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征欧洲-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兰芳北征军团进攻海参崴以及西伯利亚,自然也包括库页岛,因此在目前的库页岛上,以北纬50度为界,兰芳和日本各占领一半。

    陈康健就在库页岛上兰芳一侧巡视。

    驻扎在这里的是北征军团的第17师第62团和第63团,而在日方一侧,驻扎着日军第五师团的第21旅团。

    “旅团”在日军中的编制仅次于师团,每个旅团由两个步兵联队组成,总人数大概是3500人左右。这个编制是正式编制,如果是战时,可能会增加一部分民夫,那人数将会超过5000人。

    北征军团中的编制是三三制,一个团的兵力大概为3000人左右。

    这么算起来,在北纬50度附近,兰芳和日本的兵力大概是二比一。

    这种情况显然引起了日本人的警惕。

    实际上就在北征军团开始对俄罗斯发起进攻之后,日本人就蠢蠢欲动,驻扎在库页岛日方一侧的日军也有向北发动进攻的迹象,但被日本人的盟友英国人强力制止。

    英国人制止日本人是为了惩罚这个不太听话的小弟,而日本人虽然被迫服从,但也因此对英国人心存怨尤。

    看上去,英日同盟已经岌岌可危。

    这个所谓的军事分界线,其实只是一个模糊概念,日本人和俄罗斯人不知道是出于何种目的,都没有对分界线进行详细的确定,所以在目前的北纬50附近,并没有日俄双方都认可的界碑,只是按照传统习惯进行防守。

    当俄罗斯人的接力棒传到兰芳手里,兰芳更不会主动和日本人划界。

    库页岛本来就是华人的领土,俄罗斯人没有资格把库页岛割让给任何一方。

    兰芳从一开始就摆出了不承认朴茨茅斯合约的架势,而看上去,现在已经占领库页岛一部分的日本人也没有满足的意思。

    于是兰芳人和日本人在北纬50附近剑拔弩张,气氛越来越紧张。

    北征军团中英、美、法军事观察团对此态度暧昧,甚至就连日本人的盟友英国人也对此不置可否。

    想想就能明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人和法国人联手挫败了德国人的挑战,但当英国人回过头来,却发现不声不响的日本人已经近似垄断了民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这让英国人如何能咽下这口气。

    日本人也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引发众怒,于是在兰芳攻击西伯利亚的时候,日本人保持了极大的克制,没有继续挑战英、法、美的耐心底线。

    但涉及到领土纠纷,日本人无路可退,兰芳也不会退宿。

    好吧,未来的纷争已经初现苗头。

    而陈康健此行,就是为了未来的战争做好先期准备。

    “最近一段时间,日本人有增兵的迹象,他们的军营每天出入的车辆很多,不仅是人手,也有囤积物资的迹象。”62团团长曲飞翔在陈康健身边报告。

    “昨天一艘日本人的鱼雷艇到咱们的水域晃了一圈,在咱们发出警告之后,日本人的鱼雷艇快速撤走,这种情况之前也发生过。”63团团长何飞舟跟着报告。

    曲飞翔和何飞舟都是外籍军团的老资格,他们手下的部队有一半都是外籍军团的老兵,剩下的有一部分是雇佣的安南人,也有一部分是德国人。

    打俄罗斯,德国人不用动员的,积极性非常高。

    正在观察的陈康健放下手中的望远镜,摩挲着下巴看着远处的日军军营默不作声。

    在目前的库页岛上,几乎没有多少人类开发的痕迹,日本人那一侧还好点,总算是有些日本移民,兰芳这一侧,以前的俄罗斯人都已经撤走,兰芳组织的移民还无法覆盖这里,因此现在简直就是无人区。

    而日本和以前的俄罗斯人以及现在的兰芳人都没有修筑永固工事一类的东西,或许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这里只是个临时分界线,没必要做那些无用功。

    “司令员,打吧,日本人没什么了不起,他们的装备极其有限,机枪和火炮都装备的很少,咱们一个营的火力密度就差不多能顶他们一个联队,咱们只要出动一个团,就能把日本人赶出库页岛。”曲飞翔比较激进。

    欧洲归来的兰芳军队从装备水平上说,和亚洲军队已经不是同一个档次,甚至包括号称目前“亚洲最强”的日本,部队的火力密度比起兰芳也大大不如。

    但兰芳也有不利因素,那就是兰芳目前的物资供应严重依赖外部资源,自己国家的造血机制不足,这让兰芳的军队没有持续作战能力,一旦现有的物资消耗完毕,海上的运输路线再被日本人封锁,兰芳军队就算是一人配备一挺机枪也没用。

    所以陈康健的表现非常谨慎:“不着急,日本人想占着就让他们占,现在还不是开战的时候,最起码要等五年以后再说。”

    五年,这个时限是有说法的。

    在另一个时空中,秦致远对于“五年计划”已经达到耳熟能详的程度,对于“五年计划”的意义和作用也理解深刻,那么在这个时空,秦致远自然是要复制“五年计划”的。

    。

    。。。

445 硬道理() 
其实对于日本人占领一部分库页岛的事实,兰芳高层包括秦致远在内目前并不在乎。

    占领了又能怎么样呢,日本人既没有开采岛屿上的资源,也没有对库页岛进行大规模开发,仅仅只是移民了三五千人,这些人根本不用管他们,等到日后兰芳和日本开战,这些移民会自己迁回原籍。

    就像是当初移民荷属东印度的荷兰人一样,只要荷兰殖民政府倒了台,留都留不住他们。

    所以陈康健不着急。

    但陈康健理解,并不代表中层军官们也理解,比如何飞舟就提出疑问:“司令员,干嘛要等五年以后?咱们现在随时能把日本赶出去,干嘛让他们在咱们的土地上种粮食?”

    秦致远确实没打算把西伯利亚移交给民国,这不地名都定下来了:北疆区。

    兰芳占领的西伯利亚地区,包括另一个时空的普列摩尔斯基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州、勘察加边疆州、楚科奇自治权、以及萨哈共和国和外贝尔加边疆区的一部分。

    这片广袤的土地,现在就是兰芳的北疆区。

    为了便于管理,兰芳将北疆区划为四省一区,分别是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外兴安岭省、贝尔加省、勘察加省、以及北海省。最后的一个区就是包括海参崴和堪察加半岛上的宁北港在内的海参崴特别区。

    宁北港也就是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基市,其实这里才是不冻港,海参崴那个只是因为有故土情节所以才名气大,但海参崴却不是不冻港。

    这四省一区目前都处于军管状态,陈康健是北征军团的司令,因此负责整个北疆区。

    “快别提了,提起这个就是一把辛酸泪,当初在兰芳分了一百亩地,把我老婆给高兴的,几天几夜都睡不着,结果现在可好,眼看着地就在那荒着,种都种不完,现在又是见天的抹眼泪”曲飞翔无意中歪楼。

    “嗨要我说弄个一亩半亩的菜地种个消遣也就是了,你还真把那100亩地全种了不成?把你老婆累死你好讨小的?”何飞舟跟着歪楼。

    “家里的事不用你们管,有合作社,有互助组,有军团长呢,咱们就在这个站好岗就行。”陈康健想得开。

    合作社、互助组,这是兰芳政府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推出的暂行办法。

    兰芳给每户家庭分配了100亩土地,但是限于劳动力,这些土地根本就无法得到有效耕种,特别是那些军人家庭,他们家中的劳动力本来就短缺,家中的顶梁柱又在军中服役,单靠那些女人孩子,别说亩都够呛。

    于是合作社和互助组应运而生。

    兰芳政府为了解决劳动不足问题,从民国以及安南购进了大批耕牛,把这些个大牲口分配给军人家庭,用来解决一部分劳动力不足问题。

    很快就有普通百姓和这些军人家庭结成互助组,军属们提供大牲口,普通百姓提供人手,耕作问题初步缓解。

    也仅仅只是缓解,还远远谈不上解决。

    如果要解决,只能等到望海州的大型机械厂开始投产,等农业机械进入千家万户,劳动力不足问题才会得到彻底解决,到时候别说一百亩,二百亩也轻松。

    “没错,再等等”曲飞翔能看到前景是光明的,因此眼睛乐成一条缝。

    “步兵可以不修筑防御工事,但炮兵阵地一定要保护好,咱们现在不主动进攻,也要防止日本人趁机生事,如果小鬼子敢越过北纬50,那不用跟他们客气,坚决打回去就是了。”陈康健强行把话题扯回来。

    “放心吧司令,只要日本人敢挑事,咱爷们一定把他们干翻在咱们北疆区。”何飞舟有信心。

    应该有信心,日军的一个师团只有一个炮兵联队,全部的火炮加起来也只有12门,这个数字比民国当然要强很多,但和曾经是外籍军团的兰芳比起来就不够看。

    兰芳的基础连队已经包括了机炮排,装备三门80毫米迫击炮,团一级部队有机炮连,装备的是人送外号“75小姐”的75毫米快速炮,这种炮放在欧洲的大兵团作战中已经落后,但在远东仍属先进武器。

    如果从总体上看,日本的海军过得去,但陆军就跟后娘养的差不多,正是因为缺少重武器,日本陆军才会强调武士道精神。

    日本国内缺乏资源,出口生丝换来的那点钢铁,几乎都用在制造军舰上,能保证陆军的子弹供应就算不错了。

    哦日本的钢铁来源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民国,正是因为有民国的铁矿石输入,日本人才有底气在日后发动对华战争。

    “真要打起来不用担心,放开手脚去干,我在莾鼎部署的有航空兵,还有第18师,最多半个小时飞机就会来支援,你们只要坚持过半个小时就行。”陈康健安排周全。

    莾鼎,这是兰芳在库页岛上建立的第一座城市,“莾鼎”这个名字起源于被俄罗斯人屠戮殆尽的江东六十四屯。兰芳之所以选择“莾鼎”这个名字,就是要在远东重建“江东六十四屯”不,不是屯,现在应该是“江东六十四市”。

    想想看吧,以后在北疆区,会有一大堆诸如:碾子市、黄山市、老虎市、东山市之类的名字,那会时时刻刻提醒兰芳人,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

    “嘿嘿,司令员,我看就不用了吧,半个小时啧啧,只要小鬼子敢发动进攻,我就敢保证,半个小时全歼来犯之敌。”何飞舟把胸口排的乒乒作响。

    “那如果小鬼子要不是一个旅团,而是一个师团,你还有没有这个把握?”陈康健不满。

    “一个师团估计要一个小时”何飞舟这次不敢打包票。

    日军的一个师团,如果在战时,加上民夫大概有人左右。别说是个人,就是头猪,3000人去抓,一个小时也抓不完。

    “如果日本人的海军来助阵呢?就你们的120口径火炮,能不能顶得住日本军舰的403毫米口径主炮轰击?”陈康健连续发问。

    兰芳北征军团的团级单位配备120毫米口径火炮,这对于日本陆军来说无法想象,但对于日本海军来说,120毫米口径火炮还不能造成多大威胁。

    “如果有海军这这”何飞舟这下傻了眼。

    如果有海军助阵,别说一个小时全歼来犯之敌,不被奸就算是命好。

    403毫米火炮,那威力不是中小口径火炮可以比拟的,403毫米口径火炮的炮弹落下来,已经不是依靠弹片造成杀伤,靠的是冲击破,只要是在波及范围内,基本上一炮下去全部丧失战斗力,哪怕是躲在工事里也没多大作用,除非是向德国人一样往地底下挖个四五十米。

    “说过你们多少次,骄兵必败,就是不长记性!在欧洲和这边打了几次胜仗了不起了是不是?我告诉你,如果你保持这种思想,你这个团长也差不多做到头了”陈康健瞬间开启吹风机模式。

    何飞舟和曲飞翔顿时垂头丧气,大气也不敢喘。

    兰芳军队,等级意识深入人心,如果说在兰芳政府内部表现得还不是那么明显,在军队系统内那就是淋漓尽致。

    秦致远故意对这种情况放任不管,就是要让军衔制度和等级制度深入人心,在军队中高人人平等,那是真正的取死之道。

    此时的全世界,并不仅仅是兰芳这样,所有的军队都是这样,甚至包括号称“人人平等”的俄罗斯布尔什维克。

    其实相对来说,俄罗斯布尔什维克内部的等级制度更加严格,也更加过分,哪里的上级军官,简直是掌握着士兵的生杀大权。

    陈永福和郑经就正在接受俄罗斯布尔什维克的考验。

    奥卡河畔,战斗已经进行了一天一夜,俄罗斯人还在发动决死攻击,一夜也不停歇。

    咚咚咚

    激烈的重机枪声响起,这不是布尔什维克在进攻,而是布尔什维克正在处决那些临阵退缩的士兵。

    “娘的,这些老毛子真不是人”桥头堡内,陈永福看得目瞪口呆。

    在桥头附近,限于地形,俄罗斯人每次只能派出一个连左右的士兵发动攻击,刚才这一波俄罗斯士兵,仅仅只有十余名溃兵逃回去,但万万没想到,等待他们的不是休整,而是冰冷而又火热的弹雨。

    “所有人都听着,入股哦有人敢临阵逃脱,这些人就是他们的下场。”刚刚指挥完一场屠杀的俄罗斯军官挥舞着马刀杀气四溢的大喊。

    俄罗斯人已经红了眼,在奥卡河的南岸,大约有10万布尔什维克军队只能从这里退回奥卡河北岸,但一股外籍军团的士兵却好死不死的就在这个时候占领了这座桥,这可真是釜底抽薪。

    “真是浪费啊,特么的把那些子弹给咱们多好!”陈永福叹息不已。

    临出发的时候,陈永福他们竭尽所能携带了更多的物资,就是为了能把奥卡河守得久一点。

    但现在看来,携带的物资远远不够用,这才打了一天一夜,子弹已经接近告罄,而援军却遥遥无期,这令陈永福懊恼异常。

    现在的守军,机枪除非在最危急的时候,否则不准开枪,而士兵们已经开始使用收集的俄罗斯人的武器,以尽量减少子弹消耗。

    不过这种事节流是没用的,还是要想办法破局才是硬道理。

    (。)

446 绝处逢生() 
在另一个时空中,俄罗斯布尔什维克凭借着对敌人和对自己人的冷酷,向全世界结结实实的展示了一把什么叫英勇无畏。

    但除了英勇无畏,俄罗斯布尔什维克的战斗力实在是乏善可陈。

    只不过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俄罗斯才会涌现出那么多的“名将”,如果俄罗斯人战败,可想而知,很多人都将背上“屠夫”的标签。

    但现在,陈永福和卡尔冯他们感觉自己才是屠夫。

    俄罗斯人的攻击看似无穷无尽,基本上没什么章法,也不搞什么“线性战术”,“步炮协同”,就这么每人一支加装了刺刀的步枪,高喊着“乌拉”的口号往上冲。

    前赴后继的往上冲。

    或许是刘子正和葛立夫的攻击给了俄罗斯人足够的压力,俄罗斯人不惜一切代价要打通这个通道,否则的话,十万布尔什维克将被外籍军团包饺子。

    这对于目前的布尔什维克来说,是无法承受的损失。

    布尔什维克正处于三线作战中,任何一路失控,都有可能导致灭顶之灾。而如果这十万人全军覆没,那么在莫斯科以南将失去所有的防御力量,也就是说,到时候外籍军团和邓尼金的部队就将直捣莫斯科。

    于是压力通过布尔什维克军队的指挥官,全部转移到陈永福他们身上。

    其实从昨天开始,陈永福他们就开始在战死的俄罗斯人尸体上搜检物资,想尽可能补充一些消耗。

    但结果令人失望,地上有俄罗斯人丢弃的步枪,但是没有子弹,包括哪些刚刚倒下的尸体上,也没有发现多少子弹。

    这个结果令陈永福又是高兴又是担忧。

    高兴的是俄罗斯人的后勤不畅,他们也没有太多的物资装备军队,那么战斗力就不会太强。

    担忧的是这样一来陈永福他们就无法通过战场获得补给,子弹是打一发少一发。

    哪怕是打一发少一发也要坚持下去,俄罗斯人没有后路可退,外籍军团也同样没有后路可退。

    于是战斗愈发残酷。

    为了提高杀伤效果,陈永福把子弹尽可能的收集起来,交给十几名射击技术比较高的战士使用,其他人尽量不要开枪,准备和俄罗斯人进行白刃战。

    “来了”战斗单调的令人麻木,卡尔冯甚至连高声示警的心情都没有。

    呯

    虽然距离还很远,但还是有战士开枪,这说明他们有足够的把握。

    果然,大约500米开外,一名俄罗斯人一头扎倒在地。

    陈永福没有兴奋,他知道,这是郑经打得。

    郑经现在是专业狙击手,枪法非常准确,以至于陈永福安排了两名伤兵帮郑经上子弹,让郑经能够心无旁鹫的狙击。

    呯呯呯

    毛瑟98b步枪的声音单调无比,响得不紧不慢,俄罗斯人一个接一个的倒下,但其他人恍若未觉,脚步依旧坚定。

    呯呯呯

    更多的枪声响起来,俄罗斯人倒下的频率也在加快,但俄罗斯人还是没有停下脚步,他们只是不停的向前,既没有停下来对射,也没有寻找掩护的意思,甚至连俯身的动作都没有。

    200米,距离越来越近。

    罗斯人终于开始怒吼,他们就像是狂化了的战士,瞪圆血红的双眼,攥紧手中的步枪,疯狂的嘶吼着往前冲刺。

    这时候就不是喊“乌拉”了,而是毫无意义的音节,或许就是最后的疯狂,喊什么不重要,杀死对面的敌人,打开生命通道才是唯一的目的。

    呯呯呯

    枪声依旧单调,不疾不徐,几乎每一枪都能保证有所斩获,这种时候最忌讳慌乱,因为慌乱不解决任何问题,枪声吓不退敌人,尽可能的击倒敌人,才能给同伴最大的助力。

    “准备”50米,陈永福从碉堡后半跪起身体,最后一次检查刺刀,发布准备反冲锋的命令。

    这就是最后的防御手段,四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