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纳兰容若微微一笑,看了四周后,吐出一个重磅炸弹。
“什么,信王殿下。”
众人闻言,不由大惊,京城诗会虽然举办了四届,除了长公主这位显赫人物外,其它也就些达官贵人家的公子、小姐前来参与,没有也什么重量级人物,没有想到今天竟然有如此人物参加,论身份可是一点都不比长公主差呀,就是长公主见了他,都要尊敬地称声皇叔来的。
这位信王名赵由检是当今天子天启皇上一母同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身份何等尊贵,百官遇他皆要行礼,遑论是普通百姓。
所以大家一听信王殿下也来了,都忍不住兴奋起来,男的在想要是自己被信王看中,就能得一官半职,女的在想如果信王能看上自己,自己这辈子算是旱涝保收了。
“不错,就是信王殿下。”说着,纳兰容若弯下腰,接着大声喊道,“有请信王殿下。”
声音刚落,门外走进一四尺少年,少年身着花锻棉袍,头戴紫金发冠,生得是眉清目秀,双目黑亮却又有双瞳,他即使大秦朝的信王殿下。
“见过信王。”
大家纷纷施礼道,对于大家来说,信王可是大人物,要是平时,没有功名在身的人,都要行跪拜之礼,不过今天大家一起来参加诗会,到是没有那么讲究,不行跪拜之礼,这是京城诗会创始人大秦朝现在的长公主定的。
“大家好,今日是京城诗会,这里只有诗友,没有王爷,所以大家随意一些。”赵由检进门朗声说道,言谈举止,风范尽现。
众人见信王殿下如此有礼,不由的纷纷出言赞扬,此时再也没人楼外花魁了,信王可是京城皇亲国戚里最显赫的几位之一,要是能够傍上一二,飞皇腾达便指日可待了,众士子心下均想。
。。。
1
第一百零九章 长公主现身()
“呵呵,什么风把皇叔您给吹过来的呀。”
这时从楼上走下几个脸上蒙着白纱的女子,为首的穿着华贵的很,后面几位女子,穿着宫女的衣服,秦暮估计现在开口的这位女子就是大秦朝那位很有才华的长公主了。
她的声音娇中带着几分妖,柔中夹着几分媚,乍一听似那黄莺出谷,鸢啼凤鸣,煞是好听,可惜脸上蒙着白纱,看不清她的长相,不过就这么看,就能知道这是位长的倾城倾国的绝色。
“公主,那位就是秦暮秦大人。”可人站在长公主身后,轻轻地指着秦暮,对自己的长公主说道。
长公主赵紫柔轻轻往秦暮那里看了一眼,就收回眼神了,现在让赵紫柔有些疑惑的是,自己这位一直在大秦朝有“贤王”之称的皇叔,今天怎么会屈就参加自己这个诗会呢。
“是京城诗会的才气风把我吹过来的,怎么,公主不欢迎本王来。”信王赵由检笑笑地说道。
“见过长公主。”
反应过来的人们,纷纷对长公主施礼道,先对于信王,屋里这些男才子们,更加在意长公主对自己的态度,要是让长公主看上,被长公主招去做驸马,这一辈子就发达了。
要知道这位大秦朝的长公主,年龄不小了,听说都过二十四了,按道理,公主到这个年龄,早就该出嫁了,可是咱们这位长公主,到现在都没有遇上合她眼的男人,再加上当今的皇上又特别宠爱她,就这么由着她自己慢慢挑选驸马。
要是谁被挑上了,那真的是全家都发达了,那可是皇亲国戚了呀,子孙后代都是皇亲国戚,不用干活,都由朝廷养着。
“怎么会呢?皇叔能来,这是京城诗会的荣幸,也让侄女脸上有光呀,谁不知道皇叔年轻的时候,就是京城有名的才子呢。”
赵紫柔笑笑地说道,在京城有几个人,赵紫柔看不透,自己这位亲皇叔就是其中的一位。
“好了,公主我们就不要互相吹捧了,今天大家都是来参加这个京城诗会的,没有什么公主和王爷来的。”信王笑笑地说道。
不愧被人称为平易近人的“贤王”,这话说的屋里很多才子钦佩不已,当然也人很多才女胆子也大了,频频向信王这边抛媚眼。
“王爷、公主,是不是可以开始了。”
纳兰容若开口问道,在这么多人当中,纳兰容若自认为自己的身份除信王和长公主外,最高的。
“开始吧,有劳纳兰公子了。”
长公主对纳兰容若说道,虽然这个京城诗会是长公主赵紫柔倡导创建的,可是每年的京城诗会都由这位纳兰容若负责召集的。
“公主您言重了,这是容若该做的。”纳兰容若攻击地说道。
见长公主没什么要说的了,纳兰容若清清喉咙说道:“诸位诗友,今年京城诗会一共有一百一十三人通过了两道诗关,加上百花诗社的女诗友共计是一百八十八位。下面便进行京城诗会最后一关各位在一炷香的时间内赋诗词一首,看何人的诗词最佳,即过关。。”
“哈哈哈,总算没有误了时辰,否则这诗魁岂不旁落他人”
一个声音气喘吁吁的叫道,随即楼时进来一人,一身素袍,满冰大汗,虽是素袍及身却没有丝毫阿谀之态,言语之间,更是狂态毕露,秦暮瞧了这人一眼却是不由心生趣意。
“哦,看来阁下是成竹在胸了,那在下在此先预祝公子旗开得胜”
像这种口出狂言的人,要么有真材实学的才子,要么不通文墨的白痴,但人家能够连过两关想必不是白痴,纳兰容若觉得前者的可能性大些,于是笑了一笑,拱手祝贺。
“当然,在下寒窗苦读十数年,诗书满腹,才思泉涌,这小小诗魁自然是话下的。”那士子显然对自己极自信,言语之间,狂态不减。
“有意思,很有意思,公主,你看那人怎么样?”信王眯着眼睛看着进来的士子对身上的长公主说道。
“能过两关,想必有些才学,不过为人太过疏狂,并非良材。”长公主赵紫柔摇了摇头叹道。
“这可不一定哦,就看他是在谁下面做事了。”信王笑笑地说道。
“呵呵,看来皇叔是看上他了?”赵紫柔笑笑地说道。
“看吧。”
信王淡淡地应了声,就不再言语了,对于自己这个聪慧的侄女,信王还是很戒备的。
“公主,这是秦暮秦大人,在前面两关做的诗。”
一位宫女进屋来到长公主身边,把两张纸条交给长公主赵紫柔,这次诗会,赵紫柔最的就是秦暮了,原本以为他直接用请帖进来,谁知道他竟然会去闯关,所以对他闯关的诗特别感兴趣。
“桃花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不错,不错。”
看纸上写着秦暮的第一首诗,长公主赵紫柔忍不住点点头说道,这是一首很有情意的诗。
赵紫柔能能感受到这首诗的情意,“传说里的桃花源原来在我家乡的镜湖里,瞧,桃花的影子落在湖水的十里清波里映得满湖泛红。自从我离开了家乡盛开的海棠花以来,这还是我第一次用对酒的沉醉来答谢春天。”
“这是哪位才子做的诗呀,真的不错呀。”
信王也开口说道,信王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吟诗作对,一听就知道这是首不错的诗词。
“皇叔,你猜?”赵紫柔有些调皮地说道。
“呵呵,不会是我才华横溢侄女的心上人做的诗吧。”
信王笑笑地说道,对自己这个大侄女的婚事,自己这个做皇叔的也没有少操心呀,都二十好几的人了,还待在皇宫里不嫁人,真的让皇氏人员都有些着急了。
只是自己那个大皇兄特别宠爱这个女儿,也随她的意她慢慢挑选驸马来的。
“皇叔说笑了。”
赵紫柔有些脸红地说道,也许不让自己的皇叔看到自己的羞涩的样子,立马低着头看另一张纸。
其实不是长公主赵紫柔不愿意嫁人,只是从小心高气傲的赵紫柔,在小时候就立下誓言,自己的男人,要是个“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绝世奇才。
可惜这么多年过去了,赵紫柔还是没有遇上这样的男人,其实赵紫柔比谁都急,碍于誓言,长公主赵紫柔也是有口难言呀。
所以秦暮的出现赵紫柔有些心动,不过现在还只是心动而已,倒是没有太多的在意。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长公主赵紫柔轻声念道,念完后,整个人都震惊的说不出话了,这诗,这字里行间的意思赵紫柔为之痴迷。
“哈哈哈,好一个‘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这诗境界之高本王甘拜下风呀。!”
信王听完这首诗,整个人也被震惊了,这首诗写的太好了,大秦朝已经有好几百年没有这么好的诗了。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小宫女小樱桃心里默念这句,小樱桃最喜欢秦暮这句诗词了。要是长公主真的把自己赏给这位秦大人的话,也许真的很不错来的。
“公主,你还没有告诉我这两首诗是何人所作呀,我们大秦朝有这样才华做出这样的诗的人,可是没有几个呀。”
信王问道,现在信王真的很想知道是哪位大才能做出这样千古绝唱的诗,这样的人才,信王肯定要招揽了。
“皇叔,你猜。”赵紫柔还是笑笑地说道。
“我猜不出来,公主你给不要跟你皇叔我买关子了,快告诉你皇叔好了。”信王笑笑地说道,对自己这个聪慧的侄女,信王也是很无奈呀。
“等这次诗会结束吧,皇叔,恕侄女买关子,等会你就会知道了。”长公主还是没有说出是谁做出这首诗来的。
就在长公主和信王在低声谈话的时间,屋子里的众人都在埋头构思,楼内一时陷入了清寂,时间就这样慢慢的逝去。
众人觉得时间好似刚过一瞬间,主持诗会的一位年纪颇老的翰林学生已是朗声说道:“一炷香的时间已到诸位依次呤诵自己的诗词。虽说巾帼不让须眉,但为表达我们对于各位女诗友的敬意,所以请百花诗社的女诗人先吟,其它诗社随后,最后我们把时间留给适逢其会的外来诗友。”
老士人话音刚落,便响起一片稀里哗啦的掌声。
。。。
1
第一百一十章 第三关通过()
一百多位诗人,一个个都要吟唱,加上又不是个个出彩,却也厌烦,但是其中一位身着红衣的女词人的一首诗词却让秦暮有些为之侧目。
何事沉吟?小窗斜日,立遍春阴。翠袖天寒,青衫人老,一样伤心。
十年旧事重寻,回首处,山高水深。两点眉峰,半分腰带,憔悴而今。
这词诗词虽然对于春影着墨不多,但是那种美人迟暮,感慨流光的心思却是表达的淋漓尽致人闻之便已惆怅不尽,可谓好词,加上红衣女子声音清越,引得一片掌声。
差不多过了一个多时辰,四大诗社的诗词都终于吟诵完成了,而轮到外地诗客了,秦暮就待上前,这时那最后赶到的素袍士子从角落站了出来,只见他目光扫视全场,烟雨楼大厅不由一静,然后见他拱了拱手道:“在下卢象升,刚得一词,诉衷情还请指教。”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此诗词一出,杂意尽歇,细读此词,铅华尽洗,独标清丽,婀娜韵秀端得是千古名句。听到此词就算是那不喜此人疏狂的长公主也不由的多看了他两眼,大为震惊。
这首词写一位女子在冬日的清晨起床梳妆时的生活情景,刻画出她内心的痛苦与苦闷。前半片即行点题。
起始两句,以素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图画:主人公于冬日凌晨临镜梳妆,精心地在额上涂出梅状五色花朵。三、四句说:只因心中装满了离愁别恨,所以她双眉画得像远山一样修长。
后半片极其成功进行了心理刻画,描写了歌女内心的凄苦和悲凉。首三句写她沉湎在对少年往事的回忆里,忧思百结。本词抒写女子的离愁别恨。
上片写今朝画妆之景而含远情。下片写远情而又归到今朝。下片刻画其心理活动。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八个字,透露了这位靠色艺谋生的歌女不得不强颜欢笑的苦闷。自己卷起带霜的门帘,然后呵手试妆,可见其孤独困苦。
四、五两句是对卖笑生活的总结,也是对从良后的现实的概括。末句“最断人肠”隐含着的同情,语简意深,十分传神。
秦暮带头鼓起了掌来,这狂生口气极大,却倒是有真材实料。
而且这个卢象升的名字,秦暮还是有些印象的,在秦暮的前世,这位卢象升可是明朝末年非常有名的抗清名将,他起家于镇压地方起义叛军,而官至兵部尚书。
“这位兄台已有如此好词在前,我虽有也有问鼎之心,看来却是力有未歹呀,不过既然来了,我还是也吟一首吧!”
秦暮说道这里语气一顿接着吟道: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秦暮这一首词一出,满屋里的人都震惊起来,尤其是那些大家闺秀望向秦暮的目光更是异彩连闪。
这是秦暮前世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怀念由于兵乱,被逼上吊自尽的爱妃杨玉环作的曲子,后被唐朝诗人柳永做词,由此才有这首《雨霖铃》,全词无不充满对爱人的相思之情。
都说自古帝王无情,可是这首词却表达了一位帝王,对自己爱妃的无限相思之情,这在历代帝王中,很少有的。
这首词的大意是,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很快大家都回过神来了,看来这个大家都没有见过的年轻人,才华横溢呀,这首诗词,真的妙不可言呀,看来今天这个诗会的诗魁,纳兰公子的对手不少呀,不过很多人,还是认为最后得诗魁的人,非纳兰容若不可。
很多人这时都有些不知觉地看向纳兰容若这边。
“那在下不才,也做诗一首。”
看很多人看向自己,纳兰容若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不让这风头都要被前面这两个男子给夺了。
于是他清清喉咙唱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词的大意是,与意中人相处,如果能像刚刚相识的时候美好而又淡然,没有后来的怨恨、埋怨,那么一切还是停留在初见时的美好为好。
这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么深情的句子,居然是出自一个男子之手,这让秦暮算是明白了,这位纳兰公子为什么令无数少女为之倾倒。
这位纳兰公子真的是长于情也深于情,短处是有的时候过于直抒胸臆,显得浅了,反而没有多少余味。比如这一阙,就有点这个毛病。但有了第一句话,整个的问题都可以忽略不计。
初相遇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的时光,都是快乐的。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为抱着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会越来越好。的困难,都是微不足道,满天的星辰,都在你面前失色,我的世界没有我,全部是你。
就这么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就让秦暮不得不佩服这位纳兰公子了,人家真的是有才华呀,不像自己靠作弊才过关。
主持诗会的老翰林和几位颇有盛名的士子组成的评委会开始点评了,当然作为诗会召集人长公主,和第一次参加诗会的信王自然也在评委之中,毕竟人家信王年轻的时候,就才华横溢,加上人家尊贵的身份,当评委,可以说是整个京城诗会的荣幸呀。
这京城诗会的重头戏便是在这一百多人当中海选的十人烟雨楼三层,然后根据诗会要求即兴书写两首诗词,魁首可得三百两白银,并将骑马游街一圈,而魁副也可得百银一百两,第三名也有五十两白银的彩头,除此之外前十的还有机会被各大政治势力选中而入朝为官,要知道一两银子可供一四口家的平常百姓一月生活,可见这赏银之重。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除了一些明显高人一筹一诗词,要想评出高下还真费事,当然秦暮对自己三楼还是信心十足,毕竟刘永这首词自问世以来,历朝历代均是广为传诵,要是连十强都无法,传了出去,京城诗会含金量就要大打折扣了。
果然,秦暮,红衣女子,还有那卢象升都如愿的了楼顶,纳兰容若更是不用说了,人家的名气在那里,就算他不出诗,也能入围,用现代的话说,人家有资格保送呀。
到得楼顶,举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