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秦赘婿-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科米尼人更是排外,北楼兰本地的安第斯人也在一些帕沙和科米尼的间谍的指使下发动骚乱,大肆抢掠骚扰当地其他民族包括大秦族在内的百姓,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北楼兰之大秦族居民一天三报要求微臣保护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已有不少大秦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难民逃入庆阳境内,臣处于当时,如要获得朝中授权,的确时间上已来不及,更何况臣想那楼兰既要亡国,其领土迟早也会被帕沙和科米尼人瓜分,与其这样,不如由帝国接管这北楼兰地区,也好使得这土地上的大秦族百姓有个归属。”

    秦暮故作姿态,在最后才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他也知道朝中大臣包括皇帝陛下在内其实也并非对北楼兰这块土地不感兴趣,只是自己擅自出兵有违朝廷制度,若无一个合适理由,始终无法解释得过去。

    秦暮的一番话真真假假,有虚有实,听得赵由校和众臣们都深以为然,试想处于当时那种情况,如果要获得帝国朝廷的意见在作决定,那明显不现实,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这句格言也就是这件事的真实写照。更何况秦暮最后那句话才说到了在场众人的心里,与其让别国占领,不如便宜自己,这才是真理之谈。

    赵由校与众臣其实关心的目前这北楼兰的情况,那里距离帝国朝廷远隔千山万水,在这次楼兰事件之前,甚至有不少大臣连楼兰的具体方位都不清楚。西北郡已经够偏远的了,这楼兰还在西北郡的西边,的确难以了解其现实情况。(。。)

    最快更新,无弹窗请。

第三百零一章 贵重的礼物() 
赵由校微微点头,似是接受了秦暮的说法,无论怎样,毕竟出兵外国保护本族人民,为自己的国家赢得声誉,大长了帝国声威,这在帝国近一两百年间里的历史上是还从未有过的光辉一页,即使自己百年以后也足以向后世子孙们夸耀了。可乐已更新大结局

    不过,自己也得勒勒这家伙,不能让他恃宠而骄,否则再有类似情况,恐怕对帝国对自己赵氏一脉的皇权可就真是一个威胁了。

    “诸位爱卿,方才秦爱卿已经把出兵楼兰的情况作了汇报,大家以为如何?”赵由校虽然心中已经接受了秦暮的解释,但表面上却并无表情变化。

    “父皇,儿臣以为秦大人处于当时那种情况,未经帝国批准边擅自出兵也是无奈之举,何况又为帝国赢得了如此巨大的声誉。儿臣以为秦大人此举当奖不当罚。”

    出列的太子赵岩,近段时间他春风得意,风头正劲,说起话来也言简意赅,铿锵有力。

    赵由校鼻腔里轻轻哼了一声,没有搭腔,目光转向其他大臣:“诸位的意见呢?”

    轻轻咳了一声,一个干瘦老者站了出来,正是帝国礼部尚书田易,他满脸堆笑,不慌不忙的出列道:“启禀陛下,臣以为,秦大人未经帝国朝廷批准就擅自出兵外国,依照朝廷律例,理应处罚,但鉴于事发突然,需得当机立断,秦大人此举也属应急,不过此风不可长,应予严禁。所以臣认为秦暮大人可以说功过相抵。”

    这田易不愧为老奸巨滑之人,对赵由校心思的揣摩无人能及,一番话说得赵由校轻轻点头,其他大臣哪还不知趣,纷纷附和田易之言。

    “嗯,既然诸位爱卿意见如此,朕也觉得这次出兵虽是无奈之举,但绝不能纵容。但朕念你一心为国,便赦免你此次之过,只是那拓疆之功那也就免了,秦爱卿。你可有意见?”

    “陛下圣明,微臣谢过陛下恩典。”秦暮装模作样,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

    “既然这件事已经过去,朕就不再追究了。朕和诸位爱卿对那北楼兰都甚是陌生,想听一听你讲一讲那北楼兰现在究竟怎样?那是个什么样的所在?与我帝国有什么不同?”赵由校一副兴趣盎然的模样。

    “陛下。那北楼兰虽远离帝都,也甚是边远,但却也是一个富饶之地,只是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倒是远远比不上帝国之地。”

    秦暮见赵由校已经将兴趣转移到北楼兰这块新得之地上,心里暗暗高兴,“微臣有几样物品想要呈献给陛下。”

    “哦?”赵由校大感兴趣,“呈上来让朕瞧瞧,是何稀罕之物?”

    秦暮随即让殿门口的传令吏出门取来早已准备好的两个盒子。送上大殿,在经过殿门前侍卫检查后,才呈送上赵由校的御案。这两个盒子一大一小,小的是一玉盒,大的则有一米左右,是一个长方形的木盒。

    赵由校欣然掀开玉盒盖,映入眼帘的一支竹笋模样的东西,只是这笋子颜色极浅,白中微带金黄,一看便不是凡品。更为奇妙的是这东西上似乎总有有一层淡淡的烟雾缭绕,久久不散。赵由校端详半晌,也不知道这是何物,便让侍从以此物展示众大臣。

    见众多大臣观过此物后议论纷纷。但竟然无一人能确切说出此物的名称,赵由校有些惊讶,“诸位爱卿见多识广,难道都不识此物吗?”

    众位大臣争论半天还是说不出所以然,倒是农政大臣秦跃东犹豫了一阵,站了出来。“陛下,老臣观此物,有些象《山海志异》中所著的天笋一物,不过臣也未见过真物,只是在书中见过图画而已。”

    “哦?这天笋是个什么稀罕物么?”赵由校饶有兴趣的问道。

    “《山海志异》有书曰:‘大陆之中,有大泽,方圆万里,有云锁雾笼之处,终年不散,其浮泥深处,产奇物,形如竹笋,初色淡,百年后泛金,谓之天笋。’臣想也许就是指此物。”秦跃东摇头晃脑背了一段文章后解释道。

    “那此物有何奇异之处?”赵由校含笑问道,既是《山海志异》所著物品,定然不是凡物。

    “传说这天笋一物,乃上天所赐,属可遇不可求之奇物,大泽之中,云笼雾绕,难以寻觅,浮泥中落叶亦沉,老臣也从未听说有人获过此物。传闻常人服用此物能长智慧,旺精神,有返老还童之功效,绝非一般补物所能比拟。身体虚弱之人服用后,则可强精固髓,补气增元,一扫病态。”秦跃东将自己了解到的知识一一道来。

    “果真如此?秦爱卿,这物可是天笋么?”赵由校将目光转向秦暮。

    “秦大人果然学识渊博,此物正是天笋,乃是居住于绿海沼泽周围的少数民族所献,几十年来仅获此一支,臣献于陛下,祝陛下龙体安康,长命百岁。”秦暮装出一副惊异模样,令秦跃东大感自豪,然后才恭敬的回答。

    “嗯,难得爱卿一番心意,朕就领了你这个情。”赵由校脸色多云转晴,心情也明显好了起来。

    “那这些又是何物啊?”他又揭开大木盒封盖,里面赫然是一份图画,一份书简,以及一个黑沉沉的拐杖模样的东西。

    “回禀陛下,此三样物品是微臣从北楼兰带回的最的礼品,乃是献给陛下的礼物,其贵重远胜于先前的天笋。”秦暮卖了个关子。

    “哦?”

    赵由校和一干大臣都大为惊奇,方才那天笋的珍贵已是众人皆知了,却还只是配角,这三样物品却又是何宝物,竟然当得起如此盛赞?

    赵由校拿起那黑沉沉的拐杖,仔细打量,看不出有何奇异之处,正待开口询问,秦暮早已上前一步道:“禀陛下,这物品叫权杖,乃是这北楼兰各族人首领请当地最有名的雕刻家选取北楼兰的特产黑骨树之木精心雕刻而成,象征皇权,即帝国对北楼兰的主权。”

    “而那书简则是北楼兰两百多万各族百姓之代表签名的效忠书和与楼兰大公国达成的停战协定,表示北楼兰的各族百姓永远效忠帝国和主权转让手续;至于那图画么,就是那北楼兰的山河示意图,象征北楼兰从此归属咱们大秦帝国了。”(。)xh118

    看完记得:方便下次看,或者。

第三百零二章 封赏() 
秦暮这一气呵成的一番话立即在大殿内掀起了滔天巨浪,虽然赵由校和众大臣也估计到秦暮出兵占领北楼兰肯定能获得巨大利益,但他们都没有想到在这短短两个月内,秦暮竟然能够将这片土地连同居住在上面的两百多万百姓全部归于帝国统治之下,而且居然连与楼兰大公国的协定也以签定,这实在是太让人难以接受了!

    只感觉一阵热血从脸上涌起,素来阴沉的皇帝陛下也忍不住站起身来,脸上焕发出阵阵潮红,似乎连呼吸也急迫起来,“好,好,好!秦爱卿,你立如此大功,朕甚感欣慰。秦爱卿为我帝国开疆拓土,大长声威,当地百姓归附,民心思定,朕要重奖有功人员,诸位爱卿,你们看如何?”

    殿下的众臣也都惊得呆了,虽然北楼兰被占领在意料之中,但短短两月里能赢得当地老百姓的和归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反观其他占领先例,获得当地居民的民心的难度有时更胜于占领,哪一个地方不是通过几年乃至几十年统治才使得被占领地区的归顺,甚至被占领地区还反复出现暴动骚乱的事例也不新鲜,而这个难题在秦暮面前居然迎刃而解。

    眼见得皇帝陛下都如此激动,自然有心领神会之人来迎合,帝国商务大臣曾国鸿出列奏道:“陛下,秦大人劳苦功高,为帝国立下如此大功,臣以为应当晋升秦大人爵位,以示嘉奖。”

    “是啊,秦大人现在仍然是侯爵,臣也以为应当晋升秦大人为公爵陛下明断。”

    另一个出列附和的是帝国文教卫生大臣魏忠行,自从秦暮为顺利筹建西北两所大学与他拉上关系后,二人关系迅速密切,秦暮也不时派人送上西北各种土特产,使得这个通过邓先拉上关系的朝中元老态度明显倾向于秦暮。

    赵由校微微点头。晋升公爵不过是小事一桩,他正准备发旨,只见又一个身影站了出来,“岩儿。你还有什么意见?”出列的是太子赵岩。

    “儿臣以为,晋升秦大人官爵是理所当然之事,现在既然那北楼兰已纳入帝国管辖,也算是帝国一个行政区域,可这北楼兰新定。外界势力错综复杂,本地少数民族众多,更何况又远离帝国中心地区,中间又隔有飞鸟难越的大横断山脉,只与秦大人的西北领地相通,所以儿臣以为应当先明确这北楼兰的地位,并确定主要行政官员才是当务之急。”神采飞扬的赵岩胸有成竹的说道。

    “唔,很好,朗儿言之有理,那依你看。这北楼兰应当怎样处理?”赵由校心情舒畅,满面笑容。

    “儿臣以为,这北楼兰新定,周边局势尚未完全明朗,我们不必急于将这北楼兰变成帝国的一个普通行政区域,这样有可能激化这个地区本来就还存在的敌视情绪,可以暂时定为一个特殊区域,带几年后局势稳定后再作定论。”

    “至于担负这北楼兰地区的重任的人选自然有由父皇您来决定,不过儿臣以为这北楼兰地理位置太偏,而我们大秦族人势力也不强。必须得加强军事上的控制,秦大人应当是个最佳人选父皇明断。”赵岩脸上笑意盎然。

    “诸位爱卿,你们有何看法?”赵由校镇静了一下起伏的心情问道。

    “老臣以为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帝国经此事声威远播,秦大人功不可没,且北楼兰地域位置特殊,若要确保其平稳过渡,秦大人应是担负北楼兰地区重责的最佳人选陛下明鉴。”魏忠贤推波助澜道。

    其他一些大臣见此情形。也都纷纷附和二人的意见,谁愿意在皇帝陛下兴头上泼冷水呢,更何况现在秦暮如日中天,巴结还来不赢呢。

    “嗯,岩儿与诸位爱卿之意深合朕心,秦暮!”

    “微臣在!”秦暮早已单膝点地。

    “朕封你为永胜公,兼任北楼兰地区总督,希望你勿负朕望,替朕守好边关!”赵由校郑重其事的说道。

    “谢陛下隆恩,微臣定不负重托!”

    秦暮强压心中的欣喜,恭敬的回答道。没有想到这次竟然会有这么大的收获,看来自己是白担心了。

    不过秦暮也知道,越是这样,自己却要越谨慎,只有这样才能平平安安地回自己的西北。

    接下来,心情愉悦的赵由校便问起北楼兰的基本情况,秦暮也捡了些当地奇特的风土人情介绍,听得赵由校满脸含笑,连连点头,一些知趣的大臣见皇帝陛下难得心情舒畅,也就附和着谈笑。

    也有几个大臣阴沉着脸,没有加入,其中就包括首辅叶向高等东林党官员。而也有几位内心虽并不满意,但表面却不得不装出一副高兴的模样,实在是难为得很。

    愉快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当赵由校问及秦暮住所时,得知秦暮在帝都居然没有住宅,当即便赐与秦暮一幢位于帝都南区桂湖大道南东段的大宅,这本是帝国一位伯爵,只是这位侯爵在帝国朝中官场斗争中成牺牲品,早在三年前便被发配充边,这栋住宅便被帝国没收,其家眷随之而去,成为一栋空宅,于是便被皇帝陛下赐与秦暮,成为秦暮在帝都的居所。

    散朝后,暗自高兴的秦暮一边谦逊的与一同下朝的众臣们谈笑着,一边在帝国文教卫生大臣魏忠行的介绍下认识朝中其他一些他还不认识的大臣。秦暮谦虚的谈吐,低调的作风,再加之对比他年长的官员们都十分尊敬,至少表面上如此,很快便赢得了不少与秦暮并无利害冲突的大臣们的好感。

    考虑到自己在朝中还有相当反对势力的敌视,秦暮进城后十分低调,一百多名近卫,秦暮仅带了二十名帝都。

    刚刚走出皇宫大门的秦暮尚未考虑好往何处去时,早已在大门外等候的一名官员已经迎上前来。(。)xh118

    看完记得:方便下次看,或者。

第三百零三章 府邸() 
“秦大人,卑职内务府张得利见过节度使大人。”

    来人看服饰应该是帝国的低级官员,这身份在外埠也许还算个人物,但在帝都内就简直不值一提了,说明了,就是一打杂办事人员。

    “哦,张大人多礼了。”秦暮和蔼的回答道。

    “卑职是要带大人您去看看皇帝陛下赐与您的宅子,不知您老这会儿有没有空?”八品服饰的张得利一脸谦卑,恭敬的问道。

    秦暮一楞,这行内务府的办事效率还真的挺高的,自己这才出门,这边就已经候上了,“好,你前面带路吧。”

    一行人来到桂湖大道东段,秦暮这才发现这地方与帝**事学院距离并不太远,还与自己那个便宜老丈人李少钦公爵的居所同处一条大街上,只是李少钦公爵的住宅在西段,距离赐给秦暮的这栋大宅还有相当路程。

    走进大宅院内,秦暮几乎一眼就看上了这座院落,地理位置处于东段的末梢,环境十分幽雅,看上去周围都是一些诗书人家,与地处西段的李少钦公爵所在那一带豪门巨富云集的情况大不相同。大院分三重,是一个大秦族气息浓厚的院落。

    门房后,便是第一重,这里应该都是下人仆从的居所,面积很大,但简单朴素,两边厢房排列整齐有序。靠近大门侧,还有一条便道通往东边旁院,那是停放车辆和马匹的偏院,足可以停放三五辆马车有余,马房干净整洁,只是经年未有人打扫,显得有些破败。外院的正中一棵三人难抱的榕树屹立其中,大概很就没有人进来了,不少枯枝败叶零散的落在地上。

    穿过外院大门,便进到了中院,中院的面积小了一些,显得比较紧凑。两边房间的颜色比外院明快鲜艳了许多,尤其是院中有一个小池塘,几株残荷枯立水中,一座小桥越池而过。两边回廊曲折宛转,显得格外幽雅,这中院一般都是仆妇丫环侍女等女性下人居住所在,左侧一道小门通往旁边小院,应该是洗衣房和厨房。而右边走廊通往西边偏院,那是客房。

    穿过中院正门便内院,内院十分宽敞,正对的是主客厅,一排黑黝黝的雕花木椅已经蒙上了不少灰尘和蛛丝,旁边壁上一幅裱工精致的字画还悬挂于上,“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几个字还在昭示着原任主人的辉煌。主客厅东边是一个小会客室,紧挨着便是一间宽大的书房。往西,穿过一道小门。就是内眷的居所了,一道曲折的走廊连接了五六个小院,大慨就是主人的妻妾和未成年子女居住所在了。

    正房背后是一个别致的小花园,几株古树,一座小亭,只是长久没有人,杂草丛生,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带着秦暮参观完,张姓小吏偷偷观察秦暮的脸色,见秦暮十分满意。心中也暗暗高兴,秦暮随即婉言谢绝了由他帮助招募仆役和下人的提议,但大方的给了他三十两白银的赏钱,喜得他千恩万谢的去了。

    临走前。他还告诉秦暮若需要什么,尽管叫人到内务府招他,他随叫随到,秦暮也觉得此人颇有意思,笑着答应了他。

    待那张得利离开后,秦暮派人接来魏纤纤和李师师二人在宅内好好转悠了一圈。这才心满意足的出门。二女对这幢大宅也十分喜欢,尤其是内院幽雅清静的环境,宽敞独立的小院落,后边精巧别致的小花园,甚至花园内那片小树林,都深深赢得了二女的喜爱。

    帝都的东区是著名的商业区和娱乐区,靠北的国泰大道中段有一个著名的大市场,市场内一座座庞大豪华商铺鳞次栉比,奇怪的是商铺内布置虽然奢华富贵,但却只有一些软椅锦凳,并无其他商品,一些穿着精美的仆役站在门口,却并不招呼客人,只有当客人踏入店内,这些仆役才会热情了迎上前去。

    这些商铺外边都没有悬挂招牌,但帝都人都知道这里每一家商铺都从事的是同一行业,这里就是帝都最有名的奴隶市场。

    来到这里的秦暮一行有些发楞,秦暮虽然是在京城待过一段时间,但无暇涉足这些场所,只知道这里是帝都有名的奴隶市场,打算到此地买几个奴隶回去充当杂役,没想到来到此处发现商铺林立,自己居然无从下手,不由得懊悔该留下那个张得利他为自己带路并充当参谋。

    魏、李二女也从未来过这类场所,至于跟在身后的那些近卫就更不用说了,都出身下层人家,跟随秦暮浴血奋战后晋升为秦暮的近卫,哪里见过这些场面。正犹豫间,身后却传来一阵呼唤声:“秦大人,秦大人!”

    秦暮有些奇怪,莫非自己走到这奴隶商场门口也要遇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