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征欧洲-第4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人知道美国人对于现在的国际秩序感到不满,国内“孤立主义”盛行的美国人倒也不是在要求殖民地,只是想为美国的商品找到足够的市场,但这同样也是英国企业的要求,所以英国人不可能满足美国人的要求。

    兰芳在东南亚的扩张本来就已经足够让英国人感受到压力,如果再加上美国人,这可就不是一个东南亚的事,如果说兰芳的根基是在亚洲,那么美国的根基起码有一半是在非洲,这可是英国人的自留地,绝对不会允许美国人插手的。

    于是当美国人插手之后,英国人的气势汹汹马上就变成畏手畏脚,耶路撒冷的局势也变得更加微妙。

    其实从“砍刀之夜”后,重建工作就已经开始,奥尔巴赫为了建设教堂不是囤积了不少建筑物资嘛,这些建筑物资马上就被捐赠出来,要为在“砍刀之夜”中失去房屋的波斯人和犹太人重建家园。

    这可是捐献,不是趁机抬高价格,也不是有诸多附加条件的“援助”,就是纯粹字面意义上的“捐献”。

    真是雪中送炭,非常符合“主爱世人”的博爱精神,满满的都是人道主义。

    兰芳军人也没有闲着,军队嘛,帐篷多得是,军人们马上在已经变成一堆废墟的城市旁边兴建了两个营地,一个用来安置波斯人,一个用来安置犹太人,同时开始清理城市里的废墟,要在原址上修建一座新城。

    所以当美国人来到耶路撒冷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一个大工地。

    真的是工地,覆盖整个城市的那种,整个城市里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场景,不管是军人还是平民,不管是波斯人还是犹太人都在努力工作,城市里的废墟全部要清理出去,不管是新城区还是以前的老城区,其实城市建设都没怎么规划,就是很随意的大片零乱建筑。

    借着这个机会,奥尔巴赫是要建设一座新耶路撒冷,一座美丽的、整齐的、有完整配套设施的新城。

    相对于一个全世界最大的教堂,这更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也只有梵蒂冈才有这个财力说建就建。

    按照奥尔巴赫的计划,原来的老城区会建设成完全是宗教设施的宗教圣地,新城区则被划分为三片,一片给波斯人,一片给犹太人,最后一片留给天主教。

    至于原来的东正教和亚美尼亚人什么的,等等再说吧,他们原本就是被边缘化的群体。

    奥尔巴赫公布了这个计划后,马上就受到波斯人和犹太人的欢迎。经过“长刀之夜”的洗礼,波斯人和犹太人都充分认识到,对抗带来的只能是毁灭,合作才能共同发展,就算是要对抗,也总要先恢复元气再说。

    于是波斯教和犹太教的长老们接受了奥尔巴赫的调解,虽然在新城区看上去天主教的地盘最大,但城市总是在扩张的,现在的地盘没有任何意义。

    好吧,以上的说辞是冠冕堂皇的场面话,波斯人和犹太人能和平相处真正的原因是在长刀之夜中有太多波斯人和犹太人死去,这样一来,生存空间的压力马上就少了很多,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纠纷。

    这就好像是一盒蛋糕,如果蛋糕的总量不变,十个人分和两个人分每个人分到的数量肯定不一样,有些时候问题的实质就是这么残酷。

    既然已经划定了地盘,也达成了共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重建。

    在美国人抵达耶路撒冷之后,犹太人有美国人帮忙,天主教有兰芳人帮忙,原本是“地主”的波斯人成了最孤苦无依的那一个。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兄弟联盟”的组织开始声名鹊起,用所有人头瞠目结舌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

    别以为北非和巴勒斯坦距离不算太远,巴勒斯坦人就应该知道在北非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兄弟联盟”,在这个广播还没有盛行,电视和网络根本没影的年代,信息传播的速度还是极端的闭塞,或许耶路撒冷的某些头面人物知道“兄弟联盟”的存在,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对“兄弟联盟”真的没什么概念。

    但随着“兄弟联盟”的声名鹊起,这个组织很快就被波斯人熟知,并且被波斯人接受。

    原因无他,“兄弟联盟”做事足够公平。

    其实不管是兰芳人还是美国人,对基督教徒和犹太人提供帮助都是义务性质的,这种义务难免会夹杂着某种意义上的高人一等,馈赠这种行为,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施舍,而“被施舍”的滋味肯定是不那么好受,只是因为现实的残酷,那些基督教徒和犹太人才会无奈接受。

    “兄弟联盟”则不一样,“兄弟联盟”的那些人一看就是土生土长的波斯人,同根同源本来就让耶路撒冷的波斯人感觉到亲近,再听听那一声声情真意切的“兄弟”,感受到那些兄弟们递过来的还带着体温的一张毯子,或者是一张馕饼,真的有种“兄弟”的感觉在这些劫后余生的波斯人心中油然而生。

    这些“兄弟联盟”的人对波斯人的帮助绝对是无私的,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设施,从食物到生活用品不一而足,关键是这些“兄弟联盟”的人毫无芥蒂,和那些接受援助的波斯人同吃同住,不搞一点特殊,绝对不会像那些兰芳人和美国人一样,不仅从来不吃提供的食物,就连住宿也是要回到自己的营地中,这本身就是人为制造隔阂的举动。

    对于耶路撒冷的波斯人来说,“兄弟联盟”什么都好,只有一点让人无法接受,就是“兄弟联盟”的信仰。

    这些“兄弟联盟”的人虽然也信仰波斯教,但很明显,这些“兄弟联盟”的人信仰的波斯教和普通意义上的波斯教不太一样,这些人不经常做祈祷,每天最多也就是早晚各一次,每次最多三两分钟就搞定,同时这些人还喝酒,教规也不怎么严苛,有人居然说可以在任何时间随意侍奉“真神”,哪怕是之前信后来不信也可以。

    这不就是“异教徒”吗?

    当有人向“兄弟联盟”的人提出这个问题是,“兄弟联盟”的人表现的非常洒脱,只需要传句话,马上就有白袍头巾人士来“传道受业解惑”。

    现在的“兄弟联盟”可不是以前的那个草台班子,杨德山组织那些长老对波斯教义进行阐发之后,“兄弟联盟”也是有理论基础的。

    。

    ,

846 一群财迷() 
千万别小看这个“理论基础”,有或者是没有,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没有理论基础的兄弟联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杨德山本人对于波斯教义的随意阐发是不会得到波斯人承认的,哪怕某些波斯人加入了兄弟联盟,这也是无可奈何的被迫选择,真要说那些人衷心拥护杨德山阐发出来的教义,那还真说不上。

    有了这些“理论基础”马上就不一样,从此“兄弟联盟”的人可以堂堂正正的说他们就是波斯教中的一个教派,和那些什么什叶派、逊尼派完全一样的教派,他们并不是“异教徒”,只是对于传统经文的理解不同而已。

    看看,草台班子马上就变成正统传人,“理论基础”的作用就是这么大。

    “兄弟联盟”这一次北上也算是处心积虑,有了理论基础的支撑,兄弟联盟很快就被耶路撒冷的波斯人所接受,别的不说,最起码兄弟联盟这个每天祈祷一次,每次三五分钟就很符合耶路撒冷波斯人的利益,他们现在可不是无事可做,只要房子一天没有盖起来,他们就要住一天帐篷,话说住帐篷可不是什么好体验,偶尔住一次还行,天天住铁人也要生锈。

    也就是杨德山那个受虐狂可以忍受。

    不过这种“受虐行为”在兄弟联盟的成员们看来就是最大公无私的博爱。

    各方努力下,新城的建设速度还是快,英国人还在和美国人打嘴炮,“长刀之夜”弄出来的废墟就已经清理完毕,甚至某些在“长刀之夜”中幸免于难的建筑因为造型和方位的不合时宜也被拆除,耶路撒冷现在已经变成一张白纸,任由奥尔巴赫随意挥洒泼墨。

    兰芳驻耶路撒冷办事处二楼会议室,一个关于新基督区建设的说明会正在进行,参加会议的主要是以奥尔巴赫为首的主教们,站在台上负责解说的是丛兰芳来的高级设计师雷景福。

    兰芳这几年一直都处于高速发展中,且不用说整个兰芳,就只说椰城,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居民区破土动工,这位兰芳积累的大量的建筑工程师和施工队伍,按照奥尔巴赫和兰芳政府签订的合同,新基督区的建设就由兰芳人负责。

    雷景福就是兰芳建筑师中的佼佼者,兰陵岛的整体规划就是出自雷景福之手,其中潘多拉酒店是雷景福的代表作。

    “新基督区占地三点五平方公里,共分为六个居民区和两个商业区,整个基督区内共有大大小小十一个教堂,可以充分满足居民们进行宗教活动——同时每个区都有独立的公园,公园里会有森林和公共绿地,这会为市民们提供一个休闲散步的好去处——街道上有街心花园和照明系统,街道下面是下水道,如果遇到战争,下水道还能承担防空洞的功能——同时城市里配备了自来水系统,这会极大地方便市民们的生活——”雷景福整整解释了一个多小时,结束的时候迎来了热情的掌声。

    “真是太美了,我有种要把梵蒂冈也拆掉重建的冲动。”奥尔巴赫脱口而出。

    这话有点大逆不道,不过此刻很明显没有人注意到。

    “应该增加教堂的数量,这里可是基督区,要让居民们能够时刻感受到主的荣光。”某位主教对教堂的数量表示不满,这马上赢得了一众主教们的迎合。

    “公园里有雕塑吗?应该在每个公园里都放上一组雕像,用来演绎某个重大事件。”这个建议更好,马上激起众人的讨论热情,有人马上补充,应该把那些名画全部用雕塑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样更有象征意义。

    不管是什么意见,雷景福都会一一记录在案,同时就这些意见和主教们展开激烈讨论。

    “这里的房子要钱吗——”角落里突然响起了一个弱弱的声音。

    “呃——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决定权在诸位,我已经收取了设计的费用,这个问题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这个问题真真让雷景福不好回答,当着一群大主教的面能谈钱吗?太庸俗了!

    结果人家还真不在意这个,马上就有主教建议:“当然要收费,而且要卖一个好价钱,看看这个设计图,等到完全建成之后,巴黎有这么漂亮吗?伦敦有这么漂亮吗?这里可是圣城,想要在这里拥有一套房子并不是轻而易举。”

    这才是主教们的心声啊,上帝可能不需要吃饭,只需要人们的信仰之力,但主教们是要吃饭的,而且饭菜不好还会食欲不振。

    “没错,我们应该定个大价钱,比如一百法郎?”有人马上提出建议。

    “太低了,最少要二百!”有人嗤之以鼻。

    “这里可是圣城,没有三百不要想!”有人马上提醒土地的附加值。

    “三百?那只能是看看!”有人异想天开。

    “先生们——”奥尔巴赫不得不出面干涉,否则这帮人能把价钱抬到二十一世纪:“我们建设这座城市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法郎,也不是为了美元,而是为了传播主的荣光,为了彰显主的荣耀,所以关于以后房屋的分配,我建议要遵循公正、仁慈的原则,比如那些在建设新城过程中有过付出的人,应不应该表彰他们的功劳?比如对那些虔诚的信徒,我们不能用金钱来代替一切,要知道我们可不是犹太人。”

    看看人家这大主教的水平,真是甩这帮人好几条街。奥尔巴赫这一席话说完,马上就有好几位主教红了脸。

    “当然了,我们的仁慈也不会泛滥,对于那些想要不劳而获的人,他们必须改变观念,才能在这里拥有一席之地。”奥尔巴赫也不是圣人,小算盘还是有的。

    仁慈吗——这个东西是很有弹性的,多一点少一点其实都在一念之间,奥尔巴赫说的“公正”也是含义丰富,如果这里的房屋全部都要出售,那么对于他们这些主教们,是不是也不够公正呢?

    所以有些话真不能深究,深究起来真的没意思。

    “诸位,我可以说下我们兰芳对于房屋的分配,或许可以给诸位一个参考。”雷景福想要抛砖引玉。

    其实主教们对于经济真的没有什么概念,这帮主教们都是终身献给“主”的神仆,“主”早就安排好了他们的一切,他们的衣食住行都不需要自己操心,全部都由梵蒂冈买单,而对于经营一个城市,这帮主教更没有一个是精通的,所以对于兰芳的经验,这帮主教们真的是洗耳恭听。

    “我们兰芳也是一个移民国家,当我们到达那片土地上时,那片土地上一无所有,我们从无到有慢慢建起来一个个社区,一座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付出肯定是有多有少,这种差别就反映在付出之后的收获上。对于那些留过血的人,他们享有一切理所应当,对于那些流过汗的人,他们的付出不足以享有全部权利,但也有足够的优先权,对于那些想要坐享其成的人,对不起,这个成本就由他们买单。”雷景福说的有点笼统,他也只是个建筑师而已。

    兰芳的发展其实也是建立在整个东亚的基础上,就像雷景福说的一样,兰芳成立后,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很多来自民国、高丽、日本、安南、甚至是狮城的有钱人纷纷迁往兰芳,不仅仅是因为兰芳优渥的环境,更因为兰芳强大的国家实力,最起码做一个兰芳人不会受到他人的歧视,这是那些有钱人非常重视的。

    所以现在兰芳的一线城市,比如椰城、泗水的房价那是相当高,如果想要通过购买房产这种方式在一线城市安家,这个代价足以令一个中产之家破产。但与此同时是手段多样化的分配住房,比如那些有一技之长的特殊人才,只要他们来到兰芳,马上就能获得一套政府分配的住房,虽然没有所有权,但想住到什么时候就住到什么时候,政府绝对不会收回。

    获得分配住房资格的还有那些军人,比如和秦牧一样初出茅庐的童子军们,哪怕是他们还没有为兰芳做出什么实质性的贡献,他们也有分配住房的资格,这是军人的特权之一。

    童子军们可都是有军籍的。

    “这个办法好——不过这样的房子未必是人人都买得起的。”奥尔巴赫看着雷景福身后的效果图有点发愁。

    雷景福设计的样板房不是兰芳盛行的木质房屋,而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别墅,带花园游泳池和停车位的那种,这种别墅放在耶路撒冷这个以后注定会寸土寸金的地方确实是好看,二球额很符合整个城市的气质,但造价也是不菲,就耶路撒冷来说,还真找不到几个阔佬能买得起。

    “主教大人,您应该抬起头——”雷景福说的有点含糊。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心,奥尔巴赫马上就懂,没错,应该抬起头,这样的房子在耶路撒冷确实是没几个人买得起,但如果放眼整个欧洲,买得起的人海了去了。

    (。)

847 新城() 
二十世纪初的全世界,财富还是集中在欧洲一小部分人手里,虽然有往美国转移的迹象,但欧洲还是公认的世界中心。

    指望那些“土豪”们来耶路撒冷跟波斯人对砍是不可能的,但那些“土豪”都有成为接盘侠的潜质,如果奥尔巴赫真把目光放眼全球,买得起耶路撒冷房子的人多得是,哪怕价格再贵一点也没关系。

    明白了这个道理,奥尔巴赫马上就不再为销售情况担心,而且奥尔巴赫还很上路的和雷景福进行了进一步洽谈,把销售工作委托为雷景福的公司,这也是算是“有问题找专家”的中东版本。

    对于这个任务,雷景福当然是欣然接受,为了表示对兰芳驻耶路撒冷办事处的谢意,雷景福还特意在新城中挑了一块地,作为未来兰芳驻耶路撒冷办事处的建筑用地。

    杰西法拉第接受了雷景福的好意,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

    其实这段时间杰西法拉第挺郁闷,不为别的,为的是秦牧的安置。

    秦牧其实伤的并不重,身上挫伤不少,刀伤也有几处,但都不致命,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秦牧已经开始投入到工作中,这让杰西法拉第很不适应。

    怎么说呢,童子军们如果是在童子军营地中还看不出来,但如果开始工作,严格律己的童子军们马上就和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精神状态,办事效率,工作热情,甚至是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上,秦牧都有点精益求精。

    其实兰芳驻耶路撒冷办事处还是挺不错的,这是个很有些年头的三层建筑,也不知道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反正从外表上看,这座建筑物挺斑驳的,虽然杰西法拉第在购买下这里时进行了修缮,但还是不够完善,房子的墙皮有大片大片的剥落,墙壁上的石头甚至还有风化的痕迹,虽然夏天的时候因为覆盖着爬山虎看不大清楚,但一到冬天,办事处的整体形象确实是不怎么好看。

    纵然是还在养伤的时候,秦牧还是表示了对这座房子的不喜欢,杰西法拉第倒是认为没什么问题,有点年头也挺好的,至少看上去很有历史的厚重感,给人的感觉稳重可靠,这是那些新式建筑没有的底蕴。

    不过秦牧现在正炙手可热嘛,虽然因为身份特殊不能抛头露面,但在现在的兰芳体系中也是挂上号的,杰西法拉第还是重视秦牧的意见,开始对办事处的建筑进行整修。

    其实西方人真没有“官不修衙”的概念,哪怕是只住一个晚上,对环境的要求也是精益求精,杰西法拉第虽然没有西方人身上的“娇贵”毛病,也并不抵触秦牧的上进。

    修房子只是第一步,修完了房子,秦牧就开始吧注意力放在办事处人员的工作状态上。

    在这方面,其实秦牧并不太适合发表意见,毕竟秦牧虽然现在要雨得雨要风得风,但还是办事处的新丁,并没有资格对那些“前辈们”指手画脚,前辈们的工作状态也不需要秦牧来监督改正。

    秦牧毕竟还是聪明,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直接提出来,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其他人,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