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信室内只有电码不同节奏的滴滴声,以及电报员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很快,阿列克谢耶夫亲自拿着新的情报,冲进了正在开会的大办公室。

    他大声吼着:“新命令!上级发来新命令。”

    顿时,所有人的目光转向了这个人,杨明志振奋的站起来吼道:“上级命令了什么?!”

    “您自己看看吧!”

    说着,这份新的命令摆在了杨明志面前。

    杨明志并不感觉新奇,这新命令就是对之前命令的修正与扩充,不但指明了第63集团军行动的确切时间,尤其介绍了第17游击旅当前所面临的严重困境。

    战争到了1942年,苏军的部队编制大幅修改,例如一个整编师的规模从一万五千人缩减为一万人上下。

    一些大型部队被拆解为更为机动灵活的旅。

    通常,一个旅主要由两个团组成,兵力五千左右。这种小编制部队毕竟只有几千人,相比以前的两万乃至三万人组成的部队,在一些特殊战场能发挥高机动性的优势。

    而游击旅,比之正规的步兵旅,作战兵力普遍要少。

    有大量的游击旅在德国占领区作战,他们一部分是由散落的散兵游勇整合而成,一部分则是正在突围的正规部队被勒令就地开始打游击。这些部队都得到了新型编制,很多游击旅一开始时只有一千余人,他们被要求在沦陷区扩充兵力。

    因此,在整个德军占领区,势力最强大的莫过于第63集团军和他们的游击共和国。次一级的自然就是散布在森林和沼泽中的一支支游击旅,再次一级则是游击团、游击大队,最末为游击分队。

    随着游击运动指挥部的成立,波诺马连科雄心勃勃。可以说游击共和国的存在大大给予了他信心,以至于他甚至想复刻之。

    所以,杨明志不断的往下看,一个无比复杂的情况就清楚的写在纸上。

    “真是见鬼!我们的波诺马连科同志,他他亲自指挥的行动,失败了!”

    “怎么回事?别列科夫?!”耶夫洛夫赶紧问道。

    杨明志擦一把汗,遗憾的看着期盼眼神的众人,摇头道:“现在我们是彻底明白第17游击旅的情况了!他们想学习我们,在敌占区啃出一片稳定的游击区!可惜,他们失败了!现在他们被敌人追击,已经被迫转移!”

    “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救了他们?!”耶夫洛夫继续问。

    “对!岂止是救下他们!还要给他们殿后!我现在都在怀疑,我军出动五千人,是否兵力太少!因为敌人的兵力!”

    “兵力有多少?”

    “至少一个师!”

    “一个师?!”耶夫洛夫大为吃惊,其他人亦是如此。

    军官们对己方部队有着高度自信,但没有自负。假如苏军面临的敌人有一个师,合计一万之众,就算这些家伙属于治安部队这样的战斗力末流的德军,他们庞大的兵力不容小觑!毕竟乌合之众打出来的子弹一样能杀人。

    见得大家都高度关注,杨明志索性站起身,当众宣读这份电报

    原来,游击运动指挥部过于理想化的指挥,最终导致了当前第17游击旅遭遇的损失和困境。

    一支溃兵撤到普里佩特沼泽,他们顶住了德军的多次围剿,不但获得胜利,还开辟出大面积的解放区,甚至自己建立了个国家。斯大林和他的一众亲密战友,批准了游击共和国的合法性,并接纳为加盟共和国。

    这些举措,无一例外的刺激着波诺马连科的神经。

    他本是战前白俄罗斯的第一书纪,现在担任游击共和国的第一书纪,更是肩负着扩大游击运动的使命。游击共和国只是在戈梅利州南部存在,就算那位别列科夫是游击战天才,就目前来看,他和上万战士能取得的最大战果还很有限。他们的势力目前还局限于白俄罗斯南部,在一段时间内怕是也不会有很大变数。

    游击运动正如火如荼的展开,进入1942年后,经历了低谷后的敌占区各个游击部队,综合实力都在得到加强。

    波诺马连科手能够联络高达二十五个游击旅,这些游击旅兵力不一,最多的接近一万人,最少的也有三千。

    有十个游击旅在从列宁格勒到布良斯克一线的茂密森林中活动,而在乌克兰的游击旅就仅有两支。

    存在于乌克兰的游击旅,第17游击旅一直在切尔尼戈夫州北部活动。另一支,第19游击旅,他们则在苏梅州的绍斯特卡附近活动。

    时至1942年5月,乌克兰的游击运动发展的依旧不好,这里有着广袤的平原,只有东北部一隅存在大量森林。

    森林和沼泽能为游击队提供天然屏障,在平原地区,要发展游击运动,更是困难。这些区域存在着大量的小规模的反抗组织,其实力非常有限,能取得的战果更是有限。

    更糟糕的,当前的乌克兰可谓德军的最大战略重点,尤其是哈尔科夫州和波尔塔瓦州,德军集结了重兵,当地的反抗组织的活动突然间销声匿迹——因为德军采用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个的手段,这种反游击手段残忍却有奇效。

    而真正彻底的压制住当地的游击队的原因,还是这里云集了兵力庞大的德军正规军!

第1035章 第17游击旅的诞生() 
德军在1942年加强了针对乌克兰游击队和各类型反德组织的清扫工作,大量被怀疑的民众被关押,接着被杀。

    德军的这种手段,在短时间内压制住了乌克兰的游击运动,他们扩大化的残酷行动也伤及了大量无辜。民众将愤怒压制在内心,迫于德军的势力,敢于直接反抗复仇的人并不多。

    任何形式的反抗,甚至是在大街上针对德军巡逻兵做些侮辱性动作,甚至当面吐痰,都被认为是“反德行为”,更为德军控制下的傀儡乌克兰政权当做“布尔什维克”看待。

    做出这种行为的人,其下场非常简单——绞刑。

    如此,基辅的街头树立着多个刑场,几乎每天都有所谓的“游击队员”被绞死,其实很多人是无辜的!他们随意的抓人,并判处死刑,目的正是震慑。

    恐怖高压打不垮那些敢于刀尖跳舞的地下工作者,乌克兰各个中型大型城市,都有苏共的地下组织。他们冒着被俘被杀的危险,向游击运动指挥部发送电报,并执行上级的破坏命令。

    针对城中德军守军、伪官员的暗杀从未停止,可惜这些破坏行动取得的战果实在微弱。

    德军已经杀害了大量的游击队员,这令波诺马连科非常愤恨,游击运动在很多地方的发展并没有按照预期,高层中也有不少人开始怀疑他的能力。甚至有风言风语,说波诺马连科在白俄罗斯担任第一书记,不是因为他工作能力强,仅仅是因为他坚定不移的追随斯大林而已!

    这令他非常不满,必须通过一些军事行动,给游击运动来一针强心剂。

    波诺马连科因而给第17游击旅的旅长亚历山大彼得恩科米罗什尼科下达作战命令,急令这支游击旅,去攻打切尔尼戈夫北部的小城市——哥罗德尼亚。

    这座名为哥罗德尼亚的城市,和平时期人口超过五万人,城市的西侧毗邻森林,这片森林自然成为抗德武装的绝佳藏匿之地。

    第17游击旅的最初一千多人,都是在基辅保卫战中逃出升天的,他们在营长米罗什尼科的带领下,遁入哥罗德尼亚西边的拉提兹森林。这是一片面积广大的森林,它纵横超过五十公里!森林中仅有六个村庄,这些村庄的民众,自然由这些溃兵控制起来。

    这些村民对德军非常恐惧!德军占领了第聂伯河畔的城市洛耶夫,大量市民逃入森林,逃进了村民的家中。德军被描述为残忍的军队,他们明目张胆的向市民开枪,没有来得及逃亡的都被杀了!

    同样,德军亦是占领了哥罗德尼亚,他们第一时间就消灭犹太人。并挨家挨户的寻找被市民藏起来的苏军伤兵。很多市民被德军杀害,很多担心随时被杀的市民,铤而走险的逃出生,进入拉提兹森林避难。

    一时间,森林中的人口竟突破了万人!米罗什尼科毫无疑问的成为这些乌合之众的军事指挥!

    这些人中存在着大量苏军伤兵,他们康复后,就迅速成为作战力量。人群里另有大量成年男子,他们年龄都超过了28岁,并不在苏军1941年的征兵标准中。现在,这些男子不得不作为战士!甚至还有一脸胡子年逾六十的老家伙!

    米罗什尼科在短时间内兵力达到五千之众,能用的枪械却只有寥寥一千多支,弹药更是稀缺。

    他们在森林中安顿后,紧接着就面临更为严重的问题——粮食短缺。森林中有六个村庄,耕地非常有限。

    他们在入冬前播撒了一些土豆块根,祈求不被在冬季冻死。

    在剩下的粮食已经捉襟见肘后,为了避免被饿死,米罗什尼科决定进攻哥罗德尼亚。他挑选了一千精兵参与行动,目标就是粮食仓库。

    这次行动非常成功,毕竟队伍里很多战士本就是该城市民,如何进攻粮仓他们了如指掌!留守城市的德军兵力也很少,米罗什尼科一度占据上风。

    他们抢劫了城市粮仓,拿走了大量的面粉,最后又在粮仓放火。可惜,他们的武器装备和弹药终究是劣势,待突袭成为强弩之末后,米罗什尼科下令撤退。

    在这次作战中,米罗什尼科的精兵损失不可谓不小,二百多人战死!好在,混战后,他们搞到了不少粮食,还有对未来生存至关重要的一些武器!

    这场胜利很快就为苏军高层知道,这是发生在1941年入冬前的往事,当时的游击运动指挥部还不存在。苏军的游击运动,暂时有贝利亚负责,可惜这个戴着小眼镜的男人对军事指挥几乎一无所知。

    贝利亚至少明白,想让敌占区活跃的游击队能持续性的“捅刀子”,就需要大量的弹药。因此,在入冬前,苏军抽调了很多老式的tb3轰炸机,针对几支实力较强的游击部队空中援助。

    由于基尔波诺斯在牺牲前,就向普里佩特沼泽地空投过一次,贝利亚下令的空投因而就没有再涉及沼泽地。

    这次空投对于米罗什尼科非常重要,飞机投下一千支步枪,二十万发子弹,军事实力提升不少。并且拉提兹森林中的抗德武装,得到了第17游击旅的编制,米罗什尼科担任旅长。

    空投仅仅如此已然是不够的,空投的粮食不多,在1941年的寒冬中,总人口一度超过一万五千人的第17游击旅,有六千人死亡!这是一个疯狂的数据。一方面,严寒和饥饿造成了大量死亡,另一方面,后续的针对哥罗德尼亚的袭扰战遭到了德军报复,作战中又有数百士兵阵亡,还有数百伤员因得不到很好救治死亡。

    他们艰难度日,也在一月结束后,知道了就在第聂伯河对岸,存在着一个名为诺夫戈梅利的新城市,那里的驻军更是有着“近卫”头衔的第284步兵师。

    米罗什尼科很想投奔那里,可惜被上级无情禁止。原因无他,第17游击旅就负责当前坐在的位置,待春季到来后,开展春季攻势!

    不同的游击部队,负责一片游击区。随着苏联不断派人进入德战区,大量的共青团员和苏共谠员进入第17游击旅指挥系统,米罗什尼科的权力得到一定限制。

    投奔不成,尝试交流也是可行的。

    那还是在,1941年刚刚入冬,持续降雪直接变成雪灾,第聂伯河一度冰封,拉提兹森林的一些难民试图徒步经过冰封的第聂伯河。

第1036章 第17游击旅的发展() 
说起来非常有趣,这支队伍领头的就是瓦西里耶夫,他不是犹太人,他的队伍里倒是有大量的犹太人!从民族感情而言,欧洲两千年来对犹太人的歧视迫害始终存在,乌克兰人多半也并不待见犹太人。

    瓦西里耶夫带着一千多人和米罗什尼科的上万乌克兰人分道扬镳时,没有人前去阻止。毕竟这个时候,指望一点点粮食挨过冬天依然艰难。

    米罗什尼科遵从了多数的乌克兰人的选择,即几乎不提供给这些执意散伙儿的家伙一丁点粮食,就放任他们悲壮的在大风雪和一度没腰深积雪中向西前进。

    瓦西里耶夫不是犹太人,他只是单纯的看不惯米罗什尼科的作为,既然那些家伙巴不得犹太人都冻死,他索性领着自己的弟兄,做起了犹太人的护卫。

    这支黑压压的队伍艰难前进,队伍中唯一的拉比,甚至将这形容为新的“出埃及记”。

    “你就是我们的摩西,冰封的第聂伯河就像是分开海水的红海,我们找到沼泽地的游击队,就是进入了迦南。”

    瓦西里耶夫觉得这过于扯淡,但他心里舒服极了,毕竟自己刚出生时也在东正教堂受洗过,读过点旧约,那个摩西绝不是神话人物,他是真实存在的,是犹太民族的救星。

    如今的苏联推崇无神论,至少反对那些人造的神。瓦西里耶夫是无所谓的,但这些犹太人还能保持自己的数千年的信仰,也确实令人佩服。

    瓦西里耶夫从没对犹太人持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他只是很享受被一群人拥护成领导的感觉。

    自这一别,瓦西里耶夫就彻底和米罗什尼科断了联系

    瓦西里耶夫的队伍足有一千人,这对于当时的284师来说,真可谓一支生力军。

    这些人徒步走了超过六十公里,很多人在风雪中过夜躺下就没有再起来。一路之上有二百多人冻死,剩下的人活着来到了284师的控制区。

    所有人都进行了审讯,因而耶莲京娜实际在第一时间掌握了很多资料。她是个记性很好的姑娘,又受过专业教育,在瓦西里耶夫的供述中她掌握了些关键情报。

    后来的瓦西里耶夫担任了营长,又因为战功得到重用!那些被带回来的犹太人,很多成为了士兵。在4月底的行动,近一千个被解救的犹太人被带到他在黑土村的驻地!这些成年人在恢复体能后,都可成为士兵。瓦西里耶夫知道,他很可能担任一名团长,只是手下的战士大部分是犹太族裔,这个“摩西”是要当定了!

    所以,在杨明志宣读第17游击旅的编制和旅长名字后,耶莲京娜猛地坐直了身子。

    她有些不合时宜的打断杨明志的话,匆匆问道:“司令同志!您能重复一下刚刚的名字吗?旅长姓什么?”

    “米罗什尼科!”杨明志回答道。但他的发音有些模糊,耶莲京娜示意异议,无奈杨明志只好逐个字母念出来。

    一个个字母拼凑起来,耶莲京娜猛地站起来:“我知道这个人!我知道他!不但我知道!我们的瓦西里耶夫营长也知道他!黑土村的很多犹太人,也知道他!”

    杨明志有点莫名其妙,他挠着头:“这是什么情况?难道我们的人还和这个游击旅有过交道?这怎么可能?一年来,我们从没越过第聂伯河!”

    “但是,有很多人是从河对岸来的呀!”耶莲京娜笑笑,“难道您忘记了瓦西里耶夫可是徒步走过第聂伯河而来!他的事我可是有当时的审讯资料的!您逐字母的念出这个游击旅指挥官的名字,我不相信在哥罗德尼亚附近,还有第二个姓米罗什尼科的高级军官!”

    气氛顿时微妙!

    “不会真的这么巧吧!我们的瓦西里耶夫在哪里?”说着,杨明志左顾右看,不一会儿才猛然想起,这次军事会议很多人没有出席。

    杨明志宣读文件突然停顿,这令旁听的萨林奇金有些不满,他和瓦西里耶夫没有交情,只知道这是众多营级指挥官之一,对其曾经的过往不感兴趣。他带着苛责,指点道:“别列科夫同志!继续宣读命令,其他的问题我们等一等再讨论!”

    “好吧!好吧!”激动的杨明志又坐了下来。他立刻吩咐一名卫兵,去了电报室传达紧急命令,命令瓦西里耶夫本人,以最快速度到指挥部报道!

    杨明志继续念着命令文件,在场的所有人也知道了这第17游击旅,当前还真是遭遇了严重挫折,甚至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原来,自春节到来后,米罗什尼科的游击旅得以复苏。他的人只剩下八千多,老人和一些年幼的孩子,在寒冷的冬季病死冻死。这是个悲剧,好处却也有一个,即老弱妇孺消失不少,后顾之忧也少了很多。

    春季游击旅也收获了一些土豆,这点粮食不多,省着点吃还能活命。

    一月底二月初,沼泽地的苏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取得了一次大捷!米罗什尼科掌握的电台轻易收到了诺夫戈梅利的广播,得知了白俄罗斯的戈梅利市委不但没有被摧毁,还在新的办公地点工作——诺夫戈梅利。

    米罗什尼科愤恨德军的侵略,也羡慕同为敌后游击队的友军284师的战绩,但他也恪守自己的职责,即坚持在哥罗德尼亚为中心的区域打游击。

    二月份,西南方面军的春季攻势开始,别尔哥罗德被解放,苏军解放了北顿涅斯克河。三月份,苏军又在巴尔文科河流域反攻,在克里米亚登陆。整个态势明显偏向于苏军。

    这个时间段,米罗什尼科可没有闲着,哥罗德尼亚城市周边有个城镇,那里有着少量德军驻军。经过侦查,他们也得知哥罗德尼亚城内的德军属于第634师,这里有一个团的驻军,其师部很可能位于切尔尼戈夫。同时,城市内还有所谓的东方志愿营,他们都是乌克兰人,是在城市和农村招募,甚至是战俘营中招募。这些人打击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犹太人,乃至支持布尔什维克的乌克兰人。

    米罗什尼科率部袭击了多个城镇,消灭的德军士兵不多,打死打伤的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可是不少。

    但是这些袭击行为也出现很多伤及无辜的情况,长期的物资匮乏使得他的人如狼似虎,打击敌人外带抢劫,甚至是对妇女的暴力。当这些战士脱了裤子的一刹那,完全忘记彼此都是乌克兰人。他们发泄后并未停手,直接以叛徒的罪名将受害者枪杀。

    米罗什尼科有管过这种恶行吗?他管过!可惜,他麾下的大量士兵,都参与了对平民的抢劫!因为出发前和出发后,参与行动的士兵都换了一身行头,鬼才相信他们没有去抢劫衣物和其他用品。

    士兵的罪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