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在漫长的历史中,她真的不过是个小人物。波及整个地球的世界大战,一个还不到十五岁的孩子,她的意义又有多大呢?
她身为留学生,苏联方面有义务保证她的安全,并保证她能够完成学业。
但这个孩子绝非一般意义上的留学生,她的胸口挂着一枚一级卫国战争勋章。因为她突击担任雷达兵并完成预警立功,荣誉毋庸置疑。
苏联和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截然不同,斯大林和他的亲密战友,普遍认为列宁的理想必须实现,那是一个伟大的梦想,为了快点实现它也必须实用些非常手段,即便斯大林搞出了大国沙文主义。
大量的国际学校建立有着多方面的考虑,苏联当局基本负责了这些留学生日常的一切消费。
战争爆发,苏联大量的学习加入东进大潮,所有的国际学校也是如此。
西部地区的国际学校纷纷迁移到乌拉尔山地区,柳红秀一年来的经历的确传奇,但她已经平安着陆到了图拉,未来她必须去往乌拉尔,在新的学校继续完成学业,因为那才是她的义务。
拉林大尉的嗓音很洪亮,名单上所有人的安排宣读完毕,他看看表,时间也才凌晨零点半。
少女的脸颊流露出不舍,她一直本能般的站在杨明志的身边,听到了对自己的安排,情不自禁的抓起了杨明志的手。
乌拉尔地区在哪里她真的太清楚了,结合刚刚大尉的解释,假若以后自己在乌拉尔,义父在新西伯利亚,那可是相隔两千公里啊!
她紧握着杨明志的手,抬起那忧伤的小脑袋,“义父?”
“怎么了?你……”
柳红秀的眼睛很大,她笑起来的样子很是喜人,忧愁的模样令人怜惜。杨明志看着她的眼睛,只见两行热泪从那双宝石般的眼睛涌出,化作两行热泪。
杨明志能感受她的悲伤,再说了,又是和战友分别,谁又能坦然呢?
“亲爱的,你别哭嘛。”
这番安慰反倒加重了女孩的悲伤,此时此刻她无所顾忌,直接扑在杨明志的身上,闷闷的哭起来,泪水沾湿了衣服。
“妹妹,你别伤心了,这都是我们的命运呐!”杨桃试图安慰这只悲伤的小鸟,结果她自己的眼角也挂上了泪珠。
男人悲伤时总是深沉的,会痛哭的往往是女人。
痛哭的柳红秀带动了许多人的情感,拉夫连季、叶甫根尼还有巴尔岑,情不自禁的聚在杨明志的身边。
见得那几位来了,杨明志轻轻抚着女孩的肩膀将她推开,接着半跪着身子,这一幕真的恍若父亲安抚伤心的女儿。呵呵,他们毕竟都是中国人,在场的其他人看来,他们的关系真的太像是父女了。
杨明志睁大了双眼面色严肃:“亲爱的,无论如何你都是留学生,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当战争结束了,你学成而归,你必须回去报效中国。不要忘了你来苏联学习是为了什么!”
“可是,您救了我的命。以后我会在乌拉尔,我会好好学习。您会在哪里?我担心,我们以后再也不会见面了!”
“不会的。”杨明志微笑着摇摇头:“我们还会见面的,以后你还会得到些我的故事。我将有更大的前途,以后我还会打听你的事,如果你不是安心努力的学习,我会非常生气的。听着,我们不是永别,不过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能经常见到你。”
听他这么一说,柳红秀的心情好了一点点。。。
“你现在还小,也许等你长大后,我还有机会做你的老师。到时候教授你的就是更高端的知识,在此之前你必须以优异成绩十年级毕业。只有如此,你猜能够理解吸收更深奥的知识,才有资格做的我学生!”
“那么,如果我十年级毕业了,您会推荐我上大学么?我……我想学习更多的知识。”
“这需要看你全国统一考试的成绩,我没有权力推荐你上大学。”
杨明志还笑着揉着柳红秀的小脑袋,他的话真的令女孩莫名其妙。
“义父,您在说什么?统一考试是什么?如果我要上一所大学,我要通过入学考试。”
“啊?”突然间,一种强烈的违和感油然而生。
这一刻,杨明志意识到,这个时代苏联根本不存在高考这一概念吗?目测应该是的。他拼命的回想,马上想到了娜塔莎。
那还是战争爆发前是九年级学生,其实相当于他认知概念上的“高二”。自己从没听说过娜塔莎说过什么类似于高考的考试,只是所谓取得了上大学的资格。究竟如何获得这一资格,她从未说明。
但对于柳红秀,细节问题她实际知道不少。
这一时代,苏联执行的是七年义务教育,之后的三个学年,学生需要支付学费。娜塔莎之所以上到了九年级,而非义务教育结束就会农庄做普通庄员,正是因为她学习好,农庄集体给她众筹学费。她自己也很争气,在列奇察中学一直是奖学金的获益者。
一个优秀的人,在许多领域都是优秀的。如果不是战争,她一旦完成了某大学的入学考试被成功录取,苏联教育部门会减免一些学费,农庄集体还会给她众筹学费,接着又是争取奖学金的老模式。
苏联当前没有统一高考,来自于工农阶层的学生上完十个学年,要么通过目标大学的入学考试,要么通过特别的介绍入学的途径。
不过对于留学生而言,他们上大学几乎用不着入学考试,毕竟本时空可以到苏联上大学的外国人,其身份都不会普通。
柳红秀的身份当然也很特别,她是中国军人的孩子,如今中国和苏联更是一条战壕上的战友。即便如此,她并不相信当局会为自己开绿灯,再说她来苏联是有着极大的抱负,通过考试获得入学资格,这也是对自身价值的承认。
唯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她——学费。
柳红秀需要一个许诺:“义父,能答应我一个请求么?”
“当然可以,只要我能做到。”
“上大学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但学费是个大问题,应该还是一笔巨款呢。我不太相信我的亲生父亲和他的战友们能拿出那么一大笔钱,但是您可以。”
“应该的!”杨明志回答的非常爽快,紧接着,面前的女孩竟浮现笑容。
她的笑有着多重意思,父亲给孩子支付学费理所当然,杨明志继续说:“我是你义父,你是我义女。再说了,我们是同一个民族,更有着共同的信仰。”
柳红秀和他的父亲是自己人,他们必是未来中国的栋梁,如今的资助,杨明志觉得那是自己的义务。
如果仅仅是履行义务,还不至于那么心安理得,柳红秀渴望上大学,目的是得到更多的知识,她拼命的学习是为了更伟大的目标——为了中国的复兴。
全新的中国和她的五亿人民站起来了,届时,也只有苏联会因为自身战略考虑,愿意帮助还有0%的人处于中古时代的中国,突击建立起最基本的工业实力。
未来的中苏双方理所当然会有蜜月期吧,届时全新的中国输送数一万五千名留学生到苏联学习,他们学成归国,无条件地服从分配,奔赴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后来成为发展工业和全面建立科研体系的骨干力量。
杨明志从不知道历史上有一个名叫柳红秀的孩子,也许仅仅是历史的一个意外,使得这个本应死于战争的孩子活了下来。也许她本来就熬过了战争艰难活命,并成为中国大规模建设的一颗意义重大也默默无闻的螺丝钉,就像那个时代的千万人,一腔热忱渴望国家复兴。
想要学习更高端的知识只是只能上大学,学费就是巨大的门槛。
现在的杨明志非常有底气,他相信斯大林急需自己满脑子的知识,以帮助苏联打赢战争,那么作为交换,得到一些报酬是理所当然的。
杨明志可不傻,如果仅仅是渴望财富,便显露一点势利之徒做派,斯大林会非常高兴。很显然,斯大林最担心的是什么,杨明志非常清楚,只要不刺斯大林某方面的逆鳞,那么获取大笔现金不就理所当然?
给柳红秀支付全部学费,真可谓轻轻松松。
但是仅仅如此就够了么?
柳红秀的请求直击杨明志心里柔软的部分,他不是没有想到战争结束以后的日子。
到了那个时候我有可能去中国吗?斯大林会放我走?再说了,我去了中国就是最合适的么?我对于中国最大的价值又是什么呢?
扪心自问,杨明志终于明白到,假若未来大批的中国留学生到了苏联,那么自己可以作为教授,把满脑子知识的一切教会他们,甚至一些超时代的知识,还能自掏腰包给自己的学生支付学费。
未来国际大趋势是不会变的,只是其中的小变数谁又知晓?
在这里,杨明志郑重的向柳红秀许诺:“你要好好学习,我就是你在苏联的亲人,一切困难你就联络我。”
“嗯!”女孩站直了身子,她擦一把泪水,突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想了想,最终以俄语说道:“遵命!司令同志!”
第1659章 前往波多利斯克()
女孩的情绪得到安抚,她终于认清了现实。
其他人的情绪呢?
面对着生死与共的战友,杨明志深情的与他们拥抱。
“我们才刚刚下了飞机,现在又要分别了。同志们,很高兴和你们并肩作战的两年时间。还有你,巴尔岑,虽然我们认识只有一年多,如今是已经是师长,过去我对你能否担任大型部队的指挥官很有看法。事到如今你被提拔了,我只希望你能灵活的运用从我这里学到的知识。”
“我会的!”巴尔岑敬礼回复。
他们三位都是耿直之人,有的甚至脾气暴躁,委婉的说话实在无聊,杨明志遂把话说的非常直白,就像粗犷的伏特加,要对着瓶子吨吨吨灌下肚。
给予杨明志的时间真的不多了,他希望在这儿多停留一会儿,奈何拉林大尉催得紧。
要去莫斯科的只有杨明志夫妇和娜塔莎姐弟四人,除此外还有些文件和交卷要一并运走。
如果条件许可,他刚刚下飞机第一时间就该坐车离开。机群提前抵达,而接人的轿车尚未开来。
直到凌晨一点半,几阵鸣笛声,那些轿车来了。
此刻的杨明志已经昏昏欲睡但也不能睡,他就安静的坐在着,以保证坐在自己怀里搂着脖子的妻子能小憩一会儿。
最后的等待时间,杨明志还有点机会和战友们轻声聊点未来的展望。
该来的终于到来,拉林大尉微笑着走上前:“走吧,将军同志,等待您的还有一百多公里的旅程。”
“好的。”
轻轻晃醒睡着不久的妻子,杨明志又抖抖身上的尘土。要去见斯大林,衣着邋遢是不行的!很显然那些人都非常着急,在面见斯大林之前,根本没机会换新军装,恐怕只有洗把脸的机会。
杨明志继续问:“大尉,我们离开后,其他人还有什么安排?他们就临时睡在这里?”
“不,我的人和驻扎机场的战斗机航空团交涉了一下,他们会腾出一些营房给同志们住一宿,待到明日车辆抵达了,他们将奔向各自的目的地。”
杨明志点点头:“听起来还不错。不是我说你,我还以为迎接我们的会有豪华的仪仗队,毕竟我们也是从游击共和国而来的优秀人才。没相当仅有你们十几位内务部的同志,真是太寒酸了。”
“这……真的很抱歉。”
“算了!”杨明志摆摆手:“非常时期,繁文缛节的事我就不考虑了。倒是你们甚至没有提供些实物,我现在很饿。”
“啊!这个?机场厨房已经在做了。”
“很显然我是吃不上一口热汤,对不对?”
拉林大尉当然听得出这是批评,扪心自问自己也的确是急功近利,渴望更早的完成上级指派的重大任务。他卖乖说:“如果您不嫌弃,车上还有些应急食品。”
“应急食品?是什么?”
“罐头。”
很显然拉林大尉觉得罐头食品也太掉价,说出这个单词后,不禁乐了。
“哦,是罐头食品!真是太极品了。也罢,有面包吗?即便是硬的像木头的面包也是极好的,我对我的门牙很有信心。”
“没有面包,至于罐头……”
“算了算了,我现在只想早一点见到斯大林同志。”
在仓库了,杨明志最后一次向大家挥手告别,从今以后,昔日并肩作战的战斗们,将在各自的领域继续战斗下去。以后还会有机会共事吗?也许是有的。
杨明志内心有些惋惜,转念一想,只要踏上轿车,人生的新篇章正式开启!
杨桃仅仅拽着丈夫的胳膊,另一支手拎着意义重大的小木箱。他们夫妻身后跟着的正是有些懵懂的娜塔莎姐弟。
杨明志的抱负非常明确,更是几乎明白了未来的归宿。娜塔莎姐弟完全不同,置身于黑夜中,前路根本不明朗。纵使拥有极大的荣誉,未来又会如何呢?
毕竟娜塔莎和杨桃经常混在一起,学习汉语成为无聊间战时期的乐子。佩里娅哭泣着和司令聊了很久,他们全程用中文,娜塔莎多少明白一点,又经过杨桃的转述,她获悉那是关于上大学的事。
上大学?!我的学业还没有完成!
几个小时后我也到了莫斯科,我还要见到伟大的斯大林同志。他会给我怎样的安排呢?我想把最后一年的学业完成,我还想去国家最好的大学上课。如果我向领袖请求,他会破格让我立刻去大学深造吧!
娜塔莎可不是单纯的女孩,或者说她曾经很单纯,残酷的战争她失去了太多,所以终于有了安稳的生活,理所当然要得到更多。
她渴望快点长大,那样就可以得到弟弟的监护权。过去的事无可奈何的过去了,逝去的亲人不会复生,所以自己必须加倍努力,要独当一面,做一个内心无比强大的女人。
她想是这么想,一想到将见到那位只在素描画上或是邮票上见到的斯大林同志,一种不可抗拒的敬畏感,竟令她双腿打哆嗦。上一次发生这种事还是和杨桃并肩作战时,那次差点被德军重炮炮弹炸成灰。
夜已经深了,抬头仰望星空真可谓银河灿烂。硕大的猎户星座就在月亮的附近,参宿四不停闪烁,仔细凝视,金腰带下的幸运还若隐若现。
没有雾霾影响,星光是多么灿烂啊!就是在这样美景照耀下,三百公里外的前线,苏德双方的夜间作战一直持续着。
两辆嘎斯轿车停在仓库门口,其前后两端各有一辆军用卡车。
拉林大尉来开轿车后门:“两位同志,你们上去吧。”
“好吧!记得给我们一个罐头,把盖子打开。”说罢,杨明志抱着妻子上了车。
说起来,他这辈子还没坐上过这种老爷车,而且这种款式的车子,在那些三四十年代的影视题材作品里倒是非常常见。
座椅的真皮的,其下是舒服的海绵。车床是可摇动玻璃,还配有绸子窗帘。
车内照明灯一直开着,杨明志好奇的看了一下驾驶室。车是纯粹的手动挡,仪表盘就两个,结构也非常简单。
毕竟信息革命还要在四十年后呢,各类民用车辆的操作模式将继续如此,至于豪华轿车,也就是在制造材料和装饰上更加华丽。
它比较简陋模样复古,杨明志丝毫没有怨言。缘何?车内空间很宽敞,座椅海绵真皮还足够大,以至于妻子蜷缩着身子可以躺着,还不影响自己安静地坐着。
不一会,拉林大尉奉命奉上一盒罐头,还有相应的叉子。
“将军同志,您还有什么安排么?”
“有一个,给我一条毯子。真是糟糕,看来我们要在车上过夜了。”
“我向您道歉,领袖下达命令,要求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我很快给您拿两条毯子。还有后车的斯佩洛斯金娜姐弟。”
杨明志点点头:“是领袖的命令,我完全可以理解。你快去办吧,我们也好尽快发车。”
一切需要运到莫斯科的文件,还有那些证明了游击共和国疯狂战绩,以及敌人罄竹难书罪证的交卷,都被放进三个木箱中。木箱都被放在最后的卡车,有一个班的内务部战士看押。至于拉林一开始带来的人,则全部坐在队首的卡车。
杨桃裹上毯子,又脱了鞋乖巧地盘腿坐在软椅上。
本着再饿不能饿老婆的原则,杨明志打开罐头,里面的一坨满是油脂的牛肉,全进了老婆的肚子。
此刻的拉林大尉刚刚上了车,透过倒车镜正好看到了温馨一幕。
“将军同志,您真的很爱您的妻子。”
“当然,她还怀着我们的孩子呢。我可以饿一顿,我的妻子和孩子可不能饿着。”
“好啊,温馨的一幕我许久没有看到了。我所了解的,是许多家庭的破碎,该死的敌人,不把他们彻底击败我们还要流血。”
“我认同你的话。也许当我见到斯大林同志后,我的能力将得到充分发挥。”
拉林大尉猛地扭过头:“我真的希望您能立刻制造一大批新式武器,让我们痛揍敌人。”
“拭目以待吧!”
拉林大尉目视前方,司机又按了一下;喇叭,随着前车的出发,整个车队向着莫斯科方向前进。
本时代的苏联,可以使用汽车是十足的特权。沙俄的汽车工业非常落后,导致苏联继承的工业底子非常薄弱。得益于西方世界的大萧条,为销路焦头烂额的一批美国汽车企业纷纷到苏联发展市场。苏联也趁着大萧条拼命网罗西方技术人才,苏联汽车工业开始腾飞。。。
杨明志现在坐着的轿车,其设计理念借鉴了福特,又结合苏联的情况,其车内空间更大更宽敞。
吃光了罐头顺着搬开的玻璃窗直接扔了出去,杨桃蜷缩着身子,以丈夫的大腿为枕头,裹着半个毯子,她什么都不想,舟车劳顿疲惫不堪的沉沉睡去。
“睡吧!睡吧!”把玩着妻子的小辫子,杨明志也头靠玻璃窗,安静的休息。
既然他们都是睡了,打着哈欠的拉林大尉强行瞪大双眼,在将贵客送到克里姆林宫前,所有内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