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户小娘子-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靖北有些呆住,只觉得刚才芸娘那一瞥一笑既调皮又俏丽,还带着几分风情,他却不知如何反驳,只愣愣地看着芸娘。

芸娘感受到他的目光,觉得有些耳热,便掩饰般地扭过身子,去唤已经自来熟地和荀哥儿玩在一起的萧瑾钰,“钰哥儿,芸姑姑带你去洗洗脸好不好,你看你的小脸脏兮兮的,手上也都是泥巴。萧小姐,你也一起来收拾一下。”

萧靖北目送芸娘身影消失在门口,却听得宋思年清冷的声音在耳旁响起:“萧公子,我家芸娘最是单纯和善良,她和人交往只凭好恶,不问是非。只说萧公子是刚迁到张家堡的,听口音像是京城人,其他的却俱是不知。她什么都不问,我这个做父亲的却不能不为她把把关。不知萧公子是何来历,为何到了张家堡?”

萧靖北看着这位面容清癯的中年男子,他有着和芸娘一样清亮的眼睛,神态冷清而淡然。萧靖北端起茶杯慢慢饮了一口,迟疑了片刻,便毅然开口道:“宋大叔,实不相瞒,我们是长公主府仅存的几口人……前尘往事俱已是云烟,我们在这张家堡只想重新开始生活。”

“长公主府……”五年前,宋思年在江南为官时,倒是听闻了长公主府泼天的富贵和权势,到了张家堡后,整日都是埋头种田,柴米油钱,哪里知道长公主府发生了什么事。不过,既然这萧靖北说他们是长公主府仅存的人口,又被充军到边境,想必也是发生了足以灭门的惨剧。“唉……”宋思年不禁在心中感叹,贵为皇亲国戚也会招致这般不幸的祸事,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县,有现在这样的境地倒也没有什么好自怨自艾的了。

萧靖北和宋思年交代清楚后,两人又简单寒暄了几句。宋思年见天色不早,便留萧靖北用饭,萧靖北借口心忧母亲的病情,婉拒了宋思年的邀请,嘱咐了萧靖娴几句便匆匆离去。

晚上,宋家人在如何安顿萧靖娴和萧瑾钰时遇到了难题。宋思年将宋芸娘叫到厨房,有些责怪地说:“芸娘,你做事情太欠缺考虑。昨日你只说带一个孩子回来住几天,怎么今日又多了一个大人?家里就两间厢房,两个土炕,我房里的土炕虽然稍微宽一点,但我和荀哥睡已经有些挤;你房里那个炕本就窄小,多睡一个孩子勉强可以,再加一个大人怎么挤得下去?”

宋芸娘面色有些凝重,她低沉地说:“爹,不知怎么的,我看到他们就想到了当年的我们。当年如果能有个好心人伸手帮我们一把,也许娘和萱哥就不会早逝了……”宋思年闻言也面露哀色,他缓缓说:“既然如此,咱们就想办法好好安置他们二人吧。”

宋芸娘想了想,便说:“不如我去隔壁许家和张婶婶住,让萧小姐和钰哥儿住我的房?”

“胡闹!”宋思年顿了顿手中的拐杖,“你父亲再年老也是一名男子,你让一名年轻女子孤身住在家里,你却住到许家去,这不是有损人家的闺誉吗?况且,马上就要秋收,到时候你和荀哥都要出门干活,家里留我一个老头子和年轻女子,又成何体统?”

宋芸娘想了想,也觉得父亲的话颇有道理,只恨自己处理事情太欠考虑,现在却有些左右为难。

最后,宋芸娘决定牺牲自我,她将两条长凳搁到炕边,上面搭上木板,铺上被褥,搭了一个小小的床铺,钰哥儿看着这新奇的床铺,倒是乐得在炕上又蹦又跳,折腾了好一阵子才沉沉睡去。

作者有话要说:

☆、萧家人的过往

秋夜的寒风在北方的旷野上肆虐咆哮,月亮似乎也害怕地躲进了云层,黑沉沉的天空中,只留下几颗胆大的星星闪着晦暗不明的微光。远处的青云山上时不时传来几声怪异的不明动物的嚎叫,给这秋夜的旷野更增添了几分荒凉和可怖。

城墙外的一排茅草屋没有城墙的庇护,显得分外孤单和脆弱。呼啸的寒风一路咆哮着吹来,却被高大厚实的城墙挡住,无法继续吹进张家堡内,便撒气般的在这一排茅草屋上发泄,单薄的茅草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茅草屋内,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众生百态,各不相同。

此时,屋内最温暖的是刘仲卿家,屋外咆哮的寒风令他越发抱紧了怀里的大嫂,不,现在已是他娘子的孙宜慧,他是新来的军户中,唯一庆幸来到张家堡的,在这里,他可以和孙宜慧光明正大地生活在一起,不惧他人的闲言碎语,更没有沉重的礼教压迫。室外的寒风拼命敲打着窗棱,却无法减弱室内的温暖和热情……

徐文轩也睡得很香甜,能干的徐富贵已经搭好了结实的房屋,购置了全套的家具和生活用品。此刻,徐文轩睡在高床暖枕之上,正做着和父母团圆的美梦……

张大虎也睡得深沉,他白日里砍了柴,又修了房,累得倒头便睡,此刻正发出震耳欲聋的鼾声,和室外咆哮的北风一较高低。

此时,还有始终无法入睡的。和张大虎一墙之隔的白玉宁哀怨地看着几乎快被鼾声震倒的薄薄的墙壁,他忍无可忍,鼓起勇气踢了几下墙壁,鼾声停了片刻,又继续响起,比之前更响……白玉宁气苦地用被子缠住头,在炕上翻来覆去……

此外,还没有入睡的,便是萧家三口人了。

李氏又发出一阵剧烈的咳嗽,白天经柳大夫针灸后病情已经缓解了许多,到了夜晚,受了寒风的刺激,李氏便又是好一顿咳嗽。萧靖北忙倒来热水,喂李氏喝下,又伸手轻轻为李氏抚背顺气。王姨娘则慌着用布挡住窗户,阻挡从窗子的破缝中钻进来的寒风。

“四郎,”经过一番咳嗽后,李氏的双颊潮红,眼睛却更加明亮,她爱怜地看着儿子,“真是苦了你了。”

“伺候母亲是儿子应当的,是儿子的福分。”萧靖北紧紧握住李氏的手,似乎生怕自己一松手,李氏便会消失。

李氏眼中满是慈爱和悲苦,她嘴角含着淡淡的笑,轻轻地说:“四郎,娘心里有数,娘这病怕是不好啦,否则的话,钰哥儿和靖娴为什么要慌着避走?”

萧靖北内心震惊,面上却不动声色,他淡然笑道:“母亲想到哪里去了,昨日不是和您说了吗,主要是担心秋收之际会有鞑子打来,钰哥儿年纪小,靖娴又是年轻女子,他二人本是最容易有危险的,提前避到堡里面去也安全一些。”

李氏轻笑着看着萧靖北,她对自己这唯一的儿子最为了解,萧靖北为人耿直,不擅作伪,每当说谎言时,眉头总是轻轻皱起,似在犹豫,又似在深思。

她缓缓抬手摸向萧靖北的脸,用拇指轻轻抚平他皱着的眉头,“四郎,你知不知道,娘虽然沦落到这般境地,但是娘的心里却欢喜得很……”

萧靖北闻言惊讶地看着李氏,眼里满是不解和疑问。

李氏喘了口气,接着说:“事到如今,有些事也该对你道明了吧。”

萧靖北神色微震,凝神看着李氏,李氏又喘了会儿气,目光渐渐地飘远,陷入了回忆之中。

“当年,你父亲的原配——你三个好哥哥的亲生母亲,也就是我的嫡姐李淑琴,她活着的时候,在家里一直压着我。她是嫡长小姐,是天上的凤凰,我是庶出女儿,因生母受宠,便一直受到嫡母的忌惮,活得隐忍卑微,恨不得把自己缩成地上的尘埃……”

萧靖北怔怔地看着李氏,他自记事以来,便觉得母亲雍容华贵,淡定大气,想不到也有这样的过往。

李氏歇了一口气,又接着说:“可李淑琴千好万好,却有一样不好,她命太短,再多的荣华富贵也享受不了。想当年,我姨娘好不容易说服父亲要将我嫁给沐恩伯家的四子,他虽也是庶出,但他奋发上进、年轻有为,又和我年貌相当……”李氏脸上浮现淡淡红晕,目光里柔情似水,似乎又想起了当年那个温柔的少年。

转瞬,她面色一冷,“可是,那李淑琴因心思过重,染病不治,她心知自己命不久矣,担心旁的人嫁过来会不利自己的三个儿子,便说服母亲将家中妹妹嫁过来作填房。当时,家中唯一没有定亲的只有我,母亲便将我认在她名下,作为嫡女嫁给你父亲。”

“所有人都道这是天大的富贵,是我捡了大便宜,可我,我却是极不在乎的。”李氏淡淡说着,面上浮现几丝冷笑。

“我嫁过来时,你大哥靖东已有十岁,就是最小的靖西也有三岁。婚后五年我一直没有生养,连长公主都对我面有责色。后来还是细心的奶娘发现,我的好姐姐留下的心腹们居然在我平时保养的汤药里下药,让我不能生养,免得有了自己的子女后,对你的哥哥们有异心……”

李氏又是一阵冷笑,她喝了口水,接着说下去:“我们识破了他们的诡计,费了千般波折、万般小心才生下你。”她爱怜地看着萧靖北,庆幸自己千辛万苦守大的儿子已长成了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她拍拍萧靖北的手,目光柔和,嘴角带着欣慰的笑容。转瞬,却又沉下了面色,目光也变得冷清。

“你出生后,我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和奶娘二人半步不离你左右,连夜里也是半睡半醒。幸好长公主甚是喜爱你,时常命人抱你去她院子里住上十天半个月,让那些想害我们的人无从下手。”

“你记不记得,五岁那年的春天,你掉入了池塘,差点淹死?”

萧靖北回忆了下,似乎有些印象,便点点头。

“我嫁给侯爷后,他一直记挂着逝去的李淑琴,对我们母子二人都只是淡然。你慢慢长大后,侯爷见你聪慧灵敏,活泼可爱,便开始有些喜爱你。我记得那年春天,你刚刚在侯爷面前背诵了一首长诗,得到侯爷的赞赏,我也十分开心,似乎觉得日子终于有了盼头。可是,没过几天,你就莫名其妙地掉进了池塘里,幸好被路过的小厮发现救了你,才幸免于难。后来,我命奶娘细细打听、慢慢查询,最大的嫌疑却是你的大哥……”

萧靖北大惊,没想到母亲轻描淡写的叙述中居然道出了这般惊人的秘闻,他不敢置信地望着李氏,眼里充满震惊和痛苦。大哥萧靖东比萧靖北大十五六岁,萧靖北长大后,萧靖东已在军中历练多年,身居要职,他为人稳重,个性刚毅,处事果断,萧靖北对他颇为崇拜,却没有想到居然还有这样的隐情。

李氏冷冷笑了笑,“我知道他们担心你得父亲的赏识,会夺了他们的利益。从那之后,我便常常嘱咐你在人前收敛,不可漏才,要作出平庸的样子,侯爷慢慢对你不再关注,你的哥哥们也对我们放了心。”

李氏的一番话彻底撕开了遮掩在萧家父子兄弟关系上的最后一层面纱,萧靖北一直感觉到父亲对自己不喜,几个哥哥对自己也只是表面有礼,实则冷淡,只有长公主十分疼爱自己这个最小的孙儿。小时候,自己一旦才华外露便会受到母亲的责骂,时间长了,便也慢慢变得沉默内敛。长大后,几个哥哥都在军中任要职,只有自己在京城的五军营任着闲散职务,平时便干脆和京城的几个侯门公子一道走鸡斗狗、声色犬马……因为他发现,自己越在外无所事事,家里就越平静,越相安无事。

李氏沉默了片刻,突然发出了嗤嗤的笑声,在呼啸着寒风的夜里,衬着忽明忽暗、微弱的煤油灯光,很有些可怖,她语带嘲讽地冷笑道:“他们父子平时不论谋划什么都将我们母子撇在一边,你的几个好哥哥更是对你百般防范。现在倒好,家里出了大事,唯一干净的居然只有我们母子……”

萧靖北痛苦地看着脸上泛着不正常潮红的李氏,哑声说:“娘,不要说了,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

李氏面上愈加兴奋:“四郎,这些话憋在我心里好久了,不说心里难受,说出来我也松快些。总不能把这些秘密带到棺材里去,也要让你明明白白。”说罢又是几声咳嗽。

萧靖北刚听闻了惊人的秘密,现在见母亲神色疲惫而憔悴,眼睛却明亮,闪着亢奋的光芒,很是心痛,他柔声安慰李氏,“母亲,来日方长,您累了,早些歇息吧,不要再说了。”

李氏倔强地说:“你让我说完。”她越说越兴奋,越说眼睛越亮,“当时,婆婆和皇后娘娘以自己的性命换取皇上的怜惜,求得保住萧家一支血脉,萧家众人却只有你是干干净净,和他们谋划的事情毫无干系。我不管他们是真谋反还是受冤屈,我只知道天理循环,报应不爽,他们当年那般防范我们母子,生怕你崭露头角,千方百计压制你,甚至想谋害你的性命,现在却也只有我们得以保全……”

李氏说着说着,便低低地笑了起来,笑到后来却带了哭音,最后又是一阵咳嗽。

萧靖北手忙脚乱地给李氏倒热水,王姨娘也固定好了遮窗布,结束了和室外寒风的斗争,抹着眼泪走过来给李氏抚背,边哭着说:“姐姐,你不要忧心,柳大夫说了你这病可以治好,你要静心养病,不要东想西想才是。”

李氏缓过了气,又让王姨娘将自己的夹袄取来,并颤抖着手将内侧拆开,只见里面藏着几十颗大小不等,但品质上佳的各色宝石和珍珠。

萧靖北和王姨娘均目瞪口呆,想不到抄家时那样匆忙,李氏居然可以做这样的准备。

李氏喘着气说:“我本来报了必死的决心,所以什么也没有准备,谁知后来事情有转机,我来不及准备别的,便只能将自己首饰上的珠宝拆下,缝在这件夹袄里面。”她痴痴看向萧靖北,面有哀色,“四郎,你就拿着这些珠宝,在这里好好活下去。若娘的病治不好,就不要浪费钱了,给娘买一口薄棺材就行了……”

王姨娘闻言越发捂着嘴痛哭。萧靖北“咚”的跪下,眼里闪着泪光,“娘,儿子无论如何都会医治好您的,咱们一家人要在这边境好好活下去,您一定要有信心!”

李氏颤抖着伸出手,摸了摸萧靖北的头,欣慰而自豪地看着他,慈爱地说:“四郎,娘相信你的能力和才干,不用继续隐忍,不用刻意守愚,你就好好给我在这边境闯出一片天地来!”

作者有话要说:

☆、从天降的帮手

一夜的寒风呼啸后,第二天居然是一个大好的晴天。

一大早,宋芸娘穿上干农活的青色窄袖褙子和青黑色长裤,腰系蓝色的短裙,头发简单在盘在头上,包上一块蓝底碎花的头巾,便是一个干净利落、伶伶俐俐的年轻农妇。她扛着扁担、镰刀等工具,斗志昂扬地向张家堡外的农田走去。

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太阳高高挂在天空,温暖地照耀着这片广袤的大地。一派秋色正笼罩着远处的青云山,满山秋色斑斓。近处的饮马河静静流淌着,无声地滋润着两岸那一片片成熟的稻田。宋家的稻田里,一颗颗成熟了的稻穗已经弯下了腰,在徐徐吹来的微风中轻轻点着头。

此时,一些田里已经有军户们正在收割,他们弯着腰,手持镰刀麻利地割着稻子,身影在金黄的稻田中时隐时现。

宋芸娘卷起袖子,也加入了割稻子的队伍。只不过,别家的田里都少有二三个、多有五六人一起并头劳作,只有宋芸娘是一人奋战。

宋芸娘埋头一下下机械地割着稻杆,汗水一颗颗顺着额头、脸颊滴在稻田里,衣背也早已湿透。她的身体是疲惫的,心情却是愉悦的,她边割边在心里盘算着:今年的稻子要比往年长的好,稻穗又大又多,王大人又减了一石的税粮,夏天的时候家里收的小麦已经交了二石的税粮,看样子今年只怕可以收近二十石的稻子,交了二石税粮后还可以余近二十石……芸娘越想心里越开心,越开心便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手下的动作便也越麻利。

“宋娘子——宋娘子——”宋芸娘隐隐听得似乎有人在叫自己,她伸直腰,顺手捶了捶弯得有些僵硬的背,看到田埂上站着一名高大的男子,他穿着一身青布短衣,头戴斗笠,手持镰刀,边唤自己边向这边走来,慢慢来到跟前,却是张二郎。

张二郎有些怜惜地看着芸娘,轻声道:“宋娘子,怎么就你一个人在割稻子?你一个人怎么割得完?正好我家里的也割得差不多了,两个侄儿正在田里忙着,不如我帮你收割吧?”

宋芸娘微微一愣,她看着张二郎充满诚意的笑脸,脑中快速的想着如何婉拒的借口,匆忙间却只找到了最拙劣的一个,“多谢张小哥,我家已经请好帮手了,他马上就到。张小哥你家里田多,不要耽搁时间,快去忙吧。”

张二郎抬头望了望天,有些疑惑地问:“现在已近午时了,你们家请的什么帮手,居然到这个时辰都没有来?”

宋芸娘支支吾吾地说:“他……他有些忙,马……马上就到。”见张二郎不置信地看着自己,眼中还有着些许难堪和受伤,芸娘似乎觉得此刻的汗流的比干活时还要多。

正有些捉急之时,芸娘看见远处沿着田埂慢慢走过来一高一矮、一大一小两个人,小的那个胳膊挎着一个小篮子,瘦小的身上套着有些大的衣袍,却是给自己送饭的荀哥。高大的那名身形熟悉,只是在正午强光的照耀下,脸有些看不太清,随着他们一步步地走近,高大男子的面容慢慢清晰,他有着深邃的轮廓,俊美的五官,阳光照在他高大的身上,形成了一道金色的光圈,衬着他英武不凡的身姿,好似天神般降临在这里。

宋芸娘怔怔地看着越来越近的两个人,喃喃喊了一声“萧大哥”,突然眼睛一亮,兴奋地叫道:“你看,我请的帮手来了。”

秋日正午的太阳正在散发着它最后的威力,阳光下的稻子有些怏怏地垂着头,几只小鸟落到稻穗上开心地啄着稻粒,却被正在稻田里割稻子的人们挥刀驱赶,只好扑棱着翅膀慌乱地飞起,在天空盘旋着,伺机再飞下来跑餐一顿。

田埂上,蹲了一高一矮、一男一女两个人,宋芸娘毫无形象地端着碗大口吃着,身旁的萧靖北也像芸娘一样屈膝蹲着,姿态却比她优雅许多。他时而扭头瞟一眼埋头苦吃的芸娘,时而又将目光投向面前那片金色的麦田。一旁的稻田里,荀哥正蹦蹦跳跳地捉着蚱蜢,时不时发出一两声雀跃的欢叫。

“萧大哥”,宋芸娘吃完饭,将碗放回篮子,好奇地问:“你怎么会来这里,还刚好和荀哥儿一起来的?”

萧靖北愣了下,有些不自然地说:“我想着到明年我家也要种田了,可我对农事一窍不通,所以今日有时间就来田里看看……我刚刚去你家看了看钰哥儿他们,正好碰到荀哥儿要给你送饭,便和他一道过来了。”

宋芸娘看了看着挂在篮子上的一把镰刀,扭头笑眯眯地看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