,美军士兵已经有了初步的战斗力。
因为没有足够的军官,所以美军部队拥有超出常规的规模,每个师有大概2。7万人,差不多是英、法、德等国的两倍左右。
当然了,虽然人数足够多,但这些部队能展现出来多大的战斗力还有待战争的检验。
实际上,当福煦致电给潘兴的时候,潘兴已经向美国总统威尔逊发送了请求参战的电报。
潘兴身在法国,每天看着英国人和法国人打生打死,自己却待在奥尔良作壁上观,实在是说不过去。如果说去年潘兴还能借口美军没有接受足够的训练拒绝加入战争,现在已经没有了任何借口。
潘兴心里很清楚,英国人和法国人嘴上虽然不说,但是心里没准烦成什么样呢。
收到潘兴的电报之后,威尔逊也在评估是否应该立即参战。
自从威尔逊公开发表了“十四点原则”,英国人和法国人现在对威尔逊的观感不佳,连带着对待美国也没有以前那么热情,威尔逊需要一个机会缓和同欧洲之间的关系。
从另一个方面讲,威尔逊也在评估欧战态势,在美国内阁的决议中,美国应该参战,但应该在战局陷入僵持的时候加入,或者是应该在协约国处于劣势的时候加入,这样美国人才能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在欧洲,才能使参战的利益最大化。
看上去,这个时间已经到了。
四月五号,潘兴给福煦回电话,表示四个美军师已经整装待发,随时可以加入到战争中。
这四个师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四个师,而是总兵力超过十万人的大部队。
其实就在昨天,鲁登道夫终于注意到亚泯的重要性,命令胡蒂尔向亚泯方向进攻。
不过胡蒂尔的部队却处于麻烦之中,在四号晚上,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胡蒂尔的部队中很多人已经一整天滴水未进。
德军士兵终于为这两天的放肆付出代价,原因就是因为德国人在索姆河旧战场地区并没有找到任何给养,德国人的“以战养战”策略正式破产。
虽然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战术目标,但胡蒂尔率领的部队已经失去了继续进攻的能力,他们不得不停下脚步等待后方的支援物资,同时也等一等移动缓慢的炮兵部队。
这终于给了高夫一个**的机会,到目前为止,高夫的部队已经溃散大半,只有从14年开始就跟随高夫的八个师还能联系到,其余的六个师根本联系不上。
高夫不知道这六个师目前的位置,同时也不知道他们还剩下多少战斗力。
而更有可能的是,这六个师已经被德军歼灭或者是俘获,如果这种悲剧真的发生,这将是英军自从索姆河战役以来最大的悲剧。
高夫不想被钉上耻辱柱,英国人也不能任由这种状况发生,于是高夫被调回国内,黑格从意大利战场调回第二集团军司令普卢默,命令普卢默负责指挥高夫的部队。
这么一来就好看了,在目前的亚泯地区,集合了英国人、法国人、华人以及美国人,这么多部队集中在一个小小的亚泯,顿时凸显了亚泯作为交通中心的重要性。
在亚泯的防守力量持续增强的同时,秦致远也获得了支援,前往兰斯地区的是美军第42师的一个旅,旅长是即将年满38岁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可是个传奇人物,他到目前为止还保持着西点军校的最高分记录,这一纪录直到21世纪仍未被人打破。
在原来的历史上,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毁誉参半。
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麦克阿瑟解放了整个东南亚,又扶植了这些国家的**,使他们摆脱英、法两国的殖民,同时又把日本从战后的废墟上重建起来,最后还负责指挥联合****和中国在朝鲜打了一仗,那一仗也成为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滑铁卢,剥下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所有的传奇光环。
现在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并没有表现出超人一等的实力,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美军军官,充其量只是一名善于和新闻界打交道的美军军官。
这得益于前两年担任陆军部长贝克的副官,负责和新闻媒体打交道的经历,那段时间麦克阿瑟的影响很大,麦克阿瑟也为之终生受益,如果不是因为新闻媒体的吹捧,麦克阿瑟估计达不到原本历史中的高度。
在原来的历史上,麦克阿瑟不管是在菲律宾还是在日本,都是以先知和救世主的身份出现。
但在1918年的四月份,当麦克阿瑟面对秦致远的时候,麦克阿瑟表现的异常恭敬。
“将军阁下,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率领第84旅向您报告。”麦克阿瑟敬礼的姿势非常标准,果然不愧是最高分记录的保持者。
麦克阿瑟现在是准将军衔,前几天刚刚晋升的,原因是作战勇敢。
这有点奇怪,美军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真正参战,几乎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战斗出现,真不知道麦克阿瑟这个作战勇敢是从何说起。
“道格,欢迎你的加入。”秦致远回礼,和美军那种把手伸到脑门前敬礼的方式不同,秦致远使用标准的pla军礼,指尖停留在鬓角的那种。
秦致远对麦克阿瑟还是很好奇的,因此当见到麦克阿瑟之后,秦致远仔细的打量了一番。
和普遍意义上的身材消瘦不同,出现在秦致远面前的麦克阿瑟身材高大健壮,麦克阿瑟的面部棱角分明,给人印象深刻。同时因为麦克阿瑟帽子戴的有点低的缘故,如果麦克阿瑟要正视别人,就要把下巴略略抬起,这给人一种略显骄傲的感觉,不过还没到傲慢那个层次,这让秦致远感觉不错,决定以后在华人部队中也推行这种戴帽子的方式。
确认上下级关系之后,麦克阿瑟随秦致远进入指挥部。
指挥部内,一干将领正围在一个沙盘上讨论近期的防御调整计划,争论相当激烈。
秦致远手中原本也是兵强马壮,但被调走四个师之后,秦致远的预备队已经不敷使用,麦克阿瑟的这个旅虽然只是旅级编制,但人数却不少,整整有一万多人。
现在的美军部队还没有后世那么浮夸,部队就是部队,不分作战人员和后勤人员,这一万多人几乎都是作战人员,差不多已经是一个师。
如果按照秦致远的设想,美军第84旅会加入预备队行列,以后再随着战争进程决定84旅的支援方向。
但麦克阿瑟很明显不想待在后方,麦克阿瑟在听完秦致远的命令之后,强烈要求被部署到第一线,即使将直接面对德军的进攻没有任何缓冲也在所不惜。
如此好战,这给秦致远留下的印象是:这是一个功利心很强的人。
“好战”并不等于善战,对于“好战”者来说,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踩着士兵的头颅登上人生巅峰理所应当,“一将功成万骨枯”,说的就是这种人。
秦致远当然并不反感麦克阿瑟的主动请战,对于秦致远来说,麦克阿瑟这样的将领越多越好,反正死的不是华人,秦致远没必要为美国人的生命负责。
于是在抵达兰斯的当天,麦克阿瑟的第84旅被派往阿米方丹,那里的地形对防守不利,并没有叙普河可以依靠。
对于第84旅的战斗力,秦致远持怀疑态度,因此把第84旅部署到阿米方丹之后,秦致远又命令秦浩歌旅进驻科尔贝尼,保护第84旅的后方。
如果第84旅防守的阵地被德国人突破,秦浩歌师要及时顶上去,为此秦致远又给秦浩歌加强了一个营的坦克部队,进一步增强秦浩歌手中的装甲力量。
其实第84旅也有坦克部队,大概有50多辆,麦克阿瑟明显接受了乔治巴顿的提醒,并没有把这些坦克打散,而是编成了一支装甲部队,直接受麦克阿瑟指挥。
当这一切全部部署完毕之后,时间已经到了四月十号。
此时亚泯地区已经有了足够的部队,福煦把重新集结的第十集团军派往亚泯,至此,法军已经派出三个集团军支援英军。
鲁登道夫失去了攻占亚泯,占据战场主动地机会。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说,鲁登道夫也完成了一部分战略目的,他在阿拉斯地区发动的进攻,不仅逼出了英国人的预备队,同时也把一部分法军吸引在阿拉斯。
现在看上去整个西线处于北强南弱的状态,北半部分实力强大,德军占据主动,英法联军加上华人部队和美军部队的支援,虽然还处于后退状态,但在距离一线较远的地方,已经成功建立了一条坚固的防线。
而整个南半部分虽然现在没发生太大规模的战斗,但战争的阴云正在聚集,整条战线都处于躁动不安的亢奋状态。
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鲁登道夫的下一个动作。
(。)
363 步入深渊()
米夏埃尔战役实际上进行了16天,到四月中旬,亚泯地区恢复阵地战状态。
鲁登道夫曾经试图取得突破,但没有任何进展,只是徒劳的又增加了一部分伤亡。
截止到四月中旬,德军占领了1200平方英里土地,俘虏了九万人,缴获一千门火炮,同时还有大量的军需品。
协约国再次遭受重创,英军有16万人伤亡,法军有6万。
同时德军自身也有16万人伤亡,大约7万人被俘。
和英法两军不同的是,德军损失的都是精英部队,这些人无从补充。
休伯特高夫被当成替罪羊送回英国,他在战前的提醒无人提及,英国政府对此从不评价。
黑格实际上也应该被解职,但是劳合乔治手中没有更好的人选,所以黑格得以继续担任英国远征军总司令。
英国人虽然打了败仗,但黑格的努力在客观上也使得鲁登道夫想在今年结束战争的想法彻底破产。
德国人现在看上去确实占据优势,不过他们后劲不足,已经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
鲁登道夫并不承认他的计划实际上已经失败,虽然从他命令胡蒂尔攻击亚泯的那一刻起,米夏埃尔战役实际上已经偏离了原定计划,但鲁登道夫还想继续努力,或许在鲁登道夫的潜意识里,协约国已经是强弩之末,只要德国人继续投入部队,协约国的阵地就会崩溃。
鲁登道夫的意识现在已经不够清醒,不管鲁登道夫承认还是不承认,德国人现在才是强弩之末,而协约国以为美军的持续增兵,现在的优势每一天都在扩大。
从四月中开始,美军的增兵速度进一步加快,在四月底的十天内,每天都有一万人登陆法国,这些部队会先在巴黎进行整编,然后分批投入战场。
就在米夏埃尔战役尚未结束的时候,鲁登道夫开始准备在弗兰德斯发起进攻。
因为原本为攻击弗兰德斯准备的部队被用于亚泯,鲁登道夫缩小了进攻规模,同时攻击的准备工作进行的比较仓促,既没有足够的火炮,也没有足够的》
a7v是德国新近研制的大型坦克,这种坦克的车组成员有18个人,可想而知有多么巨大,那简直就是会移动的钢铁堡垒。
幸好因为德国资源紧张,德国人无力装备足够的坦克,仅仅只有一部分部队分配到了少量坦克,无法实施大规模突击,否则的话,现在德国人应该已经占领巴黎。
鲁登道夫制定的攻击弗兰德斯的计划,被鲁登道夫的参谋人员称为“乔其纱”攻势,这是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名字,讽刺鲁登道夫的不切实际
。
乔其纱攻势在四月下旬开始,德军的九个师在11英里长的阵地上发动进攻,和米夏埃尔战役发起时一样,炮击的当天早晨有浓雾,布鲁赫米勒亲自指挥炮兵部队进行了五个小时的炮击,炮击的重点是两个葡萄牙师防守的阵地。
这两个葡萄牙师是葡萄牙政府为了表示对英国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