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6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明志也不想过多解释,他伸着脑袋口气强硬:“我就是知道!历史肯定会是这样的发展。您可以称呼我为预言家。”

    “好吧!预言家同志,您刚才的论述让我觉得,您得出的结论,都是根据战局进行的沙盘推演。只是结果嘛,比远在莫斯科的国防委员会的那一群人更加乐观。”

    “他们?”杨明志苦笑着说:“我们战争初期打了几场打败仗,今年五月的战略大反攻又失败了,高级人员产生不自信的思想情有可原。但我军本月通过战略反攻,解放了勒热夫和维亚济马,我认为,如今的红军已经在战争中学习了战争,他们取得了一次胜利,未来的一系列战略决战,我们会不停复刻胜利。

    辩证的讲,我们的敌人,德军和他们豢养了猎犬,他们也有疲惫的日子。德军正面临三线作战,我们的盟友却开始源源不断的把物资运来。我军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强,德军战力却逐渐消磨殆尽。

    胜利当然是我们的,通过几次战略决战,会促使胜利提前到来。

    我想有的人担心我们的大规模战役还会打输。不会的!我们正在进行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不会输,就是拼掉一百万人,我们也不会输。”

    “是的,我国人民不怕牺牲,那么我们游击共和国也应该不怕牺牲。所以我们明年春季后……”

    杨明志一惊,自己刚刚的话存在纰漏。

    “不可以,我们不是正规军,不要再展开大规模作战!我们的首要目的已经变了,不再是主动搞大规模军事行动打击敌人有生力量,而是拼命的在敌占区抢救平民。

    正如我刚刚所言,我军一旦在斯摩棱斯克反攻胜利,百万德军会撤入白俄罗斯。他们将对艰难生活的平民进一步压榨,我们就是要赶在敌人杀人前,把平民救回来。

    游击共和国,她除了是各地游击队的粮食仓库、最大兵工厂、最大的医院、最大的幼儿园外,也该是最大的和平定居点。

    我们什么时候进行大规模反攻,我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当我们能看到河对岸的正规军,就是我们反攻之日。”

    在许多了解杨明志的老战士眼里,他们的司令就是非常睿智的。司令从基层士兵做起,也最了解士兵疾苦,他指挥作战的风格完全不同于一般苏联将领,素以强调机动性、奇袭性著称。

    坐在会场上的一些老兵,他们因战功升职为营以上军官,他们就是杨明志的坚强拥趸。

    再说了,杨明志的论述已经深入人心,仿佛只要按照他布设的蓝图坚持下去,胜利必然到来。

    他们实在不想听萨林奇金和一切过于激进的主战派的提问,他们是刚刚结束战役的经历着,大家还没有从战争创伤中缓过神,尤其是理性的考虑,各位营长不得不面对一种非常糟糕的情况。增添给他们的新兵,其中虽然没有女兵,确实一群五十岁的中年人。

    这群所谓的新兵,排除一些年轻时加入红军讨伐白狗子的老战士(这些人很愿意当兵)外,那些专业砍树、种田的一把胡子的老人,他们刚刚脱离险境,想要将其训练成合格士兵,需要时间!

    一个参军入伍的二十岁青年,在战争情况下,也要进行至少一个月的训练时间。苏联目前就在通过这种速成的方式训练动员兵,战争之前,新兵训练却长达三到六个月!

    就是因为训练时间短,动员兵有着一腔热血打仗也勇敢,拙略的技战术使得每次战斗后,动员兵的伤亡非常恐怖。

    他们是二十岁,正是最勇敢的年纪,他们尚且如此,那么游击共和国强制征召的五十岁的男人,区区一个月的训练,他们依然是乌合之众。

    遂有人举起手,站在讲台上看过去,他注意到举手之人是伏罗希京。

    这个伏罗希京是最早参与战役的营级指挥官,他接替了严重崴脚的克拉夫斯基指挥官的职责。本身,此人就是284师第一团的营长,其本人也是被从战俘营中救出来的。

    经过杨明志授意他站起身,对明年春季不进行大规模作战表示支持。其支持的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对刚刚编入的新兵表示强烈的怀疑。

    “他们年纪很大,骨骼还能顶住枪械的后坐力,还有他们的思想情绪!至少我的营中那些上年纪的新兵,有一半人对作战有抵触情绪。我问过几个人,他们只想活命,逃到这片沼泽就是为了活命,不希望做炮灰。”

    “呸!他们是苏联公民,就必须履行自己的义务!”这个问题正是萨林奇金的逆鳞,态度也是极度坚决。“如果他们不愿意当兵,就是祖国的叛徒!伏罗希京同志,告诉我这些人的名字,我要把他们送到矿场!”

    “哦我亲爱的萨林奇金同志,请您冷静!”杨明志安慰说。

    “好吧,我为我的失态道歉。”萨林奇金不想吵架,他必须顾及许多事。

    当战争胜利后,自己打算在白俄罗斯发展。那么现在台下坐着的诸位,他们中大部分会平安看到胜利日。届时白俄罗斯百废待兴,他们都将是重生了的白俄罗斯第一批各地的领导人,和他们交恶对自己未来不利。

    萨林奇金又用舒缓的语气说明自己和所有内务人员的态度,即现在已经没有不分军人平民。有什么办法加强那些新兵的思想觉悟?他坚定的说:“此事,我会继续派人进行思想教育。所有人,包括所有新晋来的难民,他们必须知道保卫游击共和国就是保卫自己!”

    他说话慷慨激昂,但却无人鼓掌。大家都被刚刚他暴跳如雷的样子吓到,再因为其斯大林专员的身份,敢于在他面前表现得大大咧咧,这号人屈指可数。但萨林奇金根本不是凶恶的人,和他见面,一开始杨明志也是战战兢兢,接触的久了,其人品行已经十分了解。

    杨明志带头鼓掌缓解尴尬,见状,其他人也纷纷鼓起掌来。

    接着杨明志敲敲桌子:“同志们,关于军队新兵的问题,这方面有诸多的问题,我们要讨论这些事,但并非我们今天的会议内容。现在还请诸位倾听,我的游击共和国发展战略。”

    军队不再在未来十二个月搞战役级别的行动,当然从不意味着就什么事也不做。

    因为要施展数量惊人的小规模破坏,尤其是针对铁路线的“炸路日常”,这就需要数量惊人的炸药。还因为进入沼泽地避难的苏联公民会越来越多,人的胃口变大,同样人力资源也开始增加。随着人手增多,农田开垦和基础建筑建设也必须加速进行。

    在这里,杨明志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发展战略,这所谓的战略非常奇特,他直接搬出了古代朱元璋的战略措施: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他当然不会用汉语生硬的说出这九个字。

    他声称自己的战略源自于一位中国古代的战略家,而这位战略家用这套战略,击败了蒙古人。

    对于斯拉夫民族来说,他们被金帐汗国统治了二百年,蒙古入侵给该民族带来屈辱,却也带来了东方式的大一统思想。纵观灭亡的沙俄,她在摆脱金帐汗国控制后,就以统一所有斯拉夫民族、建立媲美罗马的大帝国为目标,而恢复罗马的象征就是“收复”君士坦丁堡,短短二百多年俄土战争打了十多次,包括一战南部战线。

    如今的纳脆入侵,可比蒙古帝国恐怖太多。杨明志谈起“反击蒙古帝国”,迅速引起在做众人对古老时代的追忆。

    该战略换成他们能听懂的就是:

    第一:游击共和国积极建立起一套核心区防御体系,并在外围建立大量哨站。因为该问题在临时会议上就是重点议题,这次面对更多人说明,杨明志故意说的详细了些。

    第二:大规模开垦土地,并大规模建立露天粮仓和地窖,做好充足的粮食储备。

    第三:在实力还不够强时,不能过早的刺激敌人,避免自己被敌人针对性进攻。

    “抛开1943年春季后的情况,我们现在的问题就在于用一切办法积蓄力量,保证没有人冻死没有人挨饿,平稳度过冬季。

    我们在沼泽地边界的确会设立许多哨站,这些哨兵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渗透更远处去找平民,将他们带回来。”

    解释到这里,杨明志特别面相三位游击大队队长:“科夫帕克同志,布马日科夫同志,还有卡尔马诺夫同志。当一切安稳后,诸位将回到自己的游击区。你们的伤病员如果不能自行救治,就想办法运到我们这里。找到的平民不好安置,也送过来,尤其是孩子,尤其是战争孤儿们,哪怕是一岁的孤儿也送来。”

    “我们会的!”科夫帕克站起身说,“不过,我们……”

    “啊!我知道您还有一些物资方面的请求,我们会尽量支持!”杨明志赶紧打断科夫帕克的话,也同样阻止另外两人的提问。

    他们想说些什么?或者说他们参与此次会议的目的,不就是要武器要粮食?这些都好说。

    他又敲了敲桌子:“所以,我们不会再贸然施行战役级别的军事行动,游击共和国要全面进入到大规模建设中。

    既然要建设,我们必须面临诸多的问题。我想在坐的诸位都希望在明天、后天的会议上,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说明,并得到合适的解决方式。

    那么请允许我,先把我认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先提出来。

    嗯,刚刚伏罗希京同志指出的新兵就是问题之一。包括这个在内,我们当前面临着六大问题。

    即定居点建设问题,军队问题,道路交通问题,农业发展问题,军事武器生产问题,以及工业发展问题。

    这其中最关键的,莫过于军事问题,以及工业发展问题。

    我们的军事实力遭遇巨大损失,幸亏敌人的损失一样糟糕,我们才没有进一步遭遇损失。

    遥远的东方有一句格言,叫做和平时必须考虑如何应对战争(居安思危)。所以我们必须增加兵力,在这个问题上我支持萨林奇金同志,但是伏罗希京同志作为基层指挥官,他的情报也非常重要。”

    杨明志相信,这番说辞安抚了内务部的一票人,也安抚了广大基层军官。

    因为发生了争吵,让他觉得,既然游击共和国未来一年多的核心战略已经定下来,此事应该立刻开始讨论解决,然而此事非同小可,只怕能讨论很久。

    算了算了,若是一口气开会到夜深,我可能不会崩溃,其他人估计能困倦睡倒一片。

    开会,尤其是这种重要的大型会议,一众人高度神经紧绷,下午的会议已经开了快三个小时,杨明志注意到许多人已经显露疲态。

    还有优先把比较好解决的问题解决掉。

    杨明志再敲敲桌子,又看着台下的萨林奇金:“同志,关于军队建设的事,我们明日再说。此事非同小可,我注意到很多同志对此事都有自己的意见,甚至我们的副司令耶夫洛夫同志也有自己的建议。”

    “对!我甚至写了一份报告!”耶夫洛夫举手说。

    瞧瞧这两人一唱一和,萨林奇金瞬间猜出杨明志的意思。

    “呵呵,我懂了。是啊,此事非常重要,所有参与此事讨论的人都该冷静一下。给大家一个晚上思考的机会,明日我们才能得出一个满意的结果。”但萨林奇金说话时,语气依旧有些强硬。

    无可奈何下,杨明志勉强摆出笑容:“现在天色还早,我们可以解决一下别的问题。您……您没有意见吧。”

    “我没有意见,甚至情绪很稳定!”

    杨明志依旧摆着笑脸,整个会场气氛真的有些微妙。“呸,我看你还是很生气。”腹诽一番后,议题立刻转移。

    本来,萨林奇金是会议主持人,现在司令杨明志才是主角。

    游击共和国的真正战略家就是他杨明志一个人,以后的所谓引起争议的发展战略也是他提出了,现在的“七大亟待解决之问题”亦是他提出了。

    杨明志将议论重点定在了道路建设问题。

    他又敲了敲桌子,一是促使会场安静,也是让自己躁动的心冷静下来。

    “好了,我们研究这个问题,道路建设,不管怎样,我们必须得在沼泽中,修出一些能承载二十吨重坦克奔跑的道路。”

    

第1623章 道路建设问题() 
修建的道路必须能够承载二十吨重的车辆?此巨大的要求完全超出人们的想象。

    遂当即就有许多人质疑,修路是应该的,修如此高端的路是否有必要。

    它的确非常有必要!

    面对质疑声,提出此计划的杨明志迅速表态:“修建能承载二十吨重车辆的路是有原因的!这绝非我的突发奇想,我们修一条这样的路,并非仅仅是我们自己使用。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一年后,红军主力的坦克能顺利的通过这片沼泽地,以向北进攻!

    因此,我们必须修好这条路。”

    有的人顿时恍然大悟,有的人还非常迷茫,亦有许多人理智的看待司令的决定。

    佩罗尼斯基,战役已经结束,他回来后又开始兼任“修路队长”的工作。他这个队长并非要下到基层,其主要职务已经是训练军队,真正做实事的是其以前的部下,一个姓伊瓦申科的快六十岁的老铁路职工负责。

    司令要修路,佩罗尼斯基和伊瓦申科都参与此次会议,两人对此事非常敏感。

    因为当前的铁路运输对游击共和国已经非常重要,毕竟铁轨是铺设好的,道路也是笔直的。当下有两台蒸汽火车头,每天都在三个集体农庄穿梭,运输大量物资。

    固然畜力运输也非常重要,因照着地的泥煤资源非常丰富,干燥后的泥煤是极好燃料,这使得铁路运输有着源源不断的动力。不像是马匹,还要准备大量草料喂养。

    修一条高规格的公路以使得运兵方便,那还不如修铁路来得舒坦,因为在本时空,任何人都觉得,铁路运兵才是最高效的手段。

    伊瓦申科举手起立,他先是自我介绍后,先是支持杨明在意见,接着申请自己能上台说说。

    “很好,铁路建设也是非常重要,您是专业的铁路工人,您请!”

    杨明志主动退下来,顺便喝些水湿润喉咙。

    他抿着水杯,注视着这位一脸胡须穿着背带裤的老人,拎着一些文件走上台。很显然,为了本次会议他是有备而来!

    游击共和国是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微型加盟共和国,体量再小,目前也是有铁路运输部门的。

    原本的戈梅利火车站还活着的那一小撮职工,一部分在沼泽地做起了老本行,一些人则去教授战士如何炸毁德军控制的铁路线,另有一些人在兵工厂,担任钢轨制造顾问。

    苏联继承沙俄时代的宽轨铁路,而德国等大部分国家使用的是窄轨。到了游击共和国,铁路更窄,当然其上跑着的列车也更小。

    这里的铁路线完全是按照“矿山轨道车”标准建造,设计初衷只是单纯满足游击共和国核心区的物资运输罢了。

    轨道大部分路段所使用的钢轨,依旧是坚硬的榉木包裹铁皮,只有部分容易损坏的路段被换成纯粹的工字钢。铁路整体是比较脆弱的,胜在它修善效率非常高。因为铁路部门训练了一批村民,组建了专门的筑路修路队,就是铺设新的铁路,伊瓦申科有着极大的信心。

    伊瓦申科代表铁路运输部门,提出了新的铁路修善计划。

    “我们应该将铁路线延伸,不仅仅是延伸到硫磺矿场这么简单。我们要修建一条通向霍姆尼奇的铁路,以及通向普里佩特河右岸定居点的铁路。这两个据点是我们的外延防御重镇,是游击共和国的北大门和西大门。修建铁路后,原本北上要走一天半的路程,只需三到四个小时即可抵达,军队效率增加,使得我军机动性加强。

    我们修完铁路,也完全不用担心德军可能利用我们的铁路快速进攻我们的核心区。一旦有危险,我们即可炸断铁路线以自保。

    总体而言,我们有必要增修这两条铁路!”

    会场陷入聒噪,杨明志注意到与会人员大多在交头接耳。

    修铁路本身就无可厚非,既然铁路部门已经提出了修建计划,当然是支持了。

    杨明志站在一边满意的点头。

    这种会议,只要指挥部定调或作出决定,底下人就必须无条件去做,指挥部就好比大脑,下级部门无条件执行。但下级也不可能是一群只会做事的庸才,游击共和国也有他们的一份,包围她就是保卫自己。

    杨明志主动边鼓掌边走近讲台:“同志们,他说的很对啊!尤其是霍姆尼奇,围绕着这座化作废墟的小城市,我们已经和德军打了三场大战!今后它的战略地位只会越来越大,我们又必须修建一条铁路,使得运兵迅速。”。。

    杨明志不想再磨蹭,为了彰显民主,他特别的问道:“有谁反对修建铁路的吗?请举起手。”

    没有,一个举手的人都没有。

    并非是有反对者为避免尴尬而保持沉默,而是所有人都认为增修铁路的必要性。尤其是刚刚打完仗的基层军官们,徒步奔袭的确是3集团军的优良传统,只是这么做对士兵的身体伤害挺大。如果能乘坐火车进驻霍姆尼奇,先不提能节约24个小时的时间,士兵的体力能得到巨大保存,同时也不会消耗太多粮食,它带来的是一种三赢。

    在没人反对的状态下,铁路部门针对增修铁路的请求被通过,同时杨明志在其提案上又增加了一个修订案。

    即是把已经修到硫磺矿场的铁路线继续向南延伸,一直修到盐矿。

    游击共和国的确非常有必要加强铁路线建设,最好能建成一个铁路网。不过铁路线也有自身的局限性,那边是铁路的运力取决于蒸汽车头的数量和马力。

    杨明志可不会因为增修铁路了,就弱化对公路的建设。

    何况在长远的未来,公路系统才是最重要的。

    伊瓦申科沧桑的老脸露出笑容,整个人笑呵呵地走下台,坐回一样高兴的佩罗尼斯基面前。

    讲台上的杨明志敲了敲桌子,待会场安静后,继续坚持自己的决定——必须修一条苛刻的公路。

    “仅仅是铁路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再说,我们增修的铁路能运输装备轻武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