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3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枷燃荨�

    杨怀仁只骑了马跟来,却没有带弓箭和武器,他心里也知道,他这个金刀驸马,纯粹就是凑数的。

    耶律洪基这么安排,同样是拉拢他的一种手段,是在向其他朝中重臣表示他对杨怀仁的器重,不管他是不是契丹人。

    众人策马向北奔行了好远的距离,回身都看不到营地了,而北边的一片群山却越来越清晰的展现在眼前。

    作为皇家牧场,并没有野生的牛羊在这里生活,草原上倒是有些野兔,见来了人,便快速地奔奔跳跳着逃窜,一会儿便把自己的身影没入了青草之中,不见了踪影。

    看到不时的有野兔,甚至是草原上的田鼠四处逃窜,耶律洪基并没有要挽弓搭箭的意思,这让杨怀仁觉得,不会这次的狩猎,也只是仪式的一部分吧,或者是耶律洪基觉得射几只兔子,是一件很没有趣的事情,并不能展现他的狩猎技能。

第1111章:围狩(上)() 
    杨怀仁是真不懂狩猎。

    草原上的猎人都知道,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在茫茫大草原上生存的,只有团结协作,才能狩猎到更充足的食物,这就是草原上千年来生存的法则。

    杨怀仁起初只以为捺钵节耶律洪基出来狩猎,是仪式性的,稍微活动活动筋骨,随意射杀个野羊野鹿,便达到了他纪念契丹人古老生活方式的目的。

    可他错了,忽然间从东面传来了一阵呼哨之声,上百个宿卫军装扮的兵士,骑着马,不知从哪里赶来了一群野牛。

    牛的数量其实并不算多,大概三四十头的样子,中间还夹杂着一些看上去身形不算大的牛犊子。

    野牛看上去一个个都已经气喘吁吁,他们应该是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的,奔行了很长一段距离之后,它们的体力看来也已经就要透支。

    当野牛群被赶到耶律洪基面前不远的一处小山包上,宿卫军便停下来脚步,不在追赶了,接着掉转马头退了回去。

    耶律洪基满意的点了点头,从身后抽出一支羽箭来,用金属的箭头在弓身上敲了敲,众人便欢呼起来。

    杨怀仁这下明白了,这是要对这些野牛进行围猎。

    果然不论是什么生活方式的民族,都有一套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摸索,才逐渐产生的一套生存方式。

    围狩,便是契丹人最原始的生活智慧。

    草原上遇到一个野牛群,如果只是要满足一户牧民的食物需要,射杀一头野牛,也就足够了。

    但如果是一个部族,那么他们就要围狩整群的野牛。

    最开始他们不会射杀它们中的一头,而是上百人对这些野牛进行围追堵截,野牛的爆发力其实很强,但耐力不如马,所以追一阵,把他们撵到一处地势稍高的山包上,野牛群一旦停下来补充食物,它们就完了。

    或者用套马杆活捉了它们,把它们驯化成圈养的牧牛,或者直接围杀了它们,一头都不放过。

    耶律洪基出宫过捺钵节,自然不需要他亲自去做前边围的事情,他要做的,就是等宿卫军把野牛群追着跑不动了,把野牛群赶到指定地点来,他来射杀它们,以此来展示他的游牧技能并没有因为高坐庙堂而荒废掉。

    野牛群见后边气势汹汹的人类不追捕它们了,便停下来休息,山包上青草肥美,它们正好可以补充已经透支了的体力。

    可真正的危险,这一刻才降临到它们头上。耶律洪基熟练的指挥着众人,策马缓缓靠近了山包,直到众人已经缓缓行至小山包下面,离野牛群已经不足百步的距离,野牛群还是没有警觉的逃跑。

    也或许,它们太累了,已经跑不动了。

    因为山包上地势稍高了一些,野牛的体型又特别大,所以它们便成了很好的目标。

    耶律洪基作为契丹皇帝,这第一箭,自然是由他来发。

    只见耶律洪基仰起头来,把舌头向上伸了出来。那样子很好笑,但是耶律洪基却做的自然而然。

    杨怀仁以前不是没见过,知道耶律洪基实在用敏感的舌尖来测试风速和风向,这是一种熟练的猎手才掌握的技能。

    等他找到了感觉,便拈弓搭箭,稍稍瞄了一下,一箭射向了野牛群。

    杨怀仁并没有看清楚那支箭射向了哪头野牛,但片刻之后,一头貌似是野牛群里最强壮的野牛发出了一声凄惨的叫声。

    耶律洪基面露喜色,大叫了一声,把手里的弓高高举过了头顶,身后的众人也欢呼起来,大概是用这种欢呼声来拍皇帝的马屁。

    别人都欢呼了,杨怀仁似乎也不好一声不吭,只不过他刻意躲在一群人的最后边,只是跟随着,所以他叫喊的有点假。

    只是杨怀仁这样的应付公事似的叫喊,看在了耶律跋窝台眼里。

    耶律跋窝台并没有责怪他,而是向他靠近了一些,笑问道,“不习惯吧?”

    杨怀仁有些不好意思,找了个旁的理由推脱,“我平时不常骑马,更别说策马奔行了这么远了,而且马鞍似乎有点大,我坐在上边……”

    不等杨怀仁说完,耶律跋窝台似乎很贴心地接话道,“没事的,在上位者,都是一个样的,你还年轻,将来的路还很远,你这么聪明,肯定不用我多废话的。”

    耶律跋窝台跟杨怀仁说话的口气,好像是岳父和女婿叙话一样,很和蔼,也充满了包容。

    那一瞬间杨怀仁心里其实很温暖,有种错觉好像耶律跋窝台也是他的长辈一般。

    只是等他回过神来,便觉得耶律跋窝台似乎哪里不太对了。如果仅仅是因为他把杨怀仁当做了女婿而疼爱的话,似乎这些关于上位者的话,不应该从他这样身份的人嘴里说出来。

    没有时间给杨怀仁思考,耶律洪基放完了第一箭,众人也开始冲着野牛群开始放箭,顷刻之间,几百只羽箭射向了野牛群,几乎覆盖了它们刚才休憩的整个区域,让它们无处可躲。

    接下来又是一片野牛的哀嚎声传来,三十来头大大小小的野牛同时这么惨叫,听在杨怀仁耳朵里,让他感到有点扎心。

    虽然野牛的体型不如圈养的牧牛体型大,但它们的肌肉比牧牛其实更加壮实,即便是身上中了几箭,它们也没有完全失去活动能力。

    领头的野牛一声长叫,野牛群便开始逃跑。

    它们找到了一个方向,便集体同一个方向奔逃,而且它们逃跑的时候,并不是乱跑的,而是把牛犊和体弱的老牛母牛围在中间,强壮一些的公牛落在后边和外围,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护老弱幼小的野牛。

    “追!”

    耶律洪基大喝一声,众人便拍马跟在他身后,追向了逃跑的野牛。

    杨怀仁不知为何,看着这帮契丹人狩猎技巧娴熟,心中却有些不忍,忽然联想到一个可怕的画面,契丹人围狩的并不是野牛,而是被他们欺压的其他部族百姓。

    可他也做不了什么,只能策马赶上去,不管心里多么难受,也要去亲历契丹人野蛮的围狩并屠杀这群野牛的场面……

第1112章:围狩(下)() 
    耶律洪基的目标还是那一头野牛群里最强壮的一头野牛,他又射了两箭,也全部命中。

    只不过三支箭全部射在了野牛强壮的后背上,因为背上的肌肉十分健硕,所以野牛虽然受了伤,但并没有立即倒下,依然排在野牛群的最后边,保护着同伴逃跑。

    箭矢扎在了它身体里,它越是急速的奔跑逃生,箭头对它造成的伤害便越大,加上原本它和它的同伴已经被宿卫军追赶着奔逃了很远的距离,公牛的体力早已经透支。

    但它还在奋力的奔跑,也许早已经超出了正常可以理解的范畴,而是一种求生的意志力在支持着它,脚下仍旧狂奔着,但它已经感觉不到疲劳和痛苦,只是在机械地不断蹬着四蹄,希望能有一线生机。

    可明显已经感觉到,随着出血量越来越多,公牛的速度渐渐开始慢了下来,已经脱离了野牛的大部队有一定的距离。

    耶律洪基见状大喜,继续拍马狂奔,这一刻他感觉他仿佛已经回到了二十岁的青年时代,他的身体可以支撑着他的梦想,在草原上狂奔,一切的生灵,都可以是他的猎物,都必须臣服在他的威武之下,成为他的奴隶。

    他又搭了一支箭,瞄准了好一会儿,才坚定地射了出去。

    因为公牛的速度放慢,更加利于耶律洪基瞄准,这一箭又是从侧面射过去的,准确的射进了野牛的脖颈之中。

    也许是射破了公牛颈部的要害,血流进了它的肺中,公牛忽然口喷鲜血,一头栽倒在地上,向奔跑的方向翻滚了几圈,重重跌落在地上,身体还在痛苦地抽搐着,再也无力爬起来了。

    但公牛的两只大眼睛却直勾勾的盯着自己的同伴,希望它们之中,哪怕有几头也好,可以逃出人类的魔掌,继续它们这个种群的繁衍。

    耶律洪基意气风发,吩咐其他人将继续追他野牛群“一头也不要放过!”

    而他则停在了被他射杀的领头的公牛前面,看着他的猎物痛苦绝望却没有力气再挣扎地悲惨样子,心里无比的痛快。

    杨怀仁有些难过,草原上的牛羊,也许是人类的食物,但如果人类在结束它们的生命的时候,以一种相对尊重的方式,怀着对大自然的感恩之心,也许杨怀仁不会这么难受。

    这一刻里,耶律洪基展现出了他作为一代君王的霸气,但也让杨怀仁明白了一个事实,契丹人的嗜血和暴戾,是存在于他们骨子里的一种民族性格。

    并不是说他们与生俱来就这么残忍,而是生活和饮食的方式,在成百上千年里渐渐影响了他们的性格。

    草原上的竞争,是惨烈的,唯有拿出这种残忍来,才能成为草原的霸主。

    杨怀仁越来越理解人类的生存方式和性格的关系了,一转念间似乎也想到了一个道理,如果要统一北方草原,单靠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最关键的,还是要让北方草原上生活的成千上万个大大小小的部族逐渐接受汉人的文化、生活和饮食的习惯,才能让他们真正融入到中华的大家庭之中。

    这也坚定了杨怀仁对自己现在做的事情的信心,文化,他做不了很多,他能做的,就是用更健康更美味的食物,来改变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

    当汉人和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渐渐有了共通点,生活上的差异便不再是民族融合之间的隔绝。

    野牛群跑了几里地,同样因为体力耗尽,渐渐停下了脚步,甚至有几头小牛犊,累瘫在地上,口吐白沫。

    众人开始瞄准了停下来的野牛放箭,一头看上去有点老的野牛,护在了一头累瘫在地的牛犊身前。

    它身体的一侧已经中了几箭,巨大的疼痛让它身体开始颤抖,但它还是坚持着,并没有倒下,是一种保护幼崽的天生的本能。

    杨怀仁本想站的远远的,甚至不想和野牛对视,它们的眼神里,并没有多少哀怨,还是那么纯真和无辜,不明白为什么它们在草原上自由自在,生活的好好的,忽然间便成了人类的猎物。

    萧撒弼骂道,“这头老野牛还真是护犊子,可惜自不量力,自身难保。”

    另一边的耶律延禧本来也是对射杀这些野牛感到兴奋,忽而听到萧撒弼的话,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好像这话实在影射耶律洪基总是护着他一般。

    可总不能因为一句话,就和萧撒弼在他们契丹人神圣的狩猎仪式上大打出手,所以耶律延禧狠狠地射了一箭,嘴上也不干净地骂了起来。

    “没本事还想当牛王?凭你叫的好听又如何?!蠢材永远都是蠢材,臣子永远都是臣子!要怪,就怪你命不好,没有牛王身上的血,就一辈子都是小角色!”

    萧撒弼扭头瞅了过来,目光里全是刀子,耶律延禧也丝毫不示弱,双眼瞪了回来。

    其他人都知道二人一直就不合,这时候说些机巧话,也都觉得正常,没有人太在意。

    况且如今两人的地位差不多,但耶律延禧已经深得耶律洪基器重和栽培,即将成为正式的未来皇位继承人,将来会成为新一代的契丹皇帝,所以众人之中,更多的是站在了耶律延禧一边,反倒觉得萧撒弼这是在发脾气而已。

    耶律跋窝台见二人势同水火似的,怕他们情绪失控之下惹出什么乱子来,便招呼着其他人,赶紧把这些野牛全部宰杀,好感激回营地,还有很多仪式要举办。

    众人下马,抽出身上弯刀宰杀了剩余的野牛,然后把它们的四蹄绑起来,然后拴在马鞍的挂扣上,就这么拖着这些被宰杀的野牛返回营地。

    杨怀仁虽然没有进行狩猎,却因为野牛多而马少,也被耶律跋窝台安排着拖了一头牛犊。

    回程时杨怀仁不断的回望,这也许就是契丹人传统的游牧和狩猎的生活方式,但三十来骑后边都拖着一具野牛的尸体,鲜血拖了一路,那画面,在天苍野茫的大草原美丽画卷里,显得那么的突兀。

第1113章:隆重的婚礼(上)() 
    众人回到营地,营地里的人已经生起火来,火堆上架起的大铁锅已经烧热,正是等着耶律洪基狩猎归来,便立即把狩猎得来的食物屠宰下锅。

    耶律洪基拖着他狩猎的那头公牛展示给众人看,众人也毫不吝惜对他们的皇帝的欢呼。

    耶律洪基也再一次面相已经升起来的太阳叩拜,嘴里说着些感谢上天的恩赐之类的话。

    杨怀仁还真是无论如何都融入不到契丹人的欢呼雀跃里,若不是有重任在身,他真的不想待在这里,看着契丹人为了屠杀而庆祝。

    耶律跋窝台催促着杨怀仁,让他赶紧回去换好了礼服,待会儿就要为他和安国公主举行成亲的典礼。

    杨怀仁谢过了耶律跋窝台之后,便往自己的帐篷方向走,越走越是感觉心里奇怪,今天这是怎么了?

    感觉好像所有人都换了一个人似的,耶律洪基也不像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了,而更像一个游牧和狩猎的好手,为自己的族人狩猎回充足的食物。

    耶律跋窝台也感觉怪怪的,如果说对杨怀仁好是因为杨怀仁即将成为他的姑爷,那么当耶律延禧和萧撒弼交恶之时还表现的那么镇定自若,好似这些事跟他无关一般,就让杨怀仁心生疑虑了。

    耶律跋窝台不是一直都心向耶律延禧吗?

    如今耶律延禧得势,他应该很开心,帮着耶律延禧数落萧撒弼才对,可他表现的,似乎也太中立了点,一些事办的看起来很平常,却隐隐有着一股掌控了局势的气质。

    杨怀仁忽然感到脊背后一阵阵的冷汗,难道,耶律跋窝台另有所想?

    杨怀仁再结合昨夜里奇怪的鬼姐说的那些奇怪的话,越来越想不通了。

    是不是鬼姐从耶律跋窝台这里得到了什么信息,她不敢确定,但又觉得有些不同的可能,事情会朝着和杨怀仁预料的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所以才在昨夜突然出现,好心提醒了他?

    有这种可能,但杨怀仁觉得鬼姐的话似乎还有其他的意思,只是仓促之间,他没有办法仔细去想清楚罢了。

    但杨怀仁想来想去,不论是萧撒弼,或是耶律跋窝台,他们之中任何一个人要起事,对杨怀仁来说,只要能实现了他此行的目的,他不介意事情会超出他的预料。

    尽管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会让杨怀仁觉得他还是不够聪明,没有算计到每一件事和每一个人,不过杨怀仁倒还能接受,他本来也不是工于心计之人,能做到现在的,他已经尽了力了,至于结果如何,待会儿便能知道了。

    回到帐篷换好了礼服,杨怀仁又对兄弟们交代了一番,叮嘱大家一定要镇定,待会儿不论发生了什么事,只要咱们兄弟安然无恙就好,契丹人之间如何内斗,咱们直当看个热闹。

    日头渐渐升高,营地里也逐渐弥漫起煮牛肉的香气。

    营地中间是用帐篷围成的一片圆形的区域,中间是上百口的大锅,耶律洪基坐南朝北,也换好了一身礼服端坐在最大的帐篷下。

    他的左右两侧则坐满了身着礼服的契丹人,以及一些重要的汉人官员,再往下才是那些被邀请来参加捺钵节的各国使节。

    杨怀仁因为即将成为安国公主的金刀驸马,所以给他和他的人安排的地方,在耶律洪基右边下首位,再旁边临着的则是南院大王的坐席。

    等人来的差不多了,耶律洪基大手一挥,外围忽然响起来巨大的长号之声。

    这种声音杨怀仁很熟悉,当初和西夏在环州作战时,西夏军进攻的时候,就是吹响的这种号角。

    第一次近距离听上百支号角同时吹响,杨怀仁感觉真的很震撼,低沉的号角声着那震撼着大地,好像每一寸土地都跟着颤抖了起来。

    号角声中,契丹人表情肃穆,好像庄严的时刻即将来临一般。

    号角响了好一会儿,才戛然而止,那一刻杨怀仁感觉耳朵里犹在嗡嗡作响,灵魂都快要被震撼的离开了身体似的。

    号角声停下,契丹人便爆发出一阵欢呼,从耶律洪基对面的场地另一端,忽然又响起来一阵悦耳的马头琴的声音。

    那声音悠扬婉转,节奏感也很强,让在场的每一个人的身体仿佛都跟着律动起来,乐手们走进场地中间,自然而然分成两队,把中间拱成了一条甬道。

    紧接着一群盛装打扮的契丹少女迈着轻盈的脚步舞动着入场,不仅如此,他们手臂上还挽着一只花篮,花篮里装的是她们刚才从营地四周采集的各色的野花。

    她们挑着契丹传统的舞蹈进场,边走边把花篮中的野花散落在乐手们拱成的甬道上,五颜六色的花瓣从她们的玉指间散落,在空中飞舞着缓缓落下,场面倒是美丽的很,让杨怀仁都不得不感叹,即便是一个生性残暴的民族,也有美丽温柔的一面。

    很快,甬道上就洒满了花朵和花瓣儿,像是铺上了一张美丽的地毯。

    乐手们弹奏的乐曲也突然变幻了,从起初的欢快,变作了一种和缓,音调也渐渐高昂了起来,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庄严和幸福。

    紧接着身着华丽礼服的安国公主出现了,几十个美丽的契丹少女簇拥着她走上了用鲜花铺就的甬道。

    她步履轻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