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7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好,如果您愿意,我们还可以喝点酒。”

    “酒?伏特加?”

    李森科摇摇头:“伏特加过于热烈。喝些红酒吧,可以冲淡肉的油腻。”

    虽然只是吃了半盘子,杨明志觉得已经有些舒坦了。原因也很简单,他觉得今天这顿饭,比在克里姆林宫里吃到的更加油腻。想想也是合情理,新西伯利亚的冬季甚至可以达到零下四十度的恐怖低温,吃饭脂肪少了,可是要命的!

    杨明志已经无所谓其他人怎么吃饭,更是无暇顾及化身小狼的妻子。

    李森科要请自己喝酒,分明就是把自己支到一边,借着喝酒说些其他事。

    还能有什么事?借着饭局畅谈人生?

    餐厅里有一些小方桌,多数人已经坐于木凳就餐了。在餐厅较偏僻的角落,一张小木桌前坐下两人。

    李森科拿着高脚杯,餐厅工作人员为其倒满。

    注视着酒瓶的标签,杨明志注意到,这红酒居然也是特供品,其上标注“科学院专供”。那工作人员很快也给自己斟满酒,轻轻一品,却是口感很好香气宜人的干红。

    他又小酌几口,只等着李森科说话。

    “将军同志,有一件喜事我想现在告诉您。”

    “哦?何事?”

    “领袖几天前给我打来长途电话,最高苏维埃已经决定了,在您抵达新西伯利亚后,获得全苏科学院院士的称号。”

    “啊!真是一件好事。”

    杨明志并未表现特别的亢奋,他早已估计到了这件事,所谓斯大林都给了一百多万卢布的奖金了,再给些新的头衔亦不新奇。

    李森科定定神:“将军,您……”

    “我怎么了。”

    “我还觉得您会非常高兴的。果然,到底是身经百战的名将,可以非常淡定的面对新的荣誉。”

    “所以,我应该狂喜吗?当然,我现在心跳很快。干杯吧,院长同志!感谢伟大的领袖,感谢伟大的联盟,还有您,尊敬的院长同志。。”赞誉的话连珠炮般从杨明志嘴里说出,李森科亦是举起酒杯,两人碰了杯子一饮而尽。

    李森科再给自己满上,热情洋溢的说:“明天会有一个简短的仪式,我们会为您颁发荣誉证书。之后,我们就是同志啦!”

    “同志?”

    “对,我们都是科学工作者,都是科学院的同志。”

    “这是好事啊。我真的很高兴能为唯爱的联盟服务。不过我的时间非常宝贵,我希望能够立刻投入工作。”

    李森科点点头:“您的思想觉悟很高,更是个务实的人,我很欣赏。既然您谈起工作了,我的确有些事,有意闻讯您一番。”

    杨明志本有些松弛的神经又紧绷起来,他捉摸着,李森科想要说什么,现在终于说了。

    “将军同志,您知道的,我本身是一位农业专家。我看过您的许多资料,对于军事问题我不了解,唯独有一点,您令我非常惊讶。我万万没想到,您不但是军事专家、武器制造专家,居然也是位农业专家。”

    “农业专家?您过誉了。”杨明志尴尬着笑了笑。

    “不!您在游击共和国的诸多表现,充分证明了您对种地一事非常精通。”

    喝了些酒,也由于房间非常温暖,杨明志脑子一热,精神难免有些飘飘然。

    他认真起来,这便提起胸膛,高兴的说:“遥远的中国有一个谚语,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无论任何时候在任何地点,都特别重视种地。可能这已经印刻在中国人的……中国人的基因中。”

    “哦?您刚才说什么?基因?您还了解基因?”

    “当然……”杨明志本还想继续说下去,突然发现自己言多必失。

    “基因”这个词汇在世界各国几乎都是一个念法,杨明志脑子一懵,面对李森科明明最怕扯到这个,不曾想还是说漏了嘴。

    他强作镇定,马上解释说:“我听过一种有趣的理论。有一种叫做基因的东西,每种生物都有一套基因,甚至还有更极端的说法,所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基因。男人女人都不同的基因,黄种人和白种人也有不同的基因。之所以没有长相一模一样的人,也是因为基因的不同所导致的。”

    杨明志以为自己的这番解释已经足够圆场了,不料实在是越描越黑。

    李森科并没有生气,而是咧着嘴,直白的表示:“将军同志,虽然我不知道您从哪里听到的这些奇怪理论,我很负责的告诉您,那些都是谬论。基因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没人能证明它的存在。它不过是一种概念。”

    “好吧,我只是道听途说。”

    “还是相信科学吧!千万不要道听途说。”李森科一本正经的坐正身子,“我经过了大量研究,从未发现基因这种物质,如果它真的存在,为何显微镜看不到呢?”

    听到这句话,杨明志实在不想吐槽。如果李森科拥有特别高级的显微镜,他就能看到DNA的双螺旋结构,写成论文发表出去,瑞典人也不会因为他的苏联公民的原因拒绝发放诺贝尔奖的。

    单纯的光学显微镜的确有它的极限,不过人类在21世纪开始使用电子显微镜,那惊人的放大倍数,已经能给单个原子拍照了!

    李森科继续表态:“因为白人黄人有着不同的肤色,所以基因也是不同的,这种解释是错误的。我非常担心,您通过错误的渠道获得了这些错误的理论。我非常怀疑这就是我们的敌人炮制出来的谬论,以支持他们的极端思想。我们必须明白,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我们都是平等的无产阶级,可千万不能被那些布尔乔亚份子好托拉斯份子所洗脑啊……”

    洗脑?杨明志觉得自己正在被李森科洗脑。不!这个李森科真是担任了行政工作,说话怎么一股子政委的感觉?

    他仔细寻思一下,李森科在历史上留下恶名的最大原因,就是其人因为贯彻自己的意识形态,而否定许多西方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种做法不但违背了科学精神,也违背了唯物史观。

    如今所闻真是名不虚传,自己不过是口误提起了“基因”这个词,就被愣是上了一堂荒唐的政治课。

    话从李森科的嘴里说出,进入杨明志的左耳,再从他的右耳原封不动的飘出去。

    待其稍稍冷静下来,杨明志马上撇开话题:“我的意思是说,中国人最看不得土地被抛荒,这仿佛成了一种特别的癖好。任何能被耕种的土地都不该被抛荒,一些的荒地,也都有被开垦的价值。真是没有办法,中国人就是这样生存了数千年。”

    “但是现在的中国非常贫穷,我很遗憾。”

    “是的!一切都是因为战争,一百年的战争国家已经民不聊生,但贫穷只是暂时的。一个曾经伟大的国家不用永远的沉沦!等中国赶走了入侵者,中国将开始恢复建设。苏联打赢了战争,也将开始战后重建。到了那个时候,我真的希望您能提供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给予百废待兴的中国。”

第1723章 和李森科说(下)() 
这些话令李森科紧张的心平静的不少,“能帮助另一个国家发展农业,这是我的荣幸。不过您的成就也令我吃惊。您在一片沼泽地中,用了多种手段使得粮食增产。一开始我甚至怀疑那些资料,事实证明,你们的确生产了大量的粮食,从而维持了数万人的生存。这就是您的成就,我真想知道您究竟用了哪些手段。”

    “您想要听听?”

    “当然,也许我能从您这里学到一些新的知识。您知道的,联盟真是太需要粮食增产了。”

    杨明志点点头,不管这个李森科其人怎样,他是科学院的院长。他可以是个伪科学者,科学院里大部分人可是真正的专家,把经验告诉李森科,或许李森科还能转述给那些专家呢。

    “那么我就随便说说吧。我命令军民搜集自己的粪便,还有家禽家畜的粪便,以此作为肥料。后来我们利用当地随处可见的泥煤,开始生产初级氨水灌入田地,又在沼泽中寻找合适的淤泥进一步肥田。我们甚至制造了硝酸铵,一部分作为化肥使用,一部分作为武器。”

    “哦真是不可思议!你们!你们居然在生产化肥。”

    “是的。毕竟我们需要大量的炸药,而部分种类的化肥本身就能作为军用炸药。沼泽地毕竟有着最基本的工业能力,又有着一批工业人才,自化肥厂建成后,我们的粮食得到更大规模的增产。”

    李森科当然知晓化肥的使用能带来粮食的高产,只是苏联当前的化肥产量捉襟见肘。因为战争原因,原本的新化肥厂建设项目被无限期搁置,原有的化肥厂也开始生产炸药。

    整个国家动员了几乎所有的工业力量用于战争,国家对于农业的资金、技术投入,已经大幅度萎缩了。

    就是这样的困境,广大集体农庄,必须使用传统办法耕种。至于化肥?它根本不存在。

    那么,没有化肥,是否可以利用一些技术手段,使得农作物获得高产。

    这便是李森科引以为傲的东西!

    “将军,您必须知晓,联盟的绝大多数地区的农业,都是以传统模式耕种。您和您的战友们经营的沼泽地使用了化肥,实在是可喜的个例。我知道你们主要种植的是马铃薯,这种优秀的农作物总能在恶劣的环境高产。”

    “是的,我们可以种麦子,一想到麦子需要一年的等待才能收获,计划就不得不改变了。唯有马铃薯,我们可在三个月内完成收获。”

    李森科点点头:“如果,你们能预先把马铃薯块茎冷冻一下,它的生长周期会被缩短,收获时也能带来高产。”

    “哦?这是真的?”

    “是真的。”李森科自信的笑了笑,“这叫春化处理,沙俄时期的农民曾使用这种办法,使得麦子提前收获。我重点研究了这一现象,经过周密的研究,我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您,几乎所有的农作物,我们给予它们预先的低温冷冻,都能诱导它们加速生长。您应该明白,苏联的国土大部分是寒冷了,漫长的冬季使得我们必须利用有限的温暖期多收获,我们必须加速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就像我们在一五二五时期,加速工业化建设。我们唯有这样的操作,才能带来国家繁荣。”

    “几乎所有的农作物?”杨明志不敢苟同,或许冻一下麦种可以让麦子加速生长。

    杨明志对农业的了解非常有限,听了李森科啵了半天,他猛然觉得,中国的华北往往在每年的十月份就播种冬小麦。而华北平原往往在十一月份就下雪了,麦子刚刚发芽就被白雪覆盖。所谓瑞雪兆丰年,被白雪覆盖的麦苗将带来来年的大丰收。

    这难道也是一种“春化处理”?

    麦子是这样,莫非土豆也能这样。杨明志觉得李森科太多乐观了,为了避免尴尬,自己只得顺着他的话,所谓见鬼说鬼话。

    “冷冻一下?院长同志,您提醒了我,我们去年收获的马铃薯囤积在仓库了,几乎每一个都经过了冬季的寒冷,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冷冻?到了今年的二月低,我们发现土地已经松动,气温也开始转暖。我们就在这一时刻开始播种,结果到了五月份我们迎来的粮食大丰收!

    我一直觉得,这是因为肥料的使用,以及人们的悉心照顾。或许,实际是因为我们无意间使用了您倡导的春化处理,才迎来丰收。”

    “当然!绝对是这样!”

    李森科突然想被电了一样,他猛地站起身,以至于高脚杯的红酒都洒了一半。

    此人的咋呼表现着实吓了杨明志一条:“院长同志,您别激动。”

    “我岂能不激动,将军同志,您为我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我真是太需要成功了。”

    有些事,李森科实在不想和外界说。那便是他的奉若万能法宝的“春化处理技术”,在今年的运用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苏联控制区的秋粮收获即将开始,大量的农业技术员进入田间地头考察,李森科获得的统计数据都表示,今年的谷物(以小麦为主)的产量,最多能达到三千五百万吨。

    对比1940年的九千五百万吨谷物的产量,李森科悲观的认为,联盟控制区的粮食产能已经萎缩至战前的三分之一。

    “春化处理”在许多集体农庄使用了,今年,它恐怕也不能带来喜人的增产。

    李森科已经想好对策,要么向全社会声称,粮食产量低迷的最大原因是敌人占领了绝大多数产粮区,其次则是今年的气候整体偏冷。唯独有一件事,他的科研成果是绝对正确的,是毋庸置疑的!

    不管这个别列科夫将军使用的化肥,给予马铃薯的增产效果究竟如何,将军毕竟也使用了“春化处理”手法。

    一个美妙的案例已经出现,李森科觉得,他可以利用该案例借题发挥,去堵住反对者的嘴!

    在全联盟,李森科永远不乏学术上的敌人,一大群人批驳其为伪科学份子,是彻头彻尾的大骗子。

    如果斩断母兽的腿,其生下的小兽腿部必有一定缺陷。继续斩断小兽的腿,下一代的腿部缺陷会更加严重。一代又一代的斩断与繁衍,最终将培育出没有腿的小兽。

    李森科集团正是固执的认同这一套遗传理论,批驳那些支持基因科学的先驱是“反苏份子”。

    他能获得成功,几乎全赖斯大林的支持。

    毕竟对于斯大林来说,在二战之前,他在国内的个人威望是有限的。这时候,全苏科学界的翘楚李森科,如同尊敬父亲似的尊敬斯大林,就差跪下了亲吻斯大林的脚趾,喜得拥趸的斯大林也没有理由不提携这位遗传学专家。

    尤其到了大清洗时期,斯大林排除大量异己,在科学界李森科便是其代言人,许多科学家顺便被清洗掉。

    公开质疑李森科的人突然少了,更多的人选择了隐忍。

    李森科终于获得了全苏科学界的最高地位,但他也知道,自己站在高位一直充满了危险,一旦失去了领袖的支持,那些反对者必然会站出来群起而攻之。

    因为,李森科只是一个科学工作者。

    他渐渐觉得自己开始遭遇信任危机,如果粮食不能高产,那么……

    李森科极力将内心的担忧压制住,表面上尽量表示乐观。

    不过多年的麦收数据终究会证明他的理论是谬论,他并不能为联盟带来粮食增产,能带来增产的唯有一个化肥广泛使用!

    尤其是现在,联盟需要大量的粮食以拯救饥饿的人民,现在,巨大的粮食缺口几乎都依赖美国的援助。

    距离麦收还有大概两周时间,“春化处理”理论尚未破产。

    李森科尽量保持乐观,以自信的面容面对杨明志:“将军,最迟两周之后就是全面麦收了。我去新西伯利亚附近的麦田看过,今年的情况非常不错。虽然麦子成熟的似乎晚了一点,整体的出穗状况非常良好。我敢肯定,今年定是一个大丰收。”

    “丰收!真是太美妙了。”杨明志给自己由倒上酒,更是给李森科的酒杯斟满。他举起高脚杯:“祝愿您获得巨大成功,祝愿联盟获得伟大胜利。”

    和李森科扯了许多农业方面的事,杨明志又去餐桌上取了一些小食,甚至还啃了一个新鲜的苹果。

    聪明的士兵都知道,漫长的战争中所需的军粮绝非是面包和肉罐头这么简单,长期吃这些东西人还是会生病。如果军粮里能增加一些柠檬、橘子,人才会真的保持健康。

    杨明志不知道科学院从哪里搞来了苹果、血橙这些新鲜水果,反正已经在餐桌上了,不去吃它真是不应该。

    饥饿的人们将自助餐会变成饕餮盛宴,杨明志注意到所有人都是一张大胃口,也包括自己的妻子,她真是在贯彻落实自己的命令,居然在一门心思的撕咬着烤羊肉。

    到了最后,杨明志突然觉得饿,恐怕自己就是那位吃的最少的人。

    ……

    本该文雅的自助餐会变了样,瞧瞧就餐的家伙们,真的是扶墙进扶墙出。

    杨明志不怀好意的拍拍格里申科少尉的肚子,只觉得里面像是坠了一块石头。

    “少尉同志,您今晚吃了多少东西?!”

    “我也不知道,也许有一头猪?”

    “不,我看您已经是一头猪了。听着,吃了太多可不是好事。”

    “您批评的对。”格里申科轻轻指了指还在往嘴里塞奶油蛋糕的杨桃:“长官,您还是看看您的妻子吧,她吃完羊肉又去吃蛋糕了。她是那么的瘦小,再这样下去……”

    “是该让她闭嘴了!”

    杨桃被丈夫强行终止了进食,即便这丫头真的如同小孩似的,嗷嗷着想要更多蛋糕。

    “你这妮子,再吃就成肥猪了!”

    “唉!让我多吃的是你,不让我吃的还是你。”

    “现在执行新命令!闭嘴!”

    杨明志已经顾不上那么多,拽着妻子就撤。或是动作过激了些,他刚把妻子拽到一边,妻子脸色骤变,接着猛锤自己的胸口。

    “啊!你怎么了!”杨明志大吃一惊。

    “噎着了!快!快拍我。”

    “真是疯狂!”杨明志猛地抬起头:“格里申科!等一会儿再摆弄你的皮带扣!给我拿来一杯水。”

    关键时刻还是那些餐厅工作人员反应快,随着一杯温水下肚,杨桃只觉得进入天堂,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可她好了伤疤忘了疼,也是因为人类对于甜食的本能追求,不会因为吃饱而终止。

    所有的高级生物,恐怕也只有人类拥有嗜糖基因。杨桃屈从于对糖的本能渴望,还想要往肚子里继续塞奶油蛋糕。

    “哥!至少,至少让我把奶油吃完吧!”

    “够了,我还从没见过你这么任性过,到此为止!”

    “唔……”

    真是一场不苟言笑的小插曲,此刻,所有餐桌的餐品几乎消失殆尽。

    李森科凑近说:“将军同志,您的妻子很喜欢奶油蛋糕?这不是问题,如果您愿意,我可以命令食堂每天做这个。”

    “还是算了吧!那东西能把我可爱的妻子变成胖子,我一点都不喜欢。”说着,杨明志抚着妻子的小脑袋,温柔中带着警告:“你觉得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