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伙计出去之后,又去了成安的隔间。两人用广东话对话,余杉听了个囫囵。大概意思是,伙计问成安要不要点餐,成安说要等朋友,就先点了一壶茶水。
时间一点点过去,余杉点的东西上齐了,这时候就听隔壁的成安突然说“这里这里,等你好久了。”
。
第320章 有动静()
成安话音刚落,就听一个慵懒的声音用余杉熟悉的乡音说“不是说在对面太子珠宝门口吗?槽,我特么站对面等你半天了。”
余杉赶忙探出小镜子,因着光线是从门口照射进来的,逆光状态下余杉透过镜子的反射根本瞧不清楚那人的模样,只能瞧出个大概的轮廓。
那人晃荡着走近,余杉赶紧收回了小镜子。
“等你等的辛苦,就坐进来喝杯茶咯。”成安不再说广东话,而是说起了并不标准的普通话。
那人拉动椅子坐下,然后说“行啊,正好我中午还没吃饭呢。服务员,服务员呢?点菜!”
成安说“这里是港岛,你说话人家听不懂啦。伙计,点餐。”
服务员过来给两个人点了菜,又转身跑出去忙活。
成安说“你在这边待了这么久,总得学学白话,不然电视都看不懂的。”
那人不屑的说“槽,我特么哪有功夫看电视?”
成安笑笑没说话,于是那人又说“行了,别墨迹,赶紧把钱给我。”
一阵细碎的声响过后,就听啪的一声,似乎是什么东西拍在了桌面上。成安说“省着点花,老板说了,这是最后一次。下次你再赌钱,他就不管了。”
那人冷哼了一声,说“不管?吓唬谁呢?这话是你自己添的吧?别特么懵我,你知道我跟你老板啥关系?”
“哦?你又不讲,我怎么知道?”
“想知道?我就不告诉你,我憋死你。”
“幼稚。”
“老子乐意。诶?你还有事没事?没事儿赶紧走,别在这儿碍眼。”
成安叹了口气说“有事。你电话关机了,老板找不到你。他叫你回头给他回个电话。”
那人似乎掏出手机看了看,说“没电了。行,我知道了。”
成安说“现在没事了,你慢慢吃。”说完,成安站起身走了。
余杉低头食不知味的吃着面前的云吞面,身体尽量隔间的木质墙壁,始终倾听着隔壁的声音。没一会儿,服务员给隔壁上了菜,那人西里呼噜的大吃起来,等到吃得差不多了,突然安静下来。
过了片刻,就听那人突然说“喂?我刚才在外面,一直没看手机,不知道没电了。这不,刚换了电池立刻就给你回电话了……对,见过成安了……行行行,我知道,我这回真没去赌。我要是再赌,出门让车撞死,让我们老王家绝户,你看怎么样……呵呵,开个玩笑……怎么,又刺激到你了?我就是要刺激你,要没有你,我特么能走到今天这步田地吗……行了,别废话了,你到底找我什么事儿……你说……撤掉?为什么……行,过两天我过去……我挂了。”
隔壁的隔间重新安静下来,只有倒水、喝水的声音。余杉听得很仔细,几乎是一字不落。奈何他只听到了那人说的话,根本听不到电话另一头说了什么。所以,余杉只能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进行推测。
成安对那人说,老板在找那人。现在是九九年,已经过了年,眼看就要到正月十五了。也就是说,过不了多久成安就会听从召唤赶去齐北。因此,成安口中的老板,几乎可以确定就是乔思。
与成安会面的人应该跟乔思关系很密切,这一点能从其对成安说的话,以及打电话时的语气中听得出来。
这个人现在花着乔思的钱,而且还花得理直气壮,似乎乔思亏欠过他。好像是这人家里发生的重大变故,跟乔思脱不开关系。然后乔思出于内疚,对这个人一再的迁就。
这就让人觉着奇怪了,乔思这么个阴险自私的家伙,居然会对这个人讲迁就……这人,或者这人的家里人对于乔思来说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而乔思让那人撤掉……撤掉的是什么?康彦超的那份文件吗?难道这个人就是第二份复仇基金的经手人?
余杉正琢磨呢,那人突然喊道“服务员,结账。”
那人喊了半天,伙计才过来给他结账。或许是感受到了伙计对他的不爽,那人骂骂咧咧几句,随即晃荡着出了餐馆。
那人前脚离开,余杉赶忙买单,快步追了出去。追到餐馆门口,余杉左右看了看,随即发现了那人。也亏着那人走路的姿势太过随意,否则余杉找都找不到。
余杉加快脚步跟了上去,等到距离足够近,余杉又放慢了脚步。他一边跟着,一边四下观察。瞧见有卖衣服的,随便挑了一件就换掉身上的西装;路过帽子摊,又买了顶帽子戴在脑袋上。
余杉又跟了十几分钟,突然觉着这么跟下去也不是办法。港岛这么大,前面那个姓王的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得乘坐交通工具,万一那小子上了公交车,余杉上不上?跟上去保不齐就得跟那人照面。
余杉必须得做最坏的打算,那小子跟乔思关系密切,万一要是见过余杉的照片,照了面不是坏菜了吗?
他正犹豫着呢,前面姓王的已经停在了路边,抬手就招了一辆计程车。余杉紧走几步,压低帽檐,在计程车开走之前隔着车窗看见了那小子的大半张脸。消瘦,颧骨很高,眼睛略显呆滞,脸色苍白,看起来就像是个瘾君子。
余杉还想再看,出租车却启动了,转瞬就汇入了车流。余杉紧忙也抬手拦计程车,等他坐进车里的时候,抬眼望去,整条街上塞得全是车,哪里还有刚才那辆计程车的影子。
“到哪里?”计程车司机见余杉不说话,只好主动开口询问。
余杉叹了口气,说“去西贡。”丢失了目标,他只能选择放弃。港岛地方虽然不大,但架不住人多,想要在几百万人里找到丢失的目标,跟大海捞针没什么区别。再说他此番入港是偷渡过来的,没法入住酒店,待久了万一被逮到,搞不好就得遣返回去被拘留。左右张毅他们已经守在了那里,如果那人真是第二份复仇基金的经手人,余杉早晚还能碰到。
听余杉说去西贡,出租车司机嘟囔了一嘴,不情不愿的拉着余杉往西贡走。到了地方之后,余杉在路边找了个公用电话亭,投币给蛇头打了个电话。说明自己要回深港之后,蛇头让余杉在原地等着。
过了能有二十分,一辆面包车停在了余杉面前。司机降下玻璃,问“你姓余?”
“对。”
司机招招手“上车。”
余杉上了车,面包车将他带到了一处小码头。司机下来,领着余杉去码头的仓库里换了一身捕鱼穿的衣服,然后带着余杉上了一艘小渔船。
渔船出海,中间与深港来的渔船碰头,余杉又转移到了另一艘渔船上。等到余杉重新回到蛇口的时候,已经晚上八点多了。或许是因为这次没坐快速游艇,余杉这回居然没有晕船。
奔波了一天,中间既紧张又刺激,还有意外发现,余杉不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十分疲惫。所以开车回到酒店之后,余杉倒头就睡,一觉睡到了第二天早晨。
清早起来,余杉一边看着从一五年带回来的犯罪资料,一边谋划着下一步的行动。要想冻结乔思的几个账户,凭借余杉个人根本就不可能,就算余杉认识人行行长都不行。有冻结账户这个权利的,只有国家机关,比如公安、检察院、法院。
余杉要想借用公检法的力量,就得栽赃嫁祸。怎么栽赃嫁祸?那就得从几个方面着手。头一个就是涉毒;第二个是非法集资;第三个是洗钱;第四个是贩卖假币。这四条,公检法一旦发现,立马把涉及交易的账户给冻结喽。
毒就甭想了,余杉可不想把自己给搭进去。这玩意只要被逮住,搞不好就得枪毙。就算余杉有时空门也没用,不论是九九年还是一五年,警察对这玩意缉查的力度都很大。
非法集资余杉也不想干,一个是周期太长,再有就是骗老百姓钱这种事他也干不出来。
排除这两条,余杉只能在洗钱与假币当中挑选。
南方在改开的前沿,经济十分活跃。经济活跃的同时,犯罪同样也活跃了起来。余杉手头来自一五年的资料,全都是九九年侦破的大案、要案,还有案件后续的跟踪采访。掌握了这些资讯,余杉就可以顺势而为,在案发时将乔思拖下水。
对于余杉来说,栽赃嫁祸本身并不难,难得是怎么打入这帮犯罪分子的圈子。眼瞅着二月就要过去了,留给余杉的时间不多,他必须尽快找出破局的办法。
余杉正对着资料冥思苦想呢,手机突然响了。来电的是张毅,余杉皱了皱眉头,难道张毅那头有变故?
电话甫一接通,就听张毅压低了声音说“老板,601有动静。”
这么快就有动静了?
张毅紧跟着说“大白天的保安巡逻不好动手,我叫刘晓松跟上去了。”
余杉说“让刘晓松不要轻举妄动,你留在原地,我马上过去。”
。
第322章 去汕尾()
从交警队出来,时间已经快到中午了。余杉开着车找了家有包厢的饭店,坐到包厢里,他给张毅打了个电话。
电话刚拨过去就接通了,余杉在电话里说他已经知道了死者的姓名,让张毅来饭店跟他见一面,其他人则先回去待命。张毅问清楚饭店位置,随即挂断了电话。
余杉挑的这家饭店主打鲁菜,他是典型的东北人,口味偏重。南方菜吃到他嘴里,没什么咸淡就不说了,还齁甜齁甜的,实在受不了。打完电话,余杉叫来服务员,点了几样可口的下饭菜。等到菜码上齐,张毅人也到了。
两人打了招呼,面对面坐下来。余杉一指桌面上的菜品,说“先吃饭,这家饭店做的口味不错。剩下的事儿吃完再说。”
张毅应了一声,于是两个人都不再说话,专心对付面前的菜肴。余杉是有些日子没吃到可口的了,再加上张毅一个二十出头的大小伙子正是能吃的时候,瞧着张毅吃得那么香,余杉不自觉的就多吃了不少。等到余杉实在吃不下,席面上就剩了点儿凉菜,别的都被他俩风卷残云一般席卷一空。
余杉喝了两口茶水,挺着肚子琢磨了一下,说“死者叫王谦明,谦的谦,明白的明。拿得是港岛身份证。你的港澳通行证还没用过吧?”
“还没用过。”张毅回答说。
“那你回头去一趟港岛,找一家私家侦探社查一查这个人,越详细越好。”说着,余杉将身旁的双肩背包递给了张毅“这里面有港币也有人民币,人民币回头你给大家伙分一分。”
张毅接过背包,也没打开,而是追问道“老板,详细到什么程度?”
“这么说吧,王谦明以前拿的是内地身份证,你得追查到他老家在哪儿。另外,你还要查一查王谦明这几年在港岛的社会关系。”
张毅有些犹豫,这事儿得去万全陌生的港岛,对于二十出头的他来说有些发憷。
余杉又说“另外,让刘晓松想好怎么说,做好去警局当目击证人的准备。你让人勤打听,等个几天再说。要是警方三天内还没立案,就让刘晓松去作证。”虽然心里已经认定杀王谦明的是乔思,但推想仅仅是推想,不一定是事实。万一要是发生小概率事件,就很有可能严重影响到余杉的布局。所以他不得不再三谨慎。
“好。”张毅没有异议,一口应承下来。
余杉点点头,侧过身子脑袋探出包厢四下看了看,说“我先走,你等一会儿再走。以后还是用邮件联系,这个号码我随时可能换掉。”
说完,余杉起身离开了饭店。
刚冒出头的王谦明立马就死了,还是被人给弄死的。余杉原本还想着从王谦明身上挖出乔思更多的信息呢,这回倒好,线索没了,疑问更多了。
眼瞅着二月份就要过去了,余杉在这儿停留了太多的时间,而他现在缺的恰恰就是时间。他已经从一五年带过来的大量资料遴选出了一个最合适的案子——伪钞案!
这案子时间跨度很长,从九九年一直延续到了一三年。犯罪嫌疑人遍布全国各地,警方为了抓捕这些嫌疑人,转战十一个省市,花了十四年时间才最终抓到伪钞源头。
余杉反复回顾了这个案子,对案子只有一个评价,牛逼。为什么说是牛逼呢?首先,这案子查完了,警方发现国内流通的假币中,有百分之九十三都是这伙人造的;其次,这伙人的胶板居然是特么手绘的!主犯之一是小有名气的画工,七十年代的时候,他手绘的粮票看着比真的还像真的。到了九十年代末,这位画工的技艺更是登峰造极,据说办案的经侦曾经拿着他手绘出来的胶版与印钞厂的模板对比了下,根本就找不到差别。要不是因为纸张、油墨以及一些技术问题,这伙人印的就不是假钞,而是真钱了。你就说牛逼不牛逼吧?
有关这位画工的采访记录中,警察很不理解,觉着画工有这技术,完全可以靠这个为生,何必从事这种高风险、高投入、低回报的制造假钞呢?
对,你没看错,制造假钞就是一种高风险、高投入、低回报的行业。高风险就不说了,假币团伙核心成员,全都是十年起步,情节严重的无期徒刑直到死刑。
普通人很难理解这一行的高投入与低收益。先说高投入,印制假币的印刷机都不是普通货。各类假币案中,也有一些异想天开的犯罪分子,搞几台普通打印机,然后成批的开始印刷。结果这帮蠢货被警察抓到的时候连买家都还没找到。
钞票的印刷,一般分胶版印刷跟凹版印刷。一台胶版印刷机二十多万一台,好点的要三十多万;一台凹版印刷机就更贵了,最起码也得五、六十万。
机器买到手,你还得去弄特种纸张与特种油墨。油墨就不说了,配方都是保密的,单说纸张。钞票用的纸都不是木浆,而是棉浆,这两者的价格差很多。
之后还有水印、防伪、开封等等,等你把这一系列的东西搞定,一、二百万就扔出去了。假币印出来,你才发现市场上的假币价格低的离谱。一张一百元的假币,根据质量能卖两块到六块。
如果用的是胶版印刷,成本低点,多少能赚点;要是用的是凹版印刷,估计造假的家伙得骂娘。他一张百元假币成本十来块,市面上最高价才六块,这尼玛等于卖一张亏四块!谁特么能受得了?
所以,造假币的为了盈利,大多都用胶版印刷。而为了发财,这帮人只能扩大规模。只有规模上来了,效益才能跟上来。诶?单看这个行业的特点,像不像国内那些代工厂?
现在明白为什么是高风险、高投入、低回报了吧?所以警察才对那位小有名气的画工很不理解。
余杉瞄上的就是这个案子,研究了这么多天,他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切入点。
在这个时间点上,这货造假币的遭受了重大打击——团伙核心成员之一在运输假币过程中被捕。因为担心同伙把所有人都招出来,所以这伙人立马停工,封存印刷厂,分散隐藏起来。所有人都跑了,只有一个人不但留了下来,还继续与下线进行交易。
这位胆儿大的住就是那位名叫虞大年的画工。说虞大年胆儿大可能不太确切,但这人的确非常缺钱,因为被警察抓住运输假币的就是他儿子。为了给儿子叫罚款,虞大年已经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而为了让儿子在监狱里好过一点,能争取到减刑的机会,他还需要更多的钱。于是这一时期的虞大年跟疯了似的,假币往外卖,胶版同样也敢卖。
也不知道是这人是不是走了狗屎运,广东警方历次调查居然没查到他头上。这也就罢了,几天后交易胶版的时候,因为临时怂了,居然还让他躲过一劫。当时来买胶版的是北疆人,那人是湘南人,本身是这伙假币团伙的下线。几年经营下来赚了不少,就想着自己单干。他不知道的是,自个儿早就被警方给盯上了。他前脚刚到广东,后脚湘南警察不但跟来了,还给广东警方发了协查通报。
也亏着虞大年事到临头怂了,要不然他肯定蹲得比他儿子还久,也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活着出来。
如果依照历史惯性,几天之后虞大年还会躲过一劫,但余杉要是参与进去,结果可就难说了。凡事未虑胜先虑败,从一五年的资料里余杉已经知道了太多的细节,虽然依旧有些细节不太清楚,但余杉觉着自己可以应付过去。他现在更多考虑的是撤退问题。
为此,余杉开着车在深港转悠了足足一天,买齐了所需的装备,这才换了张手机卡,开着车直奔汕尾而去——那里是虞大年的假币窝点。
从深港到汕尾,算上一段市区内的路程,全程大约有一百八十公里。下午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余杉为了安全,只能降低了车速。中途雨下的太大,余杉只能找了个小镇子避雨。等他赶到汕尾的时候,已经夜里十点多了。
顾不得浑身的疲惫与饥饿的肚子,余杉找出地图,开着车去了虞大年的窝点。虞大年的窝点就在职业技术学校旁边,处在城中村里。当然了,这会儿那地方可不是什么城中村,而是正经的村子。
改开之后,村子里曾经办了个五金加工厂,而来因为经营不善,就卖给了个人。再后来几次倒手,被假币团伙看中,干脆买了下来。
加工厂的位置很偏僻,余杉到了地方开着车转了半天才找着。余杉隔着车窗看了半天,眼前的地方要不是贴着万顺五金加工的字牌,根本就看不出来是干什么的。铁大门里面是个大院子,四周有两处厂房,院子里随意堆砌着废料,杂草最起码有半米高。厂房的窗户黑漆漆一片,根本瞧不见里面有什么。
。
第323章 突发状况()
查看了下大概情况,余杉没下车,他把车开出去老远,找了个宽敞的街边停好。他先将硅胶面具戴上,又仔细的化了妆,片刻之后倒视镜里已经出现了唐景生的面孔。下了车,余杉备好装满了东西的背包,步行走了十来分钟又回到了厂子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