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东京城里只要是吃货,没有人不知道随园的大名,可在他们心中随园里最牛的人物,不是东家杨怀仁,也不是掌柜的王明远,更不是后厨里的厨子们,而是这位守门的李黑牛。
因为出了需要暗拍预定的鮓之外,想吃其他的随园的美食,都需要早起来到随园门口排队拿签子才能进门,守门的大汉从不徇私,没有签子说不让进就不让进,所以都觉得这黑汉很牛。
杨怀仁决定逗一逗黑牛哥哥,何之韵可没他那么有闲情,而是陪着杨母、二丫先行回家,
杨怀仁挤到门前,一条围巾捂住脸便闷头往随园里走。
他离开两月,比起离开的时候,身体壮了一些,个子也似乎高了少许,黑牛哥哥没想到是他突然回来了,竟没有认出他来,一支粗壮的胳膊给他拦了下来。
“没有签子不能进,明日请早来排队……”
黑牛哥哥话没说完,杨怀仁就忍不住笑了出来,听到那熟悉的笑声,黑牛哥哥先是一愣,接着瞪大了眼睛“哇呀”一声喊了出来,“我的好兄弟啊,你可算回来了!”
第357章:主人翁意识()
是的,回来了,杨怀仁一走进随园,便有种回家的感觉,虽然随园只是个饭馆,并不能住人,但闻到熟悉的那种味道,便觉得这里才是家。
黑牛哥哥开心,羊乐天也很开心,要说最开心的,要属莲儿妹妹,尽管他在众人面前害羞的不敢抬起头来跟杨怀仁说话。
杨怀仁离开的这两个月的时间里,随园的变化并不大。但跟他们聊起天来,他才知道随园里的人变化却都很大。
兵部给了黑牛哥哥一个差事,是个南方某县当厢军教头的小官职,却被他推掉了。
黑牛哥哥自知他是什么情况,虽然他是靠真本事考中的武举,但是他强在自身的力量,真正当教头教授武艺,他还真没有多少东西,唯一一套成体系的拳法还是何之韵教的。
他觉得没必要为了自己的脸面误人误己,所以只有推掉了这个官职,留守在随园继续做门神,不但能陪在母亲身边尽孝,这个工作也是他的最爱。
兵部那边因为杨怀仁这个侯爷和嘉王那边的关系,倒是没有为难他,他既然不愿意当官,那就由着他吧。
其实杨怀仁对黑牛哥哥挺愧疚的,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自从让他留在了随园,从他的嘴里知道了官场何其黑暗腐败,黑牛哥哥就不想出仕了。
古人讲究出仕做官以光宗耀祖,黑牛哥哥就这么放弃了一个官职,不知道他的老父亲九泉之下会不会怪到杨怀仁身上。
羊乐天长了一岁,各自也高了,眉目之间也越来越有大人的样子,杨怀仁虽然是他的师父,实际上年龄就差了四五岁,他也一直把羊乐天当亲弟弟一样看待。
不过羊乐天还是非常尊师重道的,该有的礼数从来没有省略过。
杨怀仁不在的时候,随园的后厨就只有他和曹安两个人撑起来,说起来挺不容易的,随园提供的食物能在杨怀仁不在的时候一直保持一种比较高的水准,他俩都功不可没。
曹安现在也有了主人翁意识,是真的把随园当了家,随园后厨的大事小事,他都跟羊乐天商量着来,如今提供的食物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很大程度上是曹安的功劳。
杨怀仁十分欣慰能看到这一点,杨家庄子里的庄户们说到底都是自家人,他们为自己的庄子尽力,他们自己也觉得是应该的。
但是招募来的工匠也好,佃农也好,让他们能感到归属感,这个是十分重要的,杨家的产业现在就像是一个企业,让员工把企业真心当成自家的,有了这个转变,不愁企业搞不好。
好比王明远掌柜的,他就把随园看做是自家的,因为在他心里,早就把杨怀仁看做了自己的女婿,将来让莲儿嫁进门来这一点,是杨母和何之韵都确认过的,尽管杨怀仁这位当事人没有发过话。
王明远的身体好了之后,一股干劲就上来了,现在随园在他手里经营的得心应手,他毕竟也是读过几年书的人,能把自己的能力通过工作展现出来,也是他主人翁意识养成的关键所在。
莲儿妹妹作为杨府的大总管,现在也懂得不是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亲力亲为了,随园里有她的爹爹看着,庄子里也有众多管事各司其职,她只要负责弄清账目就可以了。
在杨怀仁眼里,从莲儿妹妹身上看到了一个大企业总经理的影子。
庄子里的建设一直在进行,最初的蔬菜大棚才几十亩,过不了多久第二茬菜的育种工作就能完成,能赶上开春之后的大面积推广栽培。
后山的大片荒地已经开垦了出来,就等着那一天早一点到来。
杨家庄子现在是远近闻名的好地方,新房子盖了一大片,都是青瓦白墙,旁人从涡河上坐船经过的时候,看到杨家庄子的新房子,没有一个不羡慕的。
本来的计划是盖够了庄户们住的房子就可以了,可后来杨怀仁离开了东京城回了老家,负责盖房子的管事也不知该不该停下建设的步伐。
莲儿妹妹这就显现出远见来了,她稍稍一想杨怀仁的开心农场大计划,就觉得这些房子用更高远的眼光看,是肯定不够的,所以就让他们继续盖,庄子里的庄户们都搬进了新房子之后,老房子又推到了在原有的地基上盖新房子。
庄户们自然没有意见,开春以前除了蔬菜大棚那点工作其实也没什么活干,他们出力盖房子东家给的工钱不但多,而且从不拖欠,所以就又盖了一大片。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新房子,杨怀仁从齐州带来的廉希宗前辈的那些弟子,也都有了地方可以安置,而新婚的一百来对内卫的新婚夫妇,由于人口少,三家住一个院子,也都能安排好住下。
而后山那片荒地和金菊堂所在的山洞,杨怀仁将来还有其他的打算。
知道了随园和杨家庄子这些可喜的变化,杨怀仁就联想起朝廷上的一些,就觉得无论是皇帝还是太皇太后,都没有他会持家。
当官的缺少的就是这种主人翁意识,大多数人都把当官作为发财享受的渠道,读了那么多年书,也不知道都读到哪里去了。
杨怀仁也只能叹气,别人都他姥姥的想着享受,像他这样想着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的人,真是太少了,忽然就让他有了一种孤独的感觉。
不过这也坚定了他的决心,这世上没有两只脚走不出来的路,更没有两只手干不出来的事业,所以杨怀仁心中暗想,哥们准备好了要沾一脚泥巴,沾一手鲜血了。
下午没有时间让他休息,他必须进宫一趟,他出去这么久,宫里两位大佬都要汇报一下的,所以吃过了午饭他便换了一身侯爷的朝服进宫。
高太后第一时间就知道杨怀仁回来的消息了,京城里她的耳目多的很,杨怀仁刚到宫门外,就有宫中内侍来迎着他。
进了宫门,杨怀仁心情就压抑了,连空气喘起来都不舒服。
第358章:倒贴()
杨怀仁离京之时得的是赵煦的圣旨,按例他回到京城,第一时间应该先向官家交旨,可领他进宫的是高太后宫中的内侍,让杨怀仁左右为难起来。
皱着眉头穿过宣佑门,走到崇政殿的宫门口的时候,杨怀仁扭头向门内望了望,午朝早散,琢磨着赵煦应该还在殿内署理公务。
他停下了脚步,再抬头望了望不远处的庆寿宫,心中难免踟蹰。
引路的小内侍实也猜到了他此刻所想,不过他的任务是带杨怀仁去庆寿宫寿安殿拜见高太后,于是小声催促了一句,“庆寿宫不远了,请侯爷移步。”
杨怀仁心中暗骂,老子又不是没来过后宫,自然知道庆寿宫不远,可是就这么直接去老太婆那里,似乎再见到赵煦的时候,脸上总是不好看。
可如今他也是身不由己,眼下老太婆掌握着实权,势力还是大得很,像她这样的女人总是小气的,万万不能得罪,即便心中一万个不乐意,也只能先去庆寿宫给她请安先。
寿安殿里两个身穿鹅黄色蟒袍的十一二岁的小孩子正在和高太后聊天,杨怀仁走到门口,不知还有人在,看两个少年穿着已猜到这两位应该是赵煦的弟弟,应该也是来给他们的祖母请安的,于是双手垂拱而立,站在殿外。
内侍通报之后,高太后脸上笑了笑,吩咐宫人传杨怀仁进殿。
杨怀仁不喜欢宫中这诸多的礼数,可在老太婆这里,他还不敢造次,恭恭敬敬的低头走进来,给高太后行礼之后,又跟两位王爷见礼。
不得不说,老赵家的孩子长得都非常俊逸潇洒,眼前的两位年纪不大的王爷,都是生得浓眉大眼,皮肤白皙,十分俊朗。
两位王爷虽然年幼,但都是内心灵巧的主,能让祖母召见至寿安殿问话的人,不管这个人是什么地位,他在祖母心中的地位一定不一般。
意识到祖母召见此人到此定有事情要问,于是二人跟杨怀仁客套的还礼之后,便跟高太后告辞。
两位王爷走出寿安殿后,杨怀仁才开始汇报工作,火烧梁山之事经过他一番艺术加工,变成了另一番样子。
“微臣当初回乡祭祖,目的是为了给先父修建新坟,途中路过梁山泊之时,从周边渔村里听了一个当地流传的小故事,说是每逢十五月圆之夜,从水泊边上远望梁山之上,有皎白亮光同明月争辉。
微臣觉得奇怪,心想一座水泊中的荒山,哪里会有能跟明月争辉的可能?
不过好奇之下,微臣还是吩咐内卫探子暗中查访,竟发现梁山贼寇之中,有一位叫做李光普的贼首,多年之前来到梁山之时,真从山上拣了一个宝贝。
他便是得了这个宝贝之后,几年之内从江湖上聚集了上千名好汉在梁山落草,让梁山贼寇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山寨。
此后梁山周边数县便频频遭到梁山山贼的袭扰,百姓苦不堪言,官府无计可施。”
高太后早猜到这件宝贝是什么东西了,金菊堂里的内卫定期给她回报,发生了什么她早就一清二楚,虽然这些密报之中没有提及九天玄铁,她也能猜到能有这样的号召力的宝贝,非九天玄铁莫属。
韩腾上书奏报他跟曹飞虎密谋合力剿灭梁山贼寇一事,高太后也有所耳闻,本来这种事算不得什么大事,当时看到奏报里说剿灭了数千山贼,她还嗤鼻一笑,地方上的官员是什么德行他最清楚不过,芝麻绿豆点功劳他们能吹出月亮一般大。
只不过内卫的密报中所述杨怀仁策划了这次行动并亲自实施,她才认真琢磨了一下这件事情的个中缘由。
如今听杨怀仁这么说起来,想了想此事虽然有所吹嘘,但这功劳确实是不小,加上韩腾和曹飞虎在朝中的关系,眼下也正是她所依仗的,所以决定借这个机会好好褒奖他们一番,好拉拢他们背后的家族和势力更加向她靠拢。
“那你为何把这么大的功劳让给了韩曹二人?”
杨怀仁当初让功之事,就考虑到了今日的局面,于是他缓缓说道:“一是微臣为太皇太后殿下办事,从来没想过邀功;二是微臣菊花内卫的身份,不方便暴露人前;三是韩腾和曹飞虎在朝中的背景势力,眼下正是太皇太后殿下需要拉拢的,所以微臣才故意把这点微末功劳让给他们。”
高太后面带笑容看着杨怀仁,淡淡地说道,“不错,杨侯所虑甚得吾心,将来本宫一定不会亏待你,这件功劳本宫记下了。只是,不知火烧梁山之后,杨侯可得到李姓贼首手中的那块九天玄铁?”
杨怀仁早知高太后关心的就是这个,装腔作势了半天,最后还是忍不住自己问了出来,于是他将手探入怀中,取出一个锦盒来,双手奉上。
“微臣本应早拿出来献给太皇太后殿下的,只是方才有外人在场,不便让此宝贝见光,才等两位王爷走后,交代完了此事的经过才献给殿下。”
叶公公一直站在高太后身边低头没有作声,直到此时才亲手从杨怀仁手里接过那个锦盒来,小心翼翼的打开,露出了那枚一元硬币来,然后呈给了高太后。
高太后接了过来,表情上只不过是微微一笑,可眼神之中却满是光彩,重新合上锦盒将它牢牢攥在手里,才又称赞了几句杨怀仁办事得力云云。
接下来高太后又装模作样跟杨怀仁客套地询问了一下他回乡祭祖之事,才借口累了要午休,让杨怀仁告退。
杨怀仁走出寿安殿,心中便开始咒骂老太婆抠门,虽然称赞了他半天,却一个子儿都没赏赐他。
哥们虽然不差钱,但就让你这个老太婆白白使唤,还让哥们倒贴了一块钱,真他姥姥的晦气。
他转出门正要去崇政殿见见赵煦的时候,却发现先前的两位王爷并没有离开,而是在庆寿宫门口站着聊天,见到他从殿中走出来,便迎了上来。
第359章:端王赵佶()
据杨怀仁所知,神宗身后还在世的儿子有六个,排行老六的就是当今的皇上赵煦。
另外还有排行老九的申王赵佖,排行第十一的端王赵佶,排行第十二的燕王赵俣,排行第十三的楚王赵似以及排行第十四的越王赵偲。
这帮王爷如今还大都是小孩,杨怀仁以前也没见过,不过眼前这两位,从年龄上猜测,应该是赵煦最大的两个弟弟申王赵佖和端王赵佶了。
从杨怀仁后世某度上学到的历史知识来看,起码对这两位王爷的描述是不靠谱的。
比如申王赵佖,都说他是盲人,这纯属胡扯。赵佖今年十二岁,有一只眼睛是灰色的,而另一只眼睛是正常的,并不是什么盲人,而是个独眼,古代的说法叫瞄痧目。
杨怀仁给二位年少的王爷见礼,两位王爷也还了一礼,只不过赵佖还礼显得很客气,赵佶的还礼就庄重了许多。
赵佶面带微笑,说话也相当热情,“早就听闻杨侯厨艺超人,不曾一品杨侯的手艺,小王真是做梦都想呢。”
赵佖只是客套地附和道,“皇弟说的是。”
“二位王爷谬赞了,”杨怀仁谦虚的答道,“微末道行,何足挂齿?”
赵佖脸上露出一丝轻笑,或许在他心里,一个不安心读书却甘心做个卑贱的厨子的读书人,实在是糊涂的可以,而杨怀仁靠厨艺能混上个侯爷的名头,估摸着也是拍太皇太后和官家的马屁得来的,这样的弄臣,实在是可悲又可笑。
杨怀仁自然察觉到了赵佖的不屑,不过他也不在乎,你虽然是个王爷,但眼下也不过是个十二岁的小屁孩罢了,至于厨艺的高深精妙,你懂个蛋啊,瞧不上哥的人多了,你又算老几?
赵佖一生也够可怜的,生下来就是个独眼,之后还因为这个身体缺陷连皇帝的位子也弄丢了,被身边这位赵佶扔到荒山野岭里度过下半生,也不过十年之内的事情。
赵佖也是看在赵佶的面子上才留下了跟杨怀仁打个招呼而已,他内心里实际根本瞧不上这样的人,既然打完了招呼见过面了,他便找了个借口先行一步,直接出宫去了。
倒是赵佶好似对杨怀仁的所有事情都十分感兴趣,从随园到杨家庄子的大棚蔬菜,好似都感到十分新奇,便一一跟杨怀仁讨教起来。
杨怀仁也不知这位端王是如何对他那么了解的,知道他提起他六哥赵煦不舍得吃的西红柿的时候,才明白了赵佶这小子的用意。
他心里偷笑,赵佶啊赵佶,你着急个屁啊,官家不吃那是因为稀罕西红柿,你从他那里讨不到,就来缠着我讨要,我就是那么容易说话的人?
不过人家这么热情地找自己攀谈,言行举止也表现出了诚意,他只不过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听说了好吃的东西嘴馋了是件很正常又很有童趣的事情,总不好一点面子不给人家。
杨怀仁笑道:“端王殿下如果想尝一尝西红柿的味道,若是不嫌弃,不若今夜去小侯府上做客,小侯亲自用西红柿做几道菜式给王爷尝尝。”
赵佶大喜,眉毛眼睛家嘴巴一起挑了起来,露出了一嘴小白牙,“如此甚好,不过小王还有点事情要办,不如杨侯先行回府,小王迟一些备些给令慈见面的礼物,随后便到。”
说罢赵佶便与杨怀仁行礼告辞,然后高兴的向后宫走去。
杨怀仁很是纳闷,赵佖和赵佶给太皇太后请过了安,不是应该出宫吗,怎么还往后宫去了?
虽然现在官家还没有成婚,后宫也并没有什么妃嫔,但即便他才十一岁还是个小孩,就这么大摇大摆的往后宫里边走,总该注意点他这个身份该有的忌讳吧?
杨怀仁佯作回头往宫外走,却一步三回头,想搞清楚赵佶到底要去哪里。赵佶走过庆寿宫向西走了百余步,转进了慈福宫。
慈福宫是向太后住的地方,平日里也很少有人登门拜访。向太后是宋神宗赵顼的皇后,也就是钦圣宪肃皇后。
向皇后一生虽然无子,却仍深得宋神宗宠爱,由此可以猜测,此人的美貌和智慧都是艳绝天下的。
当年宋神宗为立太子一事上,自己犹豫不决,于是询问向皇后意见,也可以看出向皇后在神宗心中的地位。
向皇后对神宗说道,“延安郡王赵佣(哲宗登基大宝之后才更名为赵煦)为人宽厚,处事贤达,可立为储君。”
所以像赵煦这样的才智平庸之辈,能从神宗六个在世的儿子中脱颖而出被立为太子,也多亏了向皇后的这些美言。
可赵煦继位之后,向皇后也进而成为向太后,高太后以新帝年幼为借口上殿听政之时,也曾邀请她这个儿媳一同上殿,可是被向太后婉拒了。
起初按仪太后宫殿是庆寿宫,应该由她这位太后居住,但向太后以“安有姑居西而妇居东,渎上下之分”的谦卑理由,让出了庆寿宫给高太后居住,而自己搬去了庆寿宫后的一个小宫殿隆佑宫居住,后来高太后劝说之下,才搬去了更大一些的慈福宫。
住在慈福宫的向太后依旧非常低调,从来不掺和政事,安心在她的后宫逗鸟养花,即便她的母家中有子弟向她求个一官半职,也统统被她打了回去。
直到去年高太后为赵煦选后,向太后也严禁娘家中的适龄小娘子进宫参选,这样的举动更是博得了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