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征欧洲-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又有船过来了,上面都是咱们的劳工。”徐盛提醒。

    秦致远放眼望去,远处的海面上,一艘轮船正向着科西嘉角驶来,那是来自远东的轮船,每一艘可以运载将近800人,平均每个礼拜,都会有两到三艘这样的船抵达法国,为法国送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船舷边,甲板上,甚至窗户上,都能看到有人正在向这个方向张望,距离还比较远,肉眼还看不清楚这些人的面孔,但从他们招手挥动帽子示意的动作上,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和期盼。

    “去吧,准备迎接咱们的弟兄们。”秦致远脸上下意识的挂上笑容。

    “好咧!”徐盛立正敬礼。

    就在此时,远处的轮船底部突然爆起一股浪花,然后就看到船上的劳工们开始惊慌失措的奔跑,足足过了四五秒,才有沉闷而又巨大的爆炸声传来。

    “鱼雷,有德国人的潜艇在附近!”葛立夫咬牙切齿。

    “快去组织救人,快!”秦致远带头冲向港口。

    (。)

第162章 无限制潜艇战() 
1916年的战争,几乎流干了德国人的血。

    这一年的德国,农业收成很不好,哪怕是征服了罗马尼亚,德国的粮食还是不够吃。因为农业的歉收,导致德国国内出现了粮食危机。德国1916年至1917年的冬天,被人称为“甘蓝之冬”,就是因为德国人不得不依赖甘蓝这种难吃的、丑陋的、平时令人不屑一顾的蔬菜。

    圣诞节期间,柏林一家主要医院的内科医师主任报告,整个冬天,大约有八万儿童死于饥饿,这还仅仅是这一家医院的数据。

    而英、法两国的情况好得多,英、法两国拥有广袤的殖民地,这使他们和德国人相比拥有近乎无限的人力资源,再加上美国人的支持,英、法两国整体上还算能保持稳定。

    美国此时并未参战,作为一个中立国,美国人的支援不仅仅是给英、法两国,同时也面向德国。

    但是德国人买不起,他们没钱,仅有的那点战争储备,已经在1916年被消耗一空。

    于是看上去,德国人的劣势越来越明显。

    如果不切断英、法两国的海上支援,德国人战败是迟早的事。事实上,哪怕是切断了,德国人也迟早会战败,只不过目前来说,没有人愿意承认这一点。

    再这样一个阴暗的背景下,德国人在1917年的一月份,召开了一次关于潜艇战的会议,会议的级别很高,德皇威廉二世和兴登堡、鲁登道夫都参加了会议,同时参加的,还有海军总参谋长亨宁冯霍尔钦多夫,最后到场的是首相倍特曼霍尔威格。

    “我们要取消针对潜艇战的限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切断英国人的海上补给线,迫使英国人放弃战争。”因为是海军主持的会议,所以霍尔钦多夫率先发言。他总是精力旺盛。

    海军总长霍尔钦多夫是潜艇战的拥趸,他对潜艇战充满热情,坚持只有使用无限制潜艇战才能令英国人屈服。

    “我不这么认为,如果取消对潜艇战的限制。我们或许可以在某方面降低英国人的优势,使我们在某些方面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但是那样一来,我们也将会面对美国人的压力,现在的德国,我认为承受不起美国人参战的后果。”倍特曼持反对态度。

    倍特曼虽然部分同意霍尔钦多夫的看法。但是更担心美国人的介入。正因为如此,大部分军队将领都反对倍特曼,不管是海军还是陆军。

    作为一名文官,倍特曼有自己的考量。一旦开始无限制潜艇战,那就是不分国籍的,在1914年,德国人这么干过,但是遭到了美国人的强烈反对,之后德国人迫于美国人的压力,在1915年9月份停止了潜艇战。

    “美国人是不会参战的!他们只想做生意。只想赚钱,商人控制着这个国家。而美国人的军队,我不认为他们具有改变态势的能力。想象吧,美国人的陆军有什么出名的战绩吗?根本没有!他们甚至还不如最近声名大噪的华人。而美国人的海军,不管是他们参不参战,我们都处于劣势,所以我们必须开展潜艇战,没有任何限制的潜艇战。”霍尔钦多夫坚持。

    “华人?他们不是没有加入战争吗?”威廉二世搞不清楚状况。

    “陛下,已经宣战了,就在三天前。”倍特曼表情沉重。华人的人口数量给了他很大的压力:“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派出了军队抵达法国,虽然是以外籍军团的名义,但确实参与了战争。”

    “是这样吗?”威廉二世很生气。

    华人给威廉二世留下的印象并不好。威廉二世本身是一个顽固的种族主义者,他歧视所有的有色人种,也包括华人。

    “是这样的,陛下。”鲁登道夫刚从西线返回柏林,他现在是西线的德军指挥官,对此最有发言权:“华人军队由一名叫秦致远的将领率领。他们参与了战争,战斗力很强,而且战斗方式很灵活。对于这个秦致远,或许陛下有印象,他就是前段时间教廷宣传的那个天使。”

    “哦我想起他了,他收养了几个生活在法国的德裔。”威廉二世确实对秦致远有印象,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人性,才更值得人尊重。

    “现在这个数字是一千多名,而且正在继续增加。”鲁登道夫说得很痛苦,这个数字越大,就表明生活在法国的德裔生存环境越糟糕。

    如果可能,鲁登道夫希望这个数字是“0”。

    “唔”威廉二世低下头面无表情,谁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请回到主题上来吧,如果开战无限制的潜艇战,我们将在六个月内迫使英国人屈服,这是结束战争最快的方式。”霍尔钦多夫给出承诺。

    “真是太糟糕了,在两年之前,海军部的承诺是六个星期,现在却变成了六个月,而这段时间,你们的军费增加了三倍,潜艇的数量也翻了一番,为什么需要的时间却更长了?”倍特曼不解。

    在1915年初,海军上将们要求取消潜艇战限制,并且坚信会在六个星期内制服英国。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潜艇部队规模扩大了许多,但看上去战斗力却在下降,这令倍特曼百思不得其解。

    “和两年前的英国海军相比,现在的英国海军也更加强大。而且如果任由美国人肆无忌惮的运输物资,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大。”霍尔钦多夫也是满腹牢骚。

    “西线正在建设新的防线,需要更多物资,更多的支援。”鲁登道夫也有怨言。

    鲁登道夫上任后,在西线改变了作战方式,他要修筑一条坚固的防线,用来抵御英、法联军计划中的反攻。在巴黎的军备会议上,尼维勒自以为得计,提出了一份作战计划,计划在四月份发起反攻。

    这份作战计划,现在就在鲁登道夫的抽屉里。

    “东线也不乐观,虽然俄罗斯看上去有崩溃的迹象,但是要提防他们孤掷一注。”兴登堡也在要求支援。

    “好了,现在,给我一个答案,如果开展无限制潜艇战,美国人加入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威廉二世决定快刀斩乱麻。

    “身为一名军官,我可以向您承诺,陛下,没有任何一个美国人会在法国登陆。”霍尔钦多夫信誓旦旦。

    “很好,那就放手去干吧!”威廉二世受够了。

    无限制潜艇战,这是美国人参战的导火索。(。)

第163章 救援() 
(感谢冯家第四少的月票鼓励,居然还是两张!感谢sleepingun的月票,您这种有了就投的做法值得鱼头学习、鱼头决定从下月开始码了字就发,感谢属猪的小阳、胸中有剑两位朋友的打赏。)

    科西嘉岛外海上的这艘邮轮,就是德国人开展无限制潜艇战之后的牺牲品。

    所谓的无限制潜艇战,就是指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而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法水域的船只,其目的是要对英法两国进行封锁。

    往法国输送人手的船只当然也在打击之列,于是这艘运输华人的邮轮就成了无限制潜艇战的牺牲品。

    德国潜艇只是执行任务,但对于船上的华工而言,这就是灭顶之灾。

    “快去组织救人,快!”秦致远心急如焚。

    现在可是冬天,海水接近零度,这个天气待在海里可不是什么美好的体验。

    “码头上,码头上有船!”葛立夫和徐盛也急了眼,一群人跟着秦致远往码头上狂奔。

    “老葛,派人手烧姜汤,准备御寒衣物。”秦致远奔跑中也不忘安排。

    “好的,秦爷你呆在码头上,我去就行。”葛立夫担心秦致远的安全。

    德国人可能没看过韩非子,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德国人不会守株待兔。既然邮轮已经遭到了鱼雷攻击,那么德国人的潜艇肯定就在附近,说不定他们还没有跑,准备击沉前来救援的船只。

    秦致远顾不上这一点,飞快的跑上码头,跳上一艘刚刚进港的英国商船。

    “看到那艘船了吗?马上开过去,营救落水人员。”秦致远直接冲进舰桥,对船长下达命令。

    “不不不,我们不能去,说不定德国人还在那里,现在过去很危险。我不能去。现在我们应该等待海军驱逐舰或者是猎潜舰过来,如果只是我们过去,可能起不到任何作用,要知道。当面对潜艇的时候,这条商船毫无防抗能力。”正端着望远镜看热闹的船长拒绝了秦致远的命令。

    船长的理由貌似很正当,但此时码头上的船只有好几艘,只有这一艘是刚刚进港,其他的船只都处于熄火状态。如果要重新启动,最少要半个小时。

    “我命令你,马上去,否则的话,你面对的将不止是危险。”秦致远直接拔枪。

    站在秦致远的位置,能看到那艘船正在渐渐沉没,船上的乘客为了防止被沉船形成的漩涡带人海底,正在拼命往这边游。眼看同胞正在接近零度的海水中挣扎,秦致远无法冷静。

    “你要干什么?”船长面色大变,还没来得及说话。年轻的大副按耐不住。

    “都他娘的老实点,马上开船,否则你们会后悔的。”徐盛也冲到船上,同样是拔枪在手。

    “冷静点,先生们,暴力不能解决问题。”船长试图劝解。

    “别跟我说没用的,现在马上开船,否则我就把你们全部击毙,然后由我来开,你们可以在事后控告我滥用权力。但是现在,你们必须服从我的命令。”秦致远扳开击锤,杀心顿起。

    自从码头事件之后,秦致远感觉自己越来越倾向于采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这并不值得称道,但是在目前这个环境下,秦致远别无选择。

    “娘的,快点!”徐盛不废话,上去一脚将拦在船长面前的大副踹翻在地。

    “你”船长愤怒。

    常在海上跑的人,性格都比较暴躁。特别是英国人,他们骨子里甚至都有海盗基因。

    “如果你再不开船,我接下来就用枪。”徐盛杀气腾腾。

    “开船,如果你的船被击沉了,我给你买一条新的赔给你。”秦致远提出一个令船长可以接受的方案。

    “好吧,我可以去,但是首先,您的手下要向我的大副道歉,将军。”船长使用了敬语,但没多少恭敬之意。

    “等完成任务,我亲自道歉都没问题,但如果你再拖延时间,我保证你这条船也会被击沉,并且你得不到任何补偿”秦致远阴森森。

    “好吧。”面对黑洞洞的枪口,船长选择了服从。

    轮船沉没的地方距离港口并不远,大概只有一两海里,德国人敢在距离港口这么近的距离发动袭击,也是看准了科西嘉岛附近没有英、法两国的军舰,这才敢于冒险。否则的话,德国人的潜艇就算是击沉了商船,他们也跑不了,潜艇在水下的速度远小于军舰在水面上的速度,只要被军舰发现,潜艇只有死路一条。

    在这艘商船出港之前,已经有十几条渔船向着逐渐沉没的邮轮开去。这些渔船更加灵活,也更加小巧,德国人不会对这样的小目标发起攻击,因此渔船的船长们没什么好犹豫的,甚至不等第一旅的士兵过来命令,就主动出海提供救援。

    此时的邮轮因为船尾大量进水,船尾已经没入水面,船首高高翘起,就像是倒插在水中一般,情景难得一见。

    秦致远没有心思看西洋镜,连声催促船长加快速度,同时命令船上的救生艇做好准备,到达遇难水域后,立即开始救人。

    就在商船还没有抵达遇难水域的时候,空中传来一阵“咯咯嘣嘣”的金属断裂声,随着一声巨大的声响,倒插入水中的邮轮从中部断开,船首重重的砸在海面上,激起惊天的水花,然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沉入水底。

    “快点游!快!”秦致远目眦欲裂,也顾不上水中的华工们能不能听得到,冲到船舷边大喊。

    当邮轮沉没的时候,水面会出现巨大的漩涡,如果距离过近,就会被这股漩涡带入水中。早在邮轮刚被击中的时候,就有华工跳入水中寻求自救,但更多的华工还待在船上,他们没有及时跳海,还在妄想会有人前来救援。

    华人最大的恶习就是等待,除非是刀架在脖子上,很少会主动做点什么改变自身处境,但往往当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再想努力已经晚了。

    眼前的情况就是如此,只要船还没有沉入水中,很多华工就不会选择跳海,他们非要等到这艘船确定已经沉没的时候,才会选择离开轮船,但等到那时已经晚了,他们拼尽全力也游不出漩涡的范围。

    很快,第一个人被救上船,秦致远第一时间脱下自己的大衣,围在那名已经脱掉被冰水湿透的衣服,半裸着身子的华工身上。

    “船上有多少人,多少咱们的人?”秦致远急切。

    “6600多”被救起的华工嘴唇发紫,哆哆嗦嗦的语不成句,结结巴巴的回答秦致远的问题。

    600多,秦致远放眼望周围的水面,视线所及,最多100人。

    (。)

第164章 堂吉诃德() 
小小的一枚,带走了近500条生命,这是华人在欧洲近半年来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秦致远虽然痛彻肺腑,却也无可奈何。秦致远没有海军,只能眼睁睁看着在远处浮上来换气充电的德军潜艇,没有任何办法。

    当晚,秦致远给老雷诺发了电报,表达了想要组建一支舰队的想法。

    对此,老雷诺并不赞成。

    老雷诺的工厂虽然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却只能生产陆军武器,以及一部分航空发动机,对于海军实在是无能为力。

    秦致远不死心,继而又向福煦发出电报,请求法国海军出动舰艇,对于穿过苏伊士运河通过地中海前往法国的船只进行护航,这也是华人前往欧洲的主要航道。

    结果请求同样被拒绝,国防部的回复是法国海军没有多余的力量用来护航。

    秦致远知道,法国海军并不是没有力量,只是他们不愿意把他们的海军力量投放到地中海来护航。这并不是有人在从中作祟,而是一个战略重心问题,秦致远的影响力还不够大,没有到左右局势的程度。

    虽然看似已经没有办法,但秦致远没有放弃,他还在竭尽所能地想找到突破口。

    德国人的潜艇在地中海中横行,对于英国和美国之间的航道没有太大影响,但对于华人前往欧洲的威胁实在太大,秦致远无法漠视。

    那艘运载华人的邮轮沉没当天,秦致远就往国内发了电报,电报发送的很及时,共有三艘运载华人的邮轮行进在开往欧洲途中,其中最近的一艘正准备进入苏伊士运河。

    秦致远紧急通报了情况,要求所有的邮轮绕道,绕过整个非洲大陆,经过好望角抵达欧洲,虽然绕着一圈需要一个多月,但只要能保证安全。一切都是值得的。

    令秦致远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决定引起了秦云鹏的不满。

    秦云鹏目前手下已经有将近5000人,他把这5000人编成一个旅,正在昼夜不停的加紧训练。准备同样作为外籍军团参加战争。秦致远此举,会推迟华工抵达的时间,在客观上影响到秦云鹏整军备战,因此秦云鹏非常不满。

    秦致远再次给秦云鹏发电报,详细解释绕路的原因。取得了秦云鹏的谅解。

    秦云鹏不谅解也没辙,秦致远在电报中说得很明白,如果不按秦致远说的做,秦致远就派人在地中海里拦截运送华人的邮轮,到时候秦云鹏将连一个人影也得不到。

    在解决了秦云鹏的问题之后,秦致远去了罗马。

    罗马正在召开协约国首脑会议,秦致远要当面向协约国的首脑请求像地中海增派海军力量。

    这次会议的规格很高,以秦致远的身份,根本没有参加的资格,所以秦致远只能守在会场外。等待和协约国的首脑们见面的机会。

    等待是一种痛苦的选择。

    连续三天,秦致远没有得到任何机会。

    第一天的时候,秦致远见到了普恩加莱,但也仅仅只是见到而已,在秦致远刚刚抬起手的时候,普恩加莱已经低头钻进了轿车,秦致远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第二天,秦致远见到了劳合乔治,但估计是因为秦致远的头型不招劳合乔治的喜欢,劳合乔治听完了秦致远提出的要求。没有做任何反应。就在秦致远等待回应的时候,劳合乔治的秘书统治秦致远会见时间已到。

    秦致远只得到五分钟时间。

    当第三天到来的时候,秦致远孤寂的坐在会场外的长凳上,他看上去孤独无比。表情充满疲惫,嘴角起了水泡,已经超过一个星期没有刮胡子,连续三天没有换衬衣,长靴上满是泥点。秦致远用期盼的眼神看着从会场里出来的的每一个人,只要是认识的。秦致远都会主动上去搭讪,寻找着每一个可能。

    但现实总是这样残酷,秦致远眼中的期盼浓了又淡,脚下的步伐快了又慢,却始终是不得其门而入。

    “秦,你不能这样了,这没有意义。”米夏终于看不过去。

    说起来令人难过,这是码头事件之后,米夏第一次主动和秦致远说话。

    “纵然没有意义,也要尽力去做。”秦致远不想放弃。

    虽然秦致远知道,他背后的国家并不强大,他的华人身份不招人待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