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医风华,盛宠太子妃-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老太太吩咐平安将齐氏写给她的私信收起来,这才吩咐平安道:“让她两个进来吧。”

    等严氏和英氏进来后,齐老太太眯缝着眼睛瞧着站在她跟前伺候的严氏和英氏,对着平安扬了扬下巴道,“平安,把王爷的书信,给严侧妃和英侧妃看看。”

    平安依言,将方才预备好的书信先递给了英氏。

    英氏接过书信,展看之后,与严氏同看。

    严氏和英氏正看信时,齐老太太又开了口,她慢慢的道:“鼎儿信上说了,他预备的要在祠堂里供奉的祭品再过两日就到了,这事儿历来是美兰负责的,今年也还是这样,东西若到了,美兰就去清点一下,到时除夕之夜,我在带着你们去供奉在祠堂里便是了。”

    严氏听了,忙将视线从英氏手中的书信上移开,对着齐老太太福了福身子道:“是。老太太放心,妾身一定将此事办妥。”

    齐老太太点了点头,再不看严氏,又对着英氏道:“王爷信上还说了,他上个月封了一个小妾张氏为侧妃,只不过张氏意外身死,因为其女被皇上赐婚给了宁王,所以才抬了她的身份。如今,她和她儿子的一体也跟着祭品一道送回来了。王爷的意思,是要把这母子两个都葬在祖坟里。这事儿要赶在除夕前完成,到时张氏的牌位也会入祠堂受供奉,所以这事儿,就交给玉琦你了。”

    严氏和英氏虽都是出身在云南的世家之女,但严氏是大齐人,英氏是回真人。但在这个回真人多于大齐人的云南,严氏和英氏即便同为侧妃,这英氏的地位还是要比严氏高一些的。再加上严氏性子较为庸弱,英氏又比她泼辣果敢一些,齐老太太就更喜欢英氏一些。

    所以,外间之事,齐老太太也多是交代英氏去做。像这等清点祭品不必应酬交际之事,就交给严氏去做。而且,便是凌鼎在时,也是喜欢英氏多一些的。

    英氏此时已经看完了书信,她将书信重新还给平安,才望着齐老太太笑道:“老太太放心,妾身一定将此事办好。”

    齐老太太也笑着点了点头,片刻后阖上眼睛道:“事情既然都吩咐完了,你们就都出去罢,我今儿起得早了些,这会儿有些累了,想再歇息一会儿。这几日事多,你们就都各自忙去吧,今日照旧不必在我这儿立规矩了,用晚膳的时候,你们再过来陪我用饭就是了。”

    齐老太太如此吩咐,严氏和英氏齐声应了一声是,就都退出了凝香堂。

    她二人这些年都是常伺候在齐老太太跟前的人,知道齐老太太的性子是说一不二的,因此,二人都没有请求要留下来照顾齐老太太,更知道齐老太太的性子是不许人忤逆她的,所以,二人就只管各自去忙各自的事了。

    倒是英氏心眼多些,出了凝香堂后,见左右都没有齐老太太的人,跟着的也都是她和严氏身边的丫鬟,便微微笑道:“今年又是严妹妹清点祭品,辛苦你了啊!”

    严氏陪笑道:“英姐姐客气了。老太太的吩咐,大家都是为了年终祭祖之事,何谈辛苦呢。”

    英氏又笑道:“方才老太太说,王爷抬了张氏为侧妃,严妹妹对这个张氏,可还有印象吗?”

    凌鼎的小妾众多,当年凌鼎还在云南时,府里的小妾加起来几乎接近百人,英氏对那些小妾都印象不深,再加上本能的有些抵触凌鼎的那些小妾,英氏也没有特意去留心过,所以对信中所说的张氏,真的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方才在齐老太太跟前不便询问,这会儿出来了,才开口问严氏的。

    严氏想了想,答道:“方才看信上说,张氏有一子名为凌纶,一女名为凌遥。我记得这凌遥是元熙五年六月出生的,那一年,我的囡囡只比她差了一个月出生,只可惜,囡囡福薄,几个月后还是夭折了。不过,因为这件事儿,我对张氏还是有些印象的。我记得,她进府后,最初的那几年里,还是很得王爷宠爱的。”

    严氏虽是侧妃,但她心思细,跟英氏对于妾室的高傲和不屑一顾的态度不同,她对于那些受宠过的小妾,总是有些印象的。尤其像张氏这样被凌鼎抢回来的绝色小妾。何况,她这一生,只有过那么一个女儿,还没来得及取名字就夭折了,所以,她对于跟女儿同年出生的凌遥也印象深刻,自然也是记得张氏的了。

    而且,五年前那一战后,后院的那些小妾们在乱战中死了有一多半了,活下来的小妾也就只有三四十个了,再加上生有子女的只有那么一二十个人,而这些小妾,也都被凌鼎带去了京城。张氏有一子一女,在其中还是很显眼的,因此,严氏自然是记得张氏的。

    “信上说,这张氏是因为女儿凌遥被赐婚给了宁王才被王爷册封为侧妃的,而册封之前她本就病重,册封后不多时就病重身亡了,她的儿子也是染了重病跟她一样扛不住才去了,只剩下她的女儿,在病中熬了过来,后来好了,就被赐婚了,”

    经严氏这么一说,英氏也想起来张氏是谁了,英氏低声道,“严妹妹,你觉不觉得这事儿里有蹊跷啊?”

    “那宁王是什么人呀?皇上最为看重的嫡长子啊,又是皇子里头唯一受封过王爵的王爷,便是要赐婚,也应该是咱们府上的嫡女才是,怎么会是张氏生的庶女呢?何况那张氏身份低微,她生的庶女,又怎么配得上宁王呢?”

    英氏只恨自己不争气,没能生个女儿出来,且不说儿子,但凡她能生个女儿出来,也不会同严氏一起被留在云南了。此番见一个妾室生的庶女竟跟皇上的嫡长子订了婚,她就是恨得牙痒痒,也只能干瞧着眼红了。

    “我倒是不觉得有什么蹊跷的,想来英姐姐是想多了吧?”

    严氏笑道,“姐姐和我在云南,王爷他们在京城里发生的事儿,咱们怎么能都知道呢?想来,便是这其中有事,王爷也不会往信上写的。王爷历来的书信,都是老太太给咱们看的,从来也没有单独的书信给咱们。姐姐便是好奇想知道,也只能问老太太去,这样胡乱猜测也是无用的。咱们还是只管做好咱们自己分内的事就好了,横竖这府里还有老太太和王爷做主呢,这些事儿,也轮不到咱们议论啊!”

    严氏这话是好话,奈何英氏听不进去,反觉得严氏是胆小怕事,外加轻看了她的意思,当下就收了眼里头的笑意,望着严氏假笑了两声,又正好到了岔路口分别的时候,就见英氏道:“严妹妹,你说得对。我还有些事要做,就先走一步了。”

    严氏点点头,便和英氏在这个岔路口分开了。

    等严氏走远,英氏才放慢了脚步,她回头看了严氏一眼,脸上的笑早就没了,就那么阴沉着脸,她的丫鬟百时见状,心里多半猜到了英氏的想法,便低声道:“主子,您也别生气,严侧妃素来说话就是那样的,您知道她的为人,千万别跟她一般计较。”

    英氏冷笑道:“她虽不会说话,但所说的话句句也都是实话,我和她计较做什么!把我留在云南的是王爷,又不是她!何况,她确实说得对,咱们都在云南,京城的消息是一概不知的,便是有消息传来,也都是老太太告诉的,除了王爷的书信,咱们就跟睁眼瞎似的,什么都不知道!”

    百时闻言,抿唇又问道:“主子真觉得张氏这事儿有问题么?”

    “怎么可能没问题?张氏她早就失宠了,王爷早就厌了她了,如今却因为她女儿的婚事将她封为侧妃,也是方才严美兰提起来我才想起来,张氏生的那个遥姑娘,咱们都知道的,那可是咱们府里出了名的丑姑娘啊,你看像是能做王妃的人吗?这里头分明就还有别的事情发生,只不过老太太觉得我和严美兰没必要知道,就不打算告诉我们了。她严美兰一贯听老太太的,老太太不说,她也就不问了,可是,我却忍不下这满心的疑问,”

    英氏不喜这种置身事外的感觉,更不喜欢这种什么都不知道的感觉,她想了想,便低声吩咐百时道,“老太太既然把这事儿交给了我,到时去接人时,你记得安排个伶俐的人,瞅着没人时去瞧瞧那个张氏和她儿子是怎么死的。我看老太太的意思,这张氏入坟之事,她是不会参加的,到时候也只有我在那里,这事儿办起来也方便,我到时要看看,这里头究竟藏着些什么事情!”

    百时道:“主子怀疑张氏不是病死的?”

    英氏轻轻点了点头,低声道:“我确实有些怀疑,但我也不知张氏究竟是不是病死的。这只有开棺看了才能知道。而且,我在想,张氏的死,可能跟她女儿和宁王赐婚有关联,不过这会儿,这个事情我也还说不清楚,毕竟咱们知道的太少了。不过,若是查出张氏不是病死的,咱们倒是可以往下继续查一查,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不过,咱们能用的人不多,查归查,千万不可让老太太发现了。”

    英氏心中好奇太重,又有着对张氏的妒忌,她没办法不去想这件事情,正好就借着处理张氏入坟之事,决定瞒着齐老太太,自己去探查一番她所认为的幕后隐情。

    百时听了这话,也跟着点头道:“主子放心,这件事奴婢肯定替主子办妥。咱们身边,还是有些能用的人的。等到出府时,把主子身边老太太给的人支走,咱们就能探查到张氏真正的死因了。”

    …本章完结…

第一百四十六章 齐老太太(3),除夕之夜() 
翌日,平安就把齐老太太需要的信息给问了出来。

    齐老太太见平安回来,淡声问道:“怎么样?那人可说了?”

    平安点点头道:“主子昨夜歇下后,奴婢就亲自去那人那里问了。起初那人不肯说,后来奴婢用了些手段,那人受不住疼,最后还是说了。”

    “哦?是吗?”

    齐老太太闻言,挑眉道,“他怎么说的?”

    平安答道:“那人说,遥姑娘跟以前是大不相同了,不再是以前随风院里的那个丑姑娘了。而且,遥姑娘时常出入王妃所居的秀水阁,两人相见时,因为丫鬟都会被遣走,也不知两个人在一起说了些什么。而且,王爷也很是看重遥姑娘,就连太后寿宴时,王爷还特地备了一份厚礼给遥姑娘,让她献给太后。王妃也是如此的。而且,奴婢还得知了一件事,原来,玥姑娘还曾经争取过宁王殿下的关注,但是宁王殿下当场就拒绝了玥姑娘。”

    平安昨夜所得到的消息,远远比齐氏书信上写的要多。齐氏书信上虽然写了凌珏和凌遥之间的事情,但也不过是寥寥几句,并不曾像平安问出来的这般详细。

    而凌鼎此番派来送信的人,确是他的心腹之人,又是整日跟着凌鼎的,所知之事就跟莲童所知的情形一样多。凌鼎只怕万万没有想到,齐老太太会给他的心腹之人用刑,就为了确切的知道明王府内的情形。

    平安将从那人身上得到的信息都告诉给了齐老太太知道,齐老太太沉吟片刻,才道:“如此看来,那这个遥姑娘本事还不小啊,珏儿未能将她杀死,她得势后,竟利用宁王将珏儿压制成这样。而依照目下的局势来看,因为宁王的威势,蕊儿和鼎儿都不敢得罪她,一个对她频频示好,一个还似乎跟她有所密谋。这是要把我的玥儿比下去么?”

    平安抿唇道:“主子别生气,王爷和王妃这是不知道当年的事情,还以为宁王一定会成为太子的,这才都起了不与宁王和遥姑娘交恶的心思。其实,这也无妨的。只要主子将当年的事透露给王爷和王妃知道,再说明一下主子支持四皇子的立场,王爷和王妃一定会改变主意,站在主子这边的!”

    “你这话说得自然也有理,不过,我还不想这么快就将这件事给说出来,这事虽能影响宁王,但若要说出来,也必得选好时机才行,眼下,时机未到,不可轻易就说的,”

    齐老太太微微一笑,又道,“我养了秦姑娘这么多年,花费了这许多的心血,若要事情出来,自然是要一击必中的,所取得的效果,也是要像我所预期的那样,否则的话,这些年的心血,岂不是都白费了么?”

    她当年费尽心思才查到这桩旧事,这桩旧事如此隐秘,极少有人知道,齐老太太就是想着,要利用这桩旧事,得到她所想要的一切。毕竟,这宁王,不就利用这件事,才得到了这一切的荣耀和地位吗?

    “想来,王爷之所以要让王妃来写信,也是因为玥姑娘和宁王之间的事儿,王爷是怕会惹恼了遥姑娘,所以这才不许玥姑娘给主子您写信的,”

    平安见齐老太太对那件事自有安排,便也不再多言了,只又道,“不过,幸好玥姑娘不曾跟宁王定亲,而如主子的愿跟四皇子定亲了,不管玥姑娘对宁王有着什么样的感情,还好玥姑娘最终都悬崖勒马,没有再继续想着宁王了。这也算是一桩好事,主子觉得呢?”

    “恩,”齐老太太点点头道,“玥儿到底是我教养出来的,荣嬷嬷又时常在跟前耳提面命着,关键时刻,玥儿还是能分得清轻重的。我心里明白,玥儿心里也装着明王府,凡事她都会做出对明王府最有利的选择的,她是不会让我失望的!眼下虽还未成婚,但已下了圣旨赐婚,玥儿和四皇子的这桩婚事,也是不会再改的了。”

    “可是,这位遥姑娘却不在主子的掌控之内,”平安有些担忧道,“奴婢怕这位遥姑娘坏了主子的好事,奴婢就想着,主子且不说那件旧事,但要不要进京去提点一下王爷和王妃呢?再给这位遥姑娘一点震慑?”

    “如今这事情还没坏到那一步,又何必进京去做这些事呢?凌遥就是真的做了宁王妃,无限风光又能如何呢?只要咱们知道,这风光是一时的,也就足够了,”

    齐老太太倒是没有平安这么忧心,她笑道,“只要玥儿和四皇子的婚事能够持续下去,就不必忧心京中局势有变。至于鼎儿和蕊儿,也先不必着急,等过了年终祭祖,再来说这件事就好了。如今,你先让那人把伤养好。先让咱们的人把回信送去,回头等过了年,再让那人替咱们送信去京城,到时候,我自有话跟鼎儿和蕊儿说的。”

    平安见齐老太太有了决断,当即答应下来,应了一声是。

    *

    元熙二十年的除夕,也是凌遥穿越之后,在大齐过的第一个除夕。

    齐滦早早的就到了明王府来接她了。凌鼎和齐氏早就知道她今日要去承恩侯府守岁的,所以,也并未拦着她,直接便让她跟着齐滦出府了。

    就连一同住在随风院的凌嬛,也跟着齐滦他们一道往承恩侯府去了。凌遥本来也没打算留凌嬛独自在随风院里守岁的,再加上这半个月来,凌嬛早就跟将军府上上下下的人都混熟了,狄荣烈早就同凌嬛说好了,除夕之夜要同凌嬛一起玩的,所以,凌嬛也就一同去了。

    这回去承恩侯府,照旧还是凌遥和凌嬛同乘一辆马车,齐滦在车旁骑马护卫,不过,他这次因为一直都在京中,不必再去京郊大营了,也不必星夜赶路,所以,也不曾重甲在身,穿着的是家常衣衫。

    马车里,凌嬛跟凌遥说着话,半晌后叹了口气道:“要是禟姐姐也去就好了,这样子的话,侯府里也能更热闹一些了!”

    凌遥闻言,轻笑道:“你禟姐姐还有母亲和哥哥呢。她今儿要跟她母亲和哥哥一起守岁,哪里能跟着我们一道出门呢?不过,明儿回来之后,你倒是可以去清风院给她母亲拜年的,到时,还可以跟你禟姐姐和凌琥哥哥一起玩一玩!”

    明王府里每年的守岁,都是分成几拨的,并没有王妃和妾室在一起守岁的道理。

    齐氏今夜自然是跟凌鼎在回真堂里守岁的,凌玥想去便去,若是不想去,便自在她的明珠阁守岁便是了,而妾室们,也被允许可以小范围的跟自己亲近的姐妹们聚一聚,毕淑斋在今夜也是要放假的,在毕淑斋里念书的庶子们今夜都是可以回后宅跟自己母亲一起守岁的。

    所以,凌禟自然是不能离了她的亲人,去承恩侯府守岁的,再说,这么做也不像话。

    而她和凌嬛,都是没了亲人的人,自然哪里都是可去的。

    凌嬛也显然想到了这一点,凌遥的脸上笑意都还未散去,凌嬛却是一脸的落寞,因为凌遥的话,她忽而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和哥哥,倘或他们没有死,自己也不必往别人府上去守岁了……

    小姑娘的情绪根本未加遮掩,凌遥自然将凌嬛眼中的落寞看得分明,她唇角的笑意扩大了些,语气轻快的望着落寞的小姑娘笑道:“嬛儿,除夕之夜可不能苦着脸哦,要是你守岁的时候这幅模样,明年一整年都会不顺利哦!你要开开心心的才好。不要这么垂头丧气的。”

    凌遥轻笑道,“我知道你心里想念你的母亲和哥哥,那等会儿到了晚上的时候,你多放几盏水灯,给他们祈福,然后,对着天上的星星说说你的心里话吧,他们啊,会明白你的心意的!”

    “何况如今,烈儿几乎把你当成了自己的妹妹一般看待,宁王殿下都说,将军府的人都待你极好,你又何必伤感呢?他们这么关心你,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把他们当做你的亲人啊!而且,你不是还有我么?我既是你的遥姐姐,自然一辈子都是你的遥姐姐啊!”

    她说这些,也是想让凌嬛高兴开心一些。今日除夕,在这么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就应该开开心心的才对啊。

    凌遥的几句话,连哄带笑,包含着真情实意,说的凌嬛也觉得自己这么落寞太煞风景了,她抿着唇笑:“遥姐姐说得对,我身边还有这么多人关心我呢,我可不能让大家为了我这么担心!”

    她都跟烈哥哥说好了,等下在承恩侯府用了午饭后,她就要跟着烈哥哥回将军府去了,今夜,她跟烈哥哥一起在将军府里守岁。大家都是很欢迎她去的,而且,大家待她都很好,她就算想念母亲和哥哥,也不能让大家都为了她这样的情绪而担心。

    承恩侯府里,众人还是照旧在府门口迎接齐滦一行人的到来。

    此番大家见面,自然是比第一次和第二次要热络亲近得多了。每个人脸上的笑容也特别的真切和开心,凌遥被这样的气氛所感染,唇角的笑意就一直未曾消散过。

    一家人在一起吃了团年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