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3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说女人结婚的那一天,是她一生中最美丽的一天,杨怀仁经历了四次了,不得不承认那个第一个说了这种话的人简直就是个人才。

    他竟看地痴了,接着鼻子里传来阵阵香味,连杨怀仁这种对味道极其敏感和熟悉的人,也说不上这种奇妙的味道是什么香料所发出来的,他只能去想,这就是女人天生就有的那种体香。

    瞬间觉得口好渴,杨怀仁不自觉地吞了一口吐沫,抓起来团桌上的酒壶,咕咚灌了两口,可两大口酒下肚,不但没有解渴,反而让他的胸口和肚子里,也跟着滚烫了起来。

    即便如此,他还是没有继续往前走,倒并不是他还在犹豫着要不要和鬼姐发生些什么,因为在进门之前,他就做了决定,也因为他发觉鬼姐不论曾经多么狡猾,可她从来没有想害过他。

    一个甘愿把自己的一切交付给一个男人的女人,这种感情一定不是假的。

    杨怀仁也不觉得她曾经隐瞒了或者欺骗了自己,便对这个女人有了更小心的提防。

    一个女人愿意给你生孩子,这还不说明问题吗?

    所以杨怀仁呆在原地,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心理负担,而是因为眼前的一切,美的令人发指,让他不敢去触碰,因为他生怕自己的冲动和鲁莽,破坏了她一生中最美的这一刻。

    他要享受一下这一刻心底里最真挚的对美的感受和敬畏,也想让鬼姐最美最白璧无瑕的这个瞬间,可以保持的更久一些,久到两个人把这一刻都深深刻进了血液,刻进了记忆,刻进了灵魂深处里。

    如愿以偿的,时间仿佛挺住了它从没有停过的步伐,仿佛也在怜惜这一刻的美丽。

    烛火摇曳着,在鬼姐精致的面容上不断变幻着红色的明暗,她似乎也感受到了杨怀仁这一刻的所想,便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喘着气,把原本有些紧张的身体慢慢放松了下来。

    两个人的眼神交织在一起,却没有羞涩的离开彼此,柔情脉脉里,忽然间一道闪电同时击中了两个人的内心。

    两人同时异口同声道,“你(我)……”

    见对方要说话,两人又同时收了声,随即他们都笑了,笑意里分不出是腼腆还是羞赧,但那一刻的感觉,便是心有灵犀。

    杨怀仁举起手中的酒壶,“你要不要喝一点?”

    鬼姐轻轻问道,“你是想……喝交杯合卺酒吗?”

    杨怀仁舔了舔嘴唇,“唔”了一声。

    鬼姐很自然地从床上站起来,走到团桌前,从杨怀仁手里接过来酒壶,倒了两杯酒出来,接着端起来两杯酒,递给了杨怀仁一杯。

    杨怀仁接过酒杯,两个人好似也不用多少语言沟通,顺势各自把手臂伸向前方,交互着绕了一圈,然后把手里的酒杯缓缓靠近了各自的嘴巴。

    杨怀仁很自然的微微向前弹着身子,把自己的脑袋放到了和鬼姐一样的水平线上。

    整个过程两个人都一刻不离的注视着对方,连空气都变得温柔了起来。

    同时仰脖,把一杯清酒倒入了嘴里。

    鬼姐又温顺地从杨怀仁手里接过来空酒杯,俏皮地问道,“按照你们汉人的规矩,我们喝过了合卺交杯酒,算不算是有了夫妻之实了呢?”

    杨怀仁点点头,又快速的摇了摇头,“你可知道,我们汉人还有句话,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鬼姐蹙眉,变作了可爱的小丫头,嘟嘴道,“我当然知道,所以我愿意给你生孩子,把大辽的江山都交给我们的孩子。

    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哦……”

    她忽然娇喘一声,是因为杨怀仁想起她说的这句话,情不自禁的把手绕到了她的背后,抚着她仿佛只有一掌长的腰肢,把她整个人搂进了自己怀里。

    “既然如此,就让我们来造人吧。”

    说完他把她整个身子向上一举,便抱在了自己怀里,这一刻杨怀仁完全任由自己身体里最原始的雄性的野性全部释放了出来,向床的方向迈了两大步,接着抱着怀里的鬼姐同时摔在了软床之上……

    有道是“藤床低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清杯如水。笛声三弄,梅花惊破,多少春情意……”

第1162章:儿子的名字() 
    杨怀仁以前只觉得鬼姐性情上有点古怪,有点深井冰的意思,但从来没有觉得她是个话痨。

    可洞房花烛夜之后,仿佛一切都起了变化。

    鬼姐似乎忽然间变作了一个小女人,恨不得一刻都不离开杨怀仁左右,每一刻好像都有说不尽的话似的,一直不肯让嘴巴停下来。

    鬼姐的嘴巴不肯停,杨怀仁的耳朵可是想停都停不下来。

    其实鬼姐说的也是些有趣之事,回忆快乐的过往,憧憬美好的将来,甚至,连他们的孩子的名字都想好了,即便这一刻,没有谁能肯定,杨怀仁会一击中的。

    “我们的儿子,按照规矩跟你姓,不过名字里要有我的家族姓氏,包括我祖父和外祖母的家族姓氏,这样才显得对祖先的尊重。”

    杨怀仁觉得她这一天说个没完,多少有点觉得聒噪,但又不好去责怪一个沉浸在幸福中的小女人,只好应和道,“你愿意起,那就起吧,只要是你起的名字,我一定会满意的。”

    鬼姐乐的不由自主的拍手,接着幸福地又靠了上来,沉思了一下,又开口道,“那我们的儿子,就叫杨丶耶律氏丶呼伦尔雅丶达莫格,如何?好听吧?”

    杨怀仁肠子都悔青了,怎么刚才就那么容易答应了她呢?

    “这名字……那个……好听是好听,但……是不是也太长了点?将来送孩子去先生那里读书,先生叫孩子的名字都觉得费劲。

    对了,耶律氏和呼伦尔雅是你父系和外祖母的姓氏我懂得,可达莫格又是什么意思?”

    被杨怀仁这么嫌弃了她给孩子取得名字,鬼姐倒没有觉得委屈,而是认真的想了一下,“不算长啊,这是全名,平时也不用念他的全名啊,只叫最后的名便好了。

    达莫格啊,在我们契丹人所使用的柔然语系里,就是传说中的盖世英雄的意思。”

    “哦哦”,杨怀仁随口答应着,心里却笑坏了,“你这名字,是不难听,但真的太长了,起码在我眼里,觉得有点繁琐。

    而且,你不觉得把一个还没出世的孩子和称作盖世英雄,有点太霸气嚣张了吗?”

    鬼姐完全不以为意,“霸气怎么了?嚣张又怎么了?有你这样的爹和我这样的娘护着,嚣张还不是应该的吗?

    再说了,我们的儿子,将来可是要统一天下的大英雄,名字起得霸气一点,难道不正合了我们当父母的,对孩子未来的期盼吗?”

    杨怀仁苦笑,“有期盼是好事,但要成大事,还是低调些好,省的成了别人的眼中钉,你父皇是如何得到了皇帝之位,他是如何隐忍的,你应该最清楚。”

    鬼姐一想也是,她这么开心,也是因为最近的事情对她来说都很圆满,父亲顺利当上了契丹皇帝,而自己又嫁给了心上人,昨夜……

    所以正是因为她感到无比的幸福,才有点放松了警惕,也糊里糊涂的有点忘乎所以了。

    不过她还是觉得他这个名字起得很好,她和杨怀仁生的儿子,自然应该是一个大英雄,而且除了达莫格,别的名字她已经看不上了。

    杨怀仁也明白她的心思,不过起名字这种事,他的确比鬼姐在行。

    “叫我说啊,真要给儿子起名字,还是给他起一个汉人名字,然后多加一个契丹人名字好了,这样一来,对孩子也好,将来也方便,要不然,那么长的名字一生背着,是个负担。”

    鬼姐喏喏着点头,“那你说了算,我们的儿子,应该叫什么?”

    杨怀仁想了想,“你想的名字,在辽国用是没问题的,平时只用姓氏和最后的名字,叫杨达莫格,也不是不可以。

    而如果在大宋,就要用一个纯粹的汉人名字才好,比如孩子的大哥叫杨孝天,姐姐叫杨婉瑜,所以如果是男孩,就叫杨孝祖,是女儿的话,就叫杨婉婷,如何?”

    鬼姐笃定道,“我肚子里的一定是儿子!”

    杨怀仁耸耸肩,表示你不反对就是答应了。心里却觉得好笑,才成亲第二天,鬼姐就唠叨着给孩子起名字了,而且还很确定她有了身孕,并且还一定是个男孩。

    所以说女人不论幸福还是发脾气的时候,性情这样并不一定是怪异,荷尔蒙作怪而已。

    耶律洪基的葬礼日子定下来了,就在两天之后。听起来时间蛮紧的,或许是耶律跋窝台等不及赶紧给耶律洪基办了葬礼,好举办他的登基大典。

    这些本来是和杨怀仁无关的,只是当他听说萧撒弼的那些家人都要在耶律洪基的葬礼上作为祭品屠杀之后,心情便有点不好了。

    萧撒弼造反是不假,但是他那上百的家人,真的就都参与其中了吗?

    对,造反罪名是十恶不赦的罪名之首,是要诛九族,当皇帝的赶尽杀绝以防后患,这一点似乎很合理。

    但把上百人当做牲口一样的祭品集体屠杀了,这是不是太过残忍?

    可杨怀仁阻止不了这一切。所以他很抵触,不想继续留在大定府。

    百姓们对此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不少不知内情的百姓,在他们的意识里,萧撒弼造反,还毒杀了先帝,如今新帝要萧撒弼的全家给先帝陪葬,这种事无可厚非。

    而对于耶律跋窝台成为新帝这件事,似乎也没有很多反对的意见,既然拍在皇位继承人第一位的耶律延禧跟随他祖父去了,耶律和鲁斡上了年纪,剩下一个年富力强的耶律跋窝台继位,显然也是正常不过的。

    还有不少萧撒弼的余党四处逃窜,禁军和狼军也各自派出了人手分散去捉拿,原本属于北枢密院麾下的小鹰军,暂时被耶律跋窝台的亲信接管。

    耶律和鲁斡知道局势已经不可逆转,朝堂上的朝臣几乎一边倒的站在了耶律跋窝台一边,也没了什么更高的念想。

    既然耶律跋窝台答应他,将来他还是辽国的兵马大元帅,而且他的儿子将来会继承他的王位和官职,他也便放弃了最后的抵抗。

    耶律跋窝台确实稳住了全部的局势,答应过杨怀仁的事情,他也如实做到了,西京道的兵马也已经撤离了辽夏边境,一切看上去都按着杨怀仁的设想在发生着。

第1163章:葬礼和登基大典() 
    耶律洪基的葬礼很是隆重,参加葬礼的人以万计,这还不算外地没法赶来的官员和契丹贵族。

    杨怀仁如今是驸马,已经不用和参加葬礼的各国使节凑在一起,而是一直呆在公主身边。

    但是祭奠的仪式,便从天还没亮,进行到了临近中午,过程很复杂,打扮成了各路神魔的祭祀们轮番上台祈祷,而祈祷的方式跟跳大神似的,害的杨怀仁差点笑出声来。

    到了最后,耶律跋窝台才痛哭流涕着亲自给耶律洪基扶柩,把装着耶律洪基的棺椁运上了八匹马拉的马车,由宿卫军护送着先帝的遗体,出大定府北门,送到上京道契丹祖源之地下葬。

    当然,在耶律洪基的灵柩送出北门之时,还有个程序,便是把萧撒弼的家眷在北门外一字儿排开,逼着他们在灵柩马车路过之时,让他们自己痛诉自己的罪孽。

    其实这帮萧撒弼父子的家眷,大多数根本就不知道萧撒弼要刺杀先帝并谋反,他们哪里有什么好痛诉的罪责?

    可宿卫军拳打脚踢之下,他们也只好按照别人说的那样去做。

    即便如此,等耶律洪基的灵柩马车一过,便走上来上百个五大三粗的刀斧手,宿卫将军一声令下,刀斧手们同时把刀举起,又同时大喝着一刀砍下去。

    嚎哭惨叫之声戛然而止,上百个被砍了脑袋的身躯喷着鲜红的血液缓缓倒下,而那上百个脑袋,滚落的时候还都带着生前最凄惨无辜的样子,滚进了血泊之中。

    场面实在是惨绝人寰,不堪入目。但即便如此,围观的百姓们还是欢呼喝彩着,仿佛那些被砍了脑袋的人,是他们的仇人一般。

    这样还不算完,被砍了脑袋的人顶着谋反的罪名,还不能被人收尸带回去好好安葬。

    宿卫军运来了几车柴火,就在城门外点燃起一个巨大的柴山,把那些人的尸体和脑袋胡乱的丢到火焰里,任由他们被烧成了灰烬。

    这么做,也许是为了向所有人表明,谋反之人,是不能入土为安的。

    百姓们竟看着熊熊火焰大声呼喝着叫好,让杨怀仁实在看不下去了,株连九族这种做法,真的太不人道。

    接下来辽国全国哀悼七日,同时禁止嫁娶等庆祝。

    七日后,便是耶律跋窝台的登基大典。

    比起耶律洪基的葬礼来,耶律跋窝台的等级大典反而简单的许多,杨怀仁一开始没弄明白,是契丹人的规矩就是如此呢,还是耶律跋窝台故意低调登基,他有点说不清楚。

    只是又有内侍念了耶律洪基传位给耶律跋窝台的遗诏,群臣三叩九拜,耶律跋窝台就算正式成了契丹新一任皇帝了。

    杨怀仁眼里,耶律跋窝台很是镇定,但他的眼神里,还是掩饰不住他内心里的狂喜,梦想就这么实现了,他一定有种如临梦境之感。

    接下来便是耶律跋窝台登基后的第一次大朝。

    实际上耶律洪基去世的这段日子里,平时的国事政事,都已经是耶律跋窝台在处理了,登基之后有了名分,不论是他说什么还做什么事,好像才真正有了底气一般。

    这第一次的大朝会,当然不会去处理那些繁琐又鸡毛蒜皮的事情,先是群臣和各国使节轮番恭贺耶律跋窝台新皇登基,接下来便是新皇开始下达了几道旨意。

    第一道,说的是以后朝政之事,还和以前先帝在位时相同,新帝并没有打算做出太大的改变。

    群臣听罢旨意山呼万岁,他们心里清楚,新老交替,最怕的是政令前后不统一,朝臣们不用去改变早就形成了的习惯,下边人也不用担心朝令夕改。

    这是耶律跋窝台想稳定住他刚登基之初的朝政局势,这么做到不难理解。至于他个人有什么施政愿景,他又足够的时间慢慢去改变和实现。

    第二道,便是颁令全国减赋三年,并大赦天下,除大恶不赦及杀人者,其余牢中刑犯,均可释放。

    群臣又一次山呼万岁,这一道也是惯例,新皇登基嘛,自然要笼络人心,而老百姓的心,便是重中之重。

    减赋三年,实际上对国帑并无影响,因为宋时税和赋是分开的,田税商税等税收归国库,而赋则进入内府库银。

    给百姓减赋,百姓得到了实际的好处,朝廷没有任何损失,只是皇家的用度会减少而已,也就是说,皇帝三年内放弃了对老百姓征收进入内府的钱,只是皇室的收入减少,仅此而已。

    实际上皇室贵族本身都很有钱,家家都有自己的牧场田产和牛羊群,那点征收的民赋,并不算是他们收入的大头,皇帝说减赋三年,自然是带头以身作则,休憩养民,其他人自然不会也不敢有意见。

    至于大赦天下,那就是惯例了。所谓的大恶不赦便是只得参与了造反的萧撒弼余党了,除了他们和杀人行凶者,其余牢狱中的罪犯,尽可放出去,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民间的生产劳动力。

    第三道,便是嘉奖在平反过程中的有功之臣了。

    首先便是赐封杨怀仁为南方王,藩莫二州,食邑万户。

    杨怀仁似模似样的站出来领旨谢恩,其他臣等也没人反对,本来给一个宋人封这么高的王爵,契丹朝臣们是不能理解的。

    但他们都经历了捺钵节上萧撒弼谋反并毒杀耶律洪基一事,知道杨怀仁在揭发萧撒弼的造反阴谋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而且这个封赏,还并不是因为杨怀仁是耶律跋窝台新晋的乘龙快婿,而是早在耶律洪基的遗诏里,就提到过的。

    其余在平反中有功的各位大臣和狼军将士,也各有封赏,而且耶律跋窝台这次一点儿也不小气,几乎把从萧撒弼那里查抄出来的金银财宝,尽数赏赐了出去。

    但是这一点,就让朝臣们感到新帝皇恩浩荡。

    以前耶律洪基在位之时,前半段还算好,后来他上了年纪之后,便开始变得很抠门,对朝中有功之臣,赏赐上多流于形式和虚名,实际上的好处却并不多。

    如今耶律跋窝台继位,第一次封赏众臣,便如此的大方,这便让群臣觉得当初拥立他当了新帝,是明智之举了。

第1164章:其实不想留(上)() 
    

    见证了耶律跋窝台顺利登基为帝,杨怀仁觉得他应该走了。

    他跟鬼姐提出来要回大宋的那一刻,杨怀仁是觉得鬼姐是不会跟着他回大宋的,她的志向很宏大,需要她留下来去完成它。

    不过出乎杨怀仁预料的是,鬼姐提起洞房那日杨怀仁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话来,说要跟杨怀仁回大宋。

    还说扶植他们的儿子成为辽国的皇位继承人之事,不一定要她必须留在辽国。

    杨怀仁有点没听明白,不过转念一想,便想明白了,也许从头到尾,蓝衫军就是鬼姐一个人的秘密势力,至于蓝衫军的规模有多大,实力有多么强,杨怀仁也说不太清楚。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和杨怀仁一样的,鬼姐在辽国境内,也有一个类似风神卫这样的一批人马。

    杨怀仁现在是绝不会怀疑鬼姐有这样的心思和智慧的,她小小年纪,能帮助耶律跋窝台成为辽国新皇帝,那么她说要扶植她和杨怀仁的儿子成为皇位继承人,杨怀仁真的没有理由去怀疑她的能力。

    只是杨怀仁一时搞不明白自己的内心,拥有这么一个女人,对他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接着便是担心鬼姐真的跟他去大宋,把这么一个女人带回家里的话,那么家里其他的几个老婆,好像在心机上都不是鬼姐的对手。

    杨怀仁不喜欢朝堂上的勾心斗角,家,对他来说是一个温暖和平静的地方,他害怕见到家里的女人会因为争权夺利,搞得家宅不宁。

    所以面对着鬼姐,他不知该说什么好,总不能说你留在辽国,我自己回大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