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架里2运输机,每一架以超载状态装满了乘客。
它设计的最大起飞重量接近十二吨,若是超重并不意味着绝对飞不起来,那需要很长的助跑,以及飞行员完美的操作能力。要把飞机巨大的身体拉起来,稍有不慎拉过了头,突然时速造成的坠毁将导致无人生还。
可以说戈里佐杜波娃那番有些黑色幽默的民航式会话,就是为了安定乘客躁动之心。
现在的她顶着巨大的压力,更是赌上了一辈子的荣誉,乃至自己的生命。
飞机将迎着北风助跑,机翼将获得更大的升力,她定了定神,对着对讲机向各机组下达排队起飞的命令后,她横下一条心,拉下扳手至底部,发动机瞬间进入满功率状态。
每一架运输机,它们因携带了一些备用燃油,当下剩余燃油足够飞到图拉。但各机组的燃油绝不富裕,此次返航绝对不能出岔子,编队必须向着目的地机场一头冲过去。
为何?九架运输机里装满了孩子,一旦一架失事,就意味着一百人的死亡。
所有机组谨遵戈里佐杜波娃的命令,大家横下一条心,目视着长机开始缓慢的加速起飞。
硕大沉重的飞机在平坦土路狂奔,其整体重量已经近乎十一吨了,这和卸下弹药的三号突击炮几乎一个重量。
飞机如同一只信天翁,它以最大马力狂奔,迎着呼啸的北风试图飞跃。
它重量不轻,身处座舱的杨明志压力不小,也感觉到自己的左臂被妻子钳得更紧了。通过机舱电灯,只见杨桃她双眼紧闭,整个形象好似受惊的兔子。
“亲爱的,没有那么可怕。飞机在弹跳,很快它就飞起来了。”
“就是!”刘红秀如同没事人似的,她调皮的插嘴:“姐姐啊,没有那么可怕。你看这窗外吧,很快我们就像老鹰那般翱翔了。”
终于颠簸结束了,因此沉重的飞机已经飞到森林之上。
戈里佐杜波娃额头满是汗水,她长处一口气,再度拿起对讲机向机舱内广播:“同志们!我们起飞了!欢呼吧。”
机舱内除了可怜的德军战俘亨得利森,其他人都在吼着乌拉。
大部分人是首次坐飞机,这种人生中的非凡体验令人兴奋,一想到将前往祖国的首都,人们陷入狂热的兴奋。
直到坐在舷窗边的人们注意到窗外的世界,只见一条银龙镶嵌在林海中。
此刻太阳最后一抹余晖荡然无存,天空炫目的银河笼罩苍穹,残缺的月光旁的火星也异常闪亮。
今日的东欧夜幕将能看到火星凌月的美景,话说这种景象并不罕见。斯拉夫民族吸收了大量的罗马文化,加之他们固有的文化,对月亮和火星有着特别的感情。
月神与战神交相辉映,这意味着什么?也许是个好预兆。
十架运输机全部升空,夜幕之下通过机翼和机尾的一串信号灯,各机组互相识别,还是通过这些信号灯,他们娴熟的在夜里排起人字形的大雁。
坐在机头位置,戈里佐杜波娃看看左右,她的长机就担任起“头雁”工作,只见左右两侧的僚机排好了阵势,她的担忧又少了一个。
她拿起步话机,切换到公频:“各机组注意,我们已经脱离游击共和国控制区,现在坚实保持现有航速与飞行高度,以确保编队阵型不乱。给你们二十秒记录各类参数。”
“各机组,立刻关闭所有信号灯。”
“各机组全部关闭机舱照明灯管!”
她继续看着左右,终于就剩自己的长机,机舱内依旧灯火通明。
杨明志不知道驾驶室的飞行员做了什么,他听到游走机舱内的机组人员嘚啵:“很快,我们将陷入黑暗,我们要在黑暗中悄悄的通过交战区,仿佛我们根本不存在。”
那人只是在自言自语,很快杨明志看到翼尖的信号灯全部关闭,他明白了一切。
“小桃!嘿,你可以松手了。”
“嗯?现在很安全了?”
“很快就要关灯了,不要担心,你赶紧睡上一觉,什么也不要多想。”
“好吧。”
刚安抚完紧张的妻子,只听得机舱喇叭又想起戈里佐杜波娃的警告:“同志们,我们即将关灯,还将飞到四千米高空。我们将飞跃交战区,一旦需要情况,我们将立刻升高。请诸位做好心理准备。”
她说的这话真是不讨巧,最危险的时机很快就到了!
突然间机舱内陷入黑暗,杨明志看不清妻子的表情,不过她依旧钳着自己的胳膊,钳得更紧了……
因为是夜间飞行,敌人在夜间展开拦截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也是敌后空投任务多是夜间执行的原因。
机群采取一条捷径,在蹭过戈梅利南部后,就继续向着布良斯克北部冲去。
经过七十分钟的飞行,机群已经抵达战区。
即便毁了眼镜,杨明志并不觉得浑身难受。他近视度数不高,平日里也早就习惯了不戴眼镜。既然获悉将要抵达战区,他刻意和临窗的柳红秀换了座位,当然,这下老婆就是可劲儿钳着自个的右臂。
“今天会有夜袭吗?”
杨明志的双眼死死盯着外面,除了看到被月光照得发亮的云层,也看到了地面是不是闪烁的火光。
他马上明白了情况——苏德双方白天打完还不够,夜间还得继续战斗。
这里已经是前线了,杨明志估摸着,飞机已经飞抵朱可夫所部先锋部队的防御工事上空。
这就是漫长的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时期的日常。
如今的历史进程发生了变化,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丧失了勒热夫和维亚济马的防线后,反攻也没有将地盘夺回来。所以在瑟乔夫卡市为核心的区域,驻守于此的德军路德维希将军的第4集团军的防区,成了一处彻彻底底的突出部。
不过这个突出部并不糟糕,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很像是古代棱堡的一个角。
一个突出部,苏军看似有能力以钳形攻势将其从后端切断,从而达到完全歼灭的目的。可惜,苏军暂时没有这一能力。
朱可夫的西方面军和罗科索夫斯基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各有各的困难。
朱可夫与科涅夫为了对抗德军的反攻,以很大的损失取得了防御战的胜利。原本在进攻作战时,部队伤亡很大,其后的防御战又遭遇一轮损失。他们已经丧失了继续战役级反攻的能力,除非等到后方大批新组建的师、旅到位,以及大量重型装备得意集结,新的反攻才能发起。
只是碍于当前的状况,新的部队将优先送到顿河流域的战场,以打赢斯大林格勒战役。
八月三十一日全天,德军第四航空队出动了近三千架次飞机,对斯大林格勒城区狂轰滥炸。的确,对于恶心的巷战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将城市炸平。保卢斯之所以这么做,全然是因为第一支冲入城内的德军遭遇到残酷巷战,两个团在激战中仅仅一天就基本全军覆没。
残酷的损失令他坚信,狂轰滥炸之后,新的进攻部队能迅速夺取整个城市。
可惜他错了,九月一日,挨过炮轰的那一小撮苏军以子弹和迫击炮弹,向德军宣誓了谁是斯大林格勒的主人。
这一次,保卢斯并没有再派遣飞机二度倾泻弹药。为何?第四航空队的航弹储量已经岌岌可危。
所以斯大林格勒惨烈的巷战,终于在九月一日上午全面爆发。
一旦德军开始陷入拼消耗的拉锯战,那么凭借强大的生产组织能力、以及国际盟友源源不断的物资运抵,虽然德军还掌握着战役主动权,到了这一天,战场形势开始悄然变化。
整个东线长达一千公里战线,介于北部的激烈战斗暂停,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暂时进入全面防御状态,如此沃罗涅日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就有机会将部分兵力投送到斯大林格勒。尤其是沃罗涅日方面军,瓦图京大将把方面军一分为二,北部军队支援布良斯克方面军,南部军队就直接参与到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北部边缘的战斗,配合西南方面军作战。
实际上双方都在增兵,见得苏军不想再度大规模进攻,莫德尔和路德维希都收到希特勒关于抽掉部分部队南下增援的命令。
莫德尔也就象征性的派了些后勤兵南下应付,反倒是第四集团军的路德维希,他真是觉得元首的脑子有问题。
在路德维希看来,不管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区的战斗多么胶着,自己守着这个突出部,还要把兵分出去,谁能保证苏军不会见缝插针呢?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路德维希根本不敢把兵力调走,他正遭遇到新的恶梦,因为每一天,该死的苏军都要趁着夜幕掩护搞偷袭。
大规模战役暂停,小规模的日常破坏,苏德双方从没罢休过。
有时候,德军派遣突击队,利用一战时总结的战术,总能摸到苏军防线的雷区。他们趁着夜色解除地雷引信,接着摸到铁丝网处以老虎钳剪断,接着摸进苏军前线战壕展开战斗。
但苏军也不是软柿子,一样的突击队战术苏军也能操作,完全相同的套路,或许苏军的突击队做的比较笨拙,他们依然能取得成功。
双方都有意趁着夜幕去互相阵地抓舌头,指望从战俘嘴里弄清对方的意图。
毕竟苏德双方对对方都有忌惮,因为大家都处于大战后的疲惫其,突然遭遇对方新一轮猛攻,必然吐血三升。
而杨明志看到的地面景象,他觉得,那正是德军突击队玩脱儿了的结果。
为了避免被偷袭,隶属于西方面军的苏军锋线机枪堡垒,机枪手在紧张的夜里总是对着远方的德军阵地打上几百发威慑性子弹。一来是壮胆,二来也是担任肉侦。
苏军巴不得敌人的突击队来打这种火力点,或是德军后方的火炮阵地开炮。
这一次,德军终于中计了。
德军的突击队攻击了三个机枪堡,即刻遭遇到苏军暗堡的反击。随着苏军大量火力点暴露,德军的炮兵兴奋的以为自己抓到的好机会。
德军炮兵开炮后,苏联军中的一群“数学家”通过现有的数据,很快在指挥部内逆推出了德军炮兵阵地的大概位置。
不知道精确位置怎么打?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本就精度感人,大规模使用以弹幕弥补精度。
所以在四千米高空,杨明志目睹了地面盛开的朵朵黄花,它们闪着刺眼的光,简直把飞机给照亮了。
高空中杨明志听不到地面的爆炸声,大地的震动更和高空的飞机无关。
他以自己军人的直觉敏锐的觉察出,制造密集又无比绚丽火光的,肯定不是一般火炮所为。那肯定是火箭炮,也只有火箭炮能在短时间内对一处区域投射火山爆发般的火光!
他的内心砰砰直跳,地面的两国军队依然在深夜厮杀,这一宿过后,定有数以百计的人看不到新一天的太阳。
杨明志不再看了,他扭过头,注意到坐在机舱另一侧舷窗的人们,都在争先恐后的看着窗外,嘴里念念有词。
或是惊恐,或是兴奋,甚至看似镇定的柳红秀,她似乎在发抖。
“秀儿,你没事吧?”
“我……我没事,似乎地面在打仗。谢天谢地,他们没有对空开火。”
“当然!地面的爆炸声发飞机噪音都遮盖了。”杨明志勉强笑一笑试图安抚女孩的紧张:“我们正穿越火线,感谢地面奋战的友军吧。他们的行动迫使敌人无暇顾及,敌人根本没工夫探测天空,我们很快就平安了。”
“嗯,您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杨明志点点头,又看看身边的妻子。自个被钳着的右臂终于不再难受,再将耳朵凑过去,便听到妻子的弱弱吐息——她真的睡着了。
“睡着了?好啊!啥也不想了,想的越多越闹心,我也小憩一会儿。”
杨明志闭上双眼,地面的战斗已久,对于战斗他也没更多的寻思。
但他绝对想不到,这一切都是一个计谋!斯大林听取了波诺马连科的建议,在九月一日夜里发动,朱可夫的部队发动一次夜袭,以掩护运输机群不受任何可能的干扰。
所以,无论德军的突击队是否攻击苏军机枪堡,劈头盖脸的喀秋莎火箭炮都会砸过来,只不过德军的偷袭暴露了,苏军将计就计,攻击德军大概的炮兵阵地。
东方的大地被猛烈的炮灰炸得通红,被惊醒的路德维希将军如坐针毡,惊恐中他认为,苏军终于发动对瑟乔夫卡突出部的进攻了!
第1655章 着陆图拉()
位于莫斯科市南方一百余公里的图拉,早已化作巨大的军营。
诸如图拉、卡卢加、梁赞等莫斯科外围卫星城,城市里机器轰鸣,坚决不撤的上百万军民加紧生产军火,城市外围的大片森林掩护下的是无数军营。
有道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它并非是一种对军魂的赞誉,而是战争残酷的直白提现。
营区的主人上了前线,因为八月份的大反攻朱可夫的部队伤亡很大,空旷的营房很快又热闹起来。乘坐火车而来的新部队斗志昂扬,他们住在营房中丝毫不觉得战争的残酷,直到新的进攻战役到来……
苏军在拼命集结力量,不仅是兵力,大量的武器装备,以及被服、粮食,它们堆积如山!
甚至一些高科技设备被运到特别区域,这就包括巨大的防空预警雷达。
八月下旬德军对莫斯科的空袭,德军方面宣传他们取得胜利,又夸张的宣传“莫斯科的防空如若一张纸一捅就破”。
德军的狂妄令斯大林愤怒,再说德军说的不全错,莫斯科和周边区域的防空亟待加强!
仅仅增加国土防空部队兵力乃至增加卫戍战斗机数量是不够的,苏联需要一些新设备。
终于,八月底那些所谓的新设备终于开始投入使用。
图拉的各个军用机场都安排了两辆雷达监测车,两车雷达交替开机,能够全天候对空探测。
但这些雷达车功率较高,它们探测范围有半径近三百公里。
图拉城内设立一个大型雷达站,一座火力发电站为他供电,它庞大的能量能探测半径三百公里,高度在三百米至一万米的庞大空域。
这是什么概念?德军战机刚刚飞抵西方面军的新防线即可被探测,如果德军意欲空袭大城市,苏军前线的各个机场战机可提前半小时起飞拦截。
诸如八月份的德军空袭,苏军能将其完全扼杀中途?唯有实战能够验证。
这些雷达站一直对空探测,图拉雷达站接到任务,九月二日凌晨,第101远程航空团运输机中队将降落图拉五号机场,雷达站必须在发现确定其身份后,引导其平安降落。
戈里佐杜波娃有着极强的夜航自信,这一次她态度冷静,在飞跃战前后,遂直接尝试与雷达站联络。
“站长!屏幕有情况!”
检测员小姑娘瞪大双眼,只见进口自美国的大型示波器突然出现巨大波峰。
雷达站长看看时钟是晚上十点半,时间尚未到九月四日。
也许不是那些大雁?也许大雁提前起飞了?
站长问道:“亮点具体方向?”
“西偏南35°。”
站长立刻窜进地图室,他以图拉市为中心,按照监视员提供的角度,以直尺逆推可疑飞机航线,只见这航线极度贴近白俄罗斯南部沼泽。
应该就是他们!
本有些疲惫的站长兴冲冲回到雷达监测室,他赫然看到,另一位部下候在这里。
“谢苗?收到什么特别电报了?”
“报告站长,是大雁!是戈里佐杜波娃同志,他们快到了。他们渴望和您通话。”
“明语通信?快走。”
里2运输机机载无线电功能强悍,图拉电报电话局的设备一样强悍。
戈里佐杜波娃在四千米高空飞,她距离图拉仅有二百公里了,如此距离用高级设备,明语通信信号非常清晰。
“好的,我将调整航向,降落五号机场。完毕!”
剪短的通讯后,蕴藏在她平静表情下是狂喜的心!
雷达站发现并基本定位了运输机群的位置,站长除了紧急通知五号机场塔台与雷达,也一直关注着机群位置。
站长更是给图拉市苏维埃第一书记打去紧急电话:“领袖的贵客将飞过图拉上空,请暂停灯火管制两小时,就让图拉最为最好的灯塔。”
电话打过区区五分钟,站在窗边的站长被突然亮起的路灯吓了一跳,接着,他的嘴角流露一丝笑意。
苏联转入战时体制,国家的一切资源都该供给战争!
此刻,人字形编队的机群开始降低高度,渐渐的和云层持平。
或是因为降低空域机身轻微晃动,睡得很轻的杨明志突然苏醒。
“怎么回事,他们降低高度了?那是云层?”
突然间,透过云层的缝隙,他看到了地面一片灯火通明。那是属于城市的特征,莫非这是到了莫斯科?
不!莫斯科是个巨型城市,它的光亮应更加闪耀。
杨明志确定那不是莫斯科,他唯一能想到的只有图拉。
在本时空,交流电开始广泛还是在二十年代,全然是天才的特斯拉不要交流电的专利费,人造光源开始点亮蔚蓝地球的阴暗。
但大规模照明需要巨大能量,杨明志对苏联的电煤供应完全有信心,对发电机组功率可就不怎么看好。
再说了,正直残酷战争时期,他们难道还把大量电能用于照明?这难道不是浪费能源么?
虽然电灯不是很耗电,市民家里基本不存在高耗电家电。照亮整个城市除了用电巨大外,不也是给潜在的德军的声明:我在这里夜间快来轰炸。
而且若从工业生产角度来看,一切电能都该驱动车床转动,以最大效率生产炮弹才是硬道理。
对于戈里佐杜波娃来说,来自图拉市的光就是完美的灯塔,原因无他,莫斯科以南最近的一座较大城市就是它,宏大的夜间光芒也只有城市内综合交错道路的两侧路灯能够发出。
发现图拉意味着调整航向。
她握紧步话机:“各机组注意,全体转向正北,立刻行动。”
所有机组人员,他们或有民航工作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