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话孙膑兵法-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证思想,不过,在两千多年前能有这样的认识,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指导战争,便可产生巨大的效果。因为有了这种观点,便能客观准确地去分析敌我双方的形势,把握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从而能动地去处理敌我双方的种种矛盾,例如敌强我弱时也可将其转化为我强敌弱,敌快我慢时可以将其转化为我快敌慢等等,总之,可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促使战争向有利于自己一方转化。在中国有一部电影可说是老幼皆知,这便是《地雷战》。当时,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极其悬殊,日本鬼子是现代化装备,而我军武器装备和人数都不如敌军,至于我抗日民兵,连三八大盖都没有,更无法和敌军相比了,就是这样一支装备极差的八路军小分队和民兵,将强大的敌军打得那样狼狈不堪,最后不得不落荒而逃。这是由于抗日军民采用了有效的措施成功地促成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敌军本来是气势汹汹地来扫荡的,想要一下子把抗日军民消灭掉,可是八路军和民兵布下的地雷阵,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使日本鬼子只能在进村的大路上画满圆圈,在那里艰难地纵跳,比老牛爬行还慢,还不时挨炸。这一招成功地使日本鬼子由快变慢,为抗日军民赢得了更多的时间,一方面转移群众,一方面更机动地打击敌军。敌军见正面走不通,便转到后山偷袭,结果又被游击小组用飞行雷炸得晕头转向,前进不得。抗日军民用神妙莫测的各种地雷阻滞和杀伤敌军,弄得敌军心惊胆颤,而后再向日本鬼子发起攻击,敌军当然就难逃灭亡的命运了。《水浒传》是我国的历史名著,其中也不乏战胜强敌的战例。当官兵几次围剿失败后,宋朝廷又派出了呼延灼领兵前去进剿,两军初战,呼延灼的先锋之一彭玘便被捉上梁山,呼延灼后退20 里下寨。他善用连环马,当夜便传令众军,把三千匹马摆成一排,每30 匹马算一连,用铁环连锁,战马都有铁甲保护,箭射不进,枪扎不进,刀砍不入;骑兵披着铠甲,戴着只露双眼的头盔。三千匹战马分成一百队锁好,作战时分三面冲向敌军。第二天两军交锋,猛听一声炮响,呼延灼的铁甲连环马便三面冲向宋江指挥的梁山军,两边的铁骑用弓箭乱射,一队一队全用长枪冲锋而来。宋江一见大惊,忙叫众军放箭,然而,哪里抵挡得住。那些铁甲连环马一齐跑开,横冲真撞,刀枪不入,根本不容梁山军施展。梁山军顿时溃不成军,纷纷后逃。宋江慌忙上船,才算得保安全,又令水军接应各头领和军兵上船,虽然军兵折损一半,众头领总算安全,仅六人中箭受伤。回到大寨,宋江愁眉不展。吴用劝慰一番,晁盖下令坚守不出。呼延灼大胜回寨,庆贺一番、派人向朝廷报捷。高太尉派天使来慰问嘉奖,呼延灼又乘机要求派“轰天雷”神炮手凌振前来破寨。凌振来后便部署放炮,宋江更是焦急。还是智多星吴用有办法,施了一计,便将凌振捉上梁山,将其收降入寨。但是,仍然没有破铁甲连环马的办法,众头领仍是愁眉不展。一天,众头领在聚义厅饮酒时,金钱豹子汤隆起身说:“小人不才,愿献一计,除非用这种军器和我的一个哥哥,便无人能破这连环马了。”吴用连忙问:“贤弟,你快说用什么军器?你的哥哥是谁?”汤隆这才不慌不忙地叉手上前说道:“欲破连环马,须用钩镰枪。我家祖传打造军器,我已画出图样,若要打造,现在便可动手。但是,只有我那个姑舅哥哥徐宁会钩镰枪法,那是他家祖传,不教外人。”众人商议一番,便由汤隆去东京骗金枪手徐宁上山。徐宁入伙之后,不到半个月,训练出六七百名钩镰枪手,宋江大喜,便准备破敌。决战前一天夜里三更,先把钩镰枪手渡过去分头埋伏好。四更时再渡过去10 队步兵,而凌振则带人在高处架上风火炮。徐宁和汤隆各自拿着号带过水泊去准备指挥。到黎明时分,宋江指挥中军人马,隔着梁山水泊,擂动战鼓,摇旗呐喊。呼延灼正在军帐内,听见报告,便让先锋韩滔先出动察看,他自己披挂整齐,手执双鞭,带领铁甲连环马队,杀奔梁山。见梁山军兵只是隔水呐喊,呼延的便把马队一字摆开。先锋韩滔上前说:“正南面有一支步乓,不知有多少贼兵。”呼延灼说:“甭管他多少人,你只管把连环马冲过去就是了。”韩滔便带领五百连环马军向南冲去。这时,又看见西南、东南各有一队军兵,在摇旗呐喊。韩滔不明敌情,又回马去向呼延灼报告。呼延灼说:“这些家伙长时间不敢出来厮杀,必定有计谋。”说话间,只听北边一声炮响,回头一望,只见北边又拥起三队旗号。呼延灼说:“这一定是贼人的奸计。我和你一人带一半人马,你去杀南边的贼兵,我去杀北边的人马。”正要分兵出动,只见西边又出现了四队人马。呼延灼顿时慌了神儿。又听正北方连珠炮响,那是一门母炮连着49 门子炮的子母炮,炮声响处,风声大作。呼延灼的军兵一见这等声势,不战己自乱了。呼延灼急忙和韩滔各自领兵四下冲杀。但梁山的10 队步兵却不正面接战,官兵冲来他们便退,官兵一退,他们又进。呼延灼看了勃然大怒,便不管不顾,领连环马军,往北边直冲过去。梁山军兵见官军冲来,全都往芦苇丛中四散而走。呼延灼催连环马队急冲而来,停不下来,也便冲进芦苇丛中。只听芦苇丛中胡哨声响,早已埋伏在里面的钩镰枪手,一齐伸枪钩去,先钩倒两边的马脚,中间的铁甲马便咆哮起来。梁山埋伏的挠钩手便钩下官兵官士,将其一个个捆绑起来。呼延灼见中了钩镰枪计,连忙勒马跑向南边去赶韩滔。这时,背后风火炮从天而降,轰得官军大乱,那些连环铁甲马受惊之后,四处乱跑,冲入芦苇丛中,全被梁山军活捉了。呼延灼和韩滔知道中计,便纵马去四面收拾损失殆尽的马军。结果遭到四处拦截。呼延灼和韩滔被杀得人困马乏,心惊胆颤,死命逃跑而去。梁山好汉能战胜铁甲连环马,就在于抓住了敌军要害,做好了转化工作。铁甲连环马队的优势在于人马都有铁甲保护,成队冲锋,气势非凡,又刀枪箭不入,凭常规武器和战法确实很难对付。这种马队的薄弱环节只有人眼和马蹄,射中人眼臼然极难,刺砍马蹄也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这种马队一百匹相连,集团冲锋,伏在地面刺砍,只会被踏死,然而,任何事物都是相生相克的,任何矛盾都有解决办法。连环铁甲马的克星便是钩镰枪,这种枪能刺能钩,又有长把,正好对付马蹄。吴用又巧妙部署,对马队四处追杀,让其疲于奔命,阵势大乱,以便将其引入钩镰枪手埋伏的芦苇丛中。钩镰枪手用手中武器钩刺两边马蹄,办法高明。梁山头领既找到了连环铁甲马的克星,又能巧妙部署,充分发挥钩镰枪的作用。所以能一举战胜似乎无法战胜的铁甲连环马。这一战例,对人们很有启发。唐高宗时,西突厥曾经叛唐,并屡屡侵犯邻国,高宗派裴行俭为使臣,肃州刺史王方翼为副使,出使西域,伺机平定突厥。裴行俭一行到达西州,正当盛夏时节,裴行俭便放出空气,说是待秋凉再进军。西突厥首领阿史那都支也害怕唐军袭击,派出细作侦察唐军动向。当细作回报裴行俭一行要待秋凉时才继续进军时,阿史那都支很高兴,便放心地寻欢作乐,消遣时光。这时,裴行俭召集四镇辖区的众酋长,对他们说“我一生最喜欢打猎,现在正好趁着空闲,去打一趟猎。请问,你们谁愿同我一起去?”那西域各族人都以游牧为生,听说要去打猎,众酋长子弟无人不高兴,都愿跟随前去,裴行俭又说:“你们既然愿和我一同前去,那就得受我约束,听我指挥。”众人齐声答应。裴行俭便选出一万人,编组成队伍,命令他们加速前进,不许回头张望。前进到西突厥阿史那都支营帐附近时,派出人员夫向阿史那都支问安。阿史那都支突然见到唐朝使者来到,大吃一惊。但后来见来使说话很平和,并没有对他有什么指责,他便以为裴行俭不会责难他了,于是就带领五百多名本族子弟,去拜见裴行俭。裴行俭表面装出欢迎的样子,暗中却设下了埋伏,等阿史那都支进入营帐,裴行俭一声号令,伏兵一齐冲出,一下子就把阿史那都支抓了起来,其余的五百多人也随即就擒,无一漏网。呵史那都支另有一名统帅叫遮匐,还在西部边境守卫。裴行俭又亲自带领一支轻骑兵迅速掩杀过去,遮匐猝不及防,也只好束手就擒了。裴行俭一举捉住两名敌酋,大功告成。裴行俭轻易成功就在于他的机变,他先放出空气,让敌酋由高度戒备转为麻痹松懈;接着又以狩猎为名,把各族酋长子弟组成了一支队伍,这既便于继续麻痹敌人,又从无到有组建成了一支军队,在人数上一下子由没有带一兵一卒而转化为拥有完全听从指挥的万人大军;到了敌酋营帐附近,派出使者问安,使得敌酋深信不疑,从而一举成擒;最后又快速突袭,擒获另一敌酋。裴行俭的成功正是凭他的机变巧妙地实现了转化,因而不损一兵一卒,兵不血刃便平定了西突厥。裴行俭的机变,还有一次突出表现。当北面的东突厥又叛唐时,唐将萧嗣业屡战屡胜,因而产生骄傲情绪,放松警惕,被突厥兵借连绵雨雪天突然袭击大营,受了惨重损失。高宗特别任命裴行俭力行军大总管,带领丰州都督程务挺和幽州都督李文,统兵30 万,杀奔东突厥的巢穴朔州,到了朔州,裴行俭对部将说:“对待自己的将士必须诚恳,而对待敌人则‘兵不厌诈’。前不久,萧嗣业有勇无谋,所以遭受失败。我怎能蹈他的覆辙呢?”于是伪装了三百辆粮车,每辆车内埋伏五名壮士,一律手侍短刀强弩;而护送“粮车”的却是几百名老弱残兵。“粮车”慢慢前进。另外有几干名精兵,在粮车前方路旁险要处埋伏着,随时可以接应这数百辆“粮车”。突厥骑兵登上高处了望,见唐军的“粮车”来到,非常高兴,快速冲上前去抢夺,护送“粮车”的老弱残兵见敌骑冲来,立即散开逃走,任凭敌骑抢走“粮车”,突厥骑兵轻而易举地夺得“粮车”,个个喜出望外,跳下马来,让马匹去饮水吃草,军兵们便去车上取粮。车中隐藏的壮士突然杀出,挥动短刀一阵乱砍,突厥骑兵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便送了命。其余的突厥兵便拼命逃跑,又被埋伏在路旁的唐军几乎全部杀死。从此以后,突厥兵看见唐军往来的粮车,再也不敢接近了。唐军胜了一阵,前进到单于府北宿营。当时己是傍晚,众军在营帐四周掘好了堑壕。裴行俭左右巡视之后,忙令众将士把营帐移到高岗上去。众将说,安营已毕,不该再移动。裴行俭说:“你们到明天就会明白了。现在只管快快移营为妙!”众将士不敢违命,迅即移营。当天夜里,暴风骤雨突然降临,犹如天崩地裂一般。到了黎明,众将士向下看,只见原来的营地,水深已达一丈有余,众人无不惊服裴总管。入帐一问缘由,只听裴行俭笑着说:“你们今后只管听我的命令就行了,不必多问缘由了!”雨停水退后,裴行俭下令急行军。到了黑山,突厥首领领兵前来接战。裴行俭下令筑垒固守,任凭敌骑前来冲阵,只许守,不许攻。直到敌军气馁,裴行俭这才下令,命令程李二将为左右翼,他自领中军,打开营门,冲了出去,三面包围,犹如天罗地网一般,把敌军罩住了。敌军头领奉职中箭被擒,另一敌酋泥熟匐还想逃脱,裴行俭大声呼喊:“活捉泥熟匐的,赏万两黄金!杀死泥熟目的,赏千两黄金!无论我军还是敌军,一样奖赏!”那些突厥兵正苦于无法脱身,忽然听见这道军令,便立即倒戈,把泥熟匐刺死,割下首级去请降,裴行俭决不失信,当即把一千两黄金发给敌兵,井用降兵为前导,直捣敌巢,突厥头领闻讯,吓得魂飞魄散,哪还敢抵抗,飞骑逃入狼山去了。裴行俭北伐平定东突厥,表明他深悟用兵之道,正如孙膑所说,“该集中就集中,该分散就分散”,“该快就快,该慢就慢,该多就多,该少就少”,按用兵需要,机动灵活指挥。裴行俭的用兵事例证明,孙瞑的论述是统兵将领必备的知识。 
 
奇正
  奇正是古代军事上常用的术语。奇和正相对。正指一般的、正常的,奇指特殊的、变化的。
  本篇阐述奇正的相互关系和变化,以及如何运用奇正的原则以克敌制胜。
  奇正(1)
  天地之理,至则反,盈则败,□□(2)是也。代兴代废(3),四时是也。有胜有不胜,五行(4)是也。
  有生有死,万物是也。有能有不能,万生(5)是也。
  有所有余,有所不足,形势是也。故有形之徒,莫不可名(6)。有名之徒,莫不可胜(7)。故圣人以万物之胜胜万物(8),故其胜不屈(9)。战者,以形相胜者也。形莫不可以胜,而莫知其所以胜之形(10)。
  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11)。形胜,以楚越之竹书之而不足(12)。形者,皆以共胜胜者也(13)。以一形之胜胜万形,不可(14)。所以制形壹也,所以胜不可壹也(15)。故善战者,见敌之所长,则知其所短;见敌之所不足,则知其所有余。见胜如见日月。其错胜(16)也,如以水胜火。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17)。奇正无穷,分也。
  分之以奇数(18),制之以五行,斗之以□□。分定则有形矣,形定则有名'矣'。……同不足以相胜也,故以异为奇。足以静为动奇,佚为劳奇,饱为饥奇,治为乱奇,众为寡奇。发而为正,其未发者奇也。奇发而不报,则胜矣。有余奇者,过胜者也。故一节痛,百节不用(19),同体也。前败而后不用,同形也。故战势,大阵□断,小阵□解。
  后不得乘前,前不得然(20)后。进者有道出,退者有道入。赏未行,罚未用,而民听令者,其令,民之所能行也。赏高罚下,而民不听其令者,其令,民之所不能行也。使民虽不利,进死而不旋踵,孟賁之所难也,而责之民,是使水逆流也。故战势,胜者益(21)之,败者代之,劳者息之,饥者食之。故民见□人而未见死,蹈白刃而不旋踵。故行水得其理,漂石折舟(22);用民得其性,则令行如流。四百八十七(1)此是篇题,单独写在一简上。
  (2)此处所缺二字疑是“日月”或“阴阳”。
  (3)代,更替。
  (4)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胜,指五行相克,如水胜火。
  (5)万生,各种生物。
  (6)有形体的事物,没有不可命名的。
  (7)有名称的事物,没有不可制服的。
  (8)以万物之胜胜万物,意谓用一物的特性克制另一物,以此驾驭万物。
  (9)屈,穷荆
  (10)有形之物没有不可制服的,问题是不知道用什么去制服它。《孙子·虚实》说:“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可参考。
  (11)敝,荆意谓万事万物相生相克的现象和天地共始终而无穷无荆(12)楚和越都盛产竹。古人在竹简上写字。此句意谓万物相胜的现象是写不完的。
  (13)犹言皆以其胜相胜者也。
  (14)以一种事物去制胜万物,是不可能的。
  (15)以上两句的意思是说:用来制胜的原则是一样的,但用来制胜的事物是各种各样的。
  (16)错,同措,措置。错胜,犹言制胜。
  (17)以上两句意谓:用有形对付有形,是正;用无形制服有形,是奇。
  (18)《孙子·势》:“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梅尧臣注:“部伍奇正之分数,各有所统”,可参考。
  (19)节,骨节。意谓身上一处有病痛,全身就都不听使唤。
  (20)然,借为蹨(nian捻),践踏。
  (21)益,增。指增加兵力。
  (22)《孙子·势》:“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 原文'天地之理,至则反,盈则败,□□是也。代兴代废,四时是也。有胜有不胜,玉行是也。有生有死,万物是也。有能有不能,万生是也。有所有余,有所不足,形势是也。故有形之徒,莫不可名。有名之徒,莫不可胜。故圣人以万物之胜胜万物,故其胜不屈。战者,以形相胜者也。形莫不可以胜,而莫知其所以胜之形。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形胜,以楚、越之竹书之而不足。形者,皆以其胜胜者也。以一形之胜胜万形,不可。所以制形壹也,所以胜不可壹也。故善战者,见敌之所长,则知其所短;见敌之所不足,则知其所有余。见胜如见日月。其错胜也,如以水胜火。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奇正无穷,分也。分之以奇数,制之以五行,斗之以□□。分定则有形矣,形定则有名[矣]。。。同不足以相胜也,故以异为奇。是以静为动奇,件为劳奇,饱为饥奇,治为乱奇,众为寡奇。发而为正,其未发者奇也。奇发而不报,则胜矣。有余奇者,过胜者也。故一节痛,百节不用,同体也。前败而后不用,同形也。故战势,大阵□断,小阵□解。后不得乘前,前不得然后。进者有道出,退者有道入。赏未行,罚未用,而民听令者,其令仍民之所能行也。赏高罚下,而民不听其令者,其令,民之所不能行也。使民虽不利,进死而下旋睡,孟贲之所难也,而责之民,是使水逆流也。故战势,胜者益之,败者代之,劳者息之,饥者食之。故民见□人而未见死,蹈白刃而不旋踵。故行水得其理,漂石折舟;用民得其性,则令行如流。
  ' 译文'天地间万事万物变化演进的道理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朝代的兴衰替代,就如同一年四季的变化交替一般,是正常而必然的现象。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有胜过别人、能取胜的一面,也有不如别人,不能取胜的一面,就如同金、木、水、火、上五行相生相克一样,有生就有死,世间万物都是一样。有能做到的,也有不能做到的,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有条件具备而有余的,也有条件不足的情形,形势发展变化就是如此。因此,只要是有阵形显露的军队,就没有不能识别的;而只要是能识别的军队,就没有不可战胜的。所以,圣人会运用万物的长处去制胜万物,而且能不断取胜。用兵作战的人,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