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头子接过鱼浮想了一下,才意识到原来钓鱼还有这么高深的学问,不过想明白了他为什么忙活了半天一条鱼也没钓上来,还是十分高兴。
“听小子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啊,老汉受教了。你刚才说的老汉的鱼饵也不好,这又是为啥?老汉的鱼饵那可是一个知己告诉我的秘方。”
提到鱼饵,老汉似乎很骄傲,杨怀仁嗅觉灵敏,早从他手上还残存下来的气味猜出了是什么。
“老伯,小子若是说我早猜出了你这鱼饵是什么做的,你信是不信?”
老汉一脸狐疑的喊着杨怀仁,心道这小子也太神了吧,我的鱼饵可是跟一位知己朋友磨了半天才要出来的秘方,他离那么远连看都看不清楚,怎么可能用什么做的都清楚?
老汉下意识的摇了摇头,表示这绝不可能。
杨怀仁笑得非常自信,又低头使劲闻了闻,十分狡猾的看着老汉的眼睛说道:“炒面混合鱼骨粉,然后用麻油和了搓成面团儿,我说的可对?”
老汉吃了一惊,眼神不可思议的看着杨怀仁,“你小子神了啊,你是怎么知道的?”
杨怀仁心中乐坏了,想当年哥们十岁的时候老爹就领着哥们来大明湖钓鱼了,这鱼饵好不好,一闻便知道,真正喜欢钓鱼的人都知道的事情,根本算不得什么秘密。
“小子不敢欺瞒老伯,小子这鱼饵,也是这种做法做的,只不过,比你的鱼饵里,多加了一样材料,所以比起来就更加上乘了。”
“哦?”
老汉一想,原来这小子不光钓鱼钓得好,做鱼饵还有一手,怪不得人家轻轻松松钓了四条大鱼呢,于是乐呵呵的说道:“快,快告诉老汉你这鱼饵里又加了什么好东西,才让鱼儿那么容易上钩的,老汉中午请你小子吃鱼。”
老头子说完这话忽觉的有些好笑,自己一条鱼都没钓上来,人家的鱼篓里可是满满四条一尺来长的大鱼。
没钓着鱼的说大话请人家钓着鱼的人吃鱼,好比身上没带钱又非要请客吃饭一样的搞笑。
杨怀仁也乐了,这老头脾气是有些怪,不过人是挺实在的,而且还很有趣。
“小子这鱼饵又不是什么秘密,告诉老伯也无妨,至于请小子吃鱼的事,还是下次吧,今天还是小子请老伯吃鱼吧。”
杨怀仁边说着边从自己的小包里取了一个他精心制作的鱼饵出来,然后送到老汉面前,示意让他闻一闻。
老汉看着眼前那一枚豆子大小的面球,表面也是冒着淡黄色的油光,和他所用的鱼饵并没有什么区别,凑过鼻子去使劲嗅了一下,忽然开心的叫道:“是酒!”
杨怀仁点了点头,“不错,正是酒。这又不得不提起方才说的钓鱼的季节不同,方法也不同偶的事情上来,这鱼饵也是分季节的。
若是夏秋两季,可以去野地里挖一些曲蟮,或者用些小鱼小虾作为鱼饵,比现在咱们这种鱼饵都好。
但是冬天的时候,水里冷,这种鱼饵散发的味道对鱼的吸引力就下降了不少,反而用麻油和的炒面团的味道受鱼儿喜欢。
加入了鱼骨粉,就是让鱼饵有腥味,而加入少许白酒,便是让这种腥味和鱼饵的香味更好的在水里散发,而鱼儿其实和咱们男人一样,对于美酒也没有多少抵抗力,哈哈!”
一老一少说起男人好酒的事情来,都乐得开怀大笑起来,杨怀仁觉得这老汉十分亲切,而老汉也觉得杨怀仁这年轻小子讨人喜欢。
老汉看了看天色,已是快到了饭点,于是大咧咧的说道:“不如这样,你小子出鱼,老汉我出酒,咱们找个附近的馆子,让厨子把鱼儿一做,咱爷俩喝几盅。”
第285章:烤鱼()
杨怀仁的包袱里本就有两壶随园春,本是他怕坐久了害冷,准备感觉冷的时候喝几口用来取暖的。
现在听老汉说要请喝酒,也不知是老头子看到了还是闻到了,杨怀仁便大大方方的把那两壶酒取了出来,递了一壶给老汉,然后说道:“恰好小子带了美酒出来,至于鱼嘛,就不用旁人做了,小子给您现烤一道烤鱼尝尝。”
“现烤的烤鱼?就在这里烤吗?”
老汉两眼放光,说着话嘴巴就开始喷口水星子了,让杨怀仁觉得这老头儿实在是好玩。
正在这时,天霸弟弟玩够了,背着手不知道藏了什么东西“呼哧呼哧”跑了回来,他脸上笑开了花,嘴里说着:“哥哥,你猜我给你带了个什么东西回来?”
杨怀仁看他一头大汗的样子,不知道他在玩什么把戏,笑着问道:“什么啊?”
天霸弟弟开心的回答说,“你看,是鱼!”
天霸弟弟从背后拿出一块足有十来斤重的梭形的大冰块来,冰块的一头大一头小,正好像是一条大鱼。
杨怀仁佯嗔道:“你也真会玩,抱了这么大一块冰跑过来也不嫌累是不?既然力气多用不完,那便派你去周围捡些干柴来,咱们今晌午就在湖边烤鱼吃。”
天霸弟弟傻呵呵地笑着,转身就要跑,杨怀仁急忙喊了一句,“回来回来,把你手里那块冰放下,正好给我做砧板用,你还真想抱着这么大一块冰块去捡柴火啊?”
天霸弟弟低头看了看手里还抱着的那块大冰鱼,这才不好意思的转身回来放下,挠了挠脑袋,“忘了,忘了,呵呵……”
看着他迈着大步跑远的背影,老汉惊异的说道:“这小子个头真大啊,就是傻愣愣的怪可惜的。”
杨怀仁摇了摇头,笑道:“您老这回是看走眼了,这小子看着傻,其实精着呢,一会儿吃鱼的时候你就知道了,呵呵。”
陈天霸抱过来的那块冰块大小正好,可以当做临时的砧板使用。
杨怀仁从怀里取出随身携带的一把锋利的特制厨刀,把头上的蓑笠摘下来放在冰块旁边,然后从鱼篓了掏出一条鱼来平放在冰块上面。
鱼身上出水的时候带着的水这时已经被寒冷的空气冻成了冰凌附着在鱼身上,往冰面上一放,便像是冻在了上边一般,也省了杨怀仁不少固定鱼儿的力气。
他熟练的从鱼尾开始逆向去鳞,手法非常熟练,霎时间鱼鳞飞了一地,但鱼皮却没有被破坏。
去晚了鱼鳞,杨怀仁又刨开了鱼腹,只用餐刀在鱼腹里绕了一圈,鱼腹之中的内脏和渍物便全部顺着刀刃滑出了鱼腹,不但鱼腹内干干净净,杨怀仁手上一点脏都没沾到。
这让一旁看着他去鳞的老汉也啧啧称奇,忍不住感慨道:“小子,你到底是干什么的啊,你这刀工可真比太白楼里的大厨可厉害多了。”
杨怀仁和老汉萍水相逢,其实谈不上交情,只不过一同在同一个地方钓鱼,算是有些缘分,加上言谈之间,有些投脾气而已,至今连这老汉的姓氏都没打听过。
所以杨怀仁也不想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只随口说了句,“小子只不过略通一点微末的厨艺罢了,算不得什么。”
老汉也听出了话中意味,也不再追根问底,淡淡了笑了笑,继续专心的看着他处理剩余的三条鱼。
不大会工夫,四条一尺来长的鱼儿都处理好了,看样子可以直接用干净的树枝直接穿起来烤了。
虽然冷水中钓上的鲜鱼腥味不大,不过淡水鱼自身也并没有多少咸味,没有了盐,就无法激发出鲜鱼那种真正的鲜味,那烤出来的味道也会差一些。
杨怀仁抬起头来伸长了脖子四周围看了看,忽然站起来说道:“老伯请稍后,我去那边那些鱼贩子那里瞧瞧,看人家是否随身带了咸盐。”
老汉点点头,“嗯,不错,还知道没有盐会影响鲜鱼的鲜味。”
杨怀仁运气也不错,鱼贩子不少人都带着小包的粗盐,他只花了些铜钱便带回一小包来。
杨怀仁把这些盐混合了冰块砧板上的冰凌子,然后均匀抹在了四条处理干净的鲜鱼身上和鱼腹中,探后他打开酒壶的瓶口,同样又在鲜鱼全身用白酒涂抹了一遍。
老汉以为他处理完了的时候,杨怀仁却并没有停下来,又跑去了有不少采冰人的另一边。
冬季里的荷花,水面上的部分都已经枯萎,可不少水面下的荷叶,因为气温骤降并没有枯萎便被冻在了冰层里。
这些冰层里冻着还是绿色荷叶的冰块采冰的人是不要的,随手就丢弃在湖边,让杨怀仁捞了一块过来,摔在地上把冰摔碎,取了几张还算完整的荷叶,又跑了回来。
他把简单腌制好的四条鱼用这些荷叶包裹了起来,又从湖边挖了不少湿泥,把包着鱼的荷叶又用泥巴包了一层。
老汉有些看不懂了,难道烤鱼不是拿树枝把鱼儿穿起来然后点燃火堆,直接加在上边烤熟就行了吗?这小子废了半天功夫又弄荷叶又弄泥巴的,这是要干啥?
这时天霸弟弟也回来了,大明湖畔周围不少各色的植物,冬季里凋零之后可以寻得不少枯枝,天霸弟弟便抱了一大捆回来。
杨怀仁在一块没有被雪覆盖的干燥空地上用粗一些的树枝挖了个小坑,然后把包了鱼的泥巴蛋放在里边,稍微覆盖一些泥土,然后直接在上边点燃了堆成小山状的枯枝。
天霸弟弟猜到了那泥巴蛋里边包裹的是刚才杨怀仁钓上来的鱼,只不过他也没有明白杨怀仁为什么要这样做,跟老汉一样表情疑惑,同时又感到新奇,反而更对这种烤制方法烤出来的鲜鱼的味道充满了期待。
等了大概一刻钟的样子,那一堆干柴才烧完,等浓烟散去,杨怀仁才重新用树枝把燃尽的柴灰拨到一边,重新把埋在火堆下边的泥巴蛋挖了出来。
杨怀仁把那个还冒着蒸汽,已经烤得黑乎乎硬邦邦的泥巴蛋像球一样踢了回来,笑呵呵的说道:“烤鱼完成了,可以开饭了!”
第286章:被泥土锁住的美味()
泥巴蛋现在已经被烤成了一个大泥块,杨怀仁举起手里酒壶先向老汉敬了一杯。
老汉笑着也举起了手里酒壶,“今日老汉我就多谢你的款待了,请!”
老汉方才专注于杨怀仁制作烤鱼的手法,竟没有注意手里这壶酒的浓郁香味,这一打开酒壶,一股扑鼻的酒香让他未饮先醉。
他先慢慢的向上扬起酒壶底,倒了一点儿酒到了嘴里,砸吧了几下嘴巴,眼前一亮,忍不住称赞道:“小子这是从哪里买的好酒?这味道,老汉敢说如果是天下第二,再也没有别的酒能是天下第一了。”
杨怀仁心道,看来自家这随园春是时候扩大生产规模了,随园春价格虽然高,但也只在东京城里能买到,虽说也有些外地的客商来进货,却也是往江南富庶之地贩售,齐州城里看来是还没有酒家销售。
杨怀仁若是说他从京城带来的,容易露了自己身份,于是推说道,“这是一个朋友从京城带回来一种美酒,据说在京城也才刚刚流行,所以在齐州还买不到。”
老汉听了直叹气,“可惜可惜,这么好的酒只有这一小壶,喝完了不知道老汉有生之年还能否喝到如此的琼浆玉液了。”
老汉说这话偷偷瞄了杨怀仁一眼,杨怀仁猜到了老汉的意思,心里偷笑道,这老头是想问我家里还有没有这美酒,却又不好意思厚着脸皮直接开口,竟把“有生之年”这样的词语都说出来了,真是有趣。
“小子家里还有几坛,不如老伯给个地址,小子明日遍吩咐人给老伯送两坛过去。”
“哎呦,这可如何使得?”
老汉客气道,“今日小哥教了老汉钓鱼,又请老汉吃酒吃烤鱼,若是再白拿了你两坛好酒,这让老汉的脸面往哪里放啊?
不如这样,老汉出钱买你两坛酒,明日还是这个时辰,咱们还在这里见面,不知这美酒要多少钱一坛呢?”
杨怀仁这就为难了,看老汉这一身打扮,也不像是个富家翁的模样,虽然说是跟杨怀仁撞衫了,可杨怀仁这一身棉褂可是从西域商人那里买的高昌棉填的袄里,和老汉身上那身普通橦花棉的棉袄价格相差何之十倍。
两坛随园春美酒,在东京城里的价格是十贯钱,对杨怀仁来说十贯钱现在真是跟毛毛雨一样,自家的买卖加上餐饮连锁的分红,日入几千贯和玩儿一样。
可对于一个普通百姓就不一样了,便是手艺熟练的能工巧匠,这十贯钱也是小半年的收入了,杨怀仁真要说出这两坛酒的价格来,怕是要吓着这位老伯。
“老伯,这酒虽好,其实值不了几个钱,只不过眼下齐州城里还没有卖的,所以显得珍贵罢了。
再说了,咱爷俩能在这大明湖边一起钓鱼,也是缘分,谈钱伤感情了不是?这钱我是不可能要的。”
老汉抚须大笑,“好,好,好!你这人情算是我老汉欠下了。”
两人聊得高兴,天霸弟弟可没有兴趣,他连随园春都不怎么感兴趣,只对那个热乎乎冒着喷香的蒸汽的泥疙瘩里边的烤鱼十分感兴趣。
他好几次都想抓起那块包了烤鱼的泥疙瘩掰开,可实在是太烫手了,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杨怀仁看他着急的样子,又好笑又好气,递了着急的餐刀给他,“你直接下手多烫得慌啊,拿刀戳个窟窿,让热气冒一冒不凉的快嘛!”
天霸弟弟呵呵笑着接了厨刀过去,找了泥疙瘩上一条冒气的缝隙戳了进去,然后左右晃了晃,便戳出了一个窟窿出来。
烤鱼的鲜香随着蒸汽冒了出来,让三人闻到了便觉得胃口大开。等热气冒了差不多的时候,天霸弟弟才把包了烤鱼的泥疙瘩搬到他抱来的那块大冰块上,留着口水一层一层慢慢扒开。
里边的荷叶已经烤干,黏连着外边的泥巴层被剥落之后,露出了四条犹在滋滋冒着鱼油的烤鱼来。
新鲜钓上来被处理好的鱼被包裹在荷叶和湖泥之中,在火堆里焙熟,鱼的表皮像是经过火烤一样也已经表面金黄,只不过没有直接和火接触,反而受热均匀,只是被焙干,却没有任何烤糊的地方。
而鱼肉里却保留了原来的大量水分,又保留了一种蒸熟的鲜嫩,正是这样才有了外酥里嫩的上乘口感。
这样的烤制方法,不但锁住了鲜鱼原有的鲜味没有流失,而且在外边的泥巴和荷叶的清香也渗入到鱼肉里,又增添了许多荷香。
眼下没有筷子,杨怀仁早就用剩余的几根比较直的木柴用小刀削去了外皮,做成了简易的筷子分发了给老汉和陈天霸。
冬天的鲜鱼没有夏秋里的鱼儿那样的软滑,紧实的鱼肉却富有韧性,经过了这种特殊的烤制之后,除了外酥里嫩之外,竟有了一种弹牙的口感。
杨怀仁尝了一口,觉得跟他当年小时候父亲做的烤鱼味道差不多,记忆里父亲的面容又重新浮现在眼前。
天霸弟弟吃了一口整个人都精神焕发了,只恨眼前没有二十大碗米饭能让他就着吃饱。
老汉夹了一筷子,端详了一下才放入口中,那味道让他感觉似乎重回十八岁的好时光,身子都轻飘飘的,似是要飞了起来一般。
他闭起眼睛享受着这看似普通,却十分难得的美味,满脸都是满足不已的表情,脑袋不断点着,身体也有节奏的晃动起来,嘴巴里不停的“嗯嗯嗯”的说着好吃,又像是变成了个不倒翁。
老汉觉得神清气爽,吃上一口鱼,再喝上小酒壶里的一口美酒,身体从胃里开始到整个身体,都开始觉得暖和起来。
一条鱼吃完,一壶酒饮尽,老汉觉得自己四体通泰,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
只可惜刚才只钓了四条鱼,没过够了瘾,冰块上已经只剩下四副干净的鱼骨。
百步之外,不论是采冰的工人,还是另一边钓鱼的鱼贩子们,都似乎闻到了一种从来都没有闻过的鱼香之味,连树丛里也飞出了一群燕雀,不顾忌人的飞来落到那块冰块上,啄食着剩余在鱼骨缝隙里的美味。
第287章:梁山上的神秘人()
三人吃完了烤鱼,又闲扯了些齐州城里的逸闻趣事,杨怀仁见午时已过,这才起身告辞。
老汉起身说道:“今日能与小哥结识,老汉真是三生有幸,不知何时再能相见,你我再在这大明湖畔烤鱼饮酒呢?”
杨怀仁谦虚地说道:“老伯言重了,小子能遇见老伯,才是真的有幸。其实小子也是最近才回到齐州老家,近来闲暇也多,会时常来大明湖边钓鱼打发些时光,若是老伯不嫌弃,咱们还在这里相见,小子告辞了。”
老汉微笑着点点头,然后也抱拳相送,目送着杨怀仁的背影走远了,才自言自语道:“嗯,嗯,不错,这小子或许就是将来撑起大宋的脊梁……”
杨怀仁边走边回味着刚才的事情,忍不住心头一热。他跟这个钓鱼的老汉素味平生,却第一次见面就有非常熟悉又亲切的感觉。
知己,或许就是对方一句最平实的话语,一个最清澈的眼神,也就足够了,甚至不需要知道对方的姓氏和名字,也不需要知道对方的身份地位,更不需要猜透对方心里想了什么。
当你在一个人面前完全没有心理防备的时候,那这个人就是你的知己了。
杨怀仁回到家中,大堂里早有人等候多时,杨怀仁抬眼一看,是他早先派去查探梁上的一个内卫回来了。
询问了一番之后,杨怀仁便了解了个大概。梁山方圆十里,原本只是梁山泊的一个湖心岛,岛上有座山,山上植被茂盛,但因为土地稀少,不能长期耕种,所以并没有人长期居住在这里。
梁山泊周边的渔民,有时只把梁山作为暂时歇脚之地,大约五十年前,梁山上突然来了一拨人,并占了山头长期住了下来。
起先这些人人数并不多,也只有三四十人而已,而且这些人并不是占山为王打家劫舍的山贼,只不过的住在山上,临湖打鱼为生而已。
奇怪的是这些人很少和周边的百姓和渔民接触,而且山上从来不缺粮食等生活物资,想是有专门的人从郓城县往山上运送这些东西。
后来慢慢的山上的人多了起来,从最初的三四十人,逐渐增加到三四百人,发展到最初上山人数的足足十倍。
而且最近几年,山上住着的人也不再是默默无闻,行事作风也越来越霸道,他们砍了山上树木,打造了许多船只,昼伏夜出,打劫梁山泊西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