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沉重的突击炮开下来,怎么看这支部队都是一支精锐。
370师的师长一样是锐气可当,即使是凌晨一点了,这个三十多岁的金发男人,依旧精力充沛。
一番礼节性的互吹后,格努斯马上进入正题。
“我听说,我们的敌人战斗力非常强。无论如何他们是占领了列奇察,并导致铁路线崩溃,我们增援第四、第九集团军的后勤线路收到了严重削弱。我们在等到317师完全抵达后,就将全面进攻。您觉得如何?”
“真是太好了!”这是新的战斗爆发一个多月以来,鲍里斯曼得到的最好的消息。
他不知道友军对于沼泽地和在庞大区域内活动的游击队有多少了解,至少自己和这伙儿敌人打过很多叫道,当前提供大量细节性情报,对未来的作战定有帮助。
在这之前,370师的确对于苏军63集团军以及诸如红十月游击大队的了解,只限于官方的汇报。在向德军士兵的宣传方面,宣传部门合情合理的压低了德军的伤亡,以及扩大了苏军的伤亡。实际上,仅仅在过去的一个月,德军和伪军的总伤亡已经达到三万人,结果在宣传中,634师和707师只是“伤亡较大”,“损失惨重”的则是警察团。
整个白俄罗斯的驻军战斗在反游击的第一线,如此宣传,使得军人相信,ruhe行动虽然失败了,德军的损失并不严重。甚至于一支警察团的反叛也有了理由,即畏惧充当炮灰而卑鄙的反叛。
370师从上到下都相信这就是事实,但734师师长本人的论述,令鲍里斯曼对未来的战斗有了巨大的担忧。
“我的上帝啊,他们的战斗力居然是这么的强悍?您派遣了三个团,仅仅二十四小时就战败了?”
“真是难以启齿啊!”鲍里斯曼无奈的摇头,“如若不是那个警察团的反叛,我们可能当然,即使他们反叛了,五千大军不到一天就被击溃,俄国人的战斗力强的不可思议。既然你部和371师将作为攻打列奇察耳的主力,你们必须意识到这一个事实。你们的敌人,不是散兵游勇,他们是俄国人的精锐,是故意安置在沼泽地祸害我们的恶疮。”
敌人到底有多强,那是需要详细的战斗分析方能得出结论。友军师长用一堆形容词,基本是抒发他自己的畏惧心理,并没有更多的建设意义。
他的警告值得考虑,370师师长格努斯接着去了友军安排的军官旅馆,带着五味杂陈的心态,昏昏沉沉的睡去。
莫济里毕竟是个小城,卡林科维奇火车站更小。城市里已经驻扎了四千人,接下来居然有四万人陆续抵达这里,它根本没有这样的承载能力。
巨大多数士兵只能在城外的开阔地搭建起野战帐篷,挖坑埋灶熬肉汤,就着自带的大量黑面包,以此为餐食。
军列源源不断的开来,大量的士兵扛着各类武器下了憋闷的车箱。从平斯克到莫济里,足有二百三十公里,靠徒步走起码有五天时间,走铁路则是一天的事。一般士兵哪里有豪华包厢?战争时期,德军也不可能把国内比较靠谱的窄轨车厢拉到俄国的宽轨道铁路跑。
德军士兵实际和投入到这场大战的苏军士兵一样,如同牲畜一般被塞入简陋车厢。
枯燥无聊的旅途终于在莫济里结束了,下了车的士兵在各自的营区,吃了饭倒头就睡。
于是乎,布列斯特的苏军地下抵抗组织提供的情报,估计的德军最早进攻时间是七月二十七日,根本就不现实。
德军士兵哪里是什么超人?舟车劳顿已经令士兵的骨骼酸痛不已,伙食质量的被迫下降,啃着怕是放置许久的黑面包,不怎么好吃也得吃下。据说这些都是耐储面包,然而二十七日,抵达的部队,腹泻蹲厕所的人可是不少,甚至于穿城而过的普里佩特河都飘荡着淡淡臭气。
整个二十七日,抵达莫济里的德军展开休整,城市变成规模巨大的军营,以至于凡是附近空旷之地,被铺天盖地的帐篷占据。
火车站以北的一处土地坚硬的空城,大量的突击炮、半履带装甲车、摩托车整齐的停放。火炮被安置在另一处空场,直到二十七日中午,公路运输的卡车队,终于拖拉着一些75毫米榴弹炮抵达了莫济里。
截止到二十七日傍晚,德军第100军的大部分兵力,成功的安全抵达莫济里,攻城大战即将开始。
734师的师长鲍里斯曼于二十七中午就和第100军军长航特会面了,军衔比来者低一级,鲍里斯曼显得毕恭毕敬。
还是凌晨的那番说辞,鲍里斯曼又对这位说了一遍,结果不出所料,航特对未来的作战显得极其重视。
“按照我军的作战计划,我麾下的三个师,两个进攻列奇察,一个增援北方的805师。我将把指挥部建立在这座莫济里城里,你的734师和其余的700师官兵,都将听从我的指挥。”
调度的变化令鲍里斯曼有些错愕,直到航特拿出正式的文件,他不得不接受新的上司的领导。或许这样也好,自己的老上司瓦格纳将军,他被称之为笨蛋实在不为过,害得集团军伤亡三万余人,要知道,德军完成五月下旬的庞大的“弗里德库斯”行动的胜利,伤亡也才三万五千人。固然在白俄罗斯的伤亡者中有三成的东方志愿者,德军还是伤亡了两万人,那个将军却没有得到惩处,真是奇怪。
就在二十七日晚上,德军召开正式的“关于攻占列奇察清扫游击队的会议”正式召开。
现在,沙盘之上苏德双方当前的战局,直白的体现给与会的所有军官。宏观之上,德军是明显占优的,航特不禁露出小声。这并非他突然改变态度,对苏军轻视嘲讽,而是当前战局对于德军确实有利。
杨明志在几天前确定当前的战局就是新的“维捷布斯克口袋”,航特也看的清清楚楚。
734师如实陈述了苏军的大量细节情况,第100师丝毫没有畏惧。是啊!数量庞大的突击炮、装甲车,甚至还有150毫米口径的重炮在,苏军凭什么占据优势?
凭借勇气?不!炮弹的冲击破和冲锋的“钢铁怪兽”,将否定精神上的勇敢。
会议一直开到二十八日的凌晨,第100师做出了详细的战争规划。
第一:771师扔下所有榴弹炮,带上该师所属的卡车、装甲车和突击炮,向斯韦特洛戈尔斯克方向移动。并以连为单位,直接在旷野和森林,主动寻找苏军游击队,已经发现格杀勿论。
第二:370师于二十八日早晨,沿着现有的防线向东方推进。集中步兵军的全部榴弹炮和相应炮兵团,暂时编入370师的战斗序列。370师在攻取列奇察后,分出少量部队追击逃亡之敌。分出大部部队渡河,增援莫济里。
第三:371师于二十八日早晨,向莫济里东南部城市霍姆尼奇前进,以最快速度占领霍姆尼奇的森林去,并一路向东打到第聂伯河畔。734师派遣一支步兵团,跟随371师行动。部队建立一条横向的防线,阻击来自列奇察难逃之地,以及沼泽地北上增援之敌。
这份作战计划令鲍里斯曼咋舌,以往的讨伐行动,具体的失败原因,很大程度源自于分兵与冒进,再者敌人的战斗力确实强。敌人很强,不能作为己方愚蠢的借口!
这一次,第100军的军长不愧为一线作战部队的高级军官,定下的战术真可谓毒计!
宏观上,德军第100军组成了三个战斗集团,他们以莫济里为出发点,排成南北长达七十公里的阵线,组成一张大网,向着东方奔去,清扫所见之敌。
鲍里斯曼对此非常满意,但他还是提出了一份怀疑:“我们不知道苏军在沼泽地还有多少兵力,如果我军抵达霍姆尼奇,必是对敌人的核心区的巨大威胁,我军很可能遭遇其顽强抵抗。”
“如果是这样,真是正中下怀!”军长航特没有丝毫的担忧,如果他的部队能歼灭沼泽地这个万恶之源,他的功劳就是巨大的。然而他并没有被授权,可以主动进入沼泽地。再者,沼泽地的险恶环境将使得各种野战炮和装甲车辆,变成寸步难行。鲍里斯曼在论述之前的渗透行动,已经直白了说明了这一点。
所谓371师的任务是组成防线,如同隔板一般,断绝苏军的南北联络,使得霍姆尼奇以北和斯韦特洛戈尔斯克以南的苏军,成为真正的“笼中鸟”。
一番解释后,没有谁再有任何的疑问,仿佛这一战,就能解决困扰德军整整一年的沼泽地游击队问题。
杨明志对德军的这一恶毒计划,根本一无所知。但他也不是毫无准备,科夫帕克的六千生力军在二十七日完全抵达了霍姆尼奇。 2k阅读网
第1542章 进攻之日()
杨明志压根本没想到,德军会打霍姆尼奇的主意。这座城市饱经战火,已经化作彻底的平地,“霍姆尼奇”简直是单纯的地名罢了。
一旦德军进攻列奇察,距离其最近的的霍姆尼奇必然相当敏感。
苏军担忧的二十七日的进攻,直到夜幕降临,德军并没有出现。德军第100军已经抵达了莫济里,这是毋庸置疑的,至于他们为何没有马上进攻,杨明志相信,敌人在为一场猛攻做准备。
苏军能否抗住四十八个小时?杨明志非常担忧,该战术目标落实的前途,便是部队能抗下德军的第一轮猛攻。
要硬抗下第一轮攻击,守军必定要付出大量人员伤亡的代价。
284师的精锐部队安排守城,他们中还有一些是参加过明斯克保卫战的老兵。另有许多是去年陆续加入的番号五花八门的溃兵,尤其是第32集团军的溃兵。时过境迁,许多人牺牲了,又有新的战士加入,面孔换了一茬又一茬,然军魂犹存,这支部队就一直是精锐。
“或许这一战,284师要遭遇成军以来的第二次重大伤亡了。”
杨明志没有更多的选择,除了拉夫连季和罗沙科夫,就只有伞兵233旅战斗力强悍。把自己的亲密战友放在列奇察城里和敌人打巷战,固然会造成自己的“嫡系”可能全军覆没,但这确实是应对德军100军强大攻势的唯一办法。
杨明志压根不是在杀戮中会得到满足的疯狂屠夫,有时候对作战的态度,显现出妇人之仁。
这一次,他必须拼命!
“这一战,你们可能牺牲殆尽。千万不要怨恨我把你们置身于危险之地,没有办法,为了数万友军,为了数万难民,你们必须拼了。”
杨明志默默的祈祷,然而他完全低估了前线部队的作战觉悟。
一个对侵略者有着灭门仇恨的战士,会害怕在战斗中牺牲吗?不!他们会选择报仇,如果一定要死,就塞上几个手榴弹,从隐蔽处跑出,抓住一个敌人和他同归于尽。
相当多的士兵的确有这样的觉悟。
游击共和国将所有的废旧罐头盒,全改成了手榴弹。它们样貌比较丑陋,威力可是惊人,生产的数量一样惊人。仅这场作战,苏军就缴获的大量德制M24手榴弹。苏军空投的物资里,又有一些圆滚滚的香瓜雷。
打巷战,手榴弹实在是攻防皆可的利器,按照杨明志的规定,每个战士至少持有了四枚手榴弹。
二十七日无战事,已经做好战斗准备的苏军长舒一口气之余,又继续加强各自阵地的防御。
以四千余人防守城市,怎么看都是非常勉强的。他渴望战斗发展成“格罗兹尼式的巷战”,战事未开,苏军还需要在霍姆尼奇增添大量援兵。
目前,霍姆尼奇的驻军是两个女兵团,科夫帕克兵团三个大队(相当于团),以及兵站负责人科尔金麾下的五百多个年纪五十岁的民兵。即便如此,援兵还需增加!
有一半的难民,经过昼夜不断的行动,于二十七日抵达了黑土村和铁匠村。部队正面临巨大军事压力,对难民的安置仅限于让其有地方住、有土豆吃。想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要首先恢复他们的体力。
不过,萨林奇金和柳得巴廖夫等人,在第一支难民群抵达后,首先开始找寻其中的年轻人,哪怕是女青年和少男少女。这些人将是未来的作战部队,无论他们是否合作,既然来到游击共和国,就必须无条件的接收征兵令!
在二十七中午之前,他们已经强制征召了六千多人,还有五百多个十三到十八岁的孩子,其中大部分是少女。究其原因,就算是十三岁的男孩,也被红十月大队征召当了游击队员,留给游击共和国的真的就是一大堆少女。
“她们也能训练成合格的战士,搞不好还能出现第二个娜塔莎。”萨林奇金这么想着,他也清楚的意识到,首先要把这群被战争吓坏的孩子安顿好,才能训练她们当兵,以编入少年营。
至于真正的少年营,他们要补充新鲜血液,还需要一段时日。
少年营全体一百五十号可战斗士兵,于二十七日,在营长哈尔科夫的带领下,向着霍姆尼奇徒步走去。
他们都是些乳臭未干的孩子,但是他们已经可以不分昼夜,一口气全速行军三十公里,甚至更长的旅途。
他们的斗志昂扬,经过了几天前的作战,他们相信新来的德军第100军,也会被己方部队联合击溃。信心使得他们战胜了许多麻烦,他们穿着五花八门的鞋子,还经常踩到沼泽地随处可见的泥坑,以至于双脚总是湿漉漉的。
这点困难算的了什么?哈尔科夫收到了死命令,那便是二十八日天黑以前,必须抵达霍姆尼奇。
仅剩下九十人的巴尔岑的侦察营,也参加了这次增援。娜塔莎倒是没有参加,这个姑娘被枪托撞了近千次,杨明志给予她的就只有修养的命令。
难民离开霍姆尼奇,又有两千人的各色武装人员向那里增援。但是谁都没有料到,霍姆尼奇居然会成为战争第一线!
二十八日的凌晨,一切非常平静。
在过去的几天,苏军一直在向西向东,清理德军的防线。尤其是在列奇察东方的德军防线,苏军在德军雷区中,终于找到了德军预设的安全通道,他们用爆破和手动排查的手段,进一步清理雷区扩大通道范围。这里,便是未来红十月和茨冈人大队撤离的通路。
现在,列奇察以西的苏军撤了回来,只留下少量的侦察兵背着电台放哨。大部队就盘踞在列奇察周围,总兵力达到一万人的苏军,在森林和断壁残垣的掩护下,静静的在各自的防御工事中等待着。
……
“我有种预感,大战将在天亮后爆发。”待在城外战壕中的拉夫连季意味深长的说。他说完话,又吐出一串烟圈,一副轻松平静的模样。
叶甫根尼笑着摇摇头:“未来是一场恶战呐。我们可能牺牲于此。你不觉得,这里就像一年前我们驻守的巴季金斯卡亚村?”
“这么说来,确实有些类似的感觉。那场战斗我们打的很不错。”
“是啊,这一次我们准备好了吗?”叶甫根尼摇摇头。
“我们必须准备好!”拉夫连季严肃着脸,“我们已经无路可退,背后就是第聂伯河。我还没有告诉兄弟们,我们只要守卫四十八个小时就能撤,我也不敢告诉他们。”
“我懂。是士气,背水一战战士们会拼死抵抗。我军将在城外首先遭遇敌人,你把大部分部队布置在城外,想必也是基于这个考虑,尽可能的首先杀伤敌人。”
“不!”拉夫连季没有多言,他笑了笑,“等到打起来,你就知道这个战术的精妙了。”
“唉,无论多么精妙,我们都要先打好城外的战争。我只希望,德国人不要一口气把所有部队投入作战。”
听到这儿,拉夫连季内心忐忑,他勉强回应:“但愿,他们不要一拥而上。”
拉夫连季和叶甫根尼,两人随着自己的部下,一直待在城外两公里的阵地,直到天亮以后,他们到了城外一公里处的隐蔽的前线指挥所。
天亮了,这一宿大量的士兵只是小睡三四个小时。战士们一个个待在各自战壕中,啃着煮土豆和黑面包,甚至还喝到了热汤。士兵们喝完汤,把饭盒收起来,勺子塞进绑腿的缝隙里,又回归各自岗位,把枪械保险打开,守望西方。
两名观察员站在坍塌的办公大楼的断壁最高处,他们手握着15倍放大的高端望远镜,注视着西方,正如他们二十七日一整天工作。
很多士兵有种预感,德军会在今天出现。今天,很多人将看不到夕阳。
一个新兵参加第一场战斗,往往会吓尿裤子,当经历的多了,一切都变得释然。不会有恐惧、不会畏畏缩缩,如同没有思想的战争机器,一直战斗到自我毁灭。但并不是所有的老兵,都是这样的态度。那些被扣下来参与战斗的民兵,一想到要和德军的装甲车辆战斗,不由的打起哆嗦。
苏军已经获悉,德军第100军有一些突击炮和装甲车。介于目前苏军的反坦克武器有些匮乏,以及德军的装甲车辆性能得到提升,士兵几乎是必然的要面对攻到面前的德军装甲车。苏军利用城里搜到的大量玻璃瓶,制作了数以千计的燃烧并瓦,以此作为辅助武器。
德军,终于在二十日早晨六点,三个步兵师开始了各自的任务。一场规模宏大的战斗,正式开始!
德军第370师,担任列奇察主攻任务。该师因编入了另外两个师的炮兵团,使得掌握的各种口径的野战炮,居然超过了一百门。部队中炮兵团有三个,步兵团也有三个,后勤团则有两个,加上其他兵力,部队总兵力接近两万人!
如此一个庞然大物,因为要携带大量的重武器,他们的推进速度反而会慢一些。
相对而言,德军将原属于370师的三成的半履带装甲车给了371师。371师的任务是抢先夺下霍姆尼奇地区,并一直打到河畔,建立一条防线堵住敌人。
因此,371师必须跑的比370师快!
“如果部队早一点攻下列奇察,我们在白俄罗斯就不会磨蹭更多的时间。”370师师长威廉·格努斯希望如此。
他麾下的突击炮和装甲车,加起来有五十多辆,它们目前多数承担了火炮牵引车的工作。毕竟在松软的土地上,沉重的150毫米榴弹炮,需要强大马力的拖拽工具。另有两千多匹战马,除了拉火炮,也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