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征欧洲-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国人的第一道防线,现在我们的阵地就是以前德国人的第一道防线,所以路上有一个德国人布置的雷区,不过你们不用担心,前卫部队开辟了一条通道,只要你们沿着通道走,应该没有问题。你们要注意的是飞机,天上可能会有德国人的飞机轰炸,那个时候你们要注意躲避。还有德国人,德国人的阵地很复杂,这些婊子养的往下足足挖了40米,可能有一部分地下通道没被我们发现,因此你们在路上可能会遇到德国人的小股部队。不过你们不用慌张,只要我们发现有德国人出现,我们会去救援你们的。”

    等你们出现了,黄花菜都凉了。秦致远不能把希望放在法国人身上,于是提出新的要求:“既然有可能遭遇德国人的部队,那么我们需要武器,起码在你们到达之前,我们能有自保之力,而且我还需要更长时间,紧急培训我的同伴们,他们之前没有用过武器,可能不会使用。”

    “你需要多久来培训,三个月?我不能给你那么多,前线的士兵们等不了那么久。”上尉拒绝了秦致远的请求,而且有不耐烦的意思,看样子他是以为秦致远在故意逃避。

    “用不了那么久,两个小时应该就差不多了。”秦致远没想要那么长时间,三个月以后是12月份,索姆河战役都已经打完了。

    两个小时还是比较充分的,至少能够让大伙多休息一会。

    “一个小时能干什么?我不认为一个小时你就能把他们训练成合格的士兵。”上尉脸色有所缓和,还是对秦致远的请求不以为然。

    “不需要把他们训练成合格的士兵,只要能开枪就行,至于打得准不准不重要,重要的是当遇到德国人时候能把枪打响,告诉德国人我们有反抗能力就足够了。”这就是秦致远的打算,他没想着一个小时把华工都训练成兰博,只要会开枪能吓唬人就行。

    “好吧,我再给你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后,我希望你已经完成了所有准备。”上尉同意了秦致远的要求,但是只给了一个小时。

    “那么,只有一个问题,武器,我们需要武器。”秦致远拉住转身欲走的上尉,提出了最重要的要求。

    “我没有多余的武器给你,如果需要武器的话,你们就自己去找,如果找不到的话,那就扛上你们的铁锹。”上尉连翻白眼,武器这种事,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多余的,纵然是有多余的,也都在亚眠的火车站广场上,还没有送到卡皮。

    “那边。”秦致远指向弹药堆旁边的方向,同时两枚金币无声无息的滑落到上尉手里,这是华工们从水手那里弄来的,秦致远特意换了几枚,就是等着这种时候使用。

    那里有一个很大的武器堆,凌乱的堆放着很多武器,秦致远刚才就已经注意到了,g98、98a、mg08等等,全部是德军制式装备,看来是法军在前段时间的战斗中缴获的。

    “嗯哼”上尉偷眼看了看手中的金币,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就变得和颜悦色:“去吧,随便拿,子弹也在那边,别拿太多,会影响你们行动的。”

    “多谢,上尉先生。”秦致远说完,转身招呼已经吃完了的华工们。

    和秦致远一起前来卡皮的华工总计230人,其中练习过武术的大概70人左右,这些人是秦致远要教授的主力。

    按照秦致远的要求,劳工们全体出动,抱了100多支步枪98a型步枪,也就是短枪管的卡宾枪,十几箱子弹,以及30多支盒子炮过来。

    盒子炮,又称二十响,驳壳枪等等,反正都是它,这种枪是丑的可爱的典型,以至于德**队都不愿意使用它。秦致远他们运气不错,可能因为现在还没有更好的替代品的缘故,德军装备了一部分,全都便宜了秦致远。可惜子弹太少,每支枪只有一个弹匣左右的子弹。

    秦致远自己已经有了m1911,就首先把手枪分发下去,然后拿起一支98b步枪开始介绍:“毛瑟98a型步枪,长度为1。1米,下弯式拉机柄,时间有限,我只教怎么使用,能打响就行。”

    秦致远说完就开始解说,从装弹一直解说到瞄准,然后随手一枪击中了一顶被人遗弃在草坪上的德军m1915型普鲁士军盔,那顶军盔的距离大概100米左右。

    “漂亮!”

    “还不错!”

    “干得好!”

    听秦致远解说的不仅是华工,还有好几名法军士兵也在看热闹,看秦致远真的一枪命中,纷纷鼓掌交好。

    在100米的距离上,击中一顶头盔,这不难,军队中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像秦致远这样抬手就打,几乎不瞄准的情况还是不多见的。想练到这么准,不打掉一两千发子弹根本不可能。

    “我也试试”陈康健这货就不能看到别人出风头,一看有机会就跳出来凑热闹。

    “呯”枪声清脆,回音嘹亮。

    令人惊叹的是,陈康健居然也打中了。

    “不错啊!”秦致远口头表扬。

    “那是,咱以前也练过,虽然没打过这个什么98a,咱也打过毛瑟的。”陈康健洋洋自得。

    早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就有德国商人把1888委员会式步枪买到了中国,并且冠以“毛瑟”步枪的称号,也就是后来的“老套筒”。实际上,这种枪和毛瑟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纯粹是德国奸商蒙清帝国那些乡巴佬。

    说好的油纸包呢?

    (ps:求收藏,求推荐,只需轻轻一点,不要钱,不费劲,您的鼓励是对写手最大的鼓励。)

第十七章 渺小() 
“德国制造”这个东西,在后世的中国,有一段时间有被神话的趋势,诸如“青岛下水道存百年德国油纸包”,“兰州铁桥百岁时收到来自德国的提醒信和维修配件邮包”等等之类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

    但随着各方的辟谣,“油纸包”、“提醒信”什么都证明是子虚乌有之事,各路键盘侠仿佛感觉智商受到了侮辱,德国又有被黑的趋势。等到了欧洲难民潮出现的时候,默克尔在欧洲难民问题上的对策引起广泛讨论,德国人被黑成“圣母”,以至于科隆教堂事件之后,居然有人幸灾乐祸。

    其实不管是“神话”还是“黑化”,如果太过极端,都是不对的。******思想告诉我们,对待一件事物,要“批判性吸收”,这里面既包含“批判”,又包括“吸收”,实在是深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髓。

    对于这个人,你可以不喜欢他,你可以反对他,但是你不能忽视他巨大的影响力。

    德国货也是一样,曾经有一段时间,德国货在全球的声誉就跟八十年代的“温州货”一样,那都是臭大街的。

    幸好德国人和温州人都懂得自我反省,他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都摆脱了“粗制滥造”以及“假冒伪劣”的声誉,重新铸造起响当当的保有品牌。

    “毛瑟”就是德国人的保有品牌。

    提起一战步枪,可能会想到“李恩费尔德”,可能会想到“莫辛甘纳”,甚至想到日本人的“金钩步枪”,但是如果说起公认的第一,无疑就是“毛瑟”。

    “毛瑟”步枪有多好呢?想想看吧,一战到二战,整整20年,日本人把金钩步枪换成三八大盖,美国人把村田步枪换成大八粒,俄国人经历了十月革命社会动荡可以忽视,就连遭遇武器禁运30年的中华民国,都从老套筒换成了中正式,但是德国人还是抱着毛瑟不放,只不过是从g98,进化成了98k。

    毛瑟步枪的生命力可见一斑。

    秦致远他们目前装备的是清一色的德国造,在秦致远又找了一趟上尉,再次花掉两枚金币之后,劳工队所有的装具、武器,包括大头皮鞋和武装带,全部换成了德国造。

    有充足的子弹,有足够的备用枪支,秦致远干脆利用有限的时间,组织了一次打靶测试。

    测试结果令人吃惊,成绩最好的不是秦致远,也不是陈康健,而是平时默不作声屡屡一鸣惊人的葛立夫。

    葛立夫立姿、蹲资、卧姿一共15发子弹,100米胸靶打出了150环,超过了秦致远的149环,以及陈健康的145环,再次一鸣惊人。

    根据测试结果,秦致远把劳工队分为两个部分,一支共38人,每人装备一支手枪、一支步枪、四枚手榴弹组成了武力组。另一组192人,专门负责扛箱子,是为搬运组。

    在得知秦致远的安排之后,上尉找到了秦致远:“你为什么这么安排?这样降低了工作效率,会延长你们的工作时间。”

    “不会,在我看来,这样会提高工作效率,一部分人负责保护,另一部分人负责输送,可以各司其职。就像是您的军队只负责打仗,我的人负责运送物资一样,分工很明确。当然,如果你能保证我们在运输途中不会遇到德国人,我确实没必要分散人手。”早在胜利消息号上的时候,秦致远就已经想清楚了前因后果,如按照历史脉络,劳工们在战后返回原籍之后,就会泯然众人再无建树,秦致远如果想要在这个乱世中做点什么,就要有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专业的武装力量!

    也就是所谓的“职业士兵”。

    “好吧,我不管别的,只要你完成你的任务。”看在四枚金币的份上,上尉网开一面。

    “当然,我会完成我的任务。”秦致远言简意赅,一粒一粒的往毛瑟步枪弹仓里压子弹:“只要你得部队能提供支援,我保证能完成任务。”

    “好的,祝你好运。”上尉伸出手,面色诚挚,很明显,短短的接触时间,他已经和秦致远达成了某种默契。

    “上帝爱世人,我们都需要祝福。”秦致远伸出手,和上尉紧紧握在一起。

    华工队开始出发,秦致远率领武装华工突前,秦致胜带着剩余的华工拖后。

    后队的队长不选择陈康健,是因为陈康健太夯。不选择葛立夫,是因为葛立夫话太少。

    在领导这个职位上,话太多或者是话太少都不大好,话太多就会成为话痨,话太少就会没有威信,该说的时候就要说,不能等到关键时刻才发表意见。

    出了卡皮兵站,翻过两座丘陵,再越过一道有法军驻守的防线,就到了战区。

    这么说其实不大准确,应该说整个卡皮都是战区,只不过是激烈程度不同。

    法国人和德国人的防线距离很近,秦致远目测,最近的距离大概只有五六十米,说话声音大点对面都能听的见。在这种距离上枪打得准不准不重要,重要的是运气,毕竟五六十米的距离,已经在手榴弹的投掷范围之内。相对于步枪,手榴弹才是堑壕战的利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把堑壕战和铁丝网发展到极致的一次战争,阵地上到处是挖成之字形的堑壕以及交通壕,每隔不远还建有防炮洞及指挥所,战壕里甚至有战地医院和厨房,交战双方的士兵们就像老鼠一样躲在纵横交错的地下通道里。

    对面的德国人更过份,他们占据着有利地形,依靠地形往下挖了大概40米,足足有15层楼那么高,那已经不是工事,而是一座地下城市。

    而这样的防线,德国人一共修建了三道,战略纵深达到了十几公里。

    当然,这和日后法国人修建的马其诺防线相比,还是相形见拙,不过在这个大型建筑机械还没有大行其道的年代,单靠人力一点一点往下挖,德国人也算是有恒心。

    如果从空中俯瞰大地,交战双方挖出的战壕就像是两道并行狰狞的伤疤,镶嵌在地球的表面上,再加上覆盖双方阵地的大小弹坑,就像一幅抽象画一样,充分反映出人性的丑陋和扭曲。

    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还将继续进行两年,在这四年中,会有6500万人加入其中,1000万人死亡,2000万人受伤。

    相对于这些庞大的数字,秦致远他们就像是太平洋里的一朵浪花,渺小而又脆弱,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呢?

    (ps:求收藏,求推荐,只需轻轻一点,不要钱,不费劲,您的鼓励是对写手最大的鼓励。)

第十八章 狐狸() 
越过法军防线,就进入原来法德两军战线的中央地带。法军现在已经攻陷了部分德军第一道防线,所以这里现在也算是后方。

    德军虽然已经向第二道防线撤退,但还有部分德国人被堵在纵横交错的地下通道内,没能及时撤离,这也就是上尉说秦致远他们有可能遇到德国人的原因。

    这一段路程最危险,法德两军为了防备对方攻击,在中央地带埋了大量的地雷,因为数量太多,以至于法国人和德国人都搞不清楚那里有,那里没有。虽然法国人已经开辟了安全通道,但谁也不能保证有没有遗漏的,这就只能靠撞大运,赌注则是自己的生命。

    按照法军士兵的指点,秦致远他们找到安全通道,然后按照事先安排的通过秩序,秦致远率先跃出战壕,冲向对面的法军阵地。

    虽然是安全通道,但是也身处战场,跑得快一点总是好的,最起码减少了被打冷枪的可能。

    还好,一路平安,虽然沉闷的炮声和尖锐的枪声从没停止,秦致远还是没听到子弹划过身边的尖啸声,这表明没人打冷枪,安全通道还算安全。

    那也不能大意,秦致远到达预定目的地后,这才发信号,命令华工们依次前进。

    确实是依次前近,华工们间隔出发,出发之后尽量拉开彼此间的距离,两个人之间最少间隔三米,前后左右都是。

    这样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炮击的伤害,如果现在德国人一炮打过来,如果不是重炮的话,最多造成两三个战果,不会出现一炮过来伤亡四五十的情况。

    当然,遭受重炮轰击的可能性不大,重炮多是用来打击坚固工事用的,如果用来打步兵,那就真成了大炮打蚊子了。

    这种通过方式,引起了有心人的兴趣,就在秦致远抵达目标阵地警戒周围情况的时候,一名法军少尉凑到秦致远身边。

    “来一根?”少尉手中拿着一包美国产的骆驼香烟,像秦致远示意。

    “我不习惯这个,不好意思。”秦致远烤烟型的都不抽,更不用说混合型。

    “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对于秦致远的拒绝,少尉不以为意,重新把香烟塞回上衣口袋。

    “你应该能看得出来,少尉先生。”秦致远明白少尉的意思,对于散兵线的好处,具备一定军事素养的少尉,应该是一眼就能看出来。

    “是的,能看出来一点,但我想从你这里的到证实。”少尉眯缝着眼看着散而不乱的华工们,脑子里不知道在转悠什么。

    “就像你看的那样。”秦致远不想多解释,他不想加快战争的进程,欧洲人的血还没有流干。

    “炮击!”少尉正欲说话,突然有人预警,紧接着尖利的哨声响起。

    少尉顾不上别的,丢下一句“跟上”就往旁边的防炮洞窜过去,这速度能去参加奥运会。

    “快点,快点,都进防炮洞,快点进去。”华工们还没有全部进入战壕,秦致远再也顾不上散兵线,连拉带拽的把一脸懵逼的华工们往防炮洞里赶。

    感觉就是一瞬间,炮弹划过空气的尖啸声传来,然后就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山摇地动的剧烈颤抖,漫天的硝烟尘土,不断砸落的泥土石块,恍若地狱。

    “把嘴巴张开,张大嘴巴喘气。”秦致远一边大声提醒,一边赶着华工们沿旋梯进入地下通道。

    天知道德国人有没有使用重炮,如果有重炮参与打击,躲在地面上的防炮洞里屁用不定,炸不死你也震死你,这也是德国人为什么往下挖40米深的原因。

    等最后一个人进入地下坑道之后,秦致远立即开始统计伤亡。

    “检查人数,各组报数,统计伤亡。”幸好出发前已经编了组,现在就能看出有组织的好处来。

    “战斗组都没事,运输组一队有一个崴了脚,其他人都没事,二队有八个人不见了。”没过半响,秦致胜面带黯然的过来报告。

    “战斗组整理武器,运输组把补给集中起来,准备转交,等炮击结束,咱们就回卡皮。”这是战争,不会以人为意志转移,秦致远对于刚到法国就失踪八个人也没办法,这就是命运,而人命在战争中是最不值钱的。

    “你的人都很不错。”那名少尉看上去对华工们很感兴趣,这会儿又过来搭讪。

    “如果他们接受一定的军事训练,他们会表现更好。”华工们在威海的时候,就接受过一定的训练,不过那种针对劳工的强度,和军事训练有很大差距。

    “你的意思是说,他们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少尉的反应很吃惊,好像听到了不可思议的事情一般。

    “接受过,总计一个半小时,就在两个小时以前。”秦致远实话实说。

    “天哪!真令人吃惊!太不可思议了!你看,他们没有惊慌失措,没有浑身发抖,也没有发疯,更没有哭喊着要找妈妈他们真是天生的士兵,你真幸运,有这么一群好孩子。”少尉羡慕的神色溢于言表,很亲切的拍着秦致远的肩膀感叹。

    “我们不是士兵,我们是劳工,干活的,有合同的。”如果可以,秦致远不介意把华工们转换成士兵,但那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

    “劳工?你在开什么玩笑?军部的老爷们都瞎了眼吗?”少尉瞪大双眼,狠狠的扔掉手里刚点燃的香烟,神情极为激动:“你们应该成为一名勇敢的战士,你们应该加入军队,加入外籍军团,和我们并肩作战,而不是成为什么该死的劳工,整天呆在后面扛箱子。军部的老爷们一定是瞎了眼,他们看不到我们的人手有多么短缺,他们看不到我们需要援军,而最适合的那群人,却被他们当成该死的劳工使用真该死,我要控告他们,他们都该上绞刑架。”

    “冷静,兄弟,这不是咱们说了算的。”秦致远试图安抚已经陷入暴走状态的少尉。

    “我没法冷静,他们这是犯罪,这是对士兵们的不负责任,这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看不出来,这位少尉还是愤青。

    秦致远无奈的拍拍少尉的肩膀,耸肩摊手表示爱莫能助:“冷静点,哪怕我们加入外籍军团,也不是现在能做决定的,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输送物资,还有一半的任务量等着我们去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