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一巴掌,彻底将黎小暖激怒了。她从容站好,将乱发整理了一下,幽幽的开口道:“书华,芳芳,你们将那天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说给大家听听。”
人群中走出两人,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一个才十岁左右的少女。她们站在黎小暖身边,将那日的事情一字不落的说了出来。这时,跟里正一同来到人群外的周族长突然出声质问:
“这事是真的?王图跟徐燕真的在河边竹林里苟且,还被你们撞见了?撞见后,他们真的联手将小暖推下了河?”
天真率直的芳芳就是族长的孙女,她过去扶着周族长,回道:“爷爷,就是那样的,当时那女的骂小暖姐姐不要脸,说她早就是王图的人了。王家会三媒六聘将她娶进门,让小暖姐姐识相点自己去退亲。”
李书华也补充道:“嗳,当时小暖姐没理那女的,就问王图是不是真的。王图那时就点头了,还说要不是他爷爷去世,他早退亲娶那女的了。小暖姐就问王图当初为什么要上他们家提亲,王图说说”
李书华话说到这里,就有些说不出口了。有那性急的人,就催他:“你倒是快说,王图说了什么?”
第三章 退亲风波 2()
芳芳见李书华就是开不了口,她便忍不住插话道:“你倒是说啊,急死个人了。”
李书华一咬牙,面红耳赤的闭眼说道:“当时,那王图说小暖姐姐屁股肥,胸大,娶回家肯定很能生。后来,那叫徐燕的跟了他,他才知道什么叫做带劲。王图还说,他娘交代到时候寻个错,让小暖姐姐当妾,让小阳哥哥他们挣钱给王图花。”
这么露骨下流的话,从李书华这个少年的嘴里说出来的瞬间,在场的家长都自觉的捂上孩子的双耳。周族长更是不敢相信的张大嘴巴看着他。
这话也让在场的人尴尬不已。有那脸皮薄的姑娘媳妇,直接捂脸跑回家去了。那些婆子妇人则一个劲的谴责王图母子。汉子们也都议论纷纷。
这时,跟着周二叔搬凳子出来给里两人坐的小阳,捏紧双拳,照着蹲在地上的王图的脑袋,劈头盖脸的就挥了过去。王黄氏亲见儿子被凑,大呼小叫的拉扯着小阳。
小阳已经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常年务农,那力气自然不是一般妇人能比的。黎小暖见那王图被凑得口鼻出血,怕他被打环了惹麻烦,就上前拦了一把。
见是姐姐拦着,小阳就顺势停了手。好在,那王图只是被打破了嘴角,没什么大事。这时,人群中不知谁叫了一声,人们便向门两边挤,将黎小暖家的院门给让了出来。
黎小暖转头望去,见是用竹竿挑着一个粉色布包的黎小刚回来了。他将那小布包扔在地上。用竹竿将那布包推向王图。王图见到那粉色的布包,惊慌失措的一把抱在了怀里,坐在地上瑟瑟发抖。就有那人跟小刚打听布包里的东西。可惜,小刚也不知道呀。
看着已经被吓坏了的少年,黎小暖转头问那妇人:“王大婶,你说说,这件事该怎么算。今天我把周族长跟里正都请了来,就是为我们两家的亲事做个了结。你想怎么办,说出来大家听听。”
那妇人满眼怨毒的看着黎小暖,“呸”了她一口,就继续哄她儿子去了。黎小暖撇撇嘴,她不是多善良的人,断没有白白吃亏的道理。
更何况,王图的行为,已经害了原身的性命。作为承接这副身躯的灵魂,李暖认为很有必要为黎小暖讨回公道。当然了,在世人看来,黎小暖还活着,因此杀人偿命是不可能的。再者,王图当时也是无意的,不过受了那徐燕的挑拨罢了。
黎小暖俯身在那妇人耳边轻语:“大婶,你最好清清静静的把亲事给我退了。否则,我不敢肯定会不会说漏嘴,将布包里的东西公布出来。”
妇人也不知那布包里装的是什么,但看儿子已经吓得发抖,就知道是些见不得人的东西。因此,她咬牙,阴沉着脸回黎小暖:“谁稀罕你啊,我们本来就是要退亲的。你过后可别哭着来求我们就成。”
听了妇人的话,黎小暖满意起身。二泉嫂子给里正两人上好茶,才走到黎小暖身边。她贴着黎小暖的耳朵道:“小暖啊,这婚姻大事都是由长辈做主的,你得让你爹或是你娘亲出面才合理。”
听了二泉嫂子的话,黎小暖才幡然醒悟过来。这可是古代,万恶的封建社会,自己怎么就给忘了呢。于是,她走到里正两人面前,屈膝行了个礼,满脸悔过的说道:
“族长爷爷,里正叔,我爹身体不好,我娘刚才被气晕了,到现在都没醒过来。所以,我才越距出面管了这事。您们放心,这事,肯定得我爹娘出面做主。但是,我要告诉大家,是我要退亲的。”
黎小暖话才说完,一直绷着脸的里正,才舒展了眉眼。他语重心长的跟黎小暖说:“既然道理你都懂,我们就不怪你刚才自作主张了。现在,你去把你爹扶出来,我们尽快将这事情解决了,他也好安心养身子。”
黎小暖忙应了一声,她让黎小阳去搬张长凳出来。她自己,则是去父母的房间,将屋里的父亲搀扶出来。
见黎小暖进屋,黎爹就抓着她的手,红着眼说道:“小暖,都是爹的错。若不是当初我病重,没将人打听好,就应下了这门亲事。你现在也就不会被人如此糟践。你可怪爹?”
黎小暖坐在床边,她将头轻轻靠在黎爹肩上,说道:“爹,小暖知道您都是为了小暖好。只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罢了,哪能是您的错呢。小暖只感谢爹爹您还能为小暖操心。您可一定要尽快养好身体,以后看着我嫁个好人家。”
前世的李暖,十岁就没了父亲。今世能有这么一位事事为她着想的父亲,她只会高兴。黎爹听了黎小暖话,便露出了安慰的笑。他伸出骨瘦嶙峋的左手,抚着黎小暖的背,道:
“快扶我出去,爹爹给你退了这门亲事。”
这时,黎小阳大步走进门。他无比认真的对黎小暖说:“姐,赶紧退了这门亲事。若你以后真嫁不出去,我跟小刚养着你。”
看着小阳那仍带着稚气的面孔,那一副认真严肃的样子。黎小暖由衷的笑了。她对黎小阳说:“这可是你说的,若是将来弟媳妇要赶我出去,我也死赖着不走了。”
黎小阳就愣住了,半响才讪讪的说:“姐,你放心。那种媳妇我肯定不能娶。再说了,你肯定能嫁出去的,我也是白操心。”
话落,父子女三人都笑了。黎小阳跟黎小暖将黎爹扶出去。那边,黎小刚已经将醒过来的黎母苏氏扶了出来。姐弟俩将黎爹扶到黎母身边坐好。黎小暖便在苏氏身前蹲下,问她:
“娘,您现在觉得可好些啦?要不,您还是回去躺着吧。”
苏氏微微一笑,回答黎小暖:“娘没事了,刚才你二泉哥帮请了郎中来,说我没有大碍。”
黎小暖见苏氏只是面色苍白了些,精神也还好。听说有郎中看过,就放心的站到了父母的身后。她知道,接下来,必定就是退亲了。看着对面同样坐在条凳上的王黄氏,黎小暖想,她很快就能摆脱那个妇人了。
待黎爹坐定后,人群就安静了下来。他们都好奇的伸长脖子看着。对于那些乡亲,黎小暖倒是没想过要赶人。毕竟,有些事情越是隐瞒,越会被传得更糟。
黎爹缓了几口气,才又站起来,向族长跟里正躬身行礼。黎母等人也跟着行礼。礼毕,里正两人让黎爹黎母坐下。再次坐好后,黎爹才对里正两人道:
“族长,里正,今日麻烦您二人了。实在是小女这事闹得太凶了些。前些日子,她落水差点就丢了命。我们也没来得及去处理那些谣言。如今,她才好些,王家就上门闹事。我们也是没了办法,才将二位请来的。”
黎爹说完这些话,就虚弱得直喘气。黎小阳伸出双手,从身后撑着他的身体。里正两人见这情景,都担忧得直摇头。里正道:
“你们出来之前,我们已经将事情的经过问了个清楚。至于那谣言是谁传出来的,我们且先不去追究。现在,我问你,王黄氏,你今日可是要来退亲的?王图爹可知道?”
“我就是来退亲的,这么一个能搅事的狐媚媳妇,我们家可娶不起。”被点到名,王黄氏才开了口。她还顺带骂了黎小暖。
黎母听了妇人的话,就要上前理论。黎小暖在身后拉住她,小声在她耳边说:“且让她嚣张,那样,别人才会站在我们一边,最后吃亏的一定是他们。”
听了黎小暖的话,黎母才不甘不愿的坐好。那边里正却看不惯妇人的态度,他斥道:“你这个妇人怎么说话的,自己儿子做错事了,还那么理直气壮的怨怪别人。我瞧你这不知悔改的样,才真不会有人敢嫁进你们家。”
族长同样气愤的说道:“王黄氏,既然你是来退亲的,那么现在,请两家将庚帖换回来。我们在此立下退亲文书,将婚书撕了就成。你别扯那些有的没的,是非对错大家心里都明白得很,不是你随便攀扯就能改变的。”
王黄氏见里正两人似乎都不站在他们这一边,她就有些着急,大声辩驳:“周族长,里正。这些日子以来,那小贱黎小暖的闲话可是传得很不像样。若真没那样的事,谁会无缘无故攀扯她啊。”
见那王黄氏硬是要将话题往闲话上扯,黎爹更恼了。他逼视着王母问:“既然如此,我们就将那传闲话的人找出来对证。看看她说我小暖做的那些事,是不是真有人看见了。还有,若是我小暖能找人出来证明她的清白,到时你要怎么说。还是赶紧退亲吧,你这样的亲家,我们才真的结不起。”
黎母也跟喝道:“就是,乱说人闲话,可是要拔舌根的。这是太祖皇帝留下来的规矩。我倒要看看谁那么嫌弃她那根舌头。我定要亲自将那孽根拔出来不可。”
一听乱说闲话要拔舌头,那妇人瑟缩了一下。她下意识的用手遮着嘴,两眼骨碌碌转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歪点子。人群中,也有好几个人悄悄的溜走了。
由于费劲说了太多的话,黎爹已经虚弱到整个人靠在了黎小阳身上。里正两人见了,又露出担忧的表情。周族长直接下命令:
“行了,现在就是说退亲的事情。既然双方都同意退亲,那赶紧交换庚帖。来之前,我已经将退亲文书拟好了,你们两家按手印就成。”
里正也正色道:“正是如此。就如黎苏氏说的,既然有那爱嚼舌根的,便将他揪出来拔舌就是了。至于现在,先把亲事退了吧。”
第四章 穷家()
那妇人听了里正的话一惊,知道惹了里正两人不快。于是,她乖乖将更贴取出来,一声不敢吭。黎小阳接过黎爹递给他的大红色烫金字庚帖,上前塞给始终低着头不出声的王图。
一把拿过妇人手上被揉得皱巴巴的庚帖,黎小阳就见帖子的一角不知所踪。他打开一看,发现那缺失的一角,正是姐姐的名字。他气愤的将那庚帖展示在众人面前,大声喝问:
“这是谁家的庚帖,你们打哪捡来的?破烂不堪就算了,连个名字也没有。你们这是打算蒙骗我们,蒙骗族长跟里正?”
围观的众人见到那张惨不忍睹的庚帖,都发出了唏嘘声。大家交头接耳的议论开了。有那懂法的就大声说了:“太祖皇帝当年立了法,所有的男女庚帖代表的是他们的身份,上面都有官府的印章。故意损毁庚帖者,要杖刑二十,罚苦役三个月。”
听了这话,黎小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庚帖还能当作身份证使用啊。想来,那位太祖皇帝应该是同乡来着。里正听那人把这事摆到了明面上,也只能将这事一并处理了。
他对已经吓懵了的妇人道:“王黄氏,你也听到那话啦。既然你敢做,就必须承担后果。现在,请双方长辈先将退亲文书签了。”
黎小阳将那破损不堪的庚帖交给里正,从里正手里接过退亲文书,大声念了一遍。黎爹还没生病前,家里条件还好,送黎小阳上过学堂。
文书中规中矩,双方家长都没有意见。先是黎爹跟黎母按了手印。之后,王家的母子颤着手也按了手印。
里正接过文书看了看,满意的收放好,才道:“文书签了,待我拿到官府盖了章,就给你们每家送一份。”
里正见退亲这事办好了,就让黎小暖将父母扶回屋。他让黎小阳留下,对他跟王家母子道:“你们跟我到衙门去一趟,趁着今日天还早,我们将所有事情都给办完。”
妇人一听真要上衙门,吓得直接跪在地上,一个劲的跟里正两人磕头认错。但法不容情,加上之前她闹的那一出,里正两人便打算对她进行惩诫,以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因此两人都不搭理她。
妇人见这两人说不通,她又追着跪到黎爹黎母面前,恳求他们不要追究此事。黎母最是直脾气,说话也冲。便直截了当的拒绝:“你求我们有什么用,你现在是犯了国法,我们管不了。再说了,你这是罪有应得,是报应。”
听了黎母的话,妇人瘫坐在地。一直沉默着的王图这时却走过来,一改之前的瑟缩。他将妇人扶了起来,向黎爹黎母行了个大礼,歉意的道:
“伯父伯母,一切都是晚辈的错,请您们不要怪罪家母。她只是心里苦,才会做出那等错事来。晚辈在此向您们一家赔礼道歉了,所有的罪责,晚辈愿一力承担。”
黎爹黎母根本不想搭理王图,因此两人谁也不出声。黎小暖见此,跟黎小刚将二人扶回屋。出来后,她对仍站在屋前的王图道:
“你的歉意我们接受了。只是,你娘的做法是错的,这点你必须明白。即使她心里再苦,也不能折腾不相干的人。还有,你念了这么些年的书,该分得清是非对错。不要整日让你娘摆弄你,你要为自己活着。别真倒你娘错得不能挽救,那时才来后悔就晚了。”
听了黎小暖的话,王图若有所思。他扶上已经呆滞了的妇人,跟着村长一行人走了。黎小暖拉住黎小阳,交代他:
“你跟村长和里正说,打那妇人一顿板子就成了。至于苦役,就给免了吧。都是乡里乡亲的,不能把事情做绝,那对我们名声不好。”
黎小阳点点头,表示明白了,才小跑跟上村长他们。围观的人见没有热闹可看,便三三两两的散去。周二婶跟黄婶子也都过来告辞。黎小暖想留人,但家里实在没有可招待的,也只能歉意的送了她们出去。
回来的时候,小刚正端着木托盘从厨房出来。托盘上,是两碗粥跟一小碟拌野菜。黎小暖闻着好像有些肉味,就凑过去看。果然,那两碗粥里,是放了肉糜熬的。
小刚笑着对黎小暖说:“姐,这是二泉嫂子给爹娘熬的粥,里面放了肉糜。周二婶还给拿来了二十个鸡蛋,我往爹娘碗里都打了一个,给他们补补身子。”
黎小暖就笑着拍拍小刚的头,道:“行,你快趁热给爹娘送去。免得粥凉了,鸡蛋会腥。”
看着小刚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父母屋里,想到他刚才那用力嗅着香气的馋嘴样,黎小暖就叹了一口气。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黎爹那是久病门前无亲戚呀。
黎小暖走进厨房,将原本打算用来做早饭的那锅稀饭重新烧开。她看了看案板上的一小篓子鸡蛋,咬咬牙打了两个下去。她想:以后,她肯定不会让家里的人挨饿。不就是鸡蛋嘛,只怕到时候家里人都不稀罕了呢。
将鸡蛋均匀的打开,黎小暖就将案板上切好的野菜洒进锅内。待粥翻滚两三次后,才停了火。她趁热放了少许盐拌匀,才找个干净的木盆将粥盛上来。
虽说寒食节已过,但这个时代,即便是在南方地区,早晚仍然有些寒凉。黎小暖步出厨房,看着有些灰暗的天空,觉得今日会有雨。她紧了紧身上的薄棉衣,感激棉花在很早以前,就已经传入了中国。
才走到父母房门口,小刚便托着空碗筷出来。他见到黎小暖,就将碗筷伸给她看。黎小暖见两大碗粥都被吃了个精光,觉得很安慰。至少父母不那么矫情,相处起来也容易些。
她接过小刚手里的托盘,对他说:“我做好早饭了,待会你吃完,就盛些给小阳送去。算了,我那里还有些私房,你拿给小阳,让他在街上买些吃的给里正他们。”
小刚点头应下,快速的吃着粥,一点也不觉得黎小暖这么煮,浪费了给爹娘补身体的鸡蛋。他才十一岁,平时话不多,看起来憨憨的。也只有家里的人才知道,那温厚的外表下,埋着一颗七窍玲珑的心。
在小刚吃粥期间,黎小暖回房,从床脚下掏出一个小布包。那里面是前身攒了十年的私房,一两三钱二十二文。黎小暖直接拿出那最大串的一千文,想了想,把那三钱的小银角也拿上。她随手从枕头边拿过一个破旧的荷包装上。
将那荷包递给小刚,黎小暖细细交代他:“你让小阳给里正两人买些肉和点心作为答谢礼。再请他们去面馆吃面,切一斤卤肉。剩下的钱,先把欠郎中的诊费付了。若还有多的,抓些药回来给爹。”
小刚接过钱袋,竖着耳朵认真听,生怕错过了什么。待黎小暖说完,他就重复一遍,确认无误后,才咧开嘴笑了。黎小暖被这笑暖化,摸着他头说:“买两块豆腐回来,我们今晚做鲫鱼豆腐汤喝。”
小刚笑得更开心了,他将钱袋仔细放好。用力跳了几跳,确定钱袋不会被甩掉,才一阵风似的跑了。黎小暖好笑的望着他的背影,有些无奈。抬头看了看天空,暗怪自己忘记让他带蓑衣去了。
好在,这里离府衙不远,就在城门边上。走一刻钟上了官道,再往前三百多米,便能进城了。黎小暖走进厨房,装了碗粥喝。剩下的扣在大竹罩下,便收拾起厨房来。
将洗好的碗筷放到柜子里后,黎小暖便将那十几个鸡蛋放进案台下边的罐子里。这是周二婶给的。案板上还有一斤红糖,一大包红枣。是村长让芳芳拿来的。黎小暖将它们都收进柜子上边的罐子里。
除此之外,还有李书华拿来的两尾大鲫鱼,隔壁周婆婆给的两斤小黄米,好心的乡亲们给的菜干、毛薯等等。黎小暖都一一将它们分类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