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酒精,还有比这更好的奖励吗?如果还有,那就是优质卷烟了。
伏特加的许诺带给他们强烈的精神动力,浑身是汗的士兵继续操持起长度骇人的洛阳铲。
继续往下掘进有了新的困难,即拔出铲子时,铲柄不得不临时拧开。为了避免铲头掉入探洞,拧开铲柄时,还要有人使劲攥着。
如此这般,每向下掘进二十厘米,前后要折腾近乎十分钟。
时间逐渐到了中午,烤土豆的香味弥漫在偌大的工地。
数以千计的军人好奇的聚集在这土坑周围,另有大量盖房子的难民,受好奇心的驱使,兴致勃勃跑来围观。
杨明志无所谓众多人员聚集,他看着一枚烤土豆,继续监督着挖掘。
……
“真是累死我了,沼泽之下居然是坚硬的,真是不可思议。”汗流浃背的别尔斯基不住地抱怨。
一名士兵顺势调侃:“我听说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岩石上,岩石之下就是滚烫的岩浆。如果我们的铲子足够长,我们可以挖到岩石,继续挖掘就能制造一座火山吧。”
“算了吧!谢苗,你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与其挖到岩石,我看我们得先挖出地下水。”
“地下水?真是奇怪,二十米深还挖不出地下水,我们挖掘的地方真是太奇怪了。这里……真的算是沼泽地的一部分?”
别尔斯基愈发的觉得自己知识匮乏,或许在大学时学习的是地质,地下到底有否盐矿,马上就能断定。只可惜,游击共和国根本没有这种人才,只能依靠司令的新工具探索。
在吃了简单的午餐后,挖掘工作继续。
别尔斯基已经顾不上形象,为了荣誉,以及为了满足好奇心,他脱掉上衣继续工作。
“预备!凿!”
“预备!凿!”
他喊着口号,八人合力已经不知道遭了多少下。经过一上午开凿,他再一次断定,铲子又凿了一管坚硬土壤。在费力拔出铲头,土壤和上午开凿的如出一辙,依然是硬质腐泥于盐晶混合。
“来,我们继续!”
他俨然一副劳动队长的姿态,一直监督的杨明志甚至有些于心不忍,坑里的人们一副玩命模样,自己就瞪着双眼看着?
铲柄再一次拼接好,八个金属柄全部用上,如果还挖不出盐怎么办?杨明志估摸着只能暂停操作,保持探洞的同时,再令兵工厂继续制造金属柄。还是应了老毛子的谚语:大棒一扫横扫千军,如若不行大棒加粗。
“我就不信了,我向下勘探五十米还找不到盐矿?如果还不行,那就一百米!就是挖出古生物化石也不枉我这番忙活!”
说实话,杨明志已经有些不抱希望了。作为司令,许下的诺言还是要旅行了,他点了点头嘱咐道:“同志们,你们八个人继续挖,我去给指挥部发个电报,给你们准备八瓶伏特加!”
杨明志转身离开,坑里八人兴奋异常,围观的战士议论纷纷,不少人针对伏特加的事调侃起来。
又是新的一轮开凿,别尔斯基已经从记者变成了优秀的“勘探高手”。
“同志们准备好!预备!凿!”
他话音刚落,八节长的超长铲柄之洛阳铲,明显的凿到了奇葩物件。是的,别尔斯基知道自己凿到了东西,开凿的手感和之前的上百次完全不同。
就好比都是肉食,鸡肉和牛肉的口感差别实在惊人。
八个人都感觉凿到了特别的东西,那是一种有些偏软的感觉,却也不是凿到软绵绵的东西。
“我的上帝啊,是不是我们终于凿到盐矿了?”一名士兵的猜测立刻引得别尔斯基急躁万分。
“快!快把这该死的铲子头拔出了,让我们看看是不是该死的白花花的盐!”
别尔斯基一声令下,八人合力拔铲子。
他们的手法已经锻炼得异常麻利,金属柄一节节宁可,最后一节终于拔了出来。
奇迹,该来的时候它没有缺席。
铲子被拔出来了,坑内八人看到铲子里白色的东西,不禁全身发抖。
别尔斯基感觉自己的心率因为激动已经奔上一百二,他努力压制着激动,伸出满是泥巴的右手,随意扣下铲子里的白色晶体放入口中。顿时,一股难以忍受的咸贯彻全身,整个人为之一震。
他如同失去意识般瘫坐在地,吓得数百围观士兵以为他吃了毒药,顿时对铲子里的东西产生怀疑。
别尔斯基!他完全没事!
突然间,一声惊天怒吼从土坑中传来:“盐矿!我们挖到盐矿啦!”
整个人群沸腾了,尤其是铲头连同里面的东西拿上来,经过二十多人的过目以及品尝,咸的感觉惊动每一个品尝着。证人实在太多,整个工地很快陷入骚动。
杨明志那边刚刚给指挥部发去电报,就听到矿场的剧烈骚动,仔细去听,剧烈的嘈杂声中混有太多的“乌拉”。
“啊!他们成功了?!”
杨明志疯狂的跑去,挤过人群,一脸慌张的站到土坑边。
别尔斯基浑身颤抖着献上那支铲子:“司令……司令同志!我们都验证过了,在场的同志们都是证人。我们……我们可以肯定,这是盐!我们成功了!”
捧着一铲子盐,杨明志却没有丝毫狂喜。仿佛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从发现含盐土壤的时候,只要继续挖掘就能挖到盐矿,这一切都是必然的,只不过是挖掘深度的问题罢了。
但杨明志还要进一步验证。
新一轮挖掘开始了,经过十分钟,又一管白花花的盐被凿了出来。
杨明志的额头满是汗水,即便他相当淡定,整个工地陷入沸腾,他终究被这种气势所感染。
菲奥多洛夫和安东诺夫闻讯赶来,在癫狂中向杨明志报喜。
经过鸣枪示警,骚动终于安静下来,不过广大的士兵,他们的表情依然是狂喜。
这种喜悦当然是要利用的,杨明志挺直身子,大声吼道:“同志们!我们的工地就在一座巨大的矿山之上。二十六米!向下挖掘二十六米,我们就能开始挖出巨大盐块!去挖地吧!我们要在这里建立一个巨大的矿坑!”
好似喜鹊飞进社棠,完全处于亢奋的杨明志亲写好一份电报,火速传到了铁匠村的指挥部,顿时,整个游击共和国振奋了。
萨林奇金、柳得巴廖夫、耶夫洛夫、福明,还有大量的参谋员及机关工作人员。工地现场挖出了白花花的盐,好消息传到各个集体农庄,高音喇叭当即面前军民展开宣传。
盐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但盐一度是非常珍贵的,直到上级空投了一批食盐,游击共和国的用盐压力得到显著缓解。
即便如此,食盐的配给制也针对军民进行详细分类,那些不进行高强度劳作者,因不会大肆出汗,每周分的的盐数量奇少。很显然,如若盐的供应稳定,所有人理论上完全能吃盐吃到吐。
大部分的平民对挖盐的事知之甚少,指挥部知晓的也不多。
因为事态重大,萨林奇金临时起意去工地亲自考察。
一辆吉普车在曲折的土路狂奔,萨林奇金面色兴奋,他和柳得巴廖夫同程一辆车,此行就是要亲自品尝一下,所谓“地下巨大岩盐矿”的咸滋味。
对于杨明志,他已经没工夫去考虑电报发出去后会有何回应,既然那两个男人要来,就让他们来好了。
即便是几天后要召开的会议,都没有盐矿的事更为重要。
洛阳铲在挖到盐后,遂继续开凿,根据铲头形状,挖出的岩盐柱竟超过了十个。
所有岩盐柱在杨明志授意下拼接在一处,总长度达到190cm。这说明,地下盐矿的矿层至少超过两米,因为洛阳铲还在继续凿出岩盐柱,矿层究竟有多深,恐怕只有战争结束后才能真的探究明白。
盐的密度是水的2。1倍,也就是说一立方米的盐足有2。1吨。
杨明志对地质学有一点点的了解,考虑到这工地的附近就是硫磺矿场,显然盐矿的形成一定和那个硫磺矿有关系。
白俄罗斯这片区域,在久远的史前是一片浅海,沧海桑田的变迁浅海干涸,盐分被新的土层覆盖。
因为地质活动,普里佩特沼泽的地下出现一个热源隆起,隆起的盐城顺手带起了深埋地下的岩层。该热源隆起改变了地下水的水网结构,以至于在盐矿所在的核心区是没有地下水,然其周边区域,只要打一口深井,涌出的地下水就是带有咸味。
硫磺矿场附近的部分区域能挖出卤水,这根本就不该成为秘密!却因为矿场区曾经渺无人烟,即便有人定居了,此地地表径流到处都是,根本无需挖井就有用不完的水,何况还有硫磺矿附近涌出的温泉。
假若数个月前,游击共和国有组织在硫磺矿场附近组织大规模挖井行动,地下有盐的秘密也不会现在才发现。u
ps:书友们,我是重生的杨桃,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1615章 我们要科学挖矿()
吉普车飞速杀来,经过了热火朝天的硫磺矿场,车子就在满是蒿子秆的荒地上奔进。
原本的无人区彻底变了样,萨林奇金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劳作的人们。甚至车子所行驶的地方已经开始形成一条小路,蒿子秆已经被来来往往的马车压进黑泥。
他左顾右看的扫视,对新定居点的情况有了最切身的了解。
“柳得巴廖夫同志,您支持在这里建设新的集体农庄,看来人民的工作态度非常认真。瞧瞧那片树林,那里就是以后的住宅区了。”
“但愿这里的森林能对房屋进行绝好的伪装,只是既然我们挖到了盐,我很担心呐!”
“您担心什么?”
“一个硫磺矿就很明显,盐矿更是明显。如果我们防空做的不好,劳作的人民会受到伤害。”
“不!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我们太需要盐了。”
是啊,只要盐矿能稳定高效的产盐,其带来的影响可不仅仅是军民身体健康的保障和粮食保存的腾飞。盐在斯拉夫民族中的文化含义浓厚,它能代表友谊,在这至暗时刻,盐和粮食能成为军民战斗下去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动力。
吉普开到人最多的地方,萨林奇金下了车,肆意的喊:“别列科夫,你在哪里?”
因为在场挖掘的都是2游击旅的官兵,他们多数不认识萨林奇金。
几名士兵好意指引一番,萨林奇金穿过人群,正看到正在一个巨大的坑中,撸起袖子,亲自指挥一群士兵合理举着一根超长钢管。
他刚刚知晓这种东西是一种来自中国的勘探工具,经过亲自试验,工具的可靠性毋庸置疑。只是多跟钢管拼凑一起,着实令他惊愕。
萨林奇金干脆把皮衣扔给副手,无视着自己鼓起的肚腩之下下坑,一不留神还滑倒在坑壁,直接滑到了最低层。
大量的士兵排成对,组成流水线,一篮子一篮子的运输挖出的土石方。另有几个人力吊车,从坑中调走土壤。
很显然,士兵正大规模的扩大这一土坑的规模,乍一看,土坑仿佛一个超重炸弹炸出的大弹坑,其深度还在增加。士兵们要干什么?萨林奇金立刻明白——杨明志定是下了命令,向下挖掘直到挖到盐矿矿床。
他拍了拍土站起身,直接走过去狠狠拍了下杨明志的臂膀。
“嘿!别列科夫同志!情况如何了?”
“啊,是您?专员同志,我知道您要来,怎么?居然有心思下坑了。”
“我又不是傲慢的官僚,你们挖出盐矿的事将成为我国游击运动的伟大明证。我废话不说,快告诉我,您估计多久能挖到盐矿?”
“这……”杨明志犹豫了一下,此事确实比较尴尬,他没有隐瞒:“目前测定,盐矿在地下二十六米处。经测量,矿层至少有三米厚,其真实厚度我还不知道。”
“二十六米,这真是个可怕的工程!您打算就这么一直挖下去?”
“不!”杨明志摇摇头,“目前挖掘的土质还有些松软,当挖到的腐泥足够坚硬,一个垂直的坑洞将被挖掘出来。”
“好吧,您估计多久能稳定出盐。”
“唉,我不知道!再说了,即便我们能够大规模把盐矿矿石搬出来,将其变成可以吃的盐,这需要过程?”
“怎么?还需要什么过程?我真希望现在就能大规模供盐,我真的希望,我们有能力给每一位苏联公民发上一公斤食盐,以令大家满足。”
“面包会有的!萨林奇金同志。您跟我到地面,我们慢慢说。”
盐矿的矿石绝不等同于食盐,挖出的盐晶体也并非纯粹的氯化钠结晶。因为洛阳铲的不停凿击,原本的矿石晶体结构改变,它们成小颗粒状挤压在狭窄的铲头里,使之成为花白色。
矿石实际是一种略有粉色的半透明晶体,它除了含有氯化钠,还有氯化钾、石膏、含镁光卤石、明矾等杂志。所以矿石的口感是齁咸的,后味儿又有苦味。
人需要其中的氯化钠和氯化钾,明矾虽不能食用,通过它却能将土豆淀粉加工成条状土豆粉,而石膏则能把豆浆变成豆腐,除此之外的杂质一律为废料。要将矿石里的钠盐钾盐分离出来,恐怕位于鲶鱼村的化学实验室,需要分出人手操作。
萨林奇金品尝了一下矿场,奇怪的感觉令他断言:“这东西也能叫做盐?士兵吃多了非得到处骂人!”
“对!里面的杂物很多,我们必须把对人有害的东西剔除。当然,特殊状况下,直接吃盐矿石是保命的手段。”
“那么,您有这方面的策略吗?别列科夫同志?”
“有的!”杨明志郑重的点点头:“我相信,化学实验室的主任伊万诺夫,还有从大后方渗透来的莫斯科大学的化学系学生,他们一定能用现有的工具材料,将矿石中的食盐分离出来。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一个食盐精制工厂。”
“好的!这个工厂我们必须立刻建立,我完全支持。”
此事,萨林奇金和柳得巴廖夫完全支持,至于食盐精制厂的选址,也是由他们两位定夺。
工厂选址,工人招募,令化学实验室指派出技术员和监督员,亦是他们的工作。
杨明志身为军事方面的主管,他真的有些担心两位不能很好完成目标,碍于游击共和国各部门早已分工明确,自己的确不该越权掺上一脚。甚至在矿井挖掘的事上,杨明志也用不着一直盯着。
说来说去,盐矿将带来一场变革,它吸引着杨明志继续待在这儿。
现在,萨林奇金和柳得巴廖夫有了新任务,考虑到新挖的盐矿将很快出矿,目前化肥厂小规模的卤水析出氯化钠的工作已经不合时宜。。。
既然化肥厂就有能力生产实验,利用古老的卤水析出食盐技术,由化学实验室牵头,新成立的食盐精制厂理应能大规模量产食盐和附属产品。技术上不存在障碍,工厂必须马上建起了。
他们匆匆离开,杨明志依旧待在矿场兴致勃勃的打算再度过一夜。会议毕竟是十五日召开,会上该说什么自己写了一些稿子,而大部分内容镌刻在脑子里,到时候临场发挥定比写稿子更来劲。
终归即将召开的会议是对过去两个月征战的总结,战役的过程真是历历在目,对于未来的发展杨明志因为先知先觉,也有更优见解。
这一切都不是问题,目前唯一的问题,还是如同土拨鼠般,一路向下掘进挖到盐矿。
要大规模的挖出盐晶矿石,绝非坚决向下挖掘即可。部队要用铁锹生生挖出一个矿坑,这需要挖掘数量惊人的土石方。挖成硫磺矿场那种规模的矿坑根本不现实,露天硫磺矿坑是天然存在的,尔后又被德军疯狂轰炸,如此才形成当前的规模。
要用最短的时间开始量产盐晶体矿石,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挖一个矿井,就如同传统上的盐矿那般。
波兰有一个规模巨大的地下盐矿,数百年前的工人便针对它展开挖掘。德军占领了波兰,自然也得到了这个战略意义巨大的盐矿。
无疑,建造一个深入地下的矿井,无论是挖盐还是挖煤,如同土拨鼠挖一个深深的洞,可比挖一个如同小行星撞击的巨大“弹坑”来的经济实惠太多。
既然决定挖一个深达地下二十六米的坑,就要考虑许多问题。
根据洛阳铲的勘探,随着挖掘的深入,掘出的土壤都是坚硬的含盐腐泥,其结构相当结实,矿坑几乎不用担忧塌方问题。
对于矿山开采杨明志有着最基本的认识,对矿工威胁最大的问题有两个——塌方和缺氧。
塌方是不可能塌方的,缺氧却极有可能!
量产食盐已经成为政治任务,萨林奇金将亲自督促建立一个食盐精炼厂,它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建成。假若工厂建成,矿石还不能量产,就是自己的罪过。
“我担任了新职务,虽然和军事无关,我也必须完成!这关系我的荣誉!”
就在挖掘工地现场,杨明志蹲在地上,手持一根木棍。安东诺夫和旅长菲奥多洛夫,就面色严肃的蹲在其身边。
“同志们,你们负责挖坑,现在必须按照我的计划挖。我们将深入挖掘达到二十六米,这将是艰巨的任务。”
“这些不是问题,我的人有足够实力。”
“我不怀疑您,菲奥多洛夫同志!现在听我的,我们这么挖坑……”
杨明志决定阶梯式挖坑,他规划,第一阶梯需要在地平线下,构成一个直径至少达到五十米,深度达五米的大坑。
第二阶梯则是深度达十米,直径四十米的土坑。
第三阶梯和第四阶梯,深度都是递增五米,直径每过一个阶梯缩减十米。
直到第四阶梯,土坑已经深入地下二十米,落脚的平台足有二十米直径。
这依然这是个开始,因为士兵将继续挖掘第五阶梯,而落脚点就是盐矿的本体!
“每一个阶梯的墙壁,我们必须用树干加固。我们要建立多个梯子,一直连通到最底部。我们就是要建立一个垂直的矿井,我们甚至要在矿井便建立永久性的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