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倍感压力之下,他深知自己必须妥善做好这件事。
当然,一位英雄来此上学,这是值得骄傲的好事,他同时也担心,小小的彼尔姆第一中学容不下苏联的超级英雄。
现实是,因为相关政策,斯佩洛斯金娜继续上学这件事是即为保密的,知晓此事的人为数极为有限。
如果那个姑娘不自己抖出真实身份,佩特洛夫相信,普通学生如何知晓她的真实身份?
既然有共青团的同志的保证,佩特洛夫心头的石头算是彻底落了地。
约定的时间紧是三个小时后,挂掉了电话,佩特洛夫就一直待在办公室里静候着。他没有向下属具体说明此事,他倒是提前照会了几位教师,告诉他们以为转校生要来上课,也就仅此而已了。
这番操作没有什么特别的,因为彼尔姆正在吸收大量的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于此继续学业,基本上彼尔姆市每天都要接受一批新的转校生,第一中学也不例外。
如果说有一点特别的,就是校长会亲自给教师说明此事,而非是学校负责管理学生学籍的人员全权代理。
那几位老师都清楚,这位女学生要转到自己所任教的班级。校长亲自说明此事,恐怕,这位尚未到来的女生,怕是哪位较高级别官员的“公主”吧!
一番短暂的等待,传说中的传奇英雄斯佩洛斯金娜终于到了。
她就站在办公室的拼花地毯上,与之近距离的接触,校长佩特洛夫感到了别样的感觉。
作为校长,他的衣领处一直佩戴着醒目的标致,平日里他在校园里游走,也总是获得学生的正面敬礼。
但是这个姑娘,她的敬礼……
佩特洛夫本是露着一丝笑容的,现在却眉头紧皱。
缘何?娜塔莎,她几乎是基于条件反射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报告长官!第63集团……”
分明是意识到自己身份已经变了,女孩的话语戛然而止,这才缓缓放下右手,脸上流露出一丝失落。
“看来,您还是以军人的身份要求自己,这很好。斯佩洛斯金娜同志。”校长欣慰的说。
“对不起,我……我忘了。您会不会感觉很尴尬?”
“有一点尴尬。我想了想,您一个月前还在战场作战,您已经从军一年多,想要迅速适应校园生活,这是有点困难的。”
“即便是困难,我想……我想我能够迅速适应。”
“希望如此。”校长佩特洛夫背着手,走进面前的这位背着行囊、腰板挺直的姑娘,情不自禁的大量起来。
《真理报》不但刊登了关于狙击手斯佩洛斯金娜的文章,还贴上了照片。
碍于技术的局限性,那些照片本就模糊,印在报纸上就更为模糊。纯粹和白色的报纸,亦是掩盖住女孩金色的头发。她于报纸上的形象已经非常失真,除非下次报社派人来,单门给她拍摄一张特写。
“很好,今天看到了真正的您,比报纸上的照片漂亮多了。”
“谢谢您的夸奖。”
“啊!”佩特洛夫想到一些事,不禁长叹一口气:“我想其他同志已经跟您说的很透彻了。您是英雄,但是您现在所处的环境并不需要您张扬。您公开的照片都是模糊不清的,您即便站在普通人面前,他们也不能通过面容知道您的身份。我也是刚刚获悉,您决意化名哈尔科娃,这很好。”
“是的!校长同志!我尽可能做一名低调的学生。”
“您的觉悟很好,现在我还有一个小问题。”
“您请讲。”
“您为何要化名哈尔科娃呢?因为那座城市?还是因为……”
“是一个婚约!”娜塔莎极为淡定的回答
“您……”佩特洛夫都活了大半辈子了,他立刻明白了缘由,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本来嘛,苏联的法律规定男女结婚年龄都是十八岁,眼前的姑娘也快十八岁了,就是她话说时完全面不改色真的出人意料。
佩特洛夫耸耸肩,寒暄到此为止,接下来正式处理接收任务。
他拨通了电话,不一会儿,两名教务人员各拎着一个小麻袋就走入校长办公室。
麻袋里的东西主要是些校方案例发放的生活用品,有洗脸用的木盆,刷牙用的搪瓷口杯,猪鬃做的木牙刷,以及一套女生校服,冬季作训服和女士运动装。
至于另一个麻袋,则是沉甸甸的教科书。一个小帆布包里又装着一些文具。
看到这一幕,娜塔莎的思绪仿佛瞬间回到了几年前。
战争爆发前乃至战争进行时,凡是上了八年级,即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生,他们都是苏联的至宝。苏联奉行通才教育,所谓学生要学习五花八门的科目,课余还要去俱乐部、文化宫进修,战争时期,学生还增加了去靶场打靶、投掷手榴弹的科目。
要培养合格的人才,就必须给予他们合适的生活条件。
这些中学生,他们绝大多数是住校的,故而所有的生活用品、住宿吃饭基本都是免费。
和平时期,学生可以一个学期不用出校门就能过得挺不错,用到钱的地方也非常少不说,学习优秀还能得到奖学金补贴。
如今是战争时期,即便国家再艰难,所有的在校中学生,他们至少不用担心会饿肚子。
在以往,苏联中小学食堂都会提供完全免费的早餐午餐,想要吃到更优质的午餐,就需要学生自己支付一笔钱。
如今呢?奢侈的自费餐不复存在,倒是彼尔姆市第一中学别的不敢保证,吃饭问题他们做的还不错。在校的教职工食堂吃饭问题完全依靠当局补贴,就是自费餐被取消,餐桌上也变成土豆为主面包为辅的战时特色午餐。
东西已经送到,佩德罗夫亲自躬身,将折叠好的崭新女生拿出,亲自交到娜塔莎的手上。
“您现在还穿着共青团的制服,这不太合适。等一会儿您将校服换上,接着,会有老师将您领进宿舍。”
娜塔莎轻轻点点头,接着俯视手里的宝贝。
衣服被麻绳捆着,依旧难以遮掩它露出的蕾丝装饰。几年前,娜塔莎去了城里上学,她觉得世界上最漂亮的衣服就是学校发放的校服。
经历了一年多的军力生涯,她几乎忘掉自己穿着校服的模样。只怕现在穿上了,就是一个小天使再临人间。
从苏联建立开始,苏联的女生校服款式就是“女仆装”,更奇特的是,从一年级到十年级,款式几乎完全一样。
为什么是这样呢?也许是因为俄国在一战时期,因消耗国帑无数,又是国内饥荒,人口损失可谓非常严重,偏偏俄国的男人们对伏特加情有独钟。也许这样设计校服,会让姑娘们把众多男同学的目光,从伏特加转移到女人身上。
第1825章 新生活的开始()
一年多来,娜塔莎扪心自问,自己作为一个女孩子真的穿着过女人该有的衣服么?战争之下,她不得不穿着像是个男人,作战方面也必须向男兵看齐。
她哪里有女人的柔美,战地里,简直就是出色的战争机器。
但是这一刻,看到校服的那一瞬间激起了她对于往昔美好的追忆,整个心都融化掉了!
她迫不及待的扯开绳子,恨不得立刻把衣服换掉。
不过,当漂亮的黑白色校服被舒展开,一个问题又显露出来尺码合适吗?
她问及这一问题,佩特洛夫回答得从容不迫:“您不必担心这个,麻包里还有为您准备的皮鞋,它也绝对的合脚。”
“啊?学校是怎么知道我衣服的尺码,甚至是鞋子。”
“当然是上面提供的资料。”
娜塔莎没有多想,说不定相关情报还是自己尊敬的别列科夫将军提供的。
她的眼神充满急切,看着校长的眼睛说:“校长同志,我想我现在应该立刻更衣。”
“哦?或许我们可以先把别的事处理立下,有些文件需要您签字,还有您的学生证……”
“唔……我想我还是换好衣服吧。”
“也好。”佩特洛夫随手一指一扇小房门,“既然您坚持。那里就是更衣室,您把衣服换完吧。您最好抓紧时间。”
“嗯,我很快结束。”
现在,手捧着全套衣服的娜塔莎一改刚在的严肃,她接过新的皮鞋,高高兴兴的钻入那教务人员专用更衣室里。
当她再度走出更衣室,美艳动人!
娜塔莎再度站在众人面前,正如校长所言,衣服的尺码完全合适。
她打扮得如同女仆,金色的头发上也挂起了蕾丝头饰。由于是冬季,黑色长裙下,就是白色的加绒长裤。她的黑色皮鞋不但合脚,也在夕阳柔光反照下熠熠生辉。
有道是人靠衣装马靠鞍,一个漂亮的姑娘挺着腰板站在众人面前,她本就漂亮,加之一身校服,整个人充满了学生该有的青春朝气,换言之,看着真是养眼!
但是,有些东西不会因为着装的改变而变化的。
她轻轻抬起自己高傲的下巴,并拢双腿挺起胸膛,依旧以军人的站姿示人。
殊不知,这番站姿加上一套衣服,给予校长佩特洛夫的感觉极为舒适。
“到底是当过兵的孩子,真是比那些姑娘干练多了。”佩特洛夫不禁拍手叫好。
这番赞誉引得其他人的共鸣,尤其是一位自称姓巴肖伊诺夫佩戴教师徽章的中年男人,正如其姓氏的本意,此人的鼻子确实挺大。
巴肖伊诺夫顺着校长的赞誉,说道:“确实,整个年级的女生中,恐怕只有她形象最好。我从没想象,斯佩洛斯金娜同志不但是英雄,而且是美丽的典范。”
“哈哈,您带着麻袋而来,也想不到她的美丽。当然,我也没有想到。”
他们似乎就是单纯的对着自己的容颜和身材品头论足。呵!到底都是男人。
娜塔莎并不生气,或许自己的确比较漂亮,否则斯大林同志怎能会对着自己的金发盛赞一番呢?更惊人的是,近一年前,自己参与的侦查行动不慎被德军巡逻队撞到。在那些敌人嘴中,一头金发居然还是高贵的象征。
她密不做声地走回校长的办公桌前,轻轻的问:“可以开始别的工作了吗?”
“可以开始!漂亮的姑娘!现在,我要先给您介绍一下您的年纪教务委员巴肖伊诺夫同志,接着,再给您介绍一下班主任。”
有两个男人拎着满是物资的麻袋而来,娜塔莎用脚指头想想,都能意识到,此二人对自己未来的学习生活非常重要。
巴肖伊诺夫,娜塔莎轻易的记住了他的大鼻子,以及鼻子下面的向两边翘起的特色胡须。
而自己的班主任,一位姓布罗夫斯基的四十岁的男人,他微胖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身材倒是挺瘦的,整个人显得文质彬彬的。
此二人看起来都是和蔼可亲,那么,他们的教学水平又如何呢?
当兵打仗是不得已为之,她没得选,现在的她既然从新做回学生,第一要务就是把学习搞好。
不依靠斯大林给予许诺,而是靠自己的能力考入大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才是一个苏联英雄该做的。
那么问题来了,学业几近荒废一年有余,现在再拾起课本,能行吗?
女孩的心里不禁打起鼓。
她提起胆子问及刚刚认识的班主任、优秀数学教师巴肖伊诺夫:“老师,您知道我已经失学一年多了。我想我的课业落下的非常严重,我很担心……”
“是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必担心,我想您的舍友会帮您把课业补回来。”
“啊?”
这个回答几个意思?娜塔莎一时摸不着头脑。
“您不必惊讶。”布罗夫斯基自豪的说:“我是优秀的教师,我所教的学生成绩都很不错。所以您住校时期的舍友,她们都是您的同班同学,而且品学兼优。觉得自己课业能力不好即可请教于她们!放心。那些和您同年龄的姑娘们很愿意帮助新同学。”
“啊!这样……这样我就放心了。”娜塔莎流露出沁人心脾的微笑。
接下来,娜塔莎办理完毕了一切手续,也领到了自己的学生证。
她甚至得到了校长本人赞助的一个皮质手拎书包。
全套校服、从铅笔到圆规的文具、书包,以及散发油墨香气的书籍。娜塔莎站在这校长办公室内,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兵发生了一瞬间的角色转换,时隔一年多,她续上了中断的学业,成为一名十年级学生。
至此,列宁共青团的几位终于胜利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他们将斯佩洛斯金娜,哦,现在应该叫做哈尔科娃,交给了彼尔姆市第一中学。
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就有学校一方全权负责,除非团里组织活动,她才会换上合适制服参与进来。亦或者,她在节假日到团的办公地,那个保险柜里把玩一下自己的勋章。
可以说娜塔莎被撇在校长办公室里,他丝毫不觉得不适,有的只是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新的学校,新的宿舍,还有新的同学,以及绝对和平的生活。
一切如梦如幻!
自己的学生证放进手提书包,自己的一些杂物亦是放在里面。至于那些崭新的教科书和其他的东西,娜塔莎一股脑的将其塞入本酒有些满登登的背包里,接着直接背在身上。
这一幕,班主任布罗夫斯基看着何其心疼。
“亲爱的,被这么重的东西或许不妥,要不,我找几个学生帮你抬一下?”
“不必了。”娜塔莎好言回答,“这点重量算不得什么。一个月前,我还背着二十公斤的行囊执行一天二十公里的奔袭任务呢!”
“啊?!”
女孩流露着自信的笑容,她微笑的时候根本意识不到自己这番轻描淡写的描述,给予自己老师的是怎样的精神刺激。
还是年纪委员巴肖伊诺夫调侃说:“看来,我们获得了一位优秀的马拉松选手。”
“对!优秀的马拉松选手。”校长跟着附和说:“布罗夫斯基同志,看来下个月的秋季运动会,您的六班要收获优秀成绩了。”
“是啊,何止是体育方面的成绩。她可是一位优秀的女战士,军事比武的时候,恐怕我们所有的学生都远不及她的水平。布罗夫斯基同志,您真是幸运。”巴肖伊诺夫继续调侃。
“算了吧,我想她还是更希望做一位普通的学生。你说呢?哈尔科娃。”
“啊!我?”看着任主任使出的眼色,娜塔莎点了点头。
“时间也不早了。”校长看看表,“布罗夫斯基,和约定的一样,你领着她,把她交给宿管科罗廖娃,现在就去吧。”
“好的,校长同志。那么哈尔科娃同志。”布罗夫斯基侧目看着娜塔莎,“我帮你拎着你的其他行李,现在咱们走吧。”
娜塔莎抵达的九月六日正是周日,不同于工厂和烟囱持续喷出的浓烟,今日的学校当然处于假期。
所谓假期,和平时期学生们会利用周末进行各类社交互动,或是在家里、宿舍里门头睡觉。也不乏爱学之人,在学校的公共自习室里温习功课。
如今的情况有所不同,周末假期已经不是那种典型的假日了。
战争的压力作用于每一个国民身上,学生们也不例外。
但凡能上到十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纪至少也有十六岁了。
这是怎样的年龄?如今苏联执行新的征兵命令,征兵的年龄下限已经从二十岁下调到十八岁。彼尔姆第一中学十年级相当多的男生,按照苏联的法律,他们当在毕业后强制性服兵役,除非他们能考上大学。
一个个年轻的男孩,他们在学校里接受了非常充分的爱国主义教育,亦是明白了这场战争就是黑暗与光明、邪恶与正义的决战。他们渴望上战场,为了苏联,乃至为了爱好和平的世界和平,打赢这场战争。
那么,他们知道战争的恐怖与死亡的突然吗?
不知道!他们真的不知道!至少彼尔姆市的几个主要中学,孩子们根本没有考虑过牺牲这件事,男孩子们非常渴望去做英雄,谁要敢犹豫不决,那就是可耻的胆小鬼!
青春期的男生需要一些方式宣泄他们的青春躁动,如今,加入军队抗击侵略者,不就是最佳最崇高的宣泄方式。
他们距离服兵役至少还有一年的时间,在这之前,他们可以机由学校提供的打靶训练,或是胖揍胆小鬼宣泄这种情绪。
对于一些学生,尤其是大部分女生,她们有机会服兵役吗?
理论上她们都可以去做女兵,只不过军队会优先让她们做医护兵,有数学、物理才能的,则被优先训练为无线电通信员。无论是护士、军医还是技术兵种,她们至少要学会操作枪械,所谓习得自保的手段。
至于更多的女生,他们十年级毕业后当即成为大量工厂炙手可热的年轻劳动力。
这不,即便是周末,学校又组织了一批女生去城里的步枪工厂作为临时工。
有二百多人,她们穿着校服到了工厂,换上粗布做的劳动服后一直工作到傍晚,现在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了。
她们累吗?是真的累!但她们无怨无悔,只因为很多女生的父亲、兄长,或是正在军中服役抗击敌人,或是已经牺牲。
小而单薄的身影也变得巨大坚不可摧,她们表面上似乎对现状很是满意,一个个内心里却有着复仇的种子,以及为维护苏维埃祖国的责任感。
这不!她们二百多人举着红旗回来了。
背着巨大行囊的娜塔莎看到了这些姑娘的归来,她以慧眼瞬间就意识到,这些人定是经历了一场艰苦的拉练。
可她也没意识到,自己背着大号军用麻布口袋的想象,如何不吸引眼球呢?
“老师,那些同学难道做了长跑训练?”
娜塔莎突然发问,拽着更大麻布口袋气喘吁吁的布罗夫斯基,有些不耐烦的解释一番。
“啊?她们还去兵工厂工作?!她们是学生。”
“没……没什么。如果你愿意,下个周末你也可以像她们一样。你只要提交一个申请,就能去兵工厂帮忙。但是下周末,就是……就轮到六班打靶训练。”
“哦,原来是这样。”娜塔莎轻轻停下脚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