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征欧洲-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仅仅是对秦致远,福煦对待别人,甚至是对待国家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福煦的这种特质引得的普遍赞誉,现在就有人提议由福煦担任计划中的“联合司令部”中“联军总司令”一职。

    “我有种预感,咱们的尼维勒先生会遇到大麻烦。”秦致远对即将开始的舍曼代达姆攻势感到不乐观。

    英国人的进攻已经开始了三天,但是尼维勒还在进行着看上去似乎是无穷无尽的炮击,看样子如果不把所有的炮弹全部打光,尼维勒不会投入地面部队。

    纵然是投入地面部队,等待尼维勒的也将是一场惨败,希望尼维勒能够认真看英军在阿拉斯的战报,否则的话,法国人会比英国人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不过以秦致远对尼维勒的了解,尼维勒恐怕不会认真看,哪怕是看,他也仅仅是为了看英国人的笑话,而不会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我的工厂已经加班加点,可还是赶不上前线的消耗,如果再这样下去,工人就快要累死了。”老雷诺幽幽叹道。

    雷诺工厂已经快要达到极限,工人们越来越累,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越来越短,工厂里已经从两班制换成了三班制。这也改变不了工人太累的事实,想要改变现状,除了增加工人的人手别无他途。

    这从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秦致远在老雷诺心目中的地位,老雷诺已经已经向秦致远要求更多的人手,并且承诺培训的内容不再仅限于制造。秦致远欣然同意,如果能有更多的华人进入研发领域,那么这对于秦致远来说将是一个最大的利好。

    “我们总是要吃到苦头,才会想起换个方法。”克里蒙梭也无奈。

    克里蒙梭的囹圄人每天能卖出10万份,这是他现在发出声音唯一的渠道,除非保罗潘乐威被证明无法拯救法国,否则雷蒙绝对不会启用克里蒙梭。

    “如果我们做点什么,会不会早点把保罗弄下台?”老雷诺脑洞大开。

    老雷诺指的是在军火供应上做手脚,如果后勤出了问题,那么尼维勒肯定打不赢;尼维勒出了问题,保罗就会下台,这是一个多米诺骨牌式的连环关系。

    老雷诺不懂军事,但从战报上看,如果战术对头,那么尼维勒有打赢的可能,这是老雷诺不愿意看到的。老雷诺是商人,为了胜利,老雷诺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但老雷诺的话明显是引起了福煦和利奥泰的不满,老雷诺刚刚说完,福煦就皱起眉头,利奥泰也瞪圆了眼睛。这俩都是军人,他们最恨的就是自己在前方冲锋陷阵,背后却有人捅刀子。

    “不!绝对不!哪怕我永无出头之日,我们也不能在这种时候从中作梗。”克里蒙梭坚定。

    虽然自己是政客,但克里蒙梭也是一名爱国的政客,他可以为了打败政敌用些小手段,但绝对不会伤害国家利益,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克里蒙梭才会赢得福煦和利奥泰的尊重。

    (。)

第218章 重甲骑兵() 
常听人说“盖棺定论”,似乎只有到了“盖棺”的时候,才能对这个人的一生作出评价。

    但哪怕是“盖棺定论”了,结论也不定就是完善的。

    其实所有人都有一颗爱国心,不管他们的立场如何。

    老雷诺想扯尼维勒的后退,并不是老雷诺不爱国,而是老雷诺认为既然尼维勒和保罗拯救不了法国,那么就应该换个人来试试,那么在尼维勒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之前,把尼维勒搞下台,是最符合法国利益的做法。

    克里蒙梭和福煦、利奥泰不这么看,福煦和利奥泰身为军人最讨厌两面三刀且不说,单说克里蒙梭,他就接受不了老雷诺的这种想法。

    在克里蒙梭看来,政治就是一个权利游戏,只要政府存在,那么克里蒙梭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一旦这个基础不复存在,那么纵然是天纵之资也是枉然。

    如果克里蒙梭在台上,他一定不希望有人从背后捅他的刀子。

    由己推人,当克里蒙梭上台的时候,克里蒙梭固然可以把法国带到自认为正确的道路上。那么当克里蒙梭没有上台的时候,克里蒙梭也会遵守游戏规则,不使用突破底线的方式获得权力。

    一旦那样做,克里蒙梭将会被所有人所抛弃,再也不会获得游戏资格。

    就想劳合乔治那样。

    “如果您坚持,那么我们就只能被动等待。”老雷诺很无奈。

    老雷诺有钱,但是老雷诺没有政治资源,议会成员们不会允许政府中出现一个政经结合的怪胎,那往往会引发另一种形式的灾难。

    就想百年前的拿破仑一样。

    “那么我们就等待,当需要的时候,机会会降临的。”克里蒙梭坚定。

    “在那之前,我们总要做好准备。秦,特别是你,我有预感,你的部队要随时做好准备。”利奥泰的预感不太好。

    “现在就已经做好准备了,但如果想准备的更好,我还需要更多的装备。”既然有机会,秦致远就不会客气。

    “装备不成问题,如果要装备给半年后才能上阵的美国人,我宁愿现在都给你。”利奥泰满腹怨气。

    美国人参战,给了英国和法国很大的信心,但是随着美国人到达欧洲,英国人和法国人发现这种信心也不是太足。

    美国人的部队全部都是新组建的,士兵们空有万丈豪情,却没有和激情相匹配的作战技能,因此潘兴坚持,对这些美国士兵要最少进行六个月的训练,才能把这些美国士兵派上战场。潘兴同时还坚持:现代战争完整、平衡、独立的最小作战单元是100万人,如果考虑其他因素,要计划周详最少要三倍于这个最小作战单元,也就是300万人。

    这种思想的主导下,潘兴带领美国人抵达欧洲之后,并没有马上投入战斗,而是先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承担作战任务。而训练中所需要的装备以及教官,都要由法国人提供。

    “昨天那位巴顿先生来到我的工厂,开口就要5000辆坦克。我的上帝,现在每个月只有不到300辆的产量,如果满足美国人的要求,等于是1919年之前所有生产的坦克都要装备给美国人,我怀疑到那个时候战争早就已经结束了。”老雷诺也不无怨言。

    老雷诺说的没错,战争确实是在1919年会结束。但是生产出5000辆坦克却不用等那么久,老雷诺正在继续建设工厂,如果顺利投产,每个月的产量可以达到500辆左右,当然了,那必定是在明年,今年是赶不上了。

    “前天你们都看了我的部队对坦克的使用,感觉怎么样?”秦致远趁热打铁。

    “很令人震撼!”克里蒙梭赞赏。

    “非常棒,那是一种崭新的思路,可能会改变以后的战争形势,从这一点上说,秦你已经碰触到战争的精髓。”利奥泰赞不绝口。

    “还不错,确实有点出人意料。”福煦赞赏。

    福煦是一个传统军人,能得到他的称赞很不容易,这让秦致远感到很兴奋。

    “其实那天表现出来的还远远不够,如果有更多的坦克,他们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难道你们没有感觉吗?坦克就是新一代的重甲骑兵,他们拥有无与伦比的战斗力。”秦致远蛊惑。

    福煦和利奥泰其实都是骑兵出身,他们军人生涯的第一步都是从进入骑兵团服役开始,把坦克和骑兵联系起来,能够激起福煦和利奥泰的兴趣。

    “新一代的重甲骑兵?这个形容有点意思。”利奥泰果然上钩。

    “没错,新一代的重甲骑兵。你看,坦克具有步兵不具备的速度,同时还有无与伦比的冲击力,也具有不俗的防御能力,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御,他们都是最佳武器。这和传统意义上的龙骑兵没什么不同,只是更换了坐骑,从战马换成了坦克,从吃草换成了喝油。”秦致远淳淳善诱。

    龙骑兵出现于300多年前的意大利战争,当时的法军元帅命令麾下的火枪手骑上战马,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机动步兵,因为火枪手们手中的火枪被称为“火龙”,所以“龙骑兵”因此而得名。

    “你的意思是什么?组建一支以华人为主体的龙骑兵?”福煦简直是看见直钩也要咬。

    “为什么不呢?”秦致远反问。

    “秦,说实话,你对骑兵的理解很深刻,所以并不是不想给你更多的坦克,而是还有更多的平衡工作要做。如果考虑到平均数,你的部队已经远远超出,所以再等一等。”利奥泰也有苦衷。

    “我可以等,哪怕等到1919年战争结束都没问题。但是德国人会不会等?法国能不能等?我认为这些问题才是你要考虑的,而不是在所有人中间搞平衡。”秦致远略带不屑。

    利奥泰的分配模式,或者是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分配模式都很奇葩,他们把坦克平均分配个所有部队,一个师只能分到十几辆,就好像是大口径火炮一样。

    对于这种分配方式,秦致远并不看好,但同时秦致远也很无奈,因为秦致远不可能向利奥泰展示坦克部队的完整战斗力,那会引起利奥泰的警惕。

    这个平衡也不好掌握。

    (。)

第219章 区别对待() 
就在此时,距离巴黎90公里的苏松瓦,外籍军团第二旅,也就是秦云鹏的部队正在濛濛细雨中休整。,。

    第二旅采用了北洋六镇的编制,下辖两个步兵协和一个炮兵协,步兵协每协两标,每标三营,每营四队,每队三排,每排三棚;每棚目兵十四名。因为尼维勒的特殊照顾,第二旅的炮兵同样有不少火炮,但都是小口径的“75小姐”,大口径火炮一门都没有。

    尼维勒想把第二旅送上战场,总是要多少给点东西的。

    “早知道到了这里也是当兵,在三叉戟的时候咱们就要求留在那里了,最起码那样不会在这个鬼天气里呆在这里替洋鬼子站岗。”路边的哨卡里,四五个士兵挤在里面瑟瑟发抖,看着岗亭外的濛濛细雨,一名士兵小声抱怨。

    虽然已经是四月,天气已经回暖,但还是乍暖还寒的季节。法国这个地方吧,两面环海,标准的地中海气候,平时挺舒服,但是千万别下雨,只要一下雨,从身边抓把空气都能拧出水来,湿得让人难受。

    “净想美事,你想留在三叉戟就留下了?当时挑人的时候,让你小子跑个五千米你怎么不跑?你要是能坚持下来,不也和顺子他们一样能留下?现在后悔啊,完了!”班长不屑一顾。

    “俺那时候弄不明白那帮人是干嘛的,干嘛听他们的?就算是不当兵,俺还会几手木工活,进工厂当个工人也不错吧?”士兵不服气。

    “没人求着你信,人家说得明白,会技术的让留下,你瞒着不说人家也犯不着求你。我可是听说了,顺子现在就在巴黎,听说当了什么坦克兵,那日子过的美,天天吃香的喝辣的管饱,听说顺子这两个月已经往家寄了30多块大洋了。”班长的话语中难掩羡慕。

    班长当初也是参加了选拔的,他的条件本来能进第一旅,但是听了翻译的蛊惑,这才坚决要求到法国投奔“秦总督”。

    “三十多块?”

    “不能把!”

    “不是说要半年一发吗?”

    听到班长提起大洋,五六个人的双眼都是嗖嗖放光。

    “人家第一旅从来不拖不欠,每个月到日子就发,本人要是不缺钱,人家直接给寄回家去。而且人家的工薪开得又高,每天实打实的一个大洋,娘的,我听说进工厂里的那些,有人已经能拿到三块大洋的薪水,真他娘的过瘾。”班长很享受这种掌握信息权的满足感。

    “三块大洋!啧啧,那不是和洋人的工钱一样?”

    有人感叹。

    “唉,早知道当初拼死也要留在三叉戟。”

    有人擂胸顿足。

    “咱现在要是回去人家还要不?”

    有人异想天开。

    “敢!”班长摸着腰间的转轮手枪怒斥,寒着脸用阴森森的眼神从岗亭内众人脸上扫过:“现在想跑,那就是逃兵!就跟前几天第二协的那几个人一样,通通都要吃枪子的。”

    就在前几天,第二旅发生了一起集体逃跑事件,一个棚的士兵集体逃亡,想要去三叉戟投奔第一旅。这些逃兵也不想想,在这个遍地白人的法国,他们这十几个黄种人就像是几只羊驼挤在一群哈士奇里一样显眼,没走多远就被秦云鹏派人追上。

    秦云鹏没客气,当着第二旅全体近万人的面直接按照军规全部枪毙。

    真的是慈不掌兵。

    听到吃枪子,几名士兵缩头缩脑,不敢再言语。

    就在这时,哨卡前方传来汽车喇叭的声音,棚头伸头一看,是辆挂着挂着军牌的卡车。

    第二旅没有卡车,所以从哨卡这里经过的,全部都是洋人的。本来按照规定,从这里经过的所有车辆都要检查,但那些个洋人们没几个愿意老老实实的接受检查,就好像是耽搁这么一会就会耽误了他们投胎似的,这条命令也从要没有认真执行过。

    兵熊熊一个,将雄雄一窝。秦云鹏面对洋人时没有秦致远的骨头硬,也别指望他的士兵能挺直腰杆。所以面对趾高气扬的洋人们,站岗的第二旅士兵也不再坚持。现在也是一样,当看到有车过来时,班长就喊两名士兵去移开路上的横杆。

    虽然天上还下着雨,但两名士兵不敢违抗命令,顶着雨跑过去把横杆移开。

    那卡车几乎都没停,开车的司机几乎连一个微笑都欠奉,脚底下猛踩油门,卡车就像是飞一样的冲过去。

    这几天一直都在下雨,地上还是有些积水,卡车冲过去的时候,刚好从一个水坑上碾过。

    哗

    还在移横杆的士兵躲闪不及,被从头淋到脚。

    “你娘”浑身湿透的士兵拎起枪就要拉枪栓。

    “你不要命啦?”班长眼疾手快,从哨卡里冲出来。

    “娘的,太欺负人了,这还拿不拿咱们当人了?”士兵不甘心,脸上也不知道是泥水还是雨水,又或者是泪水。

    “”班长没说话,看向远去军车的眼神复杂,看向身边周围士兵们的眼神更复杂。

    这些士兵抵达欧洲的第一站都是科西嘉岛的三叉戟市,在哪里他们见识过第一旅士兵对待洋人的态度,和对待华人没什么分别,既不卑躬屈膝,也不排斥漠视,就是平平常常的态度。

    秦致远虽然在科西嘉岛采取了迁移政策,但三叉戟市还是有洋人,那些洋人是往来的商船水手,以及原本就属于第一旅的海军士兵们。这些人对待华人的态度也很正常,既没有高高在上,也没有呼来喝去,跟对待他们自己人没什么不同。

    华人们由此认为,欧洲的洋人们对待华人的态度本来就应如此。

    但没想到,等到了法国大陆,当这些华人脱离了第一旅的保护范围的时候,情况发生了三百六十度的大转折。

    洋人对待第一旅和第二旅的态度截然不同,虽然同样都是华人,但洋人对待第一旅的人就像是对待自己人,对待第二旅的人就和对待那些来自印度以及印度支那的东南亚人没什么两样。

    拥有的时候总是不珍惜,总是要在失去之后才感觉到可贵。

    (。)

第220章 坏消息和好消息() 
四月十五号,这一天是传统的复活节。

    春季攻势到现在已经开始了一个星期,英国人在阿拉斯的攻势近似停滞。黑格在第一天的进攻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几乎所有的部队都把战线向前推进了两三英里,但随之而来的,是鲁登道夫调整之后的坚决防守。

    最近的三天以后,英国人的进攻没有任何进展,并且每天的伤亡人数已经上升为5000人。

    还好,这些死掉的军人大多是印度人或者是非洲人,如果死的都是纯正的英国人,那位看相的说不定会因此下台。

    尼维勒还在对舍曼代达姆使用火炮进行轰击,这样的轰击已经持续了六天,虽然从开战以来法国人还没有出现伤亡,但是已经用掉了近百万发炮弹。

    总理保罗亲自批示,命令尽全力保证对前线部队的炮弹补给。如果可能,保罗希望尼维勒能一直使用火炮轰击德国人,而不是用年轻的法国生命去排队送死。

    这个希望在明天就会破灭,根据尼维勒的计划,明天早晨就将是出动步兵展开进攻的时间,这令保罗忧心不已。同时忧心的还有秦致远,因为秦云鹏率领的第二旅在第一波的攻击批次里。

    也在这一天,西线的俄国人从战壕中一跃而出,冲向德国人的阵地。他们不是为了进攻,而是和德国人以及奥地利人进行了一场毫无准备的,具有反战色彩的复活节庆祝活动。

    真是讽刺,东线战场打的如火如荼,西线战场却在联欢,不知道雷蒙普恩加莱和劳合乔治知道了做何感想。

    还是在这一天,列宁从他的流放地瑞士回到彼得格勒。这是鲁登道夫的计划,他亲自批准让列宁坐火车走,回到俄罗斯去争夺政府的控制权,使俄罗斯陷入内乱。不管列宁和鲁登道夫有没有默契,反正列宁现在考虑到俄国人的反战情绪,开始命令俄罗斯的布尔什维克们采取反战姿态,以争夺民心。

    俄罗斯现在的统治者科伦斯基还是有战斗意志的,他用五月一日发起进攻为条件,从英法获得了大量援助。但英国人和法国人可能要失望,科伦斯基和已经卸任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一样,已经失去了对军队的指挥权,科伦斯基无法调动军队,他没有足够的威望,同时火车也没有足够的煤。

    也并不全部都是坏消息,秦致远和朱莉的订婚仪式也是在这一天。

    同为华人,虽然关系不睦,秦云鹏还是特意从前线赶回来参加秦致远的订婚仪式。和秦云鹏一起来的,还有驻法公使胡惟德,驻英公使施肇基,驻荷公使魏宸组。

    直到此时,秦云鹏和外交官们才见识到秦致远关系网的恐怖。

    看看参加仪式的人员名单吧:红衣主教奥尔巴赫作为教皇本笃十五世的特别代表出席,他本人也将主持秦致远的订婚仪式,同时来的还有法国教区的四位主教。

    莱昂纳的琼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家伙是总统雷蒙的特别代表,总理保罗也派了人过来。

    陆军部长路易赫伯特利奥泰亲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