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贝桑并不赞成屠答提出的限制秦暮势力的扩张,因为就目前情况来看匈卑人根本无力限制对方发展,除非主动挑起战争。但眼下秦暮除了和本族高层保持着良好私人关系外,西北商品流入腾格里草原也的确给本族百姓带来了方便,而数量更大的商品物资通过北部商道输入中西大陆给本族带来的收益也让贵族们更是舍不得放手,所以要想主动向秦暮发起进攻的可能性简直微乎其微。
不过贝桑也并非像那些贪婪愚蠢的贵族一样认为秦暮就会是亲密可靠的盟友,他坚信这一点,只有保持强大的力量,秦暮才会尊重你,否则一旦他羽翼而你又不具备与他一搏之力,除非你臣服于他脚下,那你就会随时小心他的致命一刀,应该说他现在是以一种警惕而又无可奈何的的心情注视着东南边这个邻居的发展壮大。但愿这个恶棍能把目标转向更加肥沃的东边,贝桑只能这样默默的安慰自己。
正在思索着,却远远望见得一骑飞驰而来,看模样倒像是自己的亲兵。大概是有什么紧急军报。
“报!大将军,巴罗纳城大酋长来信。”一个漂亮的翻身下马,亲兵跪伏在贝桑面前,呈上一件密封的信件。
皱了皱眉,贝桑接过信件拆开。细细的起来,信件并不长,只有一张纸,一览无余,看完信件的贝桑没有表情,只是飞身上马示意启程回驻地,便率先纵马疾驰而去。
乌兰镇是东腾格里草原上一个不算大的集镇,它地处草原深处,向南距离跨越整个腾格里草原的北方商道还有三百多里地,向东距离莫特人的领地边境还有六百余里地。
自从与秦暮签定和平协议和通商协定后。东腾格里草原也一天比一天热闹起来,大批唯利是图的唐族商贩不远千里深入草原,出售各种牧民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比如茶叶、盐、布匹、武器以及首饰等,同时收购毛皮、皮革、马匹以及本民族的手工艺品。
乌兰镇原本只是一个仅有几十家牧民定居的小村落,由于这里有一个不小的湖泊——乌兰湖,附近水草丰美,贝桑便改变了以往经常转移营地的做法,率领五千精锐的常备军进驻这里,有了这几千人马常驻。这里顿时热闹起来,商人们也瞅准了这一点,携带各种物资商品涌来,很快这里就发展成为一个小集镇。
回到驻地。贝桑解下一身戎装,在案前又仔细的将大酋长的信件琢磨了一番,好细细的思索了好一阵后,才让人去通知自己的副将过来。
“大将军,您找我?”哈利启胜仍然是一身轻骑劲装,踏进大帐行了一个军礼。
“唔。你看看吧。”
随手将信件递给斗志昂扬的副手,贝桑若有所思的玩弄着桌案上的玄玉镇纸。这是一个经常来往于大秦帝国中原的商人知道素来仰慕大秦文化专门送给他的,原本他从不收受商人们的礼物,但这镇纸的确做工细腻讲究,上面还雕刻有匈卑人最崇拜的鹰形图案,况且这也不过是书房用物算不得什么贵重物品,推辞一番后,他也就收下了。
玄玉镇纸透过手心传来阵阵凉意,贝桑觉得很能使自己保持清醒冷静,尤其尤其是在自己考虑重大问题的时候,更是让自己的心神慎密许多,所以在思索考虑问题的时候,他最喜欢将此物拿在手玩摩。
哈利启胜接过信函立即认真的起来,信函的马上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一连将信函反复读了几遍,他才将信交回给主帅,抬起头来望向贝桑:“大将军,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笑了起来,贝桑揶揄道:“怎么,还要先考较一下本帅?”
哈利启胜赤黑的脸膛一红,连忙道:“大人言重了,小将只是想得知大人对此事的看法。”
“嗯,先不说我的想法,你先说说你对这件事的看法。”贝桑笑着摇摇头道。
点点头,哈利启胜梳理了一下自己脑海中的思绪,这才启口道:“小将认为这件事情其实是一件大好事,既然大酋长也赞成,我们自然应该遵循上面的意见,纵然不明着,但也可以暗中告知对方可以按他们自己的计划行事,毋须顾忌我们。”
贝桑面无表情,对哈利启胜提出的看法不置可否,只是示意他说下去。
“西域诸国建立联合军队的目标不外乎针对我们或者秦暮,既然他们主动来向我们寻求理解和帮助,那说明他们的目标肯定是秦暮。他们眼下感受到秦暮的威胁日趋增大,所以才会一力要求建立联合军队来应对可能变化的局势。小将在想既然西域诸国有这个心,咱们大可促成他们,对秦暮的扩张也是一个牵制,先将始终认为秦暮这个家伙迟早会与我们匈卑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此时能够为他培养一个敌人,也是一件好事。”哈利启胜有条不紊的分析,其中一些想法也很有道理。
“而且小将还在想,也许西域诸国并不仅仅只想一直采取防御态势,也许有机会他们还想改变现在这副被动防御的局面呢。”说这番话时哈利启胜显得有些犹豫,大概是自己也没有多大把握和依据。
贝桑依然没有搭腔,手中的镇纸翻来覆去,但明显也在思索哈利启胜的意见和看法,尤其是哈利启胜最后两句话更是他所担心的。(。)
第四百五十九章 哈利启胜的建议()
“你认为咱们应该西域诸国组建联合军他们对秦暮的势力扩张有所牵制?”良久,贝桑才不动声色的问了一句。
“是的,小将认为我们应该大力,若是顾忌与秦暮签定的协议,可以暗中。”
哈利启胜的语气坚决有力,看贝桑依然没有表明态度,他又道:“莫非大将军是担心西域诸国建立了联合军会对我们产生威胁?小将认为这不大可能,首先我们生活在大草原上几乎都不定居,他们对我们的百姓产生不了多大危害,另外即便是他们建立了联合军恐怕能不能应对秦暮的威胁都还难说得很,更不用说来危及我们了。”
“退一万步,若是他们真敢拒缴每年的贡金和物资,咱们大可联合秦暮教训教训他们。不过我相信他们还不至于这么愚蠢,要知道秦暮胃口可大得很,无论土地、人口还是其他都是来者不拒,我们不过只是要他们按时缴纳一定的钱财物资罢了,这两者的区别可是很大的啊。”
说完这番话,哈利启胜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
终于点了点头,贝桑脸上却露出一丝忧色,沉吟了一阵,似在考虑措辞,才道:“我倒并不担心他们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威胁,毕竟力量悬殊和地理环境差异以及民族习性原因,他们始终属于被动一方,我倒是有点担心……”
说到这儿,摇了摇头,还是未把最后一句话说出来。
“大将军担心什么?”
哈利启胜十分好奇,他知道贝桑能与征东大将军并称匈卑人的两大将帅,绝非浪得虚名,他调任至征东部临行时,相当于半个师傅的屠答也告诫他贝桑智谋并不下与他本人,在有些方面还超过他屠答自己,当然这也许有点抬高贝桑,但也由此可以看出贝桑的能力。
“我更担心的是这次西域诸国搞的这个联合军会不会给一直在寻找机会的秦暮一个借口呢?”
贝桑半眯起眼。把目光望向大帐外的远处,“就如你所猜测的那样,西域诸国此时想要重新组建联合军,那肯定不会无的放矢。一定有其现实目的,也许会与秦暮一方发生冲突,我很担心打虎不成反被虎噬啊!”
“大将军您会不会有些过虑了?秦暮现在把重心全都放在了东面,根本没有多余精力来顾及这边,这北楼兰现有的力量要想做个什么恐怕有些困难。实在不行,到那时,咱们也可以想秦暮明确提出要求他不得干涉西域事务,西域事务有我们来统管,我想秦暮应该不会四面树敌吧。”
哈利启胜胸有成竹的道,“另外,哈依巴尔也是一个老狐狸,没有把握的事情他不会轻易下手,他自己也应该会考虑清楚的。”
不为人察觉的微微摇了摇头,口中却道:“既然大酋长的命令都已经下来了。我们当然要遵照执行,哈利启胜,你多派人注意了解情况变化,咱们就静观其变吧。”
鉴于驻扎在鹧鸪关的部队数量已经达到了近六万人,而且还关押着一万多人俘虏,秦暮不得不面对一个比较严峻的后勤问题,鹧鸪关本身也有一个后勤仓库,但那一点物资对近六万军队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尤其是粮草的消耗更是惊人,好在三个师团的后勤部队自身带来了不少物资。但如果照这样拖下去,很快也会见底。
不过秦暮还是多虑了,新上任的战备署长没有辜负秦暮的期望,早在秦暮起程前往丽山郡时。拉奥便已经开始规划动用民间运输力量将德川的大批粮食和物资陆续运往丽山郡,而丽山郡府城到羊马口要塞路上的运输队也川流不息。
当鹧鸪关战事甫一结束,西北战备署的人便最先介入,一面清点鹧鸪关内剩余物资,一边计算鹧鸪关军队士兵的消耗,同时从羊马口到鹧鸪关的先期补给也开始起运。在拉奥的建议下。秦暮同意了将一万多太平军俘虏转往丽山郡府城郊外的一座专用简易监狱,这也是拉奥在得知秦暮有意进军关西时紧急建造的,此时果真派上了用场。
为减轻后勤工作运输压力,秦暮指令已经到达丽山郡府城的新建西北独立第三步兵师团进驻羊马口,秦暮专程赶到羊马口检阅了所谓独立第三步兵师团的情况。
按秦暮的想法应该是轮不到这个师团转编为正规陆军的,因为他们的前一任也是被一锅端转为归德警备师团,这个师团成立还仅仅一年多一点时间,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还轮不到他们晋级为正规陆军,但时局紧急,从其他地方也无法抽出更多的部队,也只有西北郡地理位置特殊,相对安全,把它的警备师团改编为独立第三步兵师团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过秦暮没有想到的是西北郡警备师团上下再得知自己被破格晋级为正规军后,热情空前高涨,这个师团绝大多数士兵都是高岳族人,是一支纯粹的步兵师团,秦暮在视察时,除了感觉到官兵们流露出来的高昂斗志外,士兵们的表现也出乎他的意料。一年多的训练能够达到这种程度让秦暮深感惊讶,以至于秦暮单独召见了这个一个月星期前还是地方师团的师团主官。
通过谈话,秦暮才算了解到这个师团的基本情况。原来由于西北郡情况的改变,加之宣传力度有力,大批的高岳族人迁出横断山区定居山外,甚至不少外地区的高岳人也穿山越岭来到西北郡。生活条件虽然改善,但摆在面前的现实是许多高岳族人缺乏必要的谋生技能,除了务农工场出卖劳动力,似乎没有太多的行道适合那些正值青壮年的高岳族人。
而务农和到工场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收入也不算太高,这对从深山中出来渴望见世面过上好日子的高岳男子们的确不是个好选择,而第一批成为秦暮手下士兵的老乡们从军队传回来的传奇故事以及优厚待遇都让贫苦已久的同胞们嫉妒得要死,自然而然加如军队就成了这些不缺体力的青壮年心目中的向往。(。)
第四百六十章 少女的郁闷()
但西北主力军队士兵的招募已经不再直接面向社会,而一般采取从各地警备部队中抽调,而要成为警备部队中的一员则首先必须是当地预备役部队的人员,于是能够加如军队,许多高岳族青年一边务农做工,一边加入预备役进行基础训练。
能够早日被警备部队选中,这些人在预备役训练中就格外刻苦认真。尤其是在几年前组建西北军团时,当时西北郡的两个警备师团被一下全部转为西北军团中的主力师团,这更加刺激了人们的参军积极性,而不负众望,上一任的警备师团又被调往归德,他们这一批才得以如愿以偿成为警备部队中的一员,现在又一下子跳跃式的成梦寐以求的正规陆军,这怎么不让他们兴奋得难以入眠呢。
二人大概还是首次单独受到秦暮的接见,激动中显得有些拘谨,说话也是格外谨慎,不过在秦暮轻松随便的态度下,二人也逐渐放开了来。两人原本是现在齐柏林和高昂率领的归德警备师团的幕僚长和后勤司长,因为整个师团调往归德,诸葛放在与齐柏林和高昂商量后将二人留任为新一任警备师团的正副师团长。
师团长熊道元是一个混血族人,有一半高岳族血统,而副师团长水正则是一地地道道的高岳族人。两人都生得十分魁伟,不过看上去熊道元要显得斯文一些,而水正则霸气四溢,颇有一副肩挑天下的模样。
秦暮简单的询问了一下这个师团的编制情况,而人都一一作答。整个师团无个联队队,因为属于纯步兵师团,没有骑兵,五个联队除一个联队高岳族人专利——投枪兵联队外,其余四跟联队都是按照标准配置,三个轻步兵混合联队,一个重步兵联队。每个轻步兵联队中有两个弓箭兵大队,其余则为步兵。
见秦暮专门来了解自己师团的情况,怕自己师团不符主帅之意,显得有些腼腆一直没有多少话的水正涨红了脸道:“大人您请放心。我和老熊都是从上一任西北郡警备师团过来的,这一年多来,我们师团的各方面训练可是花了大力气的,不少中基层军官也都到西北军事学院进行了短期进修。我们手下这帮弟兄绝对不会给大人你丢脸,水正愿以项上这个脑袋担保。”
笑了起来。秦暮感觉很有意思,大概是这俩个家伙认为自己信不过他们部队的战斗力,所以才会急急忙忙作如此表白。
没等他搭言,熊道元也接上话道:“是啊,大人,咱们手下这帮兵其实在许多已经在预备役中呆过两三年了,他们在预备役中的训练就相当刻苦,许多人一边干其他工作谋生,一边还在闲暇时间自己训练自己,以期能够早日加入军队。这些连我们都十分感动,对于他们来说加入了大人的军队,就好比了一个神圣无比的群体,这是一个既光荣又充满风险的所在,对他们来说,要么战死沙场,要么衣锦还乡,没有其他第三条路可走。”
熊道元这番声情并茂的话在秦暮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是啊,自己手下这一帮弟兄跟着自己征战拼搏。究竟图的是什么呢?
如果和人都谈什么治国安民民族大义的道理,也许有一些人会真的感兴趣,但绝大多数最基层的官兵恐怕就很难长久维持,要想把他们的思想牢牢的扭成一股绳。只有依靠严格的树立他们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赏罚分明的制度来促使他们奋勇当先,还有一点就是优厚完备的后勤保障抚恤机制以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真正使他们誓死效命,一往无前。
没有其他多余的话语,秦暮站起身。拍了拍二人的肩膀,眼中满是期待鼓励之意,看得二人心中一热,一切不言中,两人也只是再行了一个标准的帝**礼,默默目送秦暮离开。
关西郡如燎原之势的叛乱让少女很是烦恼,秦暮以及他手下几个主力师团的去向自然就明确了,但帝国传来的情报却是让她要办法让秦暮安分老是的呆在西北,不要参与帝国朝廷镇压关西战乱的事务,这让少女感到苦恼之极。自己这位未婚夫婿早在好几天前就已经消失无踪,根本没办法找到他,即使找到他又能怎么样呢?难道就凭自己就能阻止他的行动,那秦暮就不叫秦暮了。
轻轻叹了一口气,少女站起身来到窗边,羡慕的望着窗外一派爽目的秋色,作为一名刚满十六岁的少女,若是生在其他富贵人家,正是戏耍消闲的好时光,可自己却因为生在了人人羡慕的帝王之家,却不得不远涉千里来到这无亲无故的地方,被人家当作摆设一般供在这儿,整天无所事事,想做的却又有心无力,毫无欢乐可言。
而且这个节度使府里的女人们,也刻意地对自己保持距离,跟老死不相往来没有什么区别,这让少女更加孤独。
秦暮是肯定不会放弃介入关西战事的机会的,在丽山郡那边布置了三个师团的军队绝不会仅仅是摆个架势她还不知道独立第三师团的进驻和鹧鸪关的易手,他肯定知道帝国不会授权与他出兵关西,那他还在等什么呢?
对帝国由于怀有强烈戒心而一味防范秦暮势力的扩张,这在整个帝国朝中已经不算是一个秘密了,这大半年来明是安抚要其休养身体暗是幽居帝京的生活让朝中许多老到的大臣都看出了这一点,虽然迫于西北的紧急形势被迫让秦暮返回其老巢,但按理说也应该会做军事上的一些针对性布置,没想到突如其来的太平教起义将事情搅的一团遭,而且其蒸蒸日上的架势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秦暮的危险性,至少她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但看帝国朝廷现在的态度似乎仍然没有什么变化,想到这儿,少女又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在她看来,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秦暮率军出征,而且要命令他竭尽所能全力以赴,二虎相斗,观者得利,就犹如古人卞庄刺虎就是这个道理,可以父皇和何大人的智慧怎么就看不透这么简单的道理呢?她委实不明白。
眼下还要让自己尽一切力量阻止秦暮东进的步伐,难道帝国真有绝对把握能够轻松解决太平教的问题?(。)
第四百六十一章 太平教的崛起()
十七公主赵玉棠内心十分怀疑,一路自帝都来到西北,其间她也检阅了沿途各府的地方警备部队,不用说真正的战斗力,就连摆设出来装门面的军队气势也是给人一种散漫缺乏必要训练的感觉,这些部队一看上去就知道根本无法应对真正的战斗,更不用说期望他们去赢得一场战争的胜利了。
相比之下,自己暗中观察西北各府的警备部队却与关西各府情况大相径庭,无论其训练度、编制数、士兵士气都根本一个水准,这令她也不得不佩服秦暮在治军方面的确有一套,想一想也是,若没有这些强大的军队作后盾,他凭什么敢于嚣张不可一世的匈卑人硬碰硬的交锋,又凭什么敢只身率领部队进军当时在那里他还毫无根基的北楼兰?
太平教一涌而起,关西各地短时间内顿告沦陷,这并不出乎她的意料。以有备之军对无备之师,不赢才怪,何况那些警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