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女人很会做思想工作,不算冗长的演讲后,生产运动开始了!
新生的诺夫戈梅利市委鼓励普通居民开垦新土地种植农作物,开垦土地越多,农户获得的食物配给也就越多。根据苏联当局长久执行的政策,集体农庄吃大锅饭的情况是长期存在的。斯大林直接指出:“个体农民是最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这个人以铁腕手段消灭了苏联的小农阶级,全面建立以集体农庄为主体的农村经济,恐怕这就是苏联和很多西方国家本质的不同。
对于集体农庄,杨明志很容易想到了那个位面新中国一段时间内的“人民公社化”,后来这种模式因禁锢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而退出历史舞台。他从未亲身感受到那个时代,现在穿越到斯大林时代,正值苏联全盘集体农庄化的高峰,面对着集体农庄的政策,他只有一个办法——尽量适应。
戈梅利市委还在沿用着传统苏联模式,诺夫戈梅利控制区的普通公民分成了工人和农民。前者通过制造业和手工业生产生活用品和军需品,通过劳动整取工分,继而得到配给的粮食和生活用品。候着纯粹是种地为主,男人基本当兵,剩下的大部分女人成为了耕地主力。
她们绝大部分家破人亡,逃离到这安全之地自然愿意守护这一丝和平。没有人反对这种集体农庄制度,在面临着死亡威胁下,只有团结起来将脆弱的个体凝聚成强大的整体,才是在战争中存货的唯一手段。
这些女人赶着马匹架着重犁,开垦新土地。她们组成一个个生产队,负责一片区域。
整个铁匠村开始了欣欣向荣的生产运动,到了三月八日妇女节这一天,女人们更是没有休息(按照规定她们完全可以休假的)。
新的耕地正被逐渐开垦,已经发芽了的马铃薯块根被播种,一些土地则播撒了蔬菜种子。一亩地播种完毕,又有妇女拎着满是粪便的木桶而来,以水舀均匀的泼洒这些肥料,一时间也是闹的臭气熏天。
这些见闻都被耶夫洛夫记录,通过电台和新树立的天线,向远方的方面军司令部发电,最终成为图皮科夫手中的店报稿。
这件事必须告知方面军司令,他带着文件直奔方面军司令部而去。
关于耶夫洛夫之前的报告铁木辛哥仔细看了一下,既然有了戈梅利市委的保证,这份完全的内容自然完全属实。他在等待图皮科夫的调查报告,正准备亲自找他,这位就面带春风的来了。
“参谋长同志!看来你给我带来了好消息。是关于那支近卫部队的吗?”沙盘前的铁木辛哥抬起头,双目炯炯有神。
“是的,同志!近卫284师近几个月来的作战行动我做出了一个汇总,就在我的文件里。除此之外我们又收到了其师长耶夫洛夫和戈梅利市委书记柳得巴廖夫的联合来电。”
“哦?!文件快给我看看!”(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七章 我们应该提供支援()
新的文件中,铁木辛哥看到了大量的他最希望看到的情报,“这段时间我们收到的战报总是阻击失利,部队撤退,鲜有部队取得局部胜利,正常战争我军的被动局面依旧如故。这个284师残部退入沼泽地,接二连三发起的战斗居然全部胜利。”
“包括这次他们自称的第二次霍姆尼奇战役,按照其动员的兵力极限应该有一万人,这是可信的。他们已经把女人武装起来,不可思议的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却很强。”
“可能是他们很善于森林作战吧。”铁木辛哥当然知道领袖号召起沦陷区的居民敌后作战,白俄罗斯的密林他太清楚了,那里非常适合游击战。“不过能取得悬殊巨大的战果,我对耶夫洛夫和别列科夫更感兴趣了。”
“是中国人别列科夫吧。”图皮科夫笑道,“我们之前许诺过继续给予他们空中援助,在电报上他们也列出来简短的清单,为了支持他们在敌后掀起更大的波澜,我们不应该坐视不管。”
铁木辛哥顿时陷入沉思,目前他负责的战线上,克里米亚战场的境况越来越糟糕。即使黑海舰队参与了保卫敖德萨的作战,但德军空军出动后,这些水面舰艇的舰炮优势必然逐渐消失。
在耶夫洛夫的索要物品清单上,铁木辛哥看到了有趣的情况。
“他们要军装,要弹药,要炸药,食物方面需求面粉和食用油。有趣的他们居然要蔬菜种子,也许他们真的觉得自力更生能完全满足自己的需求?!”
“我想,这一切都在那个别列科夫的计划中吧。”图皮科夫坐了下来,对于杨明志的调查,内务人民委员部已经非常清楚了。他获取的情报基本由驻方面军指挥部的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情报局整理,对于杨明志的资料,他们不知道这个男人在进入苏联前的具体经历,只知道这个男人一度被军队私自又非法的保护。
按理杨明志这样的人需要系统的调查,甚至被首先认定为可疑的日本间谍关起来再说。历史的选择,这样的人居然成了战斗英雄,一系列战绩证明他有着绝佳的军事指挥能力。在战争最关键的时刻,这样的人才铁木辛哥真是爱不释手。
这间办公室里只有他和图皮科夫两人,其他工作人员暂且回避,他们只求稍稍安静一下。
“那个别列科夫,我觉得这个人不应该继续担任步兵师参谋长,既然这个人指挥了上万部队的作战,取得了歼敌七千的丰厚战果,自己居然损失只有敌人的五分之一。他能取得这样的战绩必然有其秘诀,一定是在战术上有着独到之处。我应该把他接到司令部,让他做我的参谋。”铁木辛哥这是肺腑之言,在他看来自己的参谋们水平很值得商榷,最佳的谋士只有图皮科夫一个。
“但那个人是个中国人!”图皮科夫指正道。
“是!我知道,不过我们如果把他变成苏联人,一切问题恐怕都不是问题了。”
杨明志恐怕比苏联人还要懂得这群老毛子的偏执,铁木辛哥叹言道:“领袖已经注意到这个人,他应该升职。如果他是个白俄罗斯人,在明斯克战役后,上级一定会下达死命令,令其率领284师和库兹涅佐夫撤到莫斯科!”
图皮科夫也陷入了沉思,说道:“关键这个人还是个发明家,新式武器是这人在远东发明,也是这样原因,时任284师前师长的普加乔夫才冒着风险保护他。这非法的决定确实给予了我们一个礼物,此人执意留在沼泽地,那里也有一点零星的工业设施。我觉得他们之所以能取得相对于其体量的巨大胜利,一定是这个男人搞出了不少新式武器。”
“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是纪律,没有一种武器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利。”
图皮科夫看看他,点了点头:“他现在已经是苏联英雄,胸前挂着金星勋章。最新的作战也是他指挥的,根据情报部门获取的德军资料,白俄南部的德军确实在最近遭遇了重大军事打击,德军的实际行动已经证明了别列科夫作战的胜利,我认为他应该再获得一次苏联英雄称号。”
话说到了这儿,铁木辛哥猛然想到,那份电报上还提到了几个名字,其中一个虽然记得不太清楚,那是一个女狙击手。
他迅速翻出那份电报,念叨:“娜塔莎·彼得罗夫娜·斯皮罗斯金娜,这个女人增加了六十一个杀敌,她的总战绩已经达到一百六十六个了!战绩也是戈梅利市委人员承认了。”
图皮科夫猛的站起来:“我知道这个女孩,她还未成年。如果我们拿到了284师确切的战果统计,她也要获得苏联英雄称号。”
一共三份报告摆在铁木辛哥面前,这一切全是关于近卫284师这支部队。繁忙的他应该继续和参谋们策划者军事行动,不应该忙里偷闲的和他的参谋长共处一室说一些“悄悄话”。
铁木辛哥仔细的阅读全部的情报,猛的下定决定,他加大了声调,说道:“我们应该援助他们!就像我之前许诺的!如若再推脱,我就是违背领袖的命令,更是对人民的不负责。”
图皮科夫被这位一惊一乍下了一大跳,他连续问了三次。
这时的铁木辛哥的大光头熠熠闪光,眼神更是充满了希望。
“怎么,我的元帅你想到了什么新的战略计划?”图皮科夫略带调侃问道。
“不!宏观的战局依旧困难,但是我决定了,必须援助284师,你来!”铁木辛哥迅速跑到沙盘旁,拿起了指挥棒,对着地形图指指点点。
“既然近卫284师能在短时间内组织两次大规模战斗,说实话他们所进行的战斗在我们的前线不算大,甚至很普遍,但能保持大胜的也只有他们。再看看地图,他们的位置处于普里佩特河和第聂伯河交汇口,沿着河流向南很快就是基辅了!我们西南方面军的恶梦正是通过基辅源源不断开进的德国军队,只要这座城市受到了严重威胁,我们的压力也会降低不少。”
本来说说一个步兵师的,图皮科夫猛然发现,这位元帅真不愧是军事家。他缓缓问道:“所以你决定援助他们是从长远眼光来看,只要他们增强的军事实力,就有能力对基辅动武?”
“不错!”铁木辛哥肯定道:“与其在前线铺开巨大防线到处补漏,还不如在敌人的人员和物资重要的枢纽基辅制造破话,只有他们的后勤受到巨大阻力,我们的压力降大大降低。现在能做到这个的,恐怕只有这支近卫师了!”
两人仿佛看到了希望,相觑一笑之后,铁木辛哥说道:“我想咱们应该开一次军事会议了。”
“那是关于什么的会议?!”
“当然是想办法组织远程轰炸机,炸弹换成物资,我们要确定计划,把必要物资送过去!”(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八章 带着成果离开()
关于向284师展开新一轮空中支援,这需要系统的研究才能确定出方案。目前西南方面军掌握的远程轰炸机不多,这些飞机曾大规模的停靠克里米亚的军用机场,轰炸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成为苏军的战略任务。
如今这些飞机大部分被德军的俯冲轰炸机精确破坏,铁木辛哥能调集的飞机确实不多了。
这些确实是现实存在的困难,剩下的轰炸机还有重要作用,只有一些等待退役的TB…3轰炸机。在一月份的维亚济马作战,这些老实飞机大量损失,苏联当局决定将其退役。其作为运输机的作用还是存在了,剩下的BT…3成为一种较大大运力运输机。
伊尔4等轰炸机装备西南方面军,它们也迅速展开对德军的空袭,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德军进一步推进。
到底派老式的TB3还是新式的伊尔4,这是个问题。铁木辛哥为此召开了一个短暂的军事会议,他已经下定决定,援助284师是必要任务。不过为了不要打草惊蛇,让德国人的防空火力察觉到,他决定直到计划定下来后,再通知诺夫戈梅利。
除此之外铁木辛哥也决定向莫斯科方面写信,这是关于近卫284师人事异动的信件。铁木辛哥也下定了决心,中国人别列科夫必须升职!
……
远在战略孤岛中沼泽地中的杨明志,还不是到他已经得到了方面军司令的器重。现在摆着他面前的问题是快点回到铁匠村,那里还有一大堆事等待着自己。
三月九日,这是出发的日子。昨夜的篝火早已化成一团团黑色粉末,燃烧剩下的草木灰还有巨大作用,它们通通被“化学家”领走。
清晨的曙光照耀大地,士兵们早就在号声驱使下早早起床,每个早晨他们都要进行越野训练,这也是保持每一名士兵有极强体能的必要项目。
当训练结束,一些军人被安排屯垦,另一些则进行正常的打靶训练。
杨明志太知道军人生活该有的风貌,因为这着实很简单。作为一名士兵,你不需要想太多,每天早晨早早起床,整顿完内务洗漱完毕后便是早餐,之后正是体能训练。
在之前因为还不存在粮食短缺的春荒问题,军人的训练往往要进行一天,这在其他的苏军部队中是难以想象的。杨明志作为现代PLA培养出来的兵很喜欢PLA的训练模式,这虽然有一些弊病,整体还是远远优于苏联步兵操典的那些在未来视角中五花八门的条款。
三三制的步兵班战术确立后,基层部队大力加强训练。新式武器投入部队,战士的训练也更具有针对性。
大清早又是隆隆枪炮声,特殊条件下换装成德械的部队,必须适应全新的武器,适应它新的手感、新的弹道和新的节奏。
尤其是通用机枪的训练,基于MG34变态的射速,让苏军部队练就的和老练的德军机枪手一样优秀,这需要时间和大量的子弹消耗。这方面杨明志并不吝啬,因为缴获的德制子弹确实很多。
这些噪音没有影响他和妻子的睡眠,作业的篝火晚会杨桃玩的太刺激了,她一度忘却了自己的身体情况还不是很好。
这不,当两人起床后,女孩萎靡的精神引起杨明志一阵紧张。
“告诉你要静养的,非要在战士们面前表现的像个歌唱家!还载歌载舞的,这下你的身体真的需要静养。”
丈夫的苛责换来女孩的莞儿一笑。
杨明志赶紧伸出右手贴住她他的额头,并未察觉什么发热。只是这丫头的目光有些呆滞,整个如同慵懒的猫咪。
“算了,反着这几天你一直在医院里帮忙,我的武器实验还一度造成你那里的恐慌,你也受到不少惊吓。未来的几天你也和娜塔莎一样好好静养吧!”
“真的吗?!”杨桃的内心是拒绝这样的,她想要反驳,可自己如实反对了丈夫一定会那军令来压。她点了点头,小声说道:“好,我听你的话。你让我怎么样,我就怎么样。”
“唉!这就对了,到时候你和她住在一间病房,调理几天身子,之后我再给你命令。”
杨明志帮她穿好衣服,自个迅速换上军装。
昨夜他已经和福明交待好,这次返回铁匠村,还是坐吉普车。但看到杨桃这样子,想一想还是换一下交通工具吧。
两人离开了宿舍,直接来到福明的办公室门口,这里吉普车已经好了。
打着哈欠的福明也把早晨准备完毕,进餐就在办公室内。几块面包,几碗热牛奶,还有一些酸菜罐头,饥饿驱使下杨桃以一改萎靡的模样,狼吞虎咽起来。
两个男人相觑一笑,福明开口道:“副师长,车子已经准备完毕,你们怎么来的还怎么回去。”
杨明志摇摇头,遗憾说道:“加上司机和卫兵,车子要坐下五个人,还真有有些拥挤。别看贝茜卡这么生龙活虎的,其实她挺虚弱,我真希望她不要忍受一路颠簸。”
“那就坐马车吧。”福明看一眼杨桃,表面上并没看出她身子虚。再看看副师长,也许这两人昨夜又发生了什么?他也没多揣摩,长官的命令是绝对的,当即吩咐人准备新的交通工具。
如此一辆敞篷马车赶了过来,加上吉普车组成一支小小车队。和马车一同来的居然还有伊万诺夫,杨明志一度莫名其妙,“他怎么也来了。”
当这个中年人径直站在杨明志面前,拿起了手中的墨色玻璃瓶,杨明志才意识到这个老家伙又搞出了不得了的东西。
伊万诺夫指着瓶子激动说道:“别列科夫,你也算是化学家了,应该可以猜得出这瓶子里的是什么吗?”
看看这瓶子的样子,深褐色的瓶体,顶部软木塞还套上细布,一看便是要避光避空气。“该不会你把硝酸铵给制备出来了?!”
“没错!就是硝酸铵。”伊万诺夫只是自信的微微一笑,大胡子随即颤抖。杨明志的身体也在颤抖,激动的浑身发抖!
伊万诺夫继续说道:“这是我和学生们连夜制造,制备出来一点点。你此行鲶鱼村就是为了制造武器,总不能只拿着一些统计文件回去吧。我们的内务部同志更相信实实在在的东西,你拿到了实验成果,她也会很高兴。”
杨明志点点头,接过了这宝贵的化合物,并承诺道:“我会给你表功,我会说服柳得巴廖夫给你发勋章。”
伊万诺夫善意的摇摇头:“其实我并没有那么强烈的荣誉欲望。半年多前,那个女人把我和学生们强迫带到战场,对于她我怎么没有什么怨恨。我悉心培养的化学人才悉数轻易战死,现在的学生大多是莫斯科大学来了!那个女人固然在执行命令,却无疑在摧残国家的后备人员。你拿着这个瓶子告诉她,这里面是足矣大大加强部队战斗力的化合物,我们这些化学家实在不应该扛枪上战场,在后方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才是我们的任务。”
这个人带着恨意理所当然,如果他不够幸运早就死在明斯克郊外,这样部队逃到沼泽地也搞不出苦味酸,更不可能有燃烧空气炸弹的起步。
杨明志肯定道:“你的话我会如实传达,现在那个女人的心智已经发生改变,甚至正视了去年的鲁莽和偏执。我会说服她写一份道歉信。”
“这就好,这就好……”伊万诺夫不再多言。
返程有了足矣镇住那两位的东西,杨明志心花怒放,不过看到老婆又有些蔫蔫的,内心继续陷入纠结。敞篷马车内铺上了毯子,这里变成杨桃临时的床铺,杨明志将其抱进去再盖上一层毯子。安顿好了她,这支小小的车队终于开始了返程。(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九章 战俘行刺()
马车晃晃悠悠,几乎在以步行的速度向铁匠村前进。
看看道路,杨明志不由的想起俄罗斯的冰雪正到了大规模融化时刻,土路也变得有些泥泞。好在为了应对这些糟糕情况,道路上洒了很多石子木块,路面还算硬化些。
即便如此,一些坑坑洼洼还是出现,行进在这样的路面颠簸严重了些。
杨明志当即调侃起来:“听说德国人把攻打莫斯科的战役失败,归咎于苏联的严寒。我看,与其说也严寒冻死冻伤十万德军,不如说****的道路让他们寸步难行!”
这些情况随行的战士们素有体会,一名士兵附和道:“若不是我们去年以军队行军快为目的,修善了这些道路,也许到了这是时间这里也是到处是烂泥地。”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