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城再次遇刺一事对库车用兵,所以联合他国求自保的气氛很浓,我再想,也许我们不去找他们,他们也会主动找上门来求我们,我们这一去不正好一拍即合。”青年兴致盎然的推断道。
“那贝加国的情况又怎样?”哈依巴尔把话题转转到了自己的邻国身上。
“阿尔泰态度也很积极,他也也主张建立一支强大的联合军,他还说假如乌孙和高昌两国如果不愿意参加,我们三国照样也可以组建这支部队,但他对匈卑人的压力有些担心,希望我们在成立这支部队求得匈卑人的谅解,向他们解释清楚成立部队并非针对他们。”青年斟酌着言辞,说出贝加国的意见。
“哼。阿尔泰越老越胆小,不过也不能怪他,匈卑人向来蛮不讲理,真要引起他们的误会。也是一个大麻烦。但我在想匈卑人也许并不愿意看到秦暮无所顾忌的任意扩大势力,我们这支部队的组建对发展中的秦暮势力也是一个遏制,这对他们来说并非坏事,至于这支部队的驻扎地,我们可以明确承诺驻扎在南部地区。以免引起匈卑人的不满。”哈依巴尔眨巴着眼睛笑眯眯的道。
“是啊,部队可以随时移动,我们承诺驻扎南部边境,并不代表就不能移防其他地区,真要出了什么意外状况,部队本来就是用来保卫国家的,又有哪里不能去?!”国务大臣的话斩钉截铁。
二人的对话又给坐在面前的青年上了生动的一课,什么叫政治?利益的交换和出卖就叫做政治,没有尔虞我诈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政治。看来自己在这一方面还差的远,要学好着一课。自己还需要经历更多。
其他两国的态度都在两人的意料之中,但青年介绍乌孙国内出现的亲秦暮动向却引起了哈依巴尔和阿布希耶夫二人的。
乌孙国国内局势方稳,近期不愿参与这些本来就带一些风险的事务他们可以理解,但最起码西域五国同处一个地域环境,名义上还属于一个政治联盟,几百年来一直保持着共同的对外政策,许多利益上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现在国内出现亲外来势力的倾向,这不能不让二人敏感。若是内部被分化瓦解了,那西域五国的最终命运也就可以预料得到了。
大殿内一时陷入了沉寂。老练的哈依巴尔和阿布希耶夫都嗅出了这背后浓浓的阴谋味儿,不用说这肯定是秦暮的伎俩,自己一方再想着联合对敌,敌人却也没有闲着。而且动作看来比自己一方还迅速,幅度来得比自己还猛,大有将西域五国联盟一举瓦解之势,这简直让人防不胜防。
摇了摇头,还是哈依巴尔打破了沉默,“高昌国没有什么异常情况吧?”
“嗯。还算好,他们只是请我们理解他们的处境,但也向我们保证绝对不会偏袒和倒向外人,这一点请我们放心。”
青年点点头,脸色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喜悦,显然是被父亲和国务大臣的脸色给震住了。
“唉,说实话,高昌国能够给我们如此的保证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他们处于秦暮最直接的威胁下,国力也最弱,可也能作出这样的决定,反观乌孙人的表现却实在令人费解。”
国务大臣长叹一口气,本来不错的好心情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坏消息败得无影无踪。
“我在想,乌孙人的意见也许和他们现任国主地位不稳有关,我听说被废黜的大王子好像并不甘心失败,一直在积极活动,国内反对二王子登基大王子的势力依然很强,也许就是这个原因使得当权的二王子一派希望获得秦暮的来维持自己统治的稳固吧。”声音低了许多,哈依巴尔面无表情的道。
不干涉内政尤其是王位继承事务向来是西域诸国联盟一条最基本的规则,但现在这等险恶的情况下,自己是不是也应该改变一下策略呢?哈依巴尔暗暗在心中问自己。
哈依巴尔的话隐隐约约点出了乌孙国内反常的政治倾向,包括楼兰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一直倾向原来乌孙国的大王子,但鉴于西域诸国联盟严禁介入各国国内事务,那些也仅仅流于口头和形式上,当然在私下各国当权人物都和大王子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但没想到风云突变,一年多前乌孙国朝中势力发生变化,原本大王子的一派首脑人物首相被罢黜,取而代之的是亲二王子一派大臣得势,这与当时的乌孙国主有很大关系,架不住枕旁风的吹袭,老国主在身体每况愈下的情况下重新立二王子为王储,并撤换了坚决大王子一派的人物,这样一来,也引起了周边个邻邦的不安,而被废黜的大王子也不甘心失败,不断派人在各国游说,希望各国能向自己的父亲施加压力改变决定。(。)
第四百五十三章 西域对秦暮的评价()
各国也纷纷派员了解情况并希望乌孙国主能慎重从事,大概这引起了二王子一党的戒心。
自从年初老国主过世后,二王子在国内军方和自己的势力拥护下登上了王位,但却遭到了部分大臣和大王子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先王所作的决定是在神智不清的情况下作出的,不具有法律效力,而应该由一直担任王储位置的大王子继位,由于这帮人长期把持乌孙国朝政,拥有相当大的势力,而且与联盟各国当权者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双方的斗争立即引发了乌孙国内的动荡不安,形势一度恶化,但依*军队力量,二王子一派还是立住了阵脚,但依然承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很大压力,显得有些举步维艰。
既然联盟内各国无法寻找到可靠的,那向外寻找自己的盟友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以秦暮的政治嗅觉不可能察觉不到这一点,能够在西域诸国的联盟中插进一脚大概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事情吧。
看到国主老脸上浮现出复杂的思索之色,阿布希耶夫也深感棘手,若是乌孙国倒向了秦暮的怀抱,那西域诸国的联盟就再也毫无意义,那处境可以说任人宰割也毫不为过。
“父亲,难道我们就没有什么应对之策吗?”还是青年有些不服气,浓眉一掀,提高声音问道。
精神一振,哈依巴尔也点了点头,脸上涌起一丝少有的豪气,“哼,鹿死谁手,犹未可知。秦暮一天挖空心思打我们的主意,但周边这些国家并非都是蠢人,我们也不会坐以待毙,这不,已经主动有人上门来了。”
旁边两人一听都大感兴趣。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事情居然能让素来谨慎的国主豪情顿生,都把目光落在了哈依巴尔有些激动的脸上。
镇静了一下情绪,哈依巴尔把下午的情况详细的叙述了一道,并就有些情况作了仔细的介绍。
没等听完。青年已经是兴奋不已,站起身来说道:“父亲,那您还等什么?咱们马上就可以和他们达成协议,那秦暮素来目中无人,穷兵黩武。一贯对周围邻国采取蚕食政策,此次咱们如果能联合起来,必定能够给这个家伙以一个重重的教训。”
示意青年坐下保持冷静,哈依巴尔这时候反而更沉稳了,他把目光转向自己的国务大臣:“阿布希耶夫,你怎么看?”
“看上去是个完美的计划,老臣在想这大概是那个腓特烈的想法吧?布伦特兰可真生了个好儿子,听说这个家伙是个军事天才,在与帕沙人的交锋中连称咱们中大陆军神的库图佐夫在他身上都吃了一个哑巴亏,若没有他顶住帕沙人的进攻。恐怕楼兰大公国都已经成为历史了吧。”阿布希耶夫有些感叹的道。
“不过这个计划还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咱们还得好好斟酌斟酌。”话锋一转,国务大臣一边细细的捋着颌下长须,一边想着什么。
“嗯,我知道这其中还有一些问题,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大胆而有切合实际的想法,至少能够一改咱们眼下的不利处境,我觉得值得一试。”哈依巴尔态度平和但很坚决,显然对这个计划很看好。
“但至少咱们也得筹划筹划,尽量把这里边存在的问题弄清楚。以免到时候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比如说双方出动的兵力,其他几国出动多少,保密问题,战后的关系问题。以及一旦秦暮从西北增援的问题,我们都应该考虑清楚,不能只考虑好的一面,也要作好失利的准备。”语气虽然和缓,但表达出来的意思却无疑于给哈依巴尔迎头泼了一盆冷水。
哈依巴尔并不以为忤,他知道自己这忠实的部下对事情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若是没有了这一点,自己也不可能把他视为左臂右膀了。
“哦?那说说你的看法。”
哈依巴尔下着问道,有一个能够提出反对意见的人至少能为自己的行动提上一个醒,能够出那些计划中疏忽的地方。
“唔,首先我们要了解对方的兵力情况,虽然他们南边的战局已经平静,但帕沙人那边肯定牵制了他们相当力量,他们既然这么有把握,说明他们有可能与西边的科米尼人有了交易,但我们必须获知他们究竟能出动多少力量,要知道秦暮在北楼兰可布置有四个师团近十万人的人马,特别是第一军团的第二师团,那可是秦暮手中的第一王牌,战斗力绝对不可小觑,还有那个全部由高岳蛮子组成的步兵师团也值得重视。”
“其次,我们也要了解库车和贝加两国对此事的看法,必须要共进退,否则势单力孤会有太大风险,多了这两国加入,不但力量强了许多,也大大降低了我们的风险,而且也有利于我们借这个机会组建联合军。”国务大臣提出第二条意见很合哈依巴尔的心思,能一举两得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这一点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对方已经答应说服两国,原本他们还想去做乌孙国的工作,但我介绍了乌孙眼下的情况,建议他们最好不要将此事泄露给乌孙国,他们也接受了我的看法。我觉得有必要,我们可以再派人出使库车和贝加两国促成此事的成功。”哈依巴尔对这件事十分热衷。
“再次,假如我们打败了秦暮在北楼兰的势力对方从新掌握北楼兰,对方应该为我们可能遭受秦暮的报复武力,最好能够签定一个军事互助条约。”
“再次,即使我们以上几方面一切准备妥当,我们仍然需要考虑到最坏的情形,那就是一旦我们计划失败,我们该如何应对秦暮一方的反击?这一点不能不考虑到。”说到这儿,国务大臣声音已经低沉了许多,明显是有些担心。
大殿里一时间又安静了下来,显然三人都在考虑这一点,这并非不可能,什么事情在结局之前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何况要面对的是秦暮这个家伙,西域诸国中曾有人评价他,狡如狐,贪如狼,狠如虎,毒如蝎,如果真要与他作对,那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也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第四百五十四章 军官的渴望()
良久,经过深思熟虑的哈依巴尔才脸色沉肃的道:“这件事我仔细考虑过了,如果我们不趁秦暮把精力放到东边这个时候把他的势力逐出中大陆,一旦他缓过手来,依他的心性,咱们西域诸国迟早会成为他口中物。楼兰人虽然并非最好的盟友,但至少他们对我们的土地不感兴趣,而秦暮这个家伙,土地子民财富,一有机会,哪一样他也不会放过,我们必须搏此一回!”
顿了一顿又道:“若是失败,一切责任由我来承担,大不了我们向匈卑人俯首称臣,多进贡一些财物罢了,至少匈卑人他们不会窥觑我们的土地!”
能说出这番话,说明哈依巴尔已经下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事到如此,阿布希耶夫也没有什么多余的话好说,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战后的鹧鸪关内外尸横遍野,血流飘杵,到处是残缺的尸体,很多已经无法分清敌我,已经觅食的兀鹰秃鹫成群结队的飞临上空,贪婪的觑视着这丰盛的美味,不时扑下身来享受一番,连士兵们的驱赶也难以打消它们的贪欲。
打扫战场的任务落到了随后而来的后勤部队头上,行军战斗连轴转,即便是铁人也难以经受得起,在确定了敌人已经彻底丧失了反击之力后,独立第二师团终于得到了片刻的休整。
一万多俘虏被分割成几块安置在较场内,防止俘虏反抗,赵忠尧让已经赶到的钟五率领本部负责看押这帮俘虏,并当场格杀了几十名企图制造事端趁机哗变的死硬分子,才算勉强控制住局面。幸好得到消息的西北第二军团第三、第五师团来的速度也很快,在傍晚前就赶到了鹧鸪关,接管对俘虏的看押责任,直到这时候,赵忠尧和钟五二人才算真正的松了一口气。
鹧鸪关已经被踏在了脚下,中原的大门已经向自己敞开。东可以进击陇东,南可以俯视西康,北可以威胁卢龙,这个时候。自己下一步究竟该怎么走呢?深深的吸了一口还荡漾着淡淡血腥味儿的空气,秦暮漫步在鹧鸪关东门城墙上,目光迷茫的望向东方。
已是深秋的十一月显得那么萧索,关外两旁绵延的丘陵呈现出黄绿混杂的斑驳,后勤人员依然在忙碌的清理着关前的战场。而远处已经是一片深灰色的苍茫。
目光深深锁定在前方,秦暮双手按在城墙垛口上,一时间神游万里。直到身后一阵橐橐的靴声才把他从沉思中拉了回来,不用考虑,秦暮也知道是自己几个得力部将,大概都是想来探探自己的口气,以确定下一步的方向。
作为军人,冲锋陷阵建功立业是他们最大的渴望,眼下东进南下正是最好的时机,也难怪他们心急火燎的跑来探风。
慢慢转过身来。入墓的是城楼下四处正在整队准备安营扎寨的人马,落日的余晖夹杂着淡淡的雾气,给整个城塞笼上一层薄薄的面纱,秦暮莫来由的感叹:“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这般场景如此壮美,也算预兆咱们走出了踏进中原的第一步,可以后的路会不会也如此平顺呢?”
眼光流转,秦暮清冷的目光慢慢扫过站在自己身后的三人。
“大人,眼下咱们已经控制了这鹧鸪关,进可攻。退可守,这要塞的两侧都是绵延的丘陵地带,不利大军行动,我们已是占进了先机。大人还有什么担心的呢?”说话的是第二军团第五师团师团长米大红,眼见得独立第二师团独建大功素来稳重的他对战争的渴望也有些迫切起来了。
他也知道赵忠尧率领的独立第二师团,一直在和自己较着劲,此次独立第二师团出师大捷,力克鹧鸪关。充分向西北军政两界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米大红欣喜羡慕的同时也更感到压力,欣喜的是这鹧鸪关一拿下便预示着更多的战争将要随之而来,自己师团也能够展示自己的实力,那一分压力当然是面对独立第二师团的战功,若是第五师团不能打几场漂亮的战役,恐怕就有些名不副实了。
所以他听到秦暮语气中的变化,深怕秦暮就此打住,部队止步不前,连忙发问。
“嗬,大红啊,怎么你也对以后的战事这么乐观?”秦暮似笑非笑的瞄了有些急切的中年男子,似是看透了他的心事。
脸上一热,米大红揉了揉下巴颌,掩饰道:“大人说笑了,咱们不远千里来到这里,总不能一言不发的呆坐这儿坐看中原局势的变化吧?你说是不是,老曹?”米大红的连忙拉来一个同盟军。
见米大红把自己也扯了进去,曹崇岳搔搔头接上话道:“是啊,大人,手底下那帮兔崽仔们早就不安分得很了,一天到晚都盼着打仗,好容易等到今天啊!”
鼻子里哼了一声,秦暮没有理睬二人的一唱一和,把话题转向了赵忠尧:“赵忠尧,具体统计数据出来没有?”
“回大人,出来了。独立第二师团此役共阵亡五千八百余人,轻重伤三千六百余人,歼低二万一千余人,其中俘虏一万一千人,毙敌一万余人,缴获战马两千匹,其他武器物资若干。”
听得秦暮问及战果,赵忠尧无比自豪中也夹杂着一丝痛惜,第一仗就是一场意料不到的恶战,给独立第二师团带来了相当大的损伤,势必对独立第二师团后期战斗产生一定影响。
“嗯,干得不错,赵忠尧,此次战役独立第二师团表现出色,全军上下一力苦战,为咱们东进开了一个好头,应予嘉奖,我已经让西北军政节度使府记录在案,抓紧时间将嘉奖令下达下来。”
秦暮甚为满意的点了点头,独立第二师团方转为正规陆军就经历如此恶战,而且取得如此辉煌战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期待的结果,对独立第二师团以后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损失虽然大一些,但经过这场战役,师团官兵必然能从中得到锻炼,为整个师团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百五十五章 野望关西()
“谢谢大人!”
赵忠尧躬身行礼,有些疲惫脸上顿时容光焕发,声音也宏亮了许多。能够得到主帅如此盛赞,也不枉自己一帮人浴血奋战。
又沉吟了一下,秦暮才道:“赵忠尧,你师团此次损伤不小,眼下也没有力量补充,我看要不就驻扎这鹧鸪关当咱们的后盾吧。”
方才的欣喜一下子就被秦暮后面的一句话给打消得无影无踪,赵忠尧大急:“大人,我们师团还有四个联队的有生力量,元气未伤,完全可以胜任出击先锋,您行行好,可千万被让我们呆在这儿闲着,那还不得把我们给闷死。”
秦暮脸色转冷:“好了,还有四个联队?阵亡近六千人,还有三千好几的伤员,我看你从哪儿给我找四个联队出来?!你以为在这儿就是让你休息啊?我告诉你,这鹧鸪关可是我们进出中原的咽喉,我们从这儿出击,粮草和后勤物资都要从这里进行补给,而这周边现在都已经成了太平教的天下,一旦除了问题,那就会危及我们东进主力的后路,难道这个任务你认为很轻松?!简直荒谬!”
很难听到秦暮如此严厉的口气,赵忠尧背上冷汗涔涔,垂下头来不敢接腔,连曹崇岳和米大红也很少看到秦暮严肃的一面,都赶忙闭紧嘴巴不敢多言语。
“还还有,这么多伤病员需要转移的,先行送回丽山郡休养,我已经让人传令回去让战备署的人尽快派遣预备役部队补充过来,你把兵员补充齐整。在这里好好给我训练,这是另外一个任务。”秦暮口气转缓,但面色仍然不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