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3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他转向了耶律洪基,“辽国皇帝陛下,小底不善骑射,若是要小底展现一下步射,小底自然遵从。”

    耶律洪基和他弟弟的想法差不多,不太相信眼前的宋朝小兵会有多大的能耐,便点了点头表示礼仪上的赞许,同时也给耶律和鲁斡使了个眼色。

    耶律和鲁斡会意,便走到看台边,指了指大约一百五十步外场地的一根旗杆道,“看到那一支红色的旗杆没有?你若是能射中,本王便赏你百两银饼。”

    耶律和鲁斡这是故意刁难了,按照三石拉力的柘木长弓来算,射程理论上超过三百步,有效杀伤距离也要超过两百步的范围。

    这也只是对普通的箭矢而言,若是用铁箭,这两个理论距离还要增加三到五成,若是居高临下射击,自然还要增加一些距离。

    但相对的,用铁箭所需要的力道,同样也要增加五成,也就是说,在不考虑准确性,单单要射中一百五十步外的目标,需要射手至少拥有拉开四石强弓的力道。

第1063章:比武招亲(六)() 
    

    也许单听三石四石一般人没有具体可量化的比较,按照沈括梦溪笔谈中所述,“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的记载计算的话,把一张三石的柘木强弓拉满,需要单手具有提起二百七十七斤半的力量。2yt。org

    这对于一个常人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黑牛哥哥天生神力,才能使用这把三石的柘木强弓,而且也不是每一次射箭,都需要把弓弦拉满的。

    暂且不管射术如何,林冲又有没有这样的力量呢?

    杨怀仁既然敢把林冲叫出来,就是心中有数的,据他所知,自从林冲进了龙武卫之后,平时和黑牛哥哥之间便能经常见面了。

    两个师兄弟之间,平时便经常切磋武艺,林冲武功棍术都是一绝,这方面黑牛哥哥便有很多地方向他请教了。

    经过了这段时间,黑牛哥哥的武艺也是突飞猛进,而以此同时,林冲也跟黑牛哥哥交流了不少射箭的心得。

    都知道黑牛哥哥的射术是从父亲那里学的,实际上和周同教给卢进义和林冲的射术,师出同门。

    与卢进义更擅长骑射不同,黑牛哥哥天赋异禀,力量巨大,所以比起两位师弟来,他能使用力道更大的硬弓。2yt

    不过这也不代表林冲就不能使用,只不过比起黑牛哥哥来,他的身体素质还无法做到持续使用三石弓连续射箭而已,单是射一箭的话,这样的爆发力他还是有的。

    所以杨怀仁对林冲很有信心,特意把他点出来,就是有心给他机会当中表现自己的能力了。

    林冲走到看台边缘处,目测了一下耶律和鲁斡所指的那跟红色旗杆,判断出这跟旗杆大概有手臂那么粗,距离大约在一百五十步之外。

    经过一番计算,林冲很快算到如果要射中这跟红色的旗杆,他并不需要把强弓拉满,七八成的力道就足以把铁箭射到一百五十步的距离了。

    他盯着旗杆看了一会儿,胸中暗暗运气,等做好了一切准备,便回头对看台上契丹皇帝和一众官员使节等行了一个罗圈礼,“小底这就给诸位献丑了。”

    说罢他抬起长弓来,把铁箭搭在了弓弦之上,稍稍调整标准角度,猛然拉开了弓弦,因为早就做好了瞄准的准备,而手上的三石柘木硬弓确实很重,不适合长时间拉弦瞄准,只是一眨眼的瞬间,他便松开了弓弦。

    黑色的三齿狼牙箭破孔而出,发出撕开了空气的“嗖嗖”声,众人目光随着空中快速飞行的黑色羽箭转向了远远的红色旗杆。

    远远地听到“咔”的一声,铁箭并没有贯入旗杆,而是像刀砍一般把旗杆拦腰砍成两段,溅起来的木屑还没落地,旗杆轰然倒在了地上。

    而那支铁箭,并没有因为旗杆的阻挠而减少了多少力道,继续向前飞行了二十几步的距离,深深的扎进了泥地里。

    看台上众人“喔”的惊呼起来,连耶律和鲁斡也忍不住大叫一声,“好箭法!”

    作为辽国的兵马大元帅,他没法不为眼前一个宋朝小兵的精湛射术而喝彩。

    若说是射中一百五十步外的旗杆,很多射箭的好手都能做到,当然,契丹军中那种普通的骑弓是无法做到的。

    骑弓的设计是方便马上射箭的,力道相对小,一般为八斗的拉力,这样的设计,也就造成了骑弓的特点是射击距离相对短,只有最远五六十步的有效杀伤距离。

    但骑弓短小,方便携带和马上射箭,而且射速相对更快,是中短距离杀伤敌军的有效远程武器。

    而普通的步弓,一般是一石或者一石二的长弓,射速相对慢一些,但射击距离提升了不少,能达到一百步,像大宋和辽国的弓箭手也都有类似的武器配备。

    对一个射箭高手来说,一般就会选择拉力更大的弓了,像一石五到两石之前的力道弓,也都非常常见。

    假设一把一石五的弓,射击一百五十步外的旗杆的话,射击距离是够了,但限于自身拉力,把箭矢射到一百五十步的距离,箭矢的力道也就不太够了,也许能扎在旗杆上,但还不至于把旗杆射倒或贯穿而过。

    林冲射出的那支铁箭直接把手臂粗的旗杆拦腰射断,这就不是一般的射箭高手能做到的了,首先一把三石的硬弓,就不是一般人能拉的开的。

    再加上所用的箭矢是精铁打造,箭矢击断了旗杆之后还继续飞行了一段距离并深深扎进了泥土里,这样的力道就更非常人所能做到的了。

    耶律和鲁斡戎马半生,在辽国禁军中,他所知的能拉开三石硬弓的人就已经屈指可数,而同时又能用铁箭来射击的人就更少了,几乎只有几个军中名将和勇士才能做到,所以他见林冲这个年轻小兵竟轻松的便做到了,心中是又惊喜又忧虑。

    按照他的认知,大宋的禁军不可能有这样的实力,就算是满宋朝找,尽管宋朝人口众多,这样的人也并不会比他们辽国多出多少。

    但眼前的事实是,杨怀仁身边的几个人,包括校场上参加比试的那个骑白马的汉子,眼前这个叫林冲的年轻小兵,还有三石柘木硬弓的拥有者黑脸将军,随便拿出来的三个人都具有这样的能力,这让他如何不心惊?

    他再看看杨怀仁身后站着的几个人,虽然体型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目光坚毅,神色轻松,面对林冲刚才的精彩表演,也处变不惊,好似林冲刚才的射术他们早已司空见惯一般,这就让耶律和鲁斡非常疑虑和担忧了。

    杨怀仁到底是个什么人?为什么他身边又聚集了这么多武功卓绝的好手?

    尽管一时之间耶律和鲁斡也无法想明白,但是他渐渐开始发觉,这场比武招亲,似乎杨怀仁才是那个胜券在握之人。

    耶律和鲁斡能看到的东西,其他有心之人同样能察觉的到,耶律洪基这种人自然不用多说,连王字之这样的文官也渐渐明白,当初他的弟弟朴字吉为什么写信给他说杨怀仁这人绝对不能小觑了。

第1064章:比武招亲(七)() 
    

    耶律和鲁斡犹在瞎琢磨,林冲已经回身又施了一个罗圈礼,把弓箭交还给黑牛哥哥,站回了杨怀仁身后一个不起眼的位置。

    杨怀仁起身笑道,“多谢梁王的赏银。”

    耶律和鲁斡这才回过神来,想起刚才他撂下的话,心中有点后悔,也有点心疼,一百两银子,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可他感觉这一百两银子跟白掉了一样。

    “哦?哦!哦……等会儿本王自会派人把百两赏银给林壮士送去万国寺。”耶律和鲁斡讪讪地说完,蔫不拉几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见识了林冲的射术之后,耶律洪基也有点不淡定了,他忍不住想,难道宋朝的军士都这么强了吗?

    一直以来,耶律洪基都很尊崇汉文化,也知道契丹民族文化根基薄弱,需要借鉴汉人的文化来统治一个国家。

    但对宋朝,耶律洪基的想法是有些矛盾的,对宋朝的土地和资源,他自然是觊觎已久的。

    但他也知道,凭借契丹人一族之力,恐怕还难以一统天下,毕竟辽国还有数量不小的其他部族人口,其中就包括汉人,后院起火这种事,随时有可能发生。

    凭借武力去消灭宋朝当然是不现实的,起码当时来看,契丹人还没有充足的实力,既能有足够的兵力去占领宋朝的土地,又能稳住辽国的局面。

    所以他和几位契丹的先帝一样,和宋朝做朋友,以兄弟相称,一方面占宋朝的便宜,一方面逐渐完成北方草原的中央集权统治。

    到了近几年,随着年纪的老迈,他就更是有心无力了,自己本身膝下子孙单薄,契丹人内部也并不那么团结,每个契丹家族都钟情权势,不思进取,他也只能收起自己的野心,先保住他们家族的皇位再说。

    但一个逐步强大起来的宋朝,也是耶律洪基不愿意见到的,以往宋朝文化经济强,但军事羸弱的局面,正是他乐见其成的。

    如果这样的局面发生扭转,宋朝的军事实力也强大起来,他就担心了,将来就算他的孙子耶律延禧顺利继承辽国皇位,但来自宋朝的威胁,孙子又如何去面对呢?

    所以耶律洪基又有了新的担忧,不过他也清楚,杨怀仁有点刻意卖弄了。

    如果宋朝的禁军个个都像他刚派出来的卢进义和林冲一般的射术和武艺,那宋朝禁军的实力得多么强大?若是这样,恐怕宋朝早就不愿意年年给辽国送岁币了。

    为今之计,是先稳住宋朝,让辽国皇权能顺利交接,至于遥远的将来,他已经有心无力了,只能看他的子孙如何去应对。

    而稳住宋朝,就要倾尽全力去拉拢杨怀仁,让他在这次比武招亲中胜出,把安国公主赐婚给他,就是耶律洪基最愿意见到的。

    杨怀仁派出去参加骑射比试的卢进义表现不错,是第一个三箭全中之人,耶律洪基倒是感到很欣慰。

    场上参加骑射比试的选手不知道看台这边发生了这么一件小插曲,等了好久,才看到看台上又有令官发出了旗语,示意比试继续。

    接下来的参赛者,因为有了第一个人当了反面教材,又有了第二个出场的卢进义当了正面的教材,观摩了二者的表现之后,也都摸到了一些门道。

    后面出场的人,再没有三箭全部放了空的情况,最少的也射中了一个靶袋,像蒙古灭里吉部的乌拉力嘎、萧撒弼派出的萧忽忽、高丽代表千山鸟,直到最后一个出场的女真部完颜阿骨打,都是三箭全部命中靶袋。

    如此一来,便出现了五人全部三箭全中的情况。

    耶律洪基是没想到会出现五人平局的,心中暗忖各国各部的勇士,还都是具有一定的实力的,他设计的这个比试方式,还是显得有些难度不够了。

    第一轮竟然没分出胜负,在场的众契丹官员和各国使节也暗自称奇,但胜者只能有一个,耶律延禧想了想,开口对祖父建议道,“既然如此,不如骑射比试便再加赛一轮。”

    耶律洪基觉得孙子的建议说的很好,可如何加赛,他一时也没有什么可行的办法。

    正在众人开始讨论的时候,又是耶律和鲁斡站出来说道,“既然是加赛,就要比刚才的比试方式更加有难度才行。

    本王以为,既然每次抛起一个靶袋几位勇士都能射中,不如一次抛起三个靶袋,看谁射中的靶袋多,谁就是射术最优秀之人,自然应该获得第一场比试的胜利,不知皇兄意下如何?”

    耶律洪基笑道,“梁王这法子不错,一次射出三支箭,并且都能射中靶袋,这确实检验一个射手的射术,朕觉得这么个比法,很好。”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大家都知道,骑射一个远处抛向半空的靶袋,已经是很难了,但从刚才的结果来看,各国各部精通骑射的勇士,还是都做到了。

    而要分辨出那五位射手谁的射术更加精湛,只有用更有难度的比试方法,耶律和鲁斡所说的办法,确实考验一个射手究竟有多大的能耐。

    一次性向空中抛出三个靶袋,若是一支箭一支箭那么射,无论你的射速多么快,射术多么娴熟,在时间上是肯定不够一瞬间里射三支箭的。

    唯一的方法,就是在弓弦上同时搭上三支箭,并同时射出,让三支箭同时射中三个不同的靶袋,这才叫真正的射术精湛。

    但是,真的有人能做到吗?以前谁也没见过这样的射术,所以心中也有点怀疑。

    一次同时射出两只箭,都是有人见识过的,不过那也是固定标靶的情况之下,现在要求几位射手一次同时射三支箭,还要同时命中三个半空中移动的靶袋,那难度可想而知了。

    就算没有人能够做到三支箭分别射中三个靶袋,只要比另外的四个人表现的更好,就能在这场其实比试中胜出,他们所做的,只需要比其他对手多射中一个靶袋就好。

    耶律洪基都点头同意了,其他人自然也没有任何异议,一个传令的小官便下台跑去了场上,告知五位第一轮胜出的勇士这个加赛的决定。

第1065章:比武招亲(八)() 
    五位在骑射比试第一轮胜出的选手,分别是卢进义、乌拉力嘎、萧忽忽、千山鸟和完颜阿骨打。

    经过了第一轮的五人平局,五人之间如今也对对手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自负箭术超绝的乌拉力嘎开始有点心虚,他从来就没想过这世上竟然还有人能赶得上他的箭术。

    当然,乌拉力嘎来自蒙古灭里吉部,很少离开部族,所以没什么见识,第一次来中京,见识了都市的繁华热闹,自以为涨了见识了。

    从刚才各位的表现中,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了一个心目中最强劲的对手,千山鸟觉得完颜阿骨打这种部族贵族子弟,还能有如此精湛的箭术,心中佩服。

    而完颜阿骨打则没想到一个宋人竟然也有精妙的骑射技艺,卢进义最担心的则是萧忽忽,觉得他不愧为辽国北院第一勇士,看他那个气势,不光是箭术好,武艺也应该很强,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对手。

    耶律洪基的加赛办法告知五人之后,五人都有点发愁。一根弦同时射两只箭就已经很难了,同时射三支箭,很难保证每一支箭都能准确的命中目标。

    卢进义以前这么试过,但也没有练成同时射三支箭并命中目标,面对第二轮的比试,他觉得他能做的也只能是尽力而为。

    倒是千山鸟和完颜阿骨打听完之后不动声色,让人起疑,难道他们练成了这样的箭术?

    这一轮抽签决定出场顺序,乌拉力嘎是第一个上场的,他事先就准备好了三支箭捏在手里,早早的就开弓拉弦,等三个靶袋抛向天空,他果断开箭,但结果是他确实开了三支箭,但一支箭离弦就脱了力,只飞出二十几步的距离就落了地。

    剩下两支箭,其中的一支力道倒是有了,但准确性就不敢恭维了,离半空中抛起的靶袋很远,只有最后那一支中间的箭矢射中了靶袋。

    看台这边有人唏嘘,有人摇着头替乌拉力嘎惋惜,不过耶律洪基还是很体面的给予了掌声,因为加赛的方式确实很难,乌拉力嘎能射中一个靶袋,也算是不错了。

    杨怀仁也附和着拍了几下巴掌,看来加赛中要胜出的确没有他所想的那么简单,不过对于卢进义,杨怀仁也心中有数,做到了自然是最好,但就算他做不到,杨怀仁也并不在意。

    乌拉力嘎射完,本来心情有点沮丧,在他心里,觉得凭他的实力,就算不能三个靶袋全部射中,射中其中的两个,他还是有这样的能力的。

    也许是因为第一次同时射三支箭,他有点紧张了,所以导致他没有发挥出他全部的实力,所以有些懊恼。

    但是听到看台这边竟然传出了掌声,乌拉力嘎才恍然大悟,他做不到的事情,另外的四个人也不一定做到,说不定他们连一个靶袋也射不中呢?他还是有赢下加赛的希望的。

    可乌拉力嘎这个希望很快就破灭了,卢进义又是第二个出场,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沉稳。

    只是比起乌拉力嘎来,卢进义还是聪明了不少,他忽然发觉加赛的方式太难了,他这种箭术水平如果做不到的事情,相信对其他人来说,也一定是难以做到的。

    所以他忽然间想到,如果他忽略了其中一个靶袋,只同时射出两箭,不是更有把握同时射中两个目标吗?这一点他还是有自信心能做到的。

    这样一来,如果没有人能做到同时射中三个靶袋,那同时射中了两个靶袋的,不就是胜出之人了吗?

    说做就做,卢进义翻身上马,从箭袋里取出两只箭的时候,另外四个人便明白这个宋朝武士是作何打算了。

    远在看台上的杨怀仁赞许的点点头,心说卢进义确实是个务实之人,能想明白不去冒险做自己没把握之事,而是做自己有把握能做到的事情,这便是非常聪明的表现了。

    卢进义也确实不负杨怀仁所期望的,他只是同时射出了两只箭,但两只箭却都稳稳的命中了靶袋。

    乌拉力嘎的获胜希望到此就已经结束了,他懊悔的把弓摔在了地上,心中暗骂,我刚才怎么没想到这个办法?

    若是我也放弃一个目标,只是用两只箭去射两个靶袋的话,成功的几率也是非常大的,只可惜……

    什么叫贪心变成贫呢,不懂的舍,哪里会有得呢?

    后边出场的三位心中就偷笑了,看来比试骑射,后出场的总是要占一些优势的,赚一些便宜的。

    越是排在前头出场的,只能去尝试,而排在后边出场的,反而能从前边出场之人的失败或成功的过程中,学到一些东西,吸取一些教训,然后结合自己的箭术,然后临场做出最佳的选择。

    接下来出场的千山鸟和萧忽忽,也都有自知之明,自知同时射三箭全部射中靶袋的机会很小,所以都没有选择冒险去尝试,而是学卢进义的办法,用自己更加熟练的也是更有把握的方法,只用了两支箭,去射击两个目标。

    他们也都成功了。两人一前一后从场上回来,都面带笑意去瞅了一眼还在生闷气的乌拉力嘎,而他们越是这样,乌拉力嘎便越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