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4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的战斗力我没有什么期望,所以在未来的战斗中,主力部队还是284师和伞兵旅。要把其他部队训练成一流部队,这需要时间,也需要别的手段。

    在遥远的东方有谚语: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换言之,部队需要优秀的指挥官,也需要你的思想教育工作!”

    “哦?这么说来,您也是非常看重我的工作了?”福明像是开玩笑的回答。

    如今,政委已经无法再干涉指挥官的决断,即便是作为斯大林专员的萨林奇金,他比福明的职务高太多,也只能退居幕后,去负责游击共和国除却军队以外的各方面运作,而且,他的决定也必须得到军队指挥官的认可。在以往的合作中,大家合作的非常愉快,然而,如果杨明志反对,萨林奇金也需要妥协。

    既然扯到的权力的事,杨明志自觉也该扯扯。

    “福明同志,你始终有着很大权力的,整个部队的思想教育工作,全依赖你了!而且,对于战俘的审讯与安置,你也有重大权力。”

    福明点点头:“这倒是真的。”

    “所以在那些乌克兰人的安置上,按理说,这些叛徒就会被直接枪决,至少我知道老朋友耶莲京娜的态度,她肯定会这么做!但是你没有这么强硬,他们没有死!”

    “是的,我是这样向萨林奇金提议的。即这些叛徒能作为不错的劳动力,就让他们去危险的矿场挖掘,也算是物尽其用。萨林奇金同志也是非常支持的,他则是考虑兵工厂的产能需求,支持了我的想法。”

    “哦!原来如此,除却了效率,你就没有些其他的考虑?我知道,你是在乌克兰长大的,之前,你在会议上……”

    福明当即打断道:“我的确是在乌克兰长大,对乌克兰人的感情也是真的。至于他们爱不爱我这个犹太人,反正我对乌克兰人没有什么敌意。再说了,把男人打发去矿场,女人派去偏远地方刨地种马铃薯,如此安排对我们有好处。”

    显然他不想再扯这些问题,就把话题拉回来。

    杨明志点点头:“既然如此,那么将罗马尼亚战俘派去矿场,也是你的决定咯?说实话,我觉得这事有些不妥啊!”

    福明一愣:“哦?看来您也有恻隐之心?”

    “不!这是承诺。我许诺他们去种地,如此他们才乖乖投降,现在的结果是我欺骗了他们!用的他们怨声载道,甚至有意不好好合作!”

    “对不起,我是本着效率来考虑的,既然您有意见,那就我就按照您的要求办事。”

    “不!我现在的态度改了。就让他们继续挖矿吧!反正他们也是侵略者。”杨明志琢磨了一下,就算和那位新伤旧伤缠身的布里马尤多说了几句,这些都是稳定战俘的虚与委蛇。不过罗军战俘不配合这是真的,苏军必须做出些手段。“我看这样,我们暂时将矿场的弱者剔除,让弱者去挖土种地,如此稳定战俘思想。再说了,我们当前的硫磺产能已经满足兵工厂需求了,甚至,我们还做出了一批硫磺肥皂。”

    “好吧,我就再去萨林奇金那里,要他改改计划。”

第1162章 未来目标洛耶夫() 
关于游击共和国声称是他们,用超远程火箭炮轰击了切尔尼戈夫一事,莫斯科方面根本无人关心,斯大林甚至压根就没有看到这份报告。

    这位苏联的领袖,他满脑子都在哈尔科夫前线的战局上。在他许可苏军战术性撤回原来的阵线后,他并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否正确,既然将军们都认可铁木辛哥的决定,自己也就不好坚持。他真是太害怕1941年基辅之围重现了。

    但战局发展岂是苏军能料到的?

    截止到5月26日,苏军第21集团军,在损失很大的情况下,成功渡过了巴尔文科河。第28集团军支援第21集团军的行动,也被德军打退。德军甚至在巴尔文科河上修筑了桥头堡。

    更为糟糕的,负责南翼防守的苏军第8集团军,彻底被德军克莱斯特装甲集群打崩溃,德军又于哈尔科夫外围的那十支德军步兵师会师。

    一张巨大的口袋阵还是出现了,即便铁木辛哥已经下令进攻部队全面后撤,依旧有超过十五万人,陷入到德军尚未合拢又即将合拢的包围圈内。

    但是这一次,苏军毕竟准备更充分,他们基层士兵装备的有限rpg武器,也大大增强的单兵反坦克能力。因此保卢斯的德军第六集团军,他们的兵锋遭遇到的苏军抵抗越来越严重,损失的坦克更是令这位有着洁癖的名将揪心不已。

    只要战斗演化为步兵混战,苏军就有信心持续作战,并拖垮德军。

    苏军的两支坦克军,他们损失了超过八成的t34…76坦克,战斗力暴跌后,已经丧失从哈尔科夫城南部的最近突围线路。如今摆在苏军面前的还有最后一条撤退路线——即哈尔科夫城东北部——一段仅有五公里的,由苏军第21集团军控制的巴尔文科河河段通路。

    “比起基尔波诺斯,我很幸运。没有德军突袭部队去堵住这个瓶盖,我的军队还是有很大的突围可能!”

    铁木辛哥将这称之为哈尔科夫口袋,进攻部队只要能通过“东南走廊”,即可撤到原来的阵线。再者,西南方面军的战略预备队,诸如第38集团军也迅速压上来。进攻并夺下哈尔科夫的战役目标,当前是不能实现了,但稳住以前的战线,铁木辛哥还是有一定的信心。

    前线的这些战局变化,也由简要的电报,传到了游击共和国这里。

    作为孤悬于德战区,归属于西南方面军战斗序列的第63集团军,高级军官们也只能希望,他们的方面军司令能力挽狂澜。

    可以说,这次战役是苏军的失败,杨明志很不凑巧的又预言命中了。

    对此杨明志一点也不高兴,只有敌人和叛徒伪军,才不希望苏军获胜呢?他才不做什么“不吉利的乌鸦”。

    西南方面军和南部方面军正遭遇到他们五个月的反攻以来,遭遇到最为猛烈的德军反扑,甚至,半年的反攻战果,大有在顷刻间失去的可能。游击共和国对这些友军,只能祈祷他们能守住战役前的阵线。

    西南方面军守住原来的防线,将战争继续僵持下去,这是最好的结果。假若苏军无法守住防线,最坏的结果是全线崩溃。

    结局,杨明志从一开始就知晓了,苏军能抵挡住德军这轮猛攻的成功率很低,而未来的苏德顿河…伏尔加河的全面战斗,也将从苏军当前的撤退行动开始。

    西南方面军的后撤对于游击共和国最大的影响,莫过于空投的可能几乎要断绝了。

    指望铁木辛哥再来几次大规模的空投,这实在不现实。再者,决定部队继续打胜仗的,根本不在于上级的军事援助,而在于沼泽地的这数万军民是否同仇敌忾。

    游击共和国在战役同时期进行的攻势,已经是最好的策应,接下来部队要做的,就是暂时修养,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准备弹药、军粮。

    所以,自5月27日大清早,杨明志正式开始了新的军事行动之策划。

    在指挥部摊开的偌大的地区地图上,一个小城市被特别标注出来——洛耶夫。这里就是部队下一步的进攻目标。

    本来,在渡河接应游击旅的行动中,夺下这座城市就是一个渡河选择。作战最终以摆渡的方式完成上万人次的渡河,然效率还是差强人意,最糟糕的还是重装备的艰难运输。例如缴获的火炮,将它们运过河,必须牢牢固定在加长加宽的木筏上,如若木筏控制不好使得火炮掉入河里,那就不要想着再捞上来。

    反之,假若部队在行动进行中就占领了那座河畔的小城市,就可当即利用那里的铁路桥和公路桥,以极短的速度让大军渡河。

    桥梁对于军队的重要性莫过于此,正如远方传来的战局电报,正是德军赶在苏军在巴甫洛夫斯克的多条桥梁埋设炸药前,占领了桥头堡控制区,克莱斯特装甲集群也就不能在一天内让十多万军队和五百多辆坦克、装甲车过河,苏军南翼的崩盘也就因此迅速发生。

    这座城市的桥梁并不大,其城内穿行的更是一条铁路支线。夺下这里却对游击共和国有着巨大的利好,甚至无论战争打成什么样子,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座宝库。

    一众参谋员,还有耶夫洛夫、福明,天刚亮,大家就齐聚在指挥部内,听着他们的集团军司令,嚷嚷他连夜想好的下一步军事行动的目标。

    “我们下一步要再解放一座城市,那是距离我们控制区最近的城市。那就是洛耶夫!打下这里,占领它的铁桥,我军再有向切尔尼戈夫方向用兵的作战行动,部队行军将顺畅很多。我军的重装备,诸如那些缴获的野战炮,大量的后勤物资,也能迅速过河,并迅速投入新的战斗。”

    他的这番想法当然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何况日洛宾对于这支苏军部队,也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因为,曾经的第63集团军,就是在其以北的宽阔区域,和德军精锐追兵遭遇而全军覆没。在其战败之前,七月份时,库兹涅佐夫率领的第6装甲军的残部,也是紧急利用这座城市的铁路系统顺利撤退。

    库兹涅佐夫的撤退顺便带走了这座城市的所有居民,凡是不愿意撤走的,都被当做叛徒。因此,市民无论什么态度,给予他们撤退的时间非常短暂。他们不得不抛弃大量财物,就纷纷爬上火车,和士兵一道向内陆撤退。

    仅有极少数市民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离开,但他们留下来,最终也全部化作战争中的冤魂。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第63集团军有理由解放这里,不仅仅扩大游击区是责任和义务,更是要为城市的死难者报仇。

    而根据现有的情报,洛耶夫当前的德国驻军人数不多,夺下这里就是探囊取物,打赢后,苏军能获得的战利品也是异常丰富。

    杨明志更是煞有其事的说着大家内心深处最需要的:“同志们,大家想想看,我们未来的行动,不仅仅是夺下那座城市。城市里一定还有大量的衣服、生活用品,甚至是大量的粮食储备。这些物资对于我们至关重要!现在还是五月份,然而一百天后,气候就开始转冷了。我们必须夺取更多的淑巴大衣,以保证未来的冬天,保证最羸弱的老人也不会冻死!”

    但是,也有人提出了一种糟糕可能:“假若,德军在得知我军占领城市后,他们出动大军进攻,甚至派出空军进行轰炸,若桥梁垮塌,我们岂不是要重大损失?!”

    这一点杨明志也有深深考虑,他按着地图上洛耶夫这个点说道:“同志们,我也是非常担心德军会疯狂反扑的!毕竟敌人在几天前吃了巨大的败仗!战斗中我们武器弹药消耗很大,因而未来的袭击洛耶夫的战斗,当然不能迅速展开。

    至于德军空军,非常奇怪,他们的空军像是对我们这里失去兴趣。不过他们轰炸桥梁的可能性也是很大,毕竟这就是洛耶夫的最大战略价值。

    我们获悉那些桥梁由大量钢铁建造,即便是桥梁垮塌,我们反倒是多了些可用之物,甚至即便是城市被炸成废墟!我们需要各种金属去制造武器!现在大家都不再为化作平地的霍姆尼奇惋惜了,反倒是战场上遍地的废铜烂铁,支撑起我们兵工厂制造火箭炮的工作!总之,只要我们拿下洛耶夫,缴获的物资都将大大增强我军实力!”

    指挥部内陷入到愉悦的气氛中,杨明志也初步确定,针对洛耶夫的进攻要等到七月中旬左右。这个时间安排也是广大军官参谋们支持的,这样经过了约莫三周的休整与训练,以及兵工厂的物资堆积,军队的战斗力可达到游击共和国建立以来之最强。

第1163章 德军状况() 
站在德军的角度上,他们对盟友的存亡从不过于关心。是罗马尼亚主动找到德国寻求联盟的,而该国全力支持德国的态度,也只是让希特勒等人钦佩。

    而德军的国防军将军们,乃至基层的士兵,他们的态度值得商榷。大多数人认为,这些仆从国军队担任后勤部队还是不错,让他们在一线作战,这实在为难他们!

    因而,罗军第三集团军下属的第六师,这支所谓的罗军精锐的惨败,只能引得侵苏罗军轩然大波,德军对这些人的严重伤亡毫不在意。

    德军的注意力还是放在距离切尔尼戈夫二百公里外的哈尔科夫前线,他们最关心当前的弗里德库斯行动是否奏效,包围圈内苏军西南方面军主力能否被一口吃掉!

    罗军第六师残部,他们在切尔尼戈夫以西的西勒曼卡村休整一日后,就继续返程。

    对于这支部队的前途,师长格里塞斯库已经心灰意冷!

    这支步兵师最终仅有四千出头的溃兵,逃入了切尔尼戈夫城内。他们的到来也差一点酿成乌龙,因为城市已经戒严,被炮火揍的心惊胆战的城市守军,下意识的以为,这一群人是进攻的俄国人。

    好在彼此间用火力互相问候后,误会才没有加重。

    德军官兵本就瞧不起罗军,他们被揍的像儿子一样铩羽而归,这番歧视就更加深了。好在本地的德军最高指挥官亨得利森,下令打开仓库,救济这些饥饿的友军,再给他们划出一块城区,这片区域的建筑就暂时作为罗军的营房。

    至于这位格里塞斯库,他对自己的未来心知肚明,所以在和亨得利森交涉后被当即逮捕,他表现的也异常配合。他更是自白:“对于这次战败,我无话可说,我令太多的部下战死,就算是枪毙我,我也认了。但是,你们德国人也绝不可小看敌人,这些所谓的游击队,是我师遇到的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他们!是正规军!”

    这些忠告亨得利森不可不认真听,何况即便此人不说这些,他也必须保持最高级别的军事戒备。

    最终,罗军第三集团军第六步兵师,因损失巨大,被迫撤回国内。回国的人都是幸运儿,这令其他罗军部队羡慕。其师长格里塞斯库在被移交后,当即被逮捕,因为种种原因,例如看在以往的战功上,他没有被枪决,而是被军事法庭判处了十年徒刑,并于首都的布加勒斯特的监狱服刑。

    这位罗军的师长最终归宿如何,这不是德军该考虑的事。这支罗军部队三周来的悲惨遭遇的细节,则是德军有必要了解的。

    亨得利森从这位师长嘴里得知了非常有趣又令人震惊的细节,尤其是与之为敌的苏军,居然大量使用了火箭炮!而他们的兵力、武器装备和战斗意志,远远超过了罗军的预估。

    这里面或许有很多夸张的成分,考虑到敌人一定是从沼泽地渡河而来,亨得利森相信他说的大部分就是事实。而且是非常糟糕的事实,因为罗军为了撤退迅速,不得不遗弃大量武器装备和马匹,无疑,这些装备又能大大增强敌人的战斗力!

    亨得利森赶紧将这些情报梳理,交给了他的上级,他甚至忧心忡忡的写到:“俄国人的近卫284师比一个月前更强了,他们已经开始使用火箭炮。我们如何面对这样的敌人呢?他们的兵力必然超过了一个满编师,要彻底消灭他们,我认为至少五个师展开围剿,才能荡平沼泽地。”

    这自然是他的一己之见,至于德军高层是否注意,这就不是他亨得利森该考虑的了。

    那么说,德军就真的对越来越强大的沼泽地苏军部队,没有任何歼灭的作战想法吗?

    答案非常肯定,没有!

    这是一个德军非常无奈的决定,因为几次大战以来,为了征讨这该死的沼泽地,德军累计伤亡的兵力就超过两万,这还不算仆从国和伪军的伤亡。当前,距离沼泽地最近的德军部队是三个步兵师,734师,722师和707师,这三支部队在上半年都遭遇到严重人员损失。他们负责白俄罗斯南部的铁路和公路交通,任务执行的一塌糊涂!

    如果只是兵力损失,德军还能从后方调兵来弥补缺口。但糟糕的是,在这片区域,战略主动权已经不在德军手里,他们去清缴游击队,除了大规模的杀良冒功外,取得不了什么实质战果。

    反倒是敌人一次大规模反攻,德军必然遭遇严重损失。一般的游击队的战法就像是叮完就跑的牛虻,沼泽的家伙们,却深谙歼灭战之道。凡是被这群敌人追上的营连,没有全军覆没,都是一场奇迹。

    因此,722师和707师,除却大规模砍树和修筑机枪铁丝网阵地外,也在阵地外围大规模铺设地雷。或许是这番工作做得好从而威慑了敌人,两个月以来这条战线上真是太平无事,以至于公路交通都全面恢复了!

    因为德军占领区的游击队活动越来越猖獗,他们控制的铁路就是首选攻击目标。要炸毁铁路只需要二百克tnt就能搞定,要修好铁路最快也要七八个小时!因此,要让一段铁路全天瘫痪,游击队只需要掐着表,按时去埋炸药即可。如此一来,公路交通就愈发的重要!

    莫济里…戈梅利的公路线全线畅通,大量的物资也源源不断的运往维亚济马前线。

    杨明志因调整了战略中心方向,客观上为北部的德军提供利好,也使得北部在维亚济马周边的拉锯战,苏军面对了更强的防御压力!

    沼泽地周围的德军的确在采取守势,每个军官都在祈祷,那些撒旦一般的俄国人,不要找到自己的防区。

    他们日常的巡逻中,不得不警惕一切风吹草动,基层士兵每天活在战战兢兢中,甚至控制区下的为德国服务的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他们都保持了非常过分的警惕。误杀事件时有发生,他们甚至向晃动的草丛开枪,这种情况夜里发生的更为频繁。

    游击队没抓到,无辜平民死难了数百人,更有甚者,居然有两支德军巡逻队发生了“友军之围”。

    莫济里、列奇察和戈梅利,这三座主要城市,无论是当地德军驻军还是被控制于此的平民,大家都生活在战战兢兢中。城内真正的苏军地下战士又频频的搞些小破坏,虽然没杀死一个德军士兵,制造的恐慌与疲惫,无形中持续挫伤着德军的士气。

    如果德军继续活在这种恐怖氛围里,或许有数百人会被逼疯!

    德军就愿意一直这么被动下去?当然不!

    例如,707师终于等来了一批勇士,这些新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