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5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杨怀仁因为针对赵佖打了高士迁,反而让高家父子没了别的选择,只能和赵佖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包括在他起事的时候,毫无保留的支持他,包括跟着他起兵谋反。

    否则,将来赵佶继位为帝,高家曾经和赵佖交情好的事,便成了高家逐渐没落甚至走向灭亡的丧钟。

    所以赵佖内心里有一种天助我也的狂喜,杨怀仁鲁莽武断的惩罚了高士迁,反而帮助他把谋反计划的最大漏洞给补上了。

    面对高启勋的问题,赵佖也想到了最好的答案,“高侯爷,本王有句话不知该不该说。”

    高启勋道,“王爷尽管说便是。”

    赵佖故作犹豫状,最后叹了一声气,才说道,“是本王害了高兄和张兄,还有高侯爷啊!”

    高启勋更疑惑了,“王爷此话怎讲?姓杨的小子针对我们父子二人,和王爷又有什么关系?”

    赵佖心说这帮武人就是没有脑子,这点事情都想不明白,还要他多费唇舌耗费精力跟他惺惺作态。

    “最近陛下身体欠佳,朝堂上传出来不少议储的声音,不知高侯爷可听过此事?”

    高启勋脸色忽然沉了下来,“这……议储之事,老夫这等闲人,哪里敢置喙?不过这件事不光在朝堂之上,在市井里也早已经传的沸沸扬扬了,老夫岂能没听说过?”

    赵佖故作清高的样子,“本来这种事,本王是不愿意参与其中的,高侯爷也知道,本王这副尊荣,怕是也从来没被朝堂上那些相公们正眼瞧过……”

    高启勋打断了他,怒道,“枉他们自诩是熟读圣贤之书之人,圣人有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他们把圣人的金玉良言全部念到臭水沟里去了。

    王爷的样貌虽然不及其他王爷那般俊美,可王爷的才华和仁慈,在众位王爷当中却是出类拔萃的。

    若是陛下真要选一位王爷兄终弟及,继承帝位,老夫觉得像王爷这样实干的人,才是最佳人选。

    像端王简王之流,摆弄些书法字画,这种耽于玩乐之人若是继位为帝,才是对大宋基业最不负责任的做法!”

    赵佖被高启勋说中了心事,内心里真实的感动让他差点老泪纵横,他忙躬身冲拜了拜高启勋道,“本王多谢高侯爷错爱。

    可惜朝中那些相公们,又有几人能有高侯爷如此爱国爱民之心?他们只会算计自己的个人得失,他们也只在乎手上的权柄不旁落别人罢了,哪里管千百万百姓是死是活?

    可惜啊,可惜啊,本王天生独眼,又生了如此人嫌鬼厌的容貌,是无法为民请愿了,这件事,还是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第1779章:惺惺作态(下)() 
赵佖一副很谦逊的样子,可一张臭脸任他如何掩饰,也掩饰不了他内心的狂喜。

    凭高启勋的人生阅历,何尝发现不了这些?

    他佯作一副非常失望的样子,“王爷乃是咱们大宋的皇族贵裔,如果只是因为样貌有些欠缺,便自怨自艾,不为国家出力,只想着个人安危,这如何对得起赵氏皇族的列祖列宗?

    王爷若是像端王和简王一样不学无术之人,老夫也就不多说什么了,可王爷满腹经纶,才华横溢,若是不用这些才华来为百姓谋福祉,又如何对得起天下的黎民百姓?”

    高启勋情绪很激动,一番话竟说的他自己面红耳赤,吐沫横飞,这让赵佖有点惊讶,也感到非常羞愧。

    他忙躬身向高启勋行礼道,“小王之前只想着独善自身,却没把国家和百姓放在第一位,勇敢站出来为国为民,是小王愧对祖先,愧对百姓,也愧对高侯爷对小王的一番错爱了。

    方才高侯爷一席话,让小王茅塞顿开,只是将来若是陛下把皇位交给了小王的某位皇弟,那小王总不能去起事篡位吧?”

    高启勋知道赵佖生性多疑,直到现在仍旧不敢把野心完全表露出来,于是他愤怒道,“王爷糊涂啊!就算要起兵夺位,这又有何不可?!

    自古以来,得天下者,要么是顺应天意,要么是有能者居之,但天意有昏聩之时,这便是有能者站出来逆天改命的时候了。

    商纣王暴虐成性,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周文王‘修德以倾商政’,天下万民拥簇之,牧野之战,连商场军队都纷纷倒戈,于是有了后来八百年大周盛景;

    秦王嬴政在位时,秦朝刑罚酷虐,百姓痛苦不堪,天下群雄并起,征伐秦王,于是有了后来四百年大汉盛世。

    这都是有道伐无道,天下民心所向之。如今大宋朝堂纷争不断,官场沉疴难除,燕云十六州犹在契丹铁蹄之下,成为吾等心头大恨。

    百姓同样希望有一位仁人善者能站出来,改变这样的现状,当今皇帝虽然同样励精图治,试图以变法改变现状。

    可惜陛下用人不当,轻信奸佞之徒,如重用杨怀仁之流,祸乱朝纲!加之陛下体弱多病,实不是治世明君的最佳人选。

    而端王赵佶、简王赵似之流,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只不过是些只会玩乐的纨绔之辈而已,若是他们继位为帝,那大宋必将走向无底深渊。

    唯有申王殿下,才是最适合继位的上佳人选,王爷您也不用因为自身的残疾和样貌妄自菲薄,男子汉大丈夫,生得漂亮了又有何用处?!”

    赵佖听的心花怒放,早知道高启勋竟然这么看他,他也不必像之前那样惺惺作态了。

    他谦逊道,“高侯爷教训的是。”

    高启勋也意识到他的话说的有点过了,忙解释道,“王爷明鉴,老夫方才也不是说官家的坏话,只是情急之下,说出了心中最真实的想法而已。

    以老夫之见,当今陛下若是弥留之际还能耳清目明,选了王爷继承皇位,那么什么都好说。

    如果当今陛下受到朝中那些大臣的蛊惑,选了端王赵佶或者简王赵似之流继位,老夫认为王爷可以学周文王,以有道伐无道,建立旷世伟业。”

    赵佖自然也是这么想的,可他却不好表现的很积极,装腔作势道,“高侯爷的意思,是让本王起事?”

    高启勋小心的瞅了瞅屋里屋外,之前高士迁的几个老婆已经抢着去帮他煎药了,屋外的侍卫,也是高家的亲信之人。

    房间里的高士迁和张叔夜又是他的子侄,高启勋察看完觉得并无疏漏,这才小声道,“王爷想想,陛下并无子嗣,若是他驾崩了,按照长幼尊卑之序,也应该是王爷继位才对。

    但若是其他人成为皇储,王爷的位置可就尴尬了……”

    赵佖自然知道高启勋说的什么意思,这种事历朝历代也不是没发生过,弟弟继位,哥哥自然尴尬。

    一来这个当哥哥自然会被天下人认为无才或无德,才会让弟弟抢了先,二来是弟弟继位后自然会忌惮兄长,天然的人性就会逼迫继位的弟弟排挤兄长。

    想到这里,赵佖还真是有点害怕,设身处地的想想,若是他成了皇帝,他前边还有皇兄在,他也会觉得不舒服,自然而然会想办法把兄长排挤出京城这个权力的中心。

    他抬头看看高启勋,高启勋自然地点了点头表示鼓励之意。

    赵佖又探头去看趴在床上的高士迁和张叔夜,二人对上赵佖的目光,高士迁立即愤愤道,“杨怀仁这样的人在禁军中作威作福,吾等如何肯服?

    若是有机会随王爷清除朝中奸佞,小弟万死不辞!”

    张叔夜也附和道,“末将赞同侯爷的话,若是王爷有能力为国家和百姓做事,为何还要等待?

    圣人言,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圣人又言,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王爷还要犹豫到什么时候?”

    高士迁接话道,“若是王爷有心,就算是为了自己,也应该去尝试一下,小弟不敢夸下海口,但王爷若是起事,小弟愿为王爷牵马坠蹬,甘为先驱!”

    听高士迁和张叔夜的话,赵佖忽然间感觉内心深处被点燃了一般,整个人都变得热血沸腾起来。

    他的野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之前限于自身实力,也只是有想法却没有胆量而已。

    但今天高启勋父子和张叔夜的几番话之后,他开始觉得这便是大家常说的人心所向了。

    高启勋父子代表了勋戚将门,而张叔夜便能代表禁军中的普通将士了,如果他们都这么想的话,他要起事夺位,便有了最大的仰仗。

    至于那些文官,赵佖根本就不在乎,他们所谓的刚正不阿或者清高,也不过是在外人面前做做样子罢了。

    到时候把刀架在他们脖子上,不怕他们不甘愿跪地称臣,就算真有几个不服的,杀了便是。

    反正现在的武将被他们压抑的太久了,说不定到时根本不用他发话,那些愤怒的武将就会主动出手帮他解决了这些难题。

    。

第1780章:随势就势(上)() 
入夜的时候,赵佖披着头蓬走出长平侯府,来的时候大张旗鼓,走的时候却小心翼翼。

    他的心态已经变了……

    赵佖走后,高启勋静静坐了下来,高士迁和张叔夜对视一眼,不知道高启勋在琢磨什么。

    高士迁道,“父亲,刚才赵佖这小子虽然表现的极尽小心,可我瞧得出来,他的心境已经和刚来的时候截然不同了。”

    张叔夜也说道,“是啊,赵佖出来探视之时,对杨怀仁三字只字不提,后来侯爷百般引诱,他才渐渐表现出他真实的想法。

    尽管他潜意识里依然在极力地掩饰,可咱们都能看得出来,他那种内心中的狂喜,是如何也掩饰不住的。”

    高启勋点点头表示了认可,他双手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闭着眼睛说道,“咱们总算没有白费力气。

    尽管赵佖走之前也是在说事情不宜操之过急,但也表露出要咱们早做准备的意思。

    既然是早做准备,那就说明他想好了要起事了,有一件事嵇仲还不知道,既然老夫已经把你当做子侄一般看待,现在告诉你也无妨。”

    张叔夜以为是高启勋还有其他紧要的计谋,便竖起耳朵仔细聆听。

    高启勋睁开双眼,望着张叔夜认真道,“这件事你记得,目前让你知道,你却不能告诉另外的人。”

    张叔夜道,“高伯父请放心,侄儿懂得其中利害,一定会把嘴巴守得死死的,您就放心吧。”

    高启勋这才放松了目光,缓缓道,“陛下还有一子尚在人间,并不是无子为继。”

    张叔夜惊得差点从榻上爬起来,却是不小心挣得伤口生痛,这才又缓缓趴了回去,惊讶道,“伯父说的可是真事?”

    高士迁也是从杨怀仁哪里知道的,但张叔夜当时不在大帐之中,所以还不知道。

    “嵇仲兄,这种事我们还能乱说吗?这话是从杨大帅口中说出来的,自然不会有假。”

    高启勋点点头,“嗯,杨大帅此人行事虽然看着放荡不羁,但实际上你仔细琢磨琢磨,便能发现此人行事非常谨慎,几乎可以说到了滴水不漏的地步。

    就连陛下之前都不知道自己还有龙种活在人间,可见杨怀仁是多么小心谨慎了。

    听说是孟皇后当年产下的一子,生产之时便遭到昭怀皇后的暗中加害,孟皇后为了保住这个来之不易的儿子,便派了一个亲信的太监,偷偷送出了宫去。

    而当时的福庆公主殿下,其实是那个老太监从宫外偷回来的一个女娃娃。

    老太监把皇子偷出去之后,按照孟皇后的意愿,把孩子送到了当时还没离京去江南的杨大帅府上。

    杨大帅暗中收留了这个孩子,还对外妄称是他的儿子,就这样抚养孩子长大,才没有惹了外人的怀疑。”

    张叔夜想起今日头午杨怀仁那个二愣子没头脑的样子,再联想到高启勋说的事情,忽然感觉论起心性来,他这个三十多岁的人还不如杨怀仁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但他转念一想,杨怀仁能混到如今的地位,如果不是聪明绝顶,又城府极深,恐怕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自己比不过人家这一点上,他倒是没那么不服气。

    高士迁忽然想到什么似的,惊恐道,“父亲,您说会不会杨怀仁从一开始就算计到了现在的局面?

    他养了陛下的孩子,就是为了能有今天?!”

    高启勋长叹一口气,不知该如何解释,却是很自然的摇了摇头。

    高士迁也有些自我怀疑,“也不是我刻意要怀疑杨大帅,从咱们和他不多的接触里,我们的视角里他应该是个忠君爱国之人。

    但是这世上的事情,也没有绝对之事,要说他没有一丝丝的私心,怕也是不可能吧?”

    高启勋道,“迁儿说的也有道理,为父其实也不是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想到陛下年纪尚轻,应该没有人会料到陛下如今会把自己的身体搞成现在的样子。

    所以为父觉得,杨怀仁当初收留孟皇后的孩子,也是出于善心,也没考虑过遥远的将来。

    只不过事情发展成了现在的局面,杨怀仁就算要以皇子为依靠,建立他的权力集团,照目前的形势来看,也是无法避免了。”

    高士迁和张叔夜同时惊得长大了嘴巴。

    张叔夜道,“难道我们设计打了狼,却无意间引来了更凶猛的猛虎?”

    高启勋又下意识地摇了摇头,“还不能这么说。私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无法避免的。

    就像现在咱们冒险干的事情,不论是之前的算计还是现在的苦肉计,虽然主要是为了忠君爱国,但我们的心里,也是有为自己,以及自己的家族考虑的成分的。

    事成之后,我们高家的地位一定能稳中有升,甚至可以把高家的威势继续绵延百年,而嵇仲,你也可以凭着这份功劳得到杨怀仁的赏识,从此平步青云,自是不在话下。

    所以说,杨怀仁现在保着皇子上位,肯定有为他自己的前程考虑的心思在。

    如果他的心思不偏离忠君爱国,强盛大宋的轨迹,老夫觉得也没什么问题,咱们甚至可以帮他不少忙。

    但如果将来他变成了一个权势滔天的权臣,咱们也只管洁身自好便是了。”

    高士迁疑惑道,“父亲,若是杨怀仁成了一个权臣,咱么你为何只是洁身自好,不是再设计谋除掉他呢?”

    高启勋望着高士迁笑了笑,“迁儿,你对杨怀仁此人还不够了解,你的想法太天真了。

    他可不是赵佖这样的蠢货,他给我的感觉,好像总是能洞察先机,有好似能未卜先知一般,早就看穿了一切的事和一切的人,让人心中不免产生一种敬畏之意。

    凭他这一点,就不是我们这样的人能对付的,反倒是若是被他发现了我们有对他不利的心思,怕是他也难容我们留在世上。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们高家这种人家,也要遵循随势就势的道理,现在做的是为自己造势,但将来成功了之后有了势,却绝不能居功自傲,甚至狂妄自大……”

    /book_63846/l

    。

    

第1781章:随势就势(中)() 
高士迁答道,“父亲的教诲,儿子记下了。”

    高启勋问,“记下了就要遵守,不仅如此,还要做到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衷。我再问你,你可知道爹为什么要跟你说这些话?”

    高士迁有些迷糊了,心说行事低调,不一向是咱们高家的做派吗?

    以前父亲也是这么教导他的,现在又说了让他不要居功自傲之类的话,大概也没有什么新意。

    如果有,那也是事情过去之后,将来高家应该会有些封赏,在勋戚将门中的地位会有提升,所以重点提醒他一下防止他到时因为骄傲而被人诟病罢了,还能有什么别的原因?

    见高士迁一脸茫然,高启勋斥道,“你还真是糊涂。”

    高士迁这下是真糊涂了,用一种认错的口吻道,“请父亲示下。”

    高启勋道,“刚才我跟你说了那么多关于杨怀仁的事情,难道你就没听进去吗?

    事成之后,我们高家会得到实际的好处,但跟杨怀仁比起来,那就差远了。

    如今的杨怀仁,可不是当初的杨怀仁了,不是什么封侯拜将就能满足他的,而且他可能也不需要更高的爵位和封赏了。”

    高士迁这才恍然大悟,“父亲,您的意思是说,他也会变得像其他人一样,开始迷恋权力?”

    高启勋点点头,“大有可能!人都是会变的,二人对权力的欲念,也会随时冒出来占据他的精神。

    杨怀仁再有本事,也不会例外,只不过在我看来,他要的权力,和我们理解上传统意义上的权力,或许还有些不同。

    这样是我个人感觉,他对朝堂上的政事,或许还不那么感兴趣,但在其他方面,我感觉就有点不同了。”

    高士迁有点郁闷,他爹好长时间不曾这样了,对未来局势的判断,似乎也从来没有这么困难过。

    他问道,“您说的杨怀仁对朝堂政事不感兴趣,那应该是以前吧?可将来的话,如果他的养子登基为帝,难道他还能保持本心?

    另外,您说他对权力的渴求在别的方面,难道是说军队?他如今已经是左卫大将军,是最高的军职了,而且陛下还给他一个枢密院参知政事的头衔。

    这两样实权职位,无论哪一样都已经是位极人臣了,他还能得到什么更高的地位吗?”

    高启勋道,“能!”

    高士迁和一旁聆听的张叔夜一同惊呆了,张叔夜忍不住问道,“高侯爷的意思,是他也想坐上皇位?”

    高启勋想了想,“不是没有可能,从现在看来,却又不是很像,我也是还没考虑清楚。

    如果他想坐上皇位,他也不用把皇子推出来,凭他如今的权柄加上手上拥有的兵马,称帝也不是不可以。

    你们或许以为杨怀仁手下只有武德军三万人而已,但很多实情,你们可能不了解。

    武德军名为三万编员,实际上早就超出了这个数字,我听说武德军里光是精锐的骑兵就有足足两万人,你们想想看,一支三万人编制的军队,就有两万骑兵,这在大宋有可能吗?

    显然这个比例是绝对没可能的!两万骑兵这个数字绝不会有假,而且这个数也只会多不会少。

    也就是说,武德军的人数,远远超出的三万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