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李承乾-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终日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难道朕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前中山王府的侍卫,今日的左屯卫校尉的一个‘臣’字,就治你的罪,你要是真这么想的话,也太小看朕的心胸了。朕非文帝那般嫉妒之心极强之人。朕胸中自有沟壑万千,更何况你以为以你的那些小聪明能够瞒得过朕吗?”

    “若你真能自养名望,此乃大唐之幸事,朕就不会因此而嫉恨。”

    “反而是你若真有真才实学而不显,学那些迂腐之人行那韬光养晦之道。才会使朕更加的痛恨。”

    “若你真有才,大唐江山交予你手,朕纵然退位做太上皇亦无不可,若是其他,哼。。。。。,不说也罢,你自己心里清楚。”

    李承乾听完李世民所说,心中顿时惴惴不安。额头出满了细汗,这些事情李世民都知道在李承乾的意料之中,但是他不知道李世民后面几句到底说的是真的是假的。有时候帝王的话当不得真,但是父亲的话必须当真。

    做父亲的哪有不盼自己的儿子好的,但是做帝王的哪有希望儿子的名声超过自己的。有些话好说但是后果不好考虑。

    隋文帝杨坚也算是一个英明之主吧,历数历代帝王胜过他的委实不太多,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位帝王,在开国之后不久。因为杨勇声望可观,民间有人上书请求杨坚传位给杨勇退休当太上皇。把杨坚气得够呛,然而杨坚又不能打击臣下的“忠君爱国”之心。反而厚颜道:“朕承天命,抚育苍生,日旰孜孜,犹恐不逮。岂学近代帝王,事不师古,传位于子,自求逸乐者哉!”

    从此之后杨坚忌恨杨勇之心愈浓,这也是为何杨广能够搬到杨勇的内在原因之一。

    杨坚不止忌恨杨勇,事实上凡是当上太子的,杨坚都很忌恨,所以立了杨广为太子后,杨坚立马下了封诏书禁止大臣向皇太子称臣。

    若是今天李承乾真的信以为真,那他才是真的傻,搞不好第二日,李世民就能翻脸不认人,不过现如今有长孙皇后在,或许他会无忧,可是李承乾还是不敢冒险,于是斟酌了一下说道:“父皇曾为秦王,天策上将,节制诸路兵马,当知为王之不易。然今儿臣添为皇太子。。。。。。”

    说到这里李承乾就闭口不语,抬头看了一眼李世民,他知道剩下的他不用在说下去了,李世民自然会自己脑补完毕。

    果然李世民叹了一口气说道:“罢了,朕也不逼你了,你有你的想法是好事,但是要用在正途之上。”

    “儿臣明白。”李承乾说道。

    “对于今日早朝之上,朕的安排你有何看法?”李世民问道。

    “父皇匠心独运,堪称表率,以魏征巡抚河北诸路,真乃是高明的手段。”李承乾赞道。

    看到李世民的脸又阴了下来,李承乾赶忙话锋一转说道:“不过剩余的儿臣就不知道父皇到底是何意?”

    “比如程知节程将军对父皇忠心耿耿,而刘德裕明显怀有二心,父皇又为何处置程知节而用刘德裕呢?”

    “还有父皇既然信任王君廓,明知庐江王之事同他有关不愿加罪与他,又何必将赵郡王的嫡系,罪将李勋拔为左领军将军呢?须知因庐江王一事,宗室视王君廓如同猛虎,欲除之而后快,李勋去了左领军卫,焉知不会同王君廓暗生间隙?”

    李世民听完之后,没有着急解释,反而继续问道:“还有别的疑惑吗?一并说出来。”

    “有,秦将军已经老迈不堪,父皇为何不让他解甲归田,好颐养天年?”李承乾接着说道。

    李世民听完他的最后一个问题,哈哈笑道:“先回答你最后一个问题。太子你还是太年轻了,你不知道叔宝的性格,朕同他相识相交数十载,叔宝要强了一辈子,若是真的因为身体暗弱这件事,朕让他解甲归田,反而倒是害了他。”

    “更何况秦叔宝纵然体弱,朕也要用他,因为他的威名可以喝退许多的蛇鼠之辈。”不知为何李世民说道这里想起了,当日在太极殿外,秦琼痛斥王君廓的场面。

第八十三章 天象将有变() 
李承乾闻言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不过还是出言问道:“那李勋、程知节之事呢?”

    李世民闻言冷笑一声说道:“若是你不提起这些事,朕险些忘了,朕还想问你呢,你说一个人能够孤身入罗艺军中,不避刀剑,说降罗艺,同辅机合谋斗倒封德彝,难道这个人真的一点都不知道朕在这两件事上的用意?”

    李承乾闻言讪讪地笑道:“那毕竟不相同,儿臣岂敢妄自揣摩父皇之意?此乃是为君者讳,儿臣又岂敢行此等事?”

    恰好就在此时有内侍来报,说在郑观音母女的住宅之处发现可疑人物,而且李孝常以及刘德裕,长孙安业,王君廓等人聚在一起。

    李世民闻言皱紧了眉头,暂时没有搭理李承乾。

    李承乾暗自舒了一口气,他还真有些受不了李世民这种咄咄逼人的气势。

    “你说朕可曾亏待过功臣?”李世民幽幽的问道。

    李承乾没有回答,反而先让那个内侍下去,而后才说道:“自历朝历代以来,未有如我朝般厚待功臣者,父皇又何出此言?”

    “那为何还会有这么多人暗生不臣之心?”李世民又道:“而且太史令李淳风和火山令袁天罡两人卜算出下月将有天变。难道说是朕德行有失?”

    “思及缔造江山之不易,难道真要败于朕手?”

    李承乾大吃一惊而后说道:“父皇为何说此等话?”

    “大秦,大隋皆如此也。”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李承乾听完之后,顿时知道症结出在了哪里,天变主帝王德行有亏。若是彗星或者天狗食日之类的天象,纵然是让帝王下罪己诏亦无不可。

    更何况现在的李世民乃是杀兄屠弟囚父得来的皇位,这皇位坐了还不到一年,前半年平叛各地,剿灭四方不臣。为了不使中原重燃战火,更是倾国库之财与突厥缔结耻辱的盟约。若是出现此等天象,纵然是让他还政与李渊也无不可,所以这才是他最担心的地方。

    此时虽然李世民的帝位也算是稳固,但是长安附近还是暗潮涌动,思建成。太上皇者比比皆是。

    而今李孝常、长孙安业等人心生歹意在前,天象示警在后,虽然李世民率军南征北战,战功赫赫,但是不要忘了项羽在起兵之初也是百战百胜。所以抛去这一方面,不管在从哪方面说李世民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最起码老天就有些不认同。

    大唐立国才十余年,虽然携雷霆之势扫灭寰宇,但是却也有称臣突厥之辱,大秦以及前隋何等强盛,然皆惜败于两处。

    首先是不知体恤民力,致使各地不堪重负。而后狼烟四起,最终成席卷天下之势,势不可挡。纵然是铁铸的帝国也要泯灭于历史长河之中。

    另一处乃是废长立幼,未能恪守长幼之道,李斯、赵高等矫诏杀扶苏,杨广弄死杨勇,当然这第二点或许是有些牵强,但是在古代这一个封建帝制的家天下之中却比第一个更有市场。

    这与现在的大唐是何等的相似?简直是如同一个模子之中刻出来的。以武力争天下,而后二子争位。造成天下动荡,李世民又是一个遍览史书之人。所以一下子就想到了这一点上。

    李承乾在梦境之中,自然知道没有什么天象示警,只不过是一些自然的现象,但是在大唐却无人知道这一点。

    于是李承乾静静的思索了一会说道:“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

    “自隋炀帝暴行之后,天下豪杰之辈,蜂拥四起,数不胜数,然我李唐起与太原,得民心,顺天意,以煌煌之师,堂堂正阵而取天下,可谓是顺天应民。”

    “所以父皇大军所到之处,无不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而今父皇得天之意而为帝王,这就是正道,即为正道,天象示警不过是小道尔,又有何可怕之处?”

    “无论是赢秦还是前隋之亡,皆未亡于天灾,而后亡于*,亡于内乱,若是君主贤明,臣下清廉,其中虽然偶有争斗,也不过是一隅之患,焉能亡国灭种?”

    “父皇何等英明,怎能因一叶而障目不见泰山?”李承乾道。

    李世民闻言沉思了一会,轻声说道:“你说的不错,不过这还是难解朕心中之郁结。”

    李承乾说道:“既然如此,儿臣倒是有一策,天象示警,人君若是无过,可有丞相带其劳,父皇以为若何?”

    “这。。。。恐怕不妥吧!”李世民语气不甚强烈的说道。

    李承乾马上又道:“昔汉武帝主宰社稷五十四载,丞相总共有十三人,这十三人当中武帝用来抵挡天意的不再少数,父皇为何就不能学一学呢?此时的朝中尚有许多的掣肘之人,舅舅他们常常是感觉如鲠在喉,若是乘此机会惩治一批,岂不是有利于父皇的大业?”

    “更何况天象到底如何,还不是太史令和火山令说出来的吗?”

    可能是最后一句话点醒了李世民,李世民的神色之间颇有些意动,然而他却突然说道:“看来你知道还真不少。”

    这一句似褒似贬,李承乾不由的心中一突,刚要辩解,李世民摆手笑道:“不用解释,朕说过以后你尽管放手去做。”

    而后起身指着龙椅说道:“这张椅子早晚是你的,若是你不能表现出应有的本领,休怪父皇无情。”

    “当年朕在你这个年龄已经去雁门救驾,你身为太子,怎能没有丝毫的优点,朕倒是真的十分想看看,你到底能够做出怎样的一番事业?”

    “儿臣遵旨,请父皇放心,儿臣无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却长着一颗使大唐国富民强之心。”李世民话都说到这个点子上了,李承乾只好就坡下驴的说道。

    “那好,朕就拭目以待了。”李世民眼中一亮的说道。

    “那今日请恕儿臣放肆,儿臣请第一道旨意,荡平长安不和谐之声。”李承乾道。

第八十四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准。”李世民不假思索的说道:“你要记住,这天下的任何人都可以不把李唐社稷放在心上,唯有你我父子不行。”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李承乾恭声说道,他的心中十分的明白,李世民说这句话的用意,此时的改朝换代,伴随着血腥和杀戮。

    正如三国之时诸葛亮前往东吴结盟孙权时所说的话。

    任何人皆可降曹,独孙权不可,毕竟此时战败的一方,无不是宗庙社稷被除,阖家老小满门上下被杀,岂能留有活口?

    倒是民国时候的战争还留有一丝的颜面,只要一省的督军通电下野,即可安稳的做一个寓公。不过显然这个时候做不到这一点。

    而后李承乾起身告辞,缓缓地走出太极殿,等他走到一半的时候,李世民的声音悠然响起,“还有你要记住你的名字的含义,不要辜负了承乾这个名字。”

    李承乾的嘴角抿起一丝的微笑,皇家疼长子,民间爱老么,这是古今不变得真理,因为皇家思考的第一件事永远是社稷的传承。

    李承乾走出太极殿之后,只见旭日东升,一丝的阳光照耀在他的脸上,或许是从李世民的话语之中听出了不同寻常的意味,他此时感觉到心中十分的温暖。

    就在此时王虎迎了过来,说道:“郎君,皇后娘娘请您去立政殿一趟。”

    李承乾闻言一愣,顿时感觉有些诧异,不知道长孙皇后找他过去干嘛,不过还是急忙赶了过去。

    等他到了立政殿之后。才发现那里坐着两个人分别是长孙无忌和长孙顺德,他顿时明白长孙皇后叫他来的原因了。

    等到李承乾见礼落座之后,长孙皇后说道:“乾儿,最近在忙些什么?”

    李承乾抬头看了长孙顺德一眼,淡淡的道:“没忙什么。”

    虽然李承乾的目光十分的平淡。但是在长孙顺德看来,其中还透露出一丝的警告和压迫,不由的苦笑一声说道:“老臣多谢郎君周旋了,否则今日早朝之上说不定会颜面尽失。”

    长孙无忌闻言冷笑一声道:“长孙一家不缺富贵荣华,独缺败坏家风之人,若是有人再恬不知耻。那就休怪我长孙无忌不讲情面了。”

    李承乾听完此话则是暗自对长孙无忌竖起了大拇指,长孙顺德则是苦笑一声,目视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暗叹了一口气,而后说道:“兄长,你这么说。是不是有些太不讲情面了,毕竟都是一家人。”

    “一家人?有这样的一家人吗?”长孙无忌怒道:“若是皇后你在如此的宠溺他们,早晚他们必然酿成大祸,到那时悔之晚矣!”

    显然是长孙无忌想到长孙安业之事,怒气不由的升了上来。

    谁知他这话一说,长孙顺德也有些怒了,不就是偷盗些财物,你还给上纲上线了。再者说了他还是长辈,也已经拉下脸面了,你长孙无忌还想干什么?于是长孙顺德说道:“那也比某些人不敬长辈的强。”

    李承乾一听此话。瞬间知道要遭了,果然只见长孙无忌拍案而起,勃然大怒道:“当年我和母亲,妹妹被人赶出家门,那个时候不知道你这所谓的长辈在哪里?又有何人曾经为我们主持过公道?是谁抚养我们兄妹的?”

    “告诉你,是我舅舅高士廉。那时候的你又在哪里?你今天在这里还敢说这种话,也不嫌丢人。”

    自从长孙无忌掌吏部以来。养气的功夫日渐深远,几乎是喜怒不形于色。但是今天显然是长孙顺德戳到了长孙无忌的痛处。

    试问当年一个少年连同母亲和妹妹被赶出家门,寄宿于高士廉的家中,虽然高士廉待他们极好,但是想必冷言冷语和白眼是少不了的,也不可能少的了。

    不单单是长孙无忌刻骨铭心,就算是长孙皇后一听见这话,脸色不是也变了吗?仿佛又想起了那凄惨的童年。

    不要看什么将相和,亦或者什么君臣美谈等等,之所以会留下那么多的美好的故事,都是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而来的,或者是说统治阶级和文人有话要说,毕竟泱泱几千年从来不缺粉饰太平,美化古人的。

    其实人是最记仇的,从古至今,从未变过,伍子胥鞭尸,瑕疵必报的范雎,得志之后通杀四方的主父偃等等,可谓是比比皆是。

    不要以为长孙无忌不想报当年之仇,但是在道德和宗族的框架之中,只要他长孙无忌没疯没傻,他可以大义灭亲,因为天地君亲师,君在亲前,但是却不可以处置宗族,甚至是薄带都不可以,否则人们会认为此人不可信,更不值得深交。

    所以李世民即位之后,因长孙皇后之故,无功之人长孙安业被授予右监门卫将军,要知道就算是参加了玄武之变的杜君绰和李孟尝两人也不过是被授予了左、右监门中郎将,差距之大可想而知,偏偏在此事之上长孙无忌还得捏着鼻子认了。

    在李承乾的印象当中长孙无忌从来就不是一个心胸宽阔的主,栽在他手里的人不在少数,可想而知他的心情能好的了吗?

    听完长孙无忌的话,长孙顺德瞬间就无话可说了,脸皮倒是有些烫红,估计是想起了尴尬之事。

    一看见对方的模样,长孙无忌气就不打一处来,而后直接拂袖而去。

    坐在主座之上的长孙皇后欲言又止,然而直到长孙无忌走出立政殿,她都没有说出一句话,毕竟他深知当年他的兄长带着她有多么的不容易,吃了多少的苦,所以只好眼睁睁的看着长孙无忌离去。

    长孙无忌一走,长孙顺德看见李承乾对他也是爱答不理的,于是也就起身告辞。

    等到只剩下长孙皇后和李承乾两人之后,长孙皇后愁眉说道:“乾儿,你说这可怎么办?他们怎么就没有一点一家人的样子呢?”

    李承乾问道:“母后,难道您对当年之事一点都不介怀吗?”

    长孙皇后一听此话瞬间就沉默了,李承乾马上又道:“儿臣明白了,既然如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您又何必过分的要求舅舅呢?需知过犹不及。更何况关公战秦琼您说可能吗?”

    长孙皇后顿时乐道:“这怎么可能呢?一个在东汉,一个在现在。。。。”说到这里她就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要想他们亲如一家人,估计现阶段是不可能了。

第八十五章 左翊卫车骑将军冯立() 
长孙皇后顿时十分的发愁,对于她来说现在的她不一定是全天下最幸福的女人,但是却是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更何况她与李世民一项相敬如宾,长子又是皇太子,仁孝有加,几乎是在没有一丝可以使他犯愁的事。

    但是唯有这件事使她十分的忧愁,然而当她看见李承乾在那里悠哉悠哉的时候,顿时心中暗怒,而后说道:“此事就交由你处理,无论你用何种方法,都要使他们和好,亲如一家。”

    李承乾闻言顿时愕然,而后无语的道:“母后,舅舅是什么脾气,您又不是不知道?让他和薛国公和好,您认为这可能吗?再说了您都解决不了的事,儿臣哪能处理的好?”

    长孙皇后闻言淡淡的道:“予不管你怎么做,只要结果。”

    李承乾想要再辩解时,长孙皇后已经起身朝内堂走去,不在听他言语,他只好闷闷不乐的走出立政殿。

    看见李承乾脸色不好看,倒不是埋怨长孙皇后,而是这件事真的不好办。

    等到回到东宫之后,李承乾吩咐王虎派人前去请李孝恭、罗艺、冯立、常胜以及程处默五人。

    而后李承乾就静静的立在书桌之前,提起毛笔开始写字,虽然他的书法许久不练,但是此时也未拉下许多,还能称得上一代大家。

    就在他写了四幅字之后,李孝恭等等都已经到了,不过一项玩世不恭的程处默的脸上却是露出了难有的凝重和担忧之色,毕竟如今他家老头子被罢官在家。

    还有一人虽然面色坦然,但是心中却是有些惴惴不安。正是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前息王的心腹爱将。

    “大家都做。”李承乾放下手中的毛笔,徐徐的说道。

    众人落座,宫女上完茶水之后,李承乾方才说道:“孤久闻冯将军大名。前些日子突厥入寇,冯将军率百余人马与之战于咸阳,杀获甚重,大涨我大唐之气势,孤当日虽在远处,但是也为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