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呼唤他老婆。

    没有办法,耶莲京娜手持水壶在杨明志脸上来了一点甘霖,顿时弄醒了沉睡的人。

    “怎么回事?打仗了!”杨明志惊恐的问道,小心脏砰砰直跳。

    “没有打仗,我的副师长,差不多到中午了,你也该苏醒了!”

    杨明志揉舒服了双目,获悉了伤亡报道。

    “三百二十人没有回来,这样他们不都成了战死!”

    “没错,都是战士。我们的老兵都是勇士,所以光荣战死是每一个士兵的光荣。我想信所有人都是战斗到最后。”耶莲京娜道。

    “应该是这样,虽然很残酷,我们还是损失了三百二十人。都是老兵啊,多少次战斗剩下的精锐士兵,此战又损失这么多。”说到这儿,杨明志很是遗憾。“如果这样下去,咱们的战斗力会快速下降。大量新兵涌入,以后这样的大规模行动可不好展开。”

    “得了吧。新兵在战斗中变成老兵,我们本来损失惨重不也恢复到现在。未来新的兵员会注入部队,民兵也会成为很好的战士,战斗力不是问题。”

    杨明志笑了笑。“也是,现在是十月份了,很快就是冬季,雪是很频繁的。到时候我们不好展开行动,德军也难以报复我们。咱们就抓紧时间好好训练,一个冬季,我们能训练成一群合格的战士。”

    “是的,所以我们还得先回去不是。”耶莲京娜道。

    “我们不仅仅要回去,师长那边已经展开了布防,我们要时刻警惕德军的报复。也许他们的进攻就在眼前,咱们未雨绸缪。”杨明志站了起来,下令战士们迅速吃饭继续赶路。(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章 德军很愤怒() 
两支摩步团命令立刻支援切诺比城,他们沿着公路前进,却因为黑夜耽误了不少事件。

    “区区一群游击队,散兵游勇也要攻击一座城市,真当守备部队是一群饭桶?”一个团长轻蔑的自言自语,态度上完全不把苏军当成一回事儿。

    或许是因为他并没有遭遇到707师遭遇的事,这个师遭遇重创后已经立刻调入国内休整,他们得到的一些情报则被记录。因为袭击他们的人和普通的苏联军人完全不同,衣着打扮上尤其是绑腿,令人想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两个团在增援的途中,在很远的地方就见到了切诺比方向那燃起的大火。火光把太空烧的通红,光芒照亮大地,越是前进能见度越是好。

    可是,如此的火光也说明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信息——切诺比城陷入火海。

    他们被大火所阻挠,整个城市都在燃烧。自燃料仓库爆燃之后,燃烧的汽油一路流入河流,燃油飘浮在第聂伯河上,形成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美丽,而残酷。

    堆放大量粮食的仓库也被点燃,小麦粉在燃烧。而最恐怖的自然是弹药仓库,好在切诺比暂时没有堆放重炮炮弹,只有大量的小口径炮弹发生殉爆,即便如此,爆炸还是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失。

    大量没有来得及撤离的德军士兵被熊熊大火拦住,甚至是德军的警备司令也不能幸免,他和一众公务人员被困住,甚至看不到生路。

    到处都在燃烧,他的怒火迁怒于伪市长伊戈尔斯基,并简单粗暴的执行了枪决。

    本来投降了德军换来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苏联看起来就要灭亡了,伊戈尔斯基祈求活命,万万没想到战争会突然降临这座小城市。他至死也是觉得,城市被一股游击队袭击,最后莫名其妙的死掉了。

    他本是为了保护家人,而家人也葬身于火海。这场大火很快失控,没有撤离的苏联人全部死亡,也包括很多德军士兵,成为被烤焦的尸体。

    负责掌控这座被征服城市的德国机要人员全部死亡,这场大火燃烧了整整四天,直到第五天一场大雨才将这火扑灭。

    至此,增援部队在城市外围等待了整整四天,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增援守军消灭袭击者,结果一个敌人也没有看到,反而是抓到了一些逃出来的苏联人。

    本着这里面恐怕有混入的袭击者,还有泄愤的因素,德军毫不犹豫的杀光了他们。

    可是,袭击者呢?一群游击队?不!游击队哪有这么大的能力,一群散兵游勇,可是,唯独白俄罗斯东南部的游击队战斗机最强,活动最为猖獗。

    十月二十日也就是袭击后的第五日,历史到了这个时间点。切诺比城的火熄灭了,德军在这里遭遇重创,而在远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突破了维亚济马防线,又猛攻苏军布良斯克集团,包围圈已经形成。

    现在,杨明志的老部队,西北方面军在遭遇惨败之后只有少数人回到后方,那位库兹涅佐夫率领三万人归队,他和侥幸逃脱包围圈的部队,和方面军预备队完成了新的整编,成立了新西方面军,朱可夫授命成为方面军司令。

    他立刻着手在沃洛科拉姆斯克—莫扎伊斯克—小雅罗斯拉韦茨—卡卢加一线建立防线,兵力固然有些捉襟见肘,除却调集现役兵力投入前线外,大量的年轻人正从大后方赶来,这些动员兵虽然只受了短暂的军事训练,无奈的战局只能让他们硬着头皮顶上。

    好在天公作美,下雨了。进入秋季后,苏联东部地位的降雨往往一次好几天,待到北极寒流南下,雨水立刻变成大雪。道路开始变得泥泞,这给苏德双方的后勤都是一种灾难。很多公路变成泥塘,德军推进速度降低,而苏军的增援效率也下降了。

    好在苏联有着庞大的纵深,只要抓住时间,德军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如今男人上了战场,女人往往也不例外,更多的女人在修筑战壕防线,战争已经完全变成了人民战争。

    也正是因为战争变成了人民战争,德军不得不面对突然出现的大量游击队。切诺比城外的很多村庄迅速被德军控制,他们以其中有游击队员的名义,将全村人击中起来。接着不分老幼集体屠杀,按照他们的逻辑,游击队生存的土壤就是这些村庄。

    是他们给予游击队必要的给养,所以制造无人区,就是打击游击战的最简单的办法。

    屠杀在进行,按照戈贝尔的理论,“斯拉夫劣等民族必须消灭,他们消失后的土地,自然是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间。”过多的血腥蒙蔽人的理智,使得本应该有更多良知的德军国防军也如同党卫军那般残暴,完全兽性战胜理性。

    当下雨的时候,杨明志的人已经渡过了普里佩特河,没想到第二天就开始下雨了。

    “这场雨估计要下好几日,甚至十几日。德国佬绝对想不到,冥冥之中他们的上帝也不会帮助他们。”杨明志依靠着门框抽着烟,外面的雨水淅淅沥沥。

    “丈夫你快进屋吧,天冷,还是注意好保暖。”

    “好吧!小桃,你也要注意保暖。”

    杨明志进了屋,他实在是知道未来的走向。作为穿越者,他这个小蝴蝶改变的力量微乎其微,尤其是天气区区凡人根本无法改变。这次雨要下很久,德军的后勤要发疯,制定作战计划的那群人包括希特勒本人也会发疯。

    切诺比之战大获全胜,桥梁被炸,城市一片火海。胜利的喜悦情绪没有因为秋雨所破坏,至于牺牲的战友,战士们早已习惯。因为既然做了军人,每一场战斗都可能战士,战死在冲锋的道路,或者守卫阵地流尽最后一滴血,这恰恰是战士的光荣。

    这场战役,很多人得到嘉奖。因为物资的匮乏,战士获得的奖励无外乎干净的衣物和更多的实物配给。他们的战绩也被记录在册,按照杨明志的话说:“不管大家能不能战斗到战争胜利,你们所有人的功劳都要有文书在册,这是你们光荣的凭证,也是要等到战后交给国家,领袖不会亏待保家卫国的人。”

    所以娜塔莎等人,因为不畏炮火和敌人的装甲列车死磕吸引了火力,这战术佯攻是战斗胜利的关键。之后便是炮兵连的战士们,还有制造苦味酸炸弹的兵工厂人员。

    在庆祝之余,部队立刻开始着手防涝措施,仓库检查更加频繁。可惜,很多马铃薯要么发霉了,要么发芽,它们只好用于喂养牲畜家禽。

    “苏联的粮食总是放在不好的粮仓,粮食在这样艰苦的条件真是难以保存啊。”杨明志无奈的吐槽也没有办法,唯一的补偿办法就是期待新一季的马铃薯能挨过十月,到了十一月无论如何都挖出来,即使个头小还能果腹。

    当大家忙着防涝工程,普里佩特河西岸的防线,很多兵力被抽调会来。此时河流已经涨水,部队建立了浮桥用于交通。看起来德军完全没有报复的倾向,原本准备战斗的民兵和预备队立刻从事别的事。

    杨明志在心中祈祷,德军最好不要愚蠢的展开攻势。

    另一方面,切诺比固然是变成了一片废墟,桥梁桥墩被炸断整个桥已经不能使用,这给予占领下的乌克兰德军极大震撼。因为这袭击毫无征兆,就结果来看简直是成建制的集团军一级的杰作。

    他们在废墟中找到了大量是死尸,很多变成了焦炭。不过他们在河畔发现了一些独木舟,这些船只出现非常异常。一些死尸也被调查一番,有绑腿这个特点再度浮出水面。

    这直接令德军联想到白俄罗斯德军707师的遭遇,苏军士兵不会用布条把小腿捆结实。至于现在出现的,只能说明切诺比也是被同一股苏军袭击,焦点一下子落在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交接的沼泽地区。

    德军甚至可以确定,这片烂泥湿地还有大量森林的地区肯定聚集了大量的游击队,大量的苏军溃兵涌入那里。从之前的经验,苏联当局在向后方派遣大量游击队组织,普里佩特沼泽地显然成了游击队的根据地,这样成建制的发动战争也就不足为奇。

    可是,知道了情况又如何。德军司令部实在无暇顾及这些问题,更没有兵力去扫荡白俄罗斯。目标依旧以攻占莫斯科为主,治安战只能暂且放一放。

    不过德军立刻做出了调整,除却在各个据点加强监管外,有开赴各个村庄监管起来,建立亲德组织,培养反对斯大林的俄罗斯人。在游击活跃地区域搞无人区,经济上严格管制,禁止任何生活必需品、药品、武器原料流向游击区。

    德军立刻开始如此办事,切诺比周围的村庄全部遭殃,在莫济里…列奇察公路的周围已经实实在在的变成了无人区。

    即使是雨季,德军的暴行变本加厉,很快,这些情报就送到了284师师部——德军更加残暴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一章 发现河东共青团员() 
秋雨洒在第聂伯河上,整个沼泽地湿湿漉漉,水位上涨后,到处泥泞不堪。

    即使有雨水,哨兵还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他们陪着雨披在森林中站岗警戒,大部分哨兵身子伸出半地穴式的岗哨,上部用树枝铺盖好。这些便是暗堡,一般作为隐蔽的哨所,一旦打仗了,子弹就从这些地方发射出来,打的敌人措手不及。

    这样的哨所在森林中有很多,杨明志等人十分担忧德军的报复,必须未雨绸缪,最远的哨所距离鲶鱼村居然二十公里远。

    雨水一直在下,战士们在这艰苦环境下继续劳作。非常时期,军队不养闲人,外部的哨兵警惕观察,他们还是有了不少收获,即拦截到了一些战争难民。

    不过这些人是难民还是德军的间谍,还需带入军营好好甄别,如此耶莲京娜等人就有的忙了。

    这一天,十几个被拦截的人被带入审讯室,耶莲京娜勉为其难就做其审讯员的工作。其实这也差不多是她的老本行,本来自己就是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人。

    “就是这十二个人吗?怎么还有孩子!”

    “就是这样,侦察兵带回来的正是这十二人。”年轻的女审讯员说道。

    “好吧好吧,桑娅,你来审问他们,我就在一边看着。”耶莲京娜甚至一个人的力量太薄弱,作为军队的师政委,她一个年轻的女人公务上的事就很多。反间谍和调查的工作也断然不能忘记,就在军营里她立刻着手开始培养部下。

    桑娅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就像是女警那般,按照耶莲京娜交待的询问起来。

    只见这十二人,其中大部分是女人,一群比较肥胖的俄罗斯大妈。她们是带着行李逃出来的,还有她们的孩子。

    这些大妈没有什么问题,成分也很简单。

    “因为德国人在村庄里杀人,我们逃了出来。”一个大妈说道。

    “那么你的丈夫呢,孩子呢?”

    “死了!都死了!”

    这个女人说话很是自然,看起来丝毫没有沮丧的神色,耶莲京娜马上警惕起来。她打断桑娅的问题后,严肃的说道:“你再说一遍,你的丈夫,你的孩子。都死了吗?“

    “死了,都死了。”女人说道。

    “是被德国人杀死的吗。”

    “死了,都死了……”

    女人一直在重复这句话,耶莲京娜也是女人,从这人的眼神里她读懂了很多。不禁自言自语:“唉。这个女人没有问题,不可能是奸细什么的。只怕这人的家人都罹难了,如此惨剧整个人的心已经死了,问道这些问题,只会木然。士兵,把这人待下去吧。”

    这些人中,孩子绝对没有问题,而女人,基本上也是被迫逃亡。每个人被搜身后,还有搜查行李,她们携带的只有一些生活用品和衣物,都是非常普通的东西。这些女人确实是普普通通的农妇而已。

    而可疑的就剩下男人了,这一天哨兵带回来的有两个男人,很特别的他们都是年轻人,这很反常。

    按照道理,白俄罗斯的年轻人基本被征召,适龄的年轻男人根本无权拒绝,除非是残疾人。所以284师在明斯克外围防卫的时候,部队了的新兵们大部分是这样入伍的。可是很可惜,大部分人几场战争下来,都光荣战死。他们没有被俘虏而是牺牲在祖国的土地上,也算是一种荣耀。

    然而这两个人的出现太可疑了,耶莲京娜干脆自己审讯起来。

    “年轻人,报出你们的住址,你们从哪里来?”

    “我们从第聂伯河东边来!内务部同志!”一个男子立刻敬了礼,耶莲京娜为之一振。

    因为这个礼节,这不是军礼,而是共青团的。“你!同志,你是共青团员?”

    “是的!我想红军同志是搞错了一些事,我们并不是要混入这里的间谍,而是接到了上级的命令,奉命度过第聂伯河,寻找隐蔽在沼泽地中的苏联红军。”

    “那么另一个人也是吗?”耶莲京娜问。

    “是的!我是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别尔斯基。他是谢苗·谢尔盖耶维奇·维尔京,我们都是共青团员。”

    耶莲京娜点点头,看来是战士们太鲁莽了,她在审讯之前只知道在昨日,铁匠村的村民去了第聂伯河畔捕鱼,其实就是简单粗暴的炸鱼。没想到爆炸声吸引到了一叶扁舟,民兵立刻把小船俘获,船上的人和他们携带得到东西都被俘虏。

    民兵不管三七二十的看惯了两人一天,次日,包括他们的东西,一起扭送到了鲶鱼村的军营。

    两人各有一个挎包,里面是他们的证件,不过挎包已经被没收。

    “这么说,你们是共青团员,那么你们两人的证件在哪里?比起说辞,还是文件更有效。听着,我是内务部的人,如果你们是间谍还是会漏出蛛丝马迹,证件做的再自己也会有纰漏。”

    一般的间隙,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一点点不自然,敏感的耶莲京娜会察觉到,不过两人此刻都是自信的笑容。

    “但是证件,已经被战士没收了!”别尔斯基说道。

    “哦?还有这事?”这一点,耶莲京娜不禁要问问桑娅。“我是师政委,事情很忙,没收东西这件事你刚才怎么没告诉我?”

    桑娅不禁尴尬的挠挠头,确实自己的工作做的不到位。

    “好了,命令你的人赶紧把东西拿过来,他们说背包里有证件,我看一下就能明白很多。”

    桑娅立刻起身,不久她带着包归来。这人立刻把包里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拿出来,表现的很是生硬。

    好的公务人员需要时间历练,耶莲京娜懒得和桑娅费嘴,立刻检查起来这些东西。“笔记本,钢笔,还有学生证,共青团证。呵呵,你们还是一群学生。”

    “那是当然,我们是大学生,不过是文学专业,似乎和战争完全不相干。可是……”

    “先不要说话。”耶莲京娜厉声打断了别尔斯基絮叨,她翻看起这些文件。只见两个人还都是一个学校,居然是梁赞大学的大二年纪学生。

    学生证是如此,而笔记本上记录了一些有趣的东西。这两人并不是记日记,本子上用时间为编号,似乎是记载了两人的历程。“从梁赞到斯摩棱斯克,再到布良斯克,最后到了我们这里。你们跑的还很远嘛。”

    “那是当然的,我们响应领袖的号召,深入敌占区,就像很多进入这里的游击分队。我们是共青团员,要战斗在第一线,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上级给我们的命令,我们和很多同学就在布良斯克的外围,加入了当地的游击队。而我们俩则是收到命令,度过第聂伯河进入沼泽地寻找一支特殊的部队。”

    耶莲京娜点点头,这个叫别尔斯基的年轻人说的很好。两人的共青团证盖有红色的公章,又盖有钢印。更有趣的,装订用的针已经有些生锈。这个证件已经有些事件,只见比尔斯基和维尔金的入团事件都是在1938年,“你们两个还真是老团员了!我相信你们了,欢迎你们来到近卫284步兵师这支身经百战战无不胜的部队!”

    两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别尔斯基继续说:“同志,还有一件事我必须告诉你。未来,将由很多我们的同志度过河流,我们的任务就是加入这里的游击队,引导各个游击队听从上级指挥行事,游击战争已经开始了。”

    这话给耶莲京娜提了个醒,部队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士兵,这两个年轻人的加入只是一个开始,以后会有更多的共青团员不远万里穿过敌占区渗透入沼泽地?这件事必须好好商讨一番。

    “好了,你们两位很快会被分配房间。既然你们都是文学专业的,部队急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